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丛义这次是跟着挑战部队进山的,毕竟他主要做的还是观战,一旦开始挑战,他基本不亲自参与指挥两军实战。
这几个月,他做好了该做的一切,将选将营的存在一拖再拖,只要选将没结束,选将营就不会撤销,纵使临安再乱,只要选将营没问题,他们不为所动,干干净净,麻烦自然就很难沾身。
临安的风波终究会有一个结果,不管普安郡王会不会被牵扯,至少除了挂着主帅的名号,义乌选将营跟他没有半厘关系,既没给他送钱,也没打着他的招牌收礼,两者之间是可以切割的。
杨丛义能管住自己,但他却左右不了普安郡王,若郡王在临安打着选将营的名号收好处,玷污选将营的名声,杨丛义管不了,恐怕都指挥使杨大人也不一定会管。
即使真是这样,杨丛义也并不担心,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收到临安传来的照顾某些人的指令,纵使收到这样的指令他也不会执行,在离开临安之前就已经明确,说情的一律转交给都指挥使大人。
杨丛义明白,朝廷从临安派来按察使,到选将营来巡视,那就说明临安掀起的这场风波终于到了最后时刻,殿前司统管的各驻地禁军恐怕已经调查完毕,各驻地禁军与普安郡王之间的交集就在选将营,选将营查完,等几位按察使大人回到临安,这场风波就会出结果。
三月下旬,最迟四月,朝廷对选将营的审判就会结束,到那时杨丛义的去留,包括他的命运,都会清清楚楚。
大半年来,他做了该做的一切,最终是什么结果他不知道,但求问心无愧而已。至于朝中的明争暗斗,他没资格参与,也不想参与。
………………………………
第490章 诸军命运
临安城,垂拱殿,君臣议事。
赵构端坐于殿中,手握一份奏疏,身旁站有一名近侍。
殿下分左右坐了数人,官衣或紫或红。
“章爱卿,婺州选将营确实如此?”
赵构拿起手中的那份奏疏,从面上神情来看,不知是惊是喜。
章复回道:“皇上,实际情况确实如臣所奏。臣在选将营前后住了七八天,四十余路禁军每日操练五六个时辰,士气高昂,由于具体选将是在距离营地好几十里的大山深处,时间所限,臣等没有亲自进山查看。”
“秦爱卿,这封奏疏你应该看过了吧?”
秦桧慢慢答道:“他们从婺州回来,臣就问过他们,让他们如实奏报,不要添盐加醋。”
“既然了解过,秦爱卿以为选将营如何?”
“臣以为目前看来,选将营不负朝廷和皇上所望,理当嘉奖。”
“嘉奖之事不急,容后再议。倒是昨日朝堂上众臣所议的殿前司诸军该如何处理,诸位爱卿可有想法?”
赵构言罢,殿内却无人发声,状若雕塑。
“存中,那些军队平日里都是归你管,如今他们出了问题,你也该说句话才是。”
赵构眼见如此,便开始点名。
杨存中道:“皇上,臣有罪!臣御下不严,愿领责罚,请辞殿前司都指挥使之职!”
“不准!”
赵构脸色一变,毫不犹豫的拒绝请辞。
“你是你,驻军是驻军,怎可混为一谈。我要你驻外诸军腐败,冒领粮饷、疏于训练一事,便说驻外禁军之事,不要攀扯他事。”
“是,皇上。”
杨存中应声,而后回道:“驻外驻军腐败,疏于训练,由来已久,也不是近两年才有,已经积弊难返,究其原因便是统领统制贪图享乐,要想改变现状,臣以为应该把诸军统领统制全部罢免,重新选用将领。”
“嗯,也算是个办法。巫爱卿,你以为该如何?”
