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个时候,冯劫快速的走了进来,道:“父亲,淅川有消息了!”
“哦?消息到了!”
顿时,众人也纷纷站了起来,赶紧催道:“冯劫,你快说,淅川那边怎么样了,李阳可有杀人?”
冯劫道:“院长杀了王平、白芒等为首共十五人,其余三千众,皆按无罪论,让白尚书带回来了。”
众人一听,大松了口气。
而冯去疾,则心中有些失落了。
只杀十几个为首的人,那这事就拿李阳毫无办法了。
这时,有人就问:“消息无错吧?”
冯劫摇摇头:“是白尚书派人送来的消息,定是无错,他已在赶回来的路上。”
众人点点头,沉吟了一下,然后有人就道:“冯相,现在该怎么办?”
冯去疾轻笑一声:“如今还能怎么办,你难道还能向皇帝进谏,说他李阳不该杀人?”
众人一时语塞。
是的,王平、白芒等十余人,皆是聚众抗法的主谋,发生了如此大的流血**,总得承担责任,可以说,他们那十几个人是死有余辜,罪有应得,如果还为他们喊冤,这不是无理取闹了吗?
这时,冯劫道:“据说,白尚书也没有怪罪李阳,而且还当场将白芒从族中除了名,人已经杀了,余众族中子弟能落个无罪,已经不错了,陛下肯定不会容各位族长拿此事指责李阳的。”
众人点点头,可是一想到李阳还是杀了他们族中的人,心里就愤恨难平,道:“难道就这么放过他?”
冯去疾道:“什么也别做,回去管好族中的子弟,以后少惹事了,李阳的手段还真是出乎了叫本相不得不佩服啊。”
“这……”众人一时也无言以对了。
是的,这亏,是吃定了,而白芒等十数族中子弟,只能说是自己找死,李阳此次对淅川的处置手段,大家根本就拿他毫无办法。
虽说吃了一记哑吧亏,但是三千余族中子弟没有事,各位族长还是略微宽心了一些,然后说了几句,便离开了冯府。
众人走后,冯去疾自言自语道:“李阳,你可真是让本相刮目相看。”
冯劫听到这话,也不由点了点头,感叹道:“院长真是胆大,谁能想到,他竟敢不向陛上请旨,直接拿穆公剑到蓝田大营调兵啊,这事……也只有他敢这么干了。”
冯去疾一笑:“你真当皇帝不知道他调兵?”
冯劫一愣:“父亲的意思是说……是陛下让他去调兵的?”
冯去疾只是冷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冯去疾算是看明白了,皇帝这是故意要置身事外,想快刀斩乱麻,所以才会在当晚李阳进宫时,故意不见他。
想到这里,冯去疾抬头看了一眼冯劫,似乎是有调教之意,道:“你看吧,明日早朝,皇帝肯定会斥责李阳,怪其不先禀报,却善作处理。哈哈……”
冯劫眉头一皱:“父亲是说……陛下和李阳唱双簧?”
冯去疾点点头:“没错。”
冯劫想了想,叹道:“连老氏族都败下阵来了,这新政恐怕是很难再有人阻挡了。”
冯去疾轻笑一声:“我说了,水渠太急,无法阻挡落叶,只有水池,方能决定落叶之去留。”
………………………………
第二百零七章 搞事情
次日一早,麒麟殿。
今日的早朝有几分诡异,整个大殿上一片安静。
没有人奏事,就连白正等十几位身在朝堂当中的老氏族,也没有提一句李阳昨天在淅川杀人之事。大家都闭口不言,就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一些人,见到这个气氛,不由纷纷在心里想,老氏族难道愿意吃下这个哑巴亏不成?
嬴政见大家没有事呈奏,倒是自己先开口了,道:“李阳,听闻淅川出了事?”
李阳赶紧出列,回道:“启禀陛下,议大夫王平等十五人,煽动无知百姓聚众抗法,阻止量田,造成数百死伤的暴力流血**,臣前日连夜赶赴淅川处置,现已平息。”
嬴政不悦道:“据说,你从蓝田大营调了兵,可有此事?”
