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崔耕的心目中,南诏对大唐的威胁,简直比突厥、吐蕃和新罗、扶桑加起来都要强得多,必须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
然而,不理解他的非但有宋雪儿,还有
“哼,重美色轻国事,岭南王,你真让我失望啊!”窗外,一个清冷的男声传来。
………………………………
第1327章 安抚神仙相
“谁?”
崔耕推门一看,乃是李泌,顿时嘴角泛起了一丝苦笑。
他心中暗想,今日发生了太多事,再加上自己实在难以决断和李泌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放了李泌之后,就没什么交代了。
人家李泌当然感觉非常别扭,找自己问个清楚并不奇怪。至于自己的护卫?知道“崔密”的身份后,谁敢阻拦?
宋雪儿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地道:“你们父子俩久别重逢,可要好好地喝上几盅,妾身去给你们准备几个下酒的好菜。”
言毕,将李泌让进来,转身离去。
父子重逢?
崔耕感到一阵阵的蛋疼,有些尴尬地右手一展,道:“坐,坐吧。”
“好吧。”李泌大啦啦地坐了下来,道:“关于南诏之事,吾以为……”
“得了,得了,甭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现在不会有任何人,认为南诏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崔耕也没法用后世的史实说服他们。
崔耕索性摆了摆手,打断道:“你今晚前来,不是为了什么南诏之事吧?”
李泌道:“当然不是为了南诏。呃……对在下的身世,不知岭南王何以教我?”
“这个么……”崔耕嘬了一下牙花子,道:“本王问你一个问题,有一个人出生以后,就被别人抚养,这生恩养恩孰为重?”
若是按照古代汉人的一般道德观念来讲,当然是生恩重。比如“王左断臂”的典故:陆文龙父母为金兀术所杀,陆文龙本人被金兀术收为义子。王左入金营,告知陆文龙的身世后,陆文龙就倒戈一击,归降宋朝。
但是,对于李泌来说,就并非如此了。与一般的名臣不同,他主修的并非儒家,而是道家,对“孝”字没那么固执。
另外,李泌久居剑南道,剑南道与吐蕃人接壤,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与中原有些不同。
一个简单的例子,吐蕃和大唐边境上,有个关键的城市叫维城,相传为蜀汉时期姜维所筑。
维城地势险要,吐蕃人久攻不下,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两名美貌的吐蕃女子冒充汉女,嫁给维城的两名城门守卫。二十年后,守卫的儿子长大,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偷偷开了维城的城门。于是乎,大唐痛失维城。
由此可见,那两个混血儿是“重母恩轻父恩”,把养育之恩看得比生养之恩要大。
李泌想了一下,道:“当然是养恩要重。”
“那……母恩和父恩孰重?”
李泌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母恩重。母亲十月怀胎,才把孩子生下,父亲付出的不过一点精血而已。就算出生之后,养育之事大多也要靠母亲。”
“那就妥了。”
崔耕面色一肃,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你真是本王之子,主要也还是肖五娘的儿子。到底要不要与本王相认,不在于我,而在于肖五娘。只要她松口,本王这里倒是没有任何意见。”
“您的意思是说……”李泌迟疑道:“我娘对您有些误会?”
崔耕叹了口气,道:“是不是误会,本王也不好说。总而言之,此事的关键不在于我。”
……
他也只能这样含糊其词了,要不然,不经肖五娘同意,就直接说你爹其实是李休,那也太缺德了点儿。再者,崔耕又不傻,何必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树一强敌?
………………………………
第128章 内举不避亲
李泌脱口而出,道:“吐蕃!”
“哦?为什么?”
“南诏山高林密瘴疫横行,若要攻取,实非易事,就是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也死在南诏了。再者,南诏乃是小国,王上就算打败了南诏,也难以震慑朝廷和吐蕃。至于进攻朝廷?都是大唐子民,恐怕王上担一个不义之名。唯有吐蕃,不仅是当世大国,还是敌国,更关键的是,此国气大伤。王上若能大败吐蕃,当能震慑天下,瓦解三国同盟。”
“嗯,此言甚有道理。对如何大败吐蕃,泌儿你有什么法子没有?”
