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元1836-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看来,这个叫什么刘锡命的不过是一介寒门子弟,平日里苦读还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了解朝廷大势,正好让他出个丑再说。

    “刘兄既然发笑,想必另有高论,不如说出来指点一下我等如何?”

    呃,刘锡命有些无语,他娘的你牵扯劳资干什么。

    不过卢嘉鸿主动相邀,其他人全都齐刷刷地看了过来,刘锡命不经意地瞥了周围一圈,发现身边的谢纯熙也正满眼小星星地望着自己,弄得他也有点虚荣心上头。

    装逼就装逼,论这个我还没有怕过谁。

    “呵呵,两位各有各的道理,之所以有了分歧,依我所见不过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已。”

    李奇范有些感兴趣地问道:“刘兄所说这个,信息不对称是何说法?”

    嘿嘿,这也是信息不对称,刘锡命心中一乐,清了清嗓子继续装逼。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在下自己发明的叫法,信息者,亦指天下所有情状、消息。信息不对称,指的就是两人之间获得的消息来源不一、内容不一,因此而产生诸多争执、问题。朝廷之所以治民,商贾之所以获利,皆因为信息不对称之故。比如甲商人,比他人先知道乙地干旱,那么他便可以先于他人运粮去乙地贩卖,从而获取暴利……”

    李奇范等人听得连连点头,道理大家一说便懂,只是这个说法倒是新鲜。

    卢嘉鸿见大家都在附和刘锡命,心中有些不爽,不耐烦地打断刘锡命道:“恁地多废话,你还没说朝廷之事呢。”

    刘锡命瞟了卢嘉鸿一眼,不露声色地继续说道:“卢兄和窦兄的分歧便在各自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一,但是在下以为,仅凭道听途说的消息便要评判朝中大局,似乎有所不妥。”

    “圣人云,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讨论天下局势还是要从根源上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至于这根源,在下以为便是朝廷制度,若真是知晓朝廷制度优劣之处,自然可以推理出天下是将太平还是祸乱。”

    窦玉泉啪的一下子拍了一下手,满脸喜色说道:“刘兄此言乃是正理,但请问这分析之法可有讲究。”

    刘锡命环视一圈,见大家都在等他说话,心头有些小得意:“这分析之法也是简单,只需将一件事抽丝剥茧直至核心便可,我称之为逻辑分析,比如甲可以推出乙,乙可以推出丙,但是却不能直接从甲推理到丙。庶务分析也是如此,天下大势究竟如何,倘若只从各种消息来判断,就如同要从甲直接推理出丙,中间自然难免产生分歧,这中间缺少的环节便是对朝廷制度的分析。”

    “要分析朝廷制度,那就先想明白朝廷何以统率天下,在我看来,天子之所以能有四海者,一曰掌握钱粮,二曰任免官吏,三曰挟制兵将。”

    刘锡命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些东西,其实在他看来,统领天下真正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信息的获取程度,只要你掌握了天下最全面的信息,那么制定任何政策时都可以将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不过这些都是帝王心术,却没必要到处乱说。

    刘锡命顿了顿话头,继续说道:“所谓掌握钱粮,就要看朝廷能够从地方上征收多少赋税,本朝官绅不纳粮,所有赋税均由小民承担,但是天下田地泰半都在宗室官绅手中,由此小民生计日蹙,长此以往民何以堪?易经有云,‘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天地有节便能常新,国家有节便能安稳,如今宗室官宦无节无度,天下安有不乱之理。”

    “再说任免官吏,如今只有官员由朝廷任命,胥吏差役全由地方充任,然则正堂官三年一改,地方政务全数落于小吏之手,此辈皆是贪婪无度之人,乡间百姓多受其盘剥,加上赋税繁重、天灾不断,此天下祸乱之二也。易经有云,‘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真可谓一语中的。”

    “最后说到挟制兵将,朝廷法度以文御武,是以武官将兵多受文官节制,如今风气,大到作战方略,小到军中奖惩,全数由不通军务之官操纵,遇到彪悍勇猛之敌,如何能够战而胜之呢?”

