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构道:“如此看来,宣威军还是有一战之力,并没有辱没宣威之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事迹吗?”

    黄琦想了想道:“其他值得一说的,也就是在塞尔柱国,那时候我带着使团去巴格达觐见他们国王,刚好赶上塞尔柱国王诞辰,就在哪儿多停留了几天,参加了不少贵族宴会,我们离开巴格达之前也举办了一个宴会,答谢他们的款待,在宴会上展示了大宋军阵,有塞尔柱贵族不服,就派他们的勇士挑衅,当时宣威军监军杨丛义接下第一场比试,轻松打败塞尔柱勇士,后来他们继续派勇士挑衅,我们派出了一名随团道人,又将对方击败,连败两场之后,他们才没有继续挑衅。”

    赵构道:“杨丛义,是武学初建那年那个平民出身的武学生吧。”

    黄琦道:“对,就是他。跟随戴大人去李越出使的就是他,当时带了一千宣威军随行,到了占城国,就变成了两千人,还在占城国为大宋弄来一块方圆超过五十里的土地,驻留了一千宣威军,回来时,船队在那儿停留了半个月,房屋建了不少,良田也开垦了数百亩,留守的军队也在每天操练。在三佛齐国时,也是杨丛义主张用武力打通海路,本来不少人都反对,没想到后来真的打通了。”

    赵构道:“这么看来,他在武学还学了些东西。他是第一批武学生,有消息多收集一些。”

    黄琦道:“官家放心,我会看着他。”
………………………………

第283章   重聚

    昌国,宣威军军营。

    将士们早上在海滩训练枪阵,下午去靶场练箭。

    这是杨丛义到达昌国军营后,对宣威军下达的训练命令。

    懒散多日的宣威军重新开始两年前的训练,每天练枪、行军、射箭,整整两年没练,这半个月高强度训练,可把他们折腾的厉害,特别是一开始那几天,一天训练下来简直都跟要死了一样。

    经过半个月恢复性训练,宣威军逐渐有了一些两年前的样子。

    两个多月前赵安带着宣威军回到昌国后,军事训练基本没抓,因为他知道,宣威军迟早得裁撤掉。

    但一个月前当朝廷任命他为宣威军统领之后,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宣威军终于完全由他做主,是属于他的军队了,于是训练开始慢慢恢复,每天训练两个时辰。

    但随即问题就来了,回易船队不再负责他们的开销,朝廷也没有给他们发放粮草。经过一番艰难交涉,也只是从停靠在明州港的海船上搬回来剩余的军资军械,钱粮问题仍然没人解决,宣威军成了没娘孩子。

    没了粮饷,训练顿时就成了问题,这个消息也开始在全军蔓延,最终军事训练无疾而终,粮饷都没人发了,还训练什么?宣威军又没有营田,难道去海里摸鱼?

    全军彻底懒散下来,只靠仅有的存粮,一日两餐,勉强度日。

    数天之后,当杨丛义回到昌国军营,看到的便是无所事事,在营中睡觉打闹的宣威军。

    他是监军,粮草自然要由他负责,宣威军断粮断草,谁都不管,但幸好他自己还有些私房钱,这种时候已经顾不上是不是私钱,就这些钱,几千人也吃不了多久,于是跟两年前一样,他去向渔民买鱼,五文钱一斤。买到鱼之后,火头军开始制作鱼面,吃不完的先存着,几天下来,居然有了数千斤存粮。

    粮食问题暂时解决了,吃饱了肚子,军事训练立马开始,至于饷钱,杨丛义承诺,朝廷一定会解决。军士们也知道,朝廷如果短期内不解决,他们难道还能造反不成?造反是不可能的。

