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报官怎么知道没用。”杨丛义说着把手中刀递过去:“拿着这把刀去。”
………………………………

第357章   银子买错

    “是。”宋诚双手接过刀来,看了一眼后,放在车上收好。

    此后一路同行,通过一些闲聊,杨丛义才知道宋诚任事的药铺不单单是一家药铺,同样的药铺还有很多家,他们不光零售,还做转手买卖,但他们会把从各地收购的药材进行分类加工之后,再进行出售。

    这家药铺在剑蒲县,乃至整个南剑州药材行业都是叫得出名号的,他们每年收购的药材上百车,价值几十万贯,据宋诚说,这十车药材的价值就在五万贯左右。

    如此值钱的货物,难怪盗贼挺而走险,难怪只半年抢一次。

    两天后,一行人顺利到达剑蒲县,入城之后,宋诚一再道谢,要杨丛义留下地址,他好跟掌柜汇报之后,再去拜访,杨丛义推辞了,说他也许今天就会离开剑蒲。

    宋诚无奈,再谢之后,各自离去。

    剑蒲县是南剑州治所在,神骑军驻守于此。

    殿前司兵案资料记载,神骑军原驻北方军容浩大,共有十八指挥,是骑兵部队,但在靖康之役中几乎全军溃散覆灭,在临安重建朝廷之后,神骑军惨军数千先后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战力已经不复从前,加之军马尽失,几乎名存实亡,无法继续去北方跟金人拼斗,朝廷便将他们安置在南剑州,兵力共六指挥。

    神骑军与龙骑军不同,他们的驻地在城内。

    杨丛义一人一马找了家饭馆,饱餐一顿之后,便直接赶去城西神骑军统制衙门。

    殿前司通行信符一亮出来,杨丛义直接被请进衙里客厅,各种茶果点心,依次送上,在茶几上摆了六盘,将茶几遮的严严实实。

    刚吃过饭不久,点心水果虽好,但都是摆设,杨丛义自然不会去动。

    稍等片刻之后,只见一五十余岁之人出现在客厅,看他衣着气势,不用想,肯定就是神骑军统制无疑。

    杨丛义立即起身抱拳施礼:“下官殿前司兵案秘书杨丛义,见过统制大人!”

    那人抱拳拱手笑道:“杨大人来得好快啊,我前几天才接到临安的消息,说是兵案今年的功勋核查要重点核查神骑军,不想杨大人今天就到了。请坐!”说完上前几步,在正座落座。

    杨丛义随后坐下,笑道:“今年时间较紧,根据兵案安排,功勋审核只有五月、六月两个月时间,是以下官不得不快。”

    神骑军统制笑道:“年轻人就是精力充沛,要我从剑蒲回临安,少说也得走二十天,杨大人只走了十天,还将龙骑军功勋核查完,真是让人羡慕啊!”

    这话听得杨丛义心下暗惊,能做到统制高位果然不简单,千里之外的事情居然都能这么清楚,连他何时离开临安都知道,不会是那日张大人与他们一商讨出结果,他在临安的耳目便探知到了,一路随行吧。

    他心里虽惊,也有疑问,但不会直接就这么问出来,于是回道:“哪里哪里,下官不过是凭着一腔热血,一心想把兵案的差事办好,仅此而已,要说精力充沛,那还真没有,下官恨不得此时就地睡他个三天三夜,可时间不允许啊。”

    “杨大人若想休息,我现在就可以安排,在剑蒲多休息几日,再去泉州不迟。”统制大人意味深长的笑道。

    杨丛义道:“下官这是个苦差事,日夜奔走都不够,哪有时间休息。”

    统制大人笑道:“两三天休息时间,想要总是有的。”

    “大人此话何议?”杨丛义惊问。

    统制大人脸色一正,回道:“杨大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你此来南剑州不就是要核查神骑军功勋,要核查哪些地方,有何疑问,你不妨直接说出来,一次解决了,也免得耽误你时间。”

    杨丛义似乎不懂,问道:“不知大人想怎么解决?”

    统制大人伸出两根手指,看着杨丛义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说道:“一个地方,白银两千两。”

    杨丛义没有说话,伸手拿起茶杯,慢慢喝了几口。

    统制大人脸色微微一变:“杨大人这是嫌少吗?”见他还是没有回话,便又道:“三千两,不能再多了。”

    杨丛义放下茶杯,问道:“下官还没核查,大人怎么就知道神骑军各指挥会有问题?”

