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想到自己有天下居的分红,眼下也不缺钱,于是道:“本相蒙帝恩,赏封东阳一地作为食邑,为了回报陛下之恩,本相打算给东阳郡的百姓免税三年,此事还需王大人代为传告当地百姓。”
王又贤一愣,顿时眼眶一红,深深一揖:“下官……替东阳百姓谢中丞大人之恩德!”
“王大人,你这是……眼睛怎么还红了?”李阳也是一愣,笑道。
王又贤赶紧擦拭了一下红润的眼睛,回道:“下官……感动。”
“啊?哈哈,看来我东阳的王大人,却也是一位心中装着百姓的好官。如此,本相也就放心了。”李阳能看得出来,这位王又贤不像是演戏,要不然他就太厉害了。
其实,上交户籍税目备份之事完全可以派个差吏来办,之所以王又贤会亲自前来,原本就是打算来向李阳,替治下百姓请求减低税课的。
因为最近几年,徭役实在是太重了,治下的青壮几乎被徭役征尽,农田皆由老弱耕种,所以东阳郡的百姓已经到了食不自足的地步,就更别说上交税收了。
如今,东阳郡已是隐有乱象,为了治下的太平,所以王又贤才鼓起勇气,决定亲自前往咸阳,来为民请命。
只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请求都还没有来得及提出来,李阳却主动免去了三年的税收。
三年呀,一个郡的税收,说免就免,这真的让王又贤又惊又喜,同时又万分的感动。
白天,他也有看过新法的告示。
新法令,不仅废连坐,而且还轻徭役,百姓们四处奔走相告,都在感念中丞相李阳的善政。
原本,他还在想,施仁政,不代表其人乃仁。毕竟以往的六国,也多有施仁政的相国,但是其人却并不仁慈。
而现在,王又贤是真的相信李阳就是一位具有仁慈之心的丞相了,不仅以仁施政,而且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方面亦是仁慈。
想到这里,王又贤再次拱手一礼,深深一揖:“东阳有中丞大人,乃东阳百姓之福。大秦有中丞大人,乃大秦百姓之福也。”
李阳大笑,心中是颇为的愉悦。
虽是初次见面,但是他对这个王又贤倒是颇有好感。
“大人,下官这就即日赶回东阳,将这个好消息告之百姓。”王又贤拱手,准备退去。
李阳点点头,正准备示意他退下时,突然又想起一事,于是将其叫住:“对了,本相还有一事,想麻烦你帮忙。”
王又贤赶紧问道:“大人但有差谴,下官定当赴汤蹈火!”
李阳笑了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请你帮本相找一个人。”
“找人?”王又贤一愣,问道:“不知大人要找何人?”
李阳道:“此人应该还尚在东阳郡的淮阴县,名叫……韩信!”
………………………………
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
“韩信?”王又贤眉头微微一皱,记忆里从未听闻过这个名字。
李阳点点头:“是的,你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寻到此人。”
王又贤点头道:“大人所托,下官定当尽力而为。只不过,大人除了知道此人尚在淮阴,可还有此人的其它信息?”
李阳想了想:“此人其它具体情况本相也不太知晓,不过我知道他是淮阴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据说他平日也不事耕种,每日捧着书卷,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而且还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的老妇人施舍糊口度日,甚至许多人讨厌他,总之此人十分之落魄。”
王又贤一听,有些傻了,问道:“大人与此人是有何交情吗?”
李阳摇了摇头:“从未谋面,何谈交情。”
这一下,王又贤是真的不理解了,道:“堂堂七尺男儿,但却从不耕作,每日捧着书卷当宝,还靠着一个洗丝棉的老婆婆救济他,这种没出息的懒人,大人与他并无半点交情,为何要去寻他?”
