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嬴政一听,恍然道:“噢,既然此土改政策在后世已经得到了验证,那更是在好不过了,朕的大秦就用这种土地制度实行土改!”

    土改政策能得到嬴政的认可,李阳心里虽然十分高兴,但是却有不少担忧。

    因为要实行土改政策,这就等于是直接拿大秦的士族和新贵们开刀,完全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这一点可是非常致命的。

    历史上的商鞅,之所以落了一个不好的下场,其实就是因为他得罪了士族权贵,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当秦孝公死后,商鞅便迎来了灭顶之灾。

    所以,对于李阳来说,这次的土地改革就是如同商鞅变法一样,是一项直接损害利益集团的改革,这项改革必将会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上。

    以往的立新法,轻徭役,之所以没有一个人反对,是因为这些改革不仅不会影响士族们的利益,反而对他们有利无害。

    比如轻徭役,以前百姓徭役过重,劳动力紧缺,那些士族新贵们的土地都找不到佃农来耕作。而士族新贵们的土地虽然没有耕种,但却依旧每年要上交田税,所以徭役过重,直接损害了士族新贵们这些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李阳的轻徭役政策,以其说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倒不如说是替士族新贵们谋福,他们个个都双手赞成。

    而如今的土改政策,则完全相反,士族新贵们不仅要将兼并的土地收归国有,就连他们通过立功获得的土地,也要收归国有,再重新分配,改为承包制。这种严重损害他们利益的变革,他们要是不反抗,李阳打死都不相信。

    嬴政似乎看出了李阳的担忧,道:“你是担心有人抵抗土地改革?”

    李阳点点头:“是啊,土地改革,直接损害了士族新贵等地主阶级的利益,势必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此得罪他们,臣怕……”

    嬴政冷哼一声,道:“有朕给你撑腰,你怕什么,难不成谁敢违抗朕的法令不成!”

    李阳翻了个白眼:“臣怕的倒并不是土改新政无法施行。”

    嬴政懵了,诧异道:“那你在怕什么?”

    李阳摊了摊手,一脸无耻的样子:“万一臣变成第二个商鞅了,那臣多亏啊!”

    嬴政一脸黑线……

    还以为能说出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话来的人,是多么的大公无畏,是一个有着多么高尚品格的真君子。

    然而,如今看来……

    是朕想多了!

    这家伙,哪里是什么君子呀,分明就是一个真小人。

    嬴政也时醉了,冷哼一声:“朕就没见过你这么胆小怕事的人,土地改革必须实行,这事你不做也得做,你不帮朕去得罪人,难道让朕亲自去得罪人吗。”

    李阳直接晕倒,你他妈比我还小人!

    这时,嬴政沉吟了一下,道:“对了,土地改革,你可有想好具体方案?”

    李阳点点头,回道:“臣觉得土改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全国土地国有化,对士族新贵们按照他们的爵位,给以相应的俸禄,以此形式来收回当初封赏给他们的土地,这样可减轻他们的抵触心理。第二步,便是按户分配土地,实行土地承包制。”

    嬴政点点头:“朕觉得你这方案已然十分可行了,就这么做吧!你放心,有朕给你撑腰,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皇室宗亲,谁若是胆敢因此事报复于你,亦或坏我大秦土改大计,你尽可以先斩后奏,就算是这天塌下来了,也有朕替你顶着!”

    “喏!”李阳立刻领命。

    其实,对于李阳来说,得罪士族新贵们,虽然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但,那也只是值得担忧,李阳并不认为自己真的会成为第二个商鞅。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一是,今日的秦,不再是百年前的秦,今日的太子扶苏,也不是秦孝公时期的太子。

    商鞅之所以会死,更多的原因是他变的是法律,因为执行律法,他杀了很多士族。更重要的是,太子犯法,他为了执行律法的公平,使得太子被流放,监督太子的赢虔被处于劓刑,教育太子的公孙贾被处于黥刑。

