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梁也不是很敢相信,李阳会只带五百个亲兵过来平乱,所以为了弄清楚这件事的真实性,立即转头对探子道:“你再去探,必须给我打探清楚,他李阳究竟带了多少兵力。”
“喏!”
探子领命。
…………
离开县衙的议事厅后,刘季也按奈不住心中的疑惑,转头问萧何:“萧大人,你说李阳真的只有五百人吗?”
萧何一愣,好像非常诧异对方怎么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眉头轻轻一挑,道:“刘季,你难道还真信了那探子回报的消息?”
刘季一怔:“这么说来,萧大人是认为,所谓的五百人,只不过是李阳设下的计谋喽?”
萧何肯定的点点头:“难道堂堂一位中丞相亲征平乱,朝廷会只给他五百兵?这显然是绝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我曾听中丞相身边一位叫韩信的将军提到过,他那三万铁骑,这一路而来均是日伏夜行,所以项梁没有发现那三万铁骑,本就情理当中的事情。”
刘季听完这话之后,也是点了点头,算是放下了心中的疑团。
这时,萧何继续道:“其实,李阳将三万铁骑藏起来,也亦是他的聪明之处。若是由我领兵,我亦会如此做。”
“哦?”刘季大感好奇,来了兴趣,问道:“萧大人此话怎讲?”
萧何笑道:“铁骑,只利平原冲杀,不利攻城。此次李阳要想打败项梁,唯有一法,那便是引项梁出城,要不然,这下相县就是三个月恐怕也难以攻破的。所以,唯有将三万铁骑行踪藏匿起来,如此方可引项梁出城决战!”
刘季听完,恍然大悟,同时也对萧何看问题的眼光,感到佩服。
自己为此感到蒙圈的事情,萧何却是能轻易的剖析出事情的实质关键,以此推断真相,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萧何的智慧。
想到这里,刘季恨道:“项梁他们竟然还敢嘲笑于我,不日他们见到三万铁骑之时,估计哭都来不及了。”
萧何笑着点点头:“我等依计行事,此战定能戴罪立下大功!”
刘季点点头,想到待下相县城破之后,自己等人就华丽的转身一变,成为羽林军,心中也不免感到有些兴奋和激动。
…………
刘季部成功“投奔”了下相县,对于李阳来说,这就等于下相县有一半入了我手了。为此,心中免不了拍手叫好。
不过,想到接下来要想真正荡平下相县的反贼,夺回城池,李阳却也不敢太过乐观。
因为要想真正夺回下相县,像夺回沛县那样,完全靠计谋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接下来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场真正你死我活的拼杀!
按照事先的计策,己方会带着五百羽林军,及王又贤的三千郡兵,叫阵引项梁部出城一战。
依韩信的推断,对方是灾民组成的起义军,所以战斗力低下,武器也是缺乏,所以就算己方只有三千五百人,对方亦是最少要用一万以上的兵力出城迎战。
也就是说,介时,自己这边三千五百人,要真枪真刀的对战一万以上的反贼。
而且,还只能胜,不能败。
因为项梁部有近两万人,对方派一万人出城迎战的话,城中尚还有近一万兵力,刘季部反水,从兵力上来说,他们城中的两方也只能拼个平手。
所以,只有自己这边三千五百人,速战速决的击败出城迎战的项梁部,方可进城率领刘季部,一举拿下下相县城池。
如此,整个战役才算是结束。
对于穿越者李阳来说,自己可是一个大学生啊,以前只在电视剧中见过古代的冷兵器打仗,如今真的要亲历战争,心中要是没有一点害怕,那显然是假的。
而且,他还有些担心,三千五百人,真的能打败项梁部出城的一万多人吗?
毕竟算下来,一个人要对付三个敌人啊,哪怕他们只是拿着锄头的农民。
为了打消心中的担忧,李阳对李由和韩信问道:“尔等真的有信心,我三千五百人,迎战上万敌军,可做到速战速决乎?”
李由笑道:“大人不必担忧,对方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耳。介时我亲率五百羽林铁骑,当先冲阵,一个来回,便叫他们一万反贼冲个人仰马翻,大乱阵脚,接下来韩将军领三千郡兵,直接掩杀,其军必败!”
韩信也自信的点点头:“李将军说的没错,敌军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群农民而已,而且大人实行了工程招标的新政,他们早就人心涣散了,用五百羽林军冲阵,我方三千郡兵再掩杀上去,他们定会土崩瓦解,不可能力战到底的。”
李阳想想,也对。
以其说是以一敌三,倒不如说此战不在杀敌之多,而是在于用三千五百人,去击垮对方一万人心涣散的军心。只要能击垮敌方的军心,此战便胜了。
而且,杀敌之时,城内的刘季部亦会反水,如此城中出事,城外的敌军更是人心大乱,更无战意。
迎战敌军的担忧算是消除了,但是……
李阳还有一个担忧,说道:“对了,你们说刘季会依计行事么?”
