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有事儿!

    但是,尽管明白出问题了,身处狭窄的车厢之内,他们什么也干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了马车。

    但见,果然!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和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带着十来个伴当,将这辆马车重重包围。

    不空和尚和他们站到了一起。

    最关键的是,这个中年人崔耕认识,正是李隆基手下的毒谋士王琚。

    王琚抱拳拱手,道:“岭南王,别来无恙乎!”

    如同寒冬腊月一盆凉水兜头而来,崔耕此时浑身上下连点热乎气儿都没了。

    崔耕暗暗琢磨,很显然,照病镜能治李旦的病完全是一片谎言,自己来长安就是一个局,不空和尚早就背叛了自己!

    现在,自己身边护驾的只有一个安思顺,而王顺那边却不仅有不空和尚还有十几名好手!

    最关键的是,他还随时可以叫明德门的守军支援1!

    难道今日自己就要身陷囹圄,为敌所擒!到底还有没有一线生机?
………………………………

第1279章 哥舒来报恩

    诶!

    有了!

    崔耕心思电转,终于想到了对方一个不成为漏洞的漏洞。呃充其量,这也只能算是敌人的一个薄弱之处。

    那就是,若不空和尚早就与王琚勾结的话,自己都进了长安两个多月了,他们为什么之前不派兵围了玉真观,而是非得等自己出了玉真观才动手呢?

    难道说王琚为了独得此功,没有告诉其他人?

    那么,自己现在所要对付的,至少在现在,也就是眼前这十几个人了。实力对比仍然相当悬殊,但是,总比绝望好一点。

    想到这里,他强自稳定心神,道:“行,王先生果然是无双国士,这局本王认输。不过在临死之前,能不能让我做个明白鬼。”

    “嗯?你想知道,不空和尚是什么时候和我联系上的?”

    “正是。”

    “行,王某人成全你。”王琚的心情甚好,道:“其实,不空和金刚智,就是王某人邀来大唐的。他们在到广州以前,就已经决定,要诱你入局了。”

    “这不可能!”崔耕道:“你和他们二人远隔万里,从未见过,怎能互相认识,而又彼此认识呢?”

    王琚伸手一指,道:“不错,王某人不认识这两位大师,但是,他认识啊!”

    “他是谁?”

    “天竺高僧善无畏。”

    “原来如此。”

    崔耕这才明白,为何按照历史记载,几年后才来大唐的金刚智和不空和尚,会提前来到大唐敢情是受了王琚的影响!

    不过,他还有个问题没想清楚,道:“即便如此,那金刚智还在岭南道,被本王扣押。若是真相大白,你们就不担心金刚智的性命吗?”

    “阿弥陀佛!”不空和尚道:“师父为了兴密宗于大唐,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王琚也道:“金刚智大师以身殉道,密宗立下如此大功,陛下定能封密宗为国教。他也算死得其所了。”

    顿了顿,又继续道:“怎么样?岭南王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束手就擒吧!”

    崔耕刚才跟王琚说了那么多话,一是想弄清此局的前因后果,二是想拖延时间,看看能否给不空和尚和王琚之间制造点裂痕。

    但是,现在看来,第二个目标完全没实现。

    见众伴当慢慢围拢上来,崔耕心中焦急,也只得扯着脖子喊道:“抢!抢劫啦!大家快来帮忙啊!”

    又对安思顺道:“冲!快冲!”

    孰料,就在四周百姓驻足往这边看,安思顺做势欲冲之时,王琚拿了一个腰牌出来,高声道:“此乃官府查案,跟抢劫无关,闲杂人等闪开啊!”

    与此同时

    嗖!

    善无畏老和尚身形如电,赶上前来,竟然一招将崔耕的脖子给掐住了,道:“金刚智师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老衲焉能任你逃脱?”

    王琚此时真是得意极了,道:“还想跑?你想得美!王某人虽是单独行动,却把一切都考量周全了,你如今已成瓮中之啊?”

    话刚说到这儿,他忽然觉得全身的力气正在飞速逝去!

    用手一摸,眼角、鼻孔、嘴角,都在汩汩往外冒血。

    “不好!”

    王琚心中一凛,大叫了一声:“那酒那酒有毒啊!”