    赢虔是秦国皇室成员,公孙贾是旧贵族成员,太子是未来的君王,而商鞅把他们三个人得罪透了。加上商鞅是孤臣。孤臣就是指不勾结朋党,在朝廷中没有根基,只忠于君王的臣子。商鞅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给了嬴渠梁。

    所以,君主一死,太子登基后,商鞅的死就成为必然的了。

    而这次的土地改革则不同,皇帝统一六国的时候,因为担心土地不够分封,早就实行了年俸的奖励办法,就和后世退休工资一样,虽然你退役了,但却根据你立功相应的爵位,每年可以领到对应的俸禄,以此保障生活。所以,这次土地改革可以直接全面实行这种年俸取代土地军工田的办法。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土地征收+补偿安置。

    如此一来,新贵们在广义上来讲,其实并没有吃大亏。加上有秦始皇这位开国皇帝在,更是无人胆敢违令抵抗。

    这样一来,没有人敢拼命作对,就不用大开杀戒,李阳也就不会与那些士族新贵有深仇。

    另外,土改,不会得罪到扶苏,扶苏是李阳自己的学生,这一层关系足够牢靠,也与商鞅不同。

    更重要的是,商鞅推行律法,是个孤臣,而自己则是全面实行改革,增置各种部门,可以说新政实施下去,朝政很多权力机构都是自己的人。

    加上以后实行科举制度,更是会把士族新贵们的地位挤压下去,介时那些旧士族又能夸自己如何?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些区别,所以李阳才敢实行土地改革,因为他相信,变法改革的功臣,其归宿不一定就会是商鞅、王莽,也有可能会是后世的邓公。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阳看来,现在的大秦其实和新中国极其相似。

    新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实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名曰,翻身做主人,让穷苦百姓佣有自己的土地。

    而后,新中国成立后次年,便又将分配属于农民私人的土地收归成了国有,改为集体制,这个时期等于大家都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可是土地国有化却成功了。

    直到八十年代,方才再次土改,土地分配到户,改为承包制。

    而眼下的秦国,也相差不多,十年前秦国一样为了统一大计,喊着杀敌立功分田地,现在统一了,要将分出去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也一样有可行性,毕竟秦国的开国皇帝秦始皇也在位呀,在他在,没有办不成的事,何况与新中国不同的是,咱们此时还能用俸禄补偿安置你们这些当初打仗立功的人嘛,让你一直可以领薪水,这个待遇可直逼21世纪的土地征收的政策了,非常的人性化、公平化。

    而且,土地收归国有后,并不是让你们这些新贵从此没有土地了,而是依旧会分配土地给你的,只是没有以前多了,但是你有俸禄补贴呀。

    另外,秦国还有一点比新中国当初土地国有化,更占优势的地方,那就是秦国与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不同,在秦国,平民是没有私有土地的。

    没错,在秦国统一之前,土地不允许买卖和世袭。

    秦国既按官爵等级分配田宅,而农民则予授田,是采取国家分配制度。

    平民在成年的时候,官府会分配一定的田地,打仗时,都是军人,举国皆兵,不打仗时,就种田。

    立功越多,分配的田越多,但这些田却是国有的,在这人死了以后,朝廷还要将田收回的。

    将军王翦在乘征战前夕向秦王请求赐予土地,并希望秦王赐给他世袭土地的特权,却被秦王婉言拒绝了。所以,在统一前,秦国的土地,本来就是国有化,非私人性质。

    如今,只不过是重新分配一次罢了,难度其实并不是太大。

    所以,在李阳看来,大秦要想进行土改,此时秦始皇还在位,是正当时候。而一但继续拖延下去,土地私有化的属性一但根深地固了,特别是拖到秦二世了,再想土改,可能就真的不太现实了,严重一点可能会动摇社稷统治。

    …………

    PS:为了让土改政策看上去可以实行,这章逻辑举证方面占了大半,大家多担待。下一章,估计是凌晨两三点。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早朝

