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释迦雄继续道:“诸位还不下拜,更待何时?拖得时间久了,我释迦雄认得你,我手中的钢刀可不认得你!”
眼瞅着,这场政变成功已成定局。
可正在这时,崔耕的声音响起,道:“释迦雄,你是不是忘记本王了呢?”
………………………………
第1202章 四两拨千斤
“你?”
释迦雄微微一愣,道:“你怎么了?”
崔耕胸脯一拔,傲然道:“你们林邑早在太宗年间,就上表对我大唐称臣。换国主这么大的事儿,没我们大唐的允许,行吗?”
这话就纯属扯淡了。
当初林邑被大隋胖揍了一顿后,上表对大隋称臣,那是真心实意的。隋炀帝的一道旨意,说不定真能干涉林邑的皇位更迭。
但是,后来大唐代隋而立,林邑就对大唐不怎么恭敬了,只是勉强尊其为天朝上国而已。
至于大唐干涉其内政?想都别想。
释迦雄好悬没气乐了,道:“我说崔耕,你没失心疯吧?现在你自身都难保,还敢干涉我们林邑的王位更迭,真是令人可发一笑!”
“那可不尽然。”崔耕冲着建多达摩眨了眨眼眼睛,道:“国主,现在可后悔与我大唐为敌否?”
释迦雄占了绝对优势,当然可以嘲笑崔耕。
但对于建多达摩来说,崔耕这番话,就是将要淹死之人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就是觉得这根稻草再不管用,也得死死抓住啊!
当即,建多达摩迫不及待地道:“本王知错了,我不想与大唐为敌,就不会在灵鸟会耍心机。不在灵鸟会上耍心机,今日就不会为释迦雄所乘。小王……我真是悔不当初啊!”
崔耕点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本王帮你重掌大权,你待如何?”
建多达摩道:“必定今生今世,子子孙孙奉大唐为天朝上国,永不悖逆。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顿了顿,又补充道:“佛祖为证,小王对岭南王更是倾其所有,竭力奉承。但有半点不诚之处,不得好死。”
释迦雄这时才隐隐感到有些不妥这夏梦草虽然毒性不大,但足以让人腿软脚软。怎么崔耕毫无异状?难道是……他根本就没有中毒?若是一般人,即便提前识破自己的谋划,也掀不起什么花样来。但是这崔耕……此子名望非常,保不齐就有什么法子破局啊!
想到这里,他冷哼一声道:“瞧你们说得,好像真能翻盘似的。来人!”
“在!”
“给我把崔耕和他的伴当尽数拿下!”
“喏!”
众林邑军士齐往上闯,就要拿人。
然而这时已经晚了。
剧士开眼明手快,于电光火石之间抽弓搭箭,顿时三支响箭升空!
轰隆隆
远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
有人用汉语喝道:“冲啊!杀啊!救岭南王啊!”
“我大唐威武!”
“大唐天兵已至,乱臣贼子还不束手就擒!”
……
那喊声由远及近处,越来越响,渐渐有兵刃交接之声传来。很显然,是崔耕的亲卫杀到了!
黄有为、杨玄琰、剧士开等人各持兵刃,将崔耕团团护住。
释迦雄见状,暗叫了一声不好!
他心中暗想,本来在典冲城内,自己和国主的势力是差相仿佛。即便有范景河和梅九真这两个内应在,也不过是在这灵鸟会附近安排了五百心腹而已。再多了,就很容易被建多达摩发现端倪。
参加灵鸟会的贵族着实不少,那些贵族若拼个鱼死网破,这五百人手就捉襟见肘了。所以,自己才让范景河在槟榔酒中下毒。
现在,这些贵族倒是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但崔耕的两百大唐精兵来了。
自己的五百手下,能挡住大唐的两百精兵吗?
废话,当然挡不住!若能达到这个交换比,林邑当初怎么可能被大隋几千精兵差点灭国?
这场政变已然失败,释迦族今日……危矣!
当然了,尽管是这么想的,释迦雄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好你个岭南王崔耕啊,真有两下子。事到如今,能不能让本相明白明白,你是怎么向外传递消息的?”