    咣当!

    王琚的尸身摔倒在地。

    与此同时,善无畏也七孔流血而亡,仰天摔倒。

    不空和尚都吓傻了。道:“什么?什么酒有毒?崔耕,你使了什么妖法?”

    崔耕虽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再次大叫道:“不是官府办案,是抢劫!是抢劫啊!是师弟勾结外人,抢劫师兄的宝贝啊,大家快来帮忙!”

    说着话,拽着安思顺就往外闯。

    但不空和尚身法极快,往前一窜,拦住了崔耕的去路,道:“别走!不管你使得是什么妖法,贫僧却是不信邪!大家上啊,抓住他,金钱美女权势,尽皆唾手可得!”

    崔耕到现在,也真有黔驴技穷之感。

    尽管王琚和善无畏死了,但是不空和尚,加上那十几名伴当,仍旧不是自己和安思顺所能解决的。

    更何况,王琚想独得大功,不空和尚却未必有那份志气。不远处就是明德门的大军,实在不行,他一高喊“岭南王在此”,自己可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鳖了!

    怎么办?怎么办?

    正在不空和尚和众伴当一拥齐上,众百姓驻足不知如何是好,崔耕马上就要被擒拿住之时,忽然,众人的上方,有一声大喝响起,道:“什么官府查案?还不是仗势欺人么?宝光,休要担惊少要害怕,报恩的来了!”

    “啊?”

    崔耕等人心中一惊,赶紧往头上看去。

    但见旁边是个酒楼,此时二楼的六个窗户都开了,每个窗户旁边站着两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各自张弓搭箭。

    嗖嗖嗖!

    一下子就是十二支箭,齐齐向着不空和尚的方向射来。

    弓箭集火,就是这年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居高临下,在这个距离上,任你多高的本事,没有宝马盔甲,都必死无疑!

    所以,毫无疑问,只在顷刻间,那不空和尚就被射成了刺猬。

    “啊?杀人了啊!”

    “赶紧报官!”

    “快找家伙,这是一伙子悍匪啊!”

    百姓们一阵大乱。。

    与此同时,明德门的守军也往这方向看来。

    “快,快走!”

    酒楼上帮忙的众人飞奔下楼,一共是十二位,取了自己的马匹。一人三马,胯下尽皆宝马良驹。

    崔耕和安思顺各上了一匹马,众人打马扬鞭,趁着明德门守军没反应过来的机会,冲出了明德门,扬长而去。。

    他们不敢停歇,顺着大路疾驰,直从清晨跑到天黑,大约跑出了一千来里地,才勒住了缰绳。

    崔耕早就认出来了,这伙人的领头之人,正是哥舒翰、

    崔耕颇为好奇地问道:“哥舒先生,你不是不想惹事,只想安享富贵吗?怎么今日竟对贫僧舍命相救呢?”

    “唉,别提了,是这么这么回事儿”

    哥舒翰也不隐瞒,将自己和崔耕等人分手后,怎么遇到了礼部侍郎张九龄的弟弟,怎么无端受辱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最后,他说道:“我已经想明白了,大师你说得对,这年头光有钱不行,还得有势。所以,伤好之后,我联系了这些好汉,打算一起去安西投军。今日就是我们出发的日子,见你和尚受窘,这才干了一票。反正在安西都护府,没人问我们的来历。等立下了大功,这点儿案子也就不算什么了。”

    “呃”崔耕想了一下,道:“要投军,也不是只有安西都护府一条路。比如说岭南王崔耕就求贤若渴嘛。贫僧在岭南道有些关系,如果各位不嫌弃的话,可以代为引荐。”

    孰料,哥舒翰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俺不去岭南道!”

    “为什么?”

    “一码归一码,虽然张家人不是东西,但大唐朝廷其实对俺家不赖。去了岭南道,就得跟朝廷大军对阵,俺不愿意干那忘恩负义的事儿。”

    崔耕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到底投哪里恐怕由不得哥舒先生你呢。”
………………………………

第1280章 途经茅山下

    哥舒翰纳闷道:“什么意思?”

    崔耕抱拳拱手,道:“重新认识一下,某在剃这个光头之前,有个俗名,叫崔耕。官封……岭南王!”

