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李阳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大秦不抓紧时间变革的话,很快天下就将大乱。

    而且,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在明年发生。

    而要改变这一切的唯一方法,就是变革,废暴政,让百姓休养生息。

    不过,要还百姓休养生息,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

    因为没有人能劝嬴政,放弃那些国家工程。

    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这可是嬴政这辈子一心想在实现的事情,谁去阻拦,谁便是与他作对。

    莫说臣子劝谏,就是他儿子劝谏都没落到好。

    公子扶苏之所以被发配边关,其实就是因为他所实行的政治主见与始皇的治理相矛盾,扶苏认为当以仁治国,加上他又不懂的隐忍,多次顶撞始皇的威严,以致在一次直面指责始皇焚书坑儒的错误性时,被秦始皇一怒之下发配边陲的。

    连自己儿子劝谏,都会被发配边陲,试问,这天下又还有谁敢去逆始皇的龙鳞呢?

    对李阳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不过,虽是难题,但却必须得想办法去解决。

    想到于此,李阳小心的道:“师兄鬼谷子,所学多为争霸之术,而在下所学为治世之术。争霸之术,善谋略,重战伐,以吞并天下为目地。而治世之术,善施政,重民生,以天下繁荣富强为目地。此,二者之大别!”

    站在一旁的李斯,心里已是冷笑,这家伙,大胆哪,善施政,重民生,这岂不是在主张以儒家的仁义之学治国么?这可是与陛下的治理相悖,他这真是不怕死啊!

    不仅李斯如此想,在朝的文武大臣此时都异样的眼神看向李阳。

    每个人都知道,始皇最恨儒士,甚至为此,在前不久一口气杀了以扶苏老师淳于越为首的四百多名儒士,甚至还下令焚尽天下诗书,可见始皇恨儒家学说之深。

    果然,嬴政听闻顿时不喜,眉头微蹙:“先生之言,难不成是说要让秦国,弃法从仁?”

    李阳连忙道:“陛下误会了,在下所言之治世之术,并非是弃法从仁。不仅不弃法,反而要加强和完善律法,达到依法治国之目的。”

    嬴政一愣:“哦?这么说来,先生亦觉大秦律法,于国之重要?”

    李阳点点头,毫不质疑的道:“法,乃我大秦立国之本。自商鞅变法,这才有了国力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可以说,正是因为大秦有律法,这才奠定我大秦一统天下之基石。”

    “好,说的好!”

    嬴政大笑几声,然后叹道:“可惜啊,想我大秦之法,乃是富国强兵之法,天下却有人,对我秦律极尽诋毁,称秦律为暴律,称寡人之秦为暴秦!先生,你说这是为何啊?”

    李阳赶紧道:“陛下,这便是在下之前所言及的,争霸之术,与治世之术的症结之所在了!”

    “是何症结?先生快讲!”嬴政催道。

    李阳一本正经的道:“正所谓,上马打仗,下马治国。争霸之术是为战,治国之术是为安。商鞅之法,为战时之法,法重律严,才可规军纪,增战力,以图争霸天下。但是,如今我大秦一统天下,百姓渴望安宁,若以战时治军严法来治理百姓,则太过严苛,是故才会被人称之为暴律。”

    “商鞅之法,轻罪重罚,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死刑斩首者亦不计其数。如此下去,民不能安,国又少民,于国不利。若是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一人犯法,独罚一人,如此律法依在,而守法之民又可得安,岂不乐哉?”

    李阳可是记得很清楚,陈胜与吴广之所以会揭竿而起,就是因为下雨误期,而误期依秦法则当死,所以他们才被逼无路,率领约九百名役夫在蕲县大泽乡起事,是为大泽之变。

    当时许多郡县的仕绅杀死郡守、县令,以响应陈胜,然后星火之源,瞬间燎原。

    嬴政没有说话,而是沉思了起来。

    这时,李斯却站出来质疑道:“这律法不严,何人会惧,天下岂不更乱?”

