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5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攻下了安戎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之后,崔耕却没有回岭南道,而是在剑南道待了些日子。

    一是他久不在剑南道,得趁着这个机会,接见地方耆老、各级官员,联络感情,收买人心。

    二呢,得好好陪陪上官婉儿。不管怎么说,人家既和自己有过肌肤之亲,又费尽心思为自己掌控住剑南道,自己不有所表示怎么成?

    然而,第一个目的完成的挺好,但第二个目的却完全没实现。

    除了为他接风洗尘之时,上官婉儿对他较为热络之外,其余时间就谎称身体有恙,避而不见了。

    崔耕也不好强见,只是隔三差五的求见一次。

    这一日,上官婉儿终于松口,同意与他见面了。

    一间颇为素雅的房间中,淡淡异香之中,佳人薄施粉黛,手持书卷,轻诵文章。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崔耕刚入室内,就大感心旷神怡,陶然忘忧。

    直到佳人将一首凉州词吟诵完,崔耕才轻笑一声,道:“婉儿好兴致,这是王之涣的新词?”

    上官婉儿这才拿正眼瞧他,幽幽地道:“岭南王也听说过此词?此人文采斐然,不在你之下哩。”

    我没听说过,那还不如一头撞死!

    崔耕一边心里腹诽,一边道:“此子是太原王氏之人,有名的大才子,我哪能不知道?只是此词刚做出来不久,婉儿就得到了,消息可够灵通的啊!”

    “唉,要是没有这些新收集的诗词,我在剑南道岂不要闷死!”上官婉儿轻叹一声,道:“岭南王,你知道我这些日子,是得的什么病么?”

    “什么病?”

    “相思病。”

    “瞧这话说的,我这一个大活人就在这,是你主动不见的啊,怎么会得什么……嗯?”崔耕瞬间会意,改口道:“你是说太平公主?”

    “不是她还是谁?你一个臭男人有什么好思的?”佳人轻撇了撇嘴,道:“岭南王,我想跟你商量件事儿。”
………………………………

第1339章 忠嗣陷囹圄

    “呃……也不是图什么。陛下就是觉得,自己无子,您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整天打打杀杀的没什么意思。不如签订盟约,安享富贵。”

    崔耕却微微摇头,道:“李隆基比本王年纪还小,完全可以再生嘛,本王可不相信,他有那么好的心胸。杨公公,你确信,没什么附加条件了?”

    “没了……呃……有。”

    “这还差不多,到底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杨思勖小心翼翼地道:“这盟誓的人吧……为了考虑陛下的面子,得……得多一个。您想啊,您毕竟是陛下的臣子,陛下专门和您盟誓,那多不合适啊,这多一个人,他就能对天下人有个交代……”

    “行了,别整那些有的没的。”崔耕皱眉打断道:“事到如今,本王就问你一句话,那多出来的人是谁?”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是他?什么内容?岭南道、吐蕃、大唐朝廷合好,不再互相攻打?”

    “岭南王果然聪明!”

    “不对啊……吐蕃元气大伤,急需修养生机,可以理解。但这事儿对李隆基有什么好处?”

    “事到如今,奴婢也不瞒您了。吐蕃还会上表,称陛下为舅舅,合同为一家,臣服大唐。有了这个功业,陛下就可封禅泰山了。”

    从文成公主那论,小赞普倒的确该城李隆基为舅舅。

    “这样啊……”

    崔耕暗暗琢磨,封禅泰山,对于后世之人来说,当然毫无意义。但是,对于古代帝王来讲,这就是毕生追求之一了。

    但是,泰山不是那么好封禅的,你得取得过人的功业才可封禅。要不然,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讲,会被天下万民讥笑。从迷信的角度来讲,会被上苍降罪。

    李隆基长达几年没有子嗣降生,肯定心慌了。能追求的,可不就之剩下青史留名吗?

    所以,他为了封禅泰山,同意吐蕃的要求,积极搀和此事,并不奇怪。

    至于说他会不会违背盟约?废话,有了足够的利益,亲爹都能杀,还在乎什么报应?

    不过,至少在短时间内,三方的和平还是能够保证的。

    崔耕道:“如此说来,你们那个什么三国盟约,就算瓦解了?”

