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由仔细的打量了一眼眼前这位年轻小将。
王离、章邯等人都没有想到的问题,眼前的这一个小小的都尉,竟然是能够想到,这倒是让李阳颇感诧讶。
要知道,这种用兵谋划之事,一般皆是大将来商议的,而都尉一般只管如何执行主帅及将领制定的命令就行。
而眼前这位都尉,留守兵营,竟能替主帅考虑到这些风险,这便是最难能可贵的。
而且,他的这个担忧,也并无道理,因为自己之所以留下三万大军,就是为了防患此事的。
想到这里,李阳不由饶有兴致的问道:“你认为,冒顿不会回狼居胥山以北?而是躲在草原某处,等着我大军直奔狼居胥山方向时,便乘机夺回河套百姓及畜产?”
都尉点点头:“虽然可能性极低,但……若末将是冒顿,便定会如此一博!”
“哦,哈哈哈!”
听到这话,李阳大笑了三声。
一旁的萧何,也不由微微笑着点了点头,一脸欣赏的打量起眼前的这位年轻都尉,很显然,他也觉得这位都尉是一个将才。
都尉见李阳大笑,还以为自己是不是想错了,不由疑道:“主帅为何发笑,若是末将说错了,还望主帅责罚!”
李阳笑了笑:“你的担忧并无不妥,本帅之所以留下三万大军,便是防患此事。”
“哦?”
都尉一愣,不由尴尬有些难以自容,道:“如此看来,是末将多虑了。”
李阳摆了摆手,笑道:“你能考虑到此事,本帅颇感欣慰,可见你心思慎密耳。”
说到这里,李阳接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赵贲!”都尉回道。
“赵贲?”
一听这个名字,李阳一怔。
因为这个名字,李阳可是极有印象的,秦末有一员大将,就叫赵贲。
而且,历史上的这位秦末大将赵贲,名气虽不如章邯,但他却是战到最后的一位秦末名将。
据历史记载,汉元年五月,刘邦率领汉军还定三秦,派曹参、周勃、樊哙东进取咸阳,大破赵贲、内史保军队克咸阳。
什么意思呢?
定三秦,就是指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被项羽封在关中地区为王的秦朝降将。也就是说,那时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位秦末名将都是项羽分封的王,只有赵贲是秦国最后的一员大将。
只不过,赵贲还是没能阻止刘邦的步伐,彻底丢失咸阳,自此赵贲也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
总之,历史上的赵贲是秦二世中央军里最后的一员大将,而且地位也不低,手下有爵位是侯的,算得上是一员忠义之将。
此时,李阳不由在心里想,眼前的这位都尉,不会就是历史上秦二世中央军里最后的一员大将赵贲吧?
细细一想,这事还真有可能。
毕竟,赵贲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前,乃至在秦二世前期的大战中,都没有记载。
直到公元前207年,方才有他的记载。
而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投降项羽的时候,他才被秦二世启用。
也就是说,他在此之前,都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将。
想到这里,李阳于是决定启用眼前的这个也叫作赵贲的人。
“好名字!赵贲,本帅问你,既然你想到了冒顿有可能会奇袭河套,那你认为如何安排较妥?”
赵贲略一思虑,便道:“末将以为,应调一半兵力,前往河套,方为万策。”
李阳点点头:“好,本帅升你为右将军,给你一万五千兵,卫戍河套!”
赵贲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李阳居然会提拨重用他。
要知道,秦军有制,依旧为上将军和前将军、后将军、右将军、左将军,下面则是都尉、校尉。也就是说,自己等于是连升两级。
顿时,赵贲感激涕零行礼一揖:“末将,谢主帅提拨之恩!”
李阳笑了笑,示意其不必多礼,然后道:“不过,你此次前往河套,一为布防,二来还有另外一个任务。”
“主帅明示,末将必全力以赴。”赵贲道。
李阳道:“本帅要你从那六十万匈奴百姓当中挑选青壮,组建一支新军。你,可胜任?”
