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呦,哎呦,哎呦呦……”
霎时间,胡人清的脸上被抽了几道鲜红的血印子,赶紧惨嚎着松手。
又过了一会儿,眼望着胡元礼带着军队狂奔而去的背影,冷风一吹,胡人清才从懵圈儿清醒了过来。
他骑上自己的马,狂奔而去,一刻钟后,终于追上了胡元礼,道:”“胡长史,你今天到底怎么会事儿,可得给我个交代!要不然,咱们就到张常侍那打官司去!”
………………………………
第767章 亲临正钱会
胡元礼虽然比胡人清的职司高得多,但在二张面前,还真不如这厮受信任。
他轻哼了一声,道:“交代?交代什么啊?崔耕崔二郎,是那么好对付的吗?告诉你,人家已经抓住我的把柄了,我今天要是不乖乖撤兵,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你就听崔耕的话抽我?”
胡元礼理直气壮地道:“不然呢?你以为本官想啊?这不是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吗?”
胡人清这个气啊,心说,你特么的低头就低头吧,拿我做交易干啥?怎么疼在我身,反倒像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他不以为然地道:“但不知崔二郎抓住了你什么把柄?有张常侍照顾,说什么命都保不住,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胡元礼强硬地道:“你爱信不信,难不成本长史还要把自己的把柄弄得人尽皆知?总而言之,崔耕到了扬州,本长史是不能出手了,还请张常侍另请高明吧。”
“你……”
胡人清再蠢也明白,张昌宗现在不是皇帝,运作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更迭,没那么容易。
他冷笑道:“你怕崔耕,本官可不怕。行,以后的事儿,你就莫管了,就由我对付他!等我立了功,你可莫后悔!”
胡元礼道:“那就祝胡县令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
于此同时,心中却在暗想,你这是: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
……
当然了,胡人清说要对付崔耕,也不全然是利令智昏,他是有一定把握的。
崔耕来扬州的差事是干什么?查假钱啊!
但是,扬州六县的官员,乃至地方士绅,哪个跟假钱没关系?他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只要把这些人动员起来,就能让崔耕变成聋子瞎子。说不定,还能给崔耕设局呢!
想做就做,事不宜迟,胡人清回去之后,就大发请帖,宣布三日之后,要举办一场“正钱大会”,其公开目的,就是与扬州六县的头面人物,商量如何禁绝假钱的问题。
这不是贼喊捉贼吗?大伙一看这个请帖,就明白,这胡人清恐怕要跟崔耕杠上了。
但是,大家既舍不得巨额的灰色收入,又都有把柄在胡人清的手里,还真是不敢不来!
三日后,扬州六县的头面人物,除了**县令裴亮之外,尽皆到场。按说,没有朝廷命令,各县的县令是不得越界的,这正钱大会的影响力见一斑。
总共五六百号人,在天长县衙的厅堂中肯定是坐不下了,就在一片空地上,搭好了彩棚,供各贵宾就坐。
巳时刚到,胡人清就走上了临时堆起的高台,道:“诸位,现在有钦使崔相爷,来咱们扬州,查办假钱案。陛下的圣旨上说得清楚,不把所有的假钱作坊损毁,不准崔相返京。,恐怕这位崔相爷立功心切,要在扬州大干一场啊!到底该如何配合崔相爷,大家议一议吧!”
这哪是让大家商量怎么配合啊,分明是商量怎么不配合!
马上就有人,道:“胡县令,莫绕圈子了,没了假钱作坊,大家吃什么喝什么?家里的小妾,还不得跟人跑了啊!”
“对,咱们造假钱,也是积德行善啊!扬州上下,乃至全国,谁没得好处?”
“崔耕要是一意孤行,别说咱们不答应了,就是老百姓也不能答应啊!要是酿成了民变,他吃罪得起吗?”
“大家团结一致,看他带来的那几百人如何行事?”
“有钱能使鬼推磨,他手下那些人未必和他是一条心,咱们只要舍得花钱,就能让他变成光杆司令。”
……
人们议论纷纷,一条条毒计出炉。
胡人清见军心可用,甚为高兴。他心中暗想,待会儿,本官就写一份文契,命在场之人都签字,这就算大家都交了投名状了。崔耕就是浑身是铁,又能碾几根钉?这次他输定了!
