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王很是恼怒,他不喜欢在这种情况下议政,这是对大宋使节的不尊重,同样也会把塞尔柱国在大宋眼中的好印象毁掉。
………………………………

第530章   西洋回易

    政事议论被打断,宴会继续进行。

    但只要在人多的地方,哪有只吃喝,不说话的道理,只要说话,总会有疑问和议论,于是很快又开始议事。

    不过这次议论的不再是国家大事,而是回易之事。

    参加欢迎宴会的人不是手握大权的高官大臣,就是王室贵族,非富即贵,他们手里所掌握的财富也是积累多年,塞尔柱境内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值得他们购买了,凡是能用权力拿到,或是能用金钱买到的他们都有,但唯独东方的特产他们买不到。

    因为传说中通往东方的陆路被几个国家占据阻断,而海路万里,耗时长久,风险极大,九死一生,纵使有商贾成功归来,也带不回多少东西,并且转眼就被更有权势的人一口吞下,绝大多数人根本就看不到。

    八年前大宋船队带来的那批货物,经过这几年的外销贸易和消耗,除了少数人手中还有少量存货,留着自己使用,市场上再也见不到有人出售,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早已断货多时,对大宋船队渴望已久。

    宴会上众人争相询问大宋使臣这次带来多少丝绸、茶叶和瓷器,有多少可以跟他们交易,可以用什么东西交易,能不能马上达成交易协议,即刻去海边交割。。。。。

    他们的问题很多,杨丛义一一作答,并给了他们答复,说这次带来的货物不比上次少,全部可以用来交易,只要有足够多的金银和货物,交易没有上限,还特意说明可以用来跟船队交换的货物也包括运输工具,马匹。

    杨丛义见识到了塞尔柱马匹,它们身形虽然不大,但却温顺,有很好的耐力,并且在行军途中能看到它们有着良好的纪律,即使临时休整,它们也不会随意乱跑,一般就站在原地,保持队形。说实话,他很喜欢这里的马,纵使重洋万里,他也想冒险带一些商船,万一它们能活着回去呢?

    众人听说交易不受限制,顿时大喜,个个眉开眼笑,暗自算计,内心急切的期待宴会马上结束,这样他们便能即刻赶往海边,抢先跟大宋船队进行交易,挑选最好的货物。

    然而老国王并不想让他们如意,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一队衣衫稀薄,丝巾蒙面,*双臂,露腰露腿的火辣女子进入宴会大厅,稍作准备,马上开始了她们的歌舞表演。

    乐声一起,众女子翩翩起舞,柔臂舒展,腰肢轻盈,脚步旋转,衣衫飞舞,青春气息,无边景色扑面而来,直把众人看的血脉喷张,口干舌燥,却依然舍不得将眼睛移开半分。

    一舞接一舞,不知过了多久,那群塞尔柱女子方才退去。

    不等众人从那群离去的女子翩翩舞姿中回过神来,喝一口汤和水,滋润滋润干燥的喉咙,又一群衣着鲜艳靓丽,以真面示人的娇美东方女子缓缓走进宴会厅,她们或怀抱乐器,或手持丝带,还有的女子双手空空,在后面随行。

    稍作准备,乐声一起,富有东方韵味的歌舞随即展现在众人眼前。

    东方舞娘歌姬虽不如本地舞娘那般衣着暴露,但那种极富美感的舞姿,伴随着美妙的乐声和飞舞的彩带,直让众人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放松心情,摇头晃脑,沉迷其中,恍恍然不知时间流逝。

    几曲歌舞下来,众人彻底安静下来,只觉得心情舒畅,将绝大部分色心杂念祛除干净。

    舞娘歌姬退去,宴会终于到了尾声。

    等宴会结束,杨丛义带着使团走出王宫,刚刚参加宴会的一群人马上将他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再问货物交易之事。

    但现场太乱,翻译根本连问题都听不清,更别说翻译。

    杨丛义只能告诉众人,从明天开始,他们可以去大宋使团所在的行馆,在那里他会一一解答众人疑问,帮他们解决一些交易问题。

    在此后一个多月里,杨丛义不停的出席塞尔柱王公贵族和当朝重臣举办的宴席宴会,跟他们谈论神秘东方,谈论辽国和大宋,但谈论最多的还是交易和回易船队。

    之前他们就很想东行,亲眼去更加繁华的大宋看看,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如今看到大宋使团带着船队再次西来,心里好奇的火苗再次被点燃。