赵贲心中一怔,自然知道这支新军组建起来,就等于自己统领着几万人的大军,想到这里,心中更为激动,不由全血热血沸腾,慷慨激昂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好,你这就准备一下,即刻出发!”
说着,将九原郡的那份急奏,将到了赵贲的手中,让他带给九原郡郡守。
“喏!”
赵贲领令,一脸激动之色,赶紧下去准备。
看到赵贲退下后,一旁的萧何笑道:“院长,此人确实是一难得的将才!”
李阳点点头,心想,如果没错的话,这人可是秦末的大将啊。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出征夫余
因为萧何是从咸阳而来,所以当天和李阳聊了很久。
把自李阳离开朝堂之后,朝中诸事皆讲述了一番,特别是新政推广,各郡县欺上瞒下,对国政院阳奉阴违之事。
李阳听完之后,倒是毫不在意,笑着告诉萧何,待匈奴统一,回朝之时,便是新政土改大定之日!
这让萧何心中无比的好奇,李阳究竟有什么神谋妙计,竟然会如此自信的认为可以翻云覆雨,旋转乾坤,掌控局势?
不过,李阳似乎是故意要吊他的味口,亦或是自作高深,不肯透露半句。
没办法,萧何只好换了个话题,道:“院长,此次属下前来,还带来了三万套马镫、马鞍,不过如今看来,这三万套马镫、马鞍于匈奴决战倒是用不上了。”
“哦?半月时间,竟生产了这么多!”听到这话,李阳有几分诧异,短短半月,何章竟是做出了三万套马镫、马鞍,这简直超乎了他的想像。
萧何道:“因为我秦军与匈奴用兵,何章为了能替院长分忧,特地增加了几十条生产线,故而半月时间做出了三万套。”
李阳点点头,夸道:“这个何章,倒真是个人才!”
萧何也不无否定的点点头,十分赞同。
说实话,李阳是真的很震惊何章掌执的将作府。
因为那里不仅聚集了大秦所有能工巧匠,而且还有专业的流水生产线。
是的,你没有听错,秦国的将作府,通通是流水线生产作业。
要知道,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模式是现代生产工艺的一个基本特点,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基石,不论是楼房还是各种现代设备,都离不开模块化的生产模式。
在此之前,李阳觉得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模式是近代西方发明的,直到来到了秦国,去到了将作府,他才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发明了原始的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模式,这可比西方早2000多年啊!
也就是说,秦朝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标准化生产武器的国家,他们有大规模的兵工厂,而且全国所有的工厂生产的武器标准质量都是一样的。
比如,秦国的弩机一共只有六七个零件,故障率低,使用方便,而且秦国已经使用了标准化模具进行铸造,可以短时间内在流水线上进行大批量生产。有扳机,能瞄准,可速射,流水化生产,这不是“枪”是啥?
至于”子弹“,那就更夸张了。
秦国的箭头都是青铜箭头,分大小两种,小的约50克重,是用来远程射击的轻箭,大的100克,是用来近距离穿甲的重箭,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标准的三面棱形箭头。
懂现代空气动力学的人都知道,三面棱形箭头设计已经接近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所以它不但威力巨大,而且弹道稳定,是为大规模战争设计的专业武器。虽然时隔两千年,李阳仍能感觉到战国时代秦国那种铁与血的森森寒气。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秦国征战天下的虎狼之师,实际上就是依托于流水线的标准化的装备生产工艺,在秦朝装备中,箭头也好,弩箭也好,相互之间的差距极小,可以做到随时更换,而这就是流水线和标准化的核心,这种成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或许就是秦朝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所在。
总之,李阳十分的佩服将作府的智慧和对于标准、规制的严格恪守。它完全是集研制、生产、标准化为一体,完全颠覆后世人的认知。
想到如今王离他们已经出征了,这三万套马镫、马鞍留在长城大营暂时也用不上,于是李阳便道:“三万套马镫、马鞍你还是带到东胡去,交给韩信吧!”
