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之,他李阳就不争不斗了么?

    不,他李阳亦是一直在争斗。

    他做的任何一件事,对别人来说都是一种斗争。

    他会为了不得罪胡亥,不得罪赵高,为了“友好”,而放弃太傅一职吗?

    没有,他为了权力,为了往前走,他选择了斗争,选择了与赵高为敌。

    他会为了“友好”,放弃新政吗?

    显然,就算冯去疾不打压他,李阳依旧会推行新政,新政的目的,就是彻底取代旧政。

    说直白一点,这就是一方夺另一方手中的权力!

    不管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还是一展胸中抱负,都必须争,都必须斗,只有争到更大的权力,才能更好的去施展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切,谁饶过谁?谁又会放过谁?

    只要你挡在他面前,只要你不听命于他,不顺从他的理念,阻挡他的理想,他就会跟你斗争到底,没有半分情面可讲。

    这,就是政治。

    你不斗他,他便斗你,除非你自愿放弃,屈居于下,如李斯屈从于李阳那样……

    只不过,对于冯家来说,眼下并没有到非得屈居李阳脚下的境地,所以,他必须斗下去!

    “冯相,发改署发布新政了!”

    就在冯去疾心事重重之时,一位下属走了过来,禀报道。

    这么快么?

    冯去疾一怔,他没有想到,早朝才刚下旨置设发改署,现在才过去一个时辰,新政就出来了,心中大感诧异。

    这是什么新政,以至于如此的等不及?

    心中好奇,不由赶紧问道:“是何新政?”

    下属回道:“是国家工程招标新政!”

    “工程招标?”

    冯去疾眉头一皱,心中诧异更甚。

    工程招标,有必要这么着急吗?国库空虚,急着将这条政令发出来,有何意义?

    冯去疾有些看不懂了。

    一旁的下属猜测道:“或许是李相急着向中丞相表忠心吧,毕竟工程招标,是中丞相数月前制定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当中的内容。”

    冯去疾点了点头,正想说当是如此,结果回头一想,不对呀!

    工程招标,国库并不需要提前预支钱粮的。

    难道是……

    饥荒?

    脑袋里一冒出这个答案,冯去疾就惊呆了!

    原来李阳昨日在朝堂上说的靠商人振灾,并非是向商人募捐,而是……让富商们雇用灾民,去修筑工程!

    想到这里,冯去疾整个人都愣在了当场。

    虽然是政敌,但是冯去疾不得不承认,自己再一次被李阳的聪明才智给震惊到了。

    这个李阳……他怎么会想到这么好的一个办法?

    很显然,如果工程招标真的成功了的话,眼下的饥荒基本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想到这里,冯去疾不由苦笑,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

    与此同时,下朝后的李阳,此时在韩信和李由的陪同下,赶往了天下居酒楼,手中还拿着一份刚刚发布的国家工程招标新政的令文……

    天下居酒楼。

    此时,咸阳城最有实力的,共二十多位富商,已在巴适的连络下,齐聚于天下居酒楼,翘首以盼李阳之大驾。

    不多久,李阳终于来到了天下居。

    一众富商,在巴适的带领下,于酒楼门前列队恭迎,拱手齐呼:“拜见中丞相!”

    身在咸阳的富商,都知道李阳是目前朝中三位丞相当中最受皇帝重用之人,加上他还是扶苏的老师,前程不可限量,大家自然不敢不恭敬。

    虽然中丞相之名,如雷贯耳,但是大家却从没有真正见过。

    如今,终于一睹李阳真容,众人无不被李阳的年纪所震惊。

    开府变法,执掌律政,倒赵高,能做这一切的人,居然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这怎能不叫众人惊骇、折服?