    然而,八年前随大宋船队东去的塞尔柱使团,在返回的途中船队遭遇风浪,沉没于天竺沿海,除了两名随从飘到海岸活下来,其他人全部葬身大海,这种灾难教训又让他们心里没底,担心一去不回,更害怕淹死在海中,尸身全无,喂了鱼虾。

    最终他们绝大多数人也只是随便说说,并没有出去冒险的决心,毕竟活着还可以享受生活,一旦出海遇难,在茫茫大海上真是十死无生,反正有钱有权,活着不好吗?

    活着当然很好,特别是第一批从大宋船队交易到货物的王公贵族,当他们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的马车出现在巴格达街市,围观百姓和小商贾马上将街道堵的水泄不通。

    那些得到大宋货物的王公贵族在繁华的街市,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众人围绕围观,待到兴起,忍不住拿起心仪的货物,当众向前来迎接的亲友展示。

    而其中最亮眼的便是带有水蓝色花纹的瓷器,不论大小,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这些精美的瓷器都出自官窑,个个都出自最熟练的工匠,出自严格的烧造工艺,即使大宋人也很难挑出什么瑕疵,更别说塞尔柱人,他们只有两手空空的羡慕,或是拿在手中的无限欢喜。

    第一批投放到巴格达街市商铺出售的一部分瓷器,很快被百姓抢购一空,而后有人提高价位,继续投放,很快又被抢光。

    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体型一尺以上的大型瓷器,而这种瓷器也是最难烧纸成功的,价格自然不便宜,但即使价格再高,也抵挡不住塞尔柱百姓抢购的热情。

    最先将货物从海边运抵巴格达的一批人,很快将货物销售一空,赚到了一笔大钱,眼看后来人提高价位销售,依然被百姓和小商贾抢购,顿时开始眼红,后悔不已,可他们手里除了钱,已经没有更多可以用来交换的货物,而他们并不情愿用金银向船队购买,毕竟金银不管在哪里都是稀有的,一旦离手,再想弄回来就难了。

    当他们找到杨丛义诉说心中苦闷,问能不能通融,赊购一批货给他们,等出售货物,赚到大钱,双方五五分成时,杨丛义很干脆的拒绝了。

    他告诉他们,船队的货物是大宋朝廷的,交易规矩也不是他确定的,如果手里没货交换,又不想用金银直接购买,其实可以购买一批可以跟船队交易的货物,比如蓝色的矿石和马匹,这两样东西塞尔柱很多,价钱也不贵,只要速度够快,很快就能采购一批。

    与此同时,杨丛义给了他们每人一封自己的亲笔信,如果想去交易,就带上马匹、矿石和信,去海边回易营地找汤大人或是陆参军。

    半个月后,第一批马匹被商贾送到海边,回易营地。

    汤鷽看着杨丛义的亲笔信,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让请来的当地人将马匹按上中下三等分类,并对每个等级的马匹进行估价,设立马匹交易标准。

    被塞尔柱人看作贵重珍惜财产的本地马匹,身材矮小,跟船队自有马匹相比,矮小了一大截,因此在大宋人眼里根本不能跟金国、西夏战马相比,价钱自然比他们的预期低了数倍不止。

    双方就马匹交易标准纠缠很久,谁也不能真正说服谁。

    但大宋船队的货物是稀有的,错过这次,下次再想购买,不知就要等到何年何月,所以在这场交锋中,船队占据绝对优势。

    当回易船队放出消息,由于路途万里,活物不能长时间走海路,为避免损失过大,马匹只要五百匹。

    消息一出,带着马队来交易的商贾再也顾不得纠结价值高低,赶紧用手里的马匹跟船队完成交易,因为换取的大宋货物一旦出售,他们还能买回好几倍数量的马匹,这次交易他们并不亏,只是比预期的少赚了一部分而已。

    第二次跟船队交易的商贾把到手的货物捂在手里,不敢也不想再轻易出售,他们通过第一批货已经赚到大钱,这批货完全可以放进仓库,放上几年,等市场上的同类货物售卖一空,他们的货物即使成倍提价,也绝对不愁销路。

