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城公主的名号,崔耕当然听说过,此人叫李赏秋,是李裹儿的姐姐,李显的二女儿,并非韦后所生。

    李显总共七个女儿,永泰公主李仙惠牵扯到的李重润案子里,已经被武则天杀了。现在李显最宠的就是长宁公主李馨儿和安乐公主李裹儿,这个李赏秋并不算怎么得宠。

    当然了,这个“不得宠”是相对而言的。李显登基之日,还是把她封为公主,开府,可以自辟僚属,拥有五百府卫。

    拥有僚属和府卫的公主,那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了,着实不好惹。

    崔耕皱眉道:“宜城公主怎么让你受委屈了?”

    “不是小人,而是我弟弟龙可。他今年才十八,前几日上东市闲逛,被宜城公主府的人看见了,将他掳入公主府内,生死不知。”

    崔耕奇怪道:“宜城公主府的人掳你弟弟干什么?莫非令弟貌比潘安?”

    龙高长得非常一般,若龙可也是这德性,打死崔耕也不相信,宜城公主会抓他当男宠。

    龙高苦笑道:“我弟弟其实跟我长得不多,只是身材颇为壮硕,才被宜城公主的人看上了。”

    怕崔耕误会,他赶紧补充道:“宜城公主不是要他去做男宠,而是做奴隶去决斗。”

    “决斗?什么意思?”

    “宜城公主最近和长宁公主在斗气儿,比谁家的奴婢更为强壮。二人家里的奴婢用得不顺手了,就随便上街抓平民百姓。抓来了之后,就让他们一对一的决斗,哪家的奴隶赢了,就算是谁胜了。现在,两家公主都各抓了有二三十人了,吾弟就在其中。现在他生死不知,还望崔相施以援手啊!”

    “果真如此?”

    “小人敢以性命担保,句句属实。”

    说着话,他又看向四周的百姓,道:“崇义坊对老少爷们们,我说得对不对啊,给我做个证吧!”

    “是有这事儿,那小伙子说的是真的!”

    “我表哥被长宁公主的人抓走了,也请崔相大发慈悲啊!”

    “我也听说了,现在长安城内人人自危,还请崔相为我等小民们做主!”

    百姓们纷纷应和。

    “这样啊”

    崔耕听了百姓们的议论,再仔细回想历史上的记载,当即再无怀疑。

    在历史上,是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斗法,竞相掳人为奴,比试谁家的奴隶更为强壮,只是没有决斗之事罢了。

    只是如今,安乐公主李裹儿嫁了自己,势力庞大,钱财充裕至极,跟长宁公主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长宁公主也就不自取其辱,找李裹儿的麻烦了,把斗法的目标换成了宜城公主。

    这位宜城公主在历史上,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李赏秋今年都三十多了,以“擅妒”名扬天下。二十年前,李显初登帝位,把李赏秋嫁给了一个叫裴巽的人。

    裴巽有了李赏秋并不满足,还娶了个姿容秀丽的外室,别宅安顿。结果,这事儿被李赏秋知道了,打上门去,将那个可怜的外室“截其耳鼻,剥其阴皮漫驸马面上,并截其发”。

    这也就罢了,那女人本质上就是妾,大妇天生就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关键是,李赏秋还不解恨,将驸马赶到了大堂上,让他手下的官吏、衙役都来观看。

    这回纸包不住火,整个长安都知道此事了。李显闻之大怒,将李赏秋的公主降为了郡主,驸马裴巽也被贬了官。当然了,李显这次登基之后,又把她的公主封号还了回来。

    现在长宁公主和宜城公主对上,不用问,肯定不能善了。

    到底该如何解决此事呢?

    在没有崔耕出现的历史中,最终是一个叫袁从之的侍御史,实在看不下去了,将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派去抓奴隶的人都逮捕了。

    安乐公主告知李显后李显当即颁布手谕令袁从之放人。袁从之悲愤地上奏说“陛下放纵公主家奴掠民子女将何以治理天下为臣知道放奴则免祸穷治则获罪但不忍偷生枉法。”

    当然了李显宠爱女儿,是不会采纳忠臣疏奏滴最终那些公主府的人被都被释放了,那些被掠为奴的人只能自认倒霉。

    崔耕暗暗琢磨,若为了青史留名,像袁从之那样,直接上奏就行了。反正皇帝不同意,我也没办法不是?