崔耕道:“此事说出来不值一提,有句话叫做老马识途听说过没?你的手下虽然不允许人自由出入,但对马就没那么严格了。本王略施手段,就通知了外面的人手。”
真实情况当然没崔耕说得那么简单,一般的马匹,可没那本事既从天罗地网中顺利逃出,又将所带之信及时送到。但小白智商极高,做成这事儿就没什么难度了。
释迦雄沉声道:“岭南王执意大起干戈,难道就不怕本相掀桌子,大开杀戒吗?”
崔耕耸了耸肩,道:“当初你们释迦族杀尽了范镇龙一族,林邑贵族之所以不愿意跟释迦族翻脸、是因为把林邑打残了,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但本王可没那么多顾忌,你敢大开杀戒,本王就敢以为国主报仇的名义,对你释迦一大打开杀戒。反正死的都是你们林邑人,我可不会心疼。”
释迦雄闻听此言,非但丝毫不以为忤,反而有些高兴道:“那你让本相放过建多达摩,总得给本相点好处吧?须知我们释迦族在林邑根深蒂固,也不是好惹的。”
崔耕对答如流,道:“好处当然是有的。比如……既往不咎,你释迦雄依然为林邑国相如何?”
“多谢岭南王宽宏大量!”释迦雄微微一躬身,非常上道地道:“释迦族今日之后,定当唯岭南王马首是瞻。若有侍奉不周之处,天诛地灭!”
崔耕赶紧以手相搀,道:“释迦族长深明大义,快快请起。”
对于崔耕来说,无论释迦雄还是建多达摩,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何必帮着一方灭掉另外一方呢?还不如让二者继续互相牵制,自己居中调停。
对于释迦雄和建多达摩来讲,双方的脸皮都撕破到这种程度了。日后的重点,是防备对方掀桌子,绝对无力再对大唐发动侵略。现在答成与大唐和平的协议,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言两语间,三方达成了妥协。
这个结果对于水、陆真腊以及山帝王国来说,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但范景河可急眼了,道:“释迦雄,你怎么能这样?你和建多达摩重归于好,我怎么办?”
“你?”
释迦雄和建多达摩对视一眼,冷笑道:“当初你这一系能活下来,就是个错误,今儿个老夫就把这错误纠正过来!”
刷!
寒光一闪,范景河的人头落地。
崔耕努了努嘴道:“一事不烦二主,释迦丞相,这还有黑水教的护法梅九真呢。”
“这……”
说实话,释迦雄杀范景河毫无犹豫,但要杀梅九真,心里就犯嘀咕了。
道理很简单,誓言算个屁啊!万一自己的人,真挡住了崔耕侍卫的进攻呢?自己还想和梅玄成合作,共同攻唐呢。现在把他的使者杀了,不就悔之晚矣?
可正在这时,那喊杀声陡然增大。
紧跟,十余骑唐军冲入了场内,高呼道:“岭南王在哪里?岭南王在哪里?末将幸不辱命,特来缴令!”
“来得好快!”
释迦雄尽管知道林邑军和唐军的战力相差不小,但万没想到,差距竟然如此巨大。
当即,他收起了那份侥幸之心,大手一挥道:“拿下!”
“喏!”
几名林邑武士上前,向着梅九真慢慢围拢过来。
梅九真自知无幸,高呼道:“崔二郎、建多达摩、释迦雄,你们且莫得意,我大哥神通广大,会为我报……啊?”
一个剑尖儿从梅九真的胸口透出,他口中呵呵连声,大口的鲜血从嘴里冒了出来。
噗通!
梅九真的尸首栽倒在地,露出了建多达摩的身影。
“聒噪!”
建多达摩骂了一声之后,满脸堆笑,来到崔耕的面前,一躬到底道:“小王的表现,岭南王可还满意?”
“嗯,满意,非常满意。”
“那除了粮食之外,不知岭南王还有什么需要呢?但我林邑所有,小王绝不吝啬。”
马屁精!