李阳笑了笑,也不怪王又贤会瞧不起韩信,这种懒鬼莫说在这古代,放在两千年后那也是极遭人鄙视的。
只不过,作为穿越者,李阳可是十分明白,这韩信可是这个时代最为牛逼的人物了。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楚汉争霸的时候,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他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玩的那叫一个溜,根本无人能出其右。
可以说,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牛得不行不行的。
只不过,韩信早年确实十分之落魄,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而且还曾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一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这样一个落魄闲人,一般人还真不会相信他会是军事天才。
其实,韩信的成神之路也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有志不得伸。
一开始,韩信带着宝剑投奔项梁,留在部队,是默默无闻。后来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得不到重用的韩信,于是离楚归汉,投到了刘邦阵营,却也只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得遇夏侯婴,被夏侯婴所欣赏,于是进言刘邦。但是刘邦还是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直到韩信遇到了萧何,军事才能被萧何所识,在韩信离汉之时,更是夜追韩信,然后萧何再次向刘邦进言,韩信这才开始得到重用,最后便是开挂般的人生……
按照历史记载,吴胜、吴广起义是在公元前209年秋,也就是明年,而项梁为响应起义,于是举兵北大,经过淮阴,介时韩信便投奔入伍。
算算时间,如果自己的到来不会改变历史进程的话,明年韩信就会加入项梁部,试问,这样一个人才,李阳怎么可能会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加入起义军呢?
李阳道:“王大人有所不知啊,此人虽然暂时落魄,但我却知他是一个有用之大才。”
“啊?大……大才!”王又贤整个人都惊呆了,一脸的懵逼。
李阳也知道他不会明白,于是道:“具体的你也不需多问,总之帮本相找到此人,将他请至丞相府来,此事办成,我记你一功!”
王又贤虽然不明白李阳为什么会相信那个叫韩信的人是个大才,但既然中丞相要他办,他自然不会多问,立刻领命道:“属下必不辱使命!”
…………
在李阳乐滋滋的想着找人的时候,那帮律政大臣们回到家中却是心慌意乱,如坐针毡,想到明日之早朝,便心中惶恐。
右相府。
冯劫一回府,便匆匆去书房找父亲冯去疾。
结果一到书房,就看到一张铁青着脸的冯去疾。
正想问父亲何事生气,结果这口都还未张开,就见冯去疾气急败坏的将一卷竹卷用力往案桌上一拍。
“啪”的一声巨响,把冯劫直接吓得是一个激灵。
冯去疾指着儿子,喝问道:“看你们干的好事!这种东西你们也敢发出去,你们长了几颗脑袋!”
冯劫朝案桌上的竹卷瞟去,只见《公法》二字,立刻便明白父亲为何发怒了,连忙委屈道:“父亲容禀,这……这《公法》儿并未参与编著啊,全是李中丞自己一个人编著而成的。”
冯去疾一愣:“你没参与编著?”
冯劫连连点头:“这部《公法》是李中丞自己事先编著而成的,父亲和陛下离开后,李中丞便着使者传送天下,我等并未参与编著。”
“那就好,那就好。”冯去疾一听,大松了口气。
今日下午,他在朝中政事厅处理政务,有官员将新法令送至政事厅,一看之下,只差没被《公法》里的内容当场给吓死。
要知道,皇帝最关心、最上紧的就是那几个大工程了,长城、阿房宫、始皇陵寝,这三件大事那绝对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
这部《公法》倒好,不仅犯上逆君,而且还阻止皇帝征徭役,誓要中断各种工程,这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特别是《公法》上面还盖着御史台的大印,冯去疾那是差点就吓出心脏病来了,这等于他冯家马上要大难临头了。
原本他想着,等冯劫回来后,定要暴打他一顿,然后再进宫当面去向皇帝请罪,看看能不能免去一死。
不过,如今听到冯劫的话,他倒是不那么害怕了。
只要没参与编著,这显然就不会死。
心中的一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冯去疾也收起了之前发怒的嘴脸,然后缓缓坐下了。沉吟了片刻,接着又恼道:“此法你们虽然没有参与编著,但是身为御史大夫,乃是李中丞的左右手,你难道不知道这部《公法》有多么逆君犯上吗,你居然不劝止李中丞,就这样让其发布出去,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冯劫苦着脸道:“儿冤枉啊,中丞大人发布《公法》时,我和蒙大人皆不知其中内容,而且我等也想不到他会如此大胆,唉!”
