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玛庐陵王是什么意思?请皇帝吃草吗?那不是等于,骂皇帝是畜生吗?

    所有人都不明白,庐陵王为何敢冒如此之天下之大不韪!

    武则天没理武三思,面色铁青地道:“显儿,你到底为何要给朕献上此物,今天可要解释清楚!说得清讲得明,你就还是朕的好儿子。否则的话……哼,你自己掂量!”

    “是!”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显也是豁出去了,朗声道:“不敢欺瞒圣人,其实儿臣原来给您准备的礼物,已经被人劫去了。”

    武三思冷哼一声,打断道:“劫去了?谁知道是真被劫了,还是你的托词?恐怕……你根本孝心全无,忘记给陛下准备任何寿诞礼物了吧?!”

    李显当初之所以不敢把真相说出来,怕的就是这个指控。另外,即便武则天毫不疑心自己的说辞,恐怕也会以为自己甚是无能,还是大大的不妥。

    当然了,事到如今,他已经完全不怕了!

    李显微微一笑,道:“梁王还请稍安勿躁,听我把话说完。本来,小王的贺礼被人抢走之后,我还能再拿出另外一件异宝,给圣人做寿诞之礼。不过,我转念一想,又改变了主意。”

    狄仁杰眼中精光一闪,搭茬道:“哦?但不知庐陵王因何改变了主意?”

    “因为小王觉得,圣人富有四海,奇珍异宝再所多有。无论我送什么异宝给圣人,对她老人家也不算什么。”

    武三思冷笑道:“陛下缺不缺异宝,跟你送不送异宝,可完全是两回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道理你懂不懂?”

    “千里送鹅毛,固然是礼轻情意重。但是,千里送黄金,是不是显得情义更重呢?”

    说着话,李显忽然跪倒在地,对武则天道:“儿臣以为,眼前这件礼物,才是圣人最需要的。”

    武则天道:“哦?这话怎么说?”

    “正因为儿臣的贺礼被劫,我才心有所感,准备这样礼物。不瞒您说,这三样东西,都是皇宫之物,儿臣只是借花献佛而已。圣人请看!”

    李显复又站起来,指着那木桶,道:“这木桶里面的草,在民间有个俗名儿,叫“万年青”。另外,这桶里的土可代表江山社稷。儿臣以为,这两样东西加一块,可表“社稷万年”之意。”

    这话倒是没毛病,“裂土分茅”,就是封建社会最明显的标志。在“裂土分茅”的仪式里,就是把白茅草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武三思鸡蛋里挑骨头,哼了一声道:“土壤和青草根本就不值钱,别以为取个好听的名儿;就想蒙混过关!”

    “当然不仅仅是好听的名头。”李显振振有词道:“土壤和青草固然不值钱,这不是还有木桶和铁箍吗?”

    木桶和铁箍值钱不值钱?当然不值钱了。但是,它们比起土壤来,似乎还是值那么一点钱的。

    这可让武三思一时之间,怎么反驳?

    扑哧~

    终于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就连武则天都一阵莞尔。

    武三思先是一阵语塞,随即勃然大怒,道:“你这完全是强词夺理!”

    李显不慌不忙地道:“这话当然是强词夺理。梁王别着急,小王只是想和你开个玩笑而已。不管怎么说,咱们也是亲表兄弟啊,难道连个玩笑都开不得?”

    然后,他才开始了正题,道:“圣人再看,这木桶,儿臣取得是其“一统江山”之意。”

    武则天不置可否道:“也没什么稀奇。”

    李显毫不气馁,继续道:“还有这三道铁箍。铁箍环绕木桶一圈儿,不就是“周匝木桶”吗?这和木桶乃至土壤青草结合起来,就是大周一统江山……万万年!”

    最后这一句,李显是竭尽全力地喊出来,说到“万万年”,已经是声音变形,略带沙哑!

    “好!”不待群臣反应,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喊了一声。

    人们循声望去,其人正是武则天!

    说实在的,李显这句话,可真是说到女皇陛下的心坎儿里去了。

    她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创建了大周朝。若是传位给武三思,倒是可以保住“大周”的名号,但是侄儿哪有在太庙里祭祀姑母的道理?