    军事训练逐渐恢复之后,杨丛义便想回家去看看,毕竟宣威军此时只要不饿肚子,确实没事。

    在他跟赵安交代过后,准备第二天离营,结果就在当天下午,枢密院的调令到了。

    “杨监军,朝廷要我们一个月之内赶到钦州,这钦州在哪,我们都不知道,是乘船还是走路,粮饷怎么解决,军资军需哪里去领,一概没说。”赵安拿着枢密院的调令,十分恼火。

    杨丛义眉头也是紧锁,钦州在哪他倒是知道,可让宣威军去钦州那等偏僻的地方做什么,去那儿吃什么喝什么。

    “赵统领不必恼怒,朝廷既然有调令,自然会做好安排,我们依令调动就是。据我所知,钦州距离广州不远,就在海边上,海船可直接到达。海上已经起北风,我们乘船南下,顺风顺水,半个月应该就能到达。宣威军目前还有四千人,战船十艘,一次肯定运不了这么多人,得去明州港征调几艘大一些的海船。航行期间,我们可以在泉州补给一次,然后直接南下钦州,整个行程不会超过二十天。”杨丛义想了想,如此宽慰道。

    赵安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时间紧迫,为防意外,我们早日出发,三天之后如何?”

    杨丛义道:“好,那就三天之后。”

    当晚召集各营指挥,将宣威军整建制调防钦州的命令传达下去,三日之后准时乘船出发。

    三天时间,宣威军征调了八艘海船,又装了淡水、食物和军资军械等物,准备好长行军后,立即离营乘船南下。

    船队满帆,昼夜不息,离营的第四天到达泉州港外。

    军队调防,未经朝廷允许不得随意进城,宣威军也不例外,整支船队停靠泉州湾外海岸,除少量补给人员,其余军士不得离岸。

    杨丛义带领数百,赤手空拳的宣威军入城采购粮食和蔬菜。

    对突然出现在泉州的数百军士,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丛义少不得要去泉州府衙沟通备案。

    出了衙门,将五百两银钞交给一名低级军官,跟他们交代一番之后,众军士随那军官离去,杨丛义则快步走向城北。

    城北一个偏僻的小院。

    “莲儿,把我几件冬衣也拿来。”一女子正在院中洗衣裳。

    房里应了一声。

    不一会儿,一小丫头抱着几件衣裳出来,放在盆里,口中道:“夫人,我来洗吧。”说着蹲下身来。

    女子手上没停,口中道:“你力气还小,哪能洗的干净。等你长大点再做吧。”

    小丫头没有说话了,蹲在一旁看着。

    过了一会儿,女子问道:“这两天城里有消息吗?”

    小丫头摇头,回道:“没特别的消息。你说老爷还能回来吗?”

    女子停了一下,笑道:“肯定会回来,只是临安离这儿太远,坐船都要半个月,走路时间更长。我是他娘子,路再长,他也会回来的。”

    小丫头想了想,忽道:“夫人,要不我们去临安找老爷吧。”

    女子摇头:“临安太大了,人又很多,我们还是在家等,哪儿也不去,不然他回来找不到我们,会着急的。”说完继续低头洗衣裳。

    院内又恢复安静,只听见洗衣裳的声音。

    “哐哐哐”门外忽然传来三声响。

    女子停下手里的活,抬头道:“莲儿,去看看。”

    小丫头起身快步走到院门前,高声问道:“谁呀?”

    “清尘,我回来了。”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女子一听这话,起身快步飞奔到门前,拉开门栓一看,门外站着的不正是她朝思暮想的人吗?顿时高兴的留下泪来。

    杨丛义看着泪水滚滚而下的女子,上前两步,跨进院内,一把将她搂在怀中:“娘子受苦了。”

    清尘也紧紧的保住他,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的流泪。

    过了一会儿,杨丛义抬手擦去她的眼泪,笑道:“娘子,不哭了,我不是回来了。”

    哭好了,所有的委屈都发泄完,清尘泪痕未干的脸上这才露出笑意,什么话都没说,拉着杨丛义就往房里走去。

    小丫头看着这个略显陌生的人,他便是老爷吗?一点印象也没了。关好院门,插上门栓,回到院中去洗那盆尚未洗完的衣裳。

    房中执手相看,眼中满是深情。

    “夫君,清尘想你想的好苦。你回来这么久,怎么不回来看我?”说着扑进杨丛义怀中,双手抱的很紧,生怕一放手,又会很长时间看不到他。

    杨丛义抬手将她紧紧搂住:“我也很想早点回来见你,可我之前回泉州就呆了三天,事情太多出不营门,之后就带船队去临安,在那儿又不让走,差不多一个月前才到昌国,在昌国一时之间也走不开,直到今天才回来。我也是日日夜夜都在想着你啊,娘子。”说着亲吻上她的额头。