    李阳反驳道:“治世之律法,一为保护守法之民,二为惩罚犯法之徒。若是我们这大殿中的百官是为一伍,其中一人犯法,而我等百官皆要连坐,那我等守法的百官白白守法,还有何意义?长此下去,何人又会守法?无人守法,这便是天下生乱之根源。”

    “所以,治世之律法,要的不仅是惩戒犯法之徒一种目地,还要起到让百姓争做守法良民之目地。当天下百姓都明白,只要遵纪守法,便可保安稳太平,如此天下又有几人不会好好守法呢?这乱,这又何处来呢?”

    李阳一番对律法的见解,说的是正气凛然,慷慨激昂。

    作为大秦暴政的推手,李斯竟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李阳这套理论了。

    因为他突然间发现,李阳所说的这番理论,似乎才是法治的精髓。

    当然,嬴政也和李斯一样,初听不以为意,甚至也是觉得律法不严,不足以慑乱民。可是现在……他居然发现李阳说的这套理论,不仅极有道理,而且还无懈可击。
………………………………

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

    嬴政是真的被李阳这番对律法的见解给惊住了,越听越觉得耐人寻味。

    律法,用来惩治乱民的同时,是否真的能使百姓守法?这个问题在此之前,似乎根本没有人去认真考虑过。

    因为自商鞅起,朝中上下,都以为只要用重法,世人必会在重典之下,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做一个守法之良民。

    可是,现实的结果却并非是那样的。

    相反,在大秦的重典之下,乱民不绝,天下对大秦律法莫不是怨声载道,骂之为暴律。可见世人并不愿守秦律之法,反而多视秦律为敌。

    为何会这样?

    今日李阳用朝堂之上的百官来举例,这让嬴政终于知道了答案,那就是因为秦律的连坐之法。

    因为连坐之法,所以守法并不代表你就能安保太平,如此守法又有何意?世人又怎会守法?

    就在嬴政细细思商消化这套理论的时候,李阳接着道:“在下有一事,欲问陛下。”

    “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嬴政好奇的看向李阳。

    李阳点点头,道:“在下欲问陛下,秦之律法,若只能起到治罚乱民的作用,那一百乱民,陛下杀乎?一千乱民,陛下杀乎?一万乱民,陛下杀乎?天下百姓皆是乱民,陛下还杀乎?”

    一听这话,嬴政眼睛一眯。

    一千他能杀,一万也能杀,可是杀光天下百姓,等同亡国。

    天下连个人都没有了,他当这个皇帝又有什么用了?所以李阳这个问题,十分诛心。

    嬴政脸色有些不好看了,沉着脸道:“先生,这是在说我大秦将亡不成?”

    嬴政的不怒自威,让李阳也是心中一紧,连忙道:“大秦千秋万载,自是万世不亡。在下只是想说,律法若不能达到让民守法的目的,秦法再严,毫无意义,只不过是多杀些人罢了。但陛下是否想过,若秦法能让天下百姓守法,甚至爱法,护法,天下便皆是守法之民,如此,何愁我大秦不兴,何愁我大秦不能千秋万代?”

    嬴政能横扫六国,完成大一统,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制度,自是足以说明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君王。

    所以,他自然一听就懂李阳的意思。

    嬴政不由目光一亮,如果真的能让天下之人,尽皆守法、爱法、护法,那大秦的江山将真正的永固。

    当下,他就不由深深的看了李阳一眼,这个人……当真非常人也!

    李阳的这番对律法的剖析和见解,不仅让嬴政有眼前一亮,看到了律法治国的精髓,同时也让殿中的满朝文武大臣也是心中震惊。

    李阳对律法有这样的领悟,和如此独到的见解,着实让在殿的大臣们感到吃惊。

    如果在律法上面没有很高的造诣,是绝不可能将律法剖析的如何透彻的。

    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李阳不可能是什么神仙的弟子,但是他对律法的独到见解,说实话,不得不佩服。

    嬴政将李阳的话完全消化之后,然后望向李阳,道:“先生教我,要让天下百姓尽皆守法,爱法、护法,秦律该当如何?”

    “该当公平!”

