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五好奇问道。

    杜老八可不是什么勤快人,要是勤快人,也不会养着一身肥膘。

    因体格肥硕的缘故,他最是苦夏。

    杜老八”嘿嘿“两声道:“往年都是进了六月才热哩,这还差大半月……”说到这里,眼珠子转了转:“我家那个善庖厨,要不也带了她?正好路上给小宝做好吃的……”

    霍五笑眯眯听着,生出有些猜测。

    自从去年滁州军进金陵,或者说更早在滁州军在滁州成军,就有不少人盯着诸高层。

    说白了,不过是趋炎附势罢了。

    在滁州时,是滁州当地士绅。

    到了金陵,就是金陵与周边各滁州军治下士绅。

    人人都晓得霍太尉是滁州军之主,最该巴结的是太尉府这边,可是太尉府这边一般人还真是攀附补上。

    就是霍氏族亲那边,也都十分克制,并不该从中拉线。

    剩下的,就是邓、马、林、杜、冯、水等头目,也是众人目标。

    可是这些人想要攀附也不容易。

    之前唐光在世时,还接待外客,是滁州军与地方士绅往来的桥梁。

    等到唐光过世,大家就是想要在好关系都走不到门路。

    如今马寨主续娶、杜老八成亲,就给大家开了一个口子。

    不接待外客,总要接待姻亲。

    郭家是滁州老姓,郭家堂亲多是明白人,子弟也出色,并不需要惦记歪门邪道。

    可是姻亲故旧的,少不得都盯上郭氏。

    这出门子之前,大家就奉承姑娘前程好,这一出门子,成了小媳妇了,亲戚家的长辈就找个借口上门攀附,郭氏不堪其扰。

    倒是马寨主那边,史老爷谨慎,早就交代过亲戚们,众亲眷行事还算有些分寸。

    杜老八也是懒人,让他一天更衣几次见姻亲,他不乐意;可是他也晓得,这不是给上门的姻亲脸面,是给妻子脸面,再不乐意也出去应付了。

    只是再一再二的,到底厌烦,就想着一躲了事。

    霍五想到这里,就没有阻拦的意思,只道:“那就出去转转,等到进了六月再回来……”的

    滁州军如今占据滁州、和州、庐州、太平府、金陵、镇江府、扬州、常州、苏州、松江、舒州、寿州、宣州、江州、饶州这十五州府。

    其中滁州、和州、庐州、扬州、舒州、寿州是江北,在淮南道。

    太平府、金陵、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在江南,是江南东道治下。

    宣州、江州、饶州也在江南,却是江南西道治下。

    霍宝、水进等人巡视,应该是先淮南道诸州府,随后的是江南东道这边,最后才是才攻占的江南西道这几处。

    江北气温比江南略低,眼下过去倒是也不觉得炎热。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安排

    水进的身份,一部元帅,随着霍宝巡视,也不会只做个保镖,那样未免大材小用。

    这次巡查,水进会奉命考核的各州府的军备。

    守军操练情况,新兵征丁情况,都是考核内容。

    总不能滁州军前脚打地盘,后脚因守军不当给丢了。

    随着五方白衫军的扩张,最后大家终于会混战,走到争夺天下那一步,不得不防。

    就是亳州军,当家人是霍五嫡亲小舅子,看似两方队伍是天然的盟友,可等到日后,除非徒三能主动带了势力相投,否则也终有一战。

    可是徒三要是乐意居于人下,也不会自己扑腾。

    就是杜老八这里,挂着守军元帅,也不好真的就跟着混吃混喝。

    杜老八就负责巡视各个州府防务。

    地方上,除了军务,还有政务。

    只是过些日子滁州军要攻打杭州府,霍五居中策应,林师爷也不宜轻离,就请了宋林与智然大师陪着霍宝,负责政务巡查。

    宋林不用说,滁州军文官第二人,仅次于林师爷。

    宋家子弟也不少出仕滁州军,如今是滁州军麾下士绅之首。

    他本人也亲自打理过几个府城,对于政务游刃有余,自是能看出下头人的优劣。

    智然大师就是原滨江县令,滁州军监察司负责人。

    去年五月,霍五攻下滨江,活抓了滨江知县。

    滨江知县是个爱惜百姓的好官,在滁州大旱,隔壁曲阳县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带了士绅百姓挖渠抗旱,加强治安,极大缓解了滨江县的旱情。