    清尘脸上瞬间一红,低声道:“夫君,天还没黑呢。”

    杨丛义轻吻了一会儿便松开,笑道:“怕什么,都成亲两年了,院里又没外人。”

    “莲儿还在外面呢。”清尘轻声道。

    “好,就依娘子。这两年你是怎么过来的?”杨丛义牵着她的手坐下。

    快两年没见,两人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这一聊就是半日。

    吃过晚饭,洗簌之后,清尘早早的就将莲儿打发到最外面的房间去休息,今晚是她跟夫君大喜的日子,她可不想被渐渐长大的丫头偷听。

    房里点燃两根红烛,卧室更加温馨。

    烛光透过床顶垂下来的纱蔓钻进来,里面一片朦胧,衣衫一件件褪去,低温挡不住新婚般的热情。

    “娘子,这两年你恢复的很好啊,跟在天柱山时一样美了。”

    “不害臊,你那时候就有这想法?”

    “没有,是说你跟那时候一样健康了。娘子越来越美了,越看越好看。”

    “看够了吧,赶紧把蜡烛灭了睡觉。”

    “娘子这么好看,我怎么看的够,就让它亮着,两年么见了,还不让我多看看啊。”

    “我也想看看夫君,可以吗?”

    “我整个人都是你的,娘子随便看。”

    “啊。。。。。。你个坏人,你不嫌害臊啊。”

    “是娘子要看的啊。”

    “夫君,别看了,赶紧睡觉吧。”

    低吟声声,纱蔓轻动。

    不久之后,随着一声音调很高的疼呼,纱蔓激烈的抖动,像波浪一般将里边不断的*和粗重的喘息送出,扩散到远处,弥漫整个房间,飘进寂静的院子。

    这个夜晚情意绵绵无休止,直到夜深,院中才彻底恢复宁静。

    清尘瘫软无力的躺在杨丛义怀中,轻声道:“这次回来还走吗?”

    杨丛义道:“朝廷又有事,还要去一趟南方,今天路过泉州,就回来看看娘子,明天就要走。”

    “能不走吗?我能跟你去吗?”清尘低诉。

    “朝廷的事不能不做。我们都还年轻,来日方长,南方的情形我还不清楚,等稳定下来,我便接你过去。”杨丛义搂紧她的腰,两人紧密的贴在一起。

    “夫君,那我听你的,稳定下来一定要接过去,再让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下去。”

    “我知道,睡吧。”说完转头吹灭床头的蜡烛。
………………………………

第284章   清尘的烦恼

    房内一暗,清尘慢慢转过身子,浑身上下似乎又充满了力量一样,伸手慢慢从杨丛义上身往下摸去,不多时便摸到一个软软的东西,玩弄几下之后,就变了模样。

    “娘子,别玩了,你不嫌累吗?”杨丛义有些无奈。

    清尘没有说话,继续捏握一会儿,才轻声道:“夫君也还没累吧。”说着就将身子紧紧的靠了过去。

    娘子一番挑逗,杨丛义再也忍不住,翻身就将她压在身下。

    黑暗中,二人彻底放开手脚,真正是水火交融,直达心灵。

    一番激烈的折腾之后,二人都疲惫了,这才心满意足相拥而眠。

    这一夜,是两人许久一来,睡的最踏实的一觉。

    等双双醒来时,天色早已大亮。

    清尘想要起床,只觉得腰腹酸软,挣扎了一下,却被按在床上,让她再休息一会儿。

    等杨丛义做好饭菜,她才勉强起床,看着莲儿那小眼神,她暗自告诫自己,以后可不能再这么不知深浅了。

    杨丛义上午就得离开,走之前把他领取的俸禄全都留给清尘,让给她保管。

    时间匆忙,叮嘱一番之后,杨丛义要离开。

    清尘送出院外,两年没回家,才回来一天,又要分别,忍不住就要落泪。

    杨丛义握住她的手,笑道:“娘子放心,只要一稳定下来,我马上就把你接过去。在这之前,好好在家等我回来,千万别到处乱跑去找我,天下这么大,一旦分散了,我可就找不到你了。”

    清尘道:“我会的,夫君忙完,可要马上来接我。”

