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丛义道:“也是,我们要想回去肯定要乘船,无论如何这艘船我们都要搭上。那走吧,我带你过去。”
汤鷽不会游泳,要想上船离不开杨丛义帮助,于是二人除了一身衣裳,丢掉了所有东西。
四五丈距离,二人花了不少时间才游到船下,汤鷽还喝了几口苦涩的海水,爬上船头之后,好一会儿才恢复精神。
上船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吃一顿饭。
在海岛上困居将近两个月,每日只吃水果和果实,吃到后来很难再吃下去,但为了活命,也只能不停的吃下去,岛上虽有不少海鸟,但他们没有火种,也曾尝试钻木取火,可根本就不能成功,很久没吃过熟食,如今到了船上,见船上一切齐全,杨丛义马上开始生火做饭。
两个月来的第一顿饭,他们不敢吃的太干,也不敢吃的太饱,要先让肠胃重新适应熟食热食,几天之后才能放开大吃。
船上什么都不缺,二人换了干净的衣裳,顿时觉得清爽不少。
既然吃住不愁了,接下来就该考虑何去何从的问题。这艘船不知道是谁的,但从船上出现的一些东西来看,船的主人肯定不是一般人,很可能也是一个穿越者。现在他们无端闯入他的领地,看到了他的隐私和秘密,一旦船主发现,他们很可能凶多吉少,但他们又不能不留在这艘船上,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他们想回大宋就是天方夜谭。为今之计,也只有偷走这艘船。
杨丛义把想法跟汤鷽一说,她没有反对,现在还有什么能比有一艘船带他们离开更重要的?偷船算什么,就算是要杀人抢船,以他们目前的状况,也不得不去做。
意见统一之后,二人立即费了九牛二虎将桅杆立起来,挂上风帆,随后又将沉锚拉出海面。做好准备,只等合适的风力和风向出现,便升起风帆,在风力作用下将大船带离海湾。
在船上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上午便来了一股较为强力的南风,二人匆忙将风帆升起。
但由于他们都没亲自操控过升降风帆,动起手来方知并不像看着的那么简单,风帆升起之后,大船不但没有飘出海湾,反而往岸边靠近,无奈之下,他们不停的转动风帆方向,摸索了大半个时辰,大船终于飘出海湾。
出了海湾之后,大船还在倒着走,两人转动风帆又是一番忙碌,这才将船调过头来。
等船沿着海岸五里,顺风向北航行之后,接下来的航向和航线又是问题,他们要去哪,怎么走,何时走,之前是空想,现在有船了,都得一一计划好、搞清楚。
由于这艘船的整体设计和建造跟大宋海船并无多大不同,二人久在船上也见过宣威军操船,于是一番摸索之后,很快学会掌握风帆和尾舵。
至于去哪,之前杨丛义已经跟汤鷽有过一番讨论,如今真的弄到一艘大船,首选自然是追去天竺,但现在正是夏季风暴肆掠的季节,横穿孟加拉湾有很大风险,运气不好再遇到大风暴,那又是九死一生。危险伴随着机遇,如果他们不去天竺,回到大宋以后他们什么都不是,对杨丛义来说,其实他别无选择,天竺无论如何都是要去的。
主意已定,二人便转动风帆,调整尾舵,大船随着强劲的南风沿海北上。
为免再发生不可控的危险,大船行驶路线始终在距离海岸不远,以便在大风暴来临时,及时靠岸躲避。
根据杨丛义的计划,他们会沿海北上到孟加拉湾最北边,然后转向西行,整个行程准备利用一个月时间,再有半个月时间,夏季风会逐渐减弱,印度洋的风暴也会渐小,西行应该不会有危险。
此后,杨丛义、汤鷽的大船,白天风帆全张,夜晚风帆降落,一路绕孟加拉湾向天竺追去。
………………………………
第251章 都别闲着
这两个月来,江恺十分疲惫,原本他只是负责船队后勤物资管控和供应,谁知一场风暴改变了一切。
杨大人、汤大人为救一条船四百余人性命而葬身大海,回易船队失去了两名绝对核心,船队在海上航行时倒还无事,可一到天竺,船队就乱了,怎么交易、如何交易、卖什么、买什么,没人知道,也不知道问谁。船队在天竺外海停留了整整五天不敢靠岸,直到江恺站出来。