听到这话,冯去疾也知道自己错怪儿子了,于是叹了口气:“本相原以为这位李中丞是个聪明之人,如今却做出如此愚蠢之事,哎,看来是本相高看此子了。”
冯劫道:“父亲此言差矣。依儿看,李中丞确实是独具通天之智,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只不过兴许是太过年轻,便匆匆委以开府相国之重任,加上涉世未深,不懂伴君之道,所以才会犯此糊涂。”
冯去疾一愣:“没想到你竟如此高看于他,不过或许你说的也对,此人毕竟年纪太轻了。”
冯劫道:“父亲应该也能看出,这部《公法》虽然有悖皇帝,但它确实是一部好法。大秦是万民之大秦,轻徭役,这些法条正中我大秦眼下之病症,若假以时日,它定可使我大秦太平昌盛。而且,李中丞对监察之法,制约之法也独具智慧,实乃大才。只是……唉,这一切看来都不能实现了。”
说到这里,冯劫赶紧道:“父亲,你说李中丞这次,还能活吗?”
冯去疾摇了摇头:“难。”
冯劫又道:“如果父亲领朝中百官一齐为其求情,此事可有转机?”
冯去疾叹了口气,依旧摇头:“阻碍徭役征收,就连扶苏都被治罪,你觉得一个新晋的臣子还能善身?明知不可保,而保之,只会为我等惹祸上身,此乃愚也!”
冯劫点点头,不再多言。
………………………………
第二十六章,必须保
与此同时,左丞相府。
李斯今天是心旷神怡,喜上眉梢。
因为李阳的出现,李斯最近可以说是连受打压,不仅以严律治国的方针政策被否,而且各种经他完善的律法通通被废,甚至连皇帝的宠信,也被李阳给横刀全部夺去了。
原以为,这大秦的朝堂将会是以中丞相为首的局面,如今却因为一道《公法》新令,这一切都将在明日烟消云散了。
李阳一死,这皇帝的笼信,势必会再次回归到他李某人的身上,一切都将回归如以前的模样。
试问,这对李斯来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开心的事呢!
“哈哈哈……”
李斯站在厅中,手握《公法》竹卷,情不自禁仰天大笑。
得意的捋着胡须,更心得意满之时,见到儿子李由回来了,不由唤道:“由儿,过来。”
李由匆匆来至父亲面前,道:“父亲回来了,儿也正有要事找父亲相商。”
李斯笑道:“由儿有何事?”
李由道:“李中丞今日发布了一道新法,名曰《公法》,不知父亲可知晓此事?”
李斯笑着点点头,一说起此事,他就忍不住心头大悦,笑道:“为父在政事厅,天下之事有哪件会不知晓的。你这中丞府的护法督尉看来明日是要取消了,为父到时向陛下举荐,让你到宫中去掌禁军。”
李由好似并不关心什么官职升迁调动之事,连忙道:“我工作之事,不急于眼下。既然父亲也知晓了《公法》一事,那儿也就长话短说了,我想请父亲明日早朝能为李中丞言。”
“什么?由儿,你刚才说什么?”李斯一愣,整个人都有些发蒙,在想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我想请父亲明日早朝之时,为李中丞请情,保他一命。如果……能保住中丞的位子,那就更好了。”李由说道。
“…………”李斯直接惊呆了,傻傻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简直不敢相信这话会是从他儿子嘴里说出来的。
这还是我的儿子吗?