    李阳伸出两根手指,干脆利落的道:“一,秦律当公平,护守法之民,惩犯法之徒,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二,执法当公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犯法必惩,一视同仁!如此,秦律必深得民心,秦法必威严依旧!”

    “好一个深得民心,好一个威严依旧!”

    “先生,大秦律法之变革,寡人便拜托先生了!”

    嬴政一声大笑,然后猛然起身,大手一挥:“赵高,拟旨!”

    “先生李阳,献药有功,受侯爵,封为阳侯,世袭东阳郡!”

    “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殷汤有左右相。秦自一统,治下九州,岂在殷汤之列乎?今增置中丞,左中右三相,同理万机!”

    “阳侯精通百家学问,怀治世之能,今拜中丞相,赐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即日开府!”

    “以上,昭告天下!”

    顿时,一连下了三道旨意,一道封侯爵,一道置相职,一道拜相位,三道旨意,尽皆为了一人,这人便是李阳。

    今日,李阳之名,必是震动天下!

    李阳自然也是没想到嬴政会给他如此高的待遇,为了他,破例增设了一个中丞相的职位,此种恩遇,天下几人有过?

    “臣,谢陛下!”

    李阳深深一揖,感动的热泪盈眶。

    今日他之所以在大殿上如此轻狂自大,甚至大谈秦国律法的弊端,其实主要是想看一看,这历史上记载的暴戾无道始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一位天生的暴君,还是也像历代先秦之王一样,有着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圣贤明君。

    而现在,答案已是毫无疑问了……

    世人都说始皇暴戾无道?

    可是谁会知道,始皇之所以延用战时之法,实在是商鞅之法,于秦国功高至伟,没有人敢否定它的价值和作用,

    特别是律法施行时间尚短,也没有人能像后世的李阳那样,懂得律法的精要。

    当然,如果李阳也是生于这个时代,他或许也会像李斯他们一样,盲目的认为律法严苛,方能震慑万民,方能让人守法,于是不断的去完善这部战时律法,使得这部暴律的名目条款变得更加的繁多。

    秦律猛于虎,此过记在始皇一人头上,实在过于冤他!

    “众臣归位,陛下训示!”

    就在这时,赵高手执托盘,立于嬴政身旁,高声呼道。托盘之上置一金印、紫绶。

    顿时,文武百官,纷纷出列,齐聚于大殿中央。

    而李阳,则是被众人有意让于最前。

    嬴政高立于殿上,扫视群臣,从赵高手中接过金印紫绶,语气铿锵有力的道:

    “朕,晓喻朝野!”

    “今拜李阳,为中丞相,授金印紫绶,总领律政,推行律法变革!”

    “凡坏我秦律变革者,无论公室宗亲,一律依法论罪!”

    李阳连忙上前,登上玉阶,从嬴政手中将置有金印紫绶的托盘接过。

    端着手中的托盘,看着那金印紫绶,李阳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和振奋。

    他突然觉得,这盘托,有万斤之重。

    之前,他编了谎言,说过大话,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能得嬴政的重用。

    而在这一刻,他是真的被嬴政给感动到了,心中一阵暖流。

    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半年之久,其实李阳的内心是非常的孤独。

    这个地方人地生疏,抬头看,看不到一个亲人,天天独游偶影,索居离群,以影为伴。

    在苦徭的折磨下,在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中,他无数次在无人的夜里默默哭泣,甚至绝望到生出自杀的念头。

    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世界。

    他就是一个人,孤单无依。

    而今日,他这颗孤单悲凉的心,却从嬴政这里感受到了温暖。

    这不再只是一个相位,不再只是一枚金印,而是一种信任,一种托负,也是一份巨大责任!

    在这一刻,李阳只感到一股热血涌遍全身,从未有过的热血豪情,油然而生。

    他知道,嬴政给与的这份信任,足可以让他一展胸中抱负,这份信任,更是关乎着大秦的江山社稷,关乎着天下苍生的福祸,责任之重,自己性命都不可比!

    退后几步,转身,李阳双目赤红,将托盘一举,无比振奋的呼道:“秦律变革,举国同心!国富民强,万世永存!”