这一下,所有人都心中一愣,唰地一下望向了李阳。
之前大家就在猜测,李阳不请旨,持穆公剑调兵,这显然做的太出格了,必触碰到皇帝的敏感神经。如今看来,果然是了。
只见,李阳一板一眼的道:“回陛下,臣原本进宫请旨,但中车令说陛下已经入寝,加上事情紧急,臣只得持穆公剑前往蓝田大营调禀平乱。”
“哼!”嬴政冷喝一声,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朕竟然是最后一个知晓的,此事被你平息了也就罢了,若是一再闹大,朕必治你一个善作主张之罪。”
“臣,知罪。”李阳赶紧拱手,领罪。
大家看到皇帝斥责李阳,心里那是大快人心,只有冯去疾眼睛犹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因为,这一切,他早已料到。
如今斥责完了,接下来该是褒奖了吧?
冯去疾心中想道。
果然,只见嬴政斥责了两句,见李阳认错之后,便话峰一转:“不过嘛,你这次处罪的倒还妥当,有罪的治罪,无罪的释放,不仅阻止了**的恶化,还给新政立了威。”
大家一听,全都一脸的懵逼。
这是……什么情况?
皇帝怎么还夸上了,难道不怪罪李阳调动军队吗?
李阳不卑不亢的道:“臣也是一切依秦律处置,有坏我大秦新政者,必严惩!”
嬴政点点头,然后脸色一沉,扫视文武百官,沉声道:“朕日前已晓喻朝野,凡坏我大秦新政者,不论皇室宗亲,还是王公大臣,一切按律论处,决不姑息。下次若还有此等抗法之事,朕必深究,绝不饶恕!”
很显然,这话是说给白正等老氏族听的,意思就是,如果下次你们族中还有人闹事,不仅杀闹事的人,连你们族长也必追究责罚。
此话一出,白正等人急忙拱手认罪:“臣等治族不严,万死难辞其咎!”
就这样,李阳杀了老氏族十数人,结果到头来这些老氏族一个屁都没敢放,反而还得挨斥,领罪。
一些眼明的人,已经看出了皇帝和李阳恐怕是在唱双簧,而不太灵光的人,则对这事大感意外。
当然,李阳这次用雷霆手段,镇暴平乱,杀了王平等十数人,倒确实是给新政立了一个大威。
最起码,如今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将日前的事情看在了眼里,连十数家老氏族都败下阵来了,其他人就更不敢反对新政了。
就在淅川的事情议完之后,冯去疾突然出列,道:“启禀陛下,如今初冬临近,草原正是困难之时,月前院长提议的对北方匈奴的民族融合之策,是否应当施行了?”
嬴政听到此话,方才记起,一个月前商议的,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计方针之略,点点头:“此事确实应当尽快实施,北方之忧患若除,可是我大秦的一大开疆扩土之功绩啊。”
是的,按照之前李阳说的策略,利用民族融合五策,不但可以将北方的匈奴,像南方的百越南夷之民一样,变成大秦的臣民,而且还能将北方草原,变成大秦的疆域,这事若成,这功绩确实是超绩古今历朝历代。
冯去疾道:“按当日院长所出的融合之策,我们应该先派使前往匈奴部落,逼他们归顺我大秦了。若匈奴不从,然后便派大军袭卷草原,掠尽其畜产,使其无法度过寒冬。如此他们无路可选,被逼上绝路,便会与我秦军决战,或是直接归顺于我大秦。故此,现今正当时候,年前必有结果。院长,你觉得呢?”
李阳点点头:“冯相所言极是,最近朝廷改制、施新政,若不是冯相如今提醒,本院却也忘记了此事。如今初冬临近,确实可以开始实施此事了。”
确实,这件事原本早就要做的,只是因为土改,所以才一拖被拖,现在若还不实施,就得等明年的冬天了。
可是,再过一年时间,匈奴的冒顿单于,估计在匈奴内部就不再是立足不稳了,届时相对就就困难多了。
嬴政听到李阳也持相同的看法,于是便问道:“既如此,李阳,你可有出使匈奴的人选了?”