    杨思勖正色道:“什么三国盟约?那仅仅是民间传言而已,越王不可偏听偏信。。”

    “那本王找南诏的麻烦,朝廷也不管?”

    “南诏撮尔小国,若是胆敢冒犯岭南王的虎威,当然要严惩不贷。”

    “那成吧,本王答应了。”

    以岭南王的实力,绝不可能灭绝吐蕃。崔耕又没有跟朝廷开兵见仗的打算,当即慨然应允。

    杨思勖大喜,道“岭南王真敞亮,奴婢这回可是又立下了大功一件。您知不知道,朝廷收回石堡城之后,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啊……”

    然后,他简要地将事情的经过,介绍了一遍。

    石堡城重归大唐后,吐蕃赞普马上写信给李隆基,要求李隆基还城。

    李隆基当然不肯,吐蕃就威胁把三国盟约的细节公之于众。

    李隆基虽然不怎么在乎,但这终究影响他的名声,又是一阵好言安抚。

    双方不断讨价还价,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一致同意定立这么一个盟约。

    会盟的地点,就在石堡城外,三方中每一方可带两万骑兵护驾。并且,可以派人去另外两方的重要关隘上监察,防备有人集结大队人马偷袭。

    石堡城附近方圆几百里全是荒原沙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什么风吹草动,逃跑也很容易。

    这算是最佳的会盟地点了。

    合约签订之后,吐蕃得了喘息之机,大唐朝廷得了面子,至于崔耕……则是彻底瓦解了之前的三国同盟。

    事实上,他当初让安禄山取石堡城再交给李隆基,也不是活雷锋,主要还是为了挑拨大唐朝
………………………………

第1340章 兵分两路走

    “大胆!”

    “狂妄!”

    “不知天高地厚!”

    王勇话音刚落,就一阵斥责声响起。本来么,一个小小的胡人部落,竟敢为难越王崔耕,这胆儿也实在太肥了一点儿!

    崔耕却沉吟道:“能有这个胆子的胡人部落,肯定不是一般的势力吧?但不知叫什么名字?”

    “呃听说他们是铁勒诸部之一,叫什么回纥。那部落的酋长,叫承宗。”

    “回纥?”张守哼了一声,插话道:“微臣知道他们的底细。当初,突厥兴起,铁勒诸部纳入其掌控之中。后来,突厥为了防备铁勒诸部作乱,将其豪酋数百人坑杀,自此铁勒诸部中的回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落一起叛突厥而去。我大唐兴起后,诸部归顺大唐。默咄复立突厥后,夺了诸部的就地。他们不得不南下托庇于大唐,被安置在瓜州和凉州之间。”

    宋根海道:“说了半天,原来是被突厥赶得东奔西躲的丧家之犬啊,有什么了不起的?”

    郭子仪却眉头微皱,道:“咱们若是大唐朝廷就好办了,一道圣旨降下,谅那回纥不敢不从。只是越王千岁么瓜州是朝廷的管辖范围,人家不听咱们的,咱们也没法子动武啊。”

    宋根海道:“不管怎么说,也不可能是越王亲自去回纥部要人。一是回纥部根本不配越王亲自去。二是,越王千岁何等身份,怎能轻身犯险?”

    “这倒是。不过,那回纥部不见越王千岁,就是不肯放人怎么办?王先锋就这么一个独子,若有了个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如何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这个确实不好办。不如咱们去贿赂下瓜州刺史,让他出面解决此事?那回纥再牛逼,也不能不听瓜州刺史的吧?”宋根海想了下,不大确定的说道。

    张守担忧道:“涉及到越王千岁,瓜州刺史未必肯收钱。再者,人家回纥人即便不敢硬抗瓜州刺史,也完全可以推说王忠嗣逃跑了,或者病死了什么的,瓜州刺史也没法子啊。”

    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如何营救王忠嗣的办法。研究了半天之后,却是没研究出什么完美之策。

