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耕坐在高力士搬来的小胡凳上,偷眼往四周一瞄,已经将殿中的情形了解得差不多了。

    此时大殿内的人还真不少。

    梁王武三思、河内王武懿宗、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李令月,新进的成王李千里……等皇亲国戚,还有张柬之、杨再思、袁恕己、桓彦范、宗楚客、敬晖、崔玄……等朝廷重臣,尽皆在座。

    必须说一下这位杨再思,他原来上是靠攀附张氏兄弟,才在则天朝坐稳了宰相之位。

    然而,谁也不知道,他早已暗中和李显暗通款曲。虽然在神龙政变中,杨再思没露面,但最终还是没受二张的任何牵连,依旧坐稳了宰相之位。

    当然了,现在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面南背北那两位。

    左边是当今天子李显,右边薄薄为帷幔下,一张俏脸若隐若现,正是皇后韦香儿。

    崔耕见此状况,心中一动,暗暗寻思:我大概知道,刚才是发生什么状况了。
………………………………

第816章 旧事要重演

    李显道:“崔爱卿来得正好,现在有件事朕与朝臣们争论不休,你来评评这个理。”

    崔耕苦笑道:“陛下可是为了皇后垂帘之事?”

    “不错,崔爱卿果然聪明!”李显道:“虽然你已经猜到了,但事情的经过,你还不大清楚,就由太平说给你听吧。”

    太平公主微微点了点头,道:“是。”

    随即,她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虽然事关皇帝和皇后,李令月在有些地方说得含含糊糊,但崔耕经过脑补,非常容易的把事情的经过,了解了个**不离十。

    时间回到一个时辰前。

    太平公主听说出了大事儿,赶紧往皇宫方向赶来。等到了地方一看,好么,各朝廷重臣都来得差不多了,都等着李显宣召呢。

    功夫不大,李显让大家进含元殿觐见。

    还没等大家谈论崔耕的案子呢,众朝廷已经先发现韦后垂帘听政的事儿了。

    有武则天的前车之鉴在前,他们当时就就窜了。

    张柬之首先发难,道:陛下,今朝皇后临朝,不知所为何事?”

    李显道:“诸位爱卿今日请求觐见,不就是为了崔爱卿和安乐的案子么?皇后身为安乐的母亲,关心这个案子,在此旁听,有何不妥?”

    张柬之道:“当然不妥,不管什么原因,皇后垂帘之例绝不可开。难道陛下忘了圣母神皇如何成为则天皇帝的?”

    李显胸有成竹地道:“朕当然没忘。不过,那只是在国事艰难之时的权宜之计罢了,现在则天皇帝,不是把皇位又传回给朕了吗?”

    “我……”

    饶是以张老头的老奸巨猾,也被李显驳了个哑口无言。

    李显是通过军事政变登上皇位,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然而,为了削弱崔耕的功劳,官方口径可不是这样的啊!

    最终,在李显发布的诏书中宣布:当初因为自己年幼无知,母亲为国家计,不得不登上帝位,并将自己贬为庐陵王。现在自己经过磨练,终于痛改前非,浪子回头金不换了,母亲甚为高兴,又把皇位还给了自己。

    真是好一个母慈子孝!

    这份诏书,群臣起草,张柬之禀笔,李显亲自盖上御宝,代表了整个大唐朝廷的意志。

    张柬之万万没想到,这份诏书竟被李显拿来,当作韦后垂帘听政的理论依据。

    事到如今,他还真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李显却是有备而来,打了个哈哈,乘胜追击道:“自从朕登基以来,民间关于则天皇帝禅位的经过众说纷纭,多有谬误。甚至有人说朕是通过兵谏,逼自己的母亲让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朕趁此机会,让皇后垂帘,正是破解这些流言的最好方式。张爱卿理应支持啊!”

    “我……我……”张柬之是讲理的人,君子可欺之以方,再次语塞。

    但一边的袁恕己可不管那个,他厉声道:“陛下!牝鸡司晨,有害无利,乃不祥之兆!臣请您立刻下旨,让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否则以谋反之罪论处!”

    “贼子,好胆!”韦后当时就忍不了了,厉声骂道。

    诚然,自古以来,就用牡鸡司晨这个词儿,形容女子掌权。但是,问题是,现在韦后就在这儿啊。这不等于是直接骂她是母鸡吗?

