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言有理!”崔耕道:“照你这么说,李隆基调不了多少军队护驾,就是答应他,也没什么危险?”

    “理应如此。”

    “那好,本王就答应他了。”

    崔耕刷刷点点,写了一封公文,命人送往长安城,宣布准时参加李隆基的封禅大典。

    然而,这公文没送走几天呢,就有邸报传来,李隆基召天下兵马,参加封禅大典。算上越王崔耕这五万人马的话,总兵力是百万之众,堪称震古烁今!

    “我去你奶奶个纂儿啊!”

    啪!

    花厅中,崔耕越想越气,将一个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痛骂出声。
………………………………

第1385章 铁肩担道义

    崔耕这话当然不是骂太平公主的,太平公主以常理推断李隆基的行为,这有什么错?

    关键在于李隆基。

    四周国家都虎视眈眈,李隆基又不傻,非得搞这么大的排场干神什么?吐蕃、突厥、新罗、契丹,对了,还有乞乞祚荣的渤海国,任何一国起了歪心思,后果都不堪设想!

    “哎呦,王爷是在生谁的气呢?发这么大的火。”帘栊一挑,吴知和李泌、周兴,联袂走走了进来。

    “你们来得正好。”

    说话间,崔耕将那份邸报递了过去,道:“大家都看看吧,李隆基如此倒行逆施,咱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这……”三人看完了邸报,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面色无比难看。

    崔耕恨恨地道:“我就是纳了闷了,李隆基又不傻,五国的威胁就在眼前,他怎会如此不智?”

    吴知眼珠一转,道:“启禀王爷,卑职对李隆基的想法,倒是能猜上一猜。”

    “嗯?你说!”

    “恕我直言,王爷您对鬼神之事,是不怎么信的吧?”

    “呃,也可以这么说。”

    “这就是关键了,王爷不信,李隆基却信。这百万大军,就是他真正一统天下的证明,必须带着。”

    崔耕疑惑道:“这是说,欺骗上天?天可欺乎?呃……算我没说。”

    古人对天虽然敬畏,但也不认为天不可欺。比如老人家故意提前过整寿,比如祭灶君让灶君上天言好事天要是不可欺骗,给灶王爷行贿有什么用啊?

    李隆基虽然不一定确信这办法能瞒过上天,但将信将疑还是有可能的。

    李泌受吴知的启发,道:“李隆基此举,针对的也并非仅仅是天意,还有民心。”

    “此言怎讲?”

    “您和大唐朝廷的矛盾,谁不知道啊?大唐能不能威压四夷,在有识之士的心目中,也是个大大的问号。所以,李隆基这个封禅之举,很多人是当笑话看的。恐怕就是千载之后,都没什么好名声。但是,如果,李隆基撤下绝大部分兵马之后,四夷还不敢轻举妄动呢?”

    崔耕一拍大腿,道:“那就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他果然威压四夷,封禅理所应当。不过……若契丹等国真的趁机占便宜怎么办?”

    李泌道:“那就是,有蛮夷趁着边关空虚之际,卑鄙无耻地对大唐发动了偷袭。这只能说明李隆基是一时大意,却不能说明大唐没有威压四夷啊!怎么都不吃亏,李隆基为什么不赌一把?”

    崔耕道:“怎么能不吃亏呢?那因此丧生的万千百姓,就不算损失了?”

    “那个……恐怕就不在李隆基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好个李隆基,真够狠得啊!”

    经这些人这么一分析,崔耕百分百确定,恐怕李隆基就是这么想的。

    再阴暗一点猜测,李隆基“攘外必须安内”,在解决外患之前,先不惜一切代价,先把自己解决掉,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崔耕轻拍了一下几案道:“李隆基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本王还不捧场了!吴知,你再帮本王写一份公文,就说我忽然堕马受伤,去不了了,看他李隆基怎么封禅?”

