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

    崔耕道:“这句话是出自《论语为政》,说得是,人要言而有信,否则那是不行的。”

    “哦?是吗?那二郎你言而无信,是不是也不行呢?”

    崔耕满脸委屈之色,道:“我……我哪儿言而无信了我?”

    卢若兰微微撇嘴,道:“哼,你临出长安前是怎么说的,回来之后,就让那些女兵挪地方。怎么这么久了,还没信儿呢?”

    “我这……”崔耕挠了挠脑袋,貌似自己的确流露出这个意思过,只是不是原话而已。

    但是,当他刚要开口解释几句的时候,卢若兰一使眼色,王美芳又说话了。

    佳人低下头去,弱弱地道:“还有,夫君曾经说过,回来之后,定当加官进爵,再风风光光的迎娶妾身进门。现在……妾身都进门这么久了,您那加官进爵在哪呢?”

    “我……”

    崔耕被挤兑得直翻白眼,心说,王美芳一直温柔如水,从不跟自己抬杠,这是被卢若兰教坏了啊。

    当然了,崔耕本来就理亏,让他当面指责王美芳,那是不敢的。崔耕眼珠一转,落到了秦雨儿的身上,道:“雨儿啊,你说夫君是不是言而无信的小人啊?

    “我……我听若兰姐姐的。”

    崔耕简直无语问苍天,暗想,你这妮子怎么竟然和兰结成统一战线了?你不是要装病吗?咋这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呢?看来这女人妒忌起来,真是丧失理智啊!

    蹬蹬蹬~~

    正在崔耕一阵尴尬之际,忽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封常清的大嗓门在门外响起,道:“崔著作可在里面?宫里有钦使来,宣您入宫呢!”

    “好,本官这就来。”

    崔耕如蒙大赦,赶紧起身往外走。

    刚到门口的时候,他又忽然驻足道:“什么言而无信?为夫这不是正等着陛下的旨意吗?兴许是陛下日理万机,忘了这事儿了。说不定今天,她老人家帮我把这两件事儿解决了?”

    卢若兰敲砖钉脚,道:“那要是陛下找你,不是为的这事儿呢?”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我也得让陛下想起来。”

    言毕,崔耕抖擞精神,随着小太监,直奔皇宫而来。

    其实他也纳闷啊,武则天赏罚分明,按说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于情于理,也该把自己的官职升一升吧?太子右监们率府的府邸拿回来,更是天经地义之事,女皇陛下怎么一直不帮自己解决呢?

    说她老年痴呆,把这事儿忘了?这个理由也就是给自己撑撑面子罢了,实际上可是牵强得很呢。

    ……

    ……

    与此同时,通天宫内。

    武则天高居主座,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侧座相陪。

    右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跪倒在地,道:“微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吉爱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

    武则天缓缓道:“吉爱卿,关于对著作郎崔耕封赏之事的意见,五郎和六郎,已经对朕说了。只是,朕还是有些犹豫不绝,想直接听听你的看法。”

    “是。”吉顼恭谨地道:“不知陛下是因何犹豫呢?”

    武则天为难道:“那崔耕毕竟是有大功于国,朕却对他明升暗降,恐怕被天下人说朕赏罚不公啊。更何况,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明升暗降,而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实在是他委屈他了。”

    吉顼对这个问题早有预案,昂首道:“微臣以为,陛下此言差矣。为君者,当然应该赏罚分明,不过,那只是小仁小义而已。现在的陛下,更应该考虑的是大仁大义!”

    “什么大仁大义?”

    “当今天下,最大的大仁大义,就是想办法,让李家和武家永远和睦想处。否则,陛下百年之后,就是刀兵四起之时。到了那时候,生灵涂炭,李家或者武家被抄家灭族,这不仅仅是天下苍生之大不幸,更不是陛下想看到的吧?”

    武则天不知可否地道:“说下去!”

    吉顼深吸了一口气,抖擞精神,继续道:“但是,让李家和武家和睦相处,谈何容易?请问陛下,把水和土和成一块泥,会有纷争吗?”

