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崔液也不简单啊,因为他小名叫“海子”,人送外号“龟龙”。有文集十卷传于后世,论文才绝不在当世任何人之下。
这三兄弟现在明珠蒙尘,唯有崔耕知道他们的厉害,其他人可就不甚了了了。
尤其是张昌宗,暗暗寻思,什么?崔家三兄弟的才学不在崔耕之下?吹牛吧。要说论才学,天下比得上崔耕的,不能说没有,但要说都姓崔,还都与崔耕交好,甚至都愿意做太平公主的面首,那怎么可能?
他眼珠一转,道:“哦?是吗?本官却是不信!俗话说道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现在正是本官之母大婚之时,观此情此景,几位可敢赋诗一首,让在场的众贤达品鉴品鉴?”
“这……”
崔耕现在的感觉,已经不能用想瞌睡遇到枕头来形容了,非要形容的话,那就是饿了三天三夜,忽然间,有只鸭子,自己捡了柴火,把自己烤熟了,再主动摇摇晃晃地送货上门!
他面容扭曲,强忍笑意,道:“张常侍,你确定要他们兄弟做诗?”
张昌宗见崔耕这副表情,却误会了,得意道:“怎么?莫非崔著作不敢?”
“倒不是不敢,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光这三人做诗,恐怕有人看不出好来,不如找人跟他们比一比?”
“本官正有此意!”
崔涤笑嘻嘻地插话,道:“听说张常侍手下,以宋之问的文才为第一。您该不会……是准备让他上吧?嗯,这位宋大学士喜欢为您捧溺器,他做是诗,想必风味不同寻常哩,哈哈!”
宋之问为了巴结张氏兄弟,主动给张昌宗倒夜壶的事情,几乎是人尽皆知。
崔涤此言一出,人们虽然碍于二张的面子,不敢哈哈大笑,但看向宋之问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鄙薄之意。
张昌宗原本还真打算让宋之问出马,不过一看这形势,马上就改变了主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不是相差太大的话,还不是靠在场之人的品评?大家都鄙视宋之问,若是拍他上场,这场斗诗还没比,自己这边就先输了三分。
想到这里,他说道:“兵对兵将对将,既然崔家三兄弟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不一般,本官这边出面的,当然是“阿父”李迥秀了。”
李迥秀人品俊秀、才学敏捷,尤其善饮。他饮酒后文思泉涌,诗作篇篇上乘,有天下第一等风流人物的雅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平步青云,三十多岁,就官居凤阁侍郎,位高权重。
在张昌宗的想法里,让李迥秀出场,自己这边就赢定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事实上,李迥秀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当即,他大呼一声,道:“拿酒来!”
张昌宗将一盏酒献上,道:“是,阿父,请!”
李迥秀又道:“再拿大杯来!”
张易之捧上一大杯酒,道:“您喝我这杯!”
李迥秀擦了擦嘴唇,非常豪迈地道:“好酒,不过,还不够!”
韦阿臧就是喜欢李迥秀这副“斗酒诗百篇”的样子,看向他的目光又有些痴迷,亲自将一坛酒捧上,道:“夫君,请!”
“好,好,好,真不愧是我的贤内助。”
李迥秀特意在“贤内助”上加重了语气,当然是为了刺激太平公主这个“不贤”的内助了。
他就势斜瞥了太平公主一眼,发现佳人果然微微色变,顿时心中一阵畅快,昂起头来,将一坛酒一饮而尽。然后,轻咳一声,朗声道:“诸位,请听好了:金榜云里开,玉箫参差天际回。莫惊侧弁还归路,只为平阳歌舞催!”
“好,好诗啊!”
张氏兄弟只待李迥秀的话音刚落,就齐声叫好。
他们这么卖力气了,大家也不能不给他们面子啊,再说了人家李迥秀这首诗的确不错,全场顿时叫好声如雷。
“嗯,这首诗的确不错!”
“笑话,李侍郎的诗作,能简单的了吗?”
“今日之宴,定因此诗流传千古!”