    “王上英明。”吴知等人也不想崔耕身踏险地。

    在崔耕的想法里,自己不去参加封禅之典,李隆基的封禅之典就不完美,也就不会调动百万大军护驾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李隆基虽然没有对岭南道做什么。但是,那调动百万大军的计划,却没有任何改变。

    崔耕冥思了三天三夜之后,再次召集岭南道的重臣们开会。

    关于崔耕想干什么,其实不少人都猜到了。会议一开始,就想起了一阵阵的劝谏之声。

    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其一,若李隆基真的使坏,五万大军被百万大军包围,崔耕的安全很成问题。崔耕一身系岭南道、剑南道、安南都护府,近千万人的安危,不可轻身犯险。

    其二,你崔耕先说去,又说堕马受伤不去了,现在又改口说去。堂堂的越王千岁,这也太不自重了吧?凭空惹人耻笑。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若出现最坏的情况,五国趁机联合伐唐,大唐江山有倾覆之忧。崔耕坐镇岭南道,可以及时调兵遣将,解天下于倒悬。

    崔耕只是静静地听着,未做任何反驳。

    直到大家都说累了,没人继续发言了,崔耕才轻叹了口气,道:“大家可还记得先天政变?”

    “当然记得。”

    “当时,本王和郭元振将军,一起被困在安乐公主府,尽可自保。我在河北、山东二道的兵力,大约占了全国兵力的三成。不夸张地说,若我坚决不肯与李隆基妥协,胜率纵不到一半,也应该有四成。面对那至尊之位,四成的把握已经不少了。我为什么不赌一赌呢?因为我一直想着,只要我崔耕活着一天,就不能眼睁睁得看着大唐陷入无边战乱中。如今,李隆基可以不顾天下安危,我崔二郎却不能不顾!所以,我决定兵发泰山,若四夷有趁火打劫者,可以尽快发兵,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封常清道:“越王一心为天下百姓着想,末将佩服。但是,大唐百姓是百姓,难道我岭南道、剑南道这千万百姓,就不是百姓了?若您有什么三长两短的……”

    崔耕微微摇头,道:“这点我已经想过了。其实,说起来,百万对五万,优势很大。但是,大家仔细想想,历史上高达百万大军的大战,是人少的这方赢得多呢?还是人多的这方赢得多呢?”

    从古至今,战例如云。但是,涉及到百万大军的战争,简直屈指可数。

    比如汉楚之间的几场大战,比如刘秀和王莽的荥阳之战,比如赤壁之战,比如官渡之战,再比如隋唐伐高丽的几次战争,比如大隋统一天下之战。

    封常清仔细想想,面色微变。

    崔耕道:“怎么样?你想明白了吧。兵力多到了一定程度,很多时候,反而是累赘。这些战例中,有七成的结果,确实人少胜人多。本王不敢说能胜李隆基的百万大军,但自保的可能相当不小。”

    封常清犹豫道:“话虽如此,可是……”

    崔耕打断道:“还有,大家想过没。若因为李隆基之过,天下生灵涂炭。那么……青史斑斑,是不是有人给本王记上一笔呢?说本王毫无责任,你们能说服自己吗?”

    “呃……”

    若无崔耕割据岭南道,李隆基无可奈何,他至于这么发疯地要通过封禅找补回来吗?

    人们一阵语塞。

    ……

    ……

    几日后,崔耕率领五万大军出了韶关,穿州过府,往泰山方向而来。
………………………………

第1386章 阴云照博城

    大唐兖州,博城县,岱岳镇。

    红日初升,驻扎在镇外的五万越王军,已经开始埋锅造饭,准备早餐了。

    太平公主走出帐外,望着那初升的太阳,轻叹了一口气,道:“吃过这顿饭后,咱们就去会和李隆基的百万大军?本宫这次可算是舍命陪君子了。”

    崔耕笑嘻嘻地道:“怎么能叫舍命陪君子呢?应该叫真爱陪夫君哩,没那么大危险。”

    “行了,少给我油腔滑调的。”太平公主白了他一眼,道:“你以为,大家真信你那什么百万大军之战,人少为胜的说辞?哼,不过是你积威甚重,心意已决,大家不愿挑战你的权威罢了。要不然,就是我这不知兵的,都能挑出三五七个漏洞来。”

    崔耕赔笑道:“什么积威慎重啊,说得好像我完全不能纳谏似的。主要还是大家都深明大义,不愿让大唐百姓被四夷欺负。”

    顿了顿,又赶紧转移话题,道:“呃……至少现在咱们还有一个好消息不是?新罗国王金重庆带一万军来了大唐。起码,咱们不用担忧新罗会趁此机会,对大唐不利了。”

    “哦?是吗?”太平公主眼前一亮,道:“那咱们要不要和金重庆多多联络?虽然之前你和金重庆以前有过冲突矛盾,不过,当此之时,就是多一万军也是好的,何不化干戈为玉帛?”