    “诸位不必客气!”李阳笑了笑,也微微拱手,算是极为的礼贤下士,让一众富商心中大暖。

    众人自动让开中央的大道,伸手请李阳先行。

    李阳倒也不再客气,大步走入了酒楼,此时酒楼食客已清,堂中置有食案,一人一案,案上有肉有酒,大家分宾落座,李阳自然居主位。

    大家落座之后,个个正襟危坐,敛容屏气,生怕在这位中丞相面前有所造次。

    李阳笑了笑:“诸位不用紧张,本相今日邀请诸位相聚,乃是来谈生意的,既是谈生意,便讲究个平等,大家都放松些吧。”

    众人笑了笑,点了点头。

    李阳又道:“本相邀请诸位相聚之目的,我想巴适应该都告知诸位了吧?”

    众人点点头,道:“巴老板说中丞相欲将长城、秦陵、阿房等工程承包给我们。”

    李阳点点头:“正是,此便是关于此次国家工程招标政令,以及有关招标的章程事宜,诸位传阅。”

    说着,韩信便将发改署新出的政令及招标章程交到了商人手中,让他们相互传阅。

    招标的章程事宜,编写的非常详致,包括工程的承包方式,工程款项的支付方式,以及工程验收等相关事宜都有明确的说明。

    当然,这份招标章程,也是李斯请教了李阳才编写出来的。

    为此,李阳可是把后世的工程招标程序给借鉴过来了,比如拿长城工程来说,就和后世修路桥的项目相似,按标段,把长城拆成了数个标段,有的标段总长上百里,有的标段十数里,这都是为了让商人们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来接手不同长度的工程项目。

    而且,为了使商人们放心,付款方式也不是工程全部结束才去验收付款的,而是按照工程完成阶段来付款的,比如当工程项目完成了百分之三十,便可以作为一个阶段,开始验收。

    可以说,这个招标事宜,对双方来说都是极为的公平的。

    特别是每个标段也列出了招标价格,这些价格则是由李斯的人按照以往工程人数及合理的人工成本,及材料成本来算出来的。当然,为了让商人们愿意接手这些工程,所以这些工程的招标价格,都给商人们留足了利益空间。

    大概过了一刻钟,二十几位富商已将政令和招标章程都看完了,每个人都显得有几分激动,因为这可以说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大的一起生意了。

    而且,工程的招标价格,更是让每一个商人都有些红眼了。如果真的能按上面的价格接下工程,肯定能赚到十分可观的钱财。

    “这个大生意,诸位可有兴趣?”

    见到大家看完了政令和章程,李阳笑着问道。

    …………………………

    PS:这两天农村家里办酒宴,好忙,昨晚更是连觉都没怎么睡,太累了,赶出了这章。看看半夜能不能再赶一章出来。望大家见谅。
………………………………

第九十七章 利国利民利己

    众人纷纷点头,一名胡姓富商道:“不瞒中丞相,这确实是我等平生见过最大的生意。而且这上面的投标价格,也确实极为的吸引人,呵呵。”

    众人也都哈哈的跟着笑了一下。

    李阳自然明白,他们这是还有顾虑啊,于是道:“诸位既然感兴趣,那便是好事,当然,如果有什么疑惑之处,也但说无妨。”

    众人相视了一眼,接着那位胡姓富商便道:“丞相,这些工程的承包方式,说实话,已经在招标章程里写的十分之仔细了,而且也于我等商人来说,已经十分之公平了。只是……听说国库空虚,这么大的工程,国库能拿得出钱粮来吗?”

    众人连连点头,不无担忧道:“对啊,万一我等为工程倾尽家资,雇人施工,回头国库却无力与我等结帐,这……我等恐怕就都要倾家荡产了。”

    其实,这个担忧巴适就曾在李阳面前提到过,所以李阳倒不觉意外。

    李阳做出一副十分诧异的样子,道:“诸位怎么会有如此想法?”

    众人道:“难道我等的消息错了?国库钱粮充实?”

    李阳一笑,风轻云淡的道:“尔等的消息自然没错,连年的大兴土木,举国徭役,国库眼下确实是钱粮用尽了。不过,今年春季,已是实行了新政,将两百万役夫全部解散,回乡耕种。如今,我大秦全境,凡田地必栽满谷栗,秋收在即,不需两三月,赋税征收,国库必然丰盈,又岂会支付不了诸位的工程款项?”