李阳回道:“回陛下,臣与蒙将军商量好了,蒙将军愿为此出使匈奴。”
“哦,蒙恬,你愿意去匈奴?”嬴政赶紧看向蒙恬。
蒙恬点点头:“院长说出使之人,最好是让匈奴忌惮之人,所以由本末将去最合适。”
“好,那就由你辛苦一趟了。”嬴政大喜。
不过,就在这时,冯去疾却道:“启奏陛下,臣有异意!”
“冯相有何异意?”嬴政一愣,有些诧异。
当然,李阳也有些诧异,心想冯去疾难不成有更好的人选?
冯去疾道:“臣认为,蒙将军出使匈奴,并非最好的人选,而院长出使匈奴,方为最优之人选。”
李阳一愣,有些看不懂了。
这冯去疾……玩的是什么花样?
当然,嬴政也紧锁起了眉头,问道:“冯相为何认为李阳出使匈奴,比蒙恬更为合适?”
冯去疾道:“理由有三。一,对匈奴的融合之策,皆出自于院长之手,由院长亲自出使劝降,比蒙将军更懂应对;二,蒙将军杀匈奴以万计,早已与匈奴部族结下了不解之血海深仇,此次出使,乃是为了劝其归顺大秦,此去并不带大军前往,臣担心蒙将军此事危险啊,且就算匈奴忌惮我大秦,不杀蒙将军,但也肯定不会降于蒙将军的。三,院长智慧无人可比,不管是半年前的南方饥荒之乱,还是日前的淅川之乱,皆可见院长之能,所以臣觉得,院长出使匈奴,方才合适。”
这时,吏部尚书白正,也立即出列,道:“臣,附议!”
接着,一大群大臣,纷纷齐道:“臣等,附议!”
嬴政和李阳,直接愣住了。
这是……要搞事情?
只不过,李阳不知道冯去疾他们究竟是打得什么算盘,但是有一点很明确了,那就是……
他们想要让自己暂时离开咸阳!
………………………………
第二百零八章 大出意外
“李阳婚期即日便至,难道不能派其他人前往吗?”
嬴政自然也看出来了,新政当前,这些人这是故意要把主导新政的李阳给支开朝堂啊。
冯去疾道:“回陛下,为大秦社稷计,唯有院长是最为合适,无可替代的人选!”
吏部尚书白正也道:“对北方匈奴的融合之策,关系重大,派往匈奴的使者身负重任,非一般人可以胜任,且此次出使,其必不会乖乖归顺,接下来的一系列计划,北方边疆都需一位大能者主持大局,随机应对。如此,放眼整个朝堂,也只有院长才最为合适了,毕竟对匈奴的融合之策,出自院长之手。”
一大群大臣,再一次纷纷齐道:“收匈奴,事关重大,臣等举荐院长坐镇北方!”
这一下,皇帝也语塞了。
群臣皆要李阳亲自出马,主导北方匈奴之事,做为皇帝,难道还有强行反对的道理吗?
何况,针对北方匈奴的计划,本来就是李阳提议的,就连计策、实施方案都是他一人想出来的,所以群臣举荐让他主导此事,嬴政还真没办法反对。
当然,在这一刻,其他一些大臣也反应过来了。
这么多人突然纷纷表态,要让李阳出使匈奴,这不表明了是故意的吗!
之前大家还在想,这次李阳在淅川县杀了十数人,这些老氏族怎么就会决定吃这个哑巴亏呢,然而……
现在看来,他们果然咽不下这口恶气,这不就开始还击了吗?
只是,他们没有拿淅川县的事情来反击,因为淅川县的事情李阳做的很完美,他们找不出发难的理由,所以才用匈奴的事情来还击。
要知道,新政土改,这才刚开始,只要让李阳去了北方,远离朝堂,这新政土改能不能顺利推行,就真的不一定了。
毕竟,这一次的淅川事情,就是因为李阳的雷霆手段,十几家老氏族方才落败。
而如果李阳不在朝堂,像这次的淅川事件,由朝堂的群臣共议,自然就能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众人都能看明白的事情,李斯自然也是一目了然,让李阳出使匈奴,说白了就是为了阻止新政啊。
当即,李斯便立刻出列,道:“启禀陛下,如今推行新政,院长岂可离开朝堂,出使匈奴之事,臣愿往!”