    不过,有一条原则是肯定的,崔耕不可能为了救王忠嗣,去瓜州和回纥人谈判。

    然而崔耕,听了众人的讨论后,却有了走一趟瓜州的心思。

    在旁人看来,回纥人根本就不配和越王谈判。但在崔耕眼里,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现在的回纥当然不足为惧,但是在历史记载中,几十年后,回纥就会雄踞大漠,实力超过吐蕃,比突厥最强盛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多强大?举个例子可以说明。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回纥求和亲,唐肃宗让最小的女儿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大唐虽然也和亲,比如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但是,那是以宗室女封为公主和亲,并非皇帝的亲生女儿。

    之前强大如吐蕃、突厥都没办到的事儿,回纥却办到了。

    这还没完,宁国公主出嫁后半年,回纥老可汗就死了。回纥人竟然逼着宁国公主殉葬。后来,虽然公主据以力争没死成,却也不得不按其风俗割面。换言之,宁国公主毁容才得以脱身。

    可以说,当时的回纥几乎与大唐朝廷平起平坐了。

    崔耕对回纥人的崛起充满着警惕,如果能有机会接触一下的话,他并不反对。

    崔耕想去回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王忠嗣特别特别的重要。

    在崔耕眼里,王忠嗣可不仅仅是王海宾的遗孤那么简单,事实上,他还是一名惊才绝艳的军事家。

    大唐名将辈出,立下不世奇功的也有很多。但是,若说能称得上军事家的,也不过是李靖、王忠嗣二人矣。

    就是郭子仪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比之王忠嗣,也应该差点儿。

    大败吐蕃赞普夜逃,破奚族契丹联军三十六部十万之众,灭后突厥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逼吐谷浑降唐王忠嗣这些光照千古的功绩暂且不提,关键是,人家把军事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著有平戎十八策。

    能写兵书,一般的名将可办不到。

    还有另外一件事,可以证明他远超同侪的军事水平。

    还是那个崔耕刚攻下不久的石堡城,哥舒翰足足用了四万精锐唐军的性命,才立此不世奇功。

    换成王忠嗣呢?

    人家觉得这事儿太不划算了,根本就不派兵攻打。

    当时他身兼河西、陇右等四大节度使之职,在距石堡城五百里外的积石山,修建了大片的堡垒群。

    你吐蕃人要经过石堡城,进攻河西陇右,就得先攻打这片堡垒群。我以逸待劳,你来多少我吃多少。大唐名将辈出,兵精粮足,拼消耗,你吐蕃能拼的起吗?

    这么一转换思路,石堡城到底攻不攻下来,也没那么重要了。没必要用几万大唐精锐的性命,换取此城。

    与哥舒翰相比,高下立判。

    当然了,王忠嗣军事才能爆表,政治才能就不咋样了。

    他这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最佳策略,却没从人心考虑。李隆基要的是面子。你修一片堡垒群,就把石堡城的问题解决了,百姓们能理解吗?李隆基怎么长脸?

    正是因为王忠嗣坚决不肯强攻石堡城,和李隆基渐生嫌隙。后来,李隆基换哥舒翰攻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讲,积石山堡垒群已成,着实没有必要再攻取石堡城。

    如此大才的王忠嗣,如此纯粹的军人王忠嗣,就是只掉了一根汗毛,崔耕也心疼啊。

    他可不想王忠嗣出了什么闪失,从而造成终身憾事。

    最终,崔耕摆了摆手,打断了大家的讨论,道:“不必再说了,本王心意已决,这就前往瓜洲一行。”

    “王上不可啊!”众人面骤变,跪倒在地,齐声劝道,就是最关心王忠嗣的郭子仪也在其列。

    崔耕却摆了摆手,道:“诸位别着急,且听本王一言。大家都以为本王绝不能去瓜州,那回纥人就不会认为本王会去瓜州了。另外,说到底,王忠嗣一个小孩子,留在回纥人手里能有什么用呢?他们之所以提那个咱们难以接受的条件,无非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而已。所以,只要本王隐姓埋名,此事的风险就没那么大。”

    郭子仪道:“说得也是。不过,既然您不暴露身份,又何必亲自前往呢?”

