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盛唐-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耕抿嘴一笑,伸手遥遥一指不远处,道:“你看那是什么?瑞兽麒麟啊!只要把它献上去,什么罪能牵扯到你身上?”
麒麟?
沈拓刚开始的确看到长颈鹿了,可没往那上面想。但是现在仔细一琢磨,头上有角,身上有纹,四蹄俱在,牛尾鹿身,可不就是古籍中记载的麒麟吗?
献祥瑞而免其罪,这事到了天子那边,还真可行!
瞬间,沈拓转忧为喜,大喜过望,拍着崔耕的肩膀,热络道:“本官刚才说什么来着?万事还是随遇而安的好,这不马上就有转机了吗?崔长史,沈某欠你一个天大人情啊!呃…不过…”
忽地,他又脸色一垮,为难地看着崔耕,说道:“不过这…不大合适吧?崔长史把这瑞兽让给本官,你可怎么办?武良驹之死,论责论过,你都不比本官小多少呐!”
崔耕摆了摆手,笑道:“沈参军无需管我,在下自有脱身免罪之法。”
他的法子自然就是把一个“青牛送佛”的瓷像献上去。
不过,这招朝廷那儿免个牵连之罪兴许能行,但武良驹他爹,新任岭南道安抚使武三忠那儿能不能过关,崔耕实在没啥把握。
要知道,人生三大惨事,莫过于幼年失怙,中年丧妻,老来丧子。别人不知到武良驹之死的内情,武三忠能不知道?调动郭恪的命令可是他亲自下的。
这家伙要是一门心思报杀子之仇,献祥瑞即便功过相抵,但他能放得过自己?
罢了,闯一关算一关吧!
沈拓看出了崔耕的言不由衷,却误解茬儿了,瞬间感动得无以复加,激动道:“什么也别说了,本官全明白了。崔长史此番恩德,拓没齿难忘。从今往后你我便是过命的兄弟!崔长史放心,你的家人部众,拓就是拼了性命也要保全!”
汗!
崔耕一阵不自在,怎么听着这话,好像是哥们难逃一死似的呢?
老子哪有那么高尚,要是只有一个长颈鹿我能便宜了你?
崔耕颇为哭笑不得。
他刚要解释几句,却听一个老而弥辣非常不爽的声音响起:“你们俩都有辙了,那老夫可怎么办?”
正是老刺史冯朴。
敢情这位老人家晕阙过后已经醒了一会儿,故意没发声,借机听了会儿背后言。
这下崔耕和沈拓都傻眼了。
崔耕当然不肯把唯一活命的瓷像让出去,事关生死,沈拓也不能让出长颈鹿啊!
冯朴明白崔耕那边自救的办法很不靠谱,可怜巴巴地看向沈拓道:“要不然,这麒麟就算咱俩献的?”
按说,冯朴以上官的身份做如此要求,已经足够低声下气的了。然而,一个功劳俩人分,还够将功折罪吗?
沈拓不由得一阵犹豫。
冯朴见状着急了,高声道:“沈参军,你摸着良心说,平日里老夫对你怎么样?你就忍心看着老夫这么大岁数了,还被要押解长安,去那朝门口走一遭?”
唐代长安行刑的地点多为市和朝。
市者,闹市也!多为普通死囚行刑之地。
朝者,朝门也!专指朝堂之门外。多为五品官员以上及大唐勋贵行刑之所。以不法官员之枭首,来震慑群臣!
“好吧。”沈拓叹了口气,无奈道:“这麒麟就算下官与冯刺史一起献的。”
冯朴顿时眉开眼笑,竖起了大拇哥,道:“好!本官没看错人!沈参军乃是真……啊!”
噗通~~
话刚说到这,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忽然,那瑞兽麒麟倒伏于地!
冯朴的亲随侍卫王良跑上前去,一探长颈鹿的鼻息,哭丧着脸回报道:“禀刺史老爷,大事不好,麒麟它…它…也死了!”
本书源自看书惘
………………………………
第141章 扶桑有靖难
崔耕非常理解长颈鹿的猝死。
人家是食草动物,天性胆小,被人从老家非洲运到某个番邦小国,又从那个小国运到振州,再从振州到泉州。
一路折腾,所行何止万里?受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再加上水土不服以及前番的一阵急行军,最关键的是,还被那么多全副武装的倭寇吓唬,能坚持到现在已经难能可贵了。
但是,他理解,不代表冯朴和沈拓也能理解!