    杨丛义笑道:“嗯,你安心在家等着,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不要随便出门,娘子这么好看,坏人看见起了歪心思就不好了。”

    清尘道:“谁敢起歪心思,我手里可有剑呢,这两年每天都练好几个时辰,坏人敢来,我的剑不长眼。”

    杨丛义哈哈一笑道:“我倒忘了,娘子的武艺比我还要高强,是我多虑了。好了,我走了。”

    清尘道:“夫君在外可要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接我。”

    杨丛义笑道:“嗯,知道了。”转头看了一眼站在门旁的小丫头,又道:“莲儿,要好好照顾夫人。”

    小丫头有些紧张的点头道:“我知道,老爷。”

    老爷?年纪轻轻的就成老爷了吗?杨丛义笑了。

    “好了,我走了,回去吧。”说完大步离开。

    清尘和莲儿站在院门口,直到再也看不到杨丛义的背影,才转身进门。

    “夫人,我来。”莲儿赶紧抢着将院门门栓插上。

    “夫人,我扶你回房休息吧。”莲儿见清尘走路都有些困难,连忙过去扶住她的手臂。

    清尘嘴里说着没事,还是扶住了她。两年不见,昨晚没有节制,折腾的太厉害,如今浑身酸软无力。

    “夫人,老爷昨晚是不是对你不好,两年不回来,一回来就把你伤成这样。夫人每天练武,怎么不反抗呢。”莲儿看着夫人走不动路的样子,愤愤不平。

    “莲儿,你想到哪儿去了?你以为老爷昨晚打我了?”清尘不由得觉得好笑。

    “夫人,难道不是吗,我还听到你惨叫呢,好几次我都差点想去敲门救你了,可我只是一个柔弱的小丫头,夫人都打不过老爷,我去有什么用呢。”莲儿语气里,满是同情。

    “别瞎说,我跟老爷好着呢。你年纪还小,还不懂,等你长大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清尘笑道。走着走着,好像想起了什么,忽道:“莲儿,你昨晚在我房外偷听?”

    莲儿急忙摇头道:“没有没有,大半夜的我哪敢起来。我就在房里听到的,一开始声音不大,我都睡着了,后来声音好大,我就被吵醒,一直担心夫人,我后半夜都没睡好,就担心夫人出事。”

    清尘这才安心,以后还是注意一些,幸好是被莲儿听到,要是被外人听到,那多难为情。

    “夫人,你跟老爷不是打架,到底是在做什么呢?”莲儿又问。

    “同房。”

    “什么是同房。”

    “要生小孩就要在房间里做这件事,你长大了就会知道。好了,你先出去,我再休息会儿。”

    清尘回到房间休息,却又谁不着了。

    两年不见夫君,就回来这一晚上,也不知道会不会怀上孩子,但愿汤妹妹说的不是假话,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生儿子呢。

    没儿子,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升起莫名的烦躁。

    汤姐姐跟夫君会是什么关系呢,应该不是简单的萍水相逢,淡雅之交吧。夫君昨天没提过她,但汤姐姐是从临安南下,顺路来泉州,夫君从明州南下,也顺路回泉州,前后相距不过半个月,他们会不会在南边又遇到一起?或者就是他们提前约好的?

    汤姐姐长的很好看,说话行事干净利落,有男子风范,他们在一起应该有很多话说。听汤姐姐讲这几年夫君的事情来看,他们应该认识很久了,还很亲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下次再见夫君时,向他问清楚呢?

    这实在是一个让她很头疼的问题,直接去问,肯定不好,但如果不问,憋在心里又难受,该怎么办才好?