    宋根海也道:“对啊,反正不暴露身份,您去与不去都成。”

    崔耕道:“去当然是以备万一。另外,王先锋为本王而死,他的子嗣有难,本王不去,实在良心上过意不去。”

    “可是”

    “本王心意已决,诸君勿复多言。”

    崔耕是老大,他态度坚决,其他人也难以再劝。经过仔细核实王勇的身份后,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当即,由郭子仪、安禄山以岭南王的名义,带领两万骑兵,慢慢赶往石堡城。

    崔耕、张守、杨玄琰带着五十名精兵,以及十几辆大车,扮作商队,前往瓜州。

    这十几辆大车上所载的都是上好的蜀锦,总价值有五六万贯。

    瓜州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据说,吐蕃人破瓜州之后,掳掠的丝绸锦缎,足够吐蕃上至赞普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穿上丝绸的衣服。

    所以,别看崔耕一行这么多人,若到了瓜州乃至丝绸之路上,根本就毫不起眼。

    当然了,崔耕等人从南而来,行走于沙漠中,这一路上行人都较少,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这一天,离瓜州还有三日路程,崔耕等人正在某处做短暂的休息,忽然间,一支三十余人的唐军骑兵,拦在了崔耕等人的面前。

    为首的一人看年纪在二十多岁,身形高大,模样长得也算不错,但是,那股浓郁地丝味道,简直呼之欲出。

    他弯下腰去,堆起满脸笑容道:“诸位这是去瓜洲?可需要向导么?本官对这里地形都很熟悉,可以找本官啊!我收费低廉,物美价廉,实在是向导的不二人选。”

    嗯?这是哪里来得逗逼?
………………………………

第1341章 名将真爱钱

    崔耕做管家装扮,这支商队名义上的领袖,是张守

    张守跳下马来,微微皱眉道:“敢问这位官爷是”

    “哎呦呵,您就是这支商队的主事之人吧?真是一脸的福相!实不相瞒,本官乃瓜州的团练副使,姓王,您叫我小王就成。”

    “瓜州团练副使?小王?”

    张守满面狐疑之,怎么也无法把两个词儿联系在一起,更没办法同眼前的大唐官员联系起来。

    瓜州团练副使怎么也是个八品官吧?怎么就那么毫无尊严,拍一个商人的马屁呢?

    恍惚间,张守直感觉,自己可能遇到了一个假的团练副使。

    那人似乎看出了张守的所思所想,从袖兜中拿出来了一样物事,道:“怎么?您不信?这是我的告身,盖着兵部的大印,这还能做的了假?”

    “那我看看。”

    张守接过来一看,那告身还是真的。

    他不愿意节外生枝,道:“不敢劳烦王副使,我们自己就有向导。如果没别的事儿的话,咱们就此别过。”

    “诶,莫走啊。”那人继续劝道:“你们不需要向导,需不需要保镖呢?从这儿到瓜州再到凉州,难免遇到些歹人,我这些兄弟们包打!”

    然后,他一使眼,身后那支骑兵就纵马奔驰,呼喝声声,摆了几个架势。

    我去!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张守乃用骑兵的行家,崔耕这么多年的戎马生涯下来,也算知兵之人。

    他们一搭眼儿就知道,这支三十来人的骑兵战力甚强,就是比之自己带来的精锐也丝毫不差。

    一个小小的瓜州团练副使,麾下怎么会有如此精锐?

    然而,更令大家惊奇地还在后面呢!

    稍后那名充满丝气的军官,也摆了两个架势,甚至抽弓搭箭,表演了一番箭术,竟然不在张守之下。

    这也太奇怪了。

    越是这样,张守越发不想和他过多接触,抱拳拱手道:“多谢这位官爷的盛情,但是,我这些兄弟们手底下也有两下子,就不劳烦您了。”

    “别介啊!人越多越安全不是?再者,我们要的钱也不多,绝对公道。”那丝军官继续陪着笑,说道。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保镖。”张守干脆严词拒绝。

    “这样啊”那丝军官挠了挠脑袋,道:“你们不需要向导,不需要保镖?牙人总需要吧?告诉您,在下不仅对瓜州甚是熟悉,就是对各部胡人也非常了解。无论你们是要买还是要卖,在下都绝对能胜任。而且,收费也绝对比其他牙人都低。”

    “那也不需要。”张守面冷峻,毫不松口。

    “啧,你怎么能不需要呢?你不需要,我这我这我就没钱挣啊!”