释迦雄心里面暗骂一声,嘴中却也不得不附和道:“我林邑盛产金银以及玳瑁、贝齿、吉贝、沉香,只要岭南王提出来,小老儿定当竭力支应。”
………………………………
第120章 林邑有至宝
风和日丽,浪卷云舒,一艘大船在涨海南海上匀速前行。
甲板上,数名唐人迎风而立,为首一人正是刚从林邑归来的崔耕崔二郎。
他嘴角微翘,眼角眉梢都带着喜色,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是遇着好事儿了。
但是
黄有为轻咳一声,道:“王爷,您整天这么高兴,兄弟们都有些纳闷啊。咱这趟林邑之行,除了解决了岭南道的粮食问题之外,似乎没什么大收获。”
杨玄琰年纪小,喜怒更是写在脸上,撅着嘴道:“就是,就是。当初在林邑,看国主和国相那意思,是把林邑国库打开来,让咱们随便选,但大人您竟是什么都没要。哦,合着咱们白帮林邑平乱啦。”
剧士开为崔耕说话道:“你们懂什么?这是大人下的一局大棋。当时咱们固然可以对林邑予取予求,但林邑缓过手来,暗地里对咱们使绊子怎么办?这叫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宋根海不屑道:“拉倒吧!我说老剧,你这些年别的没长进,拍马屁的本事可是炉火纯青了。就算大人不能对林邑搜刮太狠,但弄几十斤玳瑁、珍珠啥的,林邑王能计较?依我说啊,王爷这么高兴,是另有原因。”
“那你说是什么原因?”
“你想啊,建多达摩和释迦雄都不是没眼力劲儿的人,王爷没要金银珠玉,林邑人肯定得从别的方面补偿。比如那丽美达和释迦菲……嘿嘿,嘿嘿!”
黄有为眼前一亮,道:“对啊,事有反常即为妖,肯定是王爷收了林邑别的好处。说不定,就是那水真腊的公主帕拉黛维都给王爷“阵毯”了。要不然,王爷怎么会逼着成立四国联盟,永远不得互相攻伐?”
当!当!当!
崔耕听到这,实在忍不住了,随手就给了这几位每人一个暴栗,道:“什么阵毯“帕拉黛维”?本王去哪你们都跟着,我干没干那事儿,你们能不知道?”
宋根海赔笑道:“那什么,这不是大家伙好奇吗?王爷对林邑……似乎太宽厚了些,这不是您的风格啊。”
崔耕道:“本王对林邑宽厚,那是我心情好。但之所以心情好,可不是像你们想象中那么龌龊。”
说着话,崔耕往船舱里一指,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林邑的粮食啊!”
“准确地说,是林邑的优良稻种。”崔耕高兴地道:“有了这些种子在,即便再遇到今年这样的大旱,我岭南王也再无缺粮之忧矣。”
“真的假的?”
宋根海和黄有为等人面面相觑,都感觉崔耕的说法难以服众。
杨玄琰更是不服气地道:“莫非咱们大唐的良种,还比不过什么林邑的稻种不成?”
崔耕苦笑道:“那还真比不上。林邑的稻种五十日内即可成熟。你说说……咱们大唐的稻种能比得上吗?
“啥?五十天?还不到两个月?”
这下连不懂稼穑艰难的杨玄琰都知道厉害了,道:“那岂不是说,在林邑,这水稻一年三熟、四熟都没问题。我了个乖乖,这林邑稻种也太牛了吧?”
宋根海道:“可我怎么听说,林邑的稻米仅仅是一年两熟呢?”
崔耕道:“林邑的稻种虽好,但耕作之术远不及咱们大唐,也就是比刀耕火种略强一点而已。要想一年三熟、四熟,地力还得跟上,要不然还不如一年两熟产量高呢。”
剧士开眼前一亮,道:“林邑做不到的事,咱们大唐未必做不到。那岂不是说,这林邑的稻种到了咱们岭南道,就能一年两熟了?”
“正是如此。”崔耕得意道:“至少在本王的有生之年内,岭南道再无饥馑之忧矣!”
