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顺来的人没那么强的求胜欲~望,不肯拼命,终究是被李休带着人冲了过去。

    一连跑了三十多里地,出了乌龙山,李休才暂停了脚步。

    他仔细一清点人数,不禁暗叫了一声苦也。

    原来,除了他和肖五娘外,剩下的二百来人,都是州官兵,秘堂之人,恐怕全部遇难。

    没了这些人,恐怕能否顺利控制秘堂都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了,越是逆境,越得安抚人心。

    李休强自镇定道:“其实,也没什么。汉高祖曾经被楚霸王追得抛妻弃子,终成一代霸业。刘备不也是曾经被曹操~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诸位只要……”

    “你没机会了。”旁边的州官兵统领姚全,突然冷冷地开口。

    李休心中大震,道:“嗯?你说什么?”

    姚全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道:“我说……你没机会了!李公子,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等跟您到现在,已经算是仁至义尽。现在……就请束手就擒,为我等谋一条生路吧。”

    众州官兵配合默契,此时尽皆起身,把李休和肖五娘团团围住。

    李休冲杀了半夜,疲累至极,稍微一盘算就明白,自己就算不带着肖五娘,也绝对不可能冲出去。

    他深吸了一口气,道:“你们临阵倒戈,难道就不顾姚家的大恩了吗?”

    姚全咧嘴一笑,道:“行了,李公子莫白费力气了,我等如此做,正是受了姚大人的指使。”

    “啊?什么?”

    “啊什么啊?你真以为姚大人被你那一套蛊惑了?实际上,他保的是相王,而不是你李休!自从得知你有异心的那一刻起,姚大人就给我等下了命令。你若一直顺风顺水,就暂且听你的命令,待关键时刻再反戈一击。若你战败了……那不好意思,我等就是受了相王之命,擒拿反贼的英雄!李公子,你认命吧!”

    ……

    ……

    利州城外,皇泽寺。

    崔耕刚一睡醒,就被两个消息,砸了个晕头转向。

    一个是假和尚钱顺来,提着一个硕大的麻袋,笑嘻嘻地向他请功。这麻袋里面装着的,当然是李休手下的秘堂好手。

    另外,钱顺来告诉崔耕,想当初在房州城,有人暗中跟踪他,也是被韦十方手下的那个神秘组织偷偷料理的,要不然崔耕绝不可能那么容易救走李显。

    不显山不露水,这个神秘组织就干出如此大事,其实力可比共济会强多了。

    崔耕强压下了把这个神秘组织收为己用的想法,故意装作不明白钱顺来的意思,表示,愿意为他请功,一个正九品的仁勇校尉总是少不了的。

    钱顺来也不嫌官小,轻笑一声,跪倒谢恩。

    如果说第一个消息还可以敷衍的话,第二个消息,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以姚全为首的州官兵,将李休生擒活拿,宣称是受了相王李旦之命,将李休捉拿归案。

    这个说法好,一下子就把李旦摘了出去,崔耕就算有再多的疑虑,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但是,没了李旦,还有陇西李氏,以及秘堂呢。

    真让李休在大堂上胡说八道一气的话,他可该如何处置?难道真借助朝廷的力量,把秘堂一网打尽?

    别忘了,秘堂虽然谈不上多么好使,却还是五姓七望的“公共财产”,甚至崔耕自己都有可能竞争这个堂主之位。

    这可怎么办?

    无奈之下,崔耕也只得将李休下狱,以案情重大为由,除了狱卒,不让他见任何人。

    肖五娘倒是求见过崔耕几次,甚至愿意自荐枕席,请崔耕放了李休。

    不过,全部无功而返。

    一来是崔耕确实是没那个心思,二来,这不还有崔秀芳和宋雪儿呢吗?

    崔秀芳这个小醋坛子就不用说了。宋雪儿颜色无双,腹有诗书,就是称为蜀中第一才女都不为过。

    崔耕虽然怜其身世,但总觉得此女心计太深,恐怕不是什么佳偶,不想将其纳之为妾。但越是这样,宋雪儿反而越对崔耕感兴趣了。这些日子,她一直借故在崔耕身边,寻找机会。又岂容肖五娘捷足先登?