……
李迥秀听了这些话,心里得意,打了个酒嗝,道:“令月,听见没有?洛阳城内的诸贤达,对本官的文才还是非常认可的。虽然你我今生的缘分尽了,但我劝你一句,找男人的时候,眼光可要放亮一点,有些人只是人样子好看,其实是银样枪头哩。”
太平公主秀眉微蹙,淡淡道:“哦?是吗?本宫却以为,人家崔家三兄弟,论文才,应该绝不在你李侍郎之下哩。”
“哼,死鸭子嘴硬,不服气的话,你尽管让他们做一首诗,跟本官比一比?!”
还真被李迥秀说着了,其实太平公主确实对崔家三兄弟没什么信心,但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她看向崔耕道:“不知崔著作以为,应该由谁先做诗一首?”
“您随便叫!”
什么?随便?莫非崔耕当初真没吹牛?
李令月略有些迟疑,目光落在了年纪最大的崔的脸上,道:“不如这第一首诗,就由你来做?”
崔微微一躬身,道:“固所愿者,不敢请尔。”
………………………………
第519章 三崔扬名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车辇入华庭。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即此欢娱成婚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崔一首诗念罢,顿时全场其他人都鸦雀无声!
无它,太好了,
真应了那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崔的文才,当今活着的人里面,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绝不超过两掌之数。
也就是说,这不到十个人同时做诗,有些时候可能因为灵感、心情等原因,分个上下高低,但大多情况下是难分伯仲。
那么,这些人之外呢?没办法,稍微一比,就会明白自己确实要稍逊个一筹、两筹……乃至七、八、十来筹的。
很不幸,李迥秀的文才虽然也算不错,但他确确实实,得算在那些略逊一筹之人的里面。
现在大家可怎么办?
硬生生地叫好?那不是往死里的得罪二张吗?那要是不叫好呢?还是不行。那不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吗?所以,也只能是一阵无语。
啪!啪!啪!
良久,太平公主轻拍玉掌的声音响起,道:“崔的这首诗,本宫以为相当不错哩。不知李侍郎以为如何?”
李迥秀心中暗想,那还有啥说的,确实比我强啊!但是,他嘴里却道:“嗯,也还算不错。不过……如果我刚才没听错的话,崔司业是说他们个顶个的文采斐然。这还只是崔做诗,不知另外二人的诗作又在何处呢?”
他打算的倒是挺好,文学高手哪是那么好找的?如果另外两个人的诗做的非常一般,自己也就不算再丢脸。
然而,事实证明,他完全想错了。
太平公主因为崔的缘故,对三兄弟的信心大涨,道:“那第二首诗,不如就由崔涤你来做吧。”
崔家三兄弟中,以崔涤的脑筋最为灵光。在用计逼得宋之问无法上场之后,他对这场斗诗可以说是稳操胜券,当即朗声吟诵道:“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这……”
人们当时就有点傻眼,崔的第一首诗,大家可以装聋作哑,暂时混过去。
但崔涤的这首呢?绝不在第一首之下,远远在李迥秀之上。
大家位高权重,也是有尊严的,不能总昧良心吧?二张的面子,还没到那个程度。
可还没等人们想出来到底该如何应对呢,太平公主李令月已经懒得再挤兑李迥秀了,继续对崔液道:“崔液,光剩你了,可莫让本宫失望哦!”
“公主,您就放心吧!”崔液抖擞精神,吟诵道:“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金壶催夜尽,罗袖拂寒轻。乐笑畅欢情,未半著天明。”
“好,好诗啊!这才是千古绝唱,李侍郎刚才那首诗,只能算是不错而已。”
“崔家三兄弟,经此一夜,可要一举成名了!”
“我大周真是人才辈出,可喜可贺啊!”
“诶,你说文才好的人,咋都姓崔呢,这岂不是说明崔家气数正旺?”
……
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这回人们都不继续忍了,纷纷大赞崔家人文才非凡,甚至有人直接点明,远在李迥秀之上。
李迥秀听了这些话,脸色比猪肝也强不了多少。要不是韦阿臧死死拽住,恐怕就要夺门而出。
令李迥秀没想到的是,这还远不是对他羞辱的结束!
