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可见,新罗人对于骨品的执念是多么强。
如今的新罗国主是武烈王金春秋的重孙,圣德王金兴光。他年轻的时候,和一绝色女奴春风一度,生下一女,名曰金怜姬。
新罗人最重血统,连圣骨和真骨结合的后代都不认,更何况是什么圣骨和女奴的后代。
所以,尽管熟悉的人都称金小姬为公主,但在官面上,这个人并不存在。
相应地,金怜姬受的约束和保护,也远达不到公主的档次。
这就给了扶桑人可乘之机。
金兴光成为国主之后,实行亲大唐远扶桑之策,算是彻底把扶桑人惹恼了
扶桑人对三韩故地一直存着觊觎之心,原来在百济颇有根基。百济灭国后,依旧有许多残余势力留在了新罗。
某日,扶桑人突然反难,将金小姬掳到了大唐。
金怜姬在明面上只是一个普通的新罗女子,金兴光总不能为了她,直接和大唐朝廷交涉。
偏偏金兴光对这个女儿爱如掌上明珠,无论如何都舍不得割舍,这才有了新罗使者金玄期,五十万贯要买下金小姬,以及尹容娘舍命救人等事。
另外,经过回忆种种细节,姜仲超和朴全方确信,自己是被尹容娘出卖了。
因为,众人本来商量好,是今日一大早出城。可姜朴二人刚行至半路,就被尹容娘拦住了,她说有很多衙役解了谶言,准备在春明门守株待兔,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应该在未时出城。
崔耕道:“如此说来,金小姬并非什么营州都督高吉所掳,而是扶桑人干的?”
姜仲超道:“正是如此。以公主的绝世美貌,若高吉见了,岂能拿出来发卖?也只有扶桑人,所谋者大,才会将这等绝色美女送出。”
现在崔耕已经想明白了,在金玉楼内,小林鸟一为什么偏帮自己和上官婉儿?无它,他就是要金怜姬入宫,挑起两国纷争。甚至于,扶桑人敢杀李善等人,已经把新罗和大唐的战争考虑在内。
小林鸟一把金怜姬称作金小姬,名字如此相似,看来他早就知道金小姬的身份。
金怜姬装哑巴,不是为了扶桑人,而是骗自己的买主放松警惕,好趁机逃走。另外,也有不愿意让新罗王室蒙羞的意思。小林鸟一也乐得如此,要不然,金怜姬把自己的真正身份说出来,会产生什么效果殊未可知。
现在只剩下两个疑点,其一,营州都督高吉到底和小林鸟一是什么关系?是单纯的互相利用,还是他已经和扶桑人有所勾结了?
其二,一个私生女而已,扶桑人怎么就那么确定,金兴光会为了她改变国策,攻打大唐?
崔耕看向窦怀贞道:“现在,真相都了解得差不多了。还请窦大夫写份奏章,呈给陛下吧。”
“要不,崔相和下官共同署名?”
“不必了,说起来本官还是戴罪之身哩。”
“哪里,崔相说笑了。”
……
其实,无论在窦怀贞还是崔耕看来,现在这个案子已经结了,接下来无非是走个程序而已。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了二人的预料之外。
宰相郑质疑说,姜仲超和朴全方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吗?他们说自己是新罗国主派来的,李容娘叫尹容娘,有什么证据?焉知不是崔耕派来混淆视听的?
韦后也表示,宗相所言甚有道理,就把崔耕继续关着吧,什么时候查清楚了,什么时候再放出来。
大伙都看得出来,这是韦后气儿不顺,要多关崔耕几天呢。
崔耕无所谓,反正在左御史台里有吃有喝,还有李裹儿陪着,就当放假了呗。
唯有窦怀贞,越来越有种日了狗了的感觉。
御史台是纠正朝廷纲纪的所在,现在朝堂上下都知道崔耕无罪,自己一直把他关着算怎么回事儿?那帮子清流不敢找韦后的麻烦,喷起自己来可是毫无顾忌,什么尸位素餐啊,陷害忠良啊,小意媚上啊……多少屎盆子,往自己的头上扣。
终于,这一日,高力士手持李显的诏书,来到左御史台,要无罪释放崔耕。
可把这烫手山芋扔出去了!