这叫什么事儿啊?这边刚把生死寄托在麒麟的身上,它就死了,这也太巧了吧?
“完了,天亡我也!”老冯朴白眼一翻,又晕倒过去。
亲随王良又是掐人中,又是拍前胸,这才将他弄醒。
冯朴心中郁闷无比,忍不住牵怒王良,叱道:“你这狗才救老夫有何用?还不如让本官就这么死了呢!造化弄人,人生如戏,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失魂落魄的模样,冯朴仿佛又苍老十数载。
而沈拓则是眼神怔怔地望着轰然倒地的长颈鹿尸体,一言不发。
一时间,气氛压抑无比,宛若乌云压顶,令人透不过气来。
一旁的封常清委实受不了这种闷得心慌烦躁的气氛,大吼道:“呔,亏你们这些人也是朝廷大官,怎得跟哭哭啼啼的傻娘们似的?天又没塌下来,何惧之有?男子汉大丈夫,死则死矣,又何惧哉?再说了,这不是还没死的吗?大不了,咱们一起去山上落草!”
落…落草为寇?
冯朴和沈拓面色大变,从朝廷命官到山贼?
这是他们想也没有想过的事情,哪怕是丢了脑袋,也不曾考虑这种事情!
太荒谬了!
封常清见着二人发懵,以为他们动了心思,立马趁热打铁道:“对嘛,落草为寇当山大王多自在!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这鸟朝廷谁爱伺候谁伺候!”
他越说越来劲,猛地一提手中大斧,越众而出,“就这么定了,俺这就宰一个倭寇,给咱们的新山寨祭旗!”
说着话,他便冲向倭寇堆中的李有悔走了过去,道:“兀那倭贼,就你的来头最大,就拿你祭旗了!”
李有悔顿时被吓得脸色煞白,哆里哆嗦地道:“咱们刚才说好了的,杀……杀俘不祥。”
“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封常清狞笑连连,已经入戏,道:“刚才我们是大周官军,现在俺们是土匪了。你能跟土匪讲规矩?小子,乖乖献出脑袋来吧!”
“不要伤李大爷!”旁边一个矮胖子高声阻拦道:“这位大唐英雄,放我家李大爷一条生路,吾甘愿替死!”
“莫杀主人,杀我!我愿意为李大爷赴死!”又是一个高瘦子开口道。
“杀我吧!杀我吧!”
不少倭寇大声喊叫,好像替李有悔去死,是多么荣光之事。
封常清见状颇为意外,拎着宣花巨斧感叹道:“想不到你们这帮倭寇还挺有情有义的。好吧,封某敬重好汉子,就成全你们,随便找一人祭旗,饶了这厮!”
“咳咳,封常清,莫要胡来!”
这时,一直低头沉默的崔耕终于开口了,走上前去一把夺过封常清手中的巨斧,训道:“谁要落草为寇了?我告你,以后在老子身边少提落草为寇当土匪的事儿,也不得口出无状藐视朝廷!”
制止了封常清的一根筋瞎胡闹后,崔耕看向还处于战战兢兢状态的李有悔,问道:“他们都叫你李大爷,那本官问你,在两个月前,你是不是派过一支人马去刺杀武良驹,结果部众折戟泉州港,全被我大唐官军歼灭?”
李有悔都承认把武良驹剁成肉酱了,还在乎这点小罪名?当即毫不犹疑地承认道:“是有这么回事。”
“果然是你!”崔耕眼中精光一闪,上下打量了起李有悔了。
最后,他竟放声大笑起来,返身阔步走回营阵中,冲一脸如丧考妣的冯朴和沈拓道:“两位大人,天助我也!简直是天不亡我等啊!此番,我们有救了!”
这二位齐齐一愣,异口同声地急问道:“此言怎讲?”
然后,崔耕就把自己当初诱走海寇的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之所以隐瞒,是崔耕不想淌武李之争的浑水。这里面既有道义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利益考量。
在道义上,出卖李氏皇族,会为天下人所不耻。就算只考虑私利,崔耕明白,再过十五年,武则天会被逼退位,李家重新得势。到了那时候,还会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不过现在火烧眉毛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你们李家和武家残杀,可别赖在我们地方官的身上。捉住一个谋反的李氏皇族,算不算大功一件?至不济,也能功过相抵了吧?