“呃……”李泌有些尴尬道:“我……我还没想那么多。”
“没关系,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不简单了。这样吧,事不宜迟,明日咱们就往剑南道一行,先发制人,给吐蕃人一个狠的。”
“是。”
李泌的长处在于协调各部,制定政策。至于具体的军事问题,却并不擅长。
崔耕也没指望他提出什么奇谋妙计。
第二天一早,崔耕就命桂州都督继续收拾残局。自己则带着宋雪儿、李泌、杨玄琰、安禄山等人,往剑南道方向而来。
岭南道和剑南道其实是接壤的,只是边界附近地势险要交通极为不便,再加上蛮人多汉人少道路不靖,这条路只能供极少量的人马往来。
半个月后,崔耕一行到了成都附近,上官婉儿和牛仙客带着全城文武出迎。
接风酒宴,安抚各部,自不必提。
牛仙客处理后勤堪称天才,如今剑南道府库充盈兵员齐备,随时可以出兵。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兵力上讲,岭南道是弱于吐蕃的。要想取得一场酣畅淋漓,震慑天下的大胜,谈何容易?
无论崔耕、李泌,还是上官婉儿、牛仙客,都没什么思路。
眨眼间,又是七日过去了。
这一日,崔耕正在书房内苦思对策,忽然,外面一阵吵嚷之声传来
“干什么?不准进去打扰,王上正考虑大事呢。”
“诶,我说李泌,你别拿者鸡毛当令箭成不成?我这当干儿子,给父王引荐个一个人,那不是应当应分的吗?你管得着吗?”
“哼,你那是引荐人吗?依我看,你是给自己亲戚谋官职!”
“那又怎么样?要不是因为有特殊关系,你能小小年纪,就在父王身边做事?由此可见,父王也不是反对任人以亲。”
“那能一样吗?我是……我是……”
“你是什么了?说啊!”
崔耕现在已经听清楚了,这是杨玄琰和李泌在吵架。李泌的身份现在相当含糊,崔耕唯恐小伙子脸上挂不住,赶紧起身,把门开开。
“怎么回事儿?吵吵嚷嚷的,都进来吧。”
“是。”
杨玄琰和李泌,以及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参见王上!”
“嗯,起来吧。”
“谢王上。”
三人站起身来,杨玄琰道:“孩儿今日前来,是想向父王引荐一个人。”
“就是他?”
“不错,实不相瞒,他是孩儿的一个侄子。”
扑哧
李泌忍不住笑出声来,道:“你自己才多大,怎么有一个这么大的侄子?我看你不是为了亲戚托关系,而是为了钱财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杨玄琰道:“萝卜不大,长在“辈”上。按照弘农杨氏的族谱,
………………………………
第1329章 风雨安戎城
崔耕道:“说来听听。如果果真有用,本王定当不吝封赏。”
杨钊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道:“岭南王以为,既要震慑三国同盟,又要让吐蕃吃一个大亏,该攻取哪个城池为好呢?”
李泌不满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怎么?你杨钊还想在岭南王面前卖关子不成?”
杨玄琰也有些责怪杨钊事先没有就献计的事儿跟自己通气儿,不悦道:“好贤侄,莫忘了自己的身份。”
“好,我说。”
杨钊这才一缩脖子,老老实实地道:“在下以为,是安戎城。吐蕃正是通过此城,与南诏接壤。若我军夺回此城,不仅能震慑吐蕃,还能彻底切断吐蕃和南诏之间的联系。”
“安戎城?”
