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通过大教阅转资的禁军不可能直接进入皇城,他们先得充入拱卫临安的禁军,而后经过历练挑选才能编入守卫皇城或各中枢衙门的班直之中。
杨丛义要做的只是从各地方驻守的禁军中挑选出一些身体条件优秀的士兵就行了,至于是否补充殿前司诸班直,可轮不到他做主。
几句话将事情交代清楚,张大人感觉浑身舒坦无比,今年的几件大事都算安排出去,下半年终于能悠闲几个月了。
此间无事,杨丛义告退离去。
眼下他在兵案实际上已经无事可做,回到署衙以后,他便开始思考选将之事具体如何推行。
孙淼眼见杨丛义闲坐,而他却要处理文案,心里顿时就有些忿忿不平,凭什么他一个引发诸多流言蜚语之人,近期还可以多次出入都指挥使衙门?
愤懑之下,孙淼多次有意无意的拍打桌案,弄出各种响声,引的署衙外的衙役不时探头进来,以为是大人们招呼他们有事。
杨丛义一心在想选将之事,他可顾不上旁边的孙大人有什么心思,虽然他感觉到孙大人明显没有初来兵案时对他那么友好,但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对孙大人的态度依旧。
选将之事,事关重大,关系到禁军未来十年是否有人可用,是以他接到任务,便十分上心,不愿在杂物上分心分神,因为他很清楚,十年之后完颜亮肯定会挥军南下,直扑长江,而那个时候就是他建立功勋的最好时机,要建立功勋,凭他一个人不行,得有志同道合的盟友,共同进退。
但整个大宋自十年前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之后,中兴四将,死的死,隐退的隐退,十年以来,如今大宋军力已经式微,军队内部也腐败不堪,再过十年,宋军是何模样,不难想象。
因此,杨丛义如果想在十年之后抓住建功立业的机会,从此刻起他就得组建自己的班底,打造一支共同进退的精锐之师。
上学时学过历史,他知道完颜亮南侵失败之后是南宋唯一的一个反击机会,而历史上,由于一些统军主将贪生怕死,畏惧不前,致使军心不能统一,导致一败再败,从而再无与金国争雄的资本与勇气,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造成这个遗憾有诸多原因,但自绍兴十一年开始,宋金议和之后,宋军荒废二十年,军中无人可用,却是大宋不能北伐收回故土的主要原因。若当年岳飞或韩世忠还活着,断然不会错过那次北伐的机会,可惜最后只能启用垂垂老矣,却又不太会打仗的文臣张浚,将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北伐民心、军心葬送。
说到底,完颜亮南侵失败之际,南宋君臣没有抓住收回故土的机会,绝大多数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统兵之帅,没有敢战之将。
而从后世来到这个时代的杨丛义熟知这些事情,十年前主和派掌权,大宋没有抓住收回故土的机会,十年后主战派当政,若再不能抓住,一战失败之后,就再也不会有机会。
杨丛义自入武学开始,他一心想的就是利用十年时间独领一军,而后抓住完颜亮南侵的机会,建功立业。
如今这个选将的机会落到他头上,他自然要紧紧的抓住这个机会,挑选出敢打敢拼的青年将校,以期在十年之后多几个能在战场上共同进退之人。
此时他的心里只有选将一件事,除了选将,其他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他都不在意,包括孙淼制造的莫名其妙的动静。
不管想到什么,杨丛义都随手在纸上随便写下关键字词,组建选将营之前,需要将选将和大教阅之事传达各军,对参选之人有什么要求,参与选拔的各军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行军、补给、军容、军纪等,都需要一一说明。
根据杨丛义的设想,他想挑选的将校和军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毅力,不符合条件的,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到选将营,各军到达选将营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诸多考核,综合素质优越的,才能最终通过挑选,脱颖而出。
都指挥使大人没说此次要挑选多少人,但据他猜测不会太多,参选的只有三四十支禁军,选将司不可能让他们一下子来七八十支参选队伍,毕竟还要留一部分军队驻守地方。
杨丛义知道各军真正在编人数不多,一军抽出五百人,剩下的估计不会太多了,抽出一千人,怕是那支禁军就成了空壳子。
………………………………
第430章 重磅消息
坐在出城的马车上,杨丛义依然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选将之事关于大宋王朝未来,关乎十年之后是不是有战将可用,关乎淮河以北的故土能不能收回。
作为武官,朝廷是主战还是主和,他不能左右,因为那些都是文官集团的事情,而文官集团是大宋朝廷的根基,他憾不动,整个宋朝最有成就的名将名帅也不能憾动。
他能做的、想做的,就是在朝廷需要他们出兵打仗的时候,他有兵可领,有同道中人。
齿轮滚动,翻转不息,马车在路上疾驰,驰往归处。
而杨丛义的心飞到江淮,飞到洛阳、开封,飞到大明、真定、飞到大同、燕京、辽东。。。。。。。
“老爷,到家了。”
苗九一句话,将杨丛义的思绪从四处飞扬的幻想中拉回现实,只能无奈一笑,还是踏踏实实先把选将之事办好吧,有没有军队可统都还不知道,如何就能想到北伐燕京、辽东去了!