冯朴听完了眼前一亮,马上就恢复了五品刺史的威严,脸上都泛起光来!
他轻咳一声,迫不及待地张罗道:“事不宜迟,本官要当场审案!左右侍卫,去将李有悔带过来,本官要把他的真实身份问个明白。”
其实,李有悔早就把他们刚才的对话听明白了。
不待冯朴再问一次,他就主动交代道:“冯刺史,你们都猜错了。小王原本不姓李,也不是什么李氏宗亲。”
崔耕心里咯噔一下,不信道:“不可能!你不是皇族,那些人为什么会说要为公主报仇?为什么说你要争皇位?莫非你是担心和倭寇勾结的事情败露,令李唐祖宗蒙羞?”
李有悔苦笑道:“在下的确是皇族,可不是大唐的皇族,诸位天朝上官且听小王慢慢道来……”
原来,李有悔乃是扶桑天智天皇的长子,按照扶桑的风俗,他只有一个名字叫大友,没有姓。
二十多年前,扶桑的皇位继承制度,还是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死了,不是像大唐一样,说皇帝驾崩,将皇位传给长子嫡孙,而是传给皇帝的弟弟。
所以,理应继承皇位的,是大友皇子的亲叔叔大海人皇子。
可是,这时候扶桑派去大唐的使者回来了,说人家天朝上国的皇位继承制度,不是兄终弟及而是父子相继。
这下子天智天皇的心眼可活泛起来了,对啊,兄弟哪有儿子亲?至于理由?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学习大唐好榜样啊!咱们什么都学大唐,这皇位继承制度更是非学不可!
本应继承皇位的大海人皇子当时就怒了!
他和哥哥的大仇可不是这么一桩。
先前,扶桑有个著名的歌姬叫额田王,人长得漂亮,歌唱的也好,大海人对她一见钟情,立为王妃。
可成亲没几天,天智天皇的旨意下来了,要把额田王纳入自己的后宫。
大海人皇子说,哥啊,您这么干可不对,哪有抢自己兄弟媳妇儿的?
天智天皇说,你跟我计较这干啥?我死了之后,这扶桑国都是你的。这样吧,我现在就封你为皇太弟。
大海人皇子仔细一盘算,这事划得来,于是就忍了。
他当了二十年的绿毛龟,眼瞅着天智天皇就要不行了,自己既可以与额田王再续前缘,又能继承皇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谁想到,晴天霹雳,天智天皇竟然搞了这一出!
好么,本来属于我的女人你玩了,本来属于我的皇位你还要交给自己的儿子,叔可忍嫂不可忍!
就在天智天皇死后不久,大海人皇子发动了叛乱!
本应继承父亲皇位的大友皇子(李有悔)的确是废渣,不到三个月,就被叔叔大海人皇子攻入京都,自立为天武天皇。
大友皇子则带着忠心的部署们,如丧家犬般出逃,想办法复国。
想来想去,扶桑都是天武天皇的爪牙是没啥希望了,还是去天朝上国大唐吧,那里应该有富国强兵之道。
这样,一千多扶桑人,分批渡海而来,把真实身份隐去,进入各行各业,学习大唐的各项技艺。
为了掩人耳目,大友皇子以李有悔自称,他的部署们则尊称他为李大爷。
大友皇子在大唐蹉跎了十八年,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势力,但用来复国显然是不够瞧的。
最终,他心灰意冷,来到泉州,准备带着忠心的部署们隐居田园,了此残生。
没想到的是,某日他唯一的女儿到街上闲逛,去了自家产业名下的一家胡姬酒肆,却被武良驹当作一名普通胡姬强抢入府中,凌虐致死。
大友皇子闻之震怒,杀女之仇不共戴天,这才有了当日的火烧武府之事。
虽然自己的手下莫名其妙地栽了,但大友皇子的这口气可咽不下去,还在想办法对付武良驹。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等到了一个好机会。
武良驹和崔耕斗法,“蝶恋花”春香作为卧底通风报信。而春香的手下中,就有一个大友皇子的人。
所以,崔耕知道的事情,大友皇子也知道。
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诞生了。
大友皇子打算的倒是挺好,先趁着泉州空虚,把武良驹杀死,再挥师前往刺桐港抢一把。
虽然周军这边是崔耕的三百府兵,还有**两家的护院,但人家陈大师身怀五大咒术,也不是吃素的啊!
