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逆贼-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意穿成这样的,而是他们本身就是一群穷苦的人!”
“临清是个商业都会,在家耕作的农户不足临清人口的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除非了十分之一的富商、十分之二的作坊主,剩下的十分之七,都是做苦力出身!”
“做苦力出身的又有不同,其中有十分之三是有手艺的人,这些人大多数都在作坊里做工,剩下的十分之七才是真正的做苦力的人,这些人没有一技傍身,想要活下去,只能卖力气,可卖力气能挣几个钱?”
“一般的苦力,一年能有三两纹银,已经算是最多的了,在临清一石米,丰收的年约里,售价约一两三钱,一年挣到的银子才能买两石三斗米,这点米,三口之家都不够吃的,若家中有两个半大小子,那这些米,顶多也就半年的用度!”
说到这里李廷机停了下来,目光看向了蒋明达和魏博元,蒋明达和魏博元此时也明白了李廷机所言是什么意思,均都叹了一口气。
李廷机又把目光看向了刘铮道:“刘将军,你给他们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他们能不拼了命的干吗?我想他们心中所想,付出的力气,应该不比当初之青州那些人差吧!”
刘铮点了点头,随之叹了一口气道:“李大人所言,让我想起来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也正是因为知晓了这句话,所以我才想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道,让这个世界,让这个世道,不在有兴百姓苦这样的悲惨!”
“兴了,百姓还要苦,那就不是兴,既然是兴了,那百姓就一定要富裕,要过上好日子,好日子的定义是什么,不是吃饱了就算好日子,好日子是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吃饭时餐桌上有肉、生命了有钱看大夫、有儿子了能让他安安稳稳的读书上学,这才是好日子!“
“要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光我一个人不行,光有好的制度也不行,还需要好的人来执行他,更需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来保家卫国!”
“就拿朝廷来说吧,朝廷的军队也不是强,朝廷的制度也不是不好,可为什么如今烽烟四起,遍地灾荒?”
“还不是因为朝廷里有一群光想着升官财的蠹虫,还不是因为军队里的全是一群想着吃兵饷、喝兵血的混蛋?”
刘铮说这话,别人心里没什么,唯独李廷机不仅脸上火辣辣的,心里还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李廷机怎样,刘铮没看到,就算看到了刘铮也不在乎,他继续道:“想想成祖时期,完全可以派海晏河清、歌舞升平,再想想现在,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
说到这里,刘铮停了下来,目光从身边这些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到李廷机身上,盯着李廷机看了好一会儿才再次开口。
“要我说,病症就在于政治不清明、政治不廉洁!”
………………………………
第二百五二章 新临清(二)
刘铮这一句话,可以说直击本质,让李廷机不得不对刘铮刮目相看,心中头一次产生了要和刘铮交流一下的想法。
李廷机在明史的记载中,是这么写他的,‘遇事有执,尤廉洁,然性深刻,亦颇偏愎,不谙大体。’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李廷机这个人是个很廉洁的、公事公办的、刚愎自用的、性格偏激的、不识大体的人。
刘铮却不觉得李廷机是这么个人,若他真是这样的人,那他的状元被申时行搞没了,早就开始报复社会了;
刘铮看上李廷机,是因为李廷机这人不仅为官清廉、同样的还很会展地方经济,对商业的展持支持的态度,甚至李廷机在建设当地经济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他的一些理念和后世里官员的理念非常的相近。
也正是因为李廷机有这样先进的思想,他才能够以极快的度理解透彻刘铮的一些做法。
李廷机在吸收了刘铮的一些思想后,与自己的一些思想结合到一起后,便有了找人畅谈、讨论一番的欲/望,这跟他讨论的人,第一个目标就是刘铮,可惜刘铮一直不在青州,如今终于见到刘铮了,心中的一些疑问便渐渐都浮现出来了。
“那依刘将军之见,朝廷想改变,当如何做?”