趁着夕阳,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几步上前,叩响门环。
“谁啊?”门里传来莲儿的呼声。
“我。”杨丛义随口回道。
“我是谁?”莲儿又问。
“我是你家老爷!搞什么鬼!还要对暗号不成?”杨丛义心情很好,不由得调侃道。
“对,要对暗号。我问你,我是什么时候跟的夫人,具体日子。”莲儿一经提醒,马上就拷问起来。
“好几年了,这我哪儿记得。赶紧开门,老爷我口渴了。”杨丛义不得有心想,难道清尘不在家,不然莲儿敢玩心这么重?
“记不得我就不给你开门!”莲儿在门内喊道。
“莲儿,你做什么,是不是老爷回来了?”清尘在院中问道。
“夫人,外面有个人说是老爷,我问他问题,他又说不出来。”莲儿赶紧回道。
“清尘,是我啊!”杨丛义一听院内的声音,马上喊了一声。
“还愣着干什么,给老爷开门。”清尘马上一声吩咐。
莲儿似乎有些不情愿,但在夫人注视下,还是很快把门栓取下,将院门打开。
见门外真是老爷,莲儿不由得小脸一红,忙低头行礼叫声一声:“老爷回来了!”
杨丛义一步跨进门来,看了一眼莲儿,见了清尘便问:“她今天这是怎么了?病了?”
清尘没好气的回道:“没病。”
“没病怎么还盘问起我来了?”嘴里说着,脚下朝清尘走近。
身后的莲儿将院门关上,留了门缝。
“还不是因为昨晚夫君没回来,家里遭贼了。”清尘没什么好隐瞒的,反正是虚惊一场,没丢东西。
“遭贼?我们才搬来多久,就遭贼惦记?你们没事吧?”杨丛义一听这个消息,心下猛然一惊。
“没事,我又不是柔弱的女子,那贼刚进来,就被我们赶跑了。”说起此事来,清尘满脸自豪,毕竟跑到家里来的贼是她亲手赶走的,她可是保护了这个家的大功臣。
“娘子十年武艺没白练,厉害厉害,为夫佩服!”杨丛义笑着拉起清尘的手,便往屋内走去。
“夫君,平日里可不见你这般高兴,今天是有什么喜事?”清尘觉察出了他今天的不同。
“是,是有喜事,不过对娘子来说就不是喜事了。”杨丛义脸上的笑容一敛,如此回道。
这个回答可把清尘惊了一下,顿时心底开始胡思乱想,脸上神情一紧,忐忑与紧张写在脸上。
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该遇到的人前些天就遇到了,都在当官了,金榜题名是不可能了,那就只剩下洞房花烛夜了,难道是曾经跟夫君在临安分别的那个汤姐姐回临安来,遇上夫君了?
清尘心下十分忐忑,想问又不敢问,生怕被自己猜中,若真是这样,她该如何自处?
忍了片刻,心下气息翻滚不息,难以平复,终是没有忍住,几乎有些颤抖的问道:“什么喜事?”