    亭中众人全都惊讶地看向刘锡命,其实朝廷中有识之士大有人在,刘锡命说的这些道理也并不新鲜,但是对于这帮还没考上秀才的学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大家感觉听起来就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谢纯熙更是满眼放光地盯住刘锡命瞅来瞅去,看得刘锡命有些脊背发凉。

    卢嘉鸿见此情况满心愤怒,哪里来的穷酸敢抢小爷的风头,他斜眼看了一眼众人,突然指着刘锡命说道:“真是胡说八道,朝廷法度均为祖制,你这般大放厥词,莫非是说本朝祖宗之法不行吗?”

    嘿你个小王八蛋,还学会了扣大帽子是吧。

    刘锡命立刻就要反唇相讥回去,却被李奇范一把拉住,只听他笑呵呵地劝和两人道:“卢兄慎言,今日本就是聚会闲谈,大家各抒己见而已,何必伤了和气呢。”

    “哼”

    刘锡命和卢嘉鸿对视一眼,两人双双哼了一声转头不理。

    窦玉泉倒是对刘锡命很有兴趣,拉着他不停问道:“刘兄这套分析之法可有什么根源不成,往日里我等所学皆是讲究‘知先行后,行重知轻’,只说人人‘存天理,灭人欲’即可天下太平,却不像刘兄这般直指事务要义。”

    卧槽,小伙子有前途啊,刘锡命心中一乐,这家伙竟然听出了自己的话外之音,既然最终分析的问题是制度出了毛病,那么当然就不能像理学、心学一样讲究从个人内心去解决问题,而是要主动从外物层面着手解决问题。

    这其实是刘锡命多日思考下来的一些心得,理学和心学本就出自一家,只不过理学是客观唯心学,讲究的是观察外物而体会内心,而心学是主观唯心学,讲究的是直接体察内心,所谓心外无物。

    那为什么后世都认为理学是个祸害,而心学是个好东西呢,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两者提出的解决问题思路不同,心学要求知行合一,只要你找到了内心的良知,再将良知扩展到外物上去实践即可,这样一来做事的标准是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且讲究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心学做事更为积极向上。

    而理学的要求是以天理为准,朱熹等儒生根据天理衍生出一整套的三纲五常这些玩意儿,再用这套东西去限制人的内心,意思是你们这些兄弟也别去想其他的了,只要照着我说的这个天理约束你内心的欲望,那么天下自然太平,这么一来每个人都不再去独立思考,思想自然就慢慢被禁锢起来。

    中国的这些皇帝在这些方面个个都是人精,这帮人一看朱熹的这套东西,立刻都发现其中的妙处,如果天下人人都按照这套三纲五常标准来行事,那自然就没有人会去想东想西了,皇帝的位置也就坐稳了。

    刘锡命想着这些,一边对窦玉泉灌输自己的理念道:“圣贤的书都是用来读的,却不是用来做事的。我以为,为官做事不能只拘泥于他人所说之理,或者只讲究论证己心,而应当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知晓天道规律,而后再与自己内心的良善进行对比,若是两者相合,则此事必属正理。”

    讲到这里刘锡命其实已经在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了,他想要向窦玉泉灌输的是人的一切行为应该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也算他为改变大萌朝所做的一点尝试了。

    窦玉泉听了这话立刻陷入思考之中,谢文乐站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向刘锡命,你小子要不要这么厉害,都开始驳斥圣人说的话了,莫非想要自己搞出一门学说不成。
………………………………

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三)

    谢纯熙在一边露出思考的模样,过了几息时间,轻声打破了众人的沉寂道:“朱夫子讲‘存天理,灭人欲’,阳明先生讲‘致良知’,而刘世兄则说考证天理,而后以心合之,似乎是对二者的补充修正?”

    什么?这小子竟然敢别立门户!