    统制大人道:“不管能不能查出问题,这钱我神骑军都出。杨大人还是说说准备核查哪些地方吧。”

    “既然统制大人快人快语,下官也不藏着掖着。按计划,南剑州要核查剑蒲军营、石城银场、沙县和龙泉银场,一共四个地方,也就是要核查神骑军全军六个指挥。想必大人也清楚这六个指挥上报的功勋有多少问题,如果就这么蒙混过关,一旦追查下来,兵案上下都要担风险。”杨丛义心里很是矛盾,这个地方他想好好查一查,但又不能真的查出问题来。

    “杨大人如此坦诚,那就一口价,一指挥五千两,一共三万两,如何?”统制大人面无表情,说出这话实在是心疼。

    “好,就依大人所言。”杨丛义沉默片刻,最终还是同意神骑军统制的提议。

    “杨大人先在衙门好好休息,三万两银钞稍后送到。”统制大人随后呼喝一声:“来人,送杨大人去偏院住下。”

    话音一落便有亲卫走进客厅。

    “多谢统制大人款待。”杨丛义抱拳施礼之后,便随那亲卫离去。

    待杨丛义走远之后,统制大人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的自语道:“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就这么没了。”

    南剑州州衙大门外,鸣冤鼓“咚咚”响起。

    随即便有两个衙役出来喝问:“大中午的敲啥鼓,就不能让人休息会儿!”

    宋诚回道:“小人路遇土匪抢劫,侥幸逃脱,现在是来报案的。”

    “抢劫?伤亡多少?丢了多少财物?”衙役一听是抢劫大案,立即开始询问。

    宋诚如实回道:“刚好路遇贵人,没人伤亡,也没丢财物,赶走了土匪。”

    衙役一听,马上呵斥道:“消遣我们是吧,没丢东西,没伤人,算什么抢劫,走走走,该干嘛干嘛去。”说完转身就走。

    “那伙土匪是黑狼,这是缴获的凶器。”宋诚见他们不理,马上拿出那把刀来。

    “黑狼?你确定?”衙役顿时止步回身。

    宋诚点头道:“我拿性命担保,他们就是黑狼,一共十二个人。”

    衙役看了看宋诚手中那把刀,也没看出什么门道,便道:“进来,到大堂等候。”

    宋诚被带进大堂后,等了两刻钟左右,一身穿绯色官服之人才后堂出来,在堂上坐定,正是南剑州知州大人。

    “堂下何人,有何冤屈,如实道来。”知州一拍惊堂木,威严无比。

    宋诚当即跪在堂上,双手举起那柄刀道:“小人宋诚,是城中仁和药铺的一名主事,月初去建宁府采购药材,两天前经过东山,不料被一伙土匪拦住,他们想杀了小人一行二十三人,抢夺十车药材,幸好一位路过的殿前司大人刚好出现,小人一行人才幸免于难,特来报案。这是小人缴获的土匪凶器,请大人过目。”

    知州大人一挥手,便有衙役上面取物证,而他则问道:“既然土匪没有动手,你是如何缴获的凶器?”

    宋诚回道:“在那位大人没出现前,土匪本来准备杀小人,下人反击之时伤了他手臂,他抓不住刀,才掉落在地。那个土匪被小人砍杀之后,殿前司的大人随后出现,十二个土匪这才没敢继续动手,后来他们就跑了。”

    “那位殿前司大人贵姓,为何会出现在那里?现在何处?”知州大人心下一松,既然没有伤亡,那便不是大事,随即便问起他感兴趣的事情来。

    宋诚回道:“据小人所知,那位大人姓杨,一个时辰前,他是与小人一同进城的,眼下应该还在城里,具体是来做什么,小人不知。”

    听了此话,知州大人若有所思,而后又问道:“你可知道那伙土匪是何来历?还记得他们的样貌吗?”