    躺在床上思来想去,满脑子都是夫君与汤姐姐,久久无法安宁。

    杨丛义回到船上之后,船队当天中午起航,顺风往南而去。

    五天时间,船队到达广州,未做多长时间停留,又四天时间,向西绕过雷州与琼州之间的海峡,到达钦州地界。

    船队到达钦州之后,沿海向西边行边问,终于在两天之后到达距离钦州州治所在五十里外的港口。

    整支宣威军调防钦州,具体驻防何处,调令上说的不清不楚,所以宣威军不敢全部登岸扎营。

    经商定,赵安率大部留守港口附近,杨丛义则带领两百人进钦州打探情况,既然朝廷让宣威军调防钦州,钦州知州应该知道宣威军驻地安排在何处才是。

    在港口休息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以港口渔民为向导,杨丛义带人直赴钦州州衙。

    钦州州治所在的城区面积不大,也不繁华,就连安庆军的太湖县城也要比这里强上一分。从入城一直走到州衙门口,路上行人稀少,商贩店铺也没几个,整个城里都是冷冷清清。

    一见这种情形,杨丛义心里顿时就凉透了。

    就这破地方能养活四千宣威军?怕不是都得吃土。朝廷是怎么想的,这荒凉偏僻之地,还要派这么多人来,真以为这是风水宝地啊?关键是粮饷到哪领,难不成还要从广州调运?

    看着破旧的钦州州衙,杨丛义失望透顶。

    原以为朝廷派他个宣威军监军的差遣,是有什么好事,最次也是继续护卫回易,没想到却是从繁华富裕的明州调防到荒凉贫瘠的钦州来,这地方天高皇帝远的,远离朝廷,做的再好,做的再差,也都不会有人知道,想升官那是做梦了。

    在州衙门口愣神了一会儿,向导提醒道:“大人,这就是州衙了。小民还有事儿,先走了。”

    杨丛义这才谢道:“麻烦你了。”

    “你们在这儿等我,不跑离开。”杨丛义吩咐完,便朝州衙走去。

    还没走进州衙门口一丈,两个无精打采的州衙守卫便喝问道:“干什么的!”

    杨丛义穿着军甲,都走到门口了,他们还看不见吗?心里觉得奇怪,要是在北方州衙、县衙,守卫早就去进去通报,或者出动过来问明缘由了。

    “宣威军监军杨丛义,率军前来钦州调防。”

    “宣威军是什么军,我怎么没听说过?哪来的?”守卫站在门口不动,却打听起宣威军来历来了。

    “北方来的。快去通报知州大人,就说宣威军已到钦州,监军杨丛义,前来办理交接换防事宜。”杨丛义站在原地高声回道,这钦州州府的人比起北方来可差的太多了,在北方县衙守门的都要比他们强。

    “先等着,我去看大人在不在。”一守卫丢下一句话,转身进了衙门。

    没过多久,那守卫跑步出来,一直跑到杨丛义身前,低头语气温和的笑道:“大人请,知州大人有请。”

    杨丛义抬步上前,那守卫赶紧陪在一旁带路。

    进了州衙稍稍一转,来到一处别院,将杨丛义带至一厅外,向内禀报道:“老爷,北方来的大人到了。”

    话音刚落,就见一穿着绿色官服,年纪在五十岁上下的肥胖官员迎了出来,一见到杨丛义便如见到多年不见的亲人一般,十分热情的笑道:“本官是钦州知州毛奇,等你们多时,终于来了。”

    杨丛义稍稍一惊,知州大人热情的太过了,但也来不及多想,抱拳行礼道:“下官宣威军监军杨丛义,见过知州大人。”

    “杨将军不必客气,快请进。”钦州知州毛奇,很热情的将杨丛义引进客厅坐下。

    “看茶。”

    一声吩咐,随即就有丫鬟出来将茶斟上。

    “杨将军,请。”毛奇满面笑意,显然对杨丛义的到来,十分高兴。

    “多谢知州大人。”杨丛义看着毛奇的模样,心里直打鼓,宣威军来钦州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

第285章  调防安远

    杨丛义刚喝一口茶,还没来得及细品下咽,就听知州毛奇道:“不知杨将军此来钦州带了多少兵马,现在何处?”

    放下茶杯回道:“宣威军全员四千余人,已经全部到达五十里外的港口。朝廷给我们的调令只让调防钦州,但不知具体在何处,所以来见知州大人。”

    “只有四千人吗?”知州毛奇大失所望。

    “这已经是宣威军全部人马了,原住地一人未留。接到调令,我等便从明州沿海路南下,前两天便到钦州境内,只是不知道州衙驻地,耽搁了一些时间。如今军队都在港口,具体驻扎何处,还请知州大人告知。宣威军匆忙南下,所带口粮不多,再有五天就粮尽,我们的粮饷问题,也请大人一并解决。”既然知州大人觉得来人的少,那他应该是早有准备才是,因此杨丛义便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