嘿嘿,什么崔青天,哪个崔飞将,人们把你传的神乎其神,遇到了我胡人清,你的好运就到头了。不知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张常侍会怎么提拔我呢?就是几年内拜相,也不是不可能啊,哈哈!
他越想越美,嘴角已经浮现出了得意的笑意。
可这个在这时
“哈哈哈!”
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有一群人缓步从院门外走来。
为首一人看年纪在三十岁上下,身着三品大周官袍,赫然正是崔耕崔二郎!
好么,正研究怎么对付人家呢,正主来了!
顿时,所有人等尽皆鸦雀无声。
胡人清要开“正钱大会”又不是什么秘密,他也想到过,崔耕会到场捣乱。
没想到的是,崔耕会做的这么绝,不经人通禀,直接控制了守卫,昂然而入。
实在是太嚣张了!
胡人清眉毛一挑,道:“来,大家且随本县令拜见崔相。”
“理应如此。”
其实,另外四个县令和他平级,理应是一同前往,但是,现在竟毫无异议,跟在他的身后。
少顷,以胡人清打头儿,人们一齐行礼,高呼道“参见崔相!”
这态势,就很有点示威的意思了。
崔耕却没叫大家起身,意味深长地道:“大家主动聚在此地,商量如何为本官分忧,本官真是甚为感动啊,不知大家都想了什么法子呢?”
胡人清道:“我等愚钝,一时间却是没想出来。”
“哦,你们没想出来,本官却是想出来了。比如说……将所有铜矿收归国有,没了铜料的来源,不就没人能铸私钱了吗?”
这个法子当然不能完全杜绝假钱,比如没了铜料来源,完全可以把真钱融了铸假钱,但难度就增加了无数倍了。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官办采矿效率低下,钱荒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不行!”胡人清马上就出言反对。
崔耕道:“为什么不行?难不成,你胡县令霸占了所有扬州铜山,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吗?”
“当然不是。”胡人清一边心思电转考虑措辞,一边敷衍道:“我大周官员不得自营工商,那铜山跟本县令完全无关。只是……”
“大胆!你还敢狡辩!”
崔耕骤然打断他的话,厉声道:“谁不知道,你胡人清为了垄断扬州铜山,不知伤了多少人命。你今天算是……恶贯满盈了!来人,给本官拿下!”
“喏!”
胡人清还在那跪着呢,封常清、黄有为一左一右,像拖死狗一样,把他拖起来,抹肩头拢二臂给捆上了。
笑话,现在正是太平盛世,崔耕一个当朝宰相,若是铁了心对付一个县令,谁人敢拦?
啪!
崔耕接过一叠厚厚的卷宗,扔在胡人清的面前,道:“人证、物证确凿,你还有何说?”
胡人清也不如何慌乱,道:“崔相准备得够充分地啊!不过,证据再确凿,下官能否被定罪,你一个人说了也不算!另外……如今天下铜山,尽数为权贵所占,如果你尽数收归国有,势必如同那变法的商鞅一般,死无葬身之地!”
崔耕笑吟吟地道:“你是不是想说,那些以假钱谋利之人,也不会放过本官?”
“呃,确实如此。崔耕,你这是与天下贵人为敌!”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那就不劳胡县令操心了,本官自有解决之策,而且……”
“怎样?”
崔二郎阴阴地一笑,道:“本官敢担保、所有人都会积极配合本官,包括张昌宗!胡县令,你死定了!”
………………………………
第768章 信手可点铜
胡人清心中一紧,故作镇定道:“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崔县令这么说,可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夺人财路?不,不,不!”崔耕连连摇头,道:“本官可绝没有夺人财路的意思,我买!”
“什么?你买?”
崔耕道:“不错,我买。准确地讲,本官会将天下所有铜山,尽皆买下来,然后再献与朝廷。”
“啊?真的假的?”