    武则天道:“没有。”

    “那把泥分为两半,一块塑成佛祖,一块塑成天尊,会有纷争吗?”

    “一为佛之长,一为道之尊,当然会有纷争。”

    “现在问题来了,李氏和武氏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如今太子已然确立,而武氏却依旧为王,这是陛下为他们造成将来的必争之势,臣怕他们会两不得安啊。”

    武则天也明白这个道理,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但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微臣还真有办法!”吉顼道:“陛下不如把兵权归于武氏,把皇位归于李氏。这样,天下臣民因为皇位在李,心悦诚服,不会起兵作乱。武氏忌惮李氏之名望,李氏忌惮武氏之兵权,或者不敢再起纷争。”

    武则天想了一下,道:“你这番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恐怕也只得保几十年的安宁。”

    “有几十年就够了!”吉顼笃定道:“经过几十年的武李通婚,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便有皇位更迭之患,也没有武李任何一家灭族之忧!”

    “……”

    武则天没有答言,沉思良久。她明白,吉顼此言虽然有些夸大,但确确实实是唯一的可行之策了。

    良久,武则天才缓缓道:“兵权归武,皇位归李,吉爱卿的见识,着实不凡啊!嗯,以吉卿大才,当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倒显得朕无识人之明了。这样吧,自从崔元综出外之后,朝中宰相仅有四人,未免太少了些,不如吉卿就做一做,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啊!

    吉顼万没想到,自己对付崔耕之举,竟还有如此意外之喜1

    一时间,他高兴的心脏好悬没从胸腔子里跳出来,跪倒在地,道:“谢陛下,谢陛下隆恩啊!”

    张昌宗见武则天高兴,趁机道:“那崔耕的事儿……”

    “嗯,要想武李相安,必须减除李氏羽翼。这次么……说不得,要委屈委屈崔二郎了!”

    说来也巧,武则天话音刚落,高力士就从殿外走了进来,道:“启禀陛下,著作郎崔耕到了!”

    武则天微微一皱眉,道:“宣他进来,真要跟他好好说道……说道!”
………………………………

第511章 接任新职司

    不消一会儿,崔耕就在小太监的引领之下,来到了大殿之内。他一见二张在场,就明白今天准没好事儿。

    至于吉顼?这家伙就是白眼狼一个,是敌是友,着实难分辨得很哪。

    君臣见礼已毕,武则天赐座,温言道:“崔著作保庐陵王进京,实在是辛苦了。”

    崔耕慨然道:“为报皇恩,微臣斧钺加身尚且不惧,又何谈辛苦二字?”

    武则天要做亏心事儿了,未免面色稍稍有些尴尬,道:“朕曾经说过,崔爱卿若是能顺利迎庐陵王回京,定当不吝重赏。不知崔爱卿心里有什么想法没有?”

    当着吉顼和二张的面儿,崔耕就不会说什么“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谄媚之词了。

    他想了一下,道:“微臣年不过三十,就官居五品,又岂敢再奢望什么非分之福?只是……此行的右控鹤监的女兵们,不仅未得封赏,还没房子住,还请陛下多多考虑!”

    右控鹤监女兵的事儿?

    武则天一听这话,马上就找着话头儿了,道:“这倒是朕的疏忽了,传朕的旨意,赏那些女兵每人黄金二十两。”

    黄金二十两,当然有些寒酸。但是,对于朝廷的正规封赏来说,这已经相当不少了。别忘了,宰相一年所有正当收入加起来,才五六千贯,单说俸禄,一个月还没二十两黄金呢。

    崔耕再次跪倒道:“微臣代右控鹤监的所有将士,谢陛下隆恩。另外,那右控鹤监衙门的事儿……现在这衙门又被成均监占去了,还请陛下下旨,让他们把衙门让出来。”

    顿了顿,崔耕又苦笑道:“这回没有陛下撑腰,微臣可是不敢放肆了。”

    武则天往左右看了一眼,颇有点想瞌睡找着枕头的感觉,道:“旨意么……朕就不下了,这件事儿其实对崔爱卿只是举手之劳。”

    崔耕愕然道:“啥?微臣自己解决?我一个小小的著作郎,怎能解决得了成均监的事儿?”