萧何点点头。
确实,东胡刚刚统一,其内部还极不稳定,所以将这三万套马镫、马鞍带过去,可以让秦军不仅更具威慑力,而且战力也能倍增。毕竟,留在东胡的秦军,一共只有七万人。
七万秦军,要保证一个东胡不出乱子,可非易事。
次日,萧何也带着侍卫及三万套马镫、马鞍出发了,直奔东胡赶去。
上郡至东胡,数百里,加上带着几十车的装备,所以用了三日时间,方才赶至东胡。
一到东胡,萧何就听到了一个令他感到震惊的消息……韩信和苏角竟然带着大军出征夫余和肃慎了!
这简直把萧何给彻底惊呆了。
此次北征,不是为了统一匈奴的吗?
怎么……他们统一了东胡还觉得不够,竟然还想着要把夫余和肃慎也一块给灭了?
想到这里,萧何简直是瞠目结舌,他现在算是大开眼界了。这真是什么样的主帅,就带什么样的兵,朝中的人,谁敢想到,韩信等人居然敢带着七万人,一边在担负着东胡的稳定,一边还想着要去灭了夫余和肃慎啊?
那可是两个有政权的国家啊!
萧何抹了一把冷汗,心中震憾的同时,心里又颇为担忧。因为整个东胡,韩信只留下一万秦军,维持东胡的稳定。
不过,经过了解,得知韩信他们把东胡的青壮征尽一空,这倒是让萧何稍加放心了一些。
于是,他立即将留下来的一万秦军,全部装备上了马镫、马鞍,同时派人将剩下的两万套马镫、马鞍,急速送往正在出征夫余路上的韩信。
因为萧何心里知道,只要韩信他们不败,东胡就应该不会出乱子。但是,一但韩信他们惨败而归,那么作为与夫余、肃慎为同盟的东胡,也必将反抗。
所以,韩信他们不能败,一败就全完蛋了。
事情,也确实如萧何猜测的那样。
东胡的大当户与右都尉,表面上接待着萧何,协助他郡县划分,但是心里却是在观望。
他们在等待着韩信出征夫余的结果。
…………
与此同时,韩信与苏角,率着大军,直奔夫余。
六万秦军,加上新征组建的五万东胡兵,共计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旗旌摭天。单从兵力上来看,他们的兵力已经比夫余和肃慎加起来还略多一些了。
只不过,唯一的风险就是,这新征的五万东胡兵,届时不会倒戈相向。
如果一但这五万东胡兵,倒戈相向,加上夫余和肃慎,这便会落得一个前后夹击或里应外合的局面,那么韩信他们就真的彻底完蛋了。
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韩信只能用利益来保证他们的忠心。
为此,韩信不仅许诺,此次征战,凡立下战功者,在草场分配时可额外获得更多的草场,而且他们接下来的年俸标准,也是按这次军功的大小来确定。
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这次征战夫余的战役上,没有军功者,以后只能领最低一级的年俸,而获得了军功者,接下来将拿更高标准的年俸。可以说,这一战,可以决定未来自己在军伍中的定位及待遇条件。
秦军的年俸制,东胡人自然是知晓的,所以韩信许诺的这些条件,确实极大的鼓舞了东胡士兵的士气。毕竟,东胡已经归顺了大秦,就算反抗,复国了,对于普通东胡士兵来说,自己还并不能改变命运和阶级,且条件甚至还不如秦军,所以在个人利益的权衡下,他们都没有倒戈相向的念头。
与此同时,萧何派人紧急输送的两万套马镫、马鞍,也追上了韩信的大军。
这使得六万秦军当中,装备了马镫、马鞍的骑兵,直接达到了四万。
四万装备了马镫、马鞍的骑兵,其战斗力,完全可以叫板八万普通骑兵,而立于不败之地。
有此两万马镫、马鞍,韩信的大军,士气更加的高涨,从上到下,将士们对此战皆信心百倍!
………………………………
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心高涨的夫余王
不出一日,韩信的十一万大军,便直入夫余边境百余里。
顿时,夫余举国震动!
夫余王庭。
夫余王得知秦军入侵夫余的消息,不由大惊失色!