熟悉整个船队物资的是江恺,最先参与回易督造的,如今就只有黄大人、赵安、江恺、沈缙四人。黄大人已经习惯了什么都不管,杨、汤二人意外死亡,他失去了两个控制船队的抓手,这对他打击很大,可他对回易知之甚少,也无能为力。赵安自始至终都在宣威军,回易他也帮不忙,沈缙一心研究《梦溪笔谈》和工匠研讨一些技艺,对回易也不上心。挑来挑去,江恺就是眼前唯一的人选,因此黄大人只得指定他具体操办回易之事。
船队靠岸的国家叫东亘伽,是天竺分裂后的一个小国,但在整个天竺也算是势力较为强劲和富裕的大国,整个天竺北部和西部遭大国入侵,战乱不休,破坏严重,东部沿海诸国相对平静富足。他们一开始对外海突然出现的船队戒心很重,派人出海接触多次之后,知道这支船队来自东方大唐王朝的故土,态度马上转变,布里城主亲自出海迎接,很是隆重,倒让戴大人深感莫名。
城主与戴大人见面之后,表达了对大宋的向往与敬重,戴大人则说明船队来到天竺的原因,并希望可以见到国王,让两国缔结永久的友好关系。
天竺与东方大国沟通中断已经几百年,如今大宋派遣百余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来到天竺,城主非常高兴,当即表示东亘伽物产丰富,他们很愿意跟大宋交换货物,请船队赶紧靠岸,马上开始交易。至于面见国王,他回去之后就会亲自去王城向国王禀报。
城主带着大宋使节赠送的丝绸和瓷器里开了。
五天之后,大宋回易船队正副使共同确定由江恺具体负责船队在天竺的回易,船队这才进港靠岸。
江恺带领一队人携带各种物资进了布里城,在城主支持下,公开进行小规模交易,以物易物,提前得到消息的商贾早早等待在那里,江恺携带的物资不到一炷香时间就被交换一空。随后放出消息,大宋船队这次携带的物资有限,想要交易的商贾要抓紧携带物资或金银前来布里城,船队最多会在东亘伽停留两个月,过时不候。
从此之后,江恺便每天忙于跟天竺商人讨价还价,将一批批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资搬下船,随后又用天竺换来的物资装满,至于黄金和白银,则直接搬上神舟主船,一连两个月忙的不亦乐乎。
戴大人带着使节团先在布里城逍遥,而后在国王亲弟弟的邀请下前往克拉克面见国王,缔结两国友谊,享受异国风光。
黄大人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奔波,便留在沿海小城布里,时不时的组织等待交易的天竺大商贾们观看东方歌舞,也让商贾们焦躁的心稍稍稳定。
沈缙一直负责海船、战船维护,之前海上风暴中一艘装满货物的海船沉没,几艘船相互撞击虽然没沉,但受损严重,如果不修补,很难返回大宋,趁着在天竺停留的这些时日,正好全部修补好。除此之外,他对天竺当地的各种工艺技艺也很感兴趣,一有时间就会花钱找些工匠来交流,从他们那里学会的东西,全都记载下来,准备回大宋之后,著书立说。
忙了一天,江恺略微收拾一番,去见黄大人。照例他要每隔三天向黄大人汇报一次船队交易情况,并上报账目,今天又到汇报的时间。
进舱就见黄大人像往常一样在细细品茶,他在这船上也没有什么爱好,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没事儿时,只能品茶消磨时光。
“大人,这是今天的交易账目。”江恺将账目递给黄大人。
黄大人放下茶杯,身边侍从上前接过账簿转交给他,翻开看过之后,脸上就生出些疑问,便问道:“江恺,这几天是怎么回事,丝绸布匹茶叶瓷器交易量越来越小,前天交换出去丝绸两万两千多匹,昨天变成两万零六百匹,今天就变成一万七千匹,两天时间减少五千多匹,瓷器更离谱,昨天还是四万多件,今天就只有三万多件,整整减少一万件!像这么下去,还能交易几天?你说说这是为什么,接下来怎么办?”