    “啥?你……你……你就是岭南王!”饶是以哥舒翰的老辣,现在也说不利索了。

    崔耕点头道:“然也!哥舒先生,你仔细想想,自己在长安救了岭南王,现在还能去安西投军吗?”

    投个屁的安西都护府啊!

    杀死官府的人,放跑了朝廷的大敌岭南王崔耕。只要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哥舒翰就是立再大的功劳,也得死无葬身之地!

    哥舒翰面色阴沉不定,最终沉声道:“多谢岭南王以实相告。但是……难道你就不怕我们兄弟十二人就此翻脸,绑了你投大唐朝廷么?”

    “怕,当然怕。但是,本王更怕与哥舒先生交臂而失之。所以,本王愿意冒这个险。更何况……”

    “什么?”

    崔耕诚恳地道:“本王相信,一个连对大唐朝廷都知恩图报的人,是不会出卖自己救命恩人的。”

    “岭南王千岁!”

    还是那句话,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分量就截然不同。崔耕是谁?人称崔青天,无论治政之才,断案之能,还是之事尽皆冠绝天下。现如今更是割据天下,官封岭南王。论权势,或许比李隆基差一些,但也绝对算得天下第二人了。

    哥舒翰现在算什么?张九皋都不带正眼瞧他的,长安县令随随便便就打了他四十板子。

    就算哥舒翰再心高气傲,此时也唯有一片感动之情萦绕心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其他十一骑虽然没他那么细腻的情感,此时也眼前发亮。

    “哥舒大哥还能等什么?这可是岭南王!”

    “就算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也没有岭南王冒着生命危险诚意强吧?”

    “良禽则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大哥不可自误啊!”

    ……

    噗通!

    哥舒翰终于双膝跪倒,道:“微臣哥舒翰参见王上!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愿为王上效死!”

    崔耕赶紧以手相搀,道:“能得哥舒先生之助,孤王如虎添翼矣!从今往后,咱们富贵共享之。”

    然后,又转身对众人道:“俗话说得好,功高莫过救驾,诸位的救驾之功,回到泉州之后,本王定当重赏。”

    那十一骑也跪倒在地,道:“谢王上!”

    ……

    ……

    马其实是非常娇贵的一种动物,虽然传说中,宝马良驹能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但那也只是传说罢了。所谓八百里加急传递紧急军情,那也得换马不换人。

    所以,经过一天的狂奔之后,崔耕等人的大部分马匹已经暴毙,仅仅剩下的十来匹马也基本上废了。

    当天晚上,众人找了间破庙休息。第二天,徒步往前继续行进。为了安全起见,众人不敢入城,只能挑乡间的小路走,自然也没买到新的马匹。他们只是把衣裳换了,扮作行脚的商人。

    这一日,崔耕一行来到茅山附近。

    安思顺毕竟年轻,颇为好奇地道:“听闻茅山上有神仙,也不知是真是假。”

    崔耕道:“当然是假的,世上若真有神仙,皇帝岂不是真的万岁了?”

    “您说世上没有神仙?那道士们都是骗子了?”

    “也不能这么说。道士们寻求大道,虽然不能成仙,却对世人大有裨益。”崔耕谈性甚浓,道:“思顺啊,你知道茅山第一个道士,姓字名谁吗?”

    “不知道。”

    “此人叫陶弘景,生于三百年前,很有学问,人称山中宰相。因为厌倦了官场,就在茅山修道,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对后世的医药、炼丹、都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呢?”

    “比如……呃,这么说吧,诗经上有句话,叫做:“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安思顺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蜾蠃只有雌没有雄,就把螟蛉当作自己的儿子。所以,世人又将干儿子称为螟蛉子。”

    崔耕摇头道:“其实这个说法是错的,而且这个错误是陶弘景首先发现的。他觉得这个说法太不靠谱,就在菜地上找到一窝蜾蠃,仔细观察。最终,陶弘景发现,原来,是蜾蠃把螟蛉抓来放在自己的巢里,刺个半死,再把自己的卵产进螟蛉身体中。待幼蜾蠃长大,螟蛉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螟蛉其实并非蜾蠃的义子,只是蜾蠃为自己孩子准备的食物而已。”

    “啊?真的假的?末将只听说过螟蛉子,这个说法却从未听说过。”

    哥舒翰一向和安思顺不对付,冷笑道:“岭南王说得话,那还有假?你不信的话,可以找一窝蜾蠃,仔细观察啊?”