    她“嚯”地一声,将绸幔扯掉,高声道:“本宫是母鸡,那跟本宫一起睡的皇帝算什么?公鸡么?本宫的婆婆则天皇帝也曾掌朝政,她是什么?也是母鸡?本宫的公公高宗皇帝,老婆是母鸡,儿子是公鸡,依你之见他又算什么?”

    最后,她跪倒在地,道:“陛下,如果说袁恕己辱及妾身和您还能忍的话,那辱及二圣,为人子者,又岂可容忍?陛下现在不扑杀此僚,更待何时?”

    袁恕己之前出言之时,其实也觉得自己所言有些不对的地方。

    不过,如今张氏兄弟的党羽被罢黜待尽,掌权之人,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大部分都与他交好。再加上,他觉得自己看透了李显的软弱无能,所以,并没有那韦香儿放在眼中,直接说出了“牡鸡司晨”这四个字儿。

    现在,被韦香儿上纲上线起来,袁恕己的脑袋“嗡”了一下,知道今日之事,誓不能善了。弄不好,自己就得死无葬身之地!

    现在绝不能服软,以至于坐实了自己辱骂皇帝父母之罪!

    想到这里,他往四下里看了一眼,义正词严地对众朝臣道:“何不扑杀此僚?何不扑杀此僚?众位,听这句话耳熟不?高宗朝的旧事就要重演,天下再次有倾颓之忧!大唐养士百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言毕,他跪倒在地,叩头道:“牡鸡司晨,乃朝廷将亡之兆!臣请皇后主持后宫,勿预外事!此臣发自肺腑之言,一切皆出于对陛下的一片忠心。若因此获罪……虽九死而无悔!”

    群臣当然知道,袁恕己所言的“高宗朝旧事重演”是怎么回事。

    当时,唐高宗李治欲封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当是时,长孙无忌拼死力谏,褚遂良更是叩头流血,甚至以辞官不做;来要挟。武则天躲在帘后,恼羞成怒,恶狠狠地骂道:“何不扑杀此僚?”

    毫无疑问,袁恕己是指责,韦后就是第二个武则天,朝廷的祸乱之源!

    当即,袁恕己的好友桓彦范首先响应,道:“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臣请皇后专注中宫,勿预外事!”

    “臣附议!”张柬之加入了队伍。

    “臣附议!”

    “臣附议!”

    ……

    在张柬之的带领下,群臣纷纷跪倒。这意思,就是不和李显讲道理,直接以势压人了。

    此时此刻,武氏诸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太平公主和李旦甚至有些乐见其成,并不表态。

    但是,其他朝臣却齐齐跪倒在地。就是一向骨头软的杨再思,都不敢逆了众意,加入了群臣的队伍。

    李显往四下里望去,直觉得一股寒意涌上了心头朝臣们已经抱团了,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意志!这些人既能立朕,难道就不能废了朕吗?今日之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大权旁落之局!

    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他猛地一拍御案,长身而起,喝道:“大胆!尔等这是想逼宫吗?”

    张柬之据以力争,道:“臣等不敢!只是事关社稷安危,不得不死谏陛下!”

    “好,好,好。这么说……你等还是朝廷的大忠臣了?”李显往四下里望去,道:“高力士!”

    高力士早就进来了,但是,眼瞅着皇帝和大臣之间剑拔弩张,愣是没敢吱声。

    他回道:“奴婢在!”

    “朕派你去宣召崔爱卿,他到了吗?”

    “到了!”

    “崔爱卿可知道,朕宣召他,到底所为何事?”

    李显说这话,其实是怕高力士口风太紧,没告诉崔耕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朝臣们团结一致,他急需自己手下的头号大将和女婿的支持。

    高力士多聪明啊,瞬间就秒懂了。非但如此,他还稍微改变了一下崔耕的计划。

    高力士道:“请陛下恕罪,奴婢多嘴,已经告诉崔相了。崔相深明大义,让奴婢转告陛下,还请陛下绝不要看在翁婿之情上,偏向于他。若是因此影响了陛下的令名,他可就百死莫赎了。”

    李显对群臣,道:“听听,你们听听,这才是忠臣该说的话!至于尔等……哼哼,是不是忠臣,朕不知道。咱们之间的争执,朕就让崔爱卿评评理。高力士,宣崔耕觐见!”