崔耕这话,可没有丝毫夸张。
所谓林邑的稻种,就是后世有名的占城稻。而林邑,也就是后世的占城。
尽管林邑在汉朝就是中国属地,但是,直到宋朝,其稻种才被引进中土各地。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古人傻。其根本原因在于,从表面上看,这林邑稻的产量还不如中原稻呢。再加上林邑地处偏远,与中原交流不多,就被人们忽视了。
但是,若仔细研究研究,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论单产,占城稻当然不占什么优势。但是,其耐旱耐涝不需深耕,这就不知比中原稻种强了多少倍。
换言之,中原水稻能长的地方,能种占城稻。中原水稻不能长的地方,还是能种占城稻。
粗略估算,光引进这稻种,就能让岭南道的适耕面积,扩大一倍有余。而且,就算再遇上类似今年的旱灾,也不会有难以承受的减产。,
另外,占城稻可以一年两熟,其一年的产量相当于凭空翻了一倍。
还有最关键的,水稻这玩意儿是杂交的好。用占城稻和本地稻种杂交,其亩产量又可逐步递增。到了最后,增产个一倍两倍的,完全不成问题。
这些倍数一乘可不得了,岭南道的稻米产量几乎相当于以前的八倍!算起来,原来只能养活不到两百万人口的岭南道,就能养活将近一千六百万人。
当然了,受各种条件制约,达不到这个理想数字。不过,引进占城稻种后,短时间内,岭南道生产养活五六百万人的稻米,简直跟玩儿一样。
换言之,光岭南道一地,就可供应超过三百万以上的人脱离农业生产,
这是什么概念?
大唐治下五千万子民,以倾国之力,也不过供养百万左右的脱产士兵。就算再努力,涸泽而渔,三百万也就顶天再顶天了。
从今以后,如果人口允许,岭南道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扩军,在达到军力平衡之前,完全不用考虑粮食问题。
双方的实力对比,在此刻发生了质变!
有如此大利当前,崔耕当然对林邑那些珠宝玉石看不上眼了。左右不过几百万贯的东西,只要海贸一起,早晚是咱崔二郎的囊中之物,何必吃相那么难看?
……
……
当崔耕把这个账跟宋根海等人算明白之后,几个人的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
黄有为更是道:“可不只这么点儿好处。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岭南道不论旱涝,都稻谷丰熟,民无饥馑。而李隆基那边儿却是人口日繁,旱涝频频,不少百姓面有菜色。久而久之,天命在哪边,那还用问吗?”
“对啊!”
剧士开和宋根海对视一眼,齐齐跪倒在地!
剧士开道:“王爷为解岭南道旱灾,甘冒奇险,入林邑,取良种而回,使百姓再无饥馑之忧。如此德行,堪比神农尝百草,遂人钻取火,伏羲创文字轩辕垂衣裳!”
二人齐声道:“王爷天命所归,臣为王爷贺。”
奶奶的,这是劝进啊!这俩小子真不仗义,怎么也不带上我!
黄有为暗骂了一声,也跪倒在地,附和道:“王爷天命所归,臣为王爷贺。”
事实上,崔耕可没啥称帝的心思。
他心中暗想,自己通过一场梦,拥有了后世的记忆,才有了这么一场际遇。自己改变之后的历史,总不能比自己没出现还要差吧?
自己若是改朝换代,就要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让开元盛世不复现于人间,那怎么成?
所以,想个法子找李隆基报仇还可。但改朝换代,逐鹿中原,弄得百姓流离失所,就绝不可行。
呃……不对啊!
崔耕转念又一想,要改朝换代,也未必要逐鹿中原,比如王莽,比如武则天,比如隋文帝杨坚,比如宋太祖赵匡胤……这些人的经历,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
“义父,你快看!”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忽然杨玄琰焦急的声音把他惊醒。
“啊?怎么了?”
崔耕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顿时面色骤变,喃喃道:“看来天命这玩意儿……不大靠谱啊!”
………………………………
第1204章 再会黑水教
却原来,远方黑云滚滚,波浪滔天,眼看着一阵飓风向着崔耕的坐船的方向刮来。
“降帆!赶紧降帆!”
“转垛啊,还傻站着什么?”
“保护王爷!”
“大家往船舱里面躲!”