闻听此言,全场哗然。
一座铜山少则价值数千贯,多则数万贯乃至几十万贯,把天下所有铜山全买下来,那岂不得几千万贯?
这么多钱,怎么可能……好吧,考虑到崔耕手里有天下第一钱庄聚丰隆银号,也不是一定就拿不出来。
但是……凭什么啊?
崔耕已经是当朝宰相了,立再大的功劳又能升到哪去?只要不是武则天脱龙袍让位,就笔交易就绝对是亏本买卖!
天下还有这种傻瓜?
胡人清咽了口吐沫,干笑道:“崔相的品德如此崇高,下官佩服。不过,铜山虽有价,但别人不舍得卖怎么办?”
这话有理,一般一座铜山的价格,也就是该铜山八到十年的产量。若铜山的主人不差钱的话,人家完全可以慢慢开采。崔耕总不能再进行多少倍的高额溢价吧?那不成冤大头了?
崔耕不慌不忙地道:“没人会不肯卖的,因为,本官除了买之外,还卖!”
“卖什么?”
“卖铜矿的股份。”
胡人清听了这话有点懵圈儿,道:“你不是说要把所有铜山,都收归朝廷吗?怎么还卖铜矿的股份?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费一道手续吗?”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若是没有至少一倍的收益,谁肯把自己的产业交出来吃份子?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哪里,胡县令误会了。本官这铜矿,却不在山上。而且,这铜矿的收益,绝对远在原来的那些铜山之上。”
顿了顿,又补充道:“这些铜矿全归一家商号所有,所有出产的铜料尽皆卖给朝廷,商号得利,朝廷得铜,可谓公私两便。”
胡人清道:“莫不是在扶桑?”
“非也,非也,还是在大周。”崔耕往四下里看了一眼,继续道:“一个月后,本官给大家看一项稀罕事,大家就明白这铜矿是从何而来了。实不相瞒,如此大的利润,人少了可是吃不过来,大家如果有什么亲戚朋友手里有余钱,到时候尽可以踊跃认购那铜矿的份子。”
所谓亲戚朋友的说法,无非是规避朝廷不得官员自营工商规定罢了。
这是完完全全的釜底抽薪!
胡人清一听这话就明白,若崔耕所言为真,自己就彻底完了。
道理很简单,扬州的头面人物,买了崔耕的份子,暗含的条件,就是放弃造假钱的收益。自己指望靠着他们对付崔耕的计划,已经完全破产。
至于朝中贵人们,如此大的利益当前,自然也都成崔耕的拥趸了。张昌宗的目的是想当皇帝,怎肯挡朝中贵人的财路?至于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自己,自然也就绝无幸理了。
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道:“那铜矿果真存在?而且,比铜山还要容易开采?”
崔耕伸出右手食指,吹了一口气儿,道:“本官这个“点金圣手”之名,可不是白叫的。本官先不杀你,待一个月后,我再让你死个明白!”
……
……
一个月后,**县外十八里,哑溪。
溪水潺潺,清澈碧绿,令人一望,就心旷神怡。
但是,且住,此溪可观而不可饮,千万莫因为一时口渴,喝上两口。否则触怒了守溪的神灵,必定神志混沌言语不清,严重的甚至魂归天外。哑溪的称号,正是由此而来。
当地人都知道这个传说,对哑溪敬而远之。
不过今天,哑溪附近可热闹极了,扬州各县头面人物及其家眷,总共将近两千人,在崔耕的邀请下来到了这里。
但见不知何时,已经挖好了两座水池,池内水呈淡黄,一个水池里铺满了茅席,一座水池底有不少红彤彤的物事。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厚重的铁锅支起,里面装的是碧绿的苦溪水,下面已经放好了干柴,泼好了油脂,只是没有点火。
胡人清这些日子只是被软禁,并没有打入大牢。一步生,一步死,现场要数他的心情最为着急了。
他迫不及待地问道:“崔相,您这是什么意思?铜矿在哪呢?”
“呵呵,胡县令莫着急啊,本官之前说过,要给大家看一个稀罕事儿,现在,请上眼了!”