窦怀贞欢天喜地地带着高力士来到崔耕的小院。
然而,当听高力士宣读完圣旨之后,崔耕反而拿起乔来了,道:“还请高公公回去报知陛下……微臣崔耕,不敢奉诏!”
高力士劝道:“崔相这是何必?您瞅瞅,这可不是陛下下的私旨,而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公文。有陛下的御宝,有宰相和给事中的附属,您无缘无故地不奉诏,不大合适啊。”
“哦?无缘无故地不奉诏?”崔耕不以为然地道:“当初是皇后和宰相郑一致表示,要将崔某人继续扣押,现在怎么又无缘无故地放人了呢?”
“怎么是无缘无故呢?这不是有了新证据了吗?”
崔耕盯着高力士的眼睛,道:“本官想问的就是这个,到底…出什么事儿了?”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987章 逼反新罗王
高力士道:“行,奴婢告诉您。反正用不了多久,这事儿大家就都知道了。朝廷刚刚接到八百里加急的公文,就在十日前,新罗忽然起兵,攻打咱们大唐,如今已经尽有水以南之地。起兵之前,金兴光曾经遍发檄文,痛斥咱们大唐的过错。其中就有,掳掠孤王之亲女的话。咱们大唐朝廷再不帮您洗脱冤枉,还要不要脸了?”
窦怀贞痛骂,道:“一向是新罗对不住咱们大唐,哪里有咱们大唐对不住新罗了?想必是那金兴光实在找不出什么好理由了,才拿自己女儿说事儿。”
高力士苦笑道:“恐怕还真是如此。”
崔耕的关注点却并不在这里,道:“等等,水在哪?”
“就在平壤城边上啊。”
“平壤边上?莫非之前,平壤是在咱们大唐的手里?那为何安东都护的治所是在营州?”
窦怀贞对此事还真的甚为了解,解释道:“当初咱们大唐灭高句丽后,安东都护府的治所确实是平壤。只是此地乃原来高句丽的国都,城破之日死伤甚多。后来,又与新罗不断交战,死的人就更多了。到了后来,此地附近人烟稀少,所产粮食难以供应大军。安东都护府为了省钱,才迁往营州。”
“那新罗没有趁机把平壤占了?”
“他敢!”窦怀贞解释道:“咱们大唐和新罗交恶的主要原因,是新罗收拢百济遗民,占了百济之地。对于高句丽故地,新罗只是偷占了南部的一小部分而已。若把平壤都攻占了,岂不是彻底和咱们大唐撕破脸了吗?”
崔耕这才明白,自己对几十年前的唐罗战争有些误会。
那场战争,实际上新罗和大唐争百济的归属。对于高句丽故地,双方都认为,应该大唐所有。
后来,大唐主动退了一步,将重兵移至辽东。新罗也没蹬鼻子上脸地继续攻击。
双方之间非常默契得留下了一大片缓冲区,也就是水以南之地。
他说道:“如此看来,新罗只是得到了一大片荒凉之地,收获不大?”
窦怀贞摇头道:“崔相您这么想就错了。说平壤附近破败,那是三十年前。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生息,那里的人口已经甚为可观。安东都护府之所以没有迁回平壤,只是因为契丹不稳而已。新罗这次尽取水以南之地,真是发了笔横财。”
崔耕道:“本官还有个问题想不通,新罗国力疲敝,一直在努力与咱们大唐修好,怎么这次,却主动挑衅咱们大唐了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金怜姬?可她已经被救走了啊。”
高力士解释道:“这就叫饮鸩止渴。原来新罗还能勉强维持得下去,怕咱们大唐打他,当然得和咱们修好。可是现在,营州都督高吉不断掳掠新罗的人口,再加上各种天灾,新罗朝廷已经撑不下去了。金兴光不派大军打咱们大唐,国内的百姓就要揭竿而起,攻打他金兴光的皇宫了。”
崔耕若有所思地道:“如此说来,此事的关键,就在于营州都督高吉了”
原来崔耕就怀疑小林鸟一和高吉的关系,现在,他有八成以上的把握,确定高吉已经和扶桑人勾结在一起了。
道理很简单,新罗攻唐主要的原因,是高吉的不断掳掠新罗人口。金怜姬的事儿,只能算个搭头。
然而,事实上,崔耕这次还真猜错了。
高吉勾结的不是扶桑人,而是李隆基。
崔耕和李重福,一个是当朝宰相,一个是当朝太子,李隆基想让他们出外,必须有非常强大的理由。
想来想去,也只有边患了。
可如今吐蕃刚和大唐结亲,突厥因为羊毛作坊,和大唐好得蜜里调油,去哪给大唐找一个强敌呢?