    章台宫。

    李阳虽然没有继续讲历史了,但是关于如何让大秦变得兴盛强大的话题,却是再次让二人谈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李阳从后世两千多年历史中总结出来的诸多治国经验,让嬴政有一种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大开眼界之感。

    二人这一聊,就又是一整天,直到天黑,方才让李阳回了府。

    也就是这三天三夜的畅谈,不仅让嬴政知道了李阳的穿越者身份,而且也知道了后世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程。

    可以说,这三天三夜的畅谈,嬴政与李阳君臣二人,已经达成了统一认知,统一理想,更是确定了大秦未来的发展方向。

    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对大秦进行全面改革开放,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大秦帝国!

    当然,说是全面进行改革开放,其实也是逐步去进行。

    先是土改,解决温饱,而后才是经济商业方面的开放改革。

    虽然是逐步去进行改革,但是这个改革的基调是不会变的,是雷打不动的。

    为此,嬴政和李阳定下了三个“不动摇”。

    一是,秦国紧持进行全面改革,决心不会动摇。

    二是,秦国坚持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国家,理念不会动摇。

    三是,秦国坚持落实改革,政策不会动摇。

    嬴政还强调,只要李阳不负秦国,秦国便永不负李阳。这也等于是在告诉李阳,你尽管大胆的改革,大胆的变法,只要是一心为了大秦之社稷,秦国就绝不会让你成为第二个商鞅。

    其实,李阳对这句话倒不怀疑,因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登基称始皇帝的时候就曾说过一句话,他说“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由此可见,嬴政确实是一个不会对功臣下手的人。

    当天晚上,畅谈了三天三夜的李阳,这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府中。

    实在是太累太困了,谁会想到自己在将作少府搞印刷术,被嬴政这逼叫过去,竟然一去就是三天三夜呀?

    不过好在,这三天三夜大有收获。

    之前还担心自己的理想很难得到嬴政的支持,而如今嬴政知道了未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华夏民族受到的那些苦难和欺凌,反倒使嬴政和自己达成了统一的意识。

    现在,可不仅仅是自己想要改革,想要强大华夏民族了,而是嬴政也迫不急待的想要实现这一理想。

    这可是比什么都来的更重要!

    李阳现在甚至都有一种错觉了,就感觉嬴政这逼已经不能算是古代人了,而应当算是随着自己讲述的那两千多年后世历史,带着嬴政这货在未来的两千年历史轮回中穿梭了一回。所以,此时的嬴政,倒更像是一个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那就是穿越者!

    两个穿越者在秦国,能干出什么事来?

    熟知未来两千多年历史进程,熟知华夏民族苦难与欺凌,一个是秦始皇身份,一个是中丞相身分,君臣联手,那是大有可为啊!

    所以,李阳还是很激动的。

    不过,虽然内心期待满满,但是李阳却无心去畅想未来了,实要是太困了,一回到府便倒头就睡了个昏天暗地。

    ………………

    在李阳昏睡的时候,朝野上下,却是猜疑纷纷。

    左丞相府。

    李斯接到了宫里送来的传召,明日大朝会,要李斯不得缺勤。

    何谓大朝会?

    就是所有在京官员,原则上是都要参与的早朝。而平时则是三公九卿,及各部主事官员参与,人数较少,所以也称之为小朝会。

    没有大事,一般是不会大朝会的。

    秦国……真的要有大动作了么?

    李斯愣住了。

    这时,李由也大感好奇,问道:“父亲,难道是中丞相要实行什么新政?”

    李斯摇了摇头,自己平时虽然与李阳走的近,但却从未听李阳说过要推行什么新政。

    心中不得而解,于是只好道:“明天就知道了,不管什么事,当臣子的只管照做便是了。”

    李由点点头。

    而关于明日大早朝的消息,同样由宫人,向其他公卿大臣们送去……

    一时之间,所有接到大早朝消息的官员,无不惊疑。

    皇帝连续两天没有早朝了,与李阳闭门于章台宫畅谈,至于他们在谈论何事,没有人知道。

    而如今他们谈完了,接着皇帝就要召开大早朝,这种情形,就算是傻子都知道,明日的大早朝,一定跟这三天皇帝和李阳畅谈的事情有关。

    难道……真像李斯白天在麒麟殿上所说的那样,今日李阳和皇帝畅谈,与百年前秦孝公和商鞅畅谈,是如出一辙,秦国即将要发生大事了?