    抱有这种想法的商贾不少,巴格达城里在出售的大宋货物逐渐减少,与此同时,价位却越来越高,普通百姓和做转运交易的小商贾们买不起了,而达官显贵和商贾大户又不缺这些东西。

    因此茶叶、瓷器和丝绸布匹的售卖渐渐停滞,普通百姓购买的欲望很快降低,因为他们连一个小小的瓷瓶都买不起,对他们来说,与其花大价钱买个瓷瓶,还不如多买几个同样能用的陶罐,毕竟再精美,也是拿来用的。
………………………………

第531章  返回大宋

    囤积居奇,对商品买卖流通没有好处,这个道理不是没人懂,但却没人愿意主动降价,向市场供给货物,都想要高价,以后慢慢售卖。

    毕竟大宋的货物不是每年都有,也不是想有就有。就像上次,时隔几百年东方货物重新来到塞尔柱,他们大肆抢购,迅速售卖,以为很快就有新货从海上运来,然而这一等就是八年,谁知道这次船队离开,下次再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

    对他们来说,大宋精美的货物值得他们长久保存,慢慢使用,而不是像其他货物一样,迅速出手变现,因为大宋货物的总量是有限的,一旦卖完了一定时间内很难再有,除非亲自派遣船队出海,到东边去找大宋,但那种风险,几乎没人承受的起。

    货物现在卖的怎么样,杨丛义并不太担心,只要商贾还在港口不停的交换采买,船队最终能把所有货物交易出去,换成西洋货物、金银珠宝等物,他们来到塞尔柱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至于下次船队再来,本地商贾手握众多大宋货物,还会不会继续囤积购买,目前不是他所关心的,若真到那时,船队的货物在塞尔柱不好卖,那就只能继续往西,舍弃波斯湾了,毕竟西边红海一带,还有广大的区域。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已到二月下旬,杨丛义进王宫向老国王辞行后,带上使团在国王派遣的骑兵护送下,很快返回巴士拉。

    在巴士拉,使团受到首府长官更加隆重的欢迎,热情招待数天,杨丛义借口船队即将返航,才得以离开,回到海边回易营地。

    经过两个月繁忙的卸货上货,整个交易已接近尾声,船队只剩五六艘船货物。

    而从仍然等待在港口的商贾来看,这些货交易完成也就是三两天的事情。

    根据既定行程,船队必须在半个月之内离开。

    与汤鷽、陆游、姚昶、潘诚等人商议后,确定返程日期,而后传令全军,开始检查船只,补充新鲜淡水和后勤物资,做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三月初十清晨,第一艘战船离港。

    当天下午,在从巴格达、巴士拉等地赶来的塞尔柱王公贵族和豪商巨富目送下,杨丛义等人登上巨大的神舟,一声号响,离岸而去。

    满载货物的大宋船队缓缓离开波斯湾,而后风帆全张,顺风南下,昼夜不息,一路直奔东南方向。

    半个月后,船队远远看到前方大陆,不是他处,正是天竺最南端的朱罗国。

    靠岸休整两天,补充淡水后,船队再次起航,继续南下,绕过锡兰,而后向正东方向直行,昼夜不停,全速前进。

    五天后,船队开始减速,白天满帆疾行,太阳一落,主帆便会完全降下,副帆也下降一半。

    按照距离和航速来看,船队已经接近南洋,夜晚视野有限,一旦触礁或是搁浅海滩,后船躲避不及,发生碰撞,将会是极大的灾难。

    数天后,前方的引航战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看到陆地,正在确定位置,调整航向。

    而后船队航向往北调整五度,从海岛北端进入马六甲海峡,一路朝“南洋总管府”所在而去。

    航行数天便与沈缙带领的从天竺返回的船队,在总管府所在港口汇合。

    此行,两支船队都顺利返回南洋,自然大喜,全体在总管府大肆庆祝一番,休整五天。

    在此期间,杨丛义带着南洋总管薛望再次去占卑面见了三佛齐国王,让他对“南洋总管府”多多支持,并跟他直言,总管府存在对王室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三佛齐王室如今就有大宋册封的将军,两国交往也很频繁,关系稳定。而最最要的是总管府所在地远离占卑,是王室难以控制的地区,有总管府在,三大家族不会无端生事,只要与总管府同心协力,三佛齐的王室政权必定能够稳固,百年前被三大家族抢去的权力也会渐渐收归王室。