其实,就在日前,夫余王得知东胡归顺大秦的消息,已是震惊不已。
要知道,东胡的国力,在北方可是超然的存在,就连匈奴也得畏惧三分。
可是,就这么一个超然的存在,竟然毫无征兆,突然间就被秦国给统一了,你说能不让与东胡为邻的夫余感到惊骇吗?
这就代表夫余将来要面对的就不再是东胡的威胁了,而是大秦。
以往,夫余与肃慎结盟,双互倚靠,倒不至于太过东胡会有吞并之心。
然而,面对大秦,夫余和肃慎两国,可就没有这个信心了。
可以说,自从得知东胡归顺了大秦的消息后,夫余国从上到下,无不感到担忧。
而现在倒好,大秦居然这么快就打到夫余来了,这更是让夫余王心里发慌?
“秦军来了多少人?”
夫余王心中紧张,赶紧问道。
报信的小将道:“回我王,进犯我夫余边境的秦军总数,约莫有十一万之数,不过其中有五万是东胡士兵。”
“十多万大军?”
夫余王咽了一记口水,这个数字让他忍不住心头一颤。
夫余总共才有五万兵马,这简直没办法抵挡秦军的进犯。
不过,让他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的是,秦军的十多万大军当中,有接近一半的兵力是东胡人。
东胡刚刚被秦军统一,这些东胡士兵,真的会甘愿为大秦拼命吗?
夫余王可不认为东胡兵会甘愿被大秦当枪使,甚至他们或许还会有倒戈相向的可能。
想到这里,夫余王心中倒是看到了一丝希望。
很显然,秦军兵力上看上去有十一万大军,但是其中有五万的东胡人只是凑数的。也就是说,夫余真正要面对的是那五六万的秦军。
五万夫余大军,对战六万秦军,兵力上虽然依然处于劣势。但是……夫余的背后,不是还有肃慎吗?
只要肃慎的援军一到,战局必将扭转,届时秦军大势一去,那五万东胡士兵必将也会倒戈相向,如此一来,这一战反倒可以大获全胜了。
心中有了计较,夫余王立即对庭帐内的大臣道:“赶紧向肃慎王请援!同时,集结全国所有兵力,抵抗敌军!”
“喏!”
众臣领命。
夫余国的部队集结,速度还是极为快速的,一天时间,全国的五万兵力就全部向王庭方位集结完毕。
这也得益于数日前,得知了秦国统一了东胡的消息,所以在这些时间里,夫余国已经是举木皆兵,早已提高了警戒。
…………
这一天,日头才刚缓缓升起,秦军的黑旗便已出现在了夫余大军的视线当中。
是的,因为夫余前线的兵力回调集结,可以说韩信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一天时间就深入到了夫余的腹地。
它,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样,直插夫余的心脏。
滚滚尘土,黑旗摭天,十一万大军,很快就与夫余大军摆开了阵势。
夫余王率着自己的大臣、将领,也来到了阵前,亲自指挥。
看着五万夫余方阵,夫余王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只要能抵挡两日时间,肃慎的援军便会赶至,届时便是反败为胜之时。
对于夫余王来说,要想凭一己之力,打败秦军,这个他没信心做到。但是,凭五万夫余大军,坚守两日,他还是信心百倍的。
夫余王大喊一声:“夫余的勇士们,肃慎的援军两日便至,只要我等抵挡两日,届时胜利便属于我们!”
夫余五万将士,纷纷群情激愤的吼道:“杀敌!必胜!杀敌!必胜!”