    对于这一点,无人知晓,只是大家心里都在寻思着此事。

    …………

    次日一早,麒麟殿。

    今日早朝,文武百官早早的就来到了麒麟殿,因为是大早朝,一些议郞已是排到了殿外。

    此时的麒麟殿,文武百官,交头结耳,议论纷纷,无不是在讨论着今日早朝,究竟是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不多久,李阳也来到了麒麟殿。

    众人一见他来了,纷纷自觉退让于两边,让开一条中央大道给他通行,并纷纷拱手,问早。

    李阳笑着微微拱手还礼,直接来到了殿前最中央。

    李阳的出现,使得原本嘈杂的麒麟殿,顿时变得极为安静。

    大家都是好奇的望向了他,似乎是指望着能从他的外表,能看出一点什么明堂出来。

    只不过可惜的是,李阳和以往并无区别,依旧是对左右冯去疾和李斯拱手道早,笑眯眯的。

    其实,李斯很想问一句李阳,今日是不是要发生什么事情,可是大庭广众之下,却是不好去问。

    而蒙恬却忍不住了,直接走上前去,问道:“中丞相,今日是否有什么大事?”

    此话一出,众人唰的一下,全都望向了李阳。

    李阳点点头:“蒙将军说的是,陛下确实好像有要事宣布。”

    “哦?”蒙恬一愣,装作好奇的样子,道:“不是中丞相可否提前透露一下?”

    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听不清。

    李阳笑了笑:“这个……本相说了也无妨,就是陛下想要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秦国!”

    “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秦国?就这个?”蒙恬有点懵逼了,这不是皇帝一直挂在口中的话吗,也不算新鲜了。

    众人都叹了口气,心里知道,这是李阳不愿意如实相告啊,故意以此来搪塞大家的。

    不过,大家从李阳这话里也听出来一点眉目了,就是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显然是与强秦兴秦有关。

    蒙恬见李阳不见细说,也十分知趣的点点头,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随着刘喜一声“皇帝临朝”,缺勤两天的嬴政,终于是来到了麒麟殿。

    文武百官,行礼过后,皇帝便道:“这几日,朕与李阳畅谈秦国之古今、未来,感触良多。今日召众位臣工参加朝议,有几个问题欲问诸位臣工!”

    众人心里知道,今天皇帝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都不敢随意接讪,皆是一副宁愿不出头,也不犯错的行事态度。

    嬴政看向蒙恬,问道:“蒙恬,军中有多少军士没有分封土地?”


………………………………

第一百七十八章 随便议议

    “蒙恬,军中有多少军士没有分封土地?”

    皇帝的话声一落,大家都纷纷心思涌动,猜想皇帝问这话是何用意,有何所指,难道今天要议的事情,跟军功爵的封赏有关?

    蒙恬也是没有想到,皇帝一开口,居然问的会是这种陈年烂谷子的旧事。

    沉吟了一下,蒙恬回道:“回陛下,现役军中,几乎都是领俸禄,没有分封军工田。臣没记错的话,我大秦已有十余年没有对军士分封军工田了。”

    嬴政点点头,回忆道:“朕记得,六国统一大业前期,立功之将士,皆有分封土地,而统一大业的后期,则都是以年俸代之,是吧?”

    蒙恬点点头:“陛下好记性,确实如此。”

    “好,很好!”嬴政点点头,现役的军士立功都是拿的俸禄,这样的话进行土改,现役的军队就不会乱,这是保证接下来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大秦社稷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要现役几十万军队不会乱,大秦就不会乱,土地改革便可以放开手去做!