    宋诚道:“他们就是传说中恶贯满盈的黑狼,领头之人三四十岁,满脸黑胡子,身高八尺,看起来很是凶恶,他身边还有一个矮他一头的胖子,脸很圆,眼睛不大,有二十三四岁,其余十人,小人多少还有些印象,但记得不是太清楚。”

    “黑狼?你确定是他们?”知州大人心下一喜。

    这伙土匪在南剑州作案多起,抢了不少路过的商贾,他们不但抢财物,还杀人灭口,迟迟破不了案,抓不到凶手,福建提刑司已经多次发文,询问劫案侦办进程,等下次提刑司来查狱,知州府还不能结案的话,他这南剑州知州任期一到,通不过考核,就得在家待命,如今得到这伙土匪的消息,如何让他不高兴。

    宋诚点头道:“是,他们亲口承认的,除了他们不会再有别人。”

    “好,关于这伙土匪,你还知道什么?”知州大人得到肯定的回答,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

第358章  报案证物

    宋诚细想了一会儿,回道:“那伙土匪一共十二个人,他们手里的刀是同一个样式,穿的鞋也是一样的。当时实在太紧张,小人能看到的也就这些了。”

    “好了,在证词上签字。”

    等宋诚签好字,知州大人道:“近期不要离的太远,随时听候传唤。”

    宋诚道:“是。小人就在城里的仁和药铺,招呼一声就到。”

    知州大人随后吩咐道:“带他下去画像。画完之后,就可以先回去。”

    “是。”衙役一声应承,马上带宋诚离开大堂,去找人画像。

    知州大人端坐堂上,并没有立即退堂,端详了一会儿证物之后,开口道:“刘捕头,你来看看这把刀。”

    一捕头上前,拿过那把刀左右翻看了好一阵,才将刀放下。

    “如何?能看出来历吗?”知州大人看着对方问道。

    刘捕头想了想,回道:“一般刀具在打造完成之后,铁匠都会在刀上留下自己的标记,这把刀上之前也有,只是被有意磨损,已经看不清了。虽然看不清刀上是什么字,但这把刀质量很好,不是寻常铁匠打造,如果没猜错,它应该跟我这把刀一样,出自官营作坊。”

    “官营作坊,那些刀具武器都是配给军队和官差的,怎么会流落到土匪手中。”知州大人自语。

    刘捕头道:“在战乱之时,有不少军队武器流落民间,被土匪有意收集也不是不可能。刚才听报案人说,那些土匪用的刀一模一样,这就很可疑了。一伙土匪十几个全部都用这种刀,若说他们有意收集,这根本不可能,南剑州并无战事,官差的刀也都是有数的,一人一柄,不会随意丢失。况且这刀也跟官差佩刀差异明显,刀上有引血槽。”

    知州细细一想,猛然一惊,低声问道:“你是说这刀来自另外一个地方?”

    刘捕头点头道:“正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解释了。”

    “跟我来。”知州大人起身朝后堂走去。

    大堂上人多嘴杂,关于案情推测谈话还是不要让太多人知道的好,刘捕头深知其理,赶紧跟上去。

    到内堂之后,知州大人支走其他人,问道:“你能确定这刀来自军营吗?”

    刘捕头道:“我之前见过军营里的刀,样式跟这把刀几乎一模一样,他们的刀上有字,烙印的是制造作坊和打造年份。”

    “这么说来,盘踞在南剑州多年的那伙土匪很可能跟军营有关,是吗?”知州大人脸上阴晴不定。

    刘捕头道:“如果我没听错,方才报案人还说这伙土匪脚上穿的鞋也一样,这也是疑点。去大街上随便拦住十个人,能有三两个穿的鞋一样就不错了,一帮打劫商贾的土匪穿的这么整齐说不通,除非他们来自一个妆容统一的地方。”

    “还是军营?你是说那伙土匪出自军营?”知州大人惊道。

    刘捕头赶紧道:“这只是我的猜测,同样的刀,同样的鞋,在南剑州我还想不出,除了军营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这样。那些豪门大户虽然也有看家护院的人,衣裳和鞋都是统一缝制,他们的刀也是统一打造,但他们的刀样式与军刀不同,也没有铁匠敢私自仿制朝廷的武器。”

    “这么说来,除了军营别无他途?”知州大人追问。

    刘捕头虽然十分怀疑他们来自军营,但却不敢轻易说出口,只能回道:“等我把刀拿去找他们比对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有些什么意外,也不好说。”