    顿时,朝中群臣,一同齐呼。

    “秦律变革,举国同心!国富民强,万世永存!”
………………………………

第十二章 震动天下

    听着满朝文武口中齐呼着的“国富民强,万世永存”,始皇帝也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自秦天下一统,登基称始皇帝之后,他几乎就很少有过像今日这种激动、热血的感觉。

    曾几何时,他的志向是何其的壮哉。

    身负秦国先辈们为时四百余年抛头颅洒热血未完成之使命,嬴政此生便是立志要不负秦国先辈,定要扫六国,平天下,建立一个王权霸业,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为此志向,嬴政一刻都未敢停歇,加上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最后终于是扫平了六国,一统了天下,算是完成了秦国先辈们的使命。

    可是,虽然天下一统完成了,但是太平盛世之志,对他来说却显得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六国初平,内忧外患,社稷维艰。

    为了实现太平盛世之志,为了能让大秦万世永存,嬴政呕心沥血,用尽了办法。

    北御匈奴,南攻百越,建长城,修直道,无一件是为了他自己,无一件不是为了切保国家之太平。

    可是,做这些事情换来的不是美名,却是群臣的劝谏,苦诉百姓徭役之苦,换来的是天下人的唾骂,骂他嬴政为暴君。

    嬴政心里苦啊,不过为了天下,为了大秦之社稷,他愿意背负这一切骂名,因为他知道,当匈奴冲进中原烧杀掳掠之时,那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不幸。

    为了构建盛世之基础,他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劳心费力。

    天下初定,六国百姓其心不定,为了能定天下百姓之心,他重用儒士,朝廷为此还设博士院,甚至还让扶苏拜儒学大师淳于越为师,希望能借孔子的门徒们,来帮他教化安定人心。

    可是,这些儒士不仅不为天下之太平计,去安天下百姓之心,反倒还叫着要恢复旧制,提议诸侯分封,其心岂不是欲让天下再次上演群雄割据,天下分裂之局?

    为此,他杀了儒士,焚了诗书,天下尽骂于他。

    天下如此乱象,他只得依靠大秦律法以维持天下不乱,可是,天下却又骂他嬴政心性暴戾。

    天下人尽说苛政猛于虎,嬴政不是不知道。

    但是嬴政没办法减轻赋税,没办法减少役夫,因为秦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他要确保大秦各大工程顺利进行下去,确保军队无忧,这些都是无奈的现实。

    社稷如此,嬴政是真的累了,倦了,疲了。

    天下之大,根本无人懂他、知他。

    甚至连他自己的儿子,未来大秦的接班人扶苏都不懂他嬴政。

    不知从何时起,嬴政心中已无当初立志之热血,太平盛世之志亦被现实消磨打败。

    特别是今年,身患重疾,加上那三个诅咒怪事,他一度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每每想到建立太平盛世的志向未能完成,嬴政都觉无比的遗憾。

    不过,随着李阳的出现,嬴政内心深处的热血又再次被点燃了。

    李阳不仅献仙药救活了他,让他感觉天命依旧在助他。

    而且今日李阳大谈的律法变革,以图国富民强之愿景,更是直击他的心灵。他突然发现,在这条志向道路上其实并不孤单,李阳之志,与他嬴政之志同道。

    就是这一点,让他重燃了心中的志向,对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的愿景有了渴望和信心。

    想当初秦国积弱,商鞅以一人之力,行变法便为先秦奠定了霸业之基础。而如今,这个李阳则是商鞅师父鬼谷子的师弟,其能力又岂是商鞅可比的?商鞅尚且能将积弱之秦变为强秦,如今有李阳,又何愁大秦不可昌盛?

    “今有李卿,朕之壮志又有何愁!”

    想到苍天派来了吉星辅佐于自己,嬴政顿感心情澎湃。

    待到群臣的呼声落下后,嬴政满意的点点头:“律法变革迫在眉捷,还望诸位齐心。”

    “臣等必是与陛下同心同德,共图大秦万世大业!”