唯有新罗!
于是乎,李隆基密令相王的老班底高吉,大肆掳掠新罗的人口,逼反新罗。
扶桑人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主动加以配合。
但不管误会不误会吧,如今新罗反叛,夺取了大唐大片领土总共是事实。到底该如何应对呢?朝堂上吵做一团。
有人说,新罗撮尔小国,如竟然冒犯大唐,实在是丧心病狂,愚蠢至极。我大唐应当征发大军,彻底把新罗灭了,以儆效尤。
有人却认为应该和新罗谈判。并且引经据典地说道,隋朝三次征伐高句丽,成为亡国的导火索。太宗皇帝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如今新罗的实力不在当初的高句丽之下,咱们的陛下可比得过太宗皇帝?朝中的大将,可比得过贞观名将?
双方各持一词,互相攻击。剿灭派骂谈判派是软骨头,谈判派骂剿灭派是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李显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决定向宰相唐休问计。他当过安东大都护,应该有什么高屋建瓴的见解吧。
人老奸马老滑,唐休都八十多了,只想多当几年宰相安享富贵,可不想跟新罗人死磕。于是乎,他说了一写罗圈儿话。总而言之,对新罗人或抚或剿都是可以的,请陛下乾纲独断。但是,如果要剿,老臣我岁数大了,您选主帅可别找我。
李显这个气啊,心说乾纲独断?我要是知道该如何乾纲独断,还用的着问你吗?
他又问除了崔耕外其他几位宰相。结果,大家的肩膀头比唐休还滑溜,纷纷表示这事儿陛下您自个儿决定就行了。尤其是素有知兵之称的宗楚客,竟然当场奏明,自己最近偶感风寒,要请个病假。
倒不是宗楚客怕了新罗,而是如今李显时日无多,他着实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中枢。
李显倒是想问崔耕,但是奈何,这时候崔耕不在啊。自从被放出左御史台后,崔耕就请了病假,再没在朝堂上露过面,算是间接对朝廷表示了不满。
本来崔耕还想赖在左御史台不出来呢,但是,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还是不要给朝廷添堵为好。只是请病假,算是很给李显面子了。
最后,李显仔细一琢磨,这事儿还就得着落在崔耕的头上。
无它,如今大唐称得上知兵的重臣,除了宗楚客、唐休外,就只有崔二郎和郭元振了。
郭元振要防备吐蕃,不可擅离。要打新罗,非得崔二郎出马不可。
想到这里,他沉声道:“郑!”
“微臣在。”
“朕命你去崔爱卿的府上探病,无论想什么办法,都给朕把崔爱卿请出山。若是请不来嘿嘿,你这个中书门下平章事,也不要做了。”
啥?
让我去请崔耕?
郑心中暗暗叫了一声苦也,我刚把崔耕得罪死了,现在又去请他,这不是上赶着找虐吗?
………………………………
第988章 郑愔耍心机
皇帝陛下旨意已下,郑却没有马上行动。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百姓翘首以待,且看郑如何对崔耕伏低做请他回朝廷办公。
当然了,没人认为郑云会请不动崔耕。崔青天嘛,爱民如子,稍微给个台阶,就该“大局为重”了。
三日后。
“还请崔相大发慈悲,救万民于水火啊!”
“新罗人残暴不仁,无恶不作,您就忍心看我大唐子民无辜就戮吗?”
“老身给您磕响头,我求求您了!”