    王室几乎一半权力就是大宋船队第一下南下时,帮他夺回的,而其中的功臣正是杨丛义。

    国王是聪明人,总管府所在地是三大家族的地盘,王室根本无法插手,大宋人跟三大家族相争,他乐见其成。于是当即保证,总管府但有所需,王室定然不会推辞。

    得此答复,杨丛义和薛望十分高兴,如此一来,他们就能真正在南洋站稳脚跟,扎下根基,更方便为长久发展计议。

    休整五天,补充好淡水和粮草,船队整合,原队形顺风北返,直往占城。

    离开前南洋之前,回易处给“南洋总管府”留下一批西洋货物,作为总管府维护资金,这对薛望和留下的人来说是一笔巨款,纵使回易船队三五年不管他们,他们也能好好活下去,完成驻守南洋的任务。

    百艘海船的船队排成长龙,顺风北行,小心穿过万里石塘后,趁风加速北返,几日时间便到占城,停泊于“南海总管府”管辖下的海港,补充粮草和淡水。

    杨丛义代表大宋朝廷,再次拜访占城国王和章先生,并向他们表达了大宋朝廷和他私人对他们的感谢之情,从西洋带回来的稀有宝货自然不会吝啬,相赠很多。

    船队临行前,与张彪见了一面,也留给他了一笔资产,同时嘱咐他,一定要将“南海总管府”经营好,等人数增多,实力壮大之后,发展成一支万人海军,将南洋周边牢牢占据,希望总管府最终能够成为在超越占城、真腊和李越的第四股势力,维护好大宋朝廷和回易处利益。

    还告诉他,总管府不必执着于只招收汉人,只要愿意被总管府管辖,不管是占城、真腊还是李越人,统统可以招入麾下,妥善管理便是。

    南洋、南海远离大宋,朝廷对这些地方也没有多少兴趣,别看他们支持南下回易,看中的也不过是海外的些许物产而已,这些物产有当然很好,即使没有,对大宋、对百姓也没有损害,总之一句话,可有可无。

    朝廷连广南以西的数州土地都可以因管理不便为由,弃之不顾,哪里会把南洋看在眼里,他们真正能看在眼里的土地永远只有两浙、江淮、荆湖和川陕,其他地方几乎无人关注,全是编管流放之地。

    正因为如此,杨丛义才敢自作主张,设置南海、南洋和天竺,三个总管府,留下几千人,打造据点,为回易船队服务。

    一旦三个总管府建成,回易船队再南下就不需要那么多护卫军相随,沿途补给也会更加便利。

    以杨丛义的预期,若这次返程顺利,完成回易任务,那么下次回易,必然还是由他主持,他不得不花些力气,做些准备。

    因为整个大宋除了他和汤鷽、沈缙,再也找不到两次成功回易的人,而沈缙并没有官身,不可能以白身主持朝廷回易,再有汤鷽早有退隐之意,除他之外,已无人可担负回易重任,毕竟江恺主持回易惨败的教训就在眼前。

    休整数天后,回易船队离港返航,风帆全张,昼夜不降,顺风北返,四天四夜时间便到琼州万宁,然而船队并未在此地休整停歇,径直驰向广州。

    数天后,船队到达广州外海,由于广州港外岛礁无数,几艘船进出倒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船队若想整体进入广州港,进出一趟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可能实现。

    于是船队风帆一降,除了五艘满载货物的海船驶往广州港,剩下所有船只全部停泊在港外的海岛周边,随时准备离岸,北返泉州。

    汤鷽亲自带着五艘货物登陆广州,去知州府拜访过老知州后,一封关于回易船队顺利北返的书信,八百里加急,飞送临安。

    而广州本地的豪门大户和巨贾,也在州衙刻意宣扬下知道回易船队已经回来,满载西洋货物的海船正停泊在港口江岸,等待众人采买。

    消息传开,汤鷽马上回到港口主持交易。

    各种货物售卖价格一公布,众人顿时高兴万分,因为这次公布的价钱与八年前没有多少差别,有些货物甚至还比之前价低,当然也有价格上涨的,但价钱高低对决心采买的巨富大户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阻力,何况船队仅仅出售五船货而已。