    时光似箭,转眼间就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

    这一日,崔耕的府中,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个是陇西李氏安平房的族老李和,一个是陇西李氏的族长李英夏。

    崔耕客客气气的将二人让进了客厅,不冷不热地道:“两位老爷子,不在槐里村颐养天年,却来成都府找我崔二郎,恐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呃……这个……实不相瞒,老朽是想给二郎送一样东西。”

    李英夏一使眼色,李和就从袖兜中掏出来一个锦盒。把那盒子打开,里面却是七支令箭。

    这七支令箭尽皆是黄金铸成,饰以宝石,光华闪闪,华美异常。

    崔耕留心观瞧,发现箭竿上,都刻着一行字,并且以不同纹路的花纹围绕。

    ”陇西李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还有范阳卢氏……这是什么?”

    李英夏赔笑道:“此乃五姓七望的传位之箭,集齐七支,二郎你就是新的秘堂之主了。”

    崔耕听完了,也不见如此激动。

    他明白,这不是陇西李氏忽然转了性,决定支持自己了。而是怕自己一狠心,真的让李休攀扯陇西李氏。

    不,甚至不用攀扯,只要李休实话实话,就足够陇西李氏喝一壶的。

    所以他们才在短短半个月内,将七家的令箭收集齐全,向自己伏低做小。

    想到这里,崔耕淡淡地道:“原来如此。不过……我怎么记得,当初陇西李氏的那三大题目,我输了两道呢?恐怕不配为什么秘堂之主吧?”

    “唉,崔查访您就别提这茬了。”李英夏知道今天这关不好过,索性实话实说,道:“不是当初您答的不好,而是有些族老,暗中收了李休的贿赂。毕竟您给的利益再大,也是给整个陇西李氏的,不如给私人落袋为安不是?”

    不用问,这个某些族老,肯定包括了李英夏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崔耕也不揭穿,道:“那李休,几位准备如何处置?”

    “呃……不如给他报个庾毙如何?”

    所谓庾毙,就是在监狱中病死。狱吏们有的是手段,让死者验不出伤痕而死,只是推说犯人得了急病,实在是狱中杀人灭口的最佳理由。

    反正那些铠甲兵器的案子已经被姚寿认领了。这么杀了李休,陇西李氏和秘堂又没意见,崔耕当时就要同意。

    可正在这时,忽然

    当!

    窗外有个声响响起。

    “谁?”

    几人商议的机密之事,可不能泄露出去。

    崔耕等人赶紧出门观瞧,却见肖五娘脸色煞白,跪倒在地,道:“不知如何,崔大人才肯饶了李公子的性命?”
………………………………

第588章 金蝉又脱壳

    崔耕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想,这也就是肖五娘了。自己的那帮子手下,见自己和此女不清不楚的,才不敢拦。要是换成其他人,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接近自己的客厅。

    他苦笑道:“肖小娘子,李休屡次三番想杀本官。你觉得,我可能放过他吗?”

    “奴……奴可以劝李公子,以后再也不要……”

    “行了,行了,你愿意劝,李休肯听吗?”崔耕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本官心意已决,勿复多言。肖小娘子,你还是回眉州,另择夫婿,把李休忘了吧?”

    “我……我……”肖五娘知道事不可为,叹了口气,道:“总是夫妻一场,那能不能给奴几天时间,和公子多相处一段时日?”

    见她如此楚楚可怜,崔耕一阵心软,道:“唉,也是个可怜人,成了,本官允了,我给你们十天时间。”

    “多谢崔大人!”

    崔耕是一片好意,却没想到这十天的时间里,风云突转就在第七天头上,李休越狱而逃了!