待人们的议论声渐低,忽然李裹儿娇糯的声音响起,道:“嘻嘻,刚才有个人,大呼小叫,既要人斟酒,又不断说风凉话。奴家原本还以为,他有多大的能耐呢。结果,别人轻轻一出手,就把他打了个一败涂地。现在我算是明白了……”
崔耕凑趣道:“你明白什么了?”
“不是他能拜大,而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哈哈!”
噗~~
李迥秀再也受不了这番风凉话了,但觉嗓子眼一甜,一口鲜血狂喷而出。
“夫君,你怎么了?”
“我……我……气煞我也!”
李迥秀身形摇晃,往韦阿臧的怀里倒去,双目紧闭,声息皆无。也不知他是真被气晕了,还是借着装晕遮羞。
但不管怎么说吧,李迥秀是不用再面对这难堪的场面了、张昌宗挥了挥手,命人把他驾走,好生安顿。
韦阿臧也深感脸上无光,准备离去。
张昌宗哪能让韦阿臧就这么走了啊,劝道:“娘亲还请稍待,不错,论男人,您是输了太平公主一筹。但是……咱们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找补啊。比如说,她有一件事肯定比不过您。”
“什么事?”
“儿子啊。”
“这……”
韦阿臧听了这话,顿时面色一垮。没错,太平公主的儿子年纪还小,没展露出什么过人的才华。张昌宗和张易之是混的挺好,连李峤和苏味道都攀附他们。
但问题是,这二位的权势,全是靠跟武老太太睡觉得来的啊,这有啥光彩的?
张昌宗似乎看出了母亲的所思所想,道:“孩儿说得不是权势,而是孝心啊!”
“孝心?孝心怎么比?”
“您但且安坐片刻,儿子的孝心马上就来。”
“好吧。”
……
……
虽然李迥秀这个新郎官晕倒了,但大伙总不能拔脚就走啊,那可就真与二张撕破脸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装成没事儿人一样,继续饮酒做乐。太平公主刚刚大获全胜,心情甚好,也坐了下来。
崔、崔涤、崔液三条小狼狗,连连给她敬酒,称赞她美貌无双,诉说自己的倾慕之情。
要是往常,太平公主就得趁势跟这三个俊男**了。
不过今天,当着崔耕,想起他对自己一往情深,太平公主竟出人预料地忍住了心猿意马,只是对三崔笑脸以对,酒到杯干,丝毫不涉男女之情。
崔耕自己更是不敢招惹太平公主,就在一边静静的喝酒。
李裹儿见这副场面。却误会了,低声道:“二郎哥哥,你们刚才是故意给我出气对不对?”
“什么意思?”
“哼,别以为奴家年纪小就看不出来。”李裹儿道:“谁不知道太平公主面首甚多,生活放荡?看你们这副样子,像是情~人之间的关系吗?”
顿了顿,她试探着往崔耕的手抓去,道:“我知道,他们是看你的面子,装成太平公主的面首,给裹儿报仇的。”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崔耕苦笑道:“呃……大家今天来这里,目的的确不是那么单纯。但那是为了给太平公主出气。至于裹儿你嘛……只是适逢其会而已。”
“哼,二郎哥哥,你就莫嘴硬了。”李裹儿自我感觉良好,道:“最对不住太平公主的,明明是韦阿臧啊。要是光为了太平公主出气,你们怎么都冲李迥秀招呼?”
“那不是随机应变,没来得及找韦阿臧的麻烦吗?”
“得了吧,以二郎哥哥你的聪明,这点小事儿还难得着你?”
“我……”恍惚间,崔耕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感觉,一阵无语。
李裹儿却以为真是被自己猜到了真相,地下头去,娇声道:“二郎哥哥给裹儿出气,裹儿实在是开心得很呢。我知道你为什么不敢承认。”
“我都不知道,你能知道?”崔耕简直无语问苍天。
李裹儿振振有词道:“你肯定觉得咱们俩是不可能的,所以,尽管喜欢我,却不敢招惹我。其实你莫担心,父王他……”
蹬噔蹬~~
话刚说到,忽然一阵杂乱地脚步声传来。
崔耕循声望去,但见大厅外,院子里,来了不少仆役。他们点燃了数堆篝火,牵来了驴羊等牲畜,甚至还有铁笼子装着的鸡鸭若干。
稍后,张昌宗走上前来,抱拳拱手,道:“诸位,为了庆祝母亲的新婚之喜,我和哥哥特意给大伙准备了几道好菜,务必把这场婚礼办的风风光光的。”
人群中马上就有人道:“大家都是富贵中人,什么没吃过见过?难不成你还能整出什么花样来?”