    安思顺挠了挠脑袋,道:“不是不信……只是,陶弘景都发现此事三百年了,怎么世上还流传着螟蛉子的典故呢?”

    崔耕道:“一是,看过陶弘景著作的人不多。二是,即便知道了此事,也觉得没什么用处,并未广为宣扬。三来,即便有人想要宣扬此事,也只能对自己的门人弟子说,只能影响一小部分人。其实,道家学问大抵如此,因为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实际用处,并未广为流传。但这些东西继续深研下去,真是功德无量。本王已经着张果老在岭南道建了一所书院,研究这些道家物事……”

    然后,崔耕又介绍了道家研究的火药,乃至硫酸、硝酸,甚至湿法炼铜乃至银汞齐,都能从道家先人的研究上找到影子。

    这些话若是崔耕对五姓七望,或者儒生士子来讲,他们也只是把这当成一个不错的谈资罢了,并不会有多少触动。

    但安思顺和哥舒翰都是胡人,实用第一。当听说,道家之术不仅可以造成猛烈的爆炸杀人攻城无往不利,而且可以经世致用富国安民之时,对道家越发敬仰起来。连带着,对如此有学问的崔耕,也越发的尊敬。

    当然了,这事儿还有一个副作用,崔耕撕下了道家神秘的面纱,大家不会把他们跟神仙联系到一块儿了。

    说话间,众人继续前行,可越走越觉得不对。因为,这里并非通衢大道,只是乡间小路而已,却不断地有山民百姓从大家身边经过。

    哥舒翰做贼心虚,猛地将一个路过乡民的袖子扯住了,道:“这位仁兄,俺问你点儿事儿。”

    “什么事?”

    “你们急急忙忙,这是去哪啊!”

    那乡民微微一愣,道:“怎么?难道你这胡人,不是去听黄仙师讲道的?”

    “黄仙师?哪个黄仙师?”

    “黄师尊黄仙师啊!黄仙师可是马上就要成仙了道的人,能听他讲一次道,真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啊!”

    “这样啊……成,那你去吧。”

    哥舒翰放了那乡民,看向崔耕道:“我当是什么呢,敢情是一个道士装神弄鬼要骗钱。不管他,咱们继续往前走吧。”

    “慢!”

    崔耕却是心中一动,道:“黄师尊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咱们去看看吧。”
………………………………

第1281章 名道黄师尊

    崔耕说黄师尊有意思,那当然是有原因的。

    黄师尊这个人,不仅是大唐年间颇有名气的一个道士,而且是一个颇有节操的道士。

    有这么一个传说,黄师尊有个徒弟姓瞿,年纪轻,不肯认真修道,多次被黄师尊责罚。

    草堂东面有一个小洞,洞高八尺,荒芜不堪,草蔓遮蔽。某日,瞿生又懒惰,被黄师尊鞭子追着打,为了躲避挨打,瞿生进了这个洞。

    黄师尊惊奇诧异,派人排除草蔓进去搜索,什么也没有看见。大约过了吃顿饭的工夫,瞿生从里面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棋子,并说:“刚才我进了大洞,发现有两个白胡子老头儿在下棋。人家留我吃饭,,还赠送了我一个棋子儿。”

    很显然,这是一个“观棋烂柯”的异变版本,是黄师尊为了表明自己的神异编的一个故事。

    但是,在这故事的结尾,黄师尊却表示对瞿生的话不怎么相信,他可能是被山狐鬼魅给迷住了。

    这说明什么?说难听点儿,是做了婊子还立牌坊。但要是往好的方面讲呢,是黄师尊的脸皮薄,尽管为了求名编故事,还故意撇清自己。嗯,这老道还是很有些羞耻心的。

    尽管黄师尊在营销之道上不怎么爽利,但名声还是很快就响亮起来了。无它,此人还是很有些真本事的。

    崔耕此行去长安是为了得“照病镜”,救李旦的性命。虽然事实证明,“照病镜”就是一个骗局,但是,李旦的病总不是假的,崔耕还得想办法,找名医给李旦延寿。

    这年头医道不分家,崔耕听了黄师尊的名字后,就想去看看,能不能把黄师尊拐到岭南道来给李旦治病。

    众人跟着乡民们往前走,半个多时辰后,在一处山坪处停了下来。

    此地已经聚集了四五千人了,能在人迹罕至的茅山聚起这么多人来,黄师尊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又过了半个时辰,有一五十来岁,手持拂尘,相貌清癯的老道,带着几个小道士到了。