……
在一阵吆喝声中,那风暴迅速来袭。崔耕的坐船不算小,但在偌大的风暴中,比一块树叶也强不了多少。
船只载沉载浮,好几次有倾覆之忧,甚至几个船舱都进了水。多亏了之前崔耕发明的水密隔舱术,才没有彻底完蛋。
三个多时辰后,风暴终于结束。但崔耕等人的船只已经彻底偏离了航线,不知身在何处。
更关键的是,桅杆在暴风中折断,无法升帆,大家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简短截说,大船连续飘行二十余日,终于搁浅在岸边。举目望去,四下里荒芜人烟,也不知身在何处。
但不管怎么说,有陆地可以落脚,总比在海上漂泊强的多。
崔耕等人放下小船登岸,略微休整了一下后,派出人去打探消息。
因为不知此地是否大唐地界,这些人都没穿大唐官服,只是做普通客商打扮,更没带任何表露身份的物品。
可说来也怪,这些打听消息的人,五人一队,连走了两批人,都杳无音信。
第二天,崔耕又派出了四批人,每队八人,还是没有得到回报。
崔耕这次去林邑国,总共带了两百人。在平定林邑之乱中,死了十余人。现在可好,又是四十多人消失了个无影无踪。若再加上在暴风中折了的二十多人的话,崔耕这次出行的实力将近折损了一半。
第三日早上,黄有为、剧士开、杨玄琰都主动请缨,要带人去打探虚实。
崔耕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面露难色。
黄有为原来是个独行大盗,后来经山民求恳,做了山贼头领,结果手下的山贼们连饭都吃不饱。
剧士开看起来不错,但是一辈子走得太顺,心高气傲,也不是什么大将之才。
宋根海就更别提了,除了擅长拍马屁简直一无是处。
杨玄琰倒是有些智勇双全的意思,但奈何他年纪太小,。
总而言之,让这四人任何一个独当一面,自己都有些不放心。更何况现在人手紧张,实在是折损不得。
崔耕思量再三,最后决定和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
整个计划是:留下二十人守着大船,崔耕带着杨玄琰、宋根海以及十余侍卫在前。剧士开和黄有为带着剩下的八十多人,落后三四里在后面跟随。每一刻钟派人联络一回,紧急时刻,发射响箭,进行接应。
临近海边,没什么人烟,更没什么道路,原来派出之人开辟道路的痕迹尚在。
崔耕等人顺着这些痕迹,连行了十余里后,终于走到了大道上。
这十多里地很不好走,此时他们已是又累又渴。
赶巧了,举目望去,“酒”字旗迎风招展,有一个鸡毛小店矗立在路边儿。
宋根海道:“写着“酒”字,那就很可能是汉地了。要不……咱你去这小店打打尖儿,顺便打听打听情况?”
“也好。”
一行人往小店的方向走去,还没进店,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已经迎了出来。
似乎见到这么多人有些惊讶,那老者面色微变,退后一步道:“几……几位老客里面……里边请啊。”
尽管强调有些怪异,说得却是汉语。
崔耕等人迈步进店,将近二十人,把整个小店挤了个满满当当,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忙不迭地上茶,看来这是个夫妻店。
那老者点头哈腰地道:“几位老客儿想来点儿什么?我们店里有炒鸡子儿、煮黄豆,烧猪头……”
“那却不忙。”崔耕摆了摆手,道:“老人家,我向你打听点儿事儿。”
“什么事?”
“实不相瞒,我们乘船出海,遭了风浪,在附近靠岸,如今已是不辨路径。敢问老人家,这里是哪座州府啊?”
“这里是潮州府的潮阳县。”
潮州?
潮州归属岭南道管辖,换言之这里正是崔耕的治下。
崔耕更是奇怪了,自己的人在此地能遇到什么危险,怎么会折了四十多人?
他又问道:“这附近可有什么山贼草寇?剪径的强人?”
“没有。”那老者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这里太平着呢,若非如此,我们老两口哪敢在这开店?只是……”
“怎样?”
“再往前行几十里,就是恶溪了。那里有鳄鱼出没,甚至爬到陆地上来吃人。老客要是坐船回去还好,但若是到了恶溪附近,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