    众人点点头,李阳这话倒说的也是很有道理。

    今年因为解散了所有役夫,往年田地无人耕种之局面,却实彻底的解决了,今年要是征税,定然是能足额征收上去,如此,国库确实会是非常的充实。

    可是……

    众人还是心有顾虑,另一位富商小心翼翼的道:“中丞相说的确实有理,只不过……如今天下饥荒严重,听说大江流域的会稽郡、沛郡、泗水郡已有造反之乱象,我担心如此乱象之下,这税赋能否征上来,还……还不太明确啊。”

    显然,这话才算是说到了重点上,众人无不是纷纷点头。

    天下生出乱象,大家都在开始造反了,怎么可能还会上交钱粮赋税?

    李阳自是明白他们的意思,便道:“实不相瞒,这其实便是本相欲将工程承包给诸位之原因所在!”

    “哦?”

    众人顿时一头雾水。

    胡姓商人问道:“中丞相此话何意?”

    李阳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本相且问尔等,工程的招标价格,于尔等利润高不高?”

    众人一愣,相互对视了一眼,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若按上面的价格,这利润已然极为吸引人。”

    李阳点点头,道:“我大秦将大利让于尔等,难道是我大秦自己不懂修筑这等工程么?不,我大秦之所以让利于诸位,实则是为了谋求一个双赢。”

    “双赢?”众人更加懵逼了,完全听不懂李阳这双赢所指何事。

    李阳笑道:“诸位说天下饥荒严重,大江流域更有造反之乱象,本相问诸位,如今新政实施,人人都可安居乐业,他们为何还要造反乎?”

    众富商答道:“这……自然是因为饥荒。”

    李阳满意的点点头:“没错,正是饥荒。如果没有了饥荒,在此新政当下,百姓自然不会造反。所以,只要解决了饥荒问题,乱象便可得到根除,是否?”

    众富商点点头,倒是很赞同李阳这句话。

    废连坐、轻徭役,可以说天下人都是看到了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希望。只要度过眼下的饥荒,待到秋收,可以说大秦将彻底的安定太平起来。

    哪怕就算有一小拨人要造反,那也完全蹦跶不出什么波浪来。

    这时,李阳就接着道:“本相所说之双赢,其实便是大秦将国家工程承包给诸位,让利于诸位,而诸位则帮大秦解决饥荒,立即着手雇用灾民,如此一来,灾民有谋生之路,于大秦来说,乱象便得到了根除,于诸位商人来说,雇用灾民之成本,何其之薄,利润更甚,此难道不是双赢么?”

    “这……”

    众人皆是一愣,直接傻眼。

    这下他们算是终于明白,为什么大秦会将这些大工程承包给他们了,原来是为了让他们帮忙解决饥荒引发的灾民问题啊。

    当然,他们能成为秦国最为有实力的富商,个个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所以也立即就明白,李阳这个计策之绝妙了。

    没错,只要他们愿意接手这些工程,确实可以彻底解决饥荒,而他们自己,也可以用很小的成本,雇用劳力施工,如此不得不说是双赢。

    李阳又接着道:“生意嘛,自然是追求双赢,双方谋利,只要于己有利,便事有可为。如今,大秦境内,田中尽是半熟之谷栗,只要眼前饥荒得到解决,三月之后,国库必将丰实,而且我大秦百万雄师,就算还有一点点乱民贼子欲要造反,那也是顷刻间便能让他们灰飞烟灭耳。诸位,这生意还有何担心的吗?”

    “这……”

    众人一时也是无言以对了,因为如果真按李阳所说的这样做的话,灾民有了生存之路,这乱象一止,待到秋收,国库自然有钱粮支付他们工程款项。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是想看看大家还有谁存有顾虑。

    这时,巴适便站了起来,对众人道:“诸位,中丞相已然将问题解析的十分之清晰了,难道大家还有什么顾虑吗?反正,不管你们做不做这个大生意,我巴家是一定做定了。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帮大秦解决饥荒引发的乱象,我巴家可不想见到天下生乱,各地生意钱粮全被乱贼给强夺了去。”

    不得不说,巴适这句话真的很有用。

    一众富商听到这话,都是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一名商人道:“巴老板说的是,我王家在会稽郡、沛郡、泗水郡的生意便全部受损,特别是沛郡、泗水郡的商行,钱粮全都被反贼给征收一空,如果这乱象继续下去,我王家在大江流域的生意估计全都要没了。”

    另一人也道:“可不是吗,反贼每攻一城,必将一城之钱粮,征收一空,以作粮饷,唉!”