    但若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儿,也唯有舍下这张脸面,去两位公主府要人了。

    最关键的是,这事儿不能蛮干,本来韦后就看我不顺眼,这次被她抓了把柄,在李显那说我的小话,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李显人生的起伏太大,心理异于常人,涉及到女儿和媳妇儿,就是不讲理。

    想到这里,崔耕道:“龙高,你的案子本官接了。走,咱们现在就去长宁公主府要人。”

    “嗯?长宁公主府?不是宜城公主府吗?”

    崔耕摇头道:“本官为京兆尹,负责的是全长安百姓的安全。既然知道了此事,当然要把所有被掳为奴的百姓全救出来。单单救你弟弟算怎么回事?”

    “那为何不先去宜城公主府?”

    “当然是本官和宜城公主没啥交情,咱们来个先易后难。”

    龙高脖子一梗,冷笑道:“久闻崔相人称崔青天,不畏权贵。今日一见,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说什么先易后难,分明是你柿子捡软的捏,不敢去找宜城公主的麻烦!”
………………………………

第825章 竹杠敲起来

    “小子,你特么的要脸不要脸?”

    崔耕还没怎么样呢,宋根海已经忍不住了,冲上前来,对着龙高的嘴巴扇去!

    然而,预料中的清脆响声没有响起,宋根海直感觉手腕子一紧,如同被一个铁钳子夹住相仿,再也难动分毫。

    “擦,有两下子啊,你撒开!”

    “撒开?你想得美!”龙高非但没松手,还微微一用力,把宋根海的手斜拉到了侧后。

    “哎呦,哎呦!”吃疼之下,宋根海叫了起来。

    崔耕不愿意看到宋根海动不动就打人,有意让他吃些苦头,也不相拦反正在众目睽睽之下,龙高也不能真把宋根海怎么样。

    龙高道:“小子,你说清楚,我怎么就不要脸了?你若是说的有道理,俺姓龙的就给你赔罪,愿打愿罚随你的便。但若你仅仅是为了拍马屁这么说,嘿嘿,我给把你这只胳膊给废了!”

    “说就说!”

    宋根海气鼓鼓地道:“你小子懂不懂事儿啊?长宁公主是陛下的嫡女,宜城公主却是庶女。真论起来,长宁公主可比宜城公主尊贵多了,你说崔相欺软怕硬,那挨得上吗?”

    “这”龙高乃一介武夫,还真不知这里面的弯弯绕,道:“崔相既然不怕宜城公主,为何不先解决我的案子?”

    “刚才他不是说了吗?长宁公主和崔相有交情,好说话一些。你想想,现在是两个公主斗气儿,崔相先说服了长宁公主,再到宜城公主那,也好说话不是?救你弟弟的把握,是不是平白就多了几分?要是反过来呢,这位宜城公主的脾气可不大好,万一她首先拒绝了崔相,那长宁公主就算是为了面子,也不能放人啊。那不全耽误了吗?”

    “这位官爷说得对啊!”

    “不愧是崔相,考虑的真是周全。人家手下也不简单啊,一下子就看清了此事的关键之处。”

    “这个龙高太过无理,崔相已经答应帮忙了,他还挑三拣四的。真是把崔相的一片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百姓们的话传入龙高的耳中,直把他羞了个满面通红。

    龙高赶紧把宋耕海的胳膊松开,躬身行礼,道:“是小的孟浪了,还请这位大人海涵。我姓龙的说话算话,您要是觉得不解气的话,愿打愿罚尽管开口。”

    宋根海撇了撇嘴,摆手道:“切,本官堂堂的五品大员,跟你一个无名小卒计较什么?没得坏了名头。记住,以后万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是,是。”龙高不是不讲理的人,连连点头。

    随后,崔耕带着封常清、宋根海和龙高,直往长宁公主府的方向而来。

    这地方崔耕熟得很,就是当初他用自己的宅子,换来的高峤的那所大宅子。现在这所宅子已经装修好了,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

    经过通禀,长宁公主李馨儿和驸马杨慎交亲自出迎,将崔耕让进了客厅。

    分宾主落座,简单寒暄几句后,崔耕轻咳一声,表明了来意。

    最后,他说道:“不管怎么说,我现在还兼着京兆尹的职司。小妹你弄得太不成话,我没法对百姓交代啊。你还是给我个面子,把那些无辜百姓给放了吧?”

