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延载”只用了一年,就代之以是“证圣”。
……
武周证圣元年,十月初九。
离崔耕除夕夜,闻惊天秘辛,过去了足足大半年。
这一日,定州,恒阳县,唐家镇。
“扑蝗之法,如行军然。以十人为一队,二人持锹挖长壕丈余长,三四尺深,浮土堆在对面,四人在后,二人在旁,齐用长帚轰入沟中。二人在六人之后,用长柄皮掌,将轰不净者扑毙。”
“一员官,领二百人,作二十队,每日可得数十担。其在禾嫁中者,令妇稚在内轰出,或售卖,或换料麦,悉听民便。”
";其在临河乱石中藏匿者,多用石灰水煮之。在峭壁上长帚不及者,用喷筒仰轰。有蝗之地,如非沙板田地,将跳跃者扑毕,雇牛翻耕,将子捡出。每甬百枚。蝗子捡尽,再用石滚将地压平,后又用铁钯刨出,无不糜烂……”
一个穿绸裹缎,白白胖胖,颇为富态的中年人,正看着一张颜色发黄的告示定定的出神。
“这位老客,别看那老黄历了,这蝗灾都过去了不是?还是到我们店里来,看看这定州瓷吧。”旁边厚德堂瓷器店的伙计招呼道。
中年人显然对瓷器没啥兴趣,摆了摆手,哑着嗓子道:“你忙你的去吧,杂……那个……咱就随便看看。”
“随便看看,那就更得看看咱们定州瓷了。”伙计继续殷勤招呼道:“听您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告诉您,不看定州瓷,就不算来过定州。”
“拉倒吧,别以为某家是外行人。”富态中年人不屑道:“我们大周的瓷器,得说个南青北白。即南方有越窑、瓯窑和婺窑,北方有邢窑、巩县窑和密县窑。什么时候能轮着你们定州瓷器了?”
伙计不服气地叫道:“喂喂喂,老客,莫看不起人啊,告诉你,咱们定州的瓷器,绝不在那几大名窑之下。”
见中年人依旧满脸不信之色,伙计又补充道:“这是崔青天指点咱们定州人烧的瓷器,现在都行销海外呢。”
“崔青天?哪个崔青天?”富态中年人好奇问道。
“到了定州境,却不知崔青天?你这人好生孤陋寡闻哩!”伙计鄙视了一把中年人,介绍道:“崔青天便是五州除蝗副使,咱们定州长史,博陵崔氏第五房掌事,崔耕崔二郎。”
“哦?他啊?这定州瓷居然还跟二郎有关?那咱还真得看看了。”富态中年人一改初衷,进了伙计所在的店堂。
“您随小的来。”
伙计看那中年人的穿着打扮,就知道这位不差钱,一进了厚德堂,就拿出了镇店之宝“云龙呈祥”瓷瓶。
瓷瓶通体皆白,亚赛羊脂美玉,精美异常。更绝的是它的花纹,神龙傲游,腾驾于云际;浪花叠涌,连绵于流水;包容、广阔、宁静、祥和……给人以至美的享受。
中年人看罢之后,面有不可置信之色,由衷赞叹道:“你这伙计倒是没胡吹大牛。唔,不错,这定州瓷器,就是比起贡瓷来,都丝毫不逊色呢。”
“这才哪到哪啊。”伙计一见这中年客人前倨后恭,不由傲娇道,“咱这定州瓷虽然一般是白色,但也还有酱、红、黑等色。不过其他颜色的太漂亮了,一出窑就被人定走了,现在是有价无市啊。”
“这么厉害?还有价无市?不至于吧?某家怎么从未听过定州瓷的名号?”
伙计解释道:“这在咱们定州可真算不上稀罕事。如今最上等的定州瓷,都被两个大海商包圆啦。这两位大金主儿,一个叫林知祥,一个叫张元昌,都是崔青天的好朋友。”
中年人一听就又来了兴趣,问道:“卖给谁不是卖啊,就算有崔青天的面子,你们也不一定要全卖给他们俩吧?”
