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于腊月初七傍晚在盱眙县南边的古桑追上等待渡河的敌军,于当晚子时对敌军发起攻击,战至天明,将尚未来得及渡过淮河的近两万敌军剿灭于淮河边。

    全军休整半天,从战利品中补充口粮、分配战马后,随即渡河追击,三天之内收复洪泗县、泗县和灵璧,斩杀敌军万余,缴获战马五六千匹,吸收义军四千余人。

    而后全军直逼宿州,当地义军协助下,不到半天时间攻下宿州城,杀敌六千余人,敌军士气衰弱,仓皇逃亡归德府。

    拿下宿州后,杨丛义力排众议,放弃继续乘胜向北追击,而是选择当先巩固既得城池,分兵东、西两路,收复周边地区。

    其中由苏仲权西路军都统领,率一万人向南攻取蒙城、应台两地,切断淮西敌军退路,与淮西可能追击的宋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彻底剿灭庐州、寿春一带的敌军。

    东路军由潘诚权都统领,率一万人向东攻取宿迁,与镇江前军、中军前后夹击可能逃窜的敌军。

    其余近两万人,在宿州休整,一边招募新兵,一边加强防御工事。

    两天后再度分兵一万,由袁华权都统领、薛望权副都统领,引兵渡河北上,夺取符离、临涣和永城,并伺机夺取临涣东边县镇,稳固宿州防御。

    腊月十五,薛望攻取永城,进逼亳州,袁华攻取临涣,后又夺取蕲县,进逼徐州。

    腊月十八,西路军送回消息,他们及时赶到应台截断经寿春北撤的敌军,与建康李显忠部,前后夹击,歼灭三万敌军,而后趁胜夺取颍州,正向西进发,准备夺取陈州。

    腊月二十,东路送回消息,他们已经夺取宿迁,在泗阳县,与镇江中军、后军前后夹击,剿灭敌军两万余人,正与中军汇合,北上攻取徐州。

    得知东路军消息之后,杨丛义命薛望分兵驻守临涣,命袁华率军五千向东靠近徐州,配合东路军和镇江中军攻取徐州。

    短短几天内,宿州便招募新军五六千人,一部派往永城、临涣加强防御,一部在宿州训练,协防宿州城。

    由于几度分兵,杨丛义亲自统帅的宿州守军已无多少老兵,大部分都是一路吸收进来的义军和招募的新军,组织涣散,战斗力堪忧,若敌军来犯,恐怕抵挡不了多久,是以忧心忡忡,各路捷报频传,也不能打消他的顾虑。