李由和韩信一愣:“大人何意?”
李阳道:“本相的意思是,他真的会相信荡平了项梁部,他们就能编入羽林军中,论功行赏、封官?”
韩信道:“大人身为中丞相,承诺之言,自然是一言九鼎,出言如山,乃是代表着朝廷召安之令,世人岂会怀疑乎?”
“…………”
李阳惊呆了!
召安他们?
这难道不是一个计谋吗?
怎么……这个时代的人,用兵打仗来居然会相信这种鬼话?
韩信和李由看到李阳那异样的表情,二人相视一眼,接着赶紧问道:“大人,你可别说这也是你的诡计!”
李阳点点头:“额,一群反贼,难道真的编入羽林军么?特别是那个刘季,本相很看不惯他,到时得想办法砍了他。”
“…………”李、韩二人直接惊呆了,嘴巴都张大到能塞下一只鸭蛋。
没想到中丞相,你居然是这样的人!
诚信呢?
你做人的诚信呢?
人家孙膑当年于马陵设下伏兵,待庞涓入局之后,尚还要提醒一下对方,以证用兵之光明磊落。
而你中丞相,居然打算利用召安诱骗刘季部,让他们去帮你夺回下相县,而且就算夺回了下相县,你居然还不满意,竟因为看不顺眼刘季,还要杀了他……
苍天啊,大地啊,这世道是怎么了?做人的底线都不要了吗?
做人这么无耻,难道就不怕遭雷劈吗?
李由和韩信,直接翻起了白眼。
心里有一句娘卖匹,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阳嘿嘿一笑:“看你们的意思,刘季倒不会怀疑我的召安之言了,这让本相倒是放心了。”
李由赶紧劝道:“大人,召安之言既以出口,可千万不能食言啊,要不然……日后天下人将如何看您?”
韩信也道:“是啊,何况您贵为一国之丞相,召安劝降岂可玩弄于人。”
李阳翻了个白眼,也是日了狗了。
兵者,诡道也!
这话他们难道没听说过吗?
不过,既然他们都认为不可食言,那也只好点点头:“罢了,就按你们说的办吧,反正他们在城中反水,估计能活下来的也没有几个。”
李由:“…………”
韩信:“…………”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才的寂寞
次日,东阳郡巴氏商行分部,便带着钱粮,浩浩荡荡的开赴到了沛县,开始展开振灾行动。
这一天,李阳亦是忙于安排沛县的政务。
好在有王又贤这位郡守在,倒是能将各种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韩信负责招募地方守兵,虽然沛县已然清平,但城中无兵,便无制序,所以招募守兵必不可少。
而三千东阳郡地方兵,亦是忙于负责城中的安全与秩序。
一座县城,尽是灾民,工作量还真是非常繁重的。
特别是振灾那一块,灾民人口和振灾的预付钱粮都要统计,而在这个时代,懂计算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是最大的困难。
这更是让李阳意识到,普及义务教育,很有必要啊!
一上午时间,城中设了二十多处劳工征用报名点,可征用的劳力达九千余人。
而巴氏商行运来的钱粮,却是早早的就预付一空,还得回东阳郡继续调运。
商行的预付钱粮,直接关系到城中灾民眼下的生存,因为此时城中的百姓,可以说每日都有饿死的现象。
李阳将劳工报名人数统计数据拿到,直接找到了巴氏商行的负责人,道:“此为沛县可征用的劳工人数统计数据,你看看还差多少钱粮,尽快补运过来。”
商行负责人接过劳工数据,然后就趴在了衙门口的石阶上,开始计算了起来。
而李阳就在旁边等着。
结果,这一等,李阳可真看呆了!
只见那商行的人,从腰上取下了一个小袋子,然后从袋子里倒出了一捆小竹签,每支竹签约有十厘米长,一捆少说也有一两百根。
他一边对照着劳工数据,一边将竹签一根根的开始摆在台阶上,然后这才开始慢悠悠的计算了起来……
李阳直接惊了,这就是古代的数学运算么?
我的天啊,这个方式算下去,得算到猴年马月?