    “遵旨!”

    ……

    ……

    说实话,崔耕听完了太平公主的介绍后,也有些为难。

    站在韦后这边?毫无疑问,自己以后就成了朝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口中的奸佞小人。

    那么,站在李显这边呢?那就彻底把老丈人杆子、丈母娘、乃至娇妻李裹儿彻底得罪死了。

    最关键的是,这种牺牲毫无价值啊!历史上记载的清清楚楚,韦后与武则天一样,在朝臣的一致反对下,垂帘听政。反对他的大臣们,尽皆下场凄惨无比。

    正在这时,李显催促的声音响起,道:“崔爱卿,事情的经过,你已经了解清楚了。现在你来说说,皇后到底该不该垂怜听政吧?”
………………………………

第817章 二郎和稀泥

    “这个么……”

    崔耕心思电转,决定还是暂且站在韦后这一边。

    不仅是怕得了韦后和李显的恶感,关键在于保存实力,以免张柬之等人被韦后迫害后,弄个没下场。

    要不然,即便韦后看在爱女的面上,不要自己命,但自己也势必没了保护群臣的能力了。

    这个决心并不难下,本来参与神龙政变,保全功臣就是他的既定之策。

    崔耕轻咳一声,道:“微臣听说了一个传言,不知是真是假,还请陛下为微臣解惑。”

    “哦?到底是什么传言?”

    “微臣听说,陛下被则天皇帝贬为庐陵王时,日夜忧惧,每闻天子传旨来,都有自尽之意。当时,是皇后劝您:“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您这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并对天发誓道:“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如违此事,天诛地灭”,不知可有此事?”

    其实崔耕所重复的誓言,前面是真的,后面那句“如违此誓,天诛地灭”,就是他自己加上的。

    李显会意道:“嗯,确有此事。”

    崔耕道:“那就妥了。既然皇后今日有意垂帘,听微臣的案子,陛下就不宜相禁,群臣也不宜强硬阻止。若不然,陛下应了誓,真有什么闪失可怎么办?”

    “有道理啊!”李显大喜过望,猛地一拍大腿,道:“崔爱卿所言甚是,张爱卿,你又怎么说?”

    所谓张爱卿,自然就是老宰相张柬之了。

    张柬之年老体衰,没什么急智,又是一阵哑口无言他总不能说,为了江山社稷,陛下您就被天打雷劈了吧?

    于是乎,他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袁恕己、桓彦范等人。

    桓彦范眼珠一转,沉声道:“即便陛下真的曾经发过此誓,微臣依旧以为不妥。皇后今日要垂帘听崔相的案子,陛下允了。他日,皇后要垂帘听政,陛下允是不允?再然后,皇后要登基坐殿,乃至伤害陛下的性命,陛下允是不允?”

    李显皱眉道:“皇后贤良淑德,哪里会做出此等悖逆之事?桓爱卿太过杞人忧天了。”

    桓彦范不以为然地道:“微臣却以为,自己是在未雨绸缪。”

    眼看着双方又要闹僵,崔耕打圆场道:“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讲。”

    “微臣以为,今日皇后可以听案,不过下不为例。另外,今日也只是“听案”,不可发言。这样,或许稍解群臣的疑心。”

    李显看向韦香儿道:“皇后,你觉得呢?”

    事实上,韦香儿也没想到,今日自己的试探,会遭到这么强烈的反对。

    现在,尽管崔耕加了这么多限制,但是,依旧让自己成功垂帘了啊。先例一开,岂是说句“下不为例”,就能禁得了的?

    想到这里,韦后慨然道:“妾身没什么意见,就依崔爱卿所言吧。”

    李显又问群臣道:“众位爱卿又怎么说?”

    皇帝和皇后都让了这么大步了,表面上还真挑不出理来,群臣还能说什么?也只得道:“臣无异议。”

    李显道:“那好,此事就如此定下,众位爱卿平身。”

    “遵旨!”

