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一辈中,霍宝不用说,徒三嫡亲外甥,唯一的血脉亲人,必须得去。

    去亳州参加婚礼,这不单单是参加婚礼,也是给徒三张目,会带县兵千人。

    马驹子是县兵头领,本应该有她带队,可谁让滨江这边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有数。

    “县衙之事就托付给老和尚,县兵大营那里驹子看着,老虎、林瑾、薛孝打下手……遇事不用缩手缩脚,就是干;实在干不过也不怕,保住性命为先,就算丢了滨江县也不怕。”

    防人之心不可无。

    谁晓得柳元帅这样请人赴宴,有没有“调虎离山”之意。

    滁州境内,可还有个陵水县,驻扎了柳元帅的心腹。

    防备周全了,总不会是坏事。

    霍豹如今不算滨江县的人,霍五没提。

    牛清这里,则叫他跟在水进身边为副手,统帅那一千县兵。

    至于石头,初来乍到,只是老和尚身边的护卫队长,不是座上人。

    次日一早,十几辆马车,一千人马,缓缓离了滨江县。

    霍豹去了金陵,今日起加紧进度运粮北上,保障北上大军粮草。

    霍宝则快马先一步出发,前往曲阳县。

    霍五这一行,将在曲阳与邓健汇合,在州府永阳与徒三一行汇合,然后三县合兵继续北上亳州。

    霍五带了五车丝绸、两车金银铜锡器物,是给徒三后找补的聘礼。

    邓健是盟友,就算比不得霍五这亲姐夫,可预备的贺礼也不好差的太远。

    毕竟同滨江县相比,曲阳县是大县。

    还有随行人马这里,霍五带了一千,邓健所带人数不会少于这个数。

    从镇江折返的路上,霍宝对于这次婚礼赴宴就有了一个念头。

    “震慑”,或是说“亮剑”。

    按照霍宝所知晓的历史,那位柳元帅因力量不足被排挤出亳州,南下滁州。

    凭什么?

    如今滁州被霍宝当成自家碗里的肉,自然不容人分享。

    按照霍宝的想法,北上亳州,滨江兵一千、曲阳兵两千、滁州兵三到四千,这六、七千人马亮出去,名义上都是柳元帅麾下,在亳州壮大柳元帅声势。

    亳州想要排挤柳元帅的各方势力,也要掂量掂量。

    也让柳元帅自己心中有数。

    他麾下实际人马才八千,只凭借着岳父与女婿关系,就真的敢放心离开起家的亳州,来到已经被外人占了四分之三的滁州?

    上辈子所知历史,郭元帅败走滁州,朱八八将手上两万多人马都交出去,自己退守曲阳。

    有这个前情在,霍宝如何能不未雨绸缪?

    只是两个世界到底有区别,区别在于徒三多了盟友、有了得利的亲戚,不再是势单力薄,如今除了教首名分之外,势力已经不亚于柳元帅。

    就算徒三真的性情厚道,想要让滁州也让不起,手下也不会让他让的。

    曲阳县有邓健在,不再是徒三可以退守的后路。

    滨江县是后路,可一个江边小县,那是无路可走的后路,不是盛时的后路。

    三十里的路程,快马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县城门口还有县兵把守,可已经取消了进城税。

    道路上行人,也比之前多了。

    随着生活安定,曲阳县恢复生机。

    霍宝直接去县兵大营寻邓健。

    邓健见了霍宝很欢喜,更欢喜的是打理庶务的李千户。

    “小宝爷,这运回的粮食可是解大难题了!”

    不仅是保证县兵后勤,还对曲阳士绅展现了县尉大人的实力。

    让曲阳士绅晓得,之前强制征粮,并不是常例,只是非常之法。

    就是被“强征”的那些人家,过后也有安抚,或是免税、或是直接留下了盖了县令公章的欠条。

    县兵粮食保障了,曲阳的粮食就放开了官管,街面上的粮店陆续开门。

    虽说一时之间,粮食价格还是居高不下,可到底比之前强许多。

    那些赤贫人家,实是自己买不起粮的,就都被组织起来挖水渠。

    滁州大旱,可实际上陵水、滨江都临水,真正受灾最重的只有曲阳县、州府。

    如今县里同意开水渠,今秋还能补种白菜、萝卜之类,也能预防明年旱情。

    “能帮上县里就好,总算没白折腾一场。”霍宝说着,想起李远:“这次我折返,就吩咐李远带车队去常州了,到时会与侯晓明一道回来!”