    若是传位给李显呢,李显倒是能祭祀她,但是这大周朝么……嘿嘿,恐怕随着自己的死,就被大唐取代了。这又让她如何甘心?

    所以,在到底让谁继承自己皇位的问题上,武则天一直犹豫不决,最后两权相害取其轻,暂时选择了李显。

    现在李显当众喊出要让“大周江山万万年”,可是着实去了她一块心病,竟然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

    至于群臣?那还有啥说的?跟着女皇陛下的指挥棒走呗。

    人们齐齐跪倒在地,道:“庐陵王之礼既见孝心,又见公义,微臣为陛下贺!”

    武则天高兴地站起身来,举起一杯酒,道:“来,咱们共饮此杯!”

    “谢陛下!”

    “再饮!”

    “遵旨!”

    “还有一杯!”

    “喏!”

    简短截说,武则天连饮三杯,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武三思一看李显得了这么大彩头,眼珠子都红了。

    他又道:“姑母,侄儿觉得,庐陵王的这个解释,似乎有些不妥啊。”

    武则天的脸微微一沉,道:“嗯?有何不妥?”

    “既然庐陵王是想让大周一统江山,用一道铁箍箍桶不就完了吗?为何是三道呢?这一道铁箍可以勉强解释成大周,那三道铁箍怎么说?三周么?”

    就特么的你事儿多,木桶一般都是由三道铁箍箍住的,人家庐陵王怎么可能考虑得那么仔细?

    武则天心里暗骂一句,道:“所谓寓意,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梁王此言,也太过吹毛求疵了。”

    “可是……”

    “嗯?退下!”

    “是!”

    武三思见武则天真动怒了,不情不愿地退了下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之际,忽然,庐陵王轻咳一声,道:“启禀圣人,其实您刚才说错了。”

    武则天讶然道:“嗯?朕错了?”

    不但武则天惊讶,群臣们更惊讶!当面刺君,庐陵王这胆儿也太肥了吧?他怎么敢这样做?他到底还想不想继承皇位了?

    几乎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且看李显如何解释。

    只听他胸有成竹地道:“不错,儿臣以为,人家梁王的话没错,所谓三道铁箍,其实是有寓意的。呃……当然了,不是什么三周,而是三个人。”

    “三个人?”武则天心中一震,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用略有些颤抖的声音,道:“但不知是哪三个人?”

    “当然是圣人最亲近的三个人:儿臣,太子武旦(李旦),以及梁王武三思!”

    “好,好,好!”

    这回武则天不是仅仅喊了一声“好”,而是连喊三声!

    她对身后之事,主要是有两件事难以放心:一是,大周朝能不能继续存在。二是,李武两家,到底能不能在自己死后,和睦相处。

    尤其是第二件事,自己在的时候,两边已经人脑袋打成猪脑袋了,自己死了之后,形势恐怕很不乐观啊!

    现在好了,人家李显主动表示,要和武三思和睦相处,共同保住大周的万里江山。

    仔细想来,刚才李显和武三思开玩笑,说什么“铁箍和木桶,比土壤和小草值钱得多”,可是大有深意啊!

    到了现在,武则天是越看李显越欢喜,道:“显儿,你送朕的这份寿诞之礼非常好,朕甚是喜欢。不过么……这贺礼的寓意如此之多,不知可有个正式名目?”

    “当然有。”李显道:“这贺礼的名目,就叫三箍周万年!”

    武则天轻轻一拍几案,道“好,好一个三箍周万年!婉儿,拟旨!”

    武三思深恐武则天当时就要立李显为太子,道:“姑母,还请三思啊!”