刘铮微微一愣,随之笑了起来:“李大人,这话你不应该问我,应该问辅、次辅和三辅,三位大人!”
话音落下,刘铮就见李廷机的脸一下子红了,心里笑了笑,觉得李廷机这么聪明的人有时候也挺逗的。
又想到今后还得指望这家伙把文官的架子给撑起来,便不再逗李廷机,继续道:“李大人,既然你问了,那我便回答你,其实我之前的话里已经把答案给出来了,政治清明、政治廉洁!能做到这八个字,便能解决朝廷当下的问题!那么说到这里,问题就又来了,李大人,你觉得以当下官场中的环境,能做到这八个字吗?”
李廷机一下子沉默了,这八个字说出来,很简单,做起来,非常难,难如登天。
硬要去做到这两点、八个字的话,只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自上至下持之以恒的去做,上行下效,像张居正那样,不,应该说比张居正更狠,张居正太软,他太懂妥协的艺术,他太懂权衡两个字了,应该把海瑞放在张居正的位子上,还得有皇上无条件的支持,还得给他天官的权力,这样才能做到!”
“其二,很简单,但是朝廷也绝对绝对不可能做到的,那就是破而后立,打破现有的一切,完全推翻了重新来过!”
想到这里,李廷机心里感到非常的悲哀,当他把目光落到刘铮身上的时候,他内心里的悲哀更加肆无忌惮的散开来了。
为什么?因为刘铮正在破而后立,因为刘铮这个实际上的皇帝在全力的支持着政治清明、政治廉洁八个字,当他寻找到了一个得力的手下,那么其结果会这样?
李廷机都不敢想下去了,因为往下想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大明王朝必然会被刘铮推翻,刘铮将在大明王朝的腐朽的尸体上建立一个崭新的、生命力旺盛的朝代。
这绝对绝对不是他能够接受的!
见李廷机脸上的表情不断变换,刘铮心里微微一笑,随之道:“能不能做到,李大人显然已经有了答案!”
说到这里刘铮轻轻一叹,望着繁忙的工地道:“政治清明、政治廉洁,这八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的难!”
“咱们先不说为什么非常难,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政治清明、什么是政治廉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
“要说这个,就不得不先说一声,政治、清明、廉洁,这三组词的含义!”
“先贤们很早的时候就在讲,政治主要是指取得并执掌天下、管理和教化人民,意思很简单,就是你夺取天下,执掌天下,管理百姓、教化百姓,表层的意思大家都懂,内里的意思不懂的人也很少,可真正既懂又会做的人少之又少!”
“说完政治,再来说一下清明,何为清明,《诗经大雅大明》有这样的记载‘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岁时百问》有这样的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有这样的记载‘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看出,清明不仅仅是咱们理解的字面上的‘清’和‘明’的意思,同时还有安定祥和的意思。”
“廉洁是什么呢?廉洁字面上的意思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王逸曾经在《楚辞章句》中这样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大家都了解的那些,比如我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做让自己人品受污的事儿,就是廉洁。从羊续悬鱼这个典故里对主人公南阳太守羊续的描述中,我们也会把廉洁理解成,生活朴素是廉洁,尤其是官员,说他廉洁,就必须穿旧衣,盖破被子,乘破马车、破轿子,做饭用破锅吃饭用破碗。”
“这些词拆分开来,非常的好解释,也非常好理解,可他们组合到一起,就会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含义!”
“读书人常常说‘君圣臣贤、官清吏廉’是圣贤政治,这实际上说得就是德治,德治的主张是由周公提出的,孔子继承和扬了周公的德政思想,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德治思想体系,儒家以得为宗,以礼为表,以民为本,特别以君臣圣贤人格为价值目标的德治思想精华。”
“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孔子,我也太想说孔子,孔子乃是读书人的圣贤,读书人把孔子说的话当金科玉律,这样猛的一看,似乎读书人是最尊重孔子的,其实要我说,读书人才是最不尊重孔子的,他们把孔子的思想扭曲的不成样子了都!”