赵构继续点名,
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巫伋答道:“皇上,武将不爱财不贪色,必有所图,若再待士兵亲如兄弟,如使私兵,上下拧成一团,结成一块,对朝廷来说便是灾难。自古以来,武将造反,屡见不鲜,危害之大,罄竹难书,究其原因便是因为他们有所图。人生于天地之间,或为名,或为利,或为权,或为财,或为色,终归要有所求。说到武将,如果他们不为财不为色,那便是为谋权,为谋更大的私利,若私欲膨胀,到最后不免要窥视皇权,历朝历代这种人少吗?相反,贪财好色的将军聚不起人心,便翻不起大浪。因此,臣以为驻外禁军将军贪财便让他们贪财好了,不用管他们,有此把柄在手,朝廷才好制住他们,就算他们贪一点钱,那也好过他们叛乱对国家造成的危害。”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冷,杨存中霎时变了脸色,焦躁不安。
“臣以为将军爱财可以理解,但若所有将军全都是贪财好色之徒,军队也将毫无战力可言,既然没有战力就没有用处,朝廷为何还要每年花那么多钱养着他们?就为了他们不造反吗?既然如此何不把军队全部解散,解散了就没有将军造反,朝廷还能节省下来这一大笔钱。以臣所见,既然这些驻外禁军缺额严重,在编军士十之七八是老弱病残,又疏于训练,统军将领又都只顾贪财不管军事,就应该把这些军队全部遣散,或划归地方厢军之中,如此一来,对朝廷和地方都是好事。”
因按察婺州选将营,今日被叫来殿中参与议事的章复马上反驳巫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章复这建议十分大胆,众人听来心下均是一惊。
“全部遣散?秦爱卿,章爱卿此议如何?”
赵构心下一动,驻外禁军几十支,每年花钱不少,却属于训练,又都是老弱病残,毫无战力可言,确实该好好整顿一番。
秦桧抬眼看了看赵构脸上的神色,而后回道:“国库不丰,每年军费开销数目巨大,据臣所知,多数都进了统军将领的口袋。大宋号称有禁军、屯驻军、边军劲锐五十万,其实在编不足三十万,每年有二十多万士兵的粮饷被将领冒领,他们拿的不是手下士兵的钱,是朝廷的钱。如今荆襄鄂要修筑堤坝,两浙要休整河道,西湖要清淤,川陕要修水利,太学要扩建,府学、州学、县学要重建,朝廷到处都要用钱,要是能撤销遣散驻外禁军,朝廷每年能节省军费五六百万贯,这些钱能办不少事。臣以为只要把驻外禁军的后路安排妥当,撤销遣散应当不难。”
“既然秦爱卿认同章爱卿的提议,诸位爱卿就议一议具体该如何督办。”
只要少花钱,赵构都高兴,五六百万贯可不是小数目。
话音一落,章复马上说道:“皇上,臣以为可以由枢密院和殿前司共同出面,遣散撤销禁军编制要先从统兵将领开始,给他们安排好退路,普通士兵才好处理。每支禁军情况都大同小异,各军统兵将领几乎都已经五六十岁,可以给他们安排个虚职,调出军中,回乡定居,士兵之中可堪留用的青壮择优编入其他禁军,其余老弱病残取消禁军编制,愿意回乡的给些路费遣送回乡,自谋生路,不愿回乡的并入当地厢军。只要妥当处置,遣散驻外禁军就能顺利推行,每年为朝廷节省大笔开支。”
“章大人,驻外禁军遣散,那正在婺州选将营参加选将的各路禁军怎么办?也要就地遣散吗?”
杨存中心里很不爽快,这半年来没有一天爽快,调查殿前司、殿前司统管的禁军几个月他也就忍了,现在竟然还要撤销遣散全部驻外禁军,接下来是不是连殿前司也要一起撤销了?