    武则天意味深长地道:“著作郎管不了成均监,但是……成均监司业,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管成均监了吗?”

    崔耕模模糊糊地好像抓住了点东西,结结巴巴地道:“什……什么意思?”

    “这事儿不是明摆着的吗?”张昌宗再也按捺不住了,主动揭开谜底道:“崔著作,你迎回庐陵王有功,陛下准备把你从五品的著作郎,升为从四品的成均监司业哩。怎么样?够对得起你崔著作了吧?哈哈!”

    “我……”

    崔耕听到这个消息,一口老血好悬没喷出来。

    著作郎虽然不算啥,但是,再加上《神都时报》,和《大周皇家报》这两份报纸,分量就着实不轻了。

    但是,成均监司业呢?除了品级高一点之外,完全没有实权啊!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别忘了,他临出京之前,可是连上奏章,狠狠地怼了成均监一回。

    那奏章上面写的清楚,国子监所有监生、司业、博士,要通通开革,另起炉灶。

    正所谓“夺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崔耕当日的所为,就是要砸这些人的饭碗,此仇此恨绝不比“杀人父母”弱不了多少。

    他要是遵了武则天的旨意,进成均监为司业,上司。同僚,乃至学生,就都是他的敌人。千夫所指,那还活不活了?

    电光火石间,崔耕已经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道:“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您也知道,微臣跟成均监的人不对付,这到了监里面……”

    “崔著作此言差矣!”吉顼摆了摆手,打断道:“不错,当初是你崔著作上书,要改革成均监。陛下当初之所以没答应,是因为此事牵扯甚广,而不是成均监的那些弊端不存在。现在,陛下让你进成均监为司业,就是想让对成均监,进行查访,提出更稳妥的改革方案。崔著作,你可莫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啊!”

    张昌宗也看出了便宜,连连点头,道:“对,对。崔著作不是说,为报皇恩,微斧钺加身都尚且不惧吗?这怎么这一动真格的,就缩了卵~子了呢?”

    崔耕被他挤兑得没脾气,心说,我那就是说句漂亮话好不好?谁会当真啊!

    唉,看来二张是一计不成另生一计,想出了这么个明升暗降的主意来对付我。不行,绝对不能让他们如愿!

    想到这里,崔耕眼珠一转,复对武则天磕了一个头,道:“微臣的确是为陛下办事不避斧钺。不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微臣提出更稳妥的方案不难,您得再答应我一个条件。”

    武则天本身对崔耕并无恶感,只是要减除他一部分权力而已。至于为何非让崔耕进成均监?那是因为,成均监人事复杂,可以牵扯崔耕大部分精力。这样一来,他就不能继续给太子李显出谋划策了。

    女皇陛下当即道:“哦?不知崔著作的条件是什么?”

    “微臣曾经上书陛下,要将成均监上下人等一体开革,另起炉灶。陛下未准微臣的奏章,当然有陛下的道理。现在,微臣又有了一个新的主意。”

    “什么主意?”

    “微臣这个主意,就是试点。国子监其他人微臣不管,我想新招一些学生,乃至博士进来,单独授业。不用多,只要一年时间,陛下就可以看到微臣办法的效果新监生和老监生,谁更是朝廷的栋梁之才!”

    吉顼本能地就反对道:“不妥!当时陛下反对的,不仅仅是另起炉灶的效果,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国子监旧有人员的安置,稍一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对于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不是问题了。他胸有成竹地道:“吉大人不必担心,本官有一个法子,绝不会影响国子监旧有人员的安置。这个法子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在场都是聪明人,不用崔耕解释,单凭字面的意思,就把崔耕的方案,给脑补清楚了成均监原有的监生、博士、司业不动,直接招募新人。

    监生入了成均监,也不是就可以永远在监里面混日子。按规定,五年时间,无论成与不成,监生必须出监。

    到了那时候,经成均监考试合格的监生,就可以直接做官,踏入仕途。不合格的呢,那就顶着一个监生的名头,出来自己吃自己。

    当然了,还有些监生觉得,以监生入仕途,前途不广,又主动参加科举,但那就是特例中的特例了。

    最近十来年,国子监的制度都败坏的差不多了因为武则天好大喜功,大肆用监生做“斋郎”,只要在国子监混个两三年,都有官坐。

    现在,崔耕的主意就是,老监生,或者做官,或者自己出监,渐渐地总会完全消失。那些博士啊、司业啊,没有了学生,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在成均监混日子?