    不是他武功多么高明,而是有人买通了一个狱卒,将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递进了牢内。

    最后,那个受贿的狱卒远走他乡,生死不知。李休杀伤了二十余条人命,逃之夭夭。

    崔耕原来还疑心是肖五娘干的,后来陇西李氏给他的一封信,彻底打消了这个疑虑。

    却原来,李休经营这么多年秘堂不是白经营的。

    自从得知秘堂易主的消息后,忠于李休的势力很有些蠢蠢欲动。

    秘堂共分四部,分别为:战部、谍部、财部、官部,官部李休的影响最低,没掀起什么风浪来。李休在战部的心腹,在这次战斗中被一网打尽,也没什么异常。

    但是,谍部和财部的一部分人,听到李休被捕的消息后,偷偷脱离了秘堂,自成一派,自名为“暗堂”,以区分于“秘堂”。

    这一次,就是暗堂出手,救走了李休。

    当崔耕将这个消息,向自己的众心腹手下通报之后,几乎人人义愤填膺。

    宋根海骂骂咧咧地道:“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秘堂和暗堂之间藕断丝连,我就不信了,秘堂能没暗堂的一点消息?他们没及时通报,即为不忠!大人,您可得把这秘堂,好好的整治一番!”

    “这个道理,本官当然晓得。不过么……”崔耕苦笑道:“话好说,事儿难办啊。秘堂的总部是在洛阳,分支遍布全国,要想把秘堂全部纳入手中,没个三五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更何况……”

    “怎样?”

    “你们想,李休的下一步,会去哪呢?”

    封常清沉吟道:“如今大人在剑南道的势力根深蒂固,李休的实力大不如前。借给他俩胆儿,也不敢主动再找您的麻烦。恐怕他会……再次投奔相王李旦?”

    宋根海质疑道:“那怎么可能?这厮都背叛了李旦一次了,人家还能再次收容他?”

    崔耕摇头道:“话不能这样说。不错,李休是个叛徒,但他手里有实力啊。哼,只得谍部和财部的各一部分,既能让李休再无造反的实力,又能让自己如虎添翼,你说李旦为什么不收?”

    “那咱们怎么办?”

    李旦若是铁了心要庇护李休,崔耕还真没啥好办法,只得道:“唉,除非本官主动投靠相王,否则,也只能见机行事了。”

    宋根海道:“李休咱们暂时没什么好法子,那个肖五娘……要不是她,李休早死了。要不要……从她身上,做点文章呢?。”

    崔耕仔细一想,这肖五娘认真说起来,也没什么必死之罪。至于拿她威胁李休?手段太过下作不说,恐怕没什么卵用。

    他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找人把她送回眉州,也就是了。另外,派人对她严加监视,兴许还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

    ……

    与崔耕想象中有些微不同,这次李休投奔的却不是相王李旦,而临淄王李隆基!

    临淄王府内。

    李休跪倒在年仅十六岁的李隆基的面前,道:“李某人深知自己罪孽深重,辩无可辩。还请临淄王看在李某人还有些用的份上,暂留我的一条小命,将功折罪!”

    李隆基有些奇怪道:“你就算要将功折罪,也得去求父王吧?我这个临淄王,既没多少俸禄,又没多少权势,值得你效忠?难道……你觉得本王年纪幼小,比较好骗?”

    “不是,当然不是,小人投奔您确实是发自肺腑,一片真心啊!”李休连连磕头,解释道:“其一,相王的头号心腹,乃是现在的天官侍郎姚元崇。此人眼里不揉沙子,小人再投相王,就算他勉强同意,日后恐怕也会把我手底下那点子实力吃干抹净。”

    李隆基深知姚元崇的厉害。

    其实,姚元崇是朝堂上公认的相王李旦一系的人。但是,因为他办事能力极强,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耽误他升官。如今姚元崇已经是从三品的天官侍郎,哪天武则天青眼垂顾,立刻就能拜为宰相。

    论起动心眼来,恐怕十个李休也不是他的对手。到了最后,出于千金买马骨的考虑,李休兴许表面上混的也还算不错。但手中的那点子势力,肯定是保不住了。

    李隆基缓缓点了点头,道:“还有吗?”

    李休道:“还有就是王爷您少有大志,值得投靠!属下听说,您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您马上怒目而视,喝道:此乃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 ”随后,扬长而去,连当今天子知道此事后,都对您另眼相看。”

    这话算是搔到了李隆基的痒处,他说道:“想不到这点小事儿,竟然李公子都听说了。唉,身为李氏子孙,不能匡扶社稷,小王真深以为耻啊!”