刘铮刚说到这里,身边的几个人就要暴走了,沐英、李廷机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读书人,刘铮这一开口可是一棍子把所有的读书人都打翻了,而且这话在他们看来,是绝对的污蔑,哪怕是能飞羽这个跟随刘铮时间最久、最忠心的人,也忍不住要开口说什么了。
刘铮似乎知道这三个人要说话,直接伸手一挥,阻止道:“咱们今天不是来讨论这个的,你们要想跟我讨论这个,我改天和你们坐下来,咱们好好的讨论讨论,所以先听我说!”
“咱们继续之前的话题,周公和孔子在德治的思想里,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以民为本,而读书人,为了迎合统治阶层,硬是把中心思想偷换成了君臣皆圣贤,圣君与贤臣垂拱而治,当圣君遇到贤臣就算一个清明的时代了,叫我说这都是狗屎!”
“清明的时代根本就不是什么圣君和贤臣,清明时代的根本在于民人能不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可读书人偏偏本末倒置,把圣君和贤臣放在了前面,这就造成了历史上非常多的时代,哪怕出现了圣君和贤臣,百姓依旧过的非常苦,这也是为什么有兴百姓苦的句子!”
“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仅仅是把圣君贤臣放到了前面那么简单,还有那些贤臣们,重自律、轻他律,重教育而轻监督,重人治而轻法治,仅仅从‘人,性本善’出,去执着的追求内圣外王,认为通过修身教化,就可以做到致良知,通过‘吾日三省吾身’就能做到廉洁奉公,这些贤臣们,想的太过美好,完全忽略了能做到这些的人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是贪婪的、自私的,没有一个法大过天、以法治人的环境,是不可能阻止那些人的贪欲的!”
听到刘铮说出这话,沐英一下子激动了,还不是一般的激动,而是非常非常的激动,甚至隐隐有要是太的迹象,不过这不能怪沐英,而是在大明朝当下的这个环境里,根本就没有人认同他的那些法家言论,可现在,刘铮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当着这么多重要的手下的面,当着这么多将来可能会成为王侯、会成为辅天官的人的面,说出了如此偏向法家的言论。
沐英是激动了,能飞羽心里就隐隐有些苦了,别看刘铮一直在青州大力实施法治,能飞羽也非常的配合,可他内心里还是更加倾向人治的,配合刘铮是因为符合能飞羽的利益,而且只有配合刘铮才能让他在刘铮身边的地位得到稳固,可当他的地位稳固了且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成为文官之的时候,人治就开始更加符合他的利益了,毕竟人治的情况下,他说话别人才会‘听’,才会‘做’。
李廷机的心情则是和两人都不相同,他不会兴奋也不会失落,不会兴奋是因为他不是法家的支持者,不失落苦闷是因为刘铮若真的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那么他的王朝极有可能会因此而夭折,放眼天下能对他效忠的大明朝造成威胁的唯刘铮尔,若刘铮完了,他会高兴,可当他想到朝廷那糟烂样子的时候,他又一点高兴不起来,所以他是既不兴奋也不失落。
就在沐英兴奋和能飞羽失落苦闷的时候,刘铮再次开口了:“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否认,德治,再怎么说,德治作为政治清明的重要基础是毋庸置疑的,人不能什么都不能没有德不是?”