李斯有一种脑子短路的感觉,要知道当初李阳被拜中丞相时,自己的儿子可是义愤填膺。甚至派他去李阳帐下任职,他都有些不服气。
可是这才去当了一天差,回来怎么反倒全变了?不仅一心向着李阳,而且还求他这个老爹去力保李阳。
可是,要知道他这个老爹,最近地位不保,可都是拜那个李阳所赐啊。
这……是什么情况呀?
李斯摸了摸自己儿子的额头,发现也没发烧呀,不由好奇道:“由儿,你没事吧?好端端的,干嘛叫为父去为那个李阳求情?”
李由其实也知道,父亲肯定会觉得无法理解,于是解释道:“实不相瞒,儿对李中丞,无比之敬佩,我不想见他有事。”
“什么?”李斯差点就一个趔趄栽到了地上去,不仅一心向着李阳,而且还对他无比之敬佩,转变要不要这么大呀?
李斯感觉脑子有些跟不上这个跨度节奏了,赶紧打住,道:“你……你先停下,为……为父有些糊涂了,你刚才说对李中丞无比之敬佩,这……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恨他夺了为父在皇帝面前的宠信吗,这怎么才去他那儿当了一天差,回来就变了?”
李由道:“父亲可知,今日李中丞遇刺了?”
“什么?李中丞遇刺了!”李斯一惊,这事倒是他不曾听闻。
李由点点头:“是的,下午就在宫门外,遇楚国余孽行刺,儿也差点命断于此。”
“啊?由儿可伤着了哪里?快……快让为父看看。”一听自己儿子今天也差点死了,李斯大惊,赶紧拉过儿子,一脸关心的在他身上检查起来。
李由笑了笑:“父亲莫急,儿无事。”
李斯一听,大松了口气:“好,无事就好,无事就好,以后可得小心些。”
李由点点头,见父亲如此关心,心中也很是感动,笑了笑,接着道:“父亲,你知道吗?今日遇刺,羽林尽亡,唯剩儿一人抵挡之时,我叫李中丞赶紧逃命去,可是李中丞在如此危机关头,心中却还顾着我的安危,言‘我若离去,你怎么办?’,最终,李中丞没有独自逃离,而是选择与我并肩作战。”
说到这里,李由眼眶再次湿润,抬头看向李斯:“父亲,我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护法督尉,李中丞却将我之性命,视其性命一般重要,如此险境,心顾于我,你说,儿该不该敬佩他?”
“…………”李斯沉默了。
他是真的想不到,李阳会这么的讲义气。
李斯扪心自问,如果这事换成是自己,他肯定是会立刻逃命的,那种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去顾及他人的生死呀。
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确实是值得敬佩的。
踟蹰了很久,李斯叹了口气:“可是,你也知道,他与为父的政见不同,你叫为父保他,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李由点头道:“孩儿自然明白,只是我想问父亲,你真觉得皇帝会杀李中丞吗?”
李斯一怔,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道:“就算不杀,这中丞相是肯定当不了了,这新法也变不成了。”
“父亲也是觉得,皇帝不太可能杀他?”
不待李斯回答,李由就继续道:“李中丞救过陛下的命,更被陛下当成是他的吉星福相,杀了吉星,陛下肯定觉得寓意不吉,而且儿听闻扶苏殿下回来了。扶苏殿下是靠护送李中丞献药之功而召回的,而且扶苏殿下一直想施仁政,李中丞的新法必受扶苏殿下欣赏,儿敢肯定,扶苏殿下定会为李中丞求情,就算这次李中丞被罢下野,它日扶苏殿下登基之日,也就是李中丞再被重用之时。”
“父亲,你明日为李中丞求情,不仅是成全孩儿之请求,亦是在帮扶苏殿下,更是于李中丞一个大恩情啊,难道父亲觉得这还不好吗?”