张昌宗笃定道:“在下准备的这几样东西,诸位肯定没吃过见过,非但如此,还价格不贵,美味异常。实不相瞒,这几道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那到底是什么菜?”
“诸位请上眼了!”
………………………………
第520章 二郎能扫兴
张昌宗指着一个大铁笼子,道:“诸位请看,这里面装着一只鸡。稍后,会有人把这铁笼子放到篝火旁边。那鸡受不了,口渴无比,就会去喝旁边铜盆内的五味汁。等它喝的差不多了,再让那铁笼更靠近篝火。鸡被烤疼之后,会在里面不断奔跑,用不了的多久,就会被烤熟了。此时五味汁的味道,已经行遍鸡的全身,真是美味无比,诸位千万不可错过!”
有人道:“那还有驴和羊呢?也是依此办理?
张昌宗道:“当然。只是驴和羊的个头比较大,恐怕一是半会的烤不熟,大家得多等一会儿。”
张易之接话道:“怎么样?我们兄弟这个法子,是不是确实花钱不多,而做出来的食物又美味异常?说实话,要不是为了母亲的新婚之喜,我们才不会花这么多心思哩。”
这个法子还真够别出心裁的,不少人真的大感兴趣。
甚至有人揣摩二张的意思,开始夸赞二张的孝心,说韦阿臧能有如此两个儿子,为了她的婚事,特意想出新奇菜式,真是好福气。
韦阿臧这才稍解郁闷,露出点笑模样。
张昌宗这个吃法虽然残忍了些,但比起什么“猴头”“三吱”“醉虾”“活叫驴”等东西来,也着实不算什么。
要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没人会和他为难。
但是,张昌宗眼见崔耕这桌人不动声色,就开始作死了。
他有心为母亲出气,走上前来,轻咳一声道:“太平公主有四个儿子,薛崇训、薛崇简、武崇敏、武崇行,不知可有人为讨您欢心,献上新奇的菜肴?”
太平公主摇头道:“没有。怎么了?”
“哦,没有啊,那看来是他们孝心不够了。”张昌宗先是强行下了定论,又道:“太平公主可知道,他们为何孝心不够么?那是因为报应啊!”
“什么?报应?”
张昌宗点头道:“不错,就是报应。想本官之母韦氏,自从父亲亡故之后,含辛茹苦,将我们兄弟俩抚养成人。直到我们兄弟出人投地了,她才寻思改嫁他人。所以,我们兄弟都甚为尊敬母亲,诚心侍奉。但是太平公主你就不同了,有夫之妇,还大肆包~养男宠,寻~欢作乐,这让孩子们的脸往哪搁?他们又怎么可能对你有什么孝心?这不是报应还能是什么?”
不得不说,张昌宗的这个说法太恶毒了。
太平公主勃然大怒,道:“你……”
“我怎么了?”张昌宗毫不示弱,道:“本官说得哪点不对,你尽管指出来。”
“……”太平公主张了张嘴,却是无法反驳这事儿本来就是她理亏啊。
崔耕却不容太平公主吃这么大一个闷亏,长身而起,护在了佳人的身前,朗声道:“张常侍此言差矣,太平公主的四子,可从未因为公主寻~欢作乐怨恨娘亲。事实上,他们早就准别了无数菜肴,准备给娘亲一个大大的惊喜。”
张昌宗好悬没气乐了,道:“人家母子之间的事儿,母亲不知道,你崔司业这个外人倒是知道的清清楚楚?你自己觉得,这合理吗?”
崔耕振振有词,道:“本官乃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简的老师,崇简想孝敬母亲,在准备菜肴之前,请本官参谋一下,这有什么奇怪的?”
“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为何,他们早不准备,晚不准备,偏偏本官发明了这等新奇的吃法,就开始准备了?”
