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就少点怨气吧,熊夫人。至少他还回你房里休息,我家那死鬼连房门都不进。别那么多担心,也别多那么多怨气,拿到香水,都会好转的。”
“说的也是,等拿到了,我倒要试试看,是不是那么神奇,要真是啊,我一定会给他们送一份厚礼!到时候我们还一起来?”
“你有钱,我手上可不富裕,要来你还是自己来吧。”
“让你陪我来,又没说让你也送礼。再说了,你手头富裕不富裕我不知道啊,你就是抠!”
“我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每天要花多少钱,不抠能行吗?”
“好了好了,不说了,那边来人了,好像要开门了。”
随着几个伙计径直来到“香满京华”店铺门前,三三两两的六七人这才各自闭上嘴巴,在门前装作若无其事,只是站在繁忙的街边歇歇脚的样子。
店门打开,伙计还没将招牌放到门外,几名女子便闪身进了店里,
“诸位娘子,选购香水请到这边。”一名空闲的伙计赶紧上前接待。
可那些女子早就打听清楚了,哪里还需要他指引,进门就直奔摆满香水的货架而去。
那伙计可不曾见过这么多女子一起出现,心里多少有些紧张,便朝一边退去,跟之前一样,随她们自己选购。
店外的其他几名女子,也很快进店来到货架前。
她们看着货架上各种不同名称种类的香水,拿起又放下,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觉得那个好,犹豫不定。
可供选择的香水太多,她们似乎都有选择困难症,于是很快就有女子忍不住开始小声嘀咕。
“我看这个‘午夜幽兰’不错,意境很好,要不我们用这个?”
“要我看,还是‘幽闭庭院’吧,这个意境也好。”
“这个‘碧珀凝香’也不错啊,听着就感觉很好。”
“‘夏日牡丹’也好,牡丹花多好看。”
“看,这个‘清泉白莲’也好。”
“那这个‘幽谷百合’呢,好像也不错。”
“完了完了,这些我都好喜欢,早晨出来没带多少钱,你带了多少?能不能借我点?”
“我就带了几百两,也没多带。大不了先少买一点,下次再来买。这么大个店,他们又不会卖一天就跑了。”
“可这些我都喜欢,现在都想要,手里的钱就这么多,怎么选啊!要不你帮我选,先选五瓶!”
“我怎么给你选,连我自己都拿不定主意。你自己用,还是你自己来吧!”
。。。。。。。。。。
跟前一天那些安安静静选货,拿了香水迅速离开的女子不同,今天这些女子一开始选货,就在货架旁议论。
初时声音很低很小,渐渐的音量就高了,又过没多时,便没人再刻意压抑控制自己的声音,就跟在自家后院一样,随意说话,随心议论。
伙计们插不上口,未经招呼,也不好随意上前,毕竟男女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不得不注意。
就在那些女子在货架旁纠结,犹豫不定时,又陆陆续续有好几拨女子来到店里。
十几个女子聚集在同一个位置,不算多大的店内顿时就显得有些拥挤,再加上她们三三两两的议论,店内气氛跟往日相比便大大不同了,之前是冷清,现在是热闹、火爆!
眼见不时的有女子进店,却没人付款,也没人出去,伙计和账房慢慢就有些着急了。
只进不出,这可不行啊,人一多,出了乱子,麻烦就大了。
“诸位娘子,如果选好了,就请过来付款,后面人多,不要影响了其他人。”年轻的账房高声提醒。
这声男子催促声将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把这儿当成自家后院的女子们惊醒,这时她们才意识到这里是店铺,不是聊天的地方。
于是很快就有女子拿着经过艰难抉择,选好的香水,来到柜台,付款走人。
第一批进店的女子,除了个别还在纠结,其他人不多时就已经付款,拿着香水离开。
随着进店、出店的女子越来越多,街上人来人往的行人也被吸引了目光,几乎每一个从“香满京华”店前走过的人都会扭头看上好几眼。
至于行人是被进进出出、风韵犹存的女子所吸引,还是对店里的“伊人之香”好奇,就不太清楚了,至少在这一刻,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经记住了临安还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伊人之香,有众多来往的女子。
“香满京华”的生意从第二天开始迅速爆发,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名前来的女子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火爆。
从进店购买香水的女子年龄来看,初时进店的几乎都是三十四岁的女子,当然偶尔也有二十多岁的。十多天后,就不再有年龄的区别,上至五十来岁的,下至花季少女,什么年龄段的顾客都有。
当然进店的顾客除了女子还有男人,因为总有些脸皮较厚的男子会在店中女子很多时,也要挤进店来,东西又不买,跟伙计问东问西,眼睛却在那些女子身上,瞄来瞄去。
杨丛义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为避免出现麻烦,便决定店铺一天十二个时辰全部对外开放,白天只对女子开放,晚上才对男子开放,将顾客分流,店里的伙计、账房也分成两班轮换。