二三十名高句丽人装扮之人,跪倒在楚国公府门前。这里面有垂髫童子,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如花似玉的美少女,唯独没有一个青壮。
甚至有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眼角含泪,稚声稚气地道:“爹爹!我要爹爹啊!”
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楚国公府,客厅内。
崔耕轻托着下巴,喃喃道:“好个郑,在这种时候还耍这种小聪明,莫非真以为本官是好欺负的?”
旁边有个人搭腔道:“君子欺之以方?郑这次可算错打了如意算盘。崔相您只要伸出一根小指,就能让他万劫不复。”
说这话的人,是个二三百斤的大胖子,浑身肥肉乱颤,脸上油光滑腻,眼睛也不甚明亮,看起来非常蠢笨。
他昨日拿着太平公主的一封书信,求见崔耕。
崔耕经过与其一番深谈,发现其人身有大才,绝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崔耕沉吟道:“说起来,本官与郑兄弟一场,委实不想做那么绝啊!”
“崔相,此时此刻,您万不可心存妇人之仁!”那胖子当时就急了,道:“不错,当初你是视郑为兄弟,可他是如何对您的呢?主动做卧底,泄露您的行踪给来俊臣!如此不是您洪福齐天,宰相李昭德带人强闯推事院,您坟头上的大树恐怕都已经成才了。后来,来俊臣倒台,您主动放了他一码,可是这厮竟然恩将仇报,投靠张氏兄弟,他害死了您多少手下?有过多少次与您为难?这等人不处置,您还留着过年吗?”
“呵呵,吴先生本官知道你和郑仇深似海,不过,也不必这么激动嘛行,我听你的,今日就和他做个了断。”
言毕,崔耕抖擞精神,带着封常清、宋根海等人出了客厅,来到大门前,吩咐道:“开门!”
“喏!”
吱扭扭
楚国公府中门大开,崔耕昂首阔步,来到那群高句丽人装束的人面前。
“本官正是大唐户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楚国公崔耕,尔等有什么要跟本官说得?”
有个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者叩首道:“我们都是从平壤逃来的灾民,还请崔相为我等做主啊!那些新罗人太狠了,强占了我们的田地不说,还把我们最后一点救命粮给抢了。”
马上有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接话道:“我爹爹和哥哥不从,当场被他们打死了。可怜奴家一个弱质女流,当场被他们给欺负了非但如此,他们还将奴家掳入军营之中,百般折磨。天可怜见,让奴家找着了个机会,逃出了军营,还请崔相为奴的全家报仇啊!”
郑使的是阳谋,你崔耕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大唐子民的冤屈无动于衷?你崔青天的名头还要不要了?
四周围观的百姓们也不傻,早就看出了这点。甚至不少人暗暗下定决心,不跟着这帮人起哄。
本来嘛,新罗发难都这么长时间了,该发生的早就发生了,也不急于这一时。
可是,这少女的一番话,让他们再也忍不了了。
“新罗蛮子,我操他妈啊!”
“竟敢对这个小娘子,做出如此事来,实在是禽兽不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咱们大唐可不能惯着他们。”
“还请崔相出马,狠狠教训新罗人啊!”
一时间,百姓们群情激奋。
稍顷,待百姓们的声音渐低,远处传来一声高喝,道:“还请崔相救万民于水火啊,弟代百姓们求您了。”
谁?
人们循声望去,但见远方走来了一个中年人,身着紫袍腰饰金带,不是当今大大唐宰相郑又是何人?
唰!
百姓们自动让开了一条道路,郑紧走几步来到崔耕的近前,深施一礼,道:“大哥,您都看到了吧?征伐新罗,为我大唐子民报仇,乃是万千百姓的民意。纵然小弟当初有对不住您之处,但百姓何其无辜?还请大哥莫再装病了,主动出山,为朝廷效力啊!”
瞧这话说得,好像崔耕成了为了私利,不顾百姓安危的小人。而他郑,却是为民请命,委曲求全的好汉子。
百姓们虽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但都觉得,郑如此以大义相责,若自己和崔耕易地而处,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
然而,人家崔耕却不是普通百姓!
