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登基吧,少年-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鲍家门口。
花轿未至,看热闹的人已经先一步到了。
“鲍家这回要热闹了!”
“鲍老爷不会直接将儿孙都撵了吧?”
“鲍大爷傻哩!”
“……”
“十二台聘礼直接当嫁妆抬回来了,别的啥也没有!”
“啧啧!亏死了!”
“故意出风头!李家正经姻亲还没动静呢,倒是显出他家来?”
鲍小二骑在马背上,听着围观众人指指点点,心中也忐忑。
父亲与二叔先一步回来,不知能不能劝住祖父。
花轿都抬回来,要是鲍家不让进门,那张氏如何自处?
就是鲍家,也要成了笑话。
幸好,他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鲍家大门开了。
鲍大娘子、鲍二娘子带了仆妇迎了出来。
鲍小二的胞兄鲍大少爷捧了一捆红毡,亲自铺设到花轿前。
新郎官下马,背了新娘子下轿。
又有小厮举着鞭炮,小跑着回来。
“噼里啪啦”的炮竹声。
新郎牵着新娘进了鲍宅。
鲍家众人转身进门。
大门关了。
……
大门能关注各家各户仆从窥视的目光,却拦不住各家各户的当家。
大家算上都是鲍家主顾,不是鲍家闭门谢客,就都能拒之门外的,总有一两户亲朋,可以深夜赶来,往后堂寻鲍老大夫。
“表哥,这新元帅到底是啥章程啊?”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京味楼的东家郭老爷。
两家祖上都曾在京当差,交情颇深。
后来回定居,两家也彼此帮扶,几辈子的姻亲。
鲍老大夫的次媳,就是郭家女。
两人既是表兄弟,又是儿女亲家。
鲍老大夫神色灰败,摆摆手将小厮打发下去,方小声道:“怕是个不容忤逆的性子,莫要做出头鸟,且先顺服些!”
这是听进去长子的劝了!
鲍白英在州衙两日,已经瞧出不少。
不说别的,林平安这里遴选医护兵五百,此事情就不宜深思。
医护兵五百,正兵得多少?
什么时候需要这么多医护兵?
要打仗了!
攘外必先安内,古今同理。
明晚的宴,不是好宴!
为了让老爹警醒,莫要再存取巧之心,鲍白英就没提州衙对张家人的处置。
只说了尤、张两家倚仗与徒三爷有旧,待新元帅“不服顺”,才这个下场。
张家有女在徒三爷房里,众所周知。
尤家这两日没少折腾,大家也有所耳闻。
没想到这就挨了收拾,还是产业尽失,阖家老少都折里。
鲍老大夫吓到了。
鲍家……好险!
鲍老大夫后怕昨天的不知趣,让霍家人记仇。
想着如何“亡羊补牢”,否则鲍家说不得什么时候被发作。
郭老爷听了尤、张两家获罪缘故,不由疑惑:“没有别的,就是这因这个?新元帅行事这么霸道?不像啊!”
“你见着了霍元帅?”
“不曾见,不过霍小元帅带族人今天下午在京味楼吃饭,临走买了二斤高丽参……除了参价,还给了茶水钱,老大说是极和气性子……”
京味楼的掌柜就是郭老爷的长子。
除了说霍宝和气,郭掌柜还跟老爹提了霍宝叔侄饭量惊人。
只是这一点,就没有必要从他们嘴里宣扬出去。
开酒楼的,三教九流往来的多,消息也比外头灵通。
别人还只知霍元帅是徒三姐夫,不是州府人,借着亲戚身份过来,不知怎么占了滁州。
郭掌柜却是晓得霍五是滨江之主,是曲阳之主邓健的表兄弟。
徒三爷反而与邓健没有直接关系,可进滁州时带的大多数是曲阳籍兵卒。
这其中,谁晓得有什么说头。
“张家还罢了,之前押错码了……尤家,哎,唐将军还在呢,也半点不容情,这不是霸道是啥?”鲍老大夫唏嘘。
做大夫的,见的人多了。
最怕的就是这种喜怒随心的人,不顾情面,没有道理可讲。
郭老爷神色凝重,显然是听见了鲍大夫的话。
不过想着今日之事,他少不得劝道:“大侄儿行事,占了个义字,不算错处……州衙那边允张氏嫁了,就不会再追究此事不放,表哥也莫要太恼……像李家那样的,麻烦是没沾上,可太凉薄,往后谁敢与他家深交?”