杨丛义犹豫了一下,见清尘脸上神色变化,想来她已经猜到,有了心理准备,于是回道:“有件大事定下来了,我要离开临安一段时间了,一走少则两个月,多则三五个月,不能在临安陪你了。”
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清尘一听这话,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轻吐一口浊气,不由的说道:“夫君,你可吓死我了,我以为是什么大事。这事你之前就跟我说过啊,朝廷大事,夫君只管去做,家里交给我,不管离开多久,我都会把这个家看好。”
杨丛义笑道:“通情达理的娘子真好。”
这话本是夸赞之语,可清尘脸上却泛起羞愧的红晕,因为她刚刚想岔了,以为夫君说的喜事是去见了别的女子。这让她十分羞愧,不敢领受夫君夸赞,又不敢将方才心里所想直接说出来。
善妒,对女子来说不是好名声,清尘知道,她在泉州的两年也不是什么都没接触,她有意找过妇道妇德相关书籍,对此多有了解。可事到临头,总是忍不住嫉妒。
当初好不容易打消了汤妹妹对夫君的好奇之心,谁知又跑来一个汤姐姐,好像她与夫君还十分熟悉,颇有交情,这让她每次一想起来,心里就不好受,纵使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这样不好,也无法消除,因为汤姐姐与夫君实在太熟悉,又那么好看,那么清新脱俗,不能不让她担心,一旦她也被娶进家门,她以后的处境简直不敢想象,特别是她至今没能生育。
夫君如此夸她,清尘怎么敢领受?只能无言以对,沉默不语。
吃完晚饭,晚霞满天,二人也不想早睡,便在院中闲坐,抬眼望那晚霞聚散,来回飘忽。
清尘告诉杨丛义,白天她们已经在院子阴暗的角落里设置了陷阱,要是贼人再敢翻墙进来,保准让他跑不了。
杨丛义自然想问问是什么陷阱,威力大不大,可清尘没有直接告诉他,只说只要贼人跳进来,就不可能再逃跑。
他猜来猜去也没能猜出来,不过既然清尘有信心能防贼,他也就不再为家里的安全担心,毕竟清尘随道法高深的郑道长习道多年,武艺也练了十多年,区区几个毛贼,她还是能轻松拿下的。
等天色渐渐暗下来,二人洗漱一番,便双双睡去。
今天接下选将大事,对杨丛义来说是难得的喜事,自然性趣盎然。
清尘很想要孩子,恨不得夫君夜夜勤耕不停,已经经历过很多次,她自然也会尽力配合,尽量让夫君省些力气。
自从来到临安,他们几乎每夜都没消停过。
杨丛义说是要不要孩子都可以,但其实若有的选,他还是希望能有一儿半女的。
清尘更不用说,成了亲生不出孩子是什么下场,她在泉州可听过不少例子,最好的那个生活还更以前一样,只是她夫君又娶了其他女子,陪她的时间减少了一大半,那些生不出孩子的悲惨事例,她都不敢想起,成了亲没孩子,绝对不可以!
她很着急,毕竟她与夫君成亲两年半了,时间已经很长,她听说正常情况下,一般成亲一个月之内就能怀上孩子,可她直到现在,肚子里还什么都没有,这让她怎么能不着急?