作为殿前司统帅,职责所在,他必须要为禁军说几句话,不然传出去,他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脸就没地儿搁了。
“国公此言有理,如今各路驻外禁军部分部队还在婺州选将,朝廷若是此时把各路驻外禁军遣散,身在婺州的禁军将士怎么想?一旦处理不当,后果难以想象。皇上,臣以为撤销驻外禁军之事还得从长计议,不可因区区几百万贯军费就让各路军队人心恍惚。驻外禁军战力薄弱,真要撤销他们,也无不可,但宜徐徐图之,做好万全准备,谋定而后动,不然传出流言,不利于军心稳定。”
殿内气氛不妙,巫伋急忙出言相符,希望寻得盟友,增添点底气。
谁知赵构却道:“巫爱卿言语之间似有未尽之意,如何不利于军心稳定,不妨说个明白。”
巫伋回道:“皇上,一旦朝廷传出撤销遣散驻外禁军的消息,各地屯驻军必然心里起疑,自然就会怀疑朝廷会不会继续裁撤屯驻军,太平十年,屯驻军本就逐年涣散,若裁撤情绪蔓延,军心彻底涣散,屯驻军很快就会形同虚设,兵去营空,而金国在汴京一带驻留有二十余万劲锐,两军实力此消彼长,则大宋危矣!是以,臣以为撤销驻外禁军一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
谁知章复却道:“巫大人此言差矣,禁军与屯驻军本就不同,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何况此事处理起来也不难,只需同时向屯驻军下一道诏令,说明朝廷撤销驻外禁军的原因,同时敲打屯驻军,不要向驻外禁军一样属于训练。如此一来,屯驻军自当军心重振,好好练兵。”
“章爱卿所言有理。”
赵构微微点头,而后问道:“婺州选将营正在参加选将的驻外禁军如何处置?”
杨存中道:“臣以为参加选将的部队不能遣散撤销,他们都是从各军之中挑选出来的劲锐,也是驻外禁军的根本。”
章复道:“皇上,选将营里的禁军将士训练很下功夫,选将营里有一条军令,每天少于三个时辰就只能喝粥,训练五个时辰以上才能吃饭,而整个选将营两万多人每天训练时间都在六个时辰以上,训练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口粮就越多。以臣所见,那四十余支队伍很有精神气,确实不宜撤销,可以在选将结束之后将他们合并成几支新的禁军,分别驻守要地。”
赵构眼前一亮,马上道:“章爱卿此议很好,既然选将营里的部队训练下功夫,那就把他们留下。”
章复心下一喜,马上又道:“皇上,臣这次去婺州选将营也发现一些问题,选将营在婺州人微言轻,很难筹集粮草,这个月底就要断粮,朝廷再不派人过去帮忙,怕是要出乱子。”
“我给了他们一百万贯,朝廷给了他们五十万贯,怎么会筹集不到粮草?”
赵构觉得很意外,有意无意的扫了杨存中一眼。
“选将营主事之人只是殿前司兵案秘书,官职太低,营里还有两个他找来帮忙的参军,都是白身,凭他们的身份很难得到州衙协助和支持,拿着户部调拨粮草凭证也没用。”
章复如是道。
………………………………
第491章 郡王入营
“派谁去婺州合适?”
赵构目光从殿内众人身上扫过。
巫伋道:“臣以为选将营有两万余人,完全可以派一名监军。”
章复却道:“监军人选历来难定,没有十天半个月论不出头绪,而选将营两万余将士断粮在即,臣因为选将营里就有合适人选,只要人到婺州,各地粮草自然就会运送过去。”
“谁?”
章复卖了个关子,赵构一时没想起谁来。
“就是选将营主帅,普安郡王。”
章复说完,看向旁边一个身着红衣、要挂玉带的青年。
“不错,确实是不二人选。”
赵构再次微微点头,而后道:“秦爱卿,你以为让普安郡王去婺州如何?”
秦桧道:“并无不可,恩平郡王去年也曾去了鄂州。”
“赵瑗,你作为选将营主帅至今未曾去过婺州,实属不该。准备准备,尽快去一趟婺州。”
那殿中的红衣青年马上起身应道:“是,皇上。”
“选将营诸军合并新军之事,撤销遣散驻外禁军之事,各位爱卿再议一议,尽快拿出注意来。”
垂拱殿议事继续,议不出个结果来,谁也不能轻易离开。
。。。。。。。。。。。。。。
绍兴二十二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婺州义乌选将营外忽然出现一支数百人的劲锐禁军,随着禁军左右散开,一辆华丽的马车出现在选将营值守卫兵眼前。
不等卫兵问话,便听到对面的禁军高声喊道:“普安郡王驾到!诸将接驾!”
普安郡王是谁,选将营内谁人不知!