鲍老大夫却是听着暴躁,摆摆手道:“莫要提那不孝子!混账东西……读书读傻了……”
碍于鲍家颜面,碍于州府反应,老爷子没有将花轿拒之门外,可到底郁气难消。
……
有一就有二。
鲍家的姻亲不是独有郭家一家。
郭家进来了,别人家就也进来。
姻亲又有姻亲。
州府如今没有宵禁,这大半夜串门子就不是一个两个。
……
次日一早,霍宝早早醒了。
昨天去了大营一次,不仅霍豹手痒,霍宝也手痒。
别的都是外物,变化不随心。
这锏却是他能握在手中的。
老爹不会将他们父子的性命安危交到别人手中,霍宝更是如此。
六月天亮的早。
五更未了,校场就已经有人在了。
看到熟悉的身影,霍宝脚步有些踌躇。
糟!
这两天瞎忙,忘了表叔之前的神眼。
这送上门了!
邓健赤裸着上身,一身腱子肉,手中一双玄铁锏舞得密不透风。
不等霍宝犹豫,邓健已经发现霍宝,瞥了一眼。
霍宝老实上前,看着邓健就有些移不开眼。
邓健手中的仿佛不是玄铁锏,仿佛是延伸的手臂。
如臂挥使!
霍宝打开锏馕,也拿出自己的锏。
右手还罢,左手还是有些不顺手。
单手锏再顺手,双手锏也得学。
学不会双手锏,对敌的时候就有了短处。
大开大合之下,不能回防己身。
他之前对着书,自己跟着学了前两式。
后来在曲阳,邓健指出他的不对之处,重新习了第一式。
霍宝做了个起手式,将这招式来了一遍。
邓健不知何时已经收了兵器,正看霍宝演练。
见他一招演练完,邓健瞪眼训斥道:“混账东西,莫要说你同我学的,你丢得起这脸,我还丢不起!你本就是初学,正该日日操练,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兵器……整日里不务正业,就一招还练荒了,真是废物,左臂低了半寸,右肘劲道不对……”
霍宝老实听了。
这就是废物了?
再也不是好侄儿了?
好像天下当岳父的,都有这个毛病。
那就是看女婿不顺眼。
不过邓健说的没错,自己这些日子是懈怠了。
背着锏囊,可操练的时候少。
很是不应该。
“哼!莫要仗着力气就想着偷懒!力气大,护不住自己,顶个屁用?又不是刀枪不入,不管是让人摸到跟前,还是直接弓弩远射,都避不开!以后早起半个时辰,随我来习锏!”
“嗯,谢谢表叔!”
霍宝乖巧应了。
邓健瞪了他一眼,这才从第一招起头开始,给他演练一遍。
霍宝不敢眨眼,仔细记下。
邓健训斥教导一番,心中舒坦不少,懒得再看霍宝,自己练锏去了。
霍宝看着那行云流水的招式,却是有些走神。
自己对着书本学习招式,多有不足,邓健一眼就能挑出毛病。
邓健的招式,跟谁学的?
不是亲族断绝的孤儿吗?
不是童养婿么?
换个别人被盯着,早要不自在。
邓健却是更添得意,拿出十分本事来。
臭小子,别人都惯他,自己可不会惯着他。
学不好锏法,且好好收拾他。
一个时辰过去。
霍宝如同水洗一般,也没有力气再胡思乱想,跟邓健说了一声,便回去洗漱。
今日开始,他要随林师爷学文。
洗澡水早就叫人预备好,等霍宝更衣完毕,早饭也送来了。
两笼羊肉包子,一碟夹肉烧饼,一碟萝卜丝糕,还有汤面,与四色小菜。
霍宝早起消耗大,就都吃了干净,才漱口前往书斋去林师爷……
。m。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道、霸道
看着眼前摆着厚厚的《史记》,霍宝很是无语。
林师爷怎么不按照常理出牌?
不是应该先问他开蒙几年,四书五经学到哪里?
直接上来就是大块头?
这也看高看自己了!
“今日老夫想讲《高祖本纪》!”林师爷开口道。
霍宝翻到这一卷,心中颇古怪。
林师爷这似乎有深意吧?
《高祖本纪》是《史记》第八卷,记得是大汉开国高祖皇帝。
这一位,是造反发家的!
如今大家干得是造反的买卖。
林师爷让自己先学这一篇,这是看好他们爷俩?
这信心还真是十足!
霍宝上辈子读过《高祖本纪》,不过也忘得差不多。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看了这神话式开头,霍宝很囧。
这就是原始部落图腾遗风,所有的皇帝都不是人。
他莫名想起老爹在曲阳说自己落地“哭三天”之事。
之前忘了这个,回头得好好问问。
老爹是无意说的……还是有意……
霍宝顺着看下去,又是吹嘘高祖不凡之处,还有吕公慧眼识人、妻之以女为佐证……
这时的《史记》没有标点,却有句读。
霍宝又是看过的,重温这篇便没有什么磕绊,直接看了下去。
《高祖本纪》通篇不过万字,霍宝一口气看完。
直到此时,他才反应过来林师爷说是讲这篇,可却一直没开口。
霍宝忙抬头,就见林师爷正抚着胡子看他,若有所思模样。
“小宝失礼了!”