    无老兵可用,只能命新军和义军加强训练,并亲自上城巡守,加强城防管理。

    除此之外,急切期待东路、西路军取得战果之后,分兵回援,巩固现有城池。

    为此,杨丛义向东路军和西路军各下命令。

    命东路军夺取徐州之后,不得继续北上,若镇江中军北上,东路军则留守徐州,若中军留守徐州,东路军则退回宿州。

    命西路军夺取陈州之后,别再盲目西进,东归和宿州、永城驻军,东西夹击,攻取亳州。

    腊月二十五,东路军传来捷报,已与镇江中军一道夺取徐州,中军趁胜北上,他们已在徐州驻扎,巩固防御。

    腊月二十六,袁华率领军队返回临涣,宿州北部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

    腊月二十七,西路军传回捷报,已与淮西李显忠部夺取陈州和郾城,正率兵向东。

    得知西路军消息,杨丛义令袁华接管永城防务,命薛望率领永城、宿州八千军队西进,与苏仲东西合攻亳州城。

    腊月二十八,东路军传来消息,镇江中军北进受阻,正退回徐州城,待中军退回之后,东路军即刻返回宿州。

    腊月三十,东路军全军退回宿州,当天就奉命往西,与薛望合兵,从东面攻取亳州。

    同一天,西路军拿下鹿邑县的消息送回宿州,短暂休整之后,继续向东。

    正月初三,苏仲、潘诚、薛望,三军三万五千余人汇合于亳州城下,准备次日攻城。

    当天夜里,城内义士擒获亳州留守完颜守能,亳州不攻自破,降军一万一千余人,其中九千汉军改旗易帜,归顺宋军,另外两千余人收缴武器、衣甲,看管在军营。

    占据亳州之后,杨丛义严令,除探子之外,任何部队不得渡河进攻归德府,以稳固防御为主,带后方补给送到,补充兵力之后,再图北进。

    同时命令潘诚率军退回宿州,主持宿州防御。

    至此,苏仲为正、薛望为副的亳州守军达三万余人,杨丛义为正、潘诚为副的宿州守军达两万五千余人,袁华负责的永城、临涣等地军力也达到七千余人,杨丛义统帅的六万余人,完全将亳州、宿州地区控制,只待恢复城内正常管治,防御工事稳固之后,后勤物资运到,便能谋划夺取归德府,进一步收复北方失地。

    镇江府行营。

    各路军队,一个接一个捷报送抵镇江府行营,赵构、陈康伯、杨存中等大宋君臣十分振奋,一时之间,主战派在朝会上无限风光,在主和派和逃亡派面前趾高气扬。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比如趁胜求和。

    这等论调一出便遭到陈康伯的强烈抨击,但却得到赵构的默许。

    在长江边站了一下午,望着滔滔长江水,赵构思绪万千。

    当年他便是从此处渡江南下,一路被金人追到海上,后来好不容易才在杭州稳定下来,重建朝廷,三十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回到镇江,回到长江边。不过不同的是,第一次来长江是被金人一路追着往南跑,而这次却是从南往北,看着金人仓皇北逃,与往日惶恐不可终日相比,心情大大不同。

    能得一胜,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到此为止吧!

    第二天朝会,陈康伯再次向赵构和群臣汇报战果捷报,只听他用振奋人心的声音道:“最新战报汇总,从东往西来看,典海使李宝与义军卫胜夺取海州、东海县,与镇江后军几度进逼临沂,镇江中军夺取徐州,并在尝试继续向北攻击,镇江前军攻占宿迁、宿州、亳州、陈州,淮西军攻占陈州、郾城,信阳军攻占蔡州,襄阳诸军攻占唐州、邓州,从目前来看,各军战果显著,不光收回江北土地,甚至收复淮河以北上百里土地、数十个州府,这是一场大胜!敌军正在溃败,此时正是挥军北上,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

    杨存中道:“陈相,不可轻敌,敌军这次败退,只是忽然内乱,他们的主力军队并没有多少损失,如果冒进,遭遇失败,敌军再度南下,顷刻之间又会杀到长江边。这次能反击成功,收复数十州土地,实在是侥幸,我们并没做好大举北进的准备,我以为当以巩固现有战果为要务,带准备充分,再北上不迟。”

    虞允文道:“郡王所言有理,在敌军撤退前,不论是镇江守军还是建康守军,都在全力坚守长江防线,没有一支军队做好了渡江收复失地的准备,各军匆匆北上,取得这等战果,已实属难得,万万不可再冒进!否则功亏一篑,岂不可惜?”
………………………………

第505章  扣押车队

    秋去春来,时光轮转,时间不知不觉来到绍兴二十四年。

    荒草掩映间,一队装满货物的车队正马不停蹄地的赶路,拉扯的马累的“噗噗”打着响鼻,随车护送的伙计也个个额头冒汗,脚步沉重。

    “兄弟们,再加把劲,马上就到了。等交了货,我带兄弟们进城喝酒吃肉!”

    领头之人年纪不是很大,三四十左右,皮肤粗糙黝黑,显然常年奔波在外,风吹日晒,不是一两年,也不止三五年。

    “三爷,一会儿完事儿,你真请兄弟们进城吃肉喝酒?”

    伙计们马上打起精神来,目光朝三爷所在之处望去。

    “那还有假?我啥时候跟兄弟们说过空话,交了货就进城。辛苦十几天,就差最后一段路,最好今儿太阳落山前就到海边把货交了,早交货早了事。”

    三爷说完,抬头望望前边,不远了,再有一两个时辰就能赶到约定的交货地点,这次出来还算顺利,各方山头都给面子,有惊无险。

    “三爷,前边有官军巡检!”

    正在幻想交货之后怎么进城好好吃喝一顿的三爷,忽然被前边伙计的高声禀报所惊。

    “多少人?”