崔耕前前后后在剑南道主政了好几年,对安戎城的历史,还真的非常熟悉。
当初,吐蕃日益强大,大唐对阵吐蕃胜负参半,甚至不得已派出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为了防止吐蕃侵袭南诏,唐军在汶川附近的险要之地上,修了一座城池,防止吐蕃人南下。这座城池,就是安戎城。
眨眼间,几十年过去,到了高宗仪凤年间。此时,唐高宗李治为帝,宰相班子中有名相刘仁轨,还有一个叫李敬玄的人。
刘仁轨出身微末小吏,因为屡立功勋,渐渐登上宰相之位。
而李敬玄呢?却是因为乃当世大儒,早年曾为唐高宗李治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最后拜中书令,进入了宰相班子。
归根结底,李敬玄一直走的是清贵的上层路线,刘仁轨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二人互相看不起,不断互相攻讦。
赶巧了,这时候吐蕃入侵大唐,朝廷要选一个主帅迎敌。
刘仁轨虽然是名相,但也有不厚道之处。他明明知道李敬玄不通军事,还是向唐高宗举荐了李敬玄。
唐高宗虽然是明君,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十几年,又当了宰相这么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廷,有“李半朝”之称。这种人就算再没野心,不打压一下,也太危险了。
于是乎,尽管李敬玄百般推脱,李治还是强烈要求。他甚至说:“国事为重,个人为轻。刘仁轨乃是知兵之人,如果他认为这场仗应该是朕去,我都会去。你难道比朕还金贵?”
李敬玄没办法,只能是挂印出征。结果,他不负众望的打了败仗,出乎所有人预料的,连打了两场大败仗。要不是在这场战争中,名将黑齿常之崭露头角,整个战局将完全崩溃。
在这两场大败仗中,安戎城落入了吐蕃之手。可以说,此战非战之罪,完全是被大唐朝廷的内斗拖累的。
安戎城丢的容易,取回来就难了。直到今日,此城还是在吐蕃人的手中。
崔耕沉吟半晌,苦笑道:“若能攻下安戎城,本王当然高兴。但是,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朝廷之前曾经几次派出数万兵马攻打,结果非但徒劳无功,反而损失惨重。”
杨钊道:“岭南王勿忧。小人认识一个人,可以令安戎城主动开门。”
“哦?此人是谁
………………………………
第1330章 狭路勇相逢
七日后,安戎城外十里,二更天。
章仇兼琼咽了口吐沫,道:“王上,功城略地这种粗活儿,末将来干就行了,您只须在成都城静候佳音即可。”
崔耕微微一笑,道:“怎么?你没把握?”
“末将当然有一定的把握。但是……”章仇兼琼苦笑道:“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那翟都局万一反悔,王爷就是掉了一根汗毛,末将也承担不起啊!”
“本王没那么金贵。”
略顿了顿,崔耕转移话题,道:“听说章仇将军乃是秦朝名将章邯之后?”
“正是。当初某家祖上章邯在巨鹿之战中败余项王之手,幸得项王开恩免死,并受封雍王。后来,汉高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祖死守废丘,城破自尽。老祖宗得罪了汉高祖,后世子孙只得避居仇山,以章仇为姓。”
“还是的啊。章家祖上章邯名震天下之时,我崔家祖上却籍籍无名。崔某人比章仇将军,又能高贵上几分?这安戎城关系到,吐蕃、剑南道与南诏的大局,本王又岂能不身先士卒?”
“呃……王上高见。”
其实,章仇兼琼对崔耕的话,颇为不以为然。能不能攻取安戎城的关键,在于翟都局是否如约反水。岭南王是否能亲临战局,鼓舞士气,并不是什么关键因素。既然如此,崔耕一身系天下安危,又何必轻身犯险呢?
但是,崔耕都口不择言地吹捧章仇家的老祖宗了,章仇兼琼人情练达明哲保身,不敢再劝。
至于崔耕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是对此战有绝对的信心,想趁机加点名望。
在历史记载中,正是章仇兼琼贿赂了翟都局,才破了安戎城。不过,按照正常的历史,此事是发生在二十年后。
所以,崔耕当初以为,现在章仇兼琼恐怕还没跟翟都局联络上,没想到这方面去。
现在,在章仇兼琼觐见时,听到“翟都局”三个字儿后,他当即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个计划。
当然了,崔耕今日前来,不是要抢夺本应属于章仇兼琼的功劳,而是抢另外一场功劳。而这个功劳,章仇兼琼承担不起。
说话间,三更天已至,章仇兼琼道:“时辰到了,咱们要不要……”
“动手!”