杨丛义还年轻,精力很旺盛,一夜两次三次也不是不行,可他很清楚房中事适宜就行,多则伤身。
能不能生孩子,其实不在行房次数多少,关键还是要看时间和质量,以前上学自由时间多,网络信息发达,对此他也多少看过一些。
更多的时候,能不能生孩子还是要看体质和缘分,在后世有那么多治疗不孕不育的医院,但同时也有更多意外怀孕、多次人流,甚至抛婴弃婴的事情发生,总之就是想生的想不出,不想生的,接触一次就怀孕,后世都没道理可言,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因为这跟种地不一样,种地只要勤劳就肯定有收获,生孩子勤劳就不一定,很多时候要看缘分。
杨丛义知道这个道理,即使心情好,这天晚上也只耕耘了两次,便早早睡去。
睡眠充足,第二天一早,杨丛义神清气爽,像往常一样去了兵案署衙。
他还是跟昨天一样,写一写想一想,想一想继续写,忙了一天,孙淼不问,也不知道他是在做什么,只是心下十分不爽。
杨丛义顾不上关心孙大人的心情,他要考虑是关于大宋未来的大事。
如此又在兵案官署呆了三天,直到第四天,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差人送来两份任命文书。
等当众宣读之后,殿前司各案司才知殿前司新设立了选将司,而兵案新人杨丛义被任命为选将司副使,同时殿前司又设立了选将营,由选将司副使担任副帅之职。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雷在殿前司衙门响起。
杨丛义是个地地道道的新人,因为整个殿前司衙门已经六七年没进人了,他才来不到三个月就委以重任,莫非有什么深厚的背景?
众官员私下议论纷纷,谁也搞不清楚原因。
………………………………
第431章 最后的考验
对杨丛义的来历较为清楚的差事磨勘案沈忱,对此默然不语,不论其他人如何询问,他都是摇头摆手,不参与任何议论。
杨丛义接了任命文书,马上回到兵案署衙,简单收拾了些草纸文案,话不多说,跟孙淼打了声招呼,便随前来传令的将校迅速离去。
他初来殿前司,其实不愿被太多人关注,都指挥使大人搞的这么高调,却让他在众多人中难以自处,只能马上离开了事。
到了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杨丛义直接先被带去了都指挥使官署,面见都指挥使大人。
“大人,杨大人带到!”将校禀报。
杨存中抬头一见人已带了过来,便将手里的东西放下,笑道:“杨副使,请坐。”
“多谢大人!”杨丛义道谢之后便在旁边端端正正落座。
只听杨存中道:“杨副使可知殿前司为何要单独设立一个选将司?”
杨丛义略微一想,回道:“下官不知。”
杨存中道:“选将之事对大宋禁军来说极为重要,这次大动干戈要还选不出良将,下次可就没有这种机会了。可以目前殿前司诸司衙门现状来看,不管让哪个衙门按选将章程来施行选将,最后都难免流于形式,空耗人力财力。因此,我才不得不禀奏朝廷临时增设选将司,专门负责此事。”
稍作停顿,接道:“说到底,我还是对兵案等诸司衙门办差能力不放心,大家早就过惯了安身日子,个个暮气沉沉,让他们出去办差选将,多半也是出工不出力。而杨副使不同,从督造回易到调防广南抗击李越,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正是执行选将章程最合适的人选!”
杨丛义忙道:“大人过奖!多谢大人抬爱!”
杨存中笑道:“选将章程虽然朝廷已经批复同意,但有些具体事项,在章程中并未写明,在执行时还要临时决断,不知杨副使是怎么考虑?”
杨丛义有几分疑惑的回道:“下官不知大人意思,还望大人明示。”
杨存中道:“这章程杨副使应该看过,有何优劣,你也应该了然于胸。我知道有事是要朝廷做主,但现在朝廷已经把选将之事全权交于殿前司,不会有任何干预。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以为哪支禁军可调来组建选将营?”
杨丛义回道:“下官初入殿前司不久,对殿前司诸军了解不多,此事当有大人做主。”
杨存中道:“杨副使,选将营副帅是你,哪支禁军可用来组建选将营,自己要你做主,毕竟选将营之事是由你具体操持。”
随后又道:“既然我把你调来选将司担任副使,又让你担任选将营副帅之职,便是对你极大的信任,以后选将之事,我不会有任何指令,全权交由你来办理,而我会为你提供协助和便利,所以我希望你能直言不讳!”
杨丛义见都指挥使大人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也不好再推辞退缩,如若惹恼了对方,丢了选将的机会,岂不是得不偿失?
于是赶紧起身认错行礼:“大人恕罪,下官方才尚有私心,未能体悟大人为大宋军队与社稷的一片苦心,没能以赤诚之心相对,请大人降罪!”