    “这……这能行么?别让那小子耽搁了小宝爷差事……”

    李千户不知是喜是惊了。

    喜的是小兄弟这是入了霍宝的眼,惊的是李远才十五岁,之前只是什长,这就独当一面,要是办砸了差事就不好了。

    “李远不错,之前升了屯长,回头让他先给朱强打下手。”

    李千户笑道:“那臭小子,没有能拿出手的地方,都是小宝爷抬爱。”

    张千户、王千户在座,只有羡慕的。

    邓健无子,也无续娶之意,眼看着要培养霍宝做继承人的架势。

    李远跟在霍宝身边,只有好处。

    霍宝没有忘高月之事,却也没有单拿出来说。

    几位千户到底是邓健的人,不是他的人,就算是施恩,也没有必要都拿到台面来说。

    同滨江县相比,曲阳县大营的人手更是不足,能与邓健坐着说话就只有张、李、王三位千户。

    “表叔,多带些人马去亳州吧,不仅是给我舅舅助威,也是咱们曲阳兵正式亮相貌。不过曲阳挨着陵水,该防备的还是得防备。”

    邓健挑眉道:“放心,我总要让人晓得咱曲阳县是有主的!”

    滁州四县,被白衫军先占了的陵水不算,曲阳与滨江、州府又不同。

    曲阳县三月被白衫军占过又丢的。

    要是柳元帅不死心,想要攻略滁州,曲阳县首当其冲。

    “我点两千县兵,你带五百童军,咱们曲阳出兵两千五百人!”

    “可童兵多有运粮差事,能抽出的人手不足三百。”

    “扩军,按户籍册子,抽十三至十五的半丁充童军!”

    霍宝神色不变,心中并不赞同此事。

    全县的青壮之前都抽出来,每家只剩下四十五岁以上的老者,十六下的幼丁。

    十四、五的少年,已经可以支撑门户。

    曲阳县气氛刚有起色,这新一轮征兵会让县城重新恢复死寂。

    “表叔,此事不急,咱们明天就出发,就算抽丁也来不及跟上。与其那样,还不若打了滁州跟我舅舅说一声,从滁州兵里补。”

    州府、曲阳、滨江本就纠缠在一起,州府兵的主力是曲阳籍兵,滨江兵的主力也是曲阳籍兵,童兵也是如此,路过滁州抽调滁州兵中的少年兵填充,也就没什么了。

    邓健点了点头,算是应下此事。

    “老王随我北上,老张、老李留守!要是陵水那边老实还好,要是真生了狗胆谋算曲阳,就战!联合滨江,反攻回去!”

    邓健一言而决。
………………………………

第八十六章 两全齐美

    与邓健说完话,霍宝就去了童军营。

    一千几十号人,如今只剩下不到四百来人在曲阳。

    五十人随朱小二去了松江,一百人在侯晓明、李远身边,去了常州,二百人在滨江修货仓。

    另有五十人在金陵,三百人在运粮队。

    不过就算只剩下三分之一,童军每日依旧按照规矩操练,不敢懈怠。

    留守的枪兵队长梁壮,人如其名,倒像是水进的双生兄弟,都是又黑又壮。

    黑蟒山童兵刚组建,诸少年不服霍宝这个空降的头头。

    霍宝为了震慑诸少年,扔了一块巨石,说可以抬起的可对自己取而代之,第一个出来抬石头的就是梁壮。

    不服霍宝出来挑战的是他,抬不起石头晓得霍宝力气确实大,第一个听话的也是他的,性子十分耿直。

    这样的性子,做队长还行,统筹全局就缺点机灵。

    可眼下没得选,霍宝只能带梁壮北上。

    “体力好的甄选两百人,随我北上……你自己选个副手,代你留在曲阳练兵……”霍宝吩咐道。

    “得令!”梁壮应声而下。

    自童军组军,除了第一批、第二批是霍宝亲自带过,剩下的都是交给下边人。

    有利有弊,利是没有被练兵束缚,有时间做别的;弊是新人都不熟,考察验看都交给几个骨干。

    童军内部,时间久了肯定也拉帮结派。

    大的划分,分了黑蟒山帮与曲阳帮。

    黑蟒山里,还分蟒头寨、蟒王寨、流民少年三帮。

    曲阳帮里,还分县城兵与乡下兵。

    人多了,少不得的如此,霍宝没有放在心中。

    现在童军们都是“井底之蛙”,看到的就是眼前这点世界,等以后出去了,就晓得世界之大。

    不过霍宝也决定,等亳州回来,亲自拉练两回,总不能让下边小兵忘了谁是真正的头领。

    “表哥在吗?”