    “呃……”武则天稍一沉吟,决定还是暂且给侄儿这个面子。再说了,立太子是何等大事,今天这个场合着实不大适合。

    她改口道:“穿朕的旨意,封庐陵王嫡子李崇润为邵王,嫡女李裹儿为安乐公主。另外,庐陵王庶子李重福为唐昌郡王,李重俊为义兴郡王,李重茂为北海郡王……”

    原来李显为太子的时候,李重润就被封为皇太孙。他做了皇帝之后,李重润就是皇太子。至于其他子女,当时要么还没出生,要么年纪太小,并未受任何册封。

    后来,李显被降为庐陵王,李重润也被贬为庶人,和其他兄弟姐妹完全一样了。

    现在可好,武则天也是真大方,不仅仅把李重润封为邵王,还把李显的其他儿子们都封为郡王。

    非只如此,她还把李裹儿之外,李显的其他女儿们,都封为郡主。

    好么,宜城郡主,定安郡主,长宁郡主,永寿郡主,永泰郡主,成安郡主,金城郡主……李显的女儿真不少,武则天干脆来了个郡主大放送。

    忠于李显的群臣们心中欢喜,李显的嫡子都是正儿八经的亲王了,武三思的嫡子还是郡王呢。谁更得女皇陛下欢心,那还用问吗?

    更是有人想到,武则天日理万机,还能把李显的众多女儿记个清清楚楚,这说明人家李显确确实实是简在帝心啊!

    不用考虑,李显的太子之位,从现在开始,算是稳了!大唐复兴有望矣!

    “恭贺陛下母子和睦,共享天伦。大周一统,江山永固!”群臣再次道喜!

    ……

    ……

    本来一场普通的接风宴,竟然基本确立了李显的太子之位,拥李派的官员,兴奋不已。

    当然了,人家武则天还活着呢,现在总不好表现的对李显太过亲热,以免节外生枝。

    所以,接下来的酒宴里,大家都对李显不冷不热的,只是对此次的大功臣崔耕非常热情,频频敬酒。

    一直到酒宴散后,狄仁杰都拉住崔耕的袖子不让走,道:“崔制作,莫急着去陪家里的娇妻美妾嘛。老夫新得了几瓶好酒,不如再到我的府中喝几杯如何”

    “固所愿者,不敢请尔。”
………………………………

第507章 小人心难测

    梁国公府,后宅花厅。

    狄仁杰亲手给崔耕斟了一杯酒,道:“今日之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著作你居功至伟啊。来,老夫敬你一杯!”

    “哪里,其实主要还是庐陵王表现得好,下官只是出了个小主意而已。”

    狄仁杰道:“关键当然是庐陵王。其实陛下也知道,庐陵王说的那些话,十有**,是你崔耕出的主意。但那又如何?只要庐陵王愿意当众表态,维持大周的存在以及与武家和睦共处,她就心满意足了。”

    说着话,狄仁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继续道:“老太太也是没办法,只能是自个儿骗自个儿了。无论庐陵王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还是假意,她都当真的听!”

    崔耕也明白这个道理,“唉,陛下也是一代英主,沦落到这个地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生死轮回,枯荣循环,乃是世间正理,谁也免不了的。”

    顿了顿,狄仁杰似乎想到自己也来日无多,不由得一阵郁郁,转移话题道:“好了,莫说陛下了。还是说说二郎你吧?你究竟是怎么想到,来个“三箍周万年”的呢?真是神来之笔!”

    崔耕的灵感来源,当然是后世的典故“一桶万年青。”

    当时,大清康熙帝在位,群臣献上各种珍贵的礼物。名臣高士奇家贫,又为官清廉,没什么珍宝送上,就灵机一动,献上一个木桶。木桶里面装着青草,起名为“一统万年青”。

    青乃是“清”的谐音,康熙帝大喜,重赏高士奇。

    崔耕今天同样是献出了桶装青草,不过是把其“寓意”做了几个变化。

    后世对武则天关于身后事的安排,记载的非常详尽。崔耕略施小计,就能让庐陵王句句都搔到武则天的痒处。

    当然了,这番前因后果就没必要对狄仁杰解释清楚了,崔耕轻笑一声,道:“也是庐陵王洪福齐天,在下一时侥幸想到的。”

    “哪里,崔著作过谦了。你智计百出,哪是“侥幸”二字,所能形容的?恐怕这日后的大唐江山,要要多靠你辅佐了。”

    说着话,狄仁杰突然从怀里拿出来一张纸,道:“崔著作,你看看这样东西什么?”

    “这是?”