    虽然嘴里说着深以为耻,但他的脸上却是灿笑如花,谁也看不出,他的“耻”从何来。

    李休趁机再次磕头,道:“小人对天发誓,愿从王爷,反周大唐。若违此誓,情愿万箭穿心而死!”

    “好!”

    李隆基伸手将李休搀起,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本王就信了李公子这一回。不过……要反周复唐,光凭咱们俩人可不成,不知李公子何以教我?”

    “这个么……”李休眼珠一转,道:“其实,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反周复唐,主要还是看当今太子和相王。至于咱们么,暗暗积蓄实力即可。现在,您还是多多延揽人才为上。比如……陛下身边那个太监……高力士!”
………………………………

第589章 洛阳风云起

    李隆基疑惑道:“高力士?那不是武三思的人吗?”

    李休摇了摇头,道:“不是武三思的人,事实上,此人是崔耕的人。”

    秘堂谍部的实力真不是盖的,李休将崔耕和高力士之间的关系,详说了一遍。

    李隆基听完了更奇怪了,道:“本王听说这高力士为人忠义,知恩图报,咱们能挖得动崔耕的墙角?”

    “要的就是他为人忠义,之恩图报。”李休在李隆基耳边道:“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那高力士纵然不背叛崔耕,也得把您引为知己。陛下身边有了您的耳目,咱们的腾挪余地可就大多了。”

    ……

    ……

    其实李休把自己的心腹,完全从秘堂带走,对崔耕来说,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起码让他接管秘堂顺利了许多。

    在一年的时间里,秘堂主要官员,轮番去成都拜见崔耕。崔耕一边温言抚慰,一边对各人的职司,微做调整,以加强自己对秘堂的掌控。

    另外,他始终没动宋雪儿,而是把这才女派往洛阳秘堂总部坐镇,处理各种文书,算是自己钉入秘堂的一根钉子。

    见到宋雪儿绝世姿色,秘堂的人当时就想歪了,以为崔耕是放纵自己的女人,对其毫无防备。

    结果,人家宋雪儿这个才女真不是盖的。很快就把秘堂的家底摸清楚了,对崔耕作了禀报。甚至于,她将秘堂众人对崔耕命令的阴奉阳违之处,都摸了个门儿清。

    崔耕得了禀报,这才对秘堂的实力,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传言并非虚假,若是秘堂没有分~裂,其实力恐怕还真不在五姓七望联手之下!

    若是李休不计一时的得失,发动秘堂的实力,跟自己打持~久战,恐怕占下风的得是自己。

    当然了,崔耕也理解李休的苦衷。他的人生目标是当皇帝,而不是打败自己。把时间耗在自己身上,可就离皇位越来越远了。

    结果,李休欲速则不达,如今连秘堂都丢了,只能说是人算不如天算,反而便宜了自己。

    ……

    ……

    简短截说,经过这一年的调整,崔耕不仅初步掌握了秘堂,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剑南道的实力。

    若是现在天下大乱,他恐怕就是自称蜀王,割据一方,都问题不大。

    可奇怪的是,武则天对这个苗头视而不见,没有下达任何让他回京的旨意。

    这可奇怪了,就是武则天想增强自己的实力,也不是这么个增强法吧?若是自己真有了二心,而武则天又恰巧在这时候撒手人寰了,可怎么办?

    以女皇陛下的眼光,恐怕不会这点都想不到吧?

    正在崔耕满腹狐疑之际,一个神秘来客,解决了他的疑惑。

    此人身量不高,头戴斗笠,穿一身硕大的蓑衣,青纱遮面。

    他不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自云乃是崔耕的一个故人,非要见崔耕不可。更关键的是,此人还不许搜身!

    客厅内,见崔耕把伺候的丫鬟仆役摒去,只留下崔秀芳一人时,此人才将这些伪装撤下,轻笑一声,道:“怎么样?看傻了吧?嘻嘻,这么久不见,崔大哥,你是不是想死我了啊!”

    崔耕哑然道:“是你?安乐公主?”