“可不能干那个忘恩负义的事儿。”伙计的脸当时就沉下来了,正色道:“人家林、张两位大海商对咱们定州有大恩,谁敢不卖给他们,那要被全定州、啊,不,定魏冀翼沧五州的老少爷们,戳脊梁骨呢。”
“哦?此言怎讲?”中年人的兴趣愈发强烈了。
伙计道:“人家这俩大海商,不光是来定州买瓷器,还来卖粮食。这些粮食都来自海外,便宜得很呢。要不是有这些粮食镇着,经过这场蝗灾,五州的粮价还不得涨到天上去?”
中年人道:“莫非这两个大海商运粮的事儿,也跟崔二郎有关了?”
伙计颇为自豪地说道:“那是自然。蝗虫吃粮食,但这些畜生没办法吃瓷土啊。咱们定州人,现在哪个县里都有开窑烧瓷的,烧瓷卖了钱,再换粮食,这场大灾不就过去了吗?”
中年人疑惑道:“陶土这东西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那定州境内没产陶土的地方,遇见蝗灾又该如何呢?”
“那自然是崔青天救济了,比如说捉蝗虫……哈哈,这事儿可可稀罕了,老客你听我跟你念叨念叨……”
伙计讲道,崔耕为了治蝗虫,想了很多法子,虽说大多是聊胜于无,加起来就颇为可观了。
比如说,古人认为蝗灾是上天降罪,只能逆来顺受,不可捕捉杀戮。就连李二陛下吃蝗虫,都得表示说:“上天要降罪的话,就请降罪朕一人,不可残害朕的子民。”
但崔耕非要在定州破除这个说法。
他亲自祭拜蝗神,传下消息,这蝗灾是蝗神的某某不孝子搞出来的,大家除之无罪不说,而且大有裨益。
这裨益在哪呢?当然是因为这些蝗虫身怀神力,乃是大补之物。滋阴养颜,壮阳提神,宁心益智;养血生津,中和脾胃……总而言之,万年的老人参有啥功效,蝗虫就有啥功效。
这哪是天降蝗灾啊,简直是天降神药啊!
怎么?你不信?事实胜于雄辩。
某某村有个叫孟顺的,病得躺在炕上,已经不能动弹了。家里也不富裕啊,他寻思反正就要死了,也别浪费粮食了,于是乎一日三餐以蝗虫为食。结果,这孟顺不仅没饿死,还把大病治好了。
如果你认为这是道听途说的话,人家崔长史花钱收蝗虫总不是假的?每种蝗虫价格不等。要是赶上蝗虫正好经过你们家啊,虽然发不了大财,混个把月的嚼裹儿绝无问题。
……
中年人听到这里,已经满脸八卦之色了,问道:“怎么?这蝗虫这闹灾的玩意还有价格?还价格还不一样?”
“那当然了,我们定州的崔青天说了,原来有些人吃了蝗虫得病,那是因为有的蝗虫有毒,而不是什么上天降罪。所以,没毒的蝗虫是一个价,有毒的蝗虫又是一个价。没毒的给人吃,或者油炸,或者烧烤,吃不完就晒干磨成粉,留待以后吃。那有毒的就喂鸡喂鸭,您不知道吧,咱们五州的鸡鸭多得很哩,都是吃……”
“这个我知道!”
中年人道:“蚯蚓养鸡的事儿,某家远在洛阳就听说过了,算不得什么稀奇。你再说说,崔二郎灭蝗,还有啥措施?”
“老客居然也知道,都传到洛阳去了?我们崔青天真是能耐人啊!”
伙计巴拉巴拉继续说道:“接下来除蝗,自然靠得就是硬功夫啦。崔青天让五州官府,雇佣百姓大兴水利,得良田数万顷。良田倒是在其次,主要是让老百姓有活干,有个领粮食的地方。”
中年人颔首说道:“唔,这是利民工程,干好了泽被万民,但若是干不好,被那些贪官污吏上下其手,老百姓可就倒了血霉喽。”
“可不是嘛,为了防止这个,崔青天带着他手下的四大金刚,封常清、宋根海、周鬼和黄有为,以五州除蝗副使的名义,在几个月间跑遍了五州之地,和那些百姓们同吃同住。但凡发现了害人的贪官污吏,马上就绳之于法。要不然咋人人敬称崔长史为崔青天呢,人家当得这个称呼。”
听到这里,中年人却微微摇头,略喊有些奇怪。
不奇怪崔耕的本事,而是奇怪他的人品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自己认识的崔二郎爱惜百姓是不假,但他也就和平常人一样,好逸恶劳,喜欢美酒美食乃至美色。
举手之劳也就罢了,他怎么可能如此如此耐得住辛劳,和百姓同吃同住呢?