霍宝忙合上书,起身作揖。
“小宝看过《高祖本纪》!”
林师爷用的是肯定句。
霍宝点点头:“粗读过,忘得差不多了!”
“记住了‘约法三章’?”
嗯?
霍宝有些意外,怎么提这个?
“五爷与邓爷说了‘三大纪律、四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许动百姓一针一线、一切收缴归公分配;不打人骂人、不调戏妇女、不祸害庄稼、不虐待俘虏,用以约束军队。说是小宝制定出来的……小宝可是受‘约法三章’启发?”
霍宝很想摇头,不是受“约法三章”影响,是直接拾伟人牙慧。
不过谁让他是老实孩子。
该背锅的时候还得背锅。
他便乖乖点头:“东施效颦罢了,当初听闻陵水白衫军恶行,心中畏惧,怕不能约束兵卒,欺凌百姓,流毒地方。”
“高祖进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小宝也能想到‘三大纪律、四项注意’,明日五爷设宴,见滁州父老,小宝怎么看?”
霍宝沉思。
老爹明显想要割韭菜。
林师爷跟自己提这些作甚?
他反对此事?
林师爷到底是读书人,士绅阶层的一员,多半看不惯此事。
可打仗就要花钱,粮草也不能全靠金陵供给。
“三大纪律”是约束兵卒的,不是用来束手束脚的。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般冷酷无情!”
霍宝用一句上辈子的名人名言做了回复。
林师爷神色一怔。
《礼记》注疏篇中有云:“同官为僚,同志为友。”
《国语》上《晋语四》中记:“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少年神情再温煦,语气再婉转,也只有一个意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小宝自己定的三大纪律,想要反复不成?还是在小宝眼中,这百姓要限定人选,赤贫者为百姓,有产者不是百姓……”
“林先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美德,可也要和时宜。如今世道,不用小宝多说,大家心中有数,不是宽和的时候,况且滁州到底不同!”
“哦?滁州哪里不同?”
“滁州是大本营……为了出征时无后顾之忧,滁州只能有一个声音,滁州上下也只能有一个立场!非友即敌,不需要中立者!”
林师爷皱眉道:“只滁州如此?打下和州后如何?”
“打下和州,那和州也是大本营的一部分,没有厚此薄彼的道理,自然效仿滁州先例!”
“……”
“哈哈哈!我儿说的好,我儿说的好的啊!就该都当自己人,不用那么外道!”
霍五从里屋走出来,看着儿子,脸上笑开了花。
邓健、马寨主、薛彪、唐光等人跟在其后,却是神色各异。
邓健还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模样,对着霍宝冷哼一声。
马寨主则是眉眼含笑,对霍宝点点头。
薛彪则是像刚认识霍宝似的,看了一眼又一眼,目光中带了几分惊奇。
唐光摸着下巴,笑眯眯的,对霍宝比了个大拇指。
霍宝忙与诸人见过,心中十分酸爽。
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真有了分歧?
……
几人重新落座。
霍宝见林师爷精神恍惚模样,倒是有些不落忍,劝道:“林先生放心……咱们又不是强盗,还能真的白抢了人家家产?不过是备战所需,单记成册,过后还了就是……”
嗯?
大家都望向霍宝。
这孩子太厚道了!
还想着还!
薛彪不赞成道:“咱们如今紧巴巴的,这养兵跟烧银子似的,哪里有富裕?左右得罪一回,已经不落好,还还啥?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现在紧巴,打下和州就富裕了!”
“……”
“滁州欠下的用和州的还,和州欠下的用庐州的还?”马寨主笑道。
霍宝点头,老实道:“正该如此。”
薛彪皱眉道:“那不是一直折腾?债主还多了,还不如直接拿滁州这边的做本钱得了,还省事!”
“七叔,债主多了不是坏事!”
“咋不是坏事?就算不给利息,这名声也不好,显得咱滁州军多穷似的。”薛彪摇头道。
霍五帮儿子解释:“小宝的意思,是债主多了,这些人就都成了咱们自己人……就是为了保本,他们也不会支持旁人,要不就赔光了……”
“……”
霍五解释的直白,大家都望向霍宝。
霍宝点点头。
父子心有灵犀,老爹解释的对,自己就是这个意思。
马寨主看着薛彪道:“瞧瞧,你做了半辈子买卖,这眼光还赶不上小宝!怕个球?官府征税加赋时,有谁敢推说不给?咱们用银子,就担心这个顾及那个的?真有那等敢发声不掏银子的,就是无视咱们,还留着干啥?”