他冷然一笑,道:“敢问郑相,你确定征伐新罗,乃是民意?”
“笑话,这么多百姓异口同声,难道不是民意?”
“那本官甚是奇怪啊”说着话,崔耕闭上眼睛,轻轻吟唱道:“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百姓们刚开始还莫名其妙,不过,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大叫道:“无向辽东浪死歌,这是无向辽东浪死歌!”
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徭役、兵役甚为繁重,民不聊生,“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就是在这里拉开,起义的领袖王薄用这首歌告诉大家已经没有活路了!
后来,此歌轰传天下,有人说,是一首歌毁灭了一个王朝。
虽然时隔百年,这首歌还是流传甚广。
崔耕此时已经把这首歌唱完,继续道:“今日百姓们要求征伐新罗是民意,当日百姓们宁死不征高句丽,难道就不是民意了?”
郑强辩道:“那是当初隋炀帝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打输了而已。
崔耕冷笑道:“隋炀帝之时,随隋文帝开国的百万精兵还没老去,来护儿、麦铁杖等将皆是一时之选。他们都打输了,你凭什么确定本官就会赢?”
“这”
崔耕得理不饶人,继续道:“还有我大唐太宗皇帝,带领贞观名将,三征高句丽都不能全功。莫非,你以为我崔二郎抵得过太宗皇帝加上贞观名将吗?”
“我”
“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伐新罗,最少要出动几十万大军吧?隋炀帝为招待外国使节,可以用丝绸缠树,却最后因征高句丽,国库空虚不断加税,百姓揭竿而起。太宗皇帝晚年三征高句丽,也有僚人之乱。现在大唐国库空虚,钱从哪来?”
说着话,崔耕往四下里望去。
无论郑还是众百姓都不敢和他对视,大家用脚指头都能想到,朝廷没钱,那就加税呗。
喊口号容易,拿钱可实在舍不得啊!
良久,郑道:“那依崔相所言,新罗夺我大唐土地,欺压我大唐子民,大唐朝廷要就此坐视吗?”
“当然不是。”崔耕指着鼻子,怒斥郑道:“新罗如此欺我大唐,你身为大唐宰相,不能御敌,却只能坐视,那朝廷要你何用?”
郑这个气啊,心说,这正话反话都被你说了!说不能打新罗的是你,说要打新罗的还是你,你到底是哪头的啊?
他皱眉道:“崔相您刚才还说”
崔耕道:“本相的意思是,征伐新罗势在必行。但是,未虑胜先虑败,要先把其中的困难考虑清楚。”
“有那么多困难,您还要我大唐出兵?”
“当然。”崔耕道:“其实,本相已经有了个小小的计划,既不用大规模的征兵,也不用给大唐百姓加赋税,就可严惩新罗,让它再也不敢挑衅大唐。不过”
“怎样?”
“为了本官无后顾之忧,郑相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郑的心头,咽了口吐沫,道:“什什么事?”
“你辞官不做如何?”
………………………………
第989章 郑愔终倒台
郑咽了口吐沫,道:“为为什么?”
“郑相又何必明知故问?你我不和,天下皆知。若本官统兵在外,你却在朝中捣乱,断了本官的补给。本官纵有神仙手段,也难免败亡啊!”
“我不是那样的人。”
“你是不是那样的人,本官不知道。但本官不信任你,考虑问题时就难免分心。所以,为了我大唐百姓计,为天下苍生计郑相,你还是辞官不做吧!”
“我”郑当时就有点傻眼,刚才是自己拿大义压崔耕,逼他非出山不可。
怎么这眨眼间,自己就被大义相责,非得辞相不可了呢?
然而,还没等他想出应对之策呢,变故又生。
“还请郑相为大唐百姓计,辞官不做啊!”
“只要郑相辞官,小老儿就在家里给您立长生牌位啊。”
“事已至此,郑相为何恋栈不去?”
呼啦啦!
围观的百姓们足足近两千人,跪了一地。这可比郑派来的那几十个高句丽人,有气势多了。
这些百姓之所以如此齐心,主要还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遍观大唐,名将凋零,也只有崔耕,捉拿过扶桑倭皇,平定过契丹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