    长宁公主道:“姐夫的面子,妾身是肯定要给的。不过,听姐夫的意思,是日后也不准我掳人为奴了吧?”

    “那是自然。”

    “一个上好的男奴,怎么也要四五十贯呢。我一年怎么也能抓个几百个男奴吧,这抓上个几十年,得是多么一大笔财富?姐夫您不让我抓了,是不是得给我点补偿?

    崔耕忍不住暗暗翻了个白眼,腹诽道,抓几十年奴隶,你想得美!李显还有五年的寿命,他死了之后,你还能这么嚣张?再说了,你抓个几百人也就罢了,长此以往,李显再糊涂,也得阻拦你啊。

    不过,形势比人强,他嘴里却道:“不知公主想要多少补偿?”

    “还是老规矩,两百万贯。姐夫富可敌国,不会连这点小钱都吝啬吧?”

    “两百万贯?你怎么不去抢?”崔耕长身而起,怒道:“长宁,你搞清楚!这天下是你们李家的,我做这个京兆尹也是为李家干活!大不了,我辞官不做就是,一个京兆尹,怎么也值不了两百万贯。”

    这话倒是不假,京兆尹责任重大,头上的婆婆众多,真不是啥好职司。也就是当初这个职司关系到了太子之争,崔耕才和武懿宗斗了个不可开交。

    至于现在?够资格做这个位置的,避之唯恐不及。不怎么够资格的,只想以之为跳板的,京兆尹也不是什么好选择。

    真的贿赂得官的话,也就是四五万贯的行情。

    李馨儿见敲竹杠不成,也有些心慌,阻拦道:“俗话说得好,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姐夫你怎么还价都不还,就直接走人了?再者,就算没这档子事儿,我这做妹妹的管姐夫要点零花钱花,你好意思不给吗?”

    “关键是两百万贯钱也太多了,你说个实价,到底要多少钱?”

    “最少做少也得二十万贯!”

    “这还差不多。”

    崔耕不是在乎这两百万贯钱,关键是不能让李馨儿拿的太容易。他想了一下,道:“这样吧,我给你五十万贯。”

    李馨儿大喜过望,道:“谢谢,谢谢姐夫,我现在就放人!”

    “别着谢啊,我话还没说完呢。”崔耕道:“多给你的三十万贯,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

    “我多花三十万贯钱,是买你的嘴严实一点儿。记住,我和你的交易,千万莫告诉其他人。”

    李馨儿俏皮道:“我懂,这事儿必须保密。要不然,传扬开去,我几个兄弟姐妹都抓奴隶玩儿,姐夫就得大出血了不是?”

    “你明白就好。”崔耕道:“你先把那些百姓放了,五十万贯钱,我过几天就派人送来。”

    “没问题,妾身相信姐夫。”

    功夫不大,一干被掳的百姓被带了上来,果然都是身材壮硕的大汉。

    崔耕一打听才知道,已经有四个人死在决斗场上了。

    将长宁公主绳之以法,当然是不可能的,崔耕也不会自讨没趣儿。

    他先给了这些百姓每人十贯钱的“压惊钱”,又让宋根海给那几个战死的百姓每人家里送五百贯钱的抚恤。

    无论是压惊钱还是抚恤金,对于平民百姓来讲,都是天价了。他们纷纷叩头,又是一片“青天大老爷”的赞叹声。

    唯独龙高,却是满脸的疑惑之、

    出了长宁公主府,他轻咳一声,道:“小人有一事不明,还望崔相不吝赐教。”

    “行啊,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客气了。说吧,你到底想知道什么?”