谁知杨存中却笑道:“好,既然明白了,那就不晚。实话跟你说,设立选将司,我兼任正使,便是为你能施行选将章程排除一切杂议非议,选将司诸事从今天起就由杨副使定夺!坐下说。”
“多谢大人宽恕!”杨丛义道谢,恭恭敬敬的坐下。
“关于组建选将营的禁军,杨副使当真没有考虑?还是为避嫌,有所忌讳?”杨存中笑问。
杨丛义马上回道:“大人慧眼如炬,下官确实考虑过一支军队。”
“宣威军?”杨存中叫出此军的名字。
杨丛义点头道:“正是。此军是下官当初提议组建,下官也具体参与了建军过程,之后在此军担任监军之职,跟将士较为熟悉,如果用他们来充实选将营,检验诸军,也能得心应手。只是下官与此军渊源颇深,恐犯军中忌讳,是以方才没敢提起。”
杨存中笑道:“杨副使多虑了,选将营除了副帅,上面还有朝廷派遣的统帅,何况要用哪支军队是殿前司说了算,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选出好的将校来,不存在任何忌讳。既然你中意宣威军,那就把宣威军调来填充选将营。”
杨丛义一听此话,连忙道谢:“多谢大人成全,如此下官便有几分把握了!”
杨存中随后又道:“不过选将营应该用不了太多禁军填充,杨副使准备调遣几个指挥?”
杨丛义回道:“下官以为有三个满编的指挥就够了,一指挥戍守防卫,一指挥备战,一指挥协助,一千五百人应当能完成选将营绝大部分职责。”
杨存中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调集四指挥,戍守防卫增加一指挥兵力。”
“是,大人。如此一来,下官就更有信心了。”杨丛义点头称是。
原本他所设想的也是调集宣威军四指挥兵力,只不过他还是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猜疑,故而缩减了一指挥,如今都指挥使大人亲自提出来增加兵力,他自然心下高兴。
“这次选将,朝廷能拨付的钱粮不多,大部分还是皇上从内库拨付,一共也只有一百五十万贯,钱粮不多,每一贯钱都要用到实处。”杨存中忽然说起钱粮,并透露了这次选将的总体预算花费。
关于这次选将,大约要花多少钱,杨丛义之前也粗略估算过,一百万贯勉强够用,朝廷能多付一些钱自然最好不过。
于是当即回道:“是,下官一定严加把控,保证每一个铜板都用在改用的地方!”
“钱粮之事,朝廷会按时拨付选将司。有了钱粮,能不能办好此事,全看杨副使了。”杨存中笑道,脸上神情看起来十分轻松。
杨丛义马上回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力办成此事!不让大人难做,不让殿前司蒙羞!”
“好好好,有此一言,我就放心了。”杨存中哈哈笑道。听到这话他心下十分欣慰,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了。
笑完过后,杨存中又道:“对了,还有一事杨副使要多加上心,选将之事枢密院不愿参与,他们已经把参与选将的各军行军路线、行军期限等调兵权限下放殿前司,具体行军路线和期限,也将由选将司自己来定。杨副使对此有何想法?”
杨丛义略一思索,便回道:“下官以为此事不难。把行军也列入选将考察的一部分,既然我们要在婺州义乌县建立选将营,他们只需从各自驻地直奔选将营所在地即可,选将司不必给他们制定行军路线,只需限定日期和行军军纪,不按军纪行军或是无故延误行军日期,直接取消参选资格,让他们原路返回就是。”
一定此议,杨存中深感赞同,要会打仗,首先就得会行军,不会行军,延误期限,预定的战场都不能如期赶到,如何能打胜仗?
“好,行军之事就按杨副使的意思办。”
选将诸事之中,杨存中最在意的三件事杨丛义都给了建议,并做了保证之后,他心下大定,当即说道:“从今天起,选将司正式设立。选将司具体事务由杨副使主持,若有棘手问题不能解决,直接来找我。至于选将营,我就不参与了,杨副使自己操持便是。”
杨丛义起身应道:“是,大人。下官一定办好此事!”
“李虎,带杨副使去选将司。”
杨存中一声吩咐,一校尉近前接令。
“杨大人,请跟我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