    “呃……再说,再说吧。”

    崔耕随口敷衍着,心中阴云一片。

    事实上,他刚才说什么新罗国王金重庆带兵来唐的事儿,只是为宽太平公主的心罢了。

    新罗王金重庆来大唐,就说明新罗对大唐没什么歪心思了?鬼哦!

    金重庆体弱多病,没有子嗣,国内真正掌握大权的,是那个假冒新罗贵人,实为扶桑人的金宪英。

    他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让金重庆参加李隆基的封禅大典的?会不会是想着借刀杀人,以篡夺新罗的大权?

    李隆基会不会金重庆有勾结,甚至借助新罗人的力量,对付我崔耕,好把自己摘干净?毕竟,让唐军换上新罗人的军服,冒充新罗军,又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李隆基是付出了什么代价,让金重庆给他捧这个场呢?会不会出卖了中原百姓的利益?如今我在大唐朝廷的力量,全部被李隆基拔除,该怎样影响大唐国政呢?

    崔耕越想越是心忧。

    但不管怎么说吧,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崔耕就是再担心,还得继续自己的旅程。

    吃罢了早饭后,他一声令下,大军起行,往来苏顿镇方向而来。而这里,正是李隆基銮驾的临时驻地。唐军大几十万人,都在来苏顿镇附近驻扎。

    来苏顿镇和岱岳镇同属于博城县,相距四十里。按照崔耕大军行进的速度,大概午后就会到达。

    与崔耕心中阴云一片不同,尽管此时来苏顿镇上空乌云密布,御帐内的气氛却是一片欢腾。

    李隆基面南背北,居中而坐。旁边武惠妃笑颜如花,给他斟酒。

    几十位重臣分坐左右,面上一阵轻松。

    宰相张说此时已经有些微醺,举起酒杯来,高兴地道:“我就说嘛,君子可欺之以方,那越王崔耕不是来了么?既然来了,就算落入了陛下的彀中。”

    宰相魏知古附和道:“正是如此。他来了之后,若是四夷有趁机闹事者,完全可以派他征讨嘛。到时候,崔耕即便扫平了蛮夷作乱,也得元气大伤,此为驱虎吞狼之计,可谓一举两得!不光如此,还无损陛下的英明呢。”

    张说道:“魏相所言极是,当初太宗皇帝欲封禅泰山,结果薛延陀作乱,未能成行,又有谁人说他不是千古一帝呢?”

    说着话,又跪倒在地,道:“今朝陛下封禅泰山,越王来朝,必定圆满成功。臣为陛下贺!”

    “臣为陛下贺!”

    “臣为陛下贺!”

    ……

    众臣齐齐跪倒在地,高声颂圣,包括带方郡王新罗国王,在大唐朝廷序列里就是带方郡王金重庆。

    李隆基见状非常高兴,吩咐大家平身之后,道:“封禅泰山之事,古已有之。众位爱卿,你们谁知道,自古至今,有多少位皇帝,封禅过泰山呢?”

    张说道:“包括陛下,不过是一掌之数。”

    “哦?五个?”

    “不错。这些人分别为: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本朝高宗皇帝,还有您。”

    “照这么说,朕堪与秦皇汉武,汉光武帝,本朝高宗皇帝比肩咯?哈哈!”李隆基朗声大笑。

    “臣为陛下贺!”群臣再次齐齐跪倒。

    当然了,不少人心里想着,跟这几位比肩,你也配?秦皇一统天下,汉武击破匈奴,汉光武帝乃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本朝高宗皇帝灭高句丽完成了隋文帝、隋炀帝、太宗皇帝昼思夜想之事。

    这四位的功业,哪个不是响当当,**,拿出来无可辩驳?但是你呢?不过是强行封禅而已,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如果崔耕在现场,更是会腹诽道,你知道,在你之后,还有谁会封禅泰山吗?