    “估计有几十上百!挺多的,把整条路都拦住了。”

    “三爷,官军是不是来查我们的?”

    一听说前边有上百官军,伙计们惊慌之下急忙将缰绳勒住,迅速让马车停在原地,转头望着三爷。

    “别慌,这条路我们走了也不是一次两次,官军啥时候拦过我们。我上前边看看,你们先留在这儿别动。”

    三爷说罢,带了两个随从伙计快步朝前边走去。

    远远地就看到十几丈外一队官军将两丈来宽的路挡的严严实实,根本没有通行的可能,看这种架势,三爷心里不由得一惊,这队官军恐怕就是冲他们来的。

    “各位军爷,小人急着赶路,不知能不能放行?”

    三爷走近拦路官军两丈之内,悄悄扫视众人,没发现里面有相熟的面孔,只能硬着头皮上前相询。

    “可以啊,路嘛,本来就是人走的,我们也不能随便就拦路,想走就赶紧走。”

    一个站在官军中间的都头高声回应,面带笑容。

    三爷一见那都头这般模样,心里更加没底,对方让他走,他却不能就这么从两尺宽的路边走过去,他过去了,后面装满货物的马车怎么办?

    “小人跟叶都头是朋友,不知这位军爷怎么称呼?”

    三爷眼见对方虽然还没有任何动作,心里却能猜到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于是马上抬出一人,看对方能否给个面子,不要找他们的麻烦。

    谁知那都头却道:“叶都头?他前不久挨了板子,如今还在家里躺着。怎么,你跟他很熟,关系很好?”

    三爷脸色顿时大变,忙道:“没有没有,小人只跟他见过一面,一点都不熟!”

    “熟不熟的,不是你说了算。”

    那都头脸上的笑容一敛,马上挥手下令:“把他们都给老子拿下,统统带回去!”

    “是!”

    军士得令,撒腿就朝远处仍然停在原地的车队奔去。

    “军爷,小人这可是正常贸易,你不能扣我们货!”

    官军在前,三爷纵使有一身功夫,也不敢在这儿跟官军对抗,不然就是自找麻烦,但他又不能让对方把他们的货拉走,不然他可没法按时交货,耽搁了交货时间,会惹出更多麻烦。

    “是不是正常贸易不是你说了算。你们跟叶都头有什么私下交易,我可是一清二楚,还是跟我们回去走一趟为好。”

    那都头身边已无他人,脸上再次露出不太好琢磨的笑意。

    三爷听对方这么一说,便知道此事难了,见对方身边无人,便快步朝他身前走近。

    “军爷,你开个价,我们交个朋友。”

    那都头听对方果然低声询价,马上伸出一根手指,笑而不语。

    三爷眼睛一跳,对方要的也太多了,但为了今天能及时交货,也管不了那么多,于是咬牙道:“好,一百贯就一百贯,我今天跟军爷交个朋友。不知军爷怎么称呼,改天请军爷吃酒。”

    说完便伸手入怀,正要掏出钱来,却被对方一句话惊的停下手来。

    “一百贯打发叫花子?一千贯,少一文今天就别想走。”

    那都头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一脸肃然。

    “军爷,你太过狮子大开口了吧,给军爷一百贯是因为我们初次见面,第一次打交道,军爷给小人点面子,小人就请军爷和兄弟们喝顿酒。一千贯,小人拿不出来,也做不了主。”

    三爷双眼一眯,脸色一冷,刚才还是一副求人的姿态,瞬间变了模样。

    “区区一百贯能请兄弟们喝什么酒?一千贯,一文也不能少。你不能做主,那就把能做主的人找来。”

    “能做主的在几百里外,军爷要是今天通融通融,他日有重谢也说不定,如果今天一定要找麻烦,你也最好先去问问叶都头再做决定。”

    “你这是在威胁我吗?”

    “小人不敢。”

    “兄弟们,统统拿下!若有违抗,格杀勿论!”

    那都头瞥了三爷一眼,挑衅似的高声向围住车队的军官下令。

    “军爷真的不给面子,要跟我们过不去吗?”

    三爷眼角跳动了几下,竭力压住想要动手的冲动。

    “老子是军官,你是贼,凭什么给你面子!”

    那都头朝地上吐了一口,而后再次高声道:“连人带货,全部带回城里!”