果然,等了近一刻钟,对方才算出未预付钱粮的劳工人数。
也就是说,总的劳工报名人数,减去已经预付了钱粮的劳工人数,这个五位数的减法,对方竟是花费了十几分钟才计算出来。
李阳都看傻了。
现在,他才终于切身体会到,这个时期数学运算有多么的麻烦和费时了。
一个五位数的减法,竟是要运算如此费时,李阳真不敢想像,一个国家财政的进出帐目他们要花费多少人力和时间来运算。
不过,李阳倒也知道对方这种运算方法,叫筹算。
筹算是中国古代的计算方法之一,约始于春秋,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筹取出来,放在桌上或地上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到后期发展,这些小棍子便直接刻上数字,以作记数、运算。一直到东汉时期算盘的发明,筹算这才慢慢被珠算所取代。
虽然李阳是看不懂这筹算是如何个运算方法,但是有一点可以很确定,那就是它太不方便,运算太慢了。
李阳甚至都不敢想,接下来对方还要算乘法,又该要费上多久的时间。
因为如今未预付钱粮的人数算出来了,接下来就该是用未预付钱粮的人数,乘以每个劳工的预付钱粮数,如此才能算出还要运多少粮过来。
一旁的李由看出李阳等得有些没耐心,于是好言安抚道:“大人莫急,他们经常运算之人,很快就能算出结果来了。”
“…………”
李阳一脸黑线,一时竟也无言以对。
看了一眼那位商行的人,又开始摆弄着算筹,李阳就想哭。
自己实在不想再等个十几分钟,于是直接问道:“未预付钱粮的劳工几何?每个劳工应预付钱粮几何?”
那商行的人也是急出了满头大汗,因为他知道身旁的这位中丞相在等着结果,所以心里压力极大。
此时,刚算到一半了,听到李阳的问话,运算只得生生被打断,然后回道:“回禀丞相,未付钱粮之劳工,共计610人,每个劳工预付两月钱粮共计120斤。”
李阳听后,直接在心里运用一个乘法口诀,三十秒不到便将结果心算了出来,道:“七万三千二百斤!”
众人皆是一愣,傻傻地看着李阳,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李阳道:“本相说,还要运七万三千二百斤粮过来。”
众人:“…………”
商行的人:“…………”
众人继续一脸发懵的看着李阳,依旧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商行的人,看了一眼李阳,继续低头摆弄着算筹,认真的运算起手中的活儿。
似乎没有一个人把李阳的话,当作了一回事。
李阳:“…………”
我有一句娘卖匹,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阳抬头45度仰望天空,一阵心塞……
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人太过聪明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寂寞?
…………
约摸三分钟后。
人群中忽然一人惊起,叫道:“天啊,天啊,中丞相说的七万三千二百斤粮,竟然是六百一十人的预付钱粮之数!”
李阳一听这话,不由一惊。
回头朝人群中的那人望了过去,只见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此人两手空空,手中却并无算筹。
李阳惊诧无比。
这人……难道也这么快就心算出结果来了?
这一下,李阳真的不得不感到震惊,要知道,那个商行的人用算筹都还没算出结果来,而眼前这个男人,并无算筹,而且也不可能懂乘法口诀,靠心算这么快就知道结果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完全可以称之为数学天才了!
这时,众人也不由惊疑了起来,纷纷诧异道:“你说什么?”
那人一脸惊骇的道:“我说中丞相之前说的七万三千二百斤粮,是指那六百一十人的钱粮之数。”
“这……不会吧?”所有人都惊疑了起来。
“可是,刚才中丞相并没有运算啊。”
“是啊,中丞相根本就没有运算,怎么会是那六百一十人的钱粮之数呢。你这家伙,开什么玩笑!”
那男子却惊诧的看着李阳,然后道:“我没开玩笑,我说的都是真的,因为我算出来的结果也正好是七万三千二百斤粮。”
说完,他立即对李阳拱手一揖,问道:“敢问中丞相,您之前所说之数,可是您算出来的六百一十人所需钱粮之数?”
李阳点点头:“没错!”
众人都吃惊不小,不过却又有些不敢相信。
就在这时,商行的人也终于是算好了,然而却是一脸震惊的表情。
李阳笑问道:“算好了?结果如何?”
商行的那人傻傻地点点头,无比吃惊的道:“回中丞相,确实是七万三千二百斤!这个……您是如何算出来的?”
商行的人不得不为此感到吃惊,自己天天运算帐目,已经算是比较熟练运算的人了。这个百位乘百位的运算,那也得借助算筹才能算出结果来。
然而,李阳却是听完两个数字,立刻就说出了结果,这……简直就不可思议啊!
这就好像,李阳事先就能看到答案似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不科学啊!
“心算比你们快一些而已!”
李阳眼下没办法过多的解释,只好暂且敷衍过去,道:“如今计算出了钱粮之数,那便尽快去运送过来吧!”