一时之间,整个夫余的大军方阵,那是士气高涨。
从上至下,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
毕竟敌军除去五万东胡兵属于充数的,剩下的秦军只有六万人。夫余五万大军,对战六万秦军,如果连两日时间都坚持不住,那还搞个毛线啊。
…………
而在秦军这边。
韩信已经迅速的做出了战斗的安排。
此战,秦军不能败,一败,五万东胡士兵便会有倒戈相向的危险。
所以,韩信知道,第一战必须胜,而且还要胜得令人感到震憾,这样才能让东胡士兵明白,秦军的力量。
于是,他直接下令,让苏角统领五万东胡兵,迂回包围夫余大军,发挥他们游牧民族的优势,在外围对夫余大军展开骑射攻击。
而他自己,则率四万装备了马镫、马鞍的秦军铁骑,正面对夫余大军冲阵。
四万装备了马镫、马鞍的秦军铁骑,直接冲阵,在韩信看来,那简直就是对夫余大军的一种碾压,必定一举将夫余大军冲它一个人仰马翻,冲它一个溃不成军。
如此,外围的苏角就可以带着五万东胡兵,合围剿杀,一战定夫余!
而剩下的两万没有装备马镫、马鞍的秦军骑兵,则作为预备队,负责警戒,同时也是为了防备那五万东胡兵战场倒戈。当然,这两万秦军,亦是督战的力量,若东胡兵有逃跑后退者,便当场斩杀。
这一系列的安排,无不显示着韩信这位军事天才的作战才能。
排兵布阵,攻、守兼并,且对秦军及东胡兵,都能发挥其最大的实力。用兵之道,莫过于此。
很快,战鼓雷起!
秦军十一万大军,瞬间分成三个方阵。
首先,韩信就带着四万装备了马镫、马鞍的秦军铁骑,轰隆隆的朝夫余大军冲了过去……
“杀!”
顿时,杀声震天。
万马奔腾之下,大地被踏得也是微微颤动……
战场的另外一边。
夫余王,见到上阵的果然是清一色的秦军,且人数只有四五万人,心中更是大喜过望。
这说明什么?
这不就是说明东胡的那五万骑兵,确实是一个凑数的摆设么?
如果东胡兵,真的可堪一用,秦军怎么可能会自己冲杀,肯定会选择先让东胡兵上啊,毕竟有炮灰不用,那不是傻瓜么。
而且,秦军只出动了四万人,还有两万留守原地,这更加的证实了夫余王的猜测无错。
因为,那留在原地的两万秦军,很显然就是为了防止东胡兵倒戈的。
此时,在夫余王看来,那五万东胡兵,不仅对夫余没有任何的威胁,反倒是成了秦军的一个负担和拖累,更是有可能还会直接威胁到秦军的生死。
而且,夫余骑兵,个个精于骑射,这可是秦国的骑兵不可相比的。
眼下,五万夫余骑兵,对战四万秦军骑兵,这仗还没开打,夫余王已经觉得就算肃慎援军不来,自己也能打赢秦军了。
想到这里,夫余王信心百倍,一声高呼:“夫余的勇士们,胜利属于我们,杀啊!”
“杀!”
顿时,五万夫余大军,也嘶吼着,咆哮着,迎着黑色流洪,冲了上去……
(本章完)
………………………………
第二百四十章 夫余亡矣
五万夫余大军,似奔腾咆哮的洪水,就好似世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它的前进。
看着这番景象,夫余王一时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更重要的是,只要这一战,打败了秦军,不仅夫余解除了亡国之危,而且夫余国将令天下畏惧。
甚至,夫余还能带领那五万东胡大军,乘胜将秦军彻底赶出东胡,从此东胡便成为夫余的疆域。
如此一来,夫余便将成为这草原上最大的一个帝国。
而他夫余王,则是这草原上最大的王。
想至于此,心中不由燃起了豪情万丈。
他转头看了一眼簇拥在其身旁的大臣,见众人忧心忡忡,提心吊胆之状,不由笑道:“诸位莫要担忧,此战,我军必胜!”
众人一听,很是诧异。
一位大臣便问道:“我王为何如此自信?”
夫余王捋着胡须,笑道:“秦军将领乃一白痴!他不先用那五万东胡士兵冲阵,反倒秦军骑兵冲阵,这便足以说明其将领不善用兵之道。”
“哦?”众人大感好奇。
夫余王见大家一脸的好奇,轻笑一声,道:“东胡兵虽说其心不忠,但若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