    群臣再次齐呼。

    嬴政笑了笑,然后道:“这次大公子扶苏,派兵护送仙药,也算是有些功劳。算算日子,他被朕发配到边关也有些时日了,也算是得到了惩处。赵高,你这就派人传朕的口召,让他回来吧!”

    “诺!”

    赵高领命,不过就在他转身前去派人传召的时候,眉头却是细不可察的微微皱了一下。

    见朝中大事皆已议毕,嬴政便是意气风发的大手一挥,退了朝……

    …………

    三道昭告天下的旨意,也随着今日早朝的结束,随即向天下各郡县发布了下去。

    咸阳城,则是最快发布昭书的地方。

    李阳还未及走出咸阳宫,他李阳之名便已是震动了整个咸阳城。

    咸阳城的大街小巷,饭馆酒肆,无不是在谈论着李阳封侯拜相之事。人人无不感到震惊、诧异和不可思议。

    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居然便官尊一国之丞相,从古至今又还有何人能够做到?

    更重要的是,李阳这个人在此之前,除了献药之事,可以说是天下无人知晓,这样一个无名之辈,却是能受皇帝如此重用,这让天下人都在好奇,李阳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才能?

    当然,除了李阳封侯拜相之事外,天下人还被另外一件事吸引着,那就是由丞相李阳主导的大秦律法变革。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这才是一件大事,直接关乎着他们每一个人。

    大秦律法会怎么变?变严,还是变宽松?

    没有人知道,每个人都在议论着,猜测着。

    就在李阳封侯拜相之事,袭卷咸阳城的时候,在咸阳城的另一处地方……

    “兄长,兄长……”

    巴宓心急如焚的从街上赶回了家,后脚还未迈进院门,声音便已传入了院中。

    急匆匆的一路小跑,穿过前院,终于在大厅找到了兄长,她略带喘息的急道:“大事,有大事,李阳……李阳他……”

    巴适很少见到过妹子如此心急火燎,失态的模样,接着又听到李阳二字,心知定是李阳献药失败要被斩了,不由叹息了一声,道:“妹子,不要急,慢慢讲。是不是李阳献阳失败了?”

    巴宓哪能不急呀,赶紧道:“什么失败呀,他当丞相了,还封为阳侯!兄长,全被你猜中了,他真的被皇帝重用了!”

    “嗯,失败也是意料……什么!他……他当丞相了?还封阳侯了?”

    巴适正想说失败也是早在意料中的事,结果却听到妹子说李阳封侯拜相了,顿时只差没把下巴给惊掉!

    这是……什么情况?
………………………………

第十三章 非我辈能比

    “妹子,你没骗哥吧?”

    巴适真的不敢置信,虽然他也认为李阳很有才,献药成功肯定也会受皇帝的恩宠,但那也不足以赐侯爵啊,更何况还一步到位官拜丞相。

    要知道,朝中的左右丞相都在位,要让皇帝为了李阳而罢免其中一位,这可能么?

    反正巴适是觉得不可能的。

    巴宓见兄长不信,不由急道:“兄长,我没骗你,皇帝已经下昭,李阳真的封侯拜相了。不信……你问花儿!”

    巴适赶紧望向跟在巴宓身后叫花儿的奴仆,只见花儿也连连点头:“公子,小姐没骗您,我们是看完皇帝发布的昭书,这才立即赶回来的。”

    “这么说来这竟然是真的,他真的封侯拜相了!”

    巴适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心中诧异的同时,又非常的激动,于是赶紧道:“他是左丞相,还是右丞相?”

    “是中丞相!”巴宓回道。

    “什么?中丞相!”巴适眉头都歪了,吃惊道:“这么说来,皇帝岂不是为了他,竟是特意增置了中丞相一职?”

    “嗯,昭告天下的昭书上好像是这么写的。”巴宓点点头。

    “嘶!”巴适震惊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叹道:“皇帝为一人,增设丞相一职,能得如此厚待之人,这世上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个了!”

    巴宓点点头,好奇道:“兄长,你说这个李阳真这么厉害吗?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