昨晚众人提及这次宴会时,就如何对待士绅商贾,大家有了异议。
林师爷看得长远,担心白衫军劫掠成性,也怕得罪士绅坏了名声,不易于日后征伐。
薛彪是打算在滁州传教的,不想与士绅商贾撕破脸。
这两人的意思,对待士绅商贾,还是安抚拉拢为主。
至于霍五、邓健、马寨主是主张直接割韭菜。
尤其是霍五、邓健,在滨江、曲阳都割过,已经尝到甜头。
至于马寨主,那是跟着兄弟走的。
唐光么?
毫不犹豫站马寨主。
这四人的意思,有尤家、张家被抄家在前头“杀鸡骇猴”,警告已经给了。
滁州士绅商贾都该乖乖的,不知趣的人家就没必要再留着。
林师爷劝阻不住,想起霍宝提的“三大纪律”,就提出要听一听霍宝的意见。
霍宝年岁不大,可行事在这里摆着,没有人将他当成孩子。
不想霍宝说的更狠,“非友即敌”,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割韭菜。
这是要城中各姓表明立场,倾家相助白衫军。
凭的,自然是大营那小两万人马。
林师爷看着霍宝,只觉得少年熠熠发光。
这……是王霸之道!
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威服天下为“霸道”;依靠道德,施行仁义,使得天下人归心为为“王道”。
如今这世道,可以施行“霸道”抢地盘,可想要守住地盘就得用“王道”。
抢到地盘……且能守住地盘,既为开国!
与霍五、马寨主等人喜怒随心不同,霍宝每一步目的性都极强。
或许他自己没有发现,可是他所行所为,都是剑指天下!
压根就没有将朝廷放在眼中!
捆绑士绅利益,最后还的不是钱财,还有这富贵。
这背后,是“王与士,共天下”的承诺。
这样的见识与决断,是小村老童生教出来的?
林师爷无法相信!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般冷酷无情’,这话说的真好,小宝再说两句!”
霍五看着儿子,觉得稀罕不够。
小宝跟着老童生读了三年书的,可儿子半点儿不酸气,说话从不掉书袋,这意思明明白白多好。
大家看着霍宝,也都是带了期待与鼓励。
虽说霍五这吹儿子的毛病不讨喜,可不得不说霍宝的存在,让大家信心更足了。
霍宝被众人看得不好意思,脑子里还真是涌出不少伟人金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是看着大家说的,即便有分歧,也最好如今天这样内部消化掉的。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是说的明日宴会,态度软不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说的是白衫军起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个……可以做滁州军的口号。
喊喊就行了,不用当真。
因为后半句作数,前半句做不得数。
大家淮南攻略,都是计划主动出击。
想打就打!
书斋里一片安静,众人都在品味霍宝这几句话。
这些话直白,听着如寻常俚语一般,可是越琢磨越有深意。
霍宝带了羞涩……
“借用”伟人金句忽悠大家,多少让人有些小尴尬。
不过同林师爷选的《高祖本纪》相比,还真是大大语录更有指导性。
如今这世道,正是需要一场变革。
不过再多的理论,都是以一条为根基。
“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是重点,要谨记牢记!
“小宝说的真好!看得也长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该准备起来了……”
这次不用霍五先吹儿子,马寨主就真心赞了起来。
唐光附和道:“是啊!弥勒教徒传了几十年……朝廷又是这模样,眼看都要乱了……”
霍五笑道:“小宝说的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这个道理!这人啊,惯会得寸进尺!明晚咱这道道划出来,就不能软乎,要不然不够扯皮的……”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夜之饮(上)
滁州士绅商贾,还是消化前一晚串门得来的消息。
新元帅霸道?
喜怒随心?
最大恐惧是未知,这知道了,畏惧就少了几分。
不做出头鸟就是,左右新元帅立足滁州,不会将上下都得罪光了。
凭着徒三爷完好无损出滁州,还有允鲍家提前践行婚约,就能看出这位新元帅身上带了几分义气,不像辣手无情之人。
没想到,不过半日功夫,就有新消息传来。
城门口加派守军,许进不许出。
街上巡丁也更密集。
寻常百姓也察觉到变化。
市面上小偷乞丐都不见了。
挑挑子的小买卖人叫卖声更宏亮,想要赶紧卖光收摊。
行人们只觉得街道干净,卖家更殷勤,今天讲价也格外容易些,挺好。
等到下午,收到帖子的人家,就发现自家宅子附近也多了看守。
……
鲍二爷趴在大门里,冲着门缝往外看。
离鲍家大门十几步远的地方,一什兵卒站着,其中两人说这话,还有一人指了指鲍家宅子。
鲍二爷皱眉,急匆匆寻鲍老大夫。
“爹!大哥回来没有?这到底是咋回事啊?外头盯着咱家宅子的有十来人,这……这不是州府的陷阱,让我们家娶张氏,又借此收拾咱们?”
鲍老大夫这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