轰~~
崔耕一声令下,宋根用火把一引,铁锅下面的干柴就熊熊燃起。柴是上好的桃木,火力旺盛,功夫不大,水就滚滚而开。
但是,这光烧水有啥意思?不少人已经耐不住性子,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胡人清揶揄道:“莫非崔相爷所言的稀罕事,就是看你烧这个哑溪水?嗯,我等长这么大,还真是没见过哩,稀罕啊!”
崔耕轻咳一声,亮声道:“当然不只是为了烧溪水了。嗯,本官问一句,大家觉得这哑溪如何?”
“……”人们面面相觑,没人应声。
崔耕道:“可能是大家怕冲撞了神灵,不敢明说,那本官替你们说吧,这哑溪之水,虽然略带苦涩,但还是很容易引起人畜误食,不是什么好东西。其实,若这哑溪真的有神的话,大家还真误会人家哩。”
人群中有人大着胆子道:“怎么误会了?”
崔耕道:“因为这哑溪之神赐给大家的水,不是让大家喝的,而是让大家发财的!本官所言的铜矿就在此地!”
“什么?这溪水就是铜矿?”
“那怎么可能,铜乃坚实之物,怎能藏于水中?”
“崔相莫非指的是溪下有矿?”
“不能吧,若指的是溪下,为何崔相要用铁锅烧溪水呢?”
“兴许……是举行什么仪式,要与神灵沟通?”
……
人们议论纷纷,要不是崔耕“点金圣手”的名头压着,恐怕就要直接指责他为骗子了。
直到人们的声音渐低,崔耕才双手下压,继续道:“大家把这溪水,叫做哑溪水,但是,本官却想给它取一个名字,叫胆水。大家请看,其色碧绿,其味苦涩,像不像胆汁啊?”
胡人清打了个哈哈,道:“莫非崔相以为,给溪水换个名字,就是稀罕事了?”
“当然不是。本官想告诉大家的是,这胆水并非哑溪专有,人喝下哑溪之水就言语不清也并非神灵诅咒。而是此水流经矿脉,内里含铜。”
胡人清质疑道:“笑话?水里怎么会含铜?”
崔耕道:“胡县令可曾知道曾青或者鸡屎矾?”
“知道,那是做药的。有明目,镇惊,杀虫之功。”
“那就妥了。这两样东西不但尽皆含铜,而且尽皆微溶于水。”崔耕朗声道:“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有云“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南北朝的陶弘景也有记载:“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所以,胆水含铁确凿无疑!今天本官要给大家展现的,就是以铁换铜!”
铁锅虽大,里面的水却是不多,这会儿已经基本烧干。
崔耕伸手一指,道:“大家请看,这是什么?”
………………………………
第769章 见钱势汹汹
人们顺着崔耕的手指望去,却见原来漆黑的锅底,已经是红彤彤的一片。
封常清小心翼翼地将表面一层红膜铲起,装到一个盘子里递给大家观瞧,确实是红铜无误。
“啊?果真能以铁换铜?”
“那是,人家崔相人称点金圣手,这点个铜又算得了什么?”
“某刚才还怀疑崔相呢,真是井底之蛙了。”
“没想到这哑溪不是害人的祸水,而是一个聚宝盆啊!”
“真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啊!”
……
有了崔耕刚才的旁征博引,再加上铁的事实摆在眼前,人们对“以铁换铜”的法子,再无怀疑。
甚至有好事之人问道:“崔相学究天人,能不能告诉大伙,这个法子叫什么名目?又是什么道理呢?”
崔耕侃侃而谈,道:“原来大家以铜山炼铜,是把铜矿用大火焙烧,再加上吹炼、精炼等等工续,变成纯铜。本官将其称呼为火法炼铜。今日在胆水中以铁换铜,本官称之为湿法炼铜。至于这里面的道理么……”
道理就不太好讲了。
按照后世的观念来看,就是用铁置换出了硫酸铜中的铜。其实,就算这样解释,都非常粗浅。严格意义上说,天然胆水中,不只是有硫酸铜,还有很多其他的矿物,具体的反映也很复杂。若不然,这胆水就不该是绿色而应该是淡蓝色了。
给这些毫无基础的人讲化学反应,基本上就如同鸡同鸭讲了。崔耕好不容易,才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一遍。
大多数人都没听懂,只是不明觉厉。
这边胡人清心思电转,已经迅速找出了湿法炼铜的弊端,道:“崔相,某却以为,您这湿法炼铜,不怎么划算啊!”