这哪是当官啊,分明是给人去当牛做马啊。
这绝对不是让所认识的崔耕崔二郎啊!
其实他哪知道,崔耕完全是被吓的。
自从除夕之夜,崔耕得到庐陵王插手五州的消息之后,就一直寝不安枕,食不知味。
大灾一起,整好是起事的大好机会啊,庐陵王焉能放过?
自己身处其中,帮庐陵王携五州一起造反?注定失败!
帮武则天?人家庐陵王日后是要登基坐殿的,到时候能饶得了自己?无
论选哪边,自己都注定是没有好下场滴。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谁也不选,谁也不帮!
而要想真正置身事外,谁也不沾边,首要前提就是要将这场蝗灾完全消弭,让庐陵王和契丹孙万荣没有起事的机会。没了机会。想必以庐陵王谨小慎微的心性,自然就会熄了那番心思。
所以,崔耕对这场旱灾是尽心尽力,不仅请了林张两个大海商来帮忙,还亲自上阵,主导着整个以工代赈的工作。
几个月下来,他累得形销骨立,又黑又瘦。远远看去,哪是风度翩翩的崔长史啊,分明是一个种田的老农!
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崔青天”一词不胫而走。现在如果有人在五州之地,敢说崔青天一句坏话,保证被人打死都没人报官。
伙计对崔耕的敬仰之情,中年人当然也听得出来。
突然,他叹了口气,道:“所谓蝗虫大补云云,恐怕是崔二郎编的吧。虽然百姓灭蝗,消弭了大灾,恐怕最终上天会降灾于崔二郎啊!”
“那不能够,绝不能够!”伙计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道:“你这人咋不盼着点好的呢?告诉你,如今崔长史不仅没病没灾的,还得了天大的好处。”
“哦?什么好处?”中年人发誓,他今天的好奇和八卦,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伙计道:“就是今年,陛下改元证圣您知道吧?”
中年人呵呵一笑,说道:“你这伙计真当某家是乡巴佬不成?这么大的事儿,我岂能不知?据我所知,咱们大周有个高僧叫义满,历时二十五年,游经三十余国返回洛阳,带回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陛下听说继玄奘之后又一位西行取经的高僧满载而归,亲自来到洛阳城东门外迎接,垂问赏赐,礼遇甚厚,并且改元证圣……哦!我知道你说的好处了!”
说到这,中年人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说,上个月陛下因为定魏冀翼沧五州蝗灾平息,安然无恙,特意嘉奖崔二郎的事儿吧?崔二郎让蝗灾平息,证明了陛下德行深厚,整好应了‘证圣’二字。”
“可不是吗?您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好处?”伙计道:“您瞧着吧,这肯定单单就是个开始呢。崔长史这么一个有本事的好官,定当百子千孙,公侯万代!”
闻听此言,中年人却是摇了摇头,貌似并不怎么同意伙计的说词,随后说道:“小伙计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报应循环,轮回不爽。灭掉了这么多蝗虫,崔二郎他…哦,也就是你们的崔青天崔长史…恐怕是”
“恐怕啥呀?老客,你这说话一顿一顿的,怪渗人的!”
“诶,恐怕你们这位崔长史崔青天,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喽!”
………………………………
第342章 祸从天上来(两张合一章)
这位富态中年人,并非别人,正是崔耕口中的四郎大兄,上官婉儿的心腹刘老四。
谁知他此言一出,险些没被瓷器店的伙计们打死。
店中伙计姑且念在他乃外地客人初来定州,不知崔青天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这才让道个歉,然后花重金买下了“云龙呈祥”的瓷瓶,方肯作罢了事。
刘老四也不与这帮平民计较,他身负重任,更不敢再做耽搁,快马加鞭,离了恒阳县,直奔定州城而来。
次日,他入了城打听到崔耕在定州城中的府邸,然后向崔府门房递上了自己的名刺。
听说是刘老四来了,崔耕赶紧亲自相迎,人未至,爽朗的笑声便传至了门口刘老四耳中:“哈哈哈,四郎大兄,稀客啊!每次见了你准有好事儿,这次来又给弟弟我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嗨!什么好消息啊,这次的消息是坏的不能再坏了。”
刘老四往四下里看了一眼,急道:“二郎啊,这次杂家是偷偷来的,有什么话咱们进了府再说。”
崔耕也注意到刘老四此番来定州,嘴边好像特意贴了两撇小黑胡子,应该是避人耳目吧?