    “军爷不给面子,有钱不赚,小人也无可奈何。”

    三爷叹了口气,对方是官军,这次不能按时交货,责任应该不在他。

    “大家不要乱动,跟着军爷走!”

    三爷回身朝车队旁心惊不已的一众伙计下令,正怕他们因为心里害怕,做出蠢事来。

    满载货物的车队在官军看押下,沿着荒草之间的土路,继续向前又走了不到两里地,再一个三岔路口转了方向,朝城里走去。

    兴化军治所莆田县,通判衙门。

    “大人,巡检司李都头在城南巡检时发现一支形迹可疑的车队,盘查以后发现他们车上装的都是名贵药材,后又查明这批药材没有通关凭证,他们是偷偷从别处把药材运来兴化,从行程看,他们准备运往海边。由于这批药材数目巨大,扣了人和药材之后,巡检司不便做主,特来通禀,请大人做主。”

    在通判衙门闲了大半天的杨丛义正准备放衙回家,忽有差役前来禀报。

    “巡检司抓获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要我做什么主?”

    私运货物该没收就没收,参与的人该入刑的就要入刑,那还有什么做不做主的,这种事杨丛义根本不想理会,明明他们能做主的,偏偏都要推到通判衙门,搞得跟他们都没职权一样,他们是轻松了,杨丛义就平白多了不少事,做的多了,还生出依赖感来了。

    “大人,巡检司的人说这个案子有些蹊跷,这批药材价值很高,可偷运药材的药铺却没有任何名气,很是反常,恐怕不是一般的偷运药材案件,他们不敢随便没收了事。”

    “让他们把管事的送来,其他人和药材都先放在巡检司,暂时不要动。”

    “是,大人。”差役退下去。

    杨丛义揉揉太阳穴,起身走动几步,活动活动筋骨。

    自从前年来到兴化军任职通判以来,除了监察军州内军、县官吏,但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军州公事,他也有裁决的职责和职权,是以大小杂事不断,整月整年都为杂事所累,一年到头难得有时间离开衙门几天,好在兴化军还算稳定,也没有什么特别棘手的事情。

    小半个时辰之后,差役通禀,巡检司将犯人押到。

    太阳快落山了,杨丛义也不想耽搁放衙时间,急令差役将人带进来问话。

    那三爷一被带至通判大人面前,当即高声喊冤。

    “姓甚名谁、哪里人士、有何冤屈?”

    杨丛义敲敲桌案,提醒对方有事说事,不要只是一味的喊冤,浪费时间。

    那三爷咬牙站稳身子,而后回道:“小人卢老三,南剑州尤溪县人。小人前些天受掌柜所托,跟人一起从尤溪县运一批货到兴化来,不想昨天下午路过城南被一队官军遇到,他们拦住小人的车队,硬说小人这批货没有通行凭证,小人不敢跟他们争执,连人带货都被他们带回城里。进了巡检司,他们向小人索要一千贯好处,小人只是送货的,拿不出那么多钱,就被他们用棍棒和鞭子抽打了好多次。请大人为小人做主!”

    “巡检司讨要好处不成,对你用刑固然不和律法,本衙自会处理。现在我问你,被巡检司扣下的这批药材到底有没有通行凭证?你们要运到哪里?”

    巡检司的作风问题,杨丛义一清二楚,他不想多问,以后自会有机会处理。

    “大人,这批药材肯定有通行凭证,不然我们也不可能运出尤溪县。”
………………………………

第506章 无子之恼

    “你们带这么多名贵药材,通行凭证不在身上?”

    “凭证在我们掌柜手上,送我们出了尤溪县,掌柜就回去了,凭证也被他带走了。”

    “不对,凭证应该是跟货物一起,两者怎么可以分离?有凭证就去取来,给你五天时间,拿不来的话,你们这批药材可就要没收。”

    “是,多谢大人!”

    卢老三跪地叩谢,而后迅速离开通判衙门。

    “大人,他会不会跑了,不会回来了?”有差役问道。

    “跑什么跑,巡检司那么多药材不要了?”