    这样的好官,霍五当然舍不得杀,就刀下留人。

    只是为了保全老知县家人,斩断老知县后路,对外就宣称老知县被处死。

    可是一地父母官,见过的人不知多少,为了防止事情泄露,老知县就“被”出家,剃了头发,换了僧衣。

    老知县一身傲骨,并不惜命,不肯事白衫军,只求速死。

    还是霍五用一县百姓性命威胁,才使得老知县不敢寻死。

    霍五使用攻心计,让老和尚与霍顺一起组建监察队,监察滁州白衫中不良者。

    等到滁州军进了金陵,老知县就在鸡鸣寺正式受戒,从假和尚成了真和尚。

    随着滁州军扩张,之前的监察队也成了监察司。

    监察司发威,就是去年十月,全军大检查,查出许多不法之事。

    滁州军中高层出身都不高,高层还好,就那么几个人,行事都有分寸。

    等到中层,即便之前说了“军律、军规”,可没当回事的还是大有人在。

    最好砍了十几个脑袋,大大小小的武官撸下了一堆,监察司才真正为人警醒。

    因杜老八要带郭氏同去,霍宝就私下问老爹道:“既是八婶同去,要不要让六婶带妞妞、小英子也跟着走一遭,去南山村祭拜一二,还有秀秀那边……”