    那丝军官满面地焦急之,忽然,一扭头,看到崔耕了。

    崔耕尽量在队伍中保持低调,站在张守后面,微微低头,似乎颇为腼腆。

    “噗通!”

    忽地,那丝军官跪倒在了崔耕的面前,抱着他的大腿道:“这位大哥一看就面善,您就是那主事的管家吧?您给我王军龊说两句话吧。”

    “什么王君?呃嗯?王君并非此字,原字为生僻字,电脑无法显示,读“龊”音。?”

    忽然间,崔耕心中一动。

    在历史记载中,王君乃是开元年间数得着的名将之一,与郭知运并列,人称“王郭”。

    此人不仅是武艺高强,胸有韬略,而且用兵之法极有特点,那就是猥琐。

    他的成名之战,就是对阵吐蕃名将悉诺逻恭禄。

    论正面作战,王君当然比不过悉诺逻恭禄。于是乎,待吐蕃大军攻来时,他坚守不出。

    等吐蕃人劫掠够了,退兵之时,他就在后面远远跟随,并且偷偷派人,走到了吐蕃人的前面,把吐蕃人沿途的草场全都烧了。

    结果,吐蕃人走到半路,草料不继,战马饿死甚多。然后,王君还是不与之作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深得游击战的精髓。

    直到等悉诺逻恭禄见势不妙,抛下近一半人马,带精锐远遁时,他才将剩下吐蕃军队一勺烩了。

    虽然此战有胜之不武之嫌,但人家王君自己的人没损失多少,却战果颇大。单从结果来看,还真是用兵大家了。

    当然了,现在的王君,还不是那个名震安西的大将,仅仅是一个团练副使而已。

    崔耕稍一沉吟,就道:“王将军很缺钱?”

    “嗨,在您面前,我哪敢称什么将军啊,就是小王而已。实不相瞒,我缺钱,不但缺而且很缺,非常非常地缺。”

    “为什么?莫非王将军要娶亲?”

    “哪啊。”王君连连摇头,道:“就我这情况,好人家的女儿,谁跟我啊?实不相瞒,是某家有老父,体弱多病,每月光看病就得花十贯钱左右。我实在是没办法,才可着劲儿的想法子赚钱。”

    “这样啊难得王将军一片孝心。”崔耕看向张守道:“要不,您就答应下来?反正咱们得跟回纥人打交道,说不定就用得上王将军。”

    “好吧,那某就给崔管家这个面子。”

    崔老大开口,张守就算再不乐意,也得允了。

    当下,王君等人加入了崔耕等人的队伍,往瓜州方向继续行进。

    崔耕有意笼络,王君深受感动,把胸脯拍得啪啪响,表示若在瓜州遇到什么为难之事,就包在自己的身上。

    没办法,王君平日为了赚钱给老爹治病,干的没品事儿相当多,除了自己的手下外,素来被旁人看不起。崔耕对他如此看重,他简直是受宠若惊,马上就引为知己,称兄道弟。

    当夜晚间,众人在沙漠中扎营。第二日一早,继续赶路。临近中午,人们真是又渴又饿。

    赶巧了,此时正好有一小片绿洲,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崔大哥,累了吧?小弟请你吃蜜瓜。”王君伸手指着一大片瓜田,对崔耕说道。,

    崔耕也甚为高兴,道:“多谢,多谢。听说瓜州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此地的蜜瓜最佳,我今儿个可要好好地饱饱口福。”

    张守却是心中一动道:“王将军,您不是说自个儿家里挺穷的吗?怎么还有这么大片的瓜田?”

    “呃”王君老脸一红,道:“这片瓜田不是我的,是夏家的。夏家是瓜州城的大土豪,咱们吃他几个瓜算什么?”

    “你这话可不对。”张守伸出两根手指,道:“其一,咱们这么多人,这可不是吃几个瓜,而是近百个,不少了。其二,你既然要请客,那得是自己的东西,拿别人的东西算怎么回事儿?要不你掏钱,把这瓜买给我们吃?”

    王君往四下里寻着,推脱道:“但这地界也没人看瓜啊我即使出钱,但钱给谁呢?”

    “那边不是有个看瓜草棚吗?你就把钱给人家留下。到时人家会自己发现会取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