一听这话,江恺压力很大,回易之事他原本就不甚清楚,这次也是实在没人,才赶鸭子上架,让他来做这等事情,如今商贾减少,交易不像之前那么火爆,他也没有办法。但黄大人问话,又不能不回,于是便道:“大人,交易数量减少是有原因的,一个多月前,我们初来乍到,大宋精美的丝绸、精致的瓷器和茶叶对他们吸引力很大,这一个多月商贾们已经交换了许多东西,他们怕是没有我们需要的物资再进行交易,成交量下降也正常。这东亘伽国是个小国,人虽然多,但富裕人口只是少数,能买得起大宋丝绸和瓷器的毕竟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天商贾们买去一百多万匹丝绸,两百多万件瓷器,茶叶四百多万斤,已经非常多了,估计他们再也拿不出更多东西来。”
黄大人一想,觉得江恺说的也有道理,这毕竟是小国,也就是大宋一路的地域,再有钱能有钱到哪里去。可他从商贾那里听说,东亘伽国北边、西边、南边还有不少国家,南边的国家船队南下时会经过,北边和西边则难以到达,现在交易量下降的厉害,得想些办法,多卖出些货物才好,于是便问道:“既然在这儿已经卖不了东西,你觉得我们派一只船队沿海北上如何?”
江恺一听,立即表示反对,当即回道:“大人,此事要慎重、详加考虑。北边有什么国家我们不知道,没有使节同行,船队去了恐怕凶多吉少。戴大人眼下还在王城克拉克作客,短时间内回不来,我们自己去危险太大,一旦出事,损失不可估量。请大人三思!”
黄大人有些不高兴,但江恺眼下是唯一可用之人,况且这些时日干的还可以,换回来的黄金就有十万两,白银也有一百多万两,真金白银就值五百多万贯,更不必说还有十多船各种见都没见过的香料,这一个多月交换来的金银和物资,回到大宋价值起码千万贯以上。鉴于此,他也就不与江恺这种太学学子计较。
于是笑道:“你说的有理,北边情况不明,没有使节同行确实危险。可那戴骢被天竺女人迷住,整日在花花世界逍遥,把朝廷大事全都忘了,等回到临安,一定要好好告他一状不可。我们在这儿停留的时间也不短了,准备准备过几天就南下吧。”
江恺道:“大人,现在海上还在刮南风,逆风南下很不方便,在过半个月,南风减弱时南下才比较合适。”
黄大人挥手道:“好了,我知道,这些天你继续主持回易,所有人供你调配,尽量多换些香料物资回来。”
“是大人。”江恺应声而去,出了船舱回去想办法。
“你去告诉赵将军,就说按行程,半个月后船队要启程南下,让他派人去把戴大人找回来。”黄大人一声吩咐,一侍从立即出了船舱,下船去找赵安。
大宋回易团队继续跟后续赶来的天竺商贾进行交易,但整个交易明显疲软起来,不光商贾数量减少,每个商贾的交易量也在减少,再这么下去,用不了三五天,交易就得停止,这让江恺有些头疼,黄大人让他负责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做不好,后面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
正在他头疼心烦时,赵将军又派人来催发宣威军饷钱,这账目以前是杨大人和汤大人掌管,他根本没接触过,现在两位大人出事后,黄大人便把这差事也交给他办,弄的他手忙脚乱心烦气躁,看到一个多月来无所事事的宣威军和后备军他更加烦躁,凭什么人人都在享清闲,还能进城逍遥一番,饷钱照样拿,而他每天要忙的像个孙子一样,劳心劳力。得给他们找点事干,不然心里闷气难消。
江恺又去见过黄大人之后,就向整个宣威军和后备军传达了一个命令,这个月每人都要出去卖至少十匹丝绸或十套瓷器或五十斤茶叶,卖不完的,这个月饷钱不发,所有货物售价不能低于底价,货物丢失或低价出售,损失从之后的饷钱里扣除。
此消息一出,宣威军、后备军全军哗然,要不是赵安提前得到黄大人的消息,将宣威军控制住,军士们当即就要闹事,而后备军一直是江恺在管控,他们虽有意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宣威军、后备军在这些天来确实闲的过分了,东亘伽在东部沿海,久无战乱,因此军队很少,只有一万余人,还几乎都在王城,布里百姓信佛,十分温和,只有几十名军人维持治安而已,宣威军、后备军六七千人在这儿基本没有用处。