“哦?此言怎讲?”
“湿法炼铜要用铁就不用说了,燃烧这么多柴薪,却仅仅得到这么一点铜,未必就比火法炼铜来得强。”
“呵呵,胡县令真是目光如炬。不过么……”
“怎样?
崔耕伸出三根手指,道:“湿法炼铜总共有三个法子,本官刚才为了立竿见影,只是演示了一个。这还有另外两个呢……”
说着话,崔耕指向一池水道:“第二个法子,就是将胆水引入水池中,在池底铺上茅席,并放入铁块。什么时候水池颜色变为淡黄,什么时候将清水放出,此时那用铁换出来的铜,就附着于茅席之上。将铜取出,再放入胆水即可。”
这个法子好,茅席完全不值钱,放水排水也不费什么事,所需的无非是时间而已。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个法子要等多久?那第三个法子又是什么?”
“怎么也得二十天以上。”崔耕指着另外一个池子,道:“若是想快,也不是没办法,那就是将投入水中的铁块,改为薄薄的铁片。根据胆水浓度,快则三天,慢则七天,也就差不多了。因为置换出来的铜会附着在铁片上,就不用铺上茅席了。”
有机灵地道:“但是,薄铁片需要锻打,价格要较同重量的铁块贵得多!”
崔耕微微一笑,道:“正是如此。到底要赚钱快,还是本钱低,就看矿主的抉择了,毕竟鱼与熊掌难以得兼。”
经过崔耕一番介绍,在场众人的心思都热切起来。
很显然,湿法炼铜较火法炼铜存在几个非常明显的优点。
其一,投资少见效快,只要在有胆水的地方设置铜场,就地取材,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把一些薄铁片或碎铁块投入胆水槽里浸渍,就可以取铜。
其二,在常温下就可以取铜,可以免除火法炼铜中的鼓风、熔炉等设备,以及大量燃料,成本大为降低。
其三,劳动强度比火法炼铜轻巧多了,还没什么环境污染。
其四,胆水炼铜不管是贫矿还是富矿,一概能用,所差的无非是等待时间而已。完全可以说,这就和郑白渠上的水磨差不多,谁拥有了一溪胆水,谁就有了一只会下单的金鸡。
什么叫入宝山空手而回?什么叫有眼不识金镶玉?自己以前就是!
至于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霎时间,人们看向**县令裴亮的眼睛无比热切起来。
没错,不是崔耕,而是裴亮!
大周矿产并不官府专营,民间可以任意开采,只要照章纳税即可。但是,大家都看上了呢?还得官府做主拍卖。要不然,当初胡人清怎么能垄断扬州附近所有铜山呢?
现在,很显然,只要裴亮用印,把此溪划归自己,那就彻底发达了。
缴税算什么?两倍三倍五倍的税都没问题啊!聪明人早就粗算出来了,水法炼铜的成本在原来火法炼铜的三成以下。
裴亮被大家盯着心里发毛,道:“大家莫看本官,这**县哑溪,本官已经划给……那个……崔相的一位故人了。”
“理应如此。”
大家想想也是,崔耕先发现的这个法子,又是先在哑溪做的试验,怎么可能不先下手为强?大家难道还能跟当朝宰相争锋?
马上就有人退而求其次,道:“崔相,你原来说,允许大家踊跃购买份子,可还算数?”
崔耕点头道:“算数,当然算数。”
“不知这**县哑溪分作多少股份?每股作价几何?”
哈哈哈~~
崔耕还没说话呢,胡人清的大笑声响起,道:“崔耕,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
崔耕笑吟吟地道:“胡县令又有什么高见呢?下官洗耳恭听。”
“高见谈不上,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