这时,萧何、曹参、李由等人,也纷纷出列:“臣等附议,院长身担新政之责,国政不可一日无院长,李相出使匈奴,最为合适。”
嬴政一听这话,心中一喜,微微颔首:“嗯,若是李相愿往,倒也是极为适合。”
冯去疾等人,也是没有料到,李斯竟然会自告奋勇,请愿前往匈奴,这倒是让他们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然而……
就在嬴政准备下旨让李斯出使匈奴的时候,李阳突然出列,开口道:“陛下,臣觉得冯相说的不错,匈奴事关重大,且针对匈奴的计策虽出自于臣之手,放眼朝中,确实没有比臣前往更适合的人选了,故而……臣愿前往匈奴!”
“什么?你要去!”
这一下,可真是让满朝文武都惊得张大了嘴巴。
不仅嬴政和李斯等人,一脸的诧异,就连冯去疾、白正等人,也是大感意外。
这和预想的情况不一样啊……
说实话,这一刻,冯去疾等人都有些看不懂了。
冯去疾等人,确实是一心想着要让李阳前往匈奴,离开朝堂,如此便可影响新政的施行。
要知道,如今初冬临近,土改刚刚正式推行,只要在开春之前,全国没有完成土改,届时开春播种在即,那么这土改你是继续呢,还是叫停呀?
你继续推行土改的话,这田地无主,谁去耕种?错过开春,大秦岂不要饥荒一年?
可你若叫停的话,这大秦境内,有的人被朝廷收走了土地,有的人则还保留土地,毫无公平,天下更乱!
所以,土改新政之关键节点,就在这个冬季。
只要李阳不在朝堂,身处北方边疆,他鞭长莫及,这土改新政,推行到下面的各郡县、乡亭,会成什么模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只是,世事就是这般奇妙,如果是自己一手促使李阳离开朝堂的,大家就会觉得没毛病。可是换成李阳主动请缨出使匈奴,这反倒就让人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了。
此时的冯去疾等人,就一个个都紧锁起眉头来了,面面相嘘,心里都在想,这李阳是在搞什么把戏啊?
当然,嬴政也看不懂眼前的这个情况了。
不过,他倒不相信李阳会傻到看不懂冯去疾等人举荐他出使匈奴之用意,所以李阳答应前往匈奴,自然是有着他自己的考量。
所以,嬴政也不好反对,只是特意确认了一句:“李阳,你确定愿意出使匈奴?”
李阳点点头:“臣愿前往!”
嬴政见李阳已有决定,于是只好笑道:“好!有你出使匈奴,朕也放心,此次出使匈奴,还需尽快早归啊!”
李阳想了想,道:“陛下,出使匈奴,只是传达我大秦愿和平接纳他们,要想收归匈奴,还需大军出动啊。所以,臣倒是愿意坐镇北方,全权主导北方大局。”
“啊?”
这一下,大家再一次惊得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
出使匈奴也就罢了,这家伙竟然还主动要求留在边疆主持收归匈奴的大局。
这……岂不就是说他要一个冬季都不回咸阳了?
冯去疾等人都懵了!
原本还以为,要想让李阳离开一两个月就很难了,结果……
他竟然要主动留在边疆。
冯去疾和白正对视了一眼,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这也太顺应自己等人的心意了吧?
这时,李斯真的有些担心了,赶紧道:“院长,虽然您之前的融合五策,极为精妙,可是真的要想围困匈奴,逼其归顺,没有一个冬季,恐怕是万不可以办到的啊。”
李阳微微颔首,一笑:“一个冬季,若真的能逼其归顺大秦,不仅是千秋之功绩,更是为我大秦永久的解决了北方之忧患,本院愿为此尽力而为。”
没有人再说话了,大家都是一脸诧异的看着李阳。
有些人甚至开始在想,难道李阳真的是为奔着这份千秋之功绩去的?