他们一定会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就可以借机收渔翁之利。
泉州港可比泉州城富裕多了,抢上一大笔钱后,自己再乘船回扶桑,靠着这笔经费,足以与天武天皇奋死一搏!
可惜天不从人愿,陈大师投降了崔耕,自己也被逼投降。
崔耕听完了,疑惑地问道:“不对啊,你的女儿是在大唐生的吧?当时你都是褪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了,她怎么还有资格称公主?”
“呃……也就是这么一说。”大友皇子红着脸,尴尬地解释道:“我们扶桑的公主和你们中土不同,不用皇帝册封,只要是皇室女子,都可称公主。这公主的名号不值钱,有些时候过得还不如平民呢。”
“先别提什么公主不公主的了。”冯朴迫不及待地打断道:“现在本官就问你一件事,照你的说法,你总可以称扶桑天皇吧?”
冯朴想的挺好,一战擒了近千倭寇,死了武良驹,功不抵过。
但是,一战擒了扶桑天皇呢?朝廷可不像民间那么没见识,人家扶桑再怎么说也是带甲十万的大国。这天皇得有多大的分量?
以三百府兵擒下日本天皇,代价只是死了个名不见经传的武良驹,即便最苛刻的官员,都没办法挑理!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大友皇子摇了摇头,道:“不好意思,小王委实称不上天皇。”
看书網首发本书
………………………………
第142章 长安风波起
扶桑不仅皇位继承制度与中国不同,连皇位的交接过程也与中国不同。(品&;书¥网)!
中国的老皇帝死了,马上就是继承人在灵前即位,成为新皇帝。然后,先发喜诏宣布新君即位,再发丧诏,宣布老皇帝已经龙驭宾天了。
整个皇位的接替过程,堪称无缝对接,这就是所谓的“国不可一日为君”。
但是,扶桑不同。
人家的新皇帝死后,继承人并不能马上登基,只能暂时“摄政”。什么时候把老皇帝的丧事办完了,什么时候新皇帝才能登基。
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一年之久。
现在问题来了,若是在这一年之中,这位老皇帝的继承人,被别人干翻了怎么办?
凉拌!
成者王侯败者寇,谁最后赢了谁就是天皇,输了的那位就还是皇子。也就是说,大友皇子始终是大友皇子,并不能称扶桑天皇。
这就能显出泱泱华夏的优越性了,明成祖把侄子建文帝赶下台,又是改史书,又是改年号,宣称自己的皇位是从老爹那继承来的,跟侄子完全无关。
但刚死了没多久,建文帝就被承认是皇帝了。没办法,公道自在人心。人家建文帝即便当了一天皇帝,那也是皇帝,连朱棣的子孙都承认这个道理。
扶桑人就没有这么“公道”了,一直到一千二百年后,才由明治天皇,承认大友皇子为弘文天皇。
这位“明治天皇”就是就是施行明治维新的那家伙,并且与清朝爆发了甲午之战的扶桑天皇。也就是说,直到那时候,扶桑人才觉得自己办的这事儿不咋地道。
在大唐年间,扶桑上至天皇,下至贩夫走卒,乃至大友皇子本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他有资格称天皇,只是把他当成一个争夺皇位失败的倒霉蛋儿。
也正是因为如此,除了那些忠心的部署之外,大友皇子根本就在扶桑没啥号召力。只能盼望抢了泉州港,用钱财来收买军心。
冯朴听完了和崔耕等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
老刺史小走几步逼近李有悔,非常鸡贼地将脸贴过去,借用了崔耕的经典名句,问道:“你想死还是想活?”
大友皇子当然惜命了,于是冯朴给他出了个主意,到了长安城之后,绝对不能提扶桑那奇葩的皇位交接过程。
就说自己是扶桑天皇……呃,天皇两个字也不能提,武则天都自称了那么多年天后了,你这跑来一个天皇算怎么回事?