    崔耕接过来一看,却是一份文契,说某年某某月某日,某人愿意拜某人为师。日后,为师的定然诚心教导弟子,为弟子的,也定当尊师重道。如违此契,人神供奉。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上面的师徒人名都是空的,只有保人那里,写了三个大字:狄仁杰。

    崔耕沉吟道:”“狄大人的意思……是有人想拜下官为师,托到了您这边?这位的面子,还真够大的啊!”

    狄仁杰微微摇头,满不在乎地道:“崔著作收几个弟子也可,拜人为师也行,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什么?”

    “你得在这上面签名儿!”

    “嗯?”崔耕心中一动,道:“那下官若是收弟子,可以收谁呢?”

    “太多了,比如左威卫大将军薛思行的孙儿薛万刚,魏相的孙儿魏明方……等等,”

    “那下官要是拜师呢?”

    狄仁杰笑吟吟地道:“张柬之、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著作,你自己随便选一个吧。”

    “我……”

    如果说崔耕不知道薛思行是什么来头的话,那对“张柬之、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就太了解了。

    这五个人,乃是日后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的关键人物。

    既然如此,狄仁杰为何要自己签这份文契,也就昭然若揭了。

    崔耕苦笑道:“狄大人,您这是要下官我签一个投名状啊!”

    “不错,就是投名状,一旦事败,陛下就可以照着这些文契抓人了。”狄仁杰正色道:“老夫恐怕是看不到复兴李唐的那一天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崔著作这些青年才俊的身上。不知……你可不肯签这份文契呢?”

    ……

    ……

    这边狄仁杰和崔耕密谈,那边李显却被武则天留了下来。母子重逢,密室相会,虽不到抱头痛哭的地步,但畅叙别情,也是充满了天伦之乐。

    母子俩谈了一个多时辰,武则天又赏赐了李显不少东西,并且道:“显儿你在京里的庐陵王府,虽然破败了。但朕想你在那儿也待不了几天,就没命人休整,你暂且忍耐几日。过几天,朕再给你寻一个更好的去处。”

    比庐陵王府更好的去处,可不就是太子的东宫吗?李显再次跪倒谢恩,道:“圣人对儿臣的天高地厚之恩,儿臣真是粉身难报!”

    武则天摆了摆手,道:“行了,自家母子,无须这番客套。呃……朕乏了,你跪安吧。”

    “是!”

    李显又磕了几个头,辞了武则天,在小太监的引领之下,出了宫门。

    “王爷,您的马。”

    “嗯。”

    李显接过随从递过来的缰绳,就要翻身上马。

    可正在这时,忽然远方传来一声大喊,道:“庐陵王,庐陵王,等等下官,等等下官啊!”

    李显循声望去,但见一个身量颇高,身着绯袍的官员,向自己跑来。

    今天的接风宴上,李显倒是见过此人。只是,他到底姓字名谁,官居何职,就不甚了了了。

    他疑惑道:“请问你是……”

    那官员赶紧赔笑道:“微臣叫吉顼,因诛来俊臣有功,被陛下提拔为右肃政台御史中丞。”

    “吉顼?”

    “不错,吉顼就是微臣,微臣就是吉顼。我身材高大,好昂头行,视高而望远,人送绰号“望柳骆驼”……”

    吉顼不断絮絮叨叨,却见庐陵王李显面上全是茫然之色,过了一会儿,自己也就没什么兴致了。

    他想了一下,索性直接了当地道:“难道庐陵王没听崔著作,提起过微臣?当初为了让张氏兄弟和您和解,微臣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啊!”

    当初崔耕本来要和李显提吉顼的,但李显当时心里有鬼,急于说自己“两不相帮”,就把话题岔开了,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吉顼在这里面真发挥了什么作用。

    现在见吉顼主动对自己表功,他一下子就想歪了,只以为吉顼是个贪崔耕之功为己有的无耻小人。

    现在,李显对崔耕是一千一万个感激,又怎容此等事情发生?

    他脸色一沉,冷然道:“哦?是吗?崔著作还真没提起过你。难不成……张氏兄弟和本王和解,还有你吉顼吉中丞的功劳?”