    说起来,金陵距离曲阳县并不远,可是出来这一年多,除了霍宝在去陵水时路过南山村一回,其他人都没有回去过。

    霍六婶虽没有说什么,可是去年丈夫祭日还有今年三月南山村惨案周年时都消沉了好几日。

    当时霍宝就提过送她去南山村祭祀,却是被霍六婶拒绝了。

    霍六婶性子好强,极不好麻烦旁人,如今带了嗣孙依附霍五父子,也是带了十分消息,生怕有什么地方不对讨嫌。

    大家都是共患难的情分,况且霍六婶待他们这些晚辈亦十分尽心尽力,霍宝投桃报李,亦愿意多关心关心这位长辈。

    至于秀秀,就是霍宝的私心了。

    十一岁的小姑娘,如今被拘学着女红针线,还学习打理家务,想想就可怜。

    邓家没有正经女眷,邓老爷就请托了于老元帅的夫人教导女儿这些。

    霍宝的身份在这里,秀秀日后是滁州军的主母,也需要人正经教导。

    实在是滁州军中合适帮忙教养秀秀的女眷不多,除了于家,就是宋家。

    宋家是士绅门第,宋老夫人是三品诰命,地位并不比于老元帅的夫人低。

    只是书香门第的夫人,与水匪出身的将门女眷,带人行事还真是天差地别。

    邓老爷知晓孙女的性子,活泼伶俐,少些稳重,其实跟着宋老夫人教养也能长些稳重。

    只是如今是乱世,将门女子外柔内刚、能独挡一面,倒是比三从四德的贤良妇人更适合霍宝。

    邓老爷就专门与邓健说过,翁婿两个专门去拜访了于家,跟于老元帅夫妇请托此事。

    于家本是半路加入滁州军的,自然是乐意与几位元勋亲近。

    于老夫人三子,都已经成亲,前几个添的都是孙女,大的已经十六岁,就是与霍磊定亲的大姐儿,小的十来岁,与秀秀年岁相仿。

    秀秀过去,也有闺阁小伙伴可以作伴。

    霍六婶知晓后,就想到妞妞身上。

    她有自知之明,即便眼下沾了霍五的光,被人叫一声六夫人,实际上自己还是一村妇。

    妞妞长大后要嫁到安家。

    安家早年是土匪,可也做十几年的官宦,自有自己的规矩。

    妞妞还是长媳,需要学的东西也多。

    只是于老夫人是安大夫人亲娘,也算是婆家那边的人,妞妞又不是童养媳,霍六婶也怕有什么不妥当,就跟霍宝说了。

    霍宝年岁不大,可因为素来稳重,倒是没有人将他当成孩子待。

    霍宝却觉得无需过去许多。

    不管于家,还是安家,都不会、也不敢慢待妞妞。

    霍家人丁不繁,女儿更少,霍五的堂亲与族亲全算起来,未婚女只有霍椿、霍珍、妞妞,一辈儿才一个。

    其中妞妞与霍椿姑侄还不同,与霍五血脉关系最近,是隔房的堂侄孙女。

    待霍宝说给霍五,霍五也觉得正合适,正好与秀秀作伴。

    只是妞妞是乳名,她爹娘之前也没有给她起大名,如今对外走动,总要有个大名,霍六婶就请霍宝给侄女起名字。

    霍宝心中想了一圈。

    滨江霍氏是滨江霍氏,南山村霍氏是南山村霍氏。

    滨江霍氏族谱是有范字的,只是当年霍太爷没有给南山村前头四房用霍家的范字,眼下也没有必要贴上。

    但是妞妞是霍家四房唯一的血脉,其他都是隔了房头的从堂兄弟、从堂叔、从伯叔祖。

    霍宝给妞妞起大名时,就多顾虑了几分。

    是按照虎豹兄弟的排序,起个动物名字的?

    可小女孩叫霍狸、霍猫之类的也不好听,也略显小气。

    要是按照霍磊的名字,叫霍晶?霍鑫?

    女孩叫这样名字又生硬奇怪了。

    与妞妞同辈分的还有霍英。

    霍宝就想到“萱”字。

    萱,忘忧草……

    太尉府这边,亦是霍五出面,亲自拜托了于老元帅夫妇。

    于老元帅夫妇自然乐不得,欢喜的应了。

    过了正月十五,秀秀与妞妞就开始每日往于老元帅府,跟着于老夫人学习,至今小半年过去了。

    霍宝跟安长生打听了一回,知晓两个小姑娘从到晚的排课,就带了几分心疼,才想要让她们也跟着出来透口气。

    霍五想起老家,也不由怅然,点头道:“想带就带,正好月底跟你八叔他们一道回来……”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卷土重来

    因到了女眷出行,霍宝这一行准备了好几日。

    霍六婶听到消息,先喜后悲。

    喜得是可以重归故里,悲的是亲人没有时运,只要熬过前年的时疫与去年的兵祸,就是有一番天地。

    要去祭拜公婆亡夫,还要去祭拜娘家爹娘。

    霍六婶预备一箱子,都是锡纸元宝之类。

    除了祭拜,她还要带霍英“认亲”。

    死了的亲人,也是亲人。

    霍英除了是她们四房的嗣孙,还是她代侄儿霍百岁认的嗣子。

    如今名分有了,也得让霍英这个“儿子”过去霍百岁坟前拜拜。

    秀秀则欢喜的不行。

    她本就是活泼性子,学了三个月的规矩与针线,早就憋得慌了。

    这一年来,她也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

    之前从曲阳到滁州州府,后从滁州州府到金陵,又从金陵到扬州,从扬州回金陵。

    如今从金陵到曲阳,算是近的了。

    倒是妞妞,小姑娘知晓要回乡神色带了恍惚。

    她今年八岁,去年七岁,也是记事的年纪。

    加上妞妞爹娘死的实在惨烈,妞妞亲眼目睹,想要忘也忘不了。

    只是小姑娘懂事,将伤心与恐惧都藏在心中,人前就是一张笑脸,不敢让自己想起当时的画面。

    没过两天,妞妞就病倒了,小脸就瘦了一圈,眼睛眍�下去。

    霍六婶见了,不由心疼,私下跟霍宝商量道:“要不这次就算了,等过几年妞妞再大些我们再回去看看……”