    港口边上的茶楼上,一众商贾大户争吵不休,由于货物有限,都想争取一下,从汤鷽手中多买一些。在打听到船队有一百多船货后,风向一变,更是强烈要求多调几船货来,如此才好分配,满足他们的胃口。

    然而,在广州售卖多少货,是回易处早就计划分配好的,怎能轻易更改。

    几番纠缠,耽搁不少时间,最后议定方案,抽签决定采买先后顺序,运气好的先买,运气差的后买,若是还没轮到某个商贾采买,五船货物就已售完,那也只能怪他运气不好。

    两天后,五艘空船离港,带走的是金银锭和银钞。
………………………………

第532章  副使落海

    船队继续向北,顺风直奔泉州。

    神舟一舱室里,杨丛义与汤鷽眉头紧皱,默然无语。

    许久之后,杨丛义打破沉默。

    “听我的,还是乔装突发重疾,不幸病故吧,失足落海太危险,一旦出现意外,后悔不及。”

    “怎么乔装?船上三个太医,装的过去?我是不想再回临安了。”

    汤鷽没好气的反驳,可她也知道失足落海确实风险极大,想彻底退隐,又顾虑重重。

    “这样吧,这几日对外宣称你身体不适,先让太医开点药,等船队到泉州以后,你进港休养,之后发生什么,我们怎么说都行,在泉州自己生病不找随船太医,朝廷也不会治太医的罪,他们自然不会多事。你看呢?”

    汤鷽轻轻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但随后想起一事,马上道:“不过还是有问题啊,我在泉州过世不就要被送回剑浦?我可不想再回去!”

    杨丛义只能叹息一声:“你不先回剑浦怎么行?落叶归根啊,你不回去我怎么跟你爹交代?会露馅的。”

    “我不管,反正我不回去,你看着吧。”

    汤鷽使起小性来,索性不管了,无论如何,她再也不想回到剑浦。

    “好吧,听你的,不回剑浦。”

    眼看如此,杨丛义也没了办法,只能按她的想法来安排。

    是夜,月隐星稀,阴云低垂,海风阵阵,宽大的神舟也随海浪晃动起伏。

    天要下雨,船舱里愈加沉闷。

    杨丛义与汤鷽来到甲板上散心透气,还派人将一众舞娘歌姬请上甲板,唱曲助兴,后来又将占城国师送给杨丛义的几个舞娘叫来,在昏暗的甲板上一起趁兴起舞。

    歌舞多时,汤鷽道声无聊,便说去旁边静静。

    不等答话,起身离去。

    杨丛义则坐在原地,歌舞继续,兴之所至,让临安舞娘与占城舞娘合与一处,二十多人共舞一支占城舞曲。

    然而占城舞与临安舞差别很大,舞娘们又不愿意学习新动作新东西,关键是她们打心底里看不起占城舞娘,只把她们看作是占城权贵送给杨丛义和汤鷽的玩物,所以两拨舞娘一起起舞十分别扭,久久不能相合,看的让人难受。

    不多时,杨丛义便厌烦了,起身准备离去,忽然想起一事。

    便高喊一声道:“汤大人,风大了,你身体不适,早些回去休息吧!”

    话音落后,无人应答。

    “汤大人?”杨丛义再喊一声。

    甲板上寂静无声,无人回应。

    “来人!看到汤大人回舱了吗?”

    靠近船舱的一名值守卫兵立即上前应道:“没有,汤大人没有回船舱!”

    “回舱去找找看!”

    半刻钟后,卫兵回来禀报:“汤大人不在舱室里,里面没人,问过舱内值岗的人,他们也没见汤大人回去过!”

    杨丛义面色一变,提高音量,高喊:“汤大人!汤大人!汤大人。。。。。。”

    甲板上静如大海,无人回应,卫兵们意识到可能出现意外,急忙行动起来,在甲板上仔细寻找。

    现场气氛忽然变的紧张,三十多个舞娘歌姬一见甲板上卫兵的行动,马上吓得缩成一团,不敢东张西望,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