    “就是在长宁公主府内,您花五十多万贯解决了此事。这么多钱,换一个“青天”的虚名,您觉得值得吗?”
………………………………

第826章 端午斗草会

    宋根海又不乐意了,怒道:“怎么说话呢?我家大人那是拿钱换虚名吗?那是拿钱买百姓们的命!若是为了名声,他就该跟公主打御前官司,打输了官司之后,再给那些百姓抚恤。用不了一万贯钱,就能让全城的百姓交口称赞,包括那些受害百姓的家属!”

    龙高道:“这正是小人的不解之处。若崔相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一心为了百姓,为何不将公主绳之以法呢?俗话说得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崔耕笑吟吟地道:“怎么?你还是觉得本官欺软怕硬?”

    “小人不敢,只是觉得崔相这样做,有些……有些……不大爽利。长宁郡主今日能掳略百姓,来日就未必不能做其他违法之事,现在不把她除了,后患无穷啊!”

    崔耕真觉得这个龙高有些傻的可爱,苦笑道:“你啊你,真是被民间传说骗了。其实,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句话是错的。”

    “啊?错的?”

    “确实如此。《礼记》有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哪里说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了?还有,历朝历代的刑律,都有八议之说,头一条就算是议贵,王子与庶民平等论罪,那怎么可能?”

    顿了顿,又道:“你不懂刑律不要紧,我来问你,主母打死小妾,你觉得应不应该是死罪?主人打死奴婢呢?”

    龙高期期艾艾地道:“不……不应该吧。小妾和主母,奴婢和主人天生就有上下之别,高低之分。”

    “还是的啊,公主与百姓的差距,不比主人和奴才的差距还大?”

    “那……那为什么还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句话?”

    崔耕道:“这句话其实是个典故,秦朝变法的那个商鞅你知道吧?”

    “小人听说过。”

    “商鞅变法,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他们就唆使太子犯罪,看商鞅的笑话。商鞅为了新法的顺利推行,就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但是,与此同时,他还说了,太子乃至嗣子,不能杀,就用惩罚他的老师代替。最后,是太子的两个老师被斩首了。所以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根本就从来没实现过。”

    崔耕把这番道理么掰开了碾碎了一说,龙高就明白过味儿来了,恭恭敬敬地道:“多谢崔相为某家解惑。我还以为您……”

    “以为本官什么?”

    “呃,没什么,没什么。”龙高忽然伸手一指,道:“崔相请看,宜城公主府到了。”

    “诶,还真到了,常清,你去叫门儿。”

    “喏!”

    崔耕的名号相当好使,功夫不大,宜城公主府就中门打开,李赏秋和驸马裴巽亲自出迎。

    崔耕之前还真没见过李赏秋,此时一见,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这位能有二百多斤吧,怪不得裴巽要娶外室呢。

    说来也怪,李显的女儿李裹儿、李馨儿、李仙蕙都是绝色,怎么到了李赏秋这儿,就遗传了这么副相貌呢?该不会是李显酒后乱性,把厨娘给给上了吧?

    一直到了客厅内,崔耕还有些神思不属。

    李赏秋道:“妹夫今天来,是为了姐姐派人抓来的那些奴隶吗?”

    “原来姐姐都已经听说了啊……”崔耕又把之前对长宁公主的那番说辞拿出来了,道:“不管怎么说,小弟我现在还兼着京兆尹的职司。姐姐你掳良民为奴,实在弄得太不成话。还是给我个面子,把那些无辜百姓给放了吧。另外,以后也千万莫再掳良民为奴了。”

    “那可不成!”李赏秋摇头道:“上次我和长宁妹妹比斗,是她赢了。这次我若答应了你,那岂不是再没翻本的机会了吗?那还不得被她笑话死!”

    李赏秋和李馨儿是让奴仆做生死之争,崔耕总不能让自己的手下搀和这事儿。

    他为难道:“那小弟给你一些钱财,略作补偿行不行?”

    “钱财?二郎,你把姐姐也看得太小了。这样吧,你只要帮我做一件事,我就给你这个面子。”

    “什么事?”