    就算再顾念死人,还是活人最重要。

    霍六婶与妞妞,一个是无儿无女的寡妇,一个是爹娘俱丧的孤女,这一年多相依为命,感情最是深厚。

    霍宝也有些后悔思虑不周全。

    能回南山村祭拜,对霍六婶来说是念念不忘的心愿;对于妞妞来说,无异于噩梦重现,小姑娘会害怕也正常。

    秀秀那边预备了,同行也有郭氏,霍六婶这边不去也没什么。

    *

    等到五月十五,霍宝、水进、杜老八、宋林、智然大师等人就离了金陵,渡江到了滨江。

    滨江县只是一个小县城,却是霍五这个滁州军之主的第一块地盘。

    这里有第五家与霍家的祖坟。

    早在去年五月霍五得了滨江后,在这里建了仓库与大营。

    仓库是粮、铁、盐的中转,大营是后来为打和州做准备。

    当时打和州前,滨江县作为后方大营。

    邓健、杜老八、唐光、水进等人帅四部人马从滨江出,拿下了和州。

    之前滨江县尉是朱刚、朱强的老爹,滨江知县是霍林。

    朱县尉后来升都尉,如今镇守常州。

    霍林也重新经过吏员试,也经过了去年腊月的学习,三月里升调松江府。

    如今的滨江知县是庐州人氏,本就是在州府吏员,去年九月庐州吏员试出来的,之前分派到滨江为文书。

    因行事出色,有了功绩,不到一年的功夫从文书到县丞,后在霍林离开后升为知县。

    从不入流的文书到一地父母,不是一个两个。

    滁州军正缺人才,最初投滁州军的那些人都历练出来。

    除了滁州的人,用的最多的就是和州、庐州两地的人。

    这两地打小来的最早,其中和州还算是和平并入,就是庐州那边,滁州军对上的是隐在安庆水师后的蕲春军,并不是庐州士绅。

    滨江知县三十来岁,通红的面庞,看着不像知县,更像是地里耕作的老农。

    “今春大旱……”

    眼见着来的都是滁州军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少主”霍宝、“江西大元帅”水进、“江中大元帅”杜肥、太尉府副长吏宋林、监察司司长智然大师,滨江知县不显紧张谄媚,反而带了愁苦。

    “水渠已经疏通过,能从江水引流的地界都引流,可的离江边远的地界,还是无法可施,开春到现在就下了一场雨……”

    众人闻言,都肃容。

    民以食为天,眼下已经五月中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夏收。

    春旱的这么厉害,夏收定要歉收。

    连水渠众多的滨江县的旱情都如此,更不要说滁州其他三县。

    “官仓里储了多少粮?”

    霍宝问道。

    “三千石……”

    滨江知县道。

    滨江一县百姓数万,真要遇到需要赈济的时候,三千石倒是也能够顶上一阵子,来得及从别的地方调粮。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大家听滨江知县说完,也出去探查了一番。

    整个滨江县下边的耕田,分了两大块。

    水田与临江的旱地,庄稼长势看着还算良好。

    北半拉不临江的旱地,地里都开裂了,麦子也长得稀稀拉拉。

    ”这是大旱了三年啊,滁州还真是多灾多难!”

    宋林摸着胡子唏嘘道。

    前年滁州先是大旱,后是时疫,在后就是兵祸,好不容易治安太平了,又一轮旱灾。

    霍宝也想起前年的时疫。

    前年的时疫准备说起来,不算是天灾,而是人祸。

    大旱后饿死的人多了,尸体无人处置,腐烂后污染水源,传播开来,形成的疫病。

    智然大师蹲下来,抽出一个麦穗,用手中捻了捻,灌浆的不足三成。

    这些庄稼最好的是三成,可实际上夏收前再不下雨,这些连三成也未必能收。

    杜老八摸了摸肚子,前年大旱时他虽没有像山下人那样饿肚皮,却是也知晓寨子里的粮食不富裕。

    要不是薛彪的援手,送了粮食上山,山上就要断炊了。

    水进则是看了眼霍宝。

    去年拿下和州、庐州后,是霍宝极力主张在两地屯田。

    难道那不是为了预备军粮,而是为了预备今年大旱?

    别说滁州今年依旧大旱,就是整个淮南道大旱,对于滁州军来说也不算什么。

    江南太平府、苏州府、松江府都是产粮的地方。

    就是淮南道这边,和州沿江,庐州府内因巢湖的缘故,水路纵横,都是不怕旱的。

    可是,霍宝的脸色依旧是沉重。

    水进心中纳罕,又看宋林与智然大师,两人也都拧着眉头。

    直到回了县衙,大家又去巡视县兵大营,水进才得了空,低声问霍宝:“咱们不缺粮了,小宝还担心什么?”

    看着怪吓人的,是吓唬那个知县?

    可是这个知县看着实在算是不错了。

    霍宝苦笑道:“滁州大旱如此,那亳州、楚州呢?泰州、淮安呢?”