    “他这……”

    吉顼是小人不假,但他和其他小人不一样,并非是靠溜须拍马上位,而是见缝插针无所不用其极。这等人物,从不会认为自己人品有问题。相反地,他们心高气傲,目无余子。

    听了李显这话,顿时一股无名火,涌上了吉顼的心头,寒声道:“哦,原来都是崔著作的功劳啊,那下官实在是太唐突了。呃……时候不早,王爷请便,下官告辞!”

    言罢,草草行了一礼,直奔宫门,要求面见张昌宗。

    吉顼如今的官职是御史中丞,着实算得上朝中的显贵了,守宫门的太监不敢怠慢,速速通禀。

    没费什么劲儿,吉顼就在迎仙亭内见到了张氏兄弟。

    “来,吉中丞,这边坐!”张昌宗主动起身相迎,道:“我们兄弟正准备好好谢谢你呢,你还就主动来了,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哦?谢谢下官?为什么?”

    张昌宗先是美美地喝了一盏酒,才揭开了谜底,道:“吉中丞你这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事儿不是明摆着的吗?陛下有意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里面就有我们兄弟劝谏陛下之功。立下如此大功,我们兄弟不就能长享富贵了吗?”

    张易之补充道:“而我们兄弟之所以能立下如此大功,都要靠吉中丞你的指点。难道不该谢谢你?”

    顿了顿,又道:“,对了,那崔耕甚得庐陵王看中,你说……我们要不要找个机会,也和崔耕和解呢?”

    二张和崔耕和解?

    吉顼怎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他心中暗想,崔耕啊,崔耕,本官殚精竭虑为你办事,你却掩了本官之功!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本官不义了!

    想到这里,他面色肃然道:“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呃……崔耕那厮最是记仇不过,陛下的侄儿武三忠得罪了他,被他设下毒计,抄家灭族。来俊臣不过是和他争个女人,就被他整得死无葬身之地。另外还有孙彦高、范光烈、九公子……等等。即便你们想和解,人家崔二郎能答应吗?”

    张昌宗和张易之对吉顼颇为信任,对视一眼,也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

    张易之道:“话虽如此,不试试怎么知道?毕竟崔耕是庐陵王的心腹,若是老太太有什么意外。我们就得靠庐陵王讨生活了。真跟崔耕弄得关系太僵,那也不大好吧?”

    吉顼微微一笑,道:“有什么不好的?庐陵王之所以把崔耕当心腹,不过是因为他有用罢了。咱们若是把他弄得没用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崔耕就得失宠!”

    张昌宗道:“计将安出?”

    “下官有一计,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彼身。二位只要这么……这么……跟陛下说,保管能把崔耕治的没脾气!”
………………………………

第508章 苦命太子爷

    崔耕最近的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庐陵王的头号心腹”的名头,可比什么“崔青天”有用多了。他回京之后,不断被群臣邀请饮宴,炙手可热,直如鲜花着锦,又似烈火烹油!

    非但如此,他还大模大样地娶了太原王氏族长之女王美芳为妾。尽管这件事儿都传了好长日子了,但真的发生的时候,真是羡煞旁人。

    当然了,些许不和谐的音符总是有的。

    比如说二张兄弟派去刺杀崔耕的卢藏用,就被刑部以“查无实据”的理由放了出来。然后,在张昌宗的枕头风下,武则天亲自接见了这位“终南隐士”。封他为“右拾遗”,秩七品。

    至于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苏瑰,更是没受半点影响,继续做他的封疆大吏。

    好在,被李显恨之入骨的吕武,倒是没人为他活动,去洛阳南市走了一遭,把脑袋丢了。

    ……

    ……

    半个月后,崔府,正堂屋。

    “什么?太子请本官赴宴?”崔耕拿着手里的一份请帖,不由得惊呼出声。

    那送请帖的小太监,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道:“太子殿下说了,还请著作务必赏光。”

    “这个么……”崔耕一阵迟疑,道:“本官近日偶感风寒,恐怕要辜负太子的美意了。”

    那小太监不卑不亢地道:“崔著作是不想去?这恐怕不大妥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