“诺!”商行的人像见了妖怪似的看了一眼李阳,然后赶紧领命而去。
这时,李阳就对人群中那个心算的人招了招手,问道:“你叫何名字?”
………………………………
第一百二十章 数学家
“你叫何名字?”
人群中的那名中年男子赶紧走了出来,恭恭敬敬的对李阳施了一礼,回道:“回中丞相,在下张苍。”
“张苍?”
李阳听到这个名字,眉头一皱,隐隐感觉这个名字份外的耳熟。
仔细一想,顿时卧槽一声,心中一惊,难道这个人是西汉历算学家张苍?
想到这里,李阳赶紧确认道:“你可是李斯同门,荀子门下的那个张苍?懂历法、运算?”
张苍诧异的看了一眼李阳,立即回道:“回中丞相,在下确实师从荀子门下,对历法、算学方面倒确实略懂一二。”
李阳激动了,听到对方的回答,双眼都发直了。
今天这是捡到宝了啊!
怪不得这个家伙三位数的乘法能心算出来,眼前这个人,竟然是这个时代鼎鼎有名的天文历法家及数学家张苍!
对于张苍这个人,李阳还是隐约在历史书上见过关于其记载的,此人是在荀子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师出同门,西汉初期丞相、历算学家。
张苍这个人非常博学,很有学问。他在历法、算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西汉王朝制定了立法与度量衡。他侧辅校正的《九章算术》是对中国及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这些算法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其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总之,张苍这个人在天文历法及数学方面,就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人才。
对于李阳来说,这个时代最缺什么?
当然是人才啊!
而眼下,什么人才最重要?最稀缺?
军事人才吗?显然不是,这个时代会带兵打仗的人才并不少。
政务人才吗?更不是,朝中懂政务的人多的去了。
律法人才吗?也不是,法家学说在战国就已然得到了发扬。
那是工匠技艺人才?亦不是,将作少府的能工巧匠也不少,只要在李阳的提点下,很多手工方面的物件都能造出来。
而在这个时代,真正最稀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数学人才!
是的,作为一个穿越者,李阳可是太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了。
没有数学,往小了说,就是不懂运算,于生活中,商业中,十分的不利。
往大了说,运算只是数学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其实数学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
它是学科之母,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甚至渗透入于任何一门学科中。
李阳可是记得后世的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能离开数学。
总之一句话,日常、经济、科学、天文……哪怕就是粒子都通通离不开数学。
只有数学这门知识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普及,这个社会才能够真正的进步,使人类文明迈向科学的大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阳听到这个人的名字,才会激动到如此失状。
如今,这个数学家就在眼前,李阳自然得抓到碗里来,立即道:“张先生历法、运算之才,本相早有耳闻,不晓今日却是在此得遇了。”
张苍苦笑了一下:“中丞相说笑了,论运算能力,与中丞相相比,在下真是自愧不如啊。”
想到之前李阳运算那个算术就是眨眼功夫,此时张苍都还感觉像做梦似的。
这世上,怎么会有算得这么快的人?
这简直不科学啊!
李阳笑道:“张先生不必过谦,若是先生对运算之法有兴趣的话,日后倒是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哦?在下真的可以向中丞相讨教吗?”
张苍一愣,整个人激动了起来。
对于数学,他是真的有着如痴如醉般的着迷。
就比如现在,他就是很想知道,李阳是通过什么运算方法,才至于能这么快的功夫,就将那三位数的乘法算术,直接心算出来的。
李阳点点头:“本相很乐于探讨,只不过眼下平乱当前,本相是没有时间了。倒是本相有一事,想请张先生帮忙。”
张苍忙道:“中丞相若有差谴,但说无妨。”
李阳笑了笑:“我知张先生有大才,眼下沛县群龙无首,本相欲请先生暂任沛郡郡守一职,帮本相处理此地乱象后事。不知先生可愿意否?”
此人和李斯,是师出同门的人才,而且李阳还隐约记得,历史上的张苍,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只不过因犯了罪,跑掉了,于是后来做了西汉的丞相。
所以,李阳暂时将他任一郡之郡守,能力上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张苍听闻此话,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李阳会如此重用于他,不由激动道:“谢丞相,只是……在下如今是戴罪之身,任我为郡守,恐怕……不妥吧?”
李阳问道:“张先生是犯了何罪?”
张苍道:“实不相瞒,我当初在宫中掌管文书档案,因为淳于越的原因,我亦是受到牵连,所以……”
李阳听到这话,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坑儒一事啊,确切的说,是淳于越那群儒士,反对秦始皇的郡县制而造成的政治事件。
李阳想了想,便道:“这个你放心,你并无参与此事,待我回朝,自会为你向皇帝说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