    “这不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吗?宫中要举办一场斗草会。你鬼主意最多了,就给姐姐想个法子,让我独占鳌头吧。”

    对于斗草会,崔耕还真有所了解。

    此事大曰起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儿童和妇女的一项娱乐活动。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到了唐朝,斗草会已经流传于中原各地,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武斗最简单,找两根草互相交叉,二人各持两端用力。谁手里的草断了,谁就输了。

    文斗比的花样就多了,比如在规定时间内,比谁采的草多,或者谁采的种类多,谁的花草最为名贵……等等。正所谓“春草春来交茂,春闺春兴方浓。争教小婢向国中,偏觅芳菲种。各出多般多品,争看谁异谁同。因何一笑展欢容,斗着宜男心动。 ”

    当然了,以公主的尊贵,肯定不会汗流浃背的去采~花草了,实质上,她们比的是谁带来的花草最为珍奇。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何况是斗花草呢?最关键的是,还没有明确的裁判。要想稳胜,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龙高当时就急了,道:“宜城公主,你这不是诚心难为人吗?就算崔相有经天纬地之才,现在离端午节不到半个月,也来不及……”

    “嗯?”崔耕面色微微一沉,道:“本官和公主说话,哪有你插话的份儿,还不退下!”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本官自有道理,你还想不想救你兄弟了?”

    一提到自己的亲弟弟,龙高当时就蔫了,道:“是。”

    然后,崔耕胸有成竹地道:“姐姐要想在斗草会身上独占鳌头,却也不难。”

    李赏秋的胖脸一阵哆嗦,道:“啊?二郎你果然有主意?”

    “当然。姐姐你附耳过来,小弟这个法子只能告诉您一个人。知道的人多了,可就不灵了。”

    “行,二郎你快说吧。”

    “您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崔耕在李赏秋的耳边低语了几句,这位真是越听越是眼前发亮,道:“二郎真有你的啊!我这宝贝一出,定能把长宁气死!”

    “姐姐您满意就好,那百姓奴隶的事儿……”

    “二郎你放心,姐姐我说到做到,马上放人!”

    李赏秋命人把那些把掳走的人请出来。不幸中的万幸,她这边尽管也死了三个,但是龙高的弟弟还是完好无损。兄弟俩抱头痛哭,又一起来感谢崔耕的救命之恩。

    稍后,崔耕又按照老规矩,发了压惊钱和抚恤金。

    出了宜城公主府,人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龙高却并不辞行,紧紧跟在崔耕身后。

    崔耕疑惑道:“你还不走?”

    “呃,小人还有一事不明,想向崔相请教。”

    “你是想问斗草会的事儿?本官既然答应了宜城公主,就得替她把这个秘密守好。若是这个法子传扬出去,可就功亏一篑了。”

    “崔相放心,小人的嘴严实得很。另外,若您的这个答案能让我满意,我会告诉您一个天大的秘密。”

    崔耕轻笑一声,道:“天大的秘密,你都要告诉本官了,还敢说自己能保守秘密?”

    “不是的,不是的……”李赏秋急了个脸红脖子粗,道:“这个秘密事关重大,我看出来了,您是个大大的好官,有权知道此事!”

    “哦?是吗?”崔耕心中一动,道:“此地并非讲话之所,咱们去京兆衙门里说话。”

    “遵命。”
………………………………

第827章 勇将辛承嗣

    崔耕的智商也就是中人之资,之所以能在顷刻间,想出斗草会的解决方案,当然是根据后世的记载。

    当时,李裹儿深深为如何在斗草会上独占鳌头而发愁,就求教于天下有名的才女上官婉儿。

    婉儿建议道:“其实斗草会上拿出的物事,也不一定是草,只要是与草相类的东西就行。”

    李裹儿道:“那你说什么东西,和草相类呢?”

    “草为地之毛,人身有五毛,亦如地之有草。而五毛之中,又以胡须为贵。”

    “胡须?”

    李裹儿经上官婉儿这么一点,瞬间就秒懂了。

    在长安泥恒寺内,存在着一副人的胡须,堪称世间独一无二的宝物。

    这副胡须的主人,就是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

    此人不仅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还以“美髯”闻名天下。在他四十九岁时,以“谋逆”罪论罪当死。临刑之前,谢灵运不忍自己的这副美髯被埋入坟墓之中,就亲手将胡须剪下,布施给了寺庙。

    赶巧了,这时寺内的和尚正在造维摩诘法像,就将这副胡须做了维摩诘法像的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