    也就三五年,就能把成均监的旧势力清扫一空。因为没有直接触动现在监生们的好处,反弹会小上很多。

    武则天望着崔耕,心中暗想,这崔二郎真是个人才啊,稍微心思一转,就给朕出了个这么好的主意,道:“好吧,就依……”

    “且慢!”

    正在这时,吉顼眼珠一转,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崔著作这个主意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难以解决。”
………………………………

第512章 探明真祸首

    当即,吉顼侃侃而谈,提出来三个问题为难崔耕。

    第一个问题,你崔耕说招要帮成均监招新的学生。但是别忘了,成均监本身就有给官员福利的性质,平民百姓可进不来。现在你砍了高管贵戚们的福利,这不是动摇国本吗?再说了,让你崔耕随便招人。你哪来的那么大的权力?你徇私舞弊怎么办?你该不会是想趁着成均监招生,给自己捞好处吧?

    第二个问题,就是成均监的老师了。这些人都是朝廷有品级的官员,数量多少,自有定制。岂是你崔耕想加人就加人的?朝廷的规矩还讲不讲了?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朝廷连年对外吐蕃、突厥乃至契丹用兵,国库空虚无比。你崔耕想改革成均监,钱从哪儿来?户部可拿不出来银子。

    这三条质问条条有理,要是一般人,还真得被吉顼问住了,但是……崔耕就不是一般人!

    他微微一笑,道:“吉大人,您这三个问题,完全是杞人忧天。比如第一条吧,其实解决之道,本官已经在之前奏章里说明了。当初被周兴、来俊臣诬陷致死的官员,理应平反。另外,朝廷应将他们的后人招入成均监,以显陛下的仁德。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本官又怎么可能借机徇私舞弊?”

    “那以后呢?”

    “以后当然是吐故纳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甄选朝廷高~官子弟优良者,进国子监读书也就是了。”

    张易之的头脑比较简单,插话道:“那跟现在有什么区别?”

    不待崔耕答言,武则天就对小情~人解释道:“话不是那样说。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现在成均监是烂透了,崔著作才不得不另起炉灶。如果成均监的学风一新,即便新进来之人本是纨绔子弟,也会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而这,也正是历朝历代成立国子监的本意。”

    张易之马上乖巧地道:“是,微臣受教了,还是陛下目光如炬。”

    女皇陛下既然已经下了定论,吉顼就不能拿第一条为难崔耕了,道:“那第二个问题呢?”

    “第二个问题,跟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差不多。只要临时找些老师即可,朝中偌多的正直有道之士,难不成还没人愿意在国子监教几天书?”

    在成均监教书,说出去倍儿面子,要不然武则天也不会经常让亲信之人,做成均监的兼职了。所以,从理论上讲,崔耕自己找些免费的老师并不难。

    不过,吉顼却是心中暗想,崔二郎啊,崔二郎,这回你可是百密一疏,被我抓到了空子!不错,是有不少人想借着在国子监教书扬名。但是,别忘了,人们更惜命啊!到时候,我让张氏兄弟放出风去,我看谁敢做仗马之鸣!

    他心中一阵得意,反而不想用第三个问题难为崔耕了崔耕富可敌国,筹集资金当无问题。但是,用私人的钱,贴补国子监的监生,你崔耕郎到底是想干啥?难不成是想为太子收买人心么?

    关键时刻,拿这个话题,告崔耕一记刁状,可比现在难为他强得多了。

    想到这里,吉顼忽然换了一副脸色,躬身一礼,道:“原来如此,吉某人受教了。”

    然后,又对武则天道:“微臣以为,崔著作的提议非常可行。只是那些被周兴、来俊臣诬陷的忠臣子弟,大多隐匿乡间。不如就交给微臣把他们找出来?”