再听他说带来了坏消息,心中更是一紧,赶紧将他让进了府,请进了自家的堂屋中。
……
正堂屋中,分宾主落座。
刘老四顾不得寒暄,开门见山问道:“二郎,突厥人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崔耕问道:“突厥人?又怎么了?”
刘老四道:“经过这么一年多的内政整顿,默咄的汗位已经做稳了。上次他不是说要将突厥公主嫁与我们大周的亲王作为和亲么?”
崔耕嗯了一声,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这事儿他知道啊。
刘老四道:“前些日子关于和亲之事他又变了主意,说和亲不是将他们的公主嫁到我们大周来,而是要咱们朝廷把大周的亲王嫁到他们突厥去!”
崔耕:“……”
刚刚奉茶上来的宋根海恰巧也听到了这一茬儿,吓得差点没站稳,险些跪在地上!
宋根海又好气又好笑地插了一嘴:“那不成倒插门了的吗?”
“嗨,二郎你没在长安,是不知道这事儿闹腾得有多大啊!”
刘老四摇头叹了口气,道:“就这事儿吧,朝堂之上还分城了两派,一派以通事舍人左卫郎将田归道为首,一派以豹韬卫大将军阉知微为首……”
刘老四细细讲起了因为突厥人这个幺蛾子,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来。
那个通事舍人左卫郎将田归道,他曾经出使过突厥,一直认为突厥新可汗默咄心怀大志,很难坚持与大周长久和平。所谓让大周亲王倒插门云云,不过是挑起战争的借口罢了。所以,田归道建议朝廷应该严词拒绝他这个无礼的要求,然后整军备战。
而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威这家伙呢,虽然官居豹韬卫大将军,其实是文官出身,胆子就比较小了。
他坚持认为,和亲历来就是中原王朝安抚北方异族,维护边境安宁的有效办法之一,历史上也有过成功的先例。比如“昭君出塞”,就千古传诵嘛。所以,只要满足突厥要求,大周北方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人吵了个面红耳赤,顺带着各自支持的官员都纷纷站看出来,在朝堂上对喷!
最后武则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裁决,决定听取豹韬卫大将军阉知微的意见,让大周淮阳王武延秀去突厥和亲…呃…让武延秀去突厥倒插门!
所以,这次送和亲的队伍,就以河内王武懿宗为正使,田归道和阎知微为副使。一个长黑脸一个唱红脸,既要满足突厥的要求,又不能堕了大周的国威。
宋根海听罢,已然惊得合不拢嘴,啧啧诧异道:“乖乖,真同意倒插门了啊?咱这位女皇陛下不会是……”
“根海,莫要乱嚼舌头!”
崔耕及时制止了宋根海的出言不逊,毕竟刘老四可是宫里的人,即便跟自己关系再好,那也听不得有人在诋毁和质疑女皇陛下。
紧接着,他看向刘老四,问道:“四郎大兄,你这说了大半天,貌似这里边也没我啥事儿啊。”
“怎么没你的事儿?”刘老四道,“这次送亲仪仗队伍,不过是咱们大周的意思,最后不还得人家突厥同意?”
“突厥能不同意?”崔耕问道。
刘老四涩然道:“同意倒是同意了,但他们要求再加一个人做副使。”
突然,崔跟有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了心头,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心虚地问道:“四郎大兄,突厥人要求增加的那个送亲副使,不会就是小弟我吧?”
“可不就是你嘛!”
刘老四道:“其实突厥人要求增添你为副使这事儿吧,里头的弯弯绕绕,陛下如此圣明,岂会不清楚?在定州的时候,你把突厥特使赛修伦得罪死了,以致突厥人颜面尽失,扬我大周国威,这些事儿陛下他老人家心里都有数着呢。诶,要说这赛修伦这老家伙,也不知是走了什么运道。自打上次在定州丢了脸面回突厥之后,也不知怎的,职司不降反升,现为突厥四杀之一。提议让你为送亲副使,便是他的主意。”
崔耕明白,“杀”是突厥语,翻译成汉文大概是“某行军道总管”。突厥幅员辽阔,人口稀少。为了施行有效的统治,将全国分为东南西北中五片地域,可汗统领中厢,四杀分领东南西北厢。赛修伦身为突厥四杀之一,掌握了突厥将近两成的兵权,真可谓是位高权重了。
如今赛修伦特意让自己为送亲的三副使之一,到底打得什么主意,那还用问吗?