    隔着门,小姑娘的声音依旧清脆甜美。

    霍宝起身,迎了出来。

    不过半月功夫,秀秀脸上褪去婴儿肥,有了几分小少女的模样。

    “怎么瘦了这许多?”霍宝惊讶。

    “爷爷病了……”小姑娘脸上带了几分担忧。

    “什么病?好些没有?”霍宝的心提了起来。

    这其中,有几分是真心惦记那位慈爱宽厚老人,还有几分担心曲阳局势有变。

    邓老爷看似只挂了个教首虚名,可实际分量不轻。

    以邓健的孝顺,要是邓老爷真的病重,就算晓得得罪柳元帅,也会留下侍疾。

    “黄举人家男丁前些日子都大逆罪处死了!”

    “老爷子求情了?”

    小姑娘摇摇头:“我爹之前想要驱逐他们,是我爷爷坚持杀的!只是等到黄家人死了,一晚上没睡好,就病了!”

    霍宝哪里还待得住,道:“那我们去看看老爷子!”

    之前他想等霍五一行到了,一起过去四方客栈,眼下却邓不得了。

    相处不长,不管邓老爷目的为何,对他好也是真好。

    “爷爷稀罕你,见着你肯定高兴!”

    小姑娘的口气有些泛酸:“爷爷肯定是想要男孙,才对你好!哼!之前还说什么咱家不重男轻女,竟是哄人!”

    霍宝笑了笑,不知怎么跟小姑娘解释。

    人人都有远近亲疏,老人家对霍宝再好也不会越过孙女去。就是对霍宝这份好,不是因霍宝讨喜,也是为了小孙女。

    霍宝将荷包里摸出桃木剑,递过去:“这是茅山德佑观上开过光的,镇魂辟邪。”

    小桃木剑玲珑可爱,小姑娘十分欢喜接了,道:“谢谢表哥!”

    看着小姑娘的双丫鬟,霍宝没有克制,伸手摸了摸。

    小姑娘歪头避开,皱着鼻子道:“表哥莫要当我是小孩子,爷爷说我是大闺女了!”

    霍宝讪笑,摸了摸鼻子。

    大闺女,四尺高的大闺女?

    大娃娃还差不多,还是挺可爱的大娃娃。

    两人一道前往四方客栈。

    四方客栈摘了幌子,并没有营业。

    霍宝心中生出不安,担心邓老爷子的病情。

    邓老爷脸色苍白,两腮无肉,额上皱眉都多了几条,身上衣服都旷荡了不少。

    不过同霍宝想的卧床不同,邓老爷在茶室,坐在八仙桌前,对着一套紫砂茶器吃茶。

    看到霍宝进来,老人家也不见意外之色,招呼道:“小宝过来坐……”又对秀秀道:“去买两包点心就茶,要咸味的,小宝不爱吃甜的。”

    “爷爷偏心,我偏要买两包甜的,就是海棠酥、红豆糕!”小姑娘对着霍宝轻哼一声,转身出去了。

    霍宝在邓老爷对面坐下,也不知该如何宽慰。

    杀黄举人家人,是“斩草除根”,也是“杀鸡骇猴”。

    道理谁都明白,只是人心肉长。

    邓健为了顾及老岳父心情,愿意放黄家人性命;邓老爷这里,却是为了不给女婿留后患,做主杀人。

    霍宝说着话拿起茶壶,给老爷子倒了半杯茶:“您可得好好保重自己,表叔这边可还离不开您给掌舵……”

    老爷子叹气:“老了,老了,倒经不住事了,让小宝看笑话了。”

    霍宝连忙摇头:“几十年的交情,岂是说丢就丢的?只是在您老心中,到底舍不得表叔、秀秀有丁点儿危险……换了我爹,也会如此……”

    老爷子苦笑道:“没有回头路了……我也没能耐护他们爷俩,能做的就是不添乱……”

    霍宝忙道:“您在,就是镇山太岁!我今天刚从我爹那回来,我爹还抱怨滨江人少,不够使,可您瞧瞧表叔这里,亲族断绝,才是真缺人。除了几位千户,竟是挑不出当用的人来。”

    霍宝只觉得这两天说的话,比之前几个月的次数都多。

    对着霍六婶如此,对着邓老爷也是如此。

    人老了孤单,难免胡思乱想,心病还须心药医,“被需要”就是良方。

    邓老爷果然为女婿担心起来,竖起眉道:“都是邓仁那混账东西害的,要不然邓家总能挑两个孩子带着!”