沐英听到这话,好似被一盆凉水从头上浇下,心中的火焰一下子就熄灭了一半,能飞羽则是心中隐隐有了些许的宽慰,李廷机却一下皱起了眉头。
三人的心情这会儿是真的如过山车一般啊,不过过山车的体会还没有结束,因为刘铮的话还没说完。
“但是,德治虽然是重要的基础,却不是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最重要的那一部分应该是法治,法治的基本理念在于强调保障百姓的人身安全和合法的利益,在于监督官员是否滥用权力。”
“从官员的施政构想、设计、谋划、执行到施政方针的执行,都需要法来监督,不能让官员一拍脑袋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你先要想一想,你这么做是不是能让百姓获利,是不是能够展当地的经济,能,那就做,不能,就不做,那怎么判断能或者不能呢?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说的就对,那么此时就需要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基本的尺子来做一个简单的衡量,打个比方,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些有主的耕地,你能飞羽、沐英、李廷机李大人,你们三个是临清的知府,你们现扩大城池,建造一个新的城对当地的经济能够起到一个促进展的作用,并且临清绝大数的百姓甚至这些土地的主人,在将来也会获得足够的利益,于是你们三个决定要建设新城了,可当你们要建设新城的时候,现要占的这些土地是有主的,而这些土地又是它们主人赖以生存的根本,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
“你们是建新城呢?还是不建新城呢?”
若后世的朋友听到刘铮的这段对话,立刻就能想到暴力拆迁和钉子户等等词汇,同时也会想到拆迁补偿等等问题,刘铮所要做的就是先给这些人打打预防针,毕竟青州附近的几个县城已经开始膨胀起来了,商业突然爆,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附加的东西,比如有些人开始大肆买宅子周边的宅子,用以扩建自家的宅子,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个人占用土地面积越来越大的问题出现,用不了多久城池的土地就不够用了,扩建城池就势在必行,那么拆迁的问题就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后世里可是谈拆迁就变色的,什么暴力拆迁、什么一言不合就玩儿自己烧烤自己、玩儿跳楼机什么的。
虽然不知道在大明,有没有补偿这一说法,最起码到现在他刘铮是没听说过这个说法。
像临清这样占的土地都是没主的还好说,万一要要占的是耕地,就必须先给这些人打好预防针。
………………………………
第二百五三章 新临清(三)
刘铮突然的提问,让三人都楞了一下,不过三人很快便皱眉沉思起来。
三个人里,能飞羽跟随刘铮时间最长,是从一开始就接手了青州政务的人,对于刘铮提出的一些观点是最了解的人,按说能飞羽面对刘铮的提问会比别人轻松不少。
但是,世上就是这样,太多的时候‘但是’这个词总会莫名其妙的蹦出来捣乱,面对能飞羽虽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他的优势并不真如纸面上那样,实际上优势最大的却是李廷机。
先不说李廷机,先说沐英,沐英也非常的聪明,但是沐英专注的是法律方面的事务,一切有关法律的事务他都会认真的研究、认真的对待,虽然沐英只专注这一点,可别忘了,刘铮再问出这个问题之前着重说过法治,问题也是正在说法治的时候提出的,那么这个问题显然属于法治方面的,以沐英的聪明,以他对法律方面的天赋,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比能飞羽差多少。
说完沐英了,再说说李廷机,李廷机跟随刘铮时间不如能飞羽长,甚至到现在他依旧是个‘俘虏’,而且在心里也不认可刘铮,但是他在政务上的了解,却远远高于能飞羽,在几层政务上的经验比起能飞羽来一点都不差,而且李廷机还有两个能飞羽比不了的地方,一个是身处高位的眼光,一个就是实打实的状元之才,这两点结合到一起,对刘铮提出的那些先进的思想和施政、管理方针,吃的非常透彻,甚至比能飞羽还要透彻,不然如今青州的重要事务也不会落到李廷机手里去。
原本纸面上最有优势的一个人,却一下子成了垫底的人,能飞羽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没有开口。
沐英因为猜到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层面,一下子变的空前的认真起来,他小心谨慎的思考着这个问题中涉及到法律层面的一些东西,甚至可能涉及到法律层面的一些东西,所以他也没有开口。
两个人沉默不语,李廷机这个‘俘虏’却在沉默了片刻后第一个开口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非常的简单!”
刘铮微微吃惊的看着李廷机,李廷机脸上没有半点表情,眼神也非常的平静,见刘铮略带吃惊的望向自己,便继续道:“刘将军之前已经给出了答案!”