“而且,孩儿自知无助天子,理万机之才能,日后父亲老去,说句实话,若是朝中无人照应,孩儿留在朝中以其受蒙、冯两家的排挤,我倒不如早点随父亲一起回乡落个独善其身呢。”
李由把心中的心思一股脑全讲了出来。
意思也很明了,你老在朝中也呆不了几年了,你走了,我就指望着李中丞照应呢,如果李中丞被杀了,日后这朝中也就是蒙、冯两家的天下了,李家必受欺负。
“…………”李斯再次惊呆了。
又一次问自己,这还是我的儿子吗?
长大了,我儿终于长大了!
李斯心中激动,看着面前的儿子,一时热泪盈眶。
他发现,李由如今看事情居然比他还全面,还透彻。
是啊,自己也老了,而儿子的路还长着呢,这些年一直以蒙、冯二家对立。等自己哪天不在了,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活命都说不定。
想到这里,他是既忧又喜,忧的是儿子的前程,喜的是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当下,李斯连连点头:“保,我儿说的有道理,李阳一定得保!必须保,保不住他丞相的位子,也誓保此人性命。”
李由一听,大喜:“谢父亲!”
…………………………………………………………
PS:大家估计发现了,我的章节都是晚上和半夜更新,这是因为我白天要上班,所以只能晚上和半夜码字,一天两章我会尽力完成,再多可能须等周末什么的。另外,这本书国庆前被下架屏蔽了几天,新书榜规则,断更三天就没有资格再上新书榜和新人榜了,所以一直沉书库。今天听人说,投资人数如果破一百人次,可获小推荐宣传,所以老壶在此喊一嗓子,如果有喜欢这本书的,希望能都去投资一下这本书,应该不至于会赔本的,主编力荐、VIP章节、完本什么的,这些收益肯定会都有的。另外,谢谢大家的推票,还有那几位打赏的朋友。
………………………………
第二十七章 人心
今儿,李阳洗漱了一番,早早的吃过自家厨子准备的早餐,然后便乘着四匹马拉着的“豪车”出了门,羽林军士开道,威风十足的朝咸阳宫赶去……
昨日是实施新法令的第一天,今日早朝皇帝肯定会过问新法之事,所以李阳不敢有所怠慢。
进了宫,下车步行朝麒麟殿走去。
当行至麒麟殿外,遇到了在此心急如焚等候着的李由。
李阳笑问道:“李将军,怎么一个人在殿外?”
李由看李阳还能笑得出来,不由更加着急,赶紧上前道:“中丞大人,您……您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吗?”
李阳一愣:“本相要担心什么?难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李由傻傻地看了李阳一眼,心想这李中丞的心也太大了吧!赶紧道:“大人,您昨日发布的那道《公法》,多有犯上逆君之意,如今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皇帝必会降罪于大人了,大人竟然一点也不担忧?”
李阳一愣,问道:“他们真的都这么想的?认为皇帝必将降罪于我?”
“…………”李由有一种想死的冲动,这位李中丞是真糊涂呢?还是如大家口中所言的那样,太自以为是了呀?居然到了这个时候,还像个没事人似的。
叹了口气,李由苦笑道:“大人编著的《公法》,不仅犯上,而且还要轻徭役,这等于是要阻止陛下最为在意的几个工程,这……这肯定会使陛下震怒,降罪于您的。”
“不过,您也不要太担心,我昨日已经跟父亲说好了,今日在朝上,陛下要是降罪于你,他必会替您求情,虽然这相位是无力保住,但性命却是应该无忧。”
李由一脸着急的说完,最后还不忘安慰了一下李阳。
看到李由那心急如焚的样子,李阳心中倒是颇感一阵温暖,满朝文武大臣,都认为他今日必会被皇帝降罪,却唯独只有李由在这殿外来跟他说这事,这足可见李由是真的关心他的安危。何况,昨日遇刺之时,李由也曾拼死保护他。
这前前后后,都让李阳对李由这个人颇感意外。
要知道,自己的出现,可以说这满朝文武当中,对李斯的利益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