    群臣再次起身坐好,不少人看向崔耕的目光中充满了仇恨。崔耕就知道得是这个结果,连连苦笑,无可奈何。

    李显道:“现在,咱们就开始审登闻鼓的案子。高力士,将那些鸣冤之人,找一个带头的,带上来!”

    “是。”

    不消一会儿,高力士将那个敲登闻鼓的黑汉子带了上来。

    那黑汉子似乎为皇宫的气势所慑,哆里哆嗦地跪倒在地,道:“草民金海洋参……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站起来回话。”

    “遵……遵旨。”金海洋老老实实地站起身来,低头看着地面,手捏衣角,似乎颇为手足无措。

    李显问道:“金海洋,朕听说,你要状告当朝宰相崔耕和安乐公主强夺民宅田地。到底怎么回事?还不速速道来?”

    “启禀陛下,是……是这么回事、草民和今天告御状的这些人,都是长安城西南四十里,金家村的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主动缴纳皇粮,都是安善的良民。可就在一个月前,有自称安乐公主家奴的一伙子人,来到了我们村内,要买大家的田土,为公主修建定昆池。”

    李显道:“安乐兴建定昆池的事情,朕早已知晓。但不知,她每亩给你们多少地价啊?”

    “启禀陛下,上好的水田,公主只肯给每亩一贯钱。一贯钱够干什么的?没了田地,我们一家老小吃什么?”

    按照现在的行情来说,一亩上好的良田,是在八到十贯左右。一般的田地,也在三到五贯之间。

    李显也觉得自己女儿太不讲究,微微皱眉。

    金海洋继续道:“如果仅仅这样,也就罢了,我等又怎敢跟公主和宰相争夺争少?可他们还征发村民自带干粮服徭役,年十二以上,六十以下,都要去挖昆明池。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草民们实在是没活路了,才斗胆敲了等闻鼓,还请陛下为我等做主啊!”

    李显道:“此言当真?”

    金海洋坚定地道:“草民所言,句句属实!但有半句虚言,草民甘领欺君之罪!”

    事到如今,李显也没辙了,看向崔耕道:“崔爱卿,你怎么说?”

    崔耕道:“实不相瞒,为了修建这定昆池,微臣给了裹儿一千五百万贯钱,再加公主的嫁妆,总共是两千五百万贯钱以上。修建一个定昆池,应该绰绰有余,着实没必要强夺民宅田地。”

    袁恕己冷笑着打断道:“哦?是吗?照这么说,是这些村民冒着杀头的风险,故意冤枉你崔耕和安乐公主了?你自己说说……大家能信这番鬼话吗?”

    崔耕道:“本官的意思,当然不是这些村民冤枉本官。而是说,可能是经手之人,中饱私囊,残害百姓。”

    如果真是“临时工”干的,那还真是皆大欢喜之局。两三百普通百姓无罪,崔耕和李裹儿也完全脱了干系。

    李显迫不及待地道:“主持修建定昆池的,到底是何人?”

    张柬之回道:“老臣听说,是将作大匠宗晋卿、司农卿赵履温。”

    “高力士,宣召这二人前来。”

    “是。”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宗晋卿和赵履温当然知道自己脱不了关系,早就在宫门外面候着了。

    宗晋卿是宰相宗楚客的亲弟弟,和李显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他一进来,就说自己只管修建定昆池的技术问题,至于征收土地的问题,则一概不知。把自己的责任,摘了个干干净净,

    赵履温则哭天抢地道:“陛下,微臣……微臣冤枉啊,定昆池方圆四十九里,这是多大的地界?而安乐公主只给了微臣二十万贯,购买民宅田地,着实不够啊!微臣为民请命,还遭了公主的毒打,还请陛下为小人做主!”

    “姓赵的,我杀了你!”

    他话音刚落,殿门外李裹儿大喝一声冲了进来。

    这姑娘此时直气的柳眉倒数,杏眼圆睁,,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宝剑,看那意思,就是要再次御前杀人!
………………………………

第818章 裹儿受冤枉

    “裹儿,慢来!”

    宋之问该死,李裹儿杀他,崔耕是乐见其成。但是,这赵履温现在可没什么显罪,崔耕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辣手杀人。

    他一边大喝一声,一边张开双臂,拦在了赵履温的身前。

    李裹儿怒道:“二郎,你让开!”