“遵旨!”
两千唐军精锐部卒,整顿队伍,往安戎城方向而来。
半个时辰后,但见两座高山耸立,悬崖高耸,峭壁林立。中间山势略微平缓之处,还修筑着一个石城。若从此处经过,非得经由此城不可。
杨钊倒抽了一口凉气,低声道:“这就是安戎城?看这山势,每次最多攻上去十数人,还难以使用重型器械。若要强攻此城,不知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崔耕苦笑道:“那就只能拿人命填了。若敌人没有援军,两万人就差不多。但若是有援军,基本不可能。”
“诶。”杨钊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道:“安戎城两边不远,似乎有一段坡势稍缓,如果绕过去,岂不能将此城包围,咱们也破坏他们的水源。”
“拉倒吧!”章仇兼琼不以为然地道:“那地方就在弓箭的覆盖范围内,安戎城外别的少,就是粮食多,弓箭多,投石车多。从那过人,就是活靶子,还不如攻城呢。”
没错,章仇兼琼是通过杨钊,才得以觐见崔耕的。但是,说穿了,杨钊和杨玄琰不过是个远房亲戚而已,没那么亲贵。现在章仇兼琼的目的已经达成,杨钊却挑自己计策中的漏洞,就没必要惯着他了。
杨钊不服气地道:“那要是不惜一切代价呢?我就不信,一个人都过不去。”
“死上几万人,兴许能过去一两千人,这买卖你干啊?”
“行了,莫吵了,攻城要紧。”崔耕微微一摆手,道:“章仇将军,现在看你的了。”
“您就请好吧。”
章仇兼琼瞪了杨钊一眼,离开队伍,往半山腰爬去。
“咕咕咕,唧唧……咕咕咕,唧唧……”他将右手塞入口中,发出了三长两短,两声鸟叫。
功夫不大
………………………………
第1331章 赞普已亲政
安戎城不大,没用半刻钟,崔耕一行就到了城主府附近。
“末将无能!”章仇兼琼面色尴尬,双膝跪倒。
崔耕道:“别整那些有的没的,翟都局呢?城里到底怎么回事儿?”
“小人也不知道啊。”章仇兼琼身边一个吐蕃人连磕了几个响头,哆里哆嗦地道:“开城门倒是挺顺利的,没想到,城里突然多了很多兵,小人也不知道是哪来的。”
“行了,莫管这些人是怎么来的了。”崔耕道:“时间紧急,咱们不惜一切代价,攻入城主府。”
“愿为王上效死!”
留下五百唐军,防备残敌的反扑。整整一千唐军,孤注一掷,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动了城主府的进攻。
“冲啊,杀啊!”
“狭路相逢勇者胜!”
“封妻荫子就在今朝!”
……
将士们呐喊声声,如狼似虎一般,冲了上去。
崔耕如今在剑南道的地位,那就跟皇帝一样,一言可将人捧到九霄之上,一语可将人贬至九霄之下。
如今他亲自上阵,带来的士气加成真不一般。很快,城主府就险象环生。
最后,安禄山身披铁甲,一马当先,冲破了吐蕃人的守卫,攻入了城主府。
没办法,这厮现在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重达二百五十斤。再加上甲胄,已经接近三百斤了,当真跟个土坦克相仿,在攻城战中真是占了大便宜。再加上崔耕就在身后督战,身后尽是士气爆表的唐军精锐,没有十倍的兵力,谁能挡得住他啊?
简短截说,以安禄山为锋,崔耕带着亲卫在安戎城城主府内左冲右突,终于在一刻钟内,将敌人成规模的抵抗全部消灭。
剩下的事情就是搜缴残敌了,不用堂堂的岭南王亲自出手。
一个时辰后,天色蒙蒙亮,城中再无喊杀之声传来,残敌基本已经肃清。
不过,作为此次的主帅的章仇兼琼,却面色惨白,没有多少欣喜之色。
“参见王上!”