    旁边李奇范、卢嘉鸿等几个之前没听太明白的少年立刻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娘的,大家都是同龄人,为何你这么优秀。

    刘锡命听了谢纯熙的话也仿佛被点醒一般,对啊,自己的这个说法并不是和心学、理学完全矛盾的,硬要把它说成是二者的补充和修改也有些道理。

    中国儒家思想有多顽固,只有到了这个年代的人才能体会的到,如果自己贸然按照毛主义那套东西来建立体系,只怕立刻就会被顽固派打成万劫不复。

    但是像今天这样换个名头就好办了,中国文人为什么都喜欢假借古人的名头,还不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别人的抵触嘛,到时候自己完全可以说这套理论就是从老孔的思想里衍生出来的。

    嘿嘿,这么一来,反对者要想全面攻击自己,就相当于攻击孔子,那他们也就只能从自己的理论中找几个单独的点来进行论证。

    这么做的话刘锡命当然不怕,好歹咱多了几百年的见识,而且这几百年里人们的脑洞到底有多大,这些古人恐怕抠破脑袋都想不到,玩嘴炮还打不赢他们?

    想到了这些以后,刘锡命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见一群人全都张大了嘴望向自己,赶忙装作谦虚地样子摆手道:“哎呀,贤妹过誉了,愚兄哪里当得起这般说法,只是偶有所得而已。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嘛,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那卢嘉鸿这才反应过来,立刻脸色涨红地怒吼道:“这不可能,这般话哪里是你一个穷酸能说的出来的,你难道不该埋头苦读么,哪里还有工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刘锡命悠悠地说道:“卢兄不要激动,有些人本就是天生异禀,你要学会认命,况且你都说了是谢乱七八糟的东西,卢兄又何必介怀呢?”

    “噗呲”,谢纯熙见刘锡命一副装逼的模样忍不住一下子笑出了声,说来也怪,若是其他人像刘世兄这般说话,恐怕她会觉得孟浪轻浮,但是刘世兄嘛……

    “无耻之尤”,卢嘉鸿瞟见谢纯熙一副花痴的模样更是心头大怒,“那也不能任你这般诋毁圣人之说,朱子之学乃是得了朝廷认可的,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凭什么敢横加增改。”

    刘锡命也被他顶的有些火大,就他娘的知道叽叽歪歪,朱熹又不是你爹,他不再忍让道:“岂不闻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阳明先生十二岁时便立志要做圣人,最终终成大道,若是如你这般说法,莫非人人都只能邯郸学步?再说了,若是前人所说便不能置喙,那朱子改易孔孟之说,岂不也是妄自尊大、目无圣贤?你辈不思自醒,却只知污蔑他人,实在是让人齿冷。”

    “你,你,真是目无法纪之辈。”

    草,就烦这种跟他谈道理,他跟你谈法律的王八犊子,不过萌朝的腐儒多的是这种混账东西,刘锡命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工作。

    另一个叫齐真的官宦子弟也附和起卢嘉鸿来,他摇头晃脑地说道:“不妥不妥,刘兄毕竟年少,哪里懂得圣人精义,还是应该多学少说才是,若真是人人都能恪守本分,天下自然大治,这才是经世治国之言。”

    其他好几个人也立刻跟风批评刘锡命起来,所言之意无非就是你丫人微言轻,凭什么擅改圣人学说之类的。

    谢纯熙见状有些打抱不平,还替刘锡命辩解了几句,却被众人拿住她女子的身份纷纷说教,气得小姑娘直跺脚。

    刘锡命见大家都是这种情况也不再言语,这种场景他以前在大学宿舍就经历过很多次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成年人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往往是大家辩论了一个晚上,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

    哎,行路难啊,如今才踏出第一步就碰上这种情况,以后该怎么办呢?

    刘锡命这边一熄火,大家都以为他被众人言语压了下去,除了卢嘉鸿和另外两个官宦子弟出言讥讽几句,其他人倒是还顾着面皮,谢文乐见机赶忙转移话题到今科县试上来。

    窦玉泉见刘锡命一言不发地看着其他人聊天,知道他有些郁闷,装作不经意地往前挪了几步走到刘锡命身边低头悄声说道:“刘兄不必气馁,彼辈不过承荫父辈而已,实不足道哉,小弟对刘兄所说颇感兴趣,不知回头可有机会请教?”