于是,勒令大友皇子自称“倭王”,而冯朴和崔耕他们知道内情的人,还是称他为“大友皇子”或者“假倭王”。
这样,对崔耕等人来讲,还是有生擒倭王的大功。对于大友皇子(李有悔)来讲,不仅保住性命毫无问题,而且有希望借助大唐的军力夺回王位,堪称皆大欢喜。
至于说有扶桑人来大唐,把这事揭穿了咋办?那也好解释。他们是奉了天武天皇,也就是夺了李有悔皇位的那个坏叔叔,奉了天武天皇的命令,故意来抹黑大友皇子的,所言一概不可信。
再说了,这事又不用瞒多长时间。武则天认了大友皇子是“倭王”,他就真是“倭王”了。谁敢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上,给老太太找不痛快?
另外,大友皇子的女儿丽智子的称呼也得改一改。
什么公主啊,大唐天子的女儿还不一定是公主呢,你一个扶桑破落户的女儿也敢称公主?
大友皇子为了活命,表示完全配合。
直到现在,他才告诉崔耕等人,其实扶桑皇室的女人,出生的时候,会被赐封一个“宫号”,成年后才会被天皇批准,建立“宫家”。
而且,这个宫号和宫家完全不挨着。
那还有啥说的?看来这个“宫家”才相当于公主,大友皇子等人把所有皇室之女翻译成公主,纯属给自己脸上贴金。
惨死的丽智子嘛,就叫她“王女”好了。
于是乎,给大友皇子提一级,给丽智子降一级,一个完美的忽悠计划就此诞生了。
武周初立,武则天还是很在乎名声的,人家丽智子再怎么说也是“王女”。侮辱藩国王女,这名声也太臭了,打死武则天,她都不能承认武良驹就是他的侄孙子。
所以,武良驹就是一个平民百姓,顶天了他爹是岭南道安抚使,了不起被称为官宦子弟。
如此说来,大家岂不是有功无过?
唯一可虑的是武三忠,这老东西是大伙的顶头上司,又熟知内情,即便明面上不能报丧子之仇,也能私底下背地里给大家伙找几双小鞋穿穿?
尤其是崔耕,这堪称杀子之仇,他能不发狠了报复?这就不是几双小鞋能解决问题的了。
冯朴到底是老官油子,眼珠一转,想了两个应对措施,其一,对武良驹的死讯严格保密。第二,沈拓赶紧把大友皇子送到长安城,邀功请赏。
沈拓听完后,有些费解地问道:“第二条下官可以理解,但是第一条是为什么?拖延得越久,只能让武三忠更生气,报复的更惨烈吧?”
老刺史这时候心态好多了,居然龇牙笑了笑,道:“拖延时间当然有用,咱们对付不了武三忠,有人能对付他。老夫这就修书一封,你帮我把它带给狄相爷。”
狄相爷,当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宰相狄仁杰了!
崔耕和沈拓都是眼前一亮,异口同声地问道:“哟,就您,还认识狄相公?”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凭啥本刺史就不能认识狄相爷?”
冯朴刚刚经历了大悲大喜,如今心情正好,爽朗笑道:“承蒙狄相公看重,与老夫多有唱和。哼,原来老夫是不愿意与武三忠结怨,可不是怕了他。他要是敢咬住咱们不放,这次就让他崩几颗牙!”
老刺史难得雄起一回,崔耕赶紧拍马屁,道:“冯刺史威武!”
陈三和见他们说的甚是高兴,赶紧提醒道:“崔长史,别忘了您答应的事儿,在奏章上也给小人添一笔。”
“忘不了你。”崔耕发觉陈三和也是个人才,虽胆小如鼠,但胜在嘴皮子溜,能忽悠会看脸色,是个外交人才,当即冲沈拓说道:“沈参军,要不这次进京,你把陈大师也带上吧,顺便给他讨个一官半职的。”
沈拓本有些不愿意,挺瞧不起陈三和这个江湖耍把式的骗子!
但崔耕如今跟他可是过命的兄弟。好朋友的面子怎么能驳?当即点头应允了。
没想到的是,这一个小安排,竟然搅动了天下风云!
……
……
长安城,此时正出现了武则天登位以来,第一场政~治危机。
武则天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