    有邓仁在前,对邓健父女没有善意,为了省事,邓老爷就只能将这些人都压下去。

    “不知表叔有没有意收徒?要是收徒弟,倒是能将老虎调过来!他是憨厚不机灵,可驹子姐倒是色色要强些,这次我爹出来,也是安排她守滨江。”霍宝想了想道。

    滨江县的人真不少了。

    所谓人少,是因为霍五、薛彪、老和尚三方并存,不能拧成一股绳,相互扶持还要相互提防。

    年轻一辈,那边的人超标了。

    滨江县在滁州大后方,除非朝廷从江南调兵平叛,否则就是大后方,安逸安定,没有必要将年轻一辈都拘在那边。

    对比之下,曲阳县这边太缺人了。

    小辈都在童军中,邓健手下只有几个千户能使唤,后继无人。

    马驹子之前的小心思是令人不快,可正如童军中的分帮结派似的,这些只是内部小矛盾。

    就算马驹子调到曲阳县,也给老虎安排拜师机会,他们也不能爬到霍宝头上。

    曲阳这地理位置,夹在州府与滨江中间,实是翻腾不出花来。

    邓老爷闻言,不由动心,却又迟疑:“这样挖你爹墙角,不厚道吧?”

    霍宝坦然道:“又不是旁人!我爹不是还从我三舅那边挖了薛七叔与水大哥?一个是钱袋子,一个是三舅的左膀右臂,我爹也没客气!”

    邓老爷面上带了笑意,打趣霍宝道:“都说‘一个闺女三个贼’,到你这里儿子也是贼了!你爹要晓得是你的主意,怕是要哭!”

    霍宝道:“我爹疼我,就算舍不得,也肯定依的!我这不是想着运粮事大,需要人总领!表叔这边妥当了,您老放下心,就帮我去。”

    邓老爷的摊子没有像薛彪那么大,可能做到一县商会会首,将童养婿推到一县捕头的位置上,也不是白给的。

    运粮的事情要好几个月,还有随后盐铁事,与其占着一个霍豹盯着,还不若请邓老爷出山。

    霍豹再能干,年岁在那边摆着,出去打交道还要跟在薛家掌柜后头,诸多不便。

    换了邓老爷,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同时,让邓老爷看着这门生意,也解了将货仓建在滨江县的隐患。

    否则时间长了,难保有人在邓健耳边挑拨。

    两全齐美,不外如是。
………………………………

第八十七章 酥油鲍螺

    少一时,秀秀提了几个点心包回来。

    除了她方才提过的海棠酥、红豆糕,还有咸味的梅菜饼、椒盐桃酥,软糯的酥油鲍螺、马蹄芝麻糕。

    小姑娘不大,却是懂事孝顺。

    每样点心都是六块,摆了六个六寸小碟子。

    甜味的在她自己面前,咸味的在霍宝跟前,软糯的在邓老爷面前。

    邓老爷看着孙女,眼中满是慈爱,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了。

    霍宝没有急着吃点心,视线落在邓老爷前面的碟子上的酥油鲍螺。

    这东西听过,还是头一回见,看着外形像后世的牛角面包肥版。

    这酥油鲍螺,宋人笔记中记过,《金瓶梅》中也提过。

    霍宝心中唏嘘,红楼世界,本就是该吃吃喝喝过日子。

    之前是不是跑题了。

    “这里面的奶油好吃,小宝尝尝!”邓老爷子亲自娶了一个鲍螺递给霍宝。

    霍宝起身,双手接了,咬了一口,露出里面白花花的奶油,竟与后世的泡芙味道几分相似,就是多了蜂蜜的味道。

    霍宝心中一动,明知故问道:“这就是奶油?是用什么做的?”

    “牛乳做的,掺了蜂蜜、霜糖,就成了酥油,入口即化。”邓老爷道。

    “曲阳的牛多么?”