    巴适见时机成熟,于是道:“既如此,诸位还有什么可迟疑的,承接国家工程,乃是利国利民利己之好事,此事,必使我等商人受人敬重。”

    李阳也赶紧道:“巴适说的不错,此乃利国利民利己之事,大秦不会忘记诸位,百姓亦不会忘记诸位,本相可允许诸位在工程的旁边立碑,让后世子孙知道,此等千古工程,是何人所筑,让尔等的名字流传千年。”

    顾虑早已打消,如今又有名有利,此时再不愿意,那就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了。

    一众商人,此时纷纷拱手齐道:“我等愿为大秦,解决饥荒问题,承接国家工程。”

    李阳大喜,一拍案台,大笑:“好!诸位今日为我大秦解忧,它日,大秦定不负诸位之愿景。本相可以向诸位保证,本相一定会在将来,让商人这个名字,受人尊敬。”

    众人连忙齐道:“谢中丞相!”

    李阳看重商人,倚重商人,这事其实大家早就听巴适讲过了,而且李阳将饥荒问题倚靠他们商人来解决,这也说明着商人的地位和作用,在他心里举足轻重。

    如今,听到他说将来会让商人的地位受人尊敬,心中还是很愿意相信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

    PS:稍后还有更新。
………………………………

第九十八章 官商勾结

    工程招标事宜,得到了大秦最有实力的二十多位商人的支持和响应,李阳也总算是大松了口气。

    在此事当中,巴家可谓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要不是有巴家在其中周旋和联络,及带头作用,估计这些商人也不会这么轻易就相信了李阳。

    毕竟,谁都知道,巴家是李阳的亲信,巴家愿意参与的生意,自然不会是亏本的生意。

    因为事关饥荒问题,不容太过耽搁,既然此事得到了商人的支持,自然是越快越好,毕竟多耽搁一天,就代表着有无数的灾民要多挨饿一天,也有无数灾民在这一天饿死。

    事不宜迟,所以,李阳当场便决定,于两天后正式举行招投标,同时也让这二十多位顶尖商人,带个好头,把工程招标的事情向其他商人做做宣传。

    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是在这二十多家商人的带动下,两日时间,工程招标的事情就引爆了整个商界。

    整个咸阳城的十二万家富商,对工程招标之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在谈论着工程招标的事情。

    特别是得知那二十多位顶尖富商都热衷这笔生意,这更是让下边的商人眼红,纷纷做好准备,也想在这个蛋糕上面分到一杯羹。

    一时之间,整个商界,那都是卯足了劲,跃跃欲试的等待着招标大会!

    …………

    两天时间,一恍就过……

    这一天,终于到了招标大会举行的时日。

    此次招标大会,为发改署负责,报名商人,达数万。

    工程按照标段,分为了一百多个项目工程,所以招标大会也分为了百场,但就算如此,每场亦有上百商家参与投标。

    原本阔大的发改署议政厅,此时却是聚满了百余商人,纷纷报着自家的竟标价格,百余人争一个项目。

    整个大会,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麒麟殿,正是早朝的时候。

    满朝的公卿大臣,得知李阳竟然打算靠工程招标来解决饥荒问题,无不拍手叫绝。

    原本大家还以为,他是打算向商人募捐。

    募捐,能有多少钱粮,咸阳城十二万户富商,募捐之钱粮能解决一郡灾民,都算不错了。可是大秦有三十余郡闹灾,可谓是杯水车薪也。

    然而……

    哪知他李阳竟是利用工程招标,让商人去雇用灾民,如此一来,商人们为了从中谋利,自然就会甘愿倾尽家资投入进去。此,堪称一绝妙之计也!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佩服的看向李阳,这个家伙,为什么总是能如此的出乎大家的意料?而且每次想到的鬼主意,都是那么的新颖、惊艳?不由不叫人拍手叫绝。

    这真是一鬼才!