    这种事儿,不仅完全没风险,而且名声甚好,吉顼当然不想错过这个大便宜。

    不过,他忘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不想错过,还有两个更不想错过。

    一个是崔耕,他手里有卢藏用找来的近两百孤儿,哪用得着吉顼抖这个机灵?

    第二个,比崔耕心情更迫切的,那就是女皇武则天!她自觉时日无多,想多给武家留几张护身符。如此收买人心的机会,怎能便宜了别人?

    待吉顼话音刚落,女皇陛下马上就道:“吉爱卿刚升任同鸾台阁平章事,要熟悉新职司,公务繁忙,这事儿就不劳你费心了,朕准备交给河内王武懿宗来做。”

    随后,吩咐道:“传朕的旨意,宣河内王进宫。”

    “遵旨!”

    自有小太监领命而去。

    人家女皇陛下向着自家人,吉顼能有啥办法,心中恨恨地骂了一声,面上却不露声色。

    随后,又说了几句闲话,崔耕和吉顼告退。不过出了通天宫的大门之后,二人就分道扬镳了。

    吉顼刚刚升任宰相,得到中书省和门下省办手续,这两个朝廷最核心的部门,实际上是处于宫城之内。

    当然了,皇宫重地,一般人可进不来。二省在宫城之外,皇城以内,还各自设立了一个外省,处理日常事务。也只有像吉顼升任宰相,与突厥的战争,等军国大事,才在宫城内本省处理。

    至于崔耕呢?则在小太监的引领下,往皇宫的门口走去。

    可还等他走到没到宫门口呢,后面就有一个尖利的声音传来,道:“崔著作,等等,等等奴婢啊!”

    “嗯?是谁?”

    崔耕扭头一看,却是高力士,停住脚步,道:“高公公,你找本官有事儿?”

    高力士冲着那小太监挥了挥手,道:“崔著作不用你伺候了,退下吧。”

    “是!”

    那小太监哪敢得罪武则天面前的红人啊,应了一声,转身而去。

    见那小太监走远了,高力士这才来到崔耕的近前,低声道:“崔著作,杂家今天找您,是想告诉您一件事儿。”

    “什么事?”

    “您知道是谁出了那个馊主意,让您当成均监司业的?”

    “难道不是张昌宗和张易之?”

    “是他们向陛下吹的枕头风,不过,出那个鬼主意的,却是吉顼。他现在都升任宰相了,您可不能不防啊。是这么这么一回事儿……”

    高力士也是真聪明,把吉顼和二张,在通天宫与武则天的对话,一字不差地说了一遍。

    崔耕听完了,不由得眉头紧皱,怒骂道:“娘的,本官知道吉顼不是个东西,可没想到他这么不是东西。今日之事,他明摆着是想置本官于死地啊。看来……此人是留不得了!”

    “啊?您想杀了他?”高力士略有些迟疑道:“吉顼本人聪明无比,又位高权重,您想对付他,没那么容易吧?而奴婢我,虽然颇得陛下信任,但是……”

    崔耕听得出来,高力士是想帮自己的忙、摆了摆手,道:“这事儿用不着你,我本官有办法。”

    “什么法子?”

    “借刀……嗯?有人来了!”

    蹬蹬蹬~~

    崔耕和高力士正说着悄悄话话,不远处传来了阵阵脚步声。二人赶紧闭嘴,循声望去。

    来人崔耕和高力士都认识,正是河内王武懿宗这个老丑鬼。

    自从崔耕迎庐陵王李显回洛阳后,他和诸武的关系,就降到了冰点。武懿宗见了崔耕,就一直没个好脸色。

    不过,今天他可是一反常态,非常热情地招呼道:“这不是二郎吗?咱们哥俩儿可是有日子没见啦,你可是想死老哥哥我了。”

    崔耕微微一躬身,道:“参见河内王。怎么?您现在不生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