    从前年开始的旱灾,本就不是淮南一地,而是席卷黄淮大多数州府的天灾。

    如今滨江县这边已经有了苗头,旱灾卷土重来。

    滁州军所占领的地盘中,滁州全境、和州与扬州个别县城会有影响,滁州军可以自己解决,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对于亳州白衫、泰州白衫来说,他们全境旱灾,没有像滁州军这样的后手。

    到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跟滁州军买粮。

    可是到时候买多少是够?

    只要白衫军的粮草,其他教徒百姓就不管了?

    就是为了稳定势力,收买人心,他们也不会弃百姓于不顾。

    到时候,买多少粮?

    滁州军如今自给自足,小有富裕,可也并不算富裕。

    供应两地百姓粮食,凭什么?

    可是不供应,那就会得到百姓怨恨,到时候里外不是人。

    就算滁州军肯卖,亳州白衫与泰州白衫就肯买吗?

    不会抢?

    江北的防务不容小觑。

    滁州军与江北两方白衫势力的交手,会比只想想象中的要早。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将军的摇篮

    等众人一行到曲阳县,在曲阳县巡视了一遍后,就基本确定,今年滁州还是大旱。

    “亳州那边没有消息回来?”

    霍宝很是惊讶。

    自去年六月霍五父子得了滁州军后,霍五就陆续派人往各地收集消息。

    金陵城里有各方势力的间人,滁州军的耳目也安插进四方势力。

    宋林倒是在林先生身边处理政务,也留心过各地消息,闻言苦笑道:“之前就盯着几方白衫势力,亳州那边的消息,多是亳州白衫几方势力纠纷,还有征兵事宜……”

    “得打听仔细了,确定下大旱范围!”

    霍宝想了想,道。

    除了到时候需防范亳州白衫与泰州白衫外,还要加强地方治安,做好安置流民的准备。

    往坏了说,有的时候,流民就等同于盗匪。

    就是霍宝他们去年三月从南山村逃亡,遇到的第一伙路匪就是陵水县的流民。

    若是看好的一面,流民就是人口。

    滁州前年、去年两年灾荒,人口流失了好几成。

    等到邓健横空出世,一个县城就征丁两万多,就是家家都有男丁服兵役。

    和州、庐州受灾不明显,却是去年征兵征的不轻。

    谁让当时滁州军兵卒少,在和州征丁恨不得多多益善。

    就算和州人性子绵软,少了几分血性,也多充作了后勤兵。

    庐州那边,是原庐州知州弄的,都征到单丁了,可见征的多厉害。

    等到后来滁州军就捡了便宜,除了放了些老弱与单丁,其他的庐州新兵就全盘接手。

    以曲阳兵为主的滁州军与那一批庐州新兵,经过历次征伐后,成为滁州军的主力。

    活下来的兵卒,如今少说也升了两、三级;身手不错的,已经混成了千户,就是副将也不乏其人。

    等到滁州军过江,兵卒富裕了,征兵就没有征的那么狠。

    如今跟江南比起来,滁州、和州、庐州三地都缺少人口,正好可以收留流民。

    只是如何收容,如何安置,还需要做周全准备。

    否则刚缓过气的滁州,又要乱了。

    屯田初见成效的和州与庐州,也要经受损失。

    具体如何,还要金陵那边定夺。

    如今还好,草木萌发,就是吃草根也能顶饱。

    还有夏耕秋收可以指望,一般百姓不会离乡背井。

    等到秋冬时节,万物凋零,就是逃荒的时节。

    霍宝写了亲笔信给老爹,叫人送回金陵,提及加强滁州、和州、庐州三地治安之事,还有准备接收流民事宜。

    曲阳县官场去年因私自加商税清理过一次,也是长了教训,如今自上到下都本分极了,不敢有丝毫逾越。

    谁都晓得,所谓滁州军,是从曲阳县走出去的。

    黑蟒山上三个寨子两、三千号人,外加上邓健强征的两万多曲阳兵,就是最初的滁州军。

    几个元帅的根底,除了水进部的人手是滁州州府那边后征的,其他邓健、马寨主、杜老八等人心腹臂膀,都是曲阳县这些老人为主。

    尤其是邓健手下,除了张都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