    此人叫赵恒,也就是宋真宗,有名的“道君皇帝”。从那以后,就没有皇帝再想着封禅泰山了。无它,与赵恒并列,大家都丢不起那个人。恐怕你这次强行封禅之后,会起到赵恒一样的后果。

    当然了,尽管李隆基封禅的成色着实不足。但是,既然已经来了,大帐内还是响起了一阵歌功颂德之声。稍带着,贬低崔耕,讨李隆基欢心的声音也不少。

    有人道:“等越王崔耕来了,我倒是要问问他。不是堕马受伤,不来了吗?怎么出尔反尔呢?”

    又有人道:“当让那乱臣贼子观我大军的军容,吓破他的狗胆!”

    还有人道:“五万军,落入百万大军的包围中,咱们应该说崔耕艺高人胆大呢,还是气数已尽,神智昏聩呢?”

    ……

    这些还是好听的呢,甚至有人建言道:“不如干脆趁着这个机会,一不做,二不休,把崔耕宰了!”

    宋人情练达,不是不知明哲保身之道。但是,他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终于还是开口了。

    宋轻咳一声,道:“诸位,那越王崔耕虽然悖逆,但这次能来参加陛下的封禅大典,还是识大体的,不宜太过苛责吧?”

    “这话我不爱听!”宰相张九龄道:“崔耕割据岭南道,本身就是大逆不道了,大家无论如何对付他都不为过。哼,这次他能来,不过是沽名钓誉而已,我等可不会感谢他!”

    “崔耕能来,那是陛下洪福齐天所至,跟他本人的态度有什么关系?”

    “陛下封禅泰山,顺天应人,那乱臣贼子敢不来吗?真是令人可发一笑!”

    “宋,你是为陛下说话?还是为崔耕说话,你到底是何居心?”

    ……

    当即,宋成了众矢之的,一片讨伐之声,就是李隆基看宋的目光也有些不善起来。

    宋面色惨淡,跪倒在地,道:“陛下得天之佑,是为真龙天子,封禅泰山,顺天应人。越王崔耕不敢不来,不能不来。微臣见识浅薄……嗯?”

    话说到这,陡然间,异变突生!
………………………………

第1387章 风起来苏顿

    呜呜呜

    寒风陡起,吹散了乌云,阳光照了下来。然而,尽管阳光普照,却显得那么无力,那么无奈。

    无它,这风太大了!

    不夸张地说,所有朝臣在内,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风。只在顷刻间,那大风就将御帐整个吹起,群臣全部暴露在外。

    “护驾!护驾!”李隆基大惊失色,连声吆喝。

    然而,此时此刻,大家自保尚且不能,谁还顾得上他啊?眼睁睁地,就有人看见有身材瘦弱的军士,被吹了起来。

    锅碗瓢盆、碗碟、乃至兵器等物,尽皆飞上了半空。至于因此被磕着碰着的军士,更是不计其数。

    最后,还是姚崇见机得快,道:“陛下抱住旗杆!抱住旗杆!有道是刚不可久,这怪风一会就能过去。”

    “是,是。”

    李隆基赶紧抱紧了旗杆,避免被吹倒。与此用时,其余人等也有样学样。

    但是,事实证明,姚崇的“刚不可久”判断错了。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一个半时辰过去了,那怪风依旧不停。

    这下子,连姚崇这个正儿八经的儒学之士都慌了。

    他心中暗想,传说中,若皇帝德行不足,强行封禅的话,会招至上天降下灾难?难道……这传言是真的?

    是了,想当初太宗皇帝欲封禅泰山,因为薛延陀作乱,就取消了计划,终生未举行封禅。

    难道太宗皇帝的见识,还不如我姚崇?

    姚崇啊,姚崇,你糊涂啊!千不该万不该,为后世子孙计,逢迎陛下。平时你献献祥瑞也就罢了,怎能在封禅大典这种事儿上含糊呢?若是陛下,乃至大唐这百万大军出了什么岔子,你可就百死莫赎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姚崇都如此想,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人们看李隆基的目光中,开始意味深长起来。见李隆基毫无反应,人们只能看向张说。

    没办法,现在只有他能说话。

    张说和李隆基的关系与旁人不同。

    当初,李旦初次为皇,深受武则天的猜忌,虽有皇帝之名却居于别院。在这敏感的时刻,窦德妃怀孕了。

    刚当上皇帝,就有皇子降生,岂不说明天意垂青?能不引来武则天的雷霆之怒吗?