    杨丛义说完抬腿便走,径直朝后衙去了。

    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见过,巡检司为了讹人钱财,总会找到一些商贾的漏洞,嫌麻烦的直接给点好处就了事了,这次估计是巡检司的人觉得对方生意很大,就想多要点好处,谈不拢,扣了人打了人,没法善了,才找个理由推到通判衙门。

    知军大人年纪大了,基本不太管事,也不爱管事了,因此兴化军管辖的三县之地,但凡有什么稍微棘手的事情,统统都推到通判衙门,可把杨丛义这个通判折腾的够呛。

    从职权上来说,通判是军州府除知军、州、府事外第二大的官,是朝廷派驻地方、监察地方守臣官吏的中央官员,地方州府任何政令,即使知军、知州或是知府签字,没有通判一同署名,便是无效政令,无法推行。

    从官职来说,知州、知军或知府是比通判要高两三级的,但通判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有权力直接向皇帝上书言事,而一般的知州、知军是不行的,他们只能向本路主官衙门言事,特殊情况下可以越过本路衙门直达六部,但也只能到达六部而已,最终会不会让皇帝知道,还是各部侍郎做主。

    由于通判职权很大,因此跟州府衙门一样,也是有独立衙门的。

    杨丛义没有定所,清尘也跟着迁来迁去,从泉州到临安,从临安到婺州,又从婺州回临安,再从临安到兴化,每个地方住的时间都不长,别说结交姐妹,就连认识外人的机会都少有。

    但来到兴化就不一样了,杨丛义是新任通判,在兴化军可是除知军以外最大的官,她是通判夫人,自然有人关注,拉拢结交的也不在少数。

    初来兴化时,她一住进通判衙门后院就很少出去,别人想见也见不到,结交就更不可能,还是来到兴化几个月后,知军的一房小妾闲来无事,亲自到通判衙门拜访,清尘不好拒绝,才跟对方见了一面。

    第一次见面,相互不了解,也无知心话可说,那小妾自持美貌,又善弹琴,便表演了一番,而后问清尘可有才艺。

    清尘本想说什么,又担心会被对方比下去,传出去不太好听,便练了一套剑法。

    不想那知军小妾一见,却是十分欢喜,直呼清尘为侠女,甚至还叫上了姐姐,异常亲热。

    此后,便隔三差五的往通判衙门后院跑,有时候还会带一两个她的姐妹来,让原本知不知道怎么打发日子的清尘,渡过了不少无聊时光。

    与此同时,通判夫人的名气渐渐就在莆田县官宦家眷和闲极无聊的豪绅巨富妻妾之间传开了,时不时的就会有人来邀请清尘一起喝茶、赏花、听曲、踏青,聊私事秘辛,人生经历,也是常有的事。

    总之,清尘在兴化的生活不知比杨丛义轻松有趣多少。

    但跟其他女眷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一长,她也有很大的烦恼,那就是她们总会问起她的隐私。

    其中最让她头疼的就是至今也没能添孩子的事情,有些人每次见面都要问一遍,最近可有喜讯?

    看似关心,其实就是看热闹,想给她添堵而已,甚至是嫉妒她没什么家世背景,却能成通判夫人,最让有些人嫉妒到极点的就是她成亲五六年没孩子,却依然不被休,这让有些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遇到这种情况,她一开始还能淡定对待,等被问的次数多了,每次出去都玩的不开心了,便不想再出去,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她的人邀约,她才会偶尔出去一趟,或是约她们来家里,关系一般的,直接就推脱掉了,不像之前一样,哪个家眷邀约她都会去。

    关于她一直怀不上孩子的问题,一年多来,她的不少姐妹都给她出了不少主意,不管是古药秘方,还是房中秘术,每一种她都非常用心的试了,可结果仍然是小腹平平,没有半点动静。

    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有几个跟她年纪不相上下的女子,第一个孩子都已经快十岁,再过几年,该出嫁的就要出嫁,该婚娶的就要婚娶,两相一比,清尘如何不着急?

    夫君虽然不说什么,但她作为娘子,一家之主,不得不为杨家考虑,没有子嗣是绝对不行的。

    清尘想要生孩子,考虑是给杨丛义留后的问题,而她那些姐妹给她出主意,却是担心再这么下去,她的通判夫人之位就要坐不稳了,她很可能会被休,或是杨大人另娶一个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