    “不错,是我!”李裹儿自己拉了把椅子坐下,道:“二郎,说实话,想我了没有?”

    “别闹了!”眼瞅着崔秀芳有要发飙的趋势,崔耕赶紧道:“说真的,你这次是私自翘家,还是受了太子殿下的命令?”

    “哼,一点都不好玩。”李裹儿气鼓鼓地道:“是父王派我来的,你在剑南道威风八面,可父王在洛阳就惨喽,是他让我来向你求援的。”

    派李裹儿来求援?这事儿肯定小不了啊!

    崔耕心中一紧,道:“是洛阳出事儿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唉,也不知张昌宗和张易之搭错了哪条筋,非要找父王的麻烦……”

    然后,李裹儿面色严肃,一五一十地将洛阳城内的变故,娓娓道来。

    如果说,相王李旦公认的死党是姚元崇的话,那么,太子李显的公认的死党,就是如今的宰相魏元忠。

    魏元忠为人正直,以前也和二张有过几次冲突,互有胜负。李显唯恐引火烧身,多次为双方斡旋。

    可是,这次,二张似乎是铁了心,要把魏元忠置于死地。

    他们对武则天说,魏元忠曾经和司礼卿高戬私下同谋道:“陛下老了,我辈为长久计,当辅助太子而令天下。”

    武则天刚刚经过眼睛快瞎了那一场大病,心思敏感,马上就下旨,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宰相到朝廷,让张昌宗与魏元忠在殿前对质。但是双方各执一词,反复不能决断。

    此事暂时搁置起来。

    回去之后,张昌宗灵机一动,对凤阁舍人张说许以高~官厚禄,让他做证人。

    张说答应了。

    等到武则天召他到殿前问对时,张说还未答话,魏元忠就道:“你想和张昌宗一起陷害我吗?”

    张说怒道:“你身为宰相,怎会说出这等无知之语?我张说是那种人吗?”

    这时,张昌宗在一旁连使眼色,催促张说,张说却道:“陛下你看,张昌宗在您面前,都这么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微臣没有听说过魏元忠要造反,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的。”

    张易之可是真急了,大声道:“张说与魏元忠是共同谋反!他曾经说过,魏元忠是当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太甲,周公作了周朝的摄政,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其实张易之这话并非诬陷之言,而是张说确实说过。

    不过,张说马上就辩道:“伊尹和周公都是大忠臣,自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仰慕。陛下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尹和周公,那要让他们效法谁呢?我难道不知道依附张昌宗就能立刻获取宰相高位、靠近魏元忠就会马上被满门抄斩吗?只是我害怕日后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不敢诬陷他罢了。”

    事到如今,武则天其实也明白,恐怕是张氏兄弟在陷害魏元忠。

    但是,她经过这一场病,有心打压一下太子李显的势力,却道:“张说是个反覆无常的小人,应当与魏元忠一同下狱治罪。

    张说下狱之后,仍然不改初衷,坚持并未谋反,魏元忠也并不认罪,局势就此再次僵持下来。

    群臣纷纷上书,为张说和魏元忠名冤。

    可是,群臣看到的是二人的气节。武则天看到的,却是李显的号召力朕不就是要动一个宰相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是不是想向李显表忠心?

    于是乎,她越发想把此案弄成铁案,抓捕了不少大臣,弄得人心惶惶。

    李显眼见着形势越来越严峻,甚至武则天把矛头指向了自己,心中惶急,赶紧叫李裹儿前来成都向崔耕求援。

    崔耕听完了,疑惑道:“不对吧,这么大的案子,应该早就弄得众人皆知了,怎么本官却不曾听到半点风声呢?”
………………………………

第590章 张庄故地游

    李裹儿道:“剑门关乃蜀地门户,但自从天授元年以来,此地就划归陇右道,而不归剑南道管理了。想必是你崔大黜陟使,只关注剑南道的一亩三分地,而没注意到剑门关的异常吧?”

    “剑门关有什么异常?”

    “官府文书,未经检视不得通行。平民百姓,一律搜检,尤其严查书信等物。”

    崔耕面色微变,干笑一声,道:“看来这是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