卫兵立刻疾奔入营,向上级通禀。
前营戍守有苏仲负责,他第一个得到消息,但普安郡王身份何等尊贵,他一个粗人怎么敢单独上前拜见。于是马上通知后营的潘诚、沈缙、陆游等人普安郡王到来的消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普安郡王来到营外的消息在营中迅速传播。
接道消息的苏仲、潘诚、沈缙、陆游等人很快在选将营西门口会合,杨丛义不在,一行人整理好军甲衣衫,一同出营迎接主帅入营。
一行人小心翼翼,忐忑不定的走到距离马车五六丈远的地方停下脚步,他们身前一丈之外就是手持长枪的禁军。
“选将营参军沈缙,前来迎接主帅入营!”
沈缙抬手向马车方向深施一礼。
一语罢,身前的一队禁军向两旁散开,敞开通向马车的路来。
沈缙一行人这才小心翼翼,稳步上前,唯恐给尚未见面的主帅留下不好的印象。
走到距离马车两丈远的地方,众人再次停下脚步,在马车前一字排开。
“选将营参军沈缙,恭迎主帅!”
“选将营参军陆游,恭迎主帅!”
“选将营正将苏仲,恭迎主帅!”
“选将营副将潘诚,恭迎主帅!”
四人几乎同时抬手向马车行礼,通报自己姓名。
“诸位不必多礼。”
马车中传出一个声音,那声音不高也不低,不过却有很浓重的书生气。
马车上的帘子没有打开,沈缙等人看不到普安郡王是何模样。
“入营吧。”
车中再次传来普安郡王的声音。
车轮滚动,马车前行,沈缙、陆游等人一分为二,陪在马车左右,引领普安郡王一行入营。
车队穿过选将营大门,直接就驶上了宽阔的校场。
校场上一队队士兵正在军官带领下刻苦训练,他们方才已听到主帅普安郡王到来的消息,此刻看到马车,便知尊贵的普安郡王就在车中,训练更加卖力,一个动作,一声嘶吼,用尽全力,似要踏破山河,震碎天空。
普安郡王的马车在精锐禁军护卫下从每一路卖力训练的禁军前缓缓驶过,就像是在检阅全军,只是普安郡王至始至终没有露面,马车也未曾停留。
几刻钟之后,载着普安郡王的马车驶进帅营前的校场。
马车到了这里就不能再继续前进,从校场到帅营虽然有路,但马车却不能爬上去,所有想进帅营的人都只能走路。
普安郡王的马车停下了。
护卫统领走到车前禀报之后,华丽的帘子掀开,众人便看到从车内走出一人来。
头戴玉冠金簪,身着朱红锦服,腰缠玉带,上挂玉佩,身材中等,肤色白净,容貌较为普通,年纪二十五六,比之一般书生少了些狷狂之气,多了几分沉稳与老成。
“主帅,前边就是专为选将营统帅修建的帅营,早已布置妥当,可以入住。”
沈缙上前一步。
普安郡王看了一眼坡上的帅营,而后转头看了看候在车旁的选将营沈缙等人。
“不必称我主帅,称郡王即可。”
普安郡王似乎不是很喜欢沈缙等人以主帅相称。
“是,郡王!”
沈缙恭声改口。
很快,普安郡王在众人陪同下走进帅营。
待郡王落座,几人再次上前分别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在选将营肩负的差事,担负的责任。
当得知副帅杨丛义还在山中组织选将挑战,普安郡王言道,不用进山通知,免得中断选将之事。
眼前最重要的还是筹集粮草,这也是普安郡王来到义乌选将营的直接原因。
选将营里的粮草不是很多了,最多只能支撑半个月,陆游之前跑了几趟婺州、衢州,费了不少力气,付出不小的代价,才又筹集来一批粮草。
按他们先前的预案,若是临安不派人来帮忙筹集粮草,他们只能动用现钱采购了,婺州、衢州乃是附近产粮重地,大户之中存粮不少,用钱还是可以买到的,只是选将营可用的现钱不多。
好在朝廷派来了普安郡王,只要他来到选将营,筹集几万担粮草自然没有问题。
郡王询问过粮草筹集问题之后,马上拿出两封书信交给陆游,让他带着信件即刻前往婺州、衢州调拨粮草。
陆游离开,苏仲、潘诚也随后退下,只剩沈缙陪在郡王左右。
他陪郡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熟悉帅营,顺便向郡王讲述选将营建造过程,汇报诸军训练、进山挑战等事。
郡王虽言语不多,但看得出来,他对选将营和帅营还是比较满意的。
小半个时辰之后,沈缙告退。
郡王从此住在了选将营中,但他很少走出帅营,整个帅营的守卫也在郡王入住当天全部换成了他带来的精锐禁军。
郡王到来之后,选将营诸军每天训练更下功夫,花的时间更长,叫的也更大声,休息时间各军嘶吼的军歌,直接能从外营传到内营。
在选将营训练的四十支禁军,任何一支都想在郡王面前表现一番,奈何郡王几乎不出帅营,更别说出内营。
偶尔会有戍守士兵看到郡王在禁军统领亲自护卫下爬上帅营背后的山脊,也不知道他们在上面做些什么,士兵们不得命令,自然不敢随意靠近。
郡王来了,选将营似乎变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五天之后,进山参军选将挑战的队伍回到选将营中,随同回来的有评判组两位将军,还有副帅杨丛义。
回营一个时辰之后,郡王召见了杨丛义和李将军、邵将军三人。
“末将李显忠,见过普安郡王!”