    知州大人道:“这伙土匪终于又露面了,这次务必要抓住他们,把他们做下的几件案子都结了。加把劲,办完这件案子给你放假半个月。”

    “是。”刘捕头脸上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而十分凝重。

    涉及到军营的案子哪有那么好办,禁军营地不是想进就能进的,他能不能进得了军营都难说,更别说查案,只能尽力而为了。

    刘捕头接令之后,很快带着几个兄弟离开衙门。

    军营他们是没法进去的,但可以先去核实那把刀是否跟禁军佩刀一样,城里能找到禁军佩刀的地方有不少,至少四个城门口就有。

    一到城北门下,刘捕头远远的便笑着招呼道:“方兄,今天又是你值守啊。”

    一士兵回道:“可不是,这都连着值了半个月了。”

    刘捕头很是关心的问道:“以往不是十天一换吗?这次是怎么了?”

    “京里要来人巡查我们神骑军呢,很可能这一个月都不能调动,都得在这儿守门了。”那士兵想也不想,随口回道。

    “那还真是不走运,要是方兄晚几天或早几天,不就避过去了。”刘捕头惋惜道。

    “谁说不是,真是倒霉。”那士兵抱怨一句,随后问道:“你们这是要出城办差?”

    刘捕头笑道:“不,兄弟我是有事儿专门来请教方兄的,本想晚上请方兄一起吃顿酒,边吃边说,可事情比较紧急,只能急匆匆找到这儿来了。”

    “哦,何事啊。”那士兵精神一振。

    刘捕头道:“是这样,最近衙门接到商贾报案,说他们在回城的路上遇到土匪,这是他们捡到的一把土匪留下的凶器,麻烦方兄帮忙看看是何来历?”说完就将那把刀递过去。

    那士兵没有说话,伸手接过刀翻来覆去看了几眼,便将刀还了回去,随后又一把拔出他自己的佩刀,细看几眼之后,低语道:“怪了,土匪留下的刀怎么会跟我的刀一模一样。”

    “方兄肯定这把刀跟你的佩刀完全一样?”刘捕头立即追问。

    那士兵有些想不通,但还是回道:“除了你这把刀上烙印的字没了,其他的全都一样,没有半点不同。”

    “多谢方兄!兄弟我有事先走了,改天请你吃酒。”说完,拿着那把刀匆匆离去。

    而那士兵还在反复察看自己的佩刀,口中自语道:“怎么会跟土匪一样。”

    确定凶器确实与禁军佩刀相同之后,刘捕头立即回到衙门向知州大人禀报,具体怎么做还要知州大人拿主意才成。

    案子涉及禁军,知州大人也不敢轻易做什么决定,一旦出了什么意外,他虽是一州之主,也承担不起责任。沉默半晌之后,吩咐刘捕头先按报案人提供的土匪画像暗中查访,等查到关键线索再去军营寻求协助不迟。

    知州大人说的有理,虽然可以确定这把刀是禁军佩刀,但天下禁军何其多,这伙土匪虽然一直在南剑州作案,但也不能肯定他们就一定出自南剑州,若贸然去禁军驻地查访,查到线索还好说,若查不到,这皮有得扯了。

    关键是像这种提刑司多次催促破案的大案,禁军避之唯恐不及,怎么可能让衙门捕快轻易进驻地探查,因此,即使捕快能顺利进入城里的禁军驻地,也极有可能查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因此,刘捕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迅速带着多份依宋诚所言画好的土匪画像,率领衙役捕快在城中广泛查访,酒馆茶馆、青楼妓院、酒楼赌坊,任何一个可以一夜暴富的人可能会去消费的地方全都没有放过。

    如此大规模查访持续了半天,衙役捕快把整个剑蒲城翻个遍,但等到了晚上,所有人齐聚衙门,信息汇总之后,刘捕头神色沉重,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有关土匪的消息,也就是说这个土匪头目未曾在剑蒲城里出现过。

    这样的结果,刘捕头实在难以接受,如果连剑蒲城里都没人见过他,那他们之前抢到的货物是如何换成钱的?是其他土匪露面,还是另有团伙,或是他们把货物运去北边的建安县出售?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办案难度都会大增,甚至还会跟之前一样,一无所获。

    以前没有任何线索还好说,现在已经有了主犯画像,若还找不到突破口,他这个捕头怕是做不了多久就得被撤掉,做捕头的收入还不错,没了这收入,全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刘捕头想了很多,也理不出头绪,看着一众疲惫不堪的兄弟,只能挥手让他们回去休息。至于明天怎么办,他还需要好好想想,实在不行,只能把人都撒出去,拿着画像沿官道向北寻访。

    “老爷,出了凶杀案,城里死人了!”