    所以,李旦托人买了打胎药,自己熬煮,打算把这个孩子打掉。

    可正在他熬药之时,打了一个盹。这么一打盹,就不小心把汤药打翻了。

    就在李丹准备重新煮药之时,张说来了。听说此事后,就劝李旦说,这是天意让这个孩子出世,陛下不可逆天而行。

    窦德妃没有吃那个打胎药,李隆基才得以降生。

    可以说,没有张说那几句劝谏的话,就没李隆基这个人了。这个情分,自然与旁人不同。

    张说被人们盯得受不了,高声道“陛下,陛下您倒是说句话啊!”

    说什么?向上天道歉,请上天暂收雷霆之怒呗。甚至从收买人心的考虑,他完全可以说,罪在隆基一人。若上天要惩罚的话,别惩罚我的子民,惩罚隆基一人即可。

    然而,李隆基心里有鬼,抱着黄龙旗杆,憋了半天,道:“朕……朕不知道要说什么。”

    “呃……”

    张说再恃宠而骄,也不能直接建议李隆基下罪己诏啊,顿时一阵语塞。

    群臣看李隆基的神色中,更是一阵失望。

    破屋更糟连夜雨。

    喀嚓!

    正在这关键时刻,那旗杆再也受不了巨风,陡然弯折。李隆基赶紧往另外一根旗杆逃去。

    一阵狂风吹来,他站立不稳,跌倒于地,狼狈不堪。

    张说再次道:“陛下,这只是个警告而已,迟则生变啊!”

    “我……好吧……”李隆基再无侥幸之心,高声道:“苍天在上,弟子李隆基……嗯?”

    说来也怪,他的话音还没落呢,这场持续了两个时辰的狂风陡然变小,又过了一会儿,竟然消失不见!

    怎么回事儿?

    这也太神奇了吧?

    “陛下鸿福齐天,怪风退散!”

    “泰山靠近大海,刚才那大风,想必是海神出迎陛下啊!”

    “圣天子自有百灵庇佑,不足为虑,不足为虑啊!”

    “真龙出动,风雨相从,这是个好兆头啊!”

    ……

    好了伤疤忘了疼,群臣马上一阵谀词如潮。

    当然了,不少人心里想着,这事儿不对啊。就算皇帝得天庇佑,与上苍沟通后,这大风就停了。但是,皇帝这不是还没认错呢吗?这有点说不通啊!

    哗楞楞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阵马褂銮铃声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有一支骑兵鲜衣怒马,从远方疾驰而至。为首一人,相貌英俊,贵气逼人,不怒自威。

    这不是越王崔耕又是何人?

    “……”如同有人使了个静音魔法一般,全场得马屁之声嘎然而止!

    李隆基更是面色铁青,冲着张说使了个眼色。

    张说走上前来,道:“对面可是越王千岁么?”

    崔耕翻身下马,朗声道:“不错,正是本王。诶,你……你是张相……你怎么会落到这个田地?”

    张说有些没好气儿地问道:“越王千岁何必明知故问?这不是来了一阵怪风吗?人力岂能胜天?我们狼狈一些,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倒是越王你……刚才是到哪里躲风去了?”

    “躲风?”崔耕挠了挠脑袋,道:“本王没遇到什么大风啊?我们离近了,见大唐的营盘乱七八糟,还以为有贼子做乱呢,就赶紧赶来看看情况。怎么?大伙遇到飓风了?”

    “什么?你没遇到风?越王不可信口雌黄!”

    崔耕满脸地无辜之色,道:“本王当然不会信口雌黄。张相不信的话,可以问我手下的五万大军啊!就算不信我的大军,沿途的百姓,你们总信的过吧?”

    “啊?”

    尽管早就有所心理准备,人们还是齐齐色变。

    大家暗暗想道:这事儿也真是邪门了。相距这么近,我们遇到飓风,崔耕一行却遇不到。这得上天庇佑的真龙天子,到底是李隆基呢?还是越王崔耕呢?
………………………………

第1388章 封禅有条件

    这还没完。

    等到了天将傍晚,将这次风灾的受灾区域统计出来的时候,大唐高官们尽皆面色冷峻,一言不发。

    非但如此,还对全体官兵,乃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