    刘锡命心情忽地一下子好了起来,吾道不孤啊,好歹还是有思想不僵化的读书人,他赶忙微微抬手致意:“窦兄客气了,回头咱们再互相请益。”

    说完两人对视一笑,颇有默契地又参与到场中众人的讨论中。

    李奇范叹口气道:“本来今科县试我是十拿九稳的,哪晓得曾知县竟然提前被朝廷调走,这么一来又要揣摩新堂官的喜好了。”

    一众官宦子弟跟着哀嚎起来,刘锡命和窦玉泉等几人面面相觑。

    麻个蛋的,果然世间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刘锡命不知他们这些官宦子弟是不是能弄到题目,但是就算弄不到,有他们的父辈帮忙,这些人得到的信息也绝对比自己等人多的多。

    他有些疑惑地拉了拉旁边的谢文乐,低声问道:“他们亲族全在此地为官,怎么还能在此地应考,那岂不是毫无公平可言?”

    谢文乐低声嗤笑了一下道:“正印官多是外省人当然不会有这种事,反而是如我父亲这般的佐贰官,大多都是在同一省里为官,只需寄名到县里来就是了。不过像我们这些人也不会太多,府县胥吏又不许科举,因此朝廷也不是太在意这些,只要不过分便行。再说了,县试之后还有府试、院试,尤其是院试,直接由提督学政来监考,又有几个能占了便宜呢。”

    刘锡命这才心下稍安,这么看来萌朝的科举还算是相对公平的,相比其他黑心烂肺的官场套路,确实可以算是寒门子弟出头的唯一出路了。

    窦玉泉见状调侃道:“诸君光想着打探新任堂官喜欢,还不如多费些心思背背文章岂不更好,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卢嘉鸿和其他几个官宦子弟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读书是不可能读的了,这些寒门哪里知道我辈官绅人家的路子,一个二个只是笑而不语。

    到了这会儿这个聚会也算是分出层次了,亭中众人谁有才学,谁是草包,大家一目了然,众人聊着聊着便从一大群人高谈阔论,慢慢变成了五、六个小群体相互讨教。

    倒是谢文乐和李奇范两人,颇有些左右逢源的本事,两人在几个人堆里面窜来窜去,总能接上些话题。

    “刘兄才高八斗,没成想你除了见识非凡,时文写作也是炉火纯青,小弟远不及矣。小弟现居城东望鹤街,刘兄以后可要多来走动。”

    窦玉泉拉着刘锡命讨论了一会儿性理之论,又被他时文功底震惊了一回,说话语气十分羡慕。

    刘锡命心中浪笑,还好劳资有空间灵水催肥,要不然还真干不过你们这些读了十几年的人。

    不过老刘同志也觉得此次聚会之行收获颇丰,进一步完善了心中的想法不说,好歹还结交了一个聊得来的朋友。

    当然这也是他不熟悉此时习俗,所以不知道他今天还得了个天大的好处。

    为什么如卢嘉鸿这些官宦子弟,明明不待见寒门,却还要搞这种聚会?说白了就是为在士人圈子里先打下一个好名声,将来若是真的高中,到时就能轻易在读书人圈子里聚起势力来。

    这读书人的势力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全看你怎么操作,比如晚萌时期,秀才生员经常结社以壮声势,若是遇见弱势的县官,他们还敢聚众闹事、逼迫知县,这其中的利益又谁说的清楚呢。

    这种文人社会在末世的喧嚣浮动,最后到了满清时才渐渐沉静了下来,士风也逐渐由嚣张走向沉寂,这就是后话了。
………………………………

第一卷 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

    “老弟,自今往后,城中应试之人说不得都要识得你刘锡命了。”

    谢文乐在别过其他士子后,万分感叹地对刘锡命说道。

    刘锡命自我调侃道:“莫非是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怕到时传的都是我刘某人如何狂悖的吧?”

    谢纯熙“噗呲”一笑,一边看着刘锡命,一边踱步围着他转了一圈,模仿谢成周的语气说道:“哪里来的狂悖之徒,左右,给我拿下。”

    这丫头把她父亲的表情语气模仿的惟妙惟肖,直接就把刘锡命和谢文乐两人逗得捧腹大笑。

    谢纯熙跟着笑了好一会儿,才跟着说道:“锡命哥不用担心,你若真是要著书立说,自然会引来天下人评议,哪里还用怕他们的流言蜚语,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你要是高中,总会有志同道合之人与你为伴的,到时你自成一家,名传千古,岂不美哉。”