刘铮暗自点了点头,不亏是大明最聪明的那一波人啊,状元之才不是吹的,脑子确实非常的快。
“李大人,可细细说一说!”
李廷机拱了拱手道:“刘将军说建设新城是一项惠民利民的举措,既然是惠民利民,作为知府怎么可能会不去做?”
说到这里李廷机略微停顿了一下,看了一下身边人的反应,自己的对手能飞羽和沐英均是一脸的不屑,他们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可刘铮的话里明显带着陷阱的,他问的可不止是建不建,他在拷问在建设新城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蒋明达、魏博元、周云和曾开宇这四个武将一脸原来如此的表情,其实这四个人,就算是曾开宇这个秀才,也没想到表象之下隐藏着的问题,毕竟曾开宇已经不当秀才好多年了。
唯一的女人,柳玉娘却没有多少心思放在这上面,可以说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刘铮身上,如今天寒地冻的,刘铮的身子落下了病根,阴天下雨、下雪或者突然降温的时候,刘铮就开始咳嗽,而且咳嗽的还非常厉害,所以柳玉娘一直在观察着刘铮的反应,若是刘铮出现剧烈咳嗽的话,她会立刻让几个人回城,如今的她可是担当者管家婆的角色,这个职务的任命人是蒋明达,只要她开口让刘铮回家,蒋明达绝对无条件支持,并强硬的让刘铮回去。
李廷机的目光也没在柳玉娘身上停留,一是李廷机的思想还是最保守派的思想,二一个是李廷机和柳玉娘有‘仇’,原因就在于当初正是柳玉娘把她抓到长山匪寨里,哪怕后面朝廷送来了赎金,柳玉娘都没有把他放了,反而扣在了青州。
以李廷机的聪明不可能想不到柳玉娘只是被刘铮推出来做挡箭牌的人,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就是刘铮本人,可想到了又怎样,你能跟把刘铮怎么样?既然不能把刘铮怎么样,那就把火气撒到柳玉娘身上好了。
收回自己的目光后,李廷机便继续道:“刘将军的问题肯定不会这么简单,这其中必定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施政层面上的东西,比如临清知府能否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若能拿出银子,那么就会涉及到施工用人的问题,比如是征调民工,还是雇佣民工,若征调民工那么赋税和徭役当做怎样的减免,若雇佣民工是否会因为工期而耽误了务农问题,若是拿不出银子,作为知府如何来筹集银子,筹集银子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刘将军特意提出来的问题,土地问题,并且这土地还是耕地,既然是耕地,那么就涉及到了民人补偿的问题,李某虽然对大明律不甚了解,可也略微知晓一些这方面的条例,按大明律,解决方法就是以地换地!”
“但是问题又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在青州这些时日,我对刘将军提出的施政纲领也算了解,总的来说就是百姓的利益大过一切,甚至大过刘将军个人!”
刘铮听到这里眼睛一下子亮了,他看向李廷机的目光里带着几分惊喜,这李廷机果然是有真本事的人,而且眼光也非常的犀利、刁钻。
在刘铮带着欣赏的目光望向李廷机的时候,李廷机继续说着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
“既然如此,就不能以简单的以地换地来解决了,毕竟以地换地的方式太过粗糙了一些,临清周边的耕地基本上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若以地换地,这些人只能去开荒,可如今剩下的地,适合开荒的地已经非常少了,就算有,也离着此地非常非常的远,即使朝廷拿出免几年的田税和徭役,民人也不会同意的,就算同意了也是迫于官府的压迫,这不仅会给民人造成很大的负担,还会留下不小的隐患!”
李廷机说到这里,一直沉默不语的沐英突然开口道:“老大人所言极是,子争是极佩服的。”
能飞羽也很认真的点了点头道:“李大人果然厉害,眼光如炬、洞若观火直指问题本质,在下不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