    这老道正是黄师尊,他坐在早已准备好的丈许高台上,开始讲道,讲得乃是上清大洞真经。

    这经文有意思,是说上清有三十九帝皇,大道有三十九章经,人的身体中有三十九种部位。人修炼之时,若存思每章经之一神,神就能降临保护修炼者的某一部位。最终,通过存想和某种仪轨,将三十九个部位修完,人就能成仙了道,长生不老了。

    在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看来,这不过是某种修炼设定罢了,分分钟自己能编出七八种来。

    但在大唐年间的百姓看来,这黄师尊讲得简直是直通大道的无上真经,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在黄师尊讲累了休息的空当里,百姓们就纷纷拿出自己随身带的铜钱,放到那高台之前的木箱子里。人家黄师尊说得清楚,之所以在此讲道,是想化些钱财,在茅山上修一座天尊殿。

    乡民们大都比较贫穷,每次布施都是一文两文的。若是有十来文,在这些人里,就堪称大富豪了。

    崔耕暗暗有些奇怪,黄师尊若以此敛财,效率也忒低了点儿。毕竟,百姓们也就是图个新鲜,不可能天天来听他讲道。讲这么几天,撑死了也就赚个百八十贯,哪能修得起什么道观?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忽然,有个粗豪的声音响起:“一派胡言!道士啊道士,你睡糊涂了吗?你把这么多乡民聚集起来,到底想干什么?”

    什么人?

    人们循声望去,却见一个相貌粗黑的壮汉站了起来,此人乃是行脚商人打扮,腰间还插着一根马鞭,看起来粗俗不堪。

    “哪里来得莽汉,竟敢亵渎黄仙师!”

    “滚!快滚!黄仙师一怒,你担待得起吗?”

    “外乡人,还不赶快给黄仙师赔礼道歉!要不然,纵是黄仙师不跟你一般见识,俺们也不能饶了你!”

    ……

    众乡民纷纷鼓噪起来。

    然而,那黑壮汉面色惧色,只是嘿嘿冷笑。

    至于黄师尊本人,更是面上丝毫不见愠怒之色。他走下高台,深施一礼,道:“敢问是哪路尊神路过?不知有何指教?”

    “算你有点眼力价儿。”那壮汉冷哼一声,道:“你不就是想修天尊殿吗?靠着乡民们的仨瓜俩枣,得猴年马月才能建起来。行了,我帮你一把吧。”

    “但不知尊神怎么帮?”

    “把你们原来道观里的破锅和杂铁都拿来。”

    “是。”

    黄师尊住的地方离此不远,功夫不大,就拿了一堆铁制品来了,总分量大概能有千斤左右。

    然后,那壮汉命人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用火把这些铁融了。又拿出一个大葫芦,倒出了无数丸药,往那大坑里撒去。

    功夫不大,那坑里闪出点点银光,好像所有的铁器,尽皆被变成银器一般。

    那壮汉道:“这些银子能折合一万多贯钱。本神看你有些能为,就把它们赏给你修天尊观吧。”

    “多谢尊神。”黄师尊再次行礼。

    白花花的银子摆在眼前,黄师尊和那壮汉一问一答之间,又交代清楚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全场百姓顿时一阵哗然。

    “点铁成银,今天我算是开了眼了!”

    “黄仙师要建天尊观,就有神人送银子,黄仙师果然有道行啊!”

    “咱们附近就是黄仙师的驻地,真是幸何如之。”

    ……

    人们对黄师尊无比敬仰,安思顺、哥舒翰等人,却是强忍笑意。

    无它,崔耕刚才告诉过大伙儿银汞齐的原理,很显然,黄师尊是在用此术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