    刘锡命也没想到谢纯熙看得这么透彻,他自己倒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在他以前所处的那个年代里,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只要有了名气都是好事,要不然有这么多人千方百计想出名呢,当然在萌朝还是要收敛一点儿。

    不过这纯熙妹子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在理,关键是自己要高中,不然你一个小学生对人家硕士、博士去讲大道理,谁他娘的理你,国朝的学历歧视那可是从古到今的优良传统。

    县试的事不能耽误,但是刘锡命也没忘了自家发展的事情,谢成周提醒他小心流贼的话语还萦绕在他耳边,不断地告诉他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年代。

    他只好一直催着谢文乐帮他安排和县衙里的几个书办见上一见,谢文乐办事倒也麻利,第二天晚上便将南充县衙的人叫了出来。

    “这是吏房书办姜全、户房书办曾志和、工房书办范安。你们几个,这位是小爷我的兄弟,刘锡命刘少爷,以后你们可得多帮衬点儿。”

    谢文乐带着三个小吏模样的男子进了酒楼包房,当着刘锡命的面一一介绍开来。

    那书房书办曾志和一见刘锡命,立刻笑着拱手行礼道:“原来是刘少爷,我说谁能请得动谢少爷做中人,小的之前见过刘少爷,不知你可还记得?”

    刘锡命当然记得这个户房书办,自己买卖张玉成家里的三百亩土地就是他经的手,当时还是谢成周带着他一起去的。

    他马上站起来客套一番邀请众人入席,为了搞定买卖官府工匠的事情,他今天还专门到城里最好的太白楼来招待这几人。

    谢文乐直愣愣地坐在刘锡命旁边,待桌上众人一番推杯交盏后,刘锡命低声问谢文乐道:“今天怎么叫了这么多人来?”

    谢文乐还没来得及答话,曾志和耳朵尖,马上笑着对刘锡命说道:“刘少爷,谢少爷已将你的用意都与我等明说了,此事要想办成,非得我们三人联手才行,不然容易出了纰漏。”

    刘锡命听了曾志和讲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县衙的匠户按使用应该归工房管理,但是人员应征服役却在吏房记录,这些工匠的匠户户籍又在户房管着,因此这三个人少一环都容易出问题。

    曾志和笑眯眯地抿了口酒继续说道:“刘公子要想招揽这些匠人,只能通过买闲这个法子。你得先找到一个愿意顶替之人,先由我户房将你招揽的工匠户籍转成民籍,再把你找来顶替之人转成匠籍。其次,由工房老范出手,将那工匠名字从工房名簿中划去,再把你顶替之人名字加上。最后由吏房老姜清点匠户应役情况,在这顶替之人户籍上写明应役。如此这般下来,才算是做的成。”

    刘锡命吃了一口菜冷静一下,麻蛋的,还能这么操作,你们这帮基层人员真尼玛是个人才,不过他想了想提出个问题:“这名簿户籍难道就没有人核对了吗?要是被查出来了可怎么办?”

    曾志和不屑地撇了撇嘴:“刘少爷放心,且不说你是通过谢公子找上我们的,二老爷肯定不会找我们麻烦。至于大老爷和三老爷,谁会没事吃饱了撑的去看这些,再说了……”

    说到这儿曾志和突然压低了嗓门,悄悄对着谢文乐和刘锡命说道:“二老爷也是知道的,如今这赋役黄册早就不堪用了,这些年来咱们报给南京后湖黄册库的黄册从来就没有准的,就算有人来查,又能查到些什么。只要当事人都咬死了,这事儿没人能翻出天去。”

    刘锡命心中大吃一惊,这个赋役黄册他当然知道,这玩意儿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定期造册,全部封存在南京玄武湖库房里,是大萌皇帝和朝廷掌握天下全盘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只要有黄册在,整个天下在皇帝面前就相当于脱了裤子一样,哪个省、哪个县有多少人,哪儿该收多少税,全都一清二楚,如今你他娘的给我说黄册全都不准?

    不知道这是不是顺庆府的特例,刘锡命心中无语,不过照他了解的萌朝官吏尿性,只怕全天下都是这般。

    哎,大萌朝想不玩玩都不行啊。

    不过这么一来倒是便利了自己这些人,刘锡命看了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