“非也,非也,张常侍,你又想错了。事实上,他们是早就有所准备,只是想凑成一桌酒席,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惊喜,才一直没有献上。”
其实张昌宗纯属是喜爱美食,又生性残忍,才发明了这等吃法,根本就不是为了向韦阿臧尽孝发明的。
现在听崔耕说什么要准备一桌菜肴,心中顿时生起了一个明悟这崔二郎是在顺嘴胡诌啊,我自幼喜爱美食,研究这么多年,才发明了一种新奇的吃法。太平公主家里的几个小毛孩子,怎么可能自己发明一桌新菜?
他冷笑一声,道:“也别说一桌子了,你就说出两……呃,三样新奇的菜肴,本官就承认之前说错了。”
“三样新菜?这也太简单了。”
崔耕随口道:“第一道菜,乃是我那贤徒薛崇简发明的。为了给这道菜命名,他还特意取了本官的一句诗,叫“二十四桥明月夜”。这道菜的做法是:将一只火腿挖出廿四个圆孔,把豆腐削成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火腿熟了,其鲜味已全入到了豆腐之中,抛去火腿不吃,只吃豆腐。”
这道菜乃是明清时期的经典江浙菜,其做法不知比大唐年间的菜肴高明了多少倍,再配上如此有诗意的名字……单听介绍,就引得人们食指大动。
相较之下,张昌宗发明的什么,强逼着鸡鸭喝五味汁的法子,就太过粗~暴野蛮了。
马上就有人道:“想不到崇简小王爷,为尽孝心,竟发明出如此新奇的菜肴,真是天生聪颖啊!”
孰料这才是刚刚开始呢,崔耕继续道:“第二道菜,是一道凉菜,名曰“茄鲞”,乃是将新鲜茄子去皮,切成碎丁,用鸡油炸,再用鸡脯肉以及香菌、蘑菇、五香腐干等俱切成碎丁,用鸡汤煨干,将香油拌了,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再拿出来。”
这道菜跟之前的那道菜一样,繁复异常,逼格极高,人们听了恨不得马上就回去,让自家厨师依样做出来。
不过,他们心思刚动,崔耕接下来的几道菜又来了,什么极讲刀功的“文思豆腐”,低调奢华的“开水青菜”,化腐朽为神奇的“九转大肠”……每道菜都是既从未听说过,但稍微一入耳,就可以断定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最后,崔耕笑吟吟地道:“张常侍,这可不只三道菜了,你以为这些菜如何?是否足见太平公主诸子的孝心呢?”
那当然得算了,他们这些菜要是不算,那张昌宗发明的菜,还不如他们呢,就更不能算了。
张昌宗想了一下,转移话题道:“哼,谁知道这是薛崇简几人想出来的,还是你崔司业想出来的?”
崔耕耸了耸肩,道:“不管是谁想出来的,总而言之,这些菜既新奇,又美味,还寓意甚好。但是张常侍你的么……嘿嘿……”、
说着话,崔耕连连摇头,道:“谁吃了这些菜,恐怕会遭报应的!”
刚才张昌宗还说太平公主的子女不孝,是遭报应呢,这回可好,被崔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他大怒道:“什……什么报应?崔二郎你休得信口雌黄!”
“本官没有信口雌黄。”崔耕理直气壮地解释道:“人吃牲畜,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不牵扯因果报应之事。但为了一己之私,口腹之欲,残忍地虐杀牲畜,那就大损阴德了。张常侍,你以为这个用五味汁饮驴的法子,是你第一个想到的吗?其实大谬不然。”
张昌宗心里一惊,道:“还有谁想到了这个法子?”
“大隋年间,有一个内侍官叫徐可范,他好打猎,杀害鸟兽生灵很多。曾经捉住活鳖,把甲凿开,然后用热油浇烫,淋上食之,称之为鳖饼。他又特别爱吃驴肉,就是用五味汁饮驴,然后食其肠胃。最后……你猜怎么着?”
顿了顿,不待张昌宗回答,崔耕就继续道:“他得了一场怪病,每次睡觉都看见一群鸟兽啄吃他身上的肉,痛苦万分。必须在床下面笼上火,再用油醋浇他的身体,用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