不用别的法子,等到了突厥,就像对待当年那个大周使节朱拾遗一样,钢刀悬于脖颈之上,逼着自己吃屎,自己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崔耕越想越觉得这个所谓的送亲副使就是个坑啊,一去突厥轻则受辱,重则丧命啊!
他不禁舔了舔干涩的嘴唇,问道:“那谁,上官舍人怎么说?她有什么话,要提点小弟我的吗?”
“上官舍人?”
刘老四的脸色就更加黯淡了,“二郎贤弟啊,这次不是上官舍人不愿帮你,而是舍人她如今已有性命之忧,分~身不暇,哪里还顾得上为你斡旋啊!”
上官婉儿有性命之忧?
崔耕面色一怔,问道:“怎么回事?”
“这事儿还得从那谁薛怀义说起,想当初薛怀义……”
刘老四徐徐述了起来。
事情起于武则天的老情~人薛怀义,自从有了新情~人御医沈南之后,武则天就对他越发冷淡了。
薛坏义发迹之前就是个走街串巷卖大力丸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竟然跟武则天闹起了脾气。
等他明白过味儿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武则天对他一直不冷不热的。
该怎么重夺女皇陛下的“芳心”呢?薛怀义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今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朝廷取消宵禁,张灯结彩,天下狂欢。
薛怀义为讨武则天欢心,重回圣眷,于是指挥自己的手下,在明堂内挖了一个五丈深的大坑,坑里面预先埋上佛像,装上机关。然后,用丝绸在坑上搭了一座宫殿。
武则天来到明堂之后,薛怀义就指挥手下将佛像从坑底徐徐拉起,一直拉到彩绸搭建的宫殿之中。从旁边看起来,好像那佛像是从地底踊出佛像。
同时,薛怀义命人杀了一头牛,用牛血画了一个二百尺高大佛,把这张佛像张挂在洛阳的天津桥上。
他对对武则天说,陛下啊,亲爱的,这是我割破膝盖,用自己的血画成的。我知道陛下崇佛,今日我用自己的血来为陛下画上这么一大副佛像,足见我对陛下的一片痴情与真心了!
武则天又不傻,淡然一笑,没有理会。
谁知薛怀义这次献殷勤不仅没有讨得武则天欢心,还弄巧成拙了,也是啊,武则天再是皇帝,再是老女人,说到底还是个女人,不是?薛怀义这个傻叉,尼玛你弄那么血刺呼啦的,哪个女人能高兴得了啊?
武则天绷着脸回到皇宫后,便放下脸来,痛骂了薛怀义几句,恰巧被上官婉儿听见了。
上官婉儿作为女皇陛下的贴心小秘书,当然是想女皇陛下之所想,急女皇陛下之所急。
第二天,薛怀义再次求见武则天的时候,上官婉儿就挡了他的驾。
薛怀义本来就因为女皇对自己的冷淡态度而感到烦躁异常,今天被上官婉儿这么一挡驾,就知道自己再也难以重新回到女皇的怀抱里,再也不能得宠了。这是失宠打入冷宫的前奏啊!
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天夜里,他火烧“天堂”(皇宫内一座极其雄伟的建筑物)。大火又继续蔓延,把明堂也给点着了。
烈火熊熊,把神都洛阳照耀得如同白昼,一直烧至天明,明堂和天堂一起化为灰烬。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薛怀义火烧明堂!
当初建天堂和明堂的时候,花的银子海了去了,弄得天下通货紧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宰相李昭德甚至禁止民间蓄锦,怨声载道。
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明堂被烧了,可怎么解释?饶是武则天也压不住这滔天的民愤啊,
武则天气得两天下不了床,真想将这个已经让她厌烦厌弃的薛怀义千刀万剐。但是她又不敢现在就治薛怀义的罪。因为这家伙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浑浊蒙楞的愣头青,要是真把他惹急了,来个鱼死网破怎么办?薛怀义是贱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