说实话,此时就连李斯都有些这么想了,要不然,根本找不到其他理由啊。
………………
PS:说一下,之前李阳手机屏保壁纸,是一张杨颖的照片,很早以前就修改了,改成了《大话西游》紫霞仙子的屏保照片。(因为发现好多人讨厌AB,冷汗)
顶点
………………………………
第二百零九章 吐血
其实,李阳之所以会这么做,也确实是有自己的考量。
冯去疾他们有意要自己出使匈奴,离开朝堂,不就是为了想让新政土改出乱子吗?
既然如此,以其每时每刻防不胜防,倒不如自己就暂时离开一阵子,让你们主动跳出来乱。
在李阳看来,这次的土改新政的主战场,并不在朝堂之上,也不在京畿之地,而是在远离京畿之地的各郡各县,各乡各亭,那里才是土改的主战场。
而自己身居朝堂,就算掌执着国政院,全国之政务,皆出己手。
可是,自己难道能管得了天下的各郡各县、各乡各亭的细务?
恢复秦国的土地旧制,重新加强土地公有,再分配。打击的就是土地兼并问题,而打击的对象,皆是新贵士绅,这些人遍及各郡各县及乡亭。甚至各郡各县的官员、乡长、亭长,可能皆是兼并土地最为严重的人。
而自己身居朝堂,就靠着一纸新政法令,下面各郡县、乡亭,就真的会照办?他们会把自己发了钱粮兼并过来的土地,乖乖分给百姓?
李阳还真没有这个自信。
如果他们不执行新政法令,你能带着国政院的官员,一地一地去查?
如果他们明面上执行,还上报朝廷新政推行之成果,欺瞒朝,可是实质上土地依旧在他们手里,并没有均分土地,你又如何辩识、发现?
所以,对李阳来说,要想顺利的恢复、强化秦国的土地旧制,那是希望渺茫啊。
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下猛药!
可是,如何才能下猛药呢?
大家都不乱,大家都欺上瞒下,或暗地里玩阴的,你能上猛药吗?
显然不行的。
大家明面上都在响应新政,在执行新政,在实施新政,你能来硬的?那反而名不正,言不顺,甚至还会使得大家真正的群起反抗。
那怎么办?只有一个字:乱!
是的,就是要乱。
越乱越好,最好让这些反对新政的人,通通跳出来主动出手,只有乱了,才可以上猛药,下重拳。
而这记猛药、重拳,就是底层百姓!
朝廷下了新政法令,各级地方不遵从,底下两千万百姓能不怒吗?
只要一号召,举国上下必将掀起一股恢复秦国的土地制的风暴。
这股风暴,才是彻底能实现恢复秦国土地旧制的终极手段。
只是,这个手段有点狠,只能在新政乱象尽生的情况下,方才有理由实行。
而冯去疾等人,今日举荐自己离开朝堂,可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自己需要新政变乱的机会,冯去疾等士族老臣们,也希望生乱的机会。
所以,自己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岂不成傻B 了?
当然,自己出使匈奴,坐镇北方边疆,全权主持统一北方草原大局,除了为了新政,确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奔着这份千秋功绩去的。
对于李阳来说,如果能解决匈奴,对华夏民族来说,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原本的历史上,游牧民族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无比沉重的灾难,不管是华夏民族征战游牧民族的战争,还是游牧民族侵略华夏民族,这千余年来,死伤何止千万计?
一直到清朝,方才真正的得到了统一。
而作为一名穿越者,如果自己能在秦朝的时候,就统一草原,将北方之草原,并入大秦疆域,将游牧民族,融合同化为大秦臣民,这对华夏民族来说,意义之大,甚至大于一次改朝换代。
说实话,新政变革如果与统一北方草原相比,显然后者才更加的重要。
只不过,对于李阳来说,这两者自己这次都可以兼顾,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李阳也不管别人诧异的目光,当即出列道:“陛下,国政院有冯相和李相、蒙将军在,新政无忧,请陛下放心便是了。”
嬴政盯着李阳,看了好一会儿,见其眼神无比坚定,这才点点头:“准奏!”
对于李阳这个人,嬴政还是非常清楚的。
此人极具智慧,而且还鬼精鬼精的,从来就没有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