经过一遍遍解释沟通,全军最终明白,他们必须要出去做点事了,闲饭不是那么好吃的。
于是一队队宣威军和后备军带着物资,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向普通百姓,向手头宽裕的大户,售卖他们的丝绸、瓷器或茶叶,不要金银,只能用香料交换。
………………………………
第252章 突发惨案
江恺这一招效果显著,之前来跟船队交易的全是大商贾,每次交易量都很大,一般人和小商贾根本没有资格跟大宋船队直接做生意,现在出现了数不清的小规模交易,只要有香料,哪怕不多,只够换一匹丝绸,也能达成交易。
六千人轮流出去,在十天之内就全部完成了交给他们的差事,而他们活动的区域,全是早上出去,晚上就能回来的地区。
据军士们所说,最好售卖物资的地方是乡村小镇里,他们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料的习惯,每家都有很多香料储备,这些东西地里可以长出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钱。
完成差事之后,江恺又向全军传达一条消息,全军可以自愿领取货物售卖,卖出的货物多一倍,就多发一个月饷钱。
消息传开,数千军士前来领取货物,想要多赚取一个月饷钱,这次他们结伴走向更远的乡村和小镇。
赵安这些天很闲,来到天竺之后,当他发现这里的人都很温和,很少争斗,宣威军在岸上的防守也就松懈下来,只有战船每天在海上不停巡航。
布里城没有军队没有防御,整个国家只有不到一万军队,赵安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国家可以立足,不会被周边国家所灭吗?而当他知道周边国家也没多少军队时,这一切咋他眼里都变的不可理解,怎么会有这样的国家?
当他后来听说这里的人几乎都信神,神会保佑他们,神告诉他们这辈子越苦,下辈子就越幸福时,他也就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
船队靠岸将近两个月,是赵安最幸福的一段时间。
“将军,巡航战船在外海发现一艘大船,正向我们靠近,目的不明!”军士突然在帐外禀报,把赵安玩乐的兴致打断。
只见赵安从一肤色发黄,面容娇美的女子身上爬起来,那女子起身抓住他的手臂,他伸手一指床,那女子便放开手,安静的躺下,看着赵安收拾衣裳离开。
“那艘船可有旗帜?是艘什么船?”赵安来到帐外。
“将军,船上没有旗帜,他们发现那船就禀报了,现在还没有后续消息。”军士回道。
“打探清楚再来禀报!”赵安吩咐一声,转身进帐。
不多时,帐内传来令军士们心烦气躁的*声。
不少军士承受不住煎熬,远离将军营帐数丈远,不想听见那声音,可不管离的多远,那*声总会钻进耳朵里。一个多月了,他们都快被那声音折磨的奔溃,但他们奉命守卫营帐离开不得,不知道还要被折磨到何时才能罢休。
江恺始终没能闲下来,来交易的商贾少了,但领取货物的军士还有很多,一堆的小账目远比之前更复杂,更让人费心,忙的他都有些后悔让军士出去售卖货物,然而军士们陆续带回来的香料,稍稍抵消了他的烦恼。
积累了数十天的账目,他可能要核对半个月才能核对清楚,此时他没有精力理会账目了,按预定行程,三天后船队就得启程南下,黄大人也告诉他,等戴大人一到,船队准时出发。
还有三天时间,船队要补充一些物资,粮食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采购了一大批,虽然价钱不低,但保持充足的存粮十分必要,江恺没有吝啬,也没有讨价还价。现在需要最需要补充就是新鲜的淡水,和一些必要的消耗物资,比如灯油、蔬菜、和肉类等,当然还有粮食,毕竟七八千人一个月的消耗不是小数目。
所需物资要用金银购买的,已经跟商贾们谈妥,物资送来,随即交割。淡水则要每艘船自己取水补充,自己吃的水,自己补充。
忙了一上午,江恺只觉得头晕眼花,便走出营帐调整一番,谁知刚走几步就有军士来报:“江参军,外面来了一群商贾找你,看样子像是来闹事,要不要赶走?”