    说实话,在场的众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自问自己,是真的不可能想到利用工程招标来解决饥荒问题的。

    这一点,众人是不得不服。

    当然,皇帝嬴政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对李阳也是赞不绝口。

    这家伙,还真是每每都能给他惊喜。

    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别人不敢想的,他却敢想。

    呃……虽然几日前说话是嚣张了一点。

    然而……

    他这个办法确实很赞啊,当得一个“彩”字。

    嬴政高兴地夸赞道:“李阳,此次灾民问题若能得到解决,朕定记你大功!”

    李阳开心的笑了笑:“谢陛下,臣食君俸禄,为陛下分忧,为谋百姓安,本就是臣的本份,不敢索功。”

    “哈哈,功劳定是少不了你的。”嬴政大笑了两声,然后突然略为担忧道:“不过你真的有信心,这些商人会愿意接手这些国家工程吗?”

    李阳点点头,自信满满地道:“请陛下放心,此乃利国利民利己之事,商人怎会连这种道理都不懂乎。臣相信,今日之招标大会,定然是热闹非凡,人人争做爱国之商人,为大秦解忧。”

    嬴政一听这话,有些翻白眼了,要是商人有这个觉悟,就不叫商人了,数年前也就不用将十二万户富商强行迁入咸阳城监视了。

    这不就是因为商人奸也,以利字当头么?

    为国为民,争做爱国商人,这话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这时,冯去疾立即出列道:“陛下,只要商人见到大利,自然是纷纷争抢。臣可是听说此次工程的招标价格,发改署可是定的极高极高啊,有此巨大的利润在里面,商人定然都会争着来赚国库的钱粮的。”

    “哦?价格很高吗?”嬴政一愣,好奇道。

    冯去疾手中捧着一份招标章程,禀道:“这份招标章程里面,就有此次各项工程的招标价格,比如这秦陵,原本就接近完成,按三十万人来算,预计半年可保证完工。如此算来,九十万金,人工费足矣,加上木材砖石,总共百万金足矣。可此次发改署对于秦陵的招标价格,却是高达两百万金,整整比正常成本高出了一倍。”

    说到这里,冯去疾一副心痛不矣之状,哽咽道:“陛下,这……他们发改署这是想将我大秦国库全数送于这些唯利是图的奸商们啊。”

    这时,冯去疾一党,纷纷齐声谏道:“陛下,如此招标,国库一空,到时定是落了一个国贫商富之果,大秦苦矣!”

    是的,这放在后世,这种行径就叫作浪费国有资产。甚至给你盖上一顶,与商人狼狈为奸的大罪。

    果然,见皇帝的脸色沉下去后,一位御史便道:“臣听说,巴家和中丞相往来过甚,甚至巴家的二当家巴宓,与中丞相还有婚约,此次招标臣认为有官商勾结,合谋国库钱粮之嫌,还望陛下明察!”

    一众御史台的官员,及冯去疾一党,纷纷请愿:“望陛下命廷尉署彻查!”

    顿时,其余官员,一片哗然。

    李由一听,当下就气不过了,这不仅是在参李阳,也是在参他父亲李斯,于是出列指着这群大臣怒斥道:“中丞相为平乱之事,呕心沥血,费尽心思,才想出如此一个两全齐美之策,诸位公卿大臣竟如此冤枉中伤中丞相,实乃寒忠贤臣子之心也!”

    何章也赶紧对皇帝道:“陛下,中丞相赤胆忠心,绝对不会官商勾结,行贪脏枉法之事,还望陛下莫要信之。”

    说实话,李阳也是心塞无比,御史台可是他的手下啊,自己执掌律政,结果现在倒好,自己的部下竟然全部参他官商勾结,这种事实,或许从古到今也很少出现的吧。

    当然,这也更加的让李阳明白,自己执掌律政,其实就是一个光杆丞相,手里的廷尉署和御史台,在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