    “不让。有事儿说事儿,你现在杀人,咱们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那我不管。”李裹儿气的小脸煞白,恶狠狠地道:“我明明是给了赵履温两百贯钱购买田地,还说不够了可以再加。可他竟敢当面说谎,诬陷本公主,不亲手宰了他,难消我的心头之恨!”

    擦!这赵履温的胆儿也太肥了吧?

    崔耕将信将疑,道:“此言当真?”

    “当然是真的,怎么你也不信我?”

    “那倒不是。”崔耕安慰道:“如果是真的,那咱们可占理了。裹儿你想想,为夫是干什么的?人称崔青天啊,查案子最拿手了。你把宝剑放下,待我查明事实,让赵履温身败名裂,再亲手杀他不迟。”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难道你不放心我的查案之能不成?”

    “那好吧。”

    李裹儿气呼呼地收剑归鞘。

    李显也拿这个宝贝女儿没法子,见此状况,长出了一口气,道:“到底是赵履温中饱私囊,还是安乐公主钱没给够,现在难以定论。就由崔爱卿”

    “微臣以为不妥!”袁恕己道:“崔相自己还处于嫌疑之地呢,怎可主审此案?再说了,他乃是安乐公主的夫婿,怎能相信他会秉公办案?”

    李显皱眉道:“把依袁相之见呢?”

    “可由微臣主审此案。”

    “你和崔爱卿不和,人所共知,不妥!”

    “那就让桓相来审。”

    李显更不乐意了,讽笑道:“赵履温是桓彦范的妻弟,怎么现在,袁相句不顾要避嫌了呢?”

    赵履温原来官易州刺史,神龙政变成功后,桓彦范以赵履温参与诛杀二张为由,为他请功。尽管李显实在想不出来,这位远在易州的赵刺史能在神龙政变中帮上什么忙,还是看在桓彦范的面子上,把他升为司农卿。这件事太不合理了,李显还真是印象深刻。

    简短截说,袁恕己又说了几个名字,李显都认为不妥。然而,李显说出的人名,袁恕己也认为不合适,局势就此僵持起来。

    最后,张柬之打圆场道:“事关安乐公主和崔相,一般的人可审不了这个案子。不如还是由陛下亲自来审。”

    袁恕己总不能说李显得避嫌吧?不管谁审这个案子,都得李显做出最终的处罚。

    他只得道:“如此也好。”

    李显道:“既然如此,来人,取修建昆明池的账目,和一干管账的小吏来。”

    别瞧不起李显,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之前还当过几个月的皇帝。真认真审案,水平不在当时大唐官僚的平均水准之下。

    再加上有擅长查案的户部和工部胥吏想辅助,没用一个时辰,就把这个案子查了个底儿掉。

    然而,事实上的确只有二十万贯的拆迁费入账,李裹儿的二百万钱,从账目上来说,纯属子虚乌有。

    李显为难道:“裹儿你缺钱跟朕说嘛,何必盘剥小民呢?”

    袁恕己道:“公主天性纯良,做出如此事情,定是受人挑唆。臣请陛下,治崔耕一个残民以逞之罪!”

    “你你血口喷人!”

    李裹儿气急,又把宝剑抽出来了,道:“本公主明明就是把两百万贯钱的长乐坊大钱庄的钱票给了赵履温,你污蔑我也就罢了,还污蔑二郎,我我跟你拼了!”

    崔耕赶紧把她拦腰抱住了,道:“裹儿慢来!莫冲动,冲动是魔鬼啊!”

    李裹儿气急,挣扎道:“你也不信我!”

    “我信!我当然信你!”崔耕道:“来,裹儿把宝剑放下,且看为夫为你出气。”

    “你你真能为妾身洗脱冤枉?”

    “当然,娘子你就请好吧。”

    崔耕当然相信李裹儿了,自从李裹儿和曹月婵交好后,钱财对她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有必要抠抠搜搜这仨瓜俩枣的吗?

    赵履温不了解李裹儿的财力,这诬陷之计也使得太拙劣了一点。

    当然了,赵履温的能力也就那样,真把此案做成了铁案,连李显都查不出什么异常来,肯定超出他的能力之外。

    既然如此,此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