    “陛下问此事,是有何吩咐吗?”蒙恬主动的问道。

    嬴政摇了摇头,笑道:“只是问问,了解一下。”

    众人都有点懵逼了,今天召开大早朝,不是应当有大事要发生的节奏吗?怎么这会儿,皇帝却问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就在大家一脸犯懵的时候,嬴政又道:“年俸取代军工田一事,已经实行十余年了,诸位觉得此事利弊如何?”

    这一下,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轻易回答,以免说错了话。毕竟,大家可猜不准皇帝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如果皇帝想取消以俸禄代替军功封爵奖励,重新启用军工田制,那么你现在肯定俸禄奖励军功的形式,就是站错队了。

    但是,你也不能否定俸禄奖励军功的形式,因为万一皇帝问这话的用意,只是想让大家夸一夸他,你否定了,岂不也是得罪皇帝了?

    所以,还是应当本着宁愿不出头,也别犯错的态度为妥。

    不过,整个大殿内的文武百官,无一人回话,这也是不行的。

    其它部门主事官员不回话,还说的过去,可领朝政的冯去疾和李斯总不可能也保持沉默吧?还有蒙恬,他就是负责军政这块的,说起来军功奖励这块还是他主管的,所以他也不能不回答。

    但是,要说李斯这家伙就是精明,直接瞟向了李阳,那意思就像是在说:“老铁,皇帝到底想听什么话,想要肯定,还是想要否定,你倒是给个提示呗。”

    李阳自然知道李斯看向自己的意思,于是微微颔首。

    李斯眼睛一亮,立刻就明白了,然后出列道:“回陛下,年俸取代军工田,乃是为了保障天下百姓皆有足够的自耕地而施行的仁义政策,如今此策已经施行十余年,效果显著啊。一来,朝廷不必挤压百姓有限的自耕地,二来军士立功亦有钱粮奖赏,此可称之为两全齐美之策,陛下英明啊!”

    李斯这马屁一拍,嬴政就笑着微微颔首,十分受用的样子。

    大家一听,立马就知道风向了。

    蒙恬也赶紧出列道:“李相所言极是,如今军中将士,立功得爵位,按爵位领取对应的俸禄,已是深得将军之心,反倒是军工田,这些现役的军士因在军中服役,军工田只得荒着,或租以佃农耕种。特别是在轻徭役之前,民间劳动力紧缺,田地无佃农耕种,一得不到粮,二反而要交田税,这军工田反而成了累赘、负担。”

    嬴政再次点点头,很认同蒙恬的这个回答。

    这时,皇帝眼光望向了冯去疾,问道:“年俸取代军工田,此策有何弊端吗?冯相,你来说一说。”

    冯去疾点点头,于是也赶紧道:“回陛下,李相与蒙将军所言,确实是年俸取代军工田政策之利。不过,若一定要说年俸取代军工田,它的弊端,其实也有。就是有十数万退役的军士,以及在役数十万军士,皆是以年俸取代军工田,所以这笔支出造成国库负担极重,今年就差点出现欠俸之危。”

    嬴政再次微微颔首,也不发表意见,而是又转而问李阳:“李阳,你说说你的见解。”

    李阳点点头,笑道:“以臣看,年俸取代军工田,此举乃是大秦统一天下以来,最明智的一次军功奖励改革。毕竟大秦一统了六国,六国百姓皆是大秦子民,大秦不可能继续为了犒赏立功将士,将六国的土地全数封赏给有功的将士们,这样的话,天下百姓就将无田可耕。百姓无田,便只能沦为佃农,佃农耕种一年,所得之粮是否能够温饱,全看地主们的心意。地主们狠一点,田租收它七八成,佃农就得饿死,地主们心善一些,田租收个五六成,佃民尚且能苟且而活。如此这般,天下百姓不安,大秦江山社稷如何得安?所以,为了大秦江山计,年俸取代军工田之策,对秦国来说实乃上上策!”

    说到这里,李阳看了众人一眼,发现大家倒是都十分认同这句话,无不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