商贾?莫非是军士私下出去售卖货物,影响了他们的买卖?蛮横的赶走解决不了问题,他们都是很温和的生意人,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一张嘴解决的。
于是回道:“挑几个带进来,让其他人先在外面等着。”
军士领命而去,江恺回到帐中。
片刻之后,三个商贾被带进帐来,他们一看到江恺就叽哩咕噜不停诉说,看架势像是来吵架的还是满腹怨气的那种。
江恺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便问翻译:“这个三个商人到底在说什么?”
翻译回道:“他们说他们的女儿被我们的军士伤害了,要大人给他们做主,严惩那些军士。他们说的太快,我也听的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这意思。”
江恺听的一愣,再看那三个人,他们神情确实有些义愤填膺,便吩咐道:“让他们一个人说,慢慢说,说一句你翻译一句。”
随后翻译向三个天竺商贾说了几句话,他们终于安静下来,但脸上义愤的神情稍稍缓解。
接着便有一商贾开始诉说,翻译随即开始一句一句翻译给江恺听。
一刻钟之后,事情终于搞明白了,听的江恺怒火万丈,脸色铁青,他强压心里的怒气,告诉翻译:“跟他们说,此事大宋船队一定给他们一个交代,让他们帮忙把被害人信息全都收集起来。”
翻译把江恺的意思告诉天竺商贾之后,他们这才很不情愿的退出营帐。
天竺人一离开,江恺赶紧去见黄大人,这等事他做不了主,但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不然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大乱子。
黄大人对江恺突然求见很是意外,见他脸色因生气而变的难看,更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不等他开口便问道:“遇上什么麻烦了?”
江恺盯着黄大人看了一会儿,似乎是下了大决心,方才高声回道:“大人,确实是麻烦,是危机整个回易船队的麻烦,处理不好,我们整个船队都会毁掉!”
黄大人眼睛一眯,道:“有事说事,不要危言耸听。”文人这一套习惯与逻辑,他很不喜欢。
江恺道:“大人,你听了之后肯定不会觉得是危言耸听,这关乎回易船队存亡。”
本来他还想再强调一下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的危险性与重要性,见黄大人眼神不善,便赶紧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刚才数名天竺商贾来找我,说最近城里、周边乡村小镇发生多起惨案,几十名天竺女子被奸污,而所有施害人都是大宋军人。此时回易处营房外聚集了很多天竺人,都要来向我们讨要一个说法,我以为这等事如果不善加处理,受害的天竺人很可能会群起报复,到时候船队就有灭顶之灾!请大人做主!”
黄大人被这个消息惊的忘记了手中拿着的茶杯,腾然起身问道:“几十人被奸污?他们可有证据?”
江恺道:“不少都是被人当场撞破,他们亲眼所见。”
黄大人茫然坐下,放下手里拿着的茶杯,问道:“这确实是大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江恺高声道:“杀!奸污女子,按军纪,杀无赦!”
黄大人道:“几十个全都杀了?出来一趟不容易,杀了他们会不会弄的军心涣散,船队这才走一半,后面还要靠他们,当慎重。”
江恺道:“大人,不杀他们,难以给受害人交代,难以给天竺人交代,一旦激起他们的怒火,船队就危险了。这几十个败类不杀了,其他人会不会效仿,到时候整个宣威军都会变得乌烟瘴气,别说护卫船队,不祸害船队就是好的。我以为这些败类必须当众斩杀,给天竺人一个交代,也给宣威军一个警示,不管是不是在大宋,触犯军纪必须受到严惩。大人是宣威军统领,一支腐朽的军队,不遵守军纪的军队,能承担的起护卫回易船队,宣威南洋、西洋的重任的吗?请大人做主,立即斩杀这些败类!”
黄大人不得不承认江恺说的有理,管不住自己的人,如何能承担重任,宣威军来到天竺这些时日确实太放纵,赵安负有重大责任,但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