    “曲阳地多,耕牛不少,可经了去年大旱,眼下能剩下的有数!”

    霍宝接着咬了一口鲍螺,将养殖的计划先压下。

    如今地盘还不安稳,处处缺钱,还顾不上这个。

    秀秀本不爱这个,被霍宝引得,也拿了一个,吃了一口。

    “咦?真实怪了!之前吃这鲍螺,觉得好膻,现在吃着奶膻味儿也淡了!”

    “是你大了,舌头没小时候那么灵了。之前你也不爱吃菘菜,觉得菜腥味重,现在不是也吃了?”邓老爷笑道。

    秀秀带了几分得意,对着霍宝轻哼道:“我就说我大了,不是小囡囡了,以后表哥不许摸我的头了!”

    邓老爷望向霍宝,若有深意。

    霍宝轻咳两声,道:“不摸了,表妹都留头了,是大姑娘了。”

    秀秀抿嘴一笑,拿起红豆糕,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霍宝移开视线,喝了几口茶去了口中甜腻,心情颇为复杂。

    今天是小表妹,明天……

    关于两小亲事,霍五、邓健两人之前就有了默契,就是徒三那里也是乐见其成的。

    只是霍宝还在母孝中,秀秀年岁又小,不着急提,眼下却是不同。

    三县之主都要北上赴婚宴,邓健的身份就敏感。

    毕竟他“收复”曲阳、驱逐白衫军在前,可以说是白衫军的敌人。

    就算现在他投了白衫军,可到了滁州介绍起来总不能说是徒三姐夫八竿子远处的表亲。

    还有霍五那里,只凭着徒三姐夫身份,也容易被人轻鄙。

    在北上之前,两家联姻之事要敲定,才能同进同退、师出有名。

    之前邓老爷打发秀秀出去,应该就是想提此事,不知怎么没有说出来。

    霍宝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就着茶水,将两盘咸点心都吃完了,没觉得饱,反而被茶水点心勾的肚子里“咕咕”叫。

    “嘻嘻!”秀秀捂着嘴笑道:“大师傅这几日家去了,幸好刚才我从酒楼叫了吃的过来,要不表哥就要饿肚子!”

    说话的功夫,酒楼的伙计提了食盒过来。

    四碟四碗,还有两碗白粥与整整五笼肉包子。

    邓老爷吃着药没有胃口,只就着两只鲍螺喝了一碗白粥。

    秀秀吃了两个包子,道:“表哥运气真好,他家关门两个多月,今儿才重新开门,还是这个味儿。”

    霍宝点点头,想起三月南下时吃的包子,问道:“包子多少钱?”

    “素包子四文,肉包子六文……跟去年比翻番,跟三月比倒是便宜了……“

    霍宝上次吃的是肉包子,贾源进城买的,每个包子十文钱。

    “商道通了就好了。”霍宝道。

    江南江北粮食价格差距太大,利润这么丰厚,总有商人会为钱北上。

    秀秀点头道:“王千户的堂弟去苏州了,他家开粮铺的。”

    霍宝并没有放在心上,粮食多多益善。

    要是民间粮商都动起来,运粮北上,才是好事。

    霍宝的粮食有限,充作军粮还不足,可实际上现在曲阳县衙承担了不少贫民百姓的口粮。

    什么时候粮价下来,曲阳才真的度过这次旱灾。

    吃了午饭,霍宝又将“粮盐铁”的计划对邓老爷仔细说了一遍。

    “货仓建在滨江,方便水运……说起几位长辈合伙的买卖,可实际上不过是补充几个县的后勤,否则没粮没兵器的,怎么练兵?”

    “粮食多多益善,除了日常供应都储起来。”

    “盐路通了,可以往东北、西北贩盐,正好可以换马回来。”

    “常州还有个私下的铁矿,等敲定了买卖,可以多贩生铁回来,直接集合三县匠人,在滨江锻造兵器与铠甲。”

    “淮南道乱了几个月,朝廷都没动静,说不得是憋着大动静,总要预备起来。”

    有一句话,霍宝没有想了想没有说。

    从白衫军开始亮反旗,至今已经大半年。

    之前还能说朝廷调兵慢,一时没顾上,现在可不好自欺欺人。

    等今年秋收后,怕是各省各地都太平不了。

    弥勒教在江南江北传了几十年,有野心起事的,不会只有淮南淮北这几人。

    滁州军装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