    天刚刚亮,知州大人便被鸣冤鼓声惊醒,随后便有丫鬟进来传话。

    “凶杀案?”知州大人翻身坐起,衣服都来不及穿就要下床。

    “老爷,你急什么?就是天大的事,也不急在这一时,何况人都死了,你去了就能救活?”同床的女子衣衫散乱,随后坐起,嘴里抱怨不停。

    “无知。”知州大人神色不善,十分焦虑。

    那女子被训之后脸上虽无不悦之意,却不再言语,随即起身替老爷更衣。

    知州大人一到大堂,一班衙役已经在堂上站的整齐。

    “刘捕头呢?”

    “已经去叫了,一会儿应该就到了。”一衙役回道。

    “击鼓鸣冤之人何在?带上堂来!”
………………………………

第359章  凶案数起

    一个老泪纵横、双眼红肿的老人,很快被衙役带进来。

    老人一进大堂,噗通一声,双膝跪下,哭嚎道:“大人,我儿死的冤,你一定要为我儿做主啊!”

    一听到哭喊,知州大人心情瞬间烦躁起来,但在大堂之上不好表现出来,只能尽量安抚引导:“本官定会为你做主。可你得让本官知道你儿如何冤,到底发生了何事?”

    老人抬起袖子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回道:“小老儿姓宋,我儿姓宋名诚,昨天才从建宁府回来,还不到一天,就被人杀死在家里。我儿性情温和,平日与人无争,也没有仇家,如今不明不白被人杀死在家里,大人一定要替我儿做主,抓住凶手,为我儿偿命!”越说越激动,说完又是叩头在地。

    “宋诚?”知州大人眼皮一跳,脱口而出,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

    稍稍稳定一下心神之后,平静的问道:“你儿多大年纪?为何会去建宁府?”

    老人泪眼婆娑,抬头回道:“我儿在城里仁和药铺做事,这次去建宁府是运送一批药材回来,可怜我儿刚刚回来,便遭贼人毒手!”

    一听此话,知州大人脸色瞬间阴沉,死者果然是昨天前来报案之人。

    可还没等再问什么,就听衙门外的鸣冤鼓“咚咚”响起。

    少时便有衙役进来通报:“大人,又有凶杀案。”

    “带上来!”知州大人脸色越发阴沉。

    一女子泪如雨下,刚进大堂便下跪叩首,哭喊道:“为夫死的冤,大人要为民妇做主啊!”

    “有何冤屈,起身说明白。”知州大人额头冒汗,一连两起命案,这让他如何是好,其中一起受害人还是抢劫案的报案人和人证。

    “大人,为夫昨晚睡觉时还好好的,半夜起夜后好像就没回来,今天早晨民妇起来才发现为夫惨死在院里,是被人用刀杀死的,血流了一地。为夫如今惨死家里,留下我们孤儿寡母,要民妇怎么活啊!求大人为民妇做主!”女子边哭便说,泪流不止。

    “你丈夫如何谋生,可有仇家?”知州大人只能先把宋诚的案子放一边,问问眼前这个民妇。

    女子回道:“为夫虽然时常与人有口角之争,但脾气不爆,也从来没跟人动过手,据民妇知,为夫生前并没有仇家。”

    “你丈夫是做什么的,怎么谋生?”女子并没有回答完问题,知州大人不得不耐着性子再问一遍。

    女子这才流泪回道:“为夫在城里仁和药铺帮工,时常会跟人一起去外地收购药材,这次出去大半个月,昨天才回来,没想到还没一天,人就没了。”

    又是“仁和药铺”,两个死者难道有什么关系?

    一念至此,正要询问,又听外面传来击鼓鸣冤之声。

    “大人,又是凶杀案!”进来禀报的衙役脸色怪异,似是不敢相信。

    一听这话,知州大人头昏脑胀,只感觉自己的脑袋瞬间大了一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