“末将邵宏渊,见过普安郡王!”
“末将杨丛义,见过普安郡王!”
三人先后在议事厅中拜见一身朱色官衣的普安郡王赵瑗。
“三位将军幸苦了,请坐。”
来到选将营,赵瑗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些微微笑意,不再显得严肃,难以接近。
“多谢郡王!”
三人齐声道谢,先后落座。
“李将军、邵将军,两位将军不辞劳苦,在山中奔波五月有余,小王敬佩。”
赵瑗眼见二人年长,在军中资历颇深,不由得谨慎了几分,多了几分敬重。将官地位虽不及文官,但在军中将官还是不可轻慢。
“不敢不敢,郡王言重了,末将担不起!”
李显忠、邵宏渊急忙起身,二人在军中虽然有些名气,但在郡王面前怎敢托大,一旦传扬出去,说不准又会闹出什么麻烦来。
“两位将军不必过谦,小王临来婺州前专门拜访过杨国公,听杨国公说起过两位将军早年与金人作战的经历,有如此忠诚良将在,大宋江山定然可传千年万年!”
赵瑗面带微微笑意,又出一言。
“多谢郡王夸赞!末将誓死保卫大宋江山!”
李显忠、邵宏渊几乎同时抱拳,向赵瑗深施一礼,十分郑重。
“两位将军请坐。大宋江山广阔,除了两位将军,还要更多将士,与朝廷上下一心,才能保的大宋江山永固!”
赵瑗说完,看向目光看向杨丛义,然后说道:“杨副使幸苦了。听杨国公说你是武学出身,之前还曾带领百艘船队下过南洋,护卫远洋回易,为大宋带回来不少奇珍宝货,府库一时丰盈。后来李越进犯广南,你又以监军之身力排众议,带领军队主动出击,歼灭李越敌军数万人,销毁敌军粮草无数,后孤军占据敌军边境重镇,彻底切断进犯广南的数十万敌军后勤补给,迫使敌军退出广南,功勋卓著。你年纪与小王相仿,便有如此成就,小王敬佩!”
………………………………
第492章 危机未解
“郡王过奖,末将愧不敢当!”
杨丛义慌忙起身,他明白普安郡王口中的敬佩也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身份尊贵的郡王怎么可能会佩服武将,若说佩服治世文官重臣,那还说的过去,至少治世重臣都是有大学问的。
“杨副使请坐。”
赵瑗脸上再次露出些许笑意,几不可见。
“小王在临安已听闻选将营在婺州的难以筹集粮草军资的处境,几天前初入选将营,小王已让陆参军带着书信去婺州、衢州,想必不日就会运来粮草。”
“多谢郡王!”
杨丛义赶紧称谢,随后道:“选将营两万余将士马上就要断了粮草,郡王来的及时,真是解了选将营燃眉之急啊,不然断粮的后果无法想象。这些天末将身在山中,心却在选将营里,就怕选将营因为筹集不到粮草,人心惶惶,闹出大事来,一旦发生不测,不知多少百姓遭殃,多少人头落地。郡王及时从临安赶来,避免选将营发生悲剧,挽救选将营数万性命,末将感激不尽!”
说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