“哈哈,章仇将军快快请起。”崔耕以手相搀,道:“安戎城落入贼手四十年,今日终于回归大唐,章仇将军应记首功啊!”
“王上……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怎么?不还不满意?”崔耕道:“莫贪心不足嘛,打仗这种事,瞬息万变,谁能事事料尽?此战虽有波折,总是我军胜了不是?”
章仇兼琼苦笑道:“微臣没那么贪心,王上您听我说,恐怕,咱们这安戎城,守不了多久。”
“啊?为什么?”
“您见一个人就明白了。”
说着话,他冲着外面喊了一声,道:“带上来。”
有两名军士推推搡搡,将一名五花大绑的吐蕃贵人,带到了崔耕的面前。
这人也就二十岁左右,一件崔耕就双膝跪倒,把头磕得如同鸡碎米,道:“参见王上!参见王上!王上慈悲,千万莫杀我啊,我爹会出重金赎我的!”
“你小子是谁?”
“我叫悉诺元顾平,我爹叫悉诺逻恭禄,是赞普面前的大红人,他就是出十万贯的赎金,都不带眨眼的。”
十万贯钱,对崔耕不算什么。但对李隆基来说,就算一
………………………………
第1332章 竖起王上旗
悉诺元顾平这样说,当然不是盼着唐军赢,而是怕崔耕打了败仗之后,恼羞成怒,把自己给宰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他非常确定,安戎城再坚固,也难保崔耕的安全。
众所周知之,安戎城内没有水源。吐蕃人把水源一断,唐军就坚持不了多久。
至于崔耕在坚持不住时退军,哪那么容易啊?吐蕃人又不是吃素的,未必就不能把他抓住。
事实上,章仇兼琼也是这么看的。
安戎城再难攻打,那也是一个一千多守军的小城。吐蕃人若是知道崔耕在这,豁出去了,二十五万人把这城攻下来,没什么悬念。
所以,他劝道:“安戎城已破,请王上回军成都吧,这里就交给微臣把守。”
“你?”崔耕轻笑一声,道:“你能守的住吗?”
“呃……纵不能守,挡敌军个三五日的还是没问题的。”
“那不成,本王刚攻下安戎城,三五日之后,城池就丢了,这让本王的脸面往哪搁?”
“可是……”
“可是什么?你担心本王守不主安戎城?”崔耕轻笑一声,道:“那可不尽然。既然小赞普要和孤王来个硬碰硬,孤王就成全他,给他留下一辈子难以磨灭的阴影。”
顿了顿,崔耕轻摸着下巴,道“这个……欺负小孩子,是不是不太好呢?唉,为了大唐的万千子民,我也只能担此恶名了。”
什么啊?
章仇简琼简直哭笑不得。
他心中暗想,你崔耕要是能赢了此战,那就可称一千破二十五万,比历史上汉光武帝三千破四十万还牛逼,美名千古流传。谁会说你是欺负小孩子?
但问题是,你赢得了吗?
要集结和吐蕃对抗的大军,没有一个月根本不可能。再说了,这些人即便来了,此地交通不便,咱们在后勤上优势也不大。再加上附近没有水源,你凭什么赢啊?
然而,不管怎么说吧,岭南王心意已决,大家也只能做好战争的准备了。
首先,是派出兵丁,紧急储备实用水。
然后,派出使者,赶紧给剑南道送信,集结兵马,往安戎城方向来。
最后……就是准备迎敌了。
果然,第二日下午,吐蕃军的先头部队,就赶到了安戎城附近。
章仇兼琼将安戎城伪装成并未被唐军占领的模样,诱吐蕃人进城,斩首五百,取得了一个小胜。
吐蕃人大怒,发动猛攻,损兵折将将近两千,安戎城还是安然无恙,唐军仅战死两人,受伤十余人。
表面上看,这交换比非常有利。但是,章仇兼琼明白,这才哪到哪啊,等吐蕃人腾出手来,昼夜不停的猛攻。唐军疲乏之极,伤亡肯定会大大的上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