营业时间挂在店外之后,便很少再有男子在白天进入店内,即使有些大字不识的,伙计也会马上站出来,跟他们说明愿因,请他们出去。
………………………………
第568章 升官太快
由于购买香水的基本都是女子,使用的也是她们,因此店铺白天和晚上的生意就成了两个极端,白天能卖出几百瓶,晚上则很难卖出去。
一是晚上出来的女子很少,二是进店的男子不多,即使进店也只是看看,总之是看得多,买的少。
面对这种情况,杨丛义并不担心,也不在意,因为香水的目标人群就是女子,抓住她们就够了,虽然偶尔会有男子买香水送给心仪的女子,但毕竟是少数。
况且他也不想大宋男子沉迷于温柔乡中,整日围在女子身旁,多了脂粉气,少了进取拼搏的勇气。
因为回到临安这些天,他零零散散听到一些关于北方的消息,有人说北方在大肆集结军队,积极备战,但也有人说那都是谣言,北方现在风平浪静。
各路消息虚虚实实,没人能分辨的清,除了朝中有人讨论,整个临安城一片祥和,歌舞升平,随着回易船队回来,繁华热闹,更胜往日。
但杨丛义知道,完颜亮一定会南下,说不定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然而,他只是一个回易使,职责就是为朝廷赚钱,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职责,也没有更多的权力,没事时只能呆在角落里,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参与朝廷军政大事,甚至连议论的机会都没有。
即使他从底层发出声音,不可能被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朝臣听到。
他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等待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不能犯错,不能被罢官,否则以他如此低微的官职,不可能再被朝廷提拔、看上。
现在临安不惊慌,至少说明完颜亮的军队还没有南下,那他就还有很多准备时间,等这次回易彻底结束,他就有时间好好准备,万一金人南下,精武军被征调,那么他的机会可能就来了。
“香满京华”的香水,半个月时间卖出去了数万瓶,临安城内,千金贵妇之间传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排队抢购。
不到一个月时间,香水几乎攻占高门大户、官宦之家的后院、闺房,成为重塑良好夫妻关系的秘药和利器,将在外面夜夜笙歌的男人们引回家中,他们也重新认识了成亲多年、风韵更胜从前的夫人,得到了从外面那些逢场作戏、不走心的年轻女子那里得不到的欢愉和乐趣。
香水在临安成了最受女子欢迎的东西,姐妹相见,必定是离不开的话题。
头脑精明,反应快的商贾,马上就开始打听香水的来历。
他们能找到的源头自然只有“香满京华”,在店内值守的伙计、账房毫不隐瞒,直接告诉他们,香水来自回易船队,就在明州港口。
秘药一般的香水来自回易船队的消息渐渐在商贾之间传开,这东西能赚大钱,作为商贾怎么可能放过?
有些在船队采购过西洋货的商贾,当初并没有在选货区看上那些气味奇怪的东西,如今知道它们在临安火爆销售,后悔不已。
那些人连回易处都没去,马不停蹄、争先恐后赶往明州,希望上天能眷顾他们,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随着大部分货物交割完毕,渐渐冷清的明州回易营地,在慕名前来采购香水、香精等女子青睐的香料商贾陆续赶来之后,再次热闹起来。
上天给不给商贾们赚钱的机会不知道,但陆游给了他们机会,香水香料想采购多少,便给他们多少,只要他们有足够多的钱财。
陆游已经得到杨丛义从临安传来的消息,香水等女子使用的香料推广顺利,香水之名短时间内在全城传开,临时销售点异常火爆,带去临安的那批香料已经售出将近一半,鉴于此,给商贾的香水、香料采购价建议整体提高五成。
为什么临时提价,陆游没有追问,也没有深究,原先的采购价是根据既定的利润测定。
回易处要付给商贾的货款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以船队现有的货物数量,如果按原先设定的采购价来出售,最终获得的钱款比回易处要还的货款数目多不了多少。
如果把给商贾的采购价整体提高五成,那么回易处将会有一大笔利润,这笔钱怎么处理,陆游还没有心思考虑,因为前来采购香水的商贾实在是太多了,他忙不过来。
不过幸好,在这些商贾到来之前,陆游已经安排人将香水等香料的售价做了调整,之前这些东西不被看好,也没有多少人留意香水的售价。
香水对商贾来说是全新的货物,种类又多,价格又贵,签订交易契约的时间就花费的更多,往往半个时辰还不能成交一单,因为那些东西,挑的他们眼花缭乱,没有人能很快拿定主意,说要什么不要什么。
不过,由于香水在临安城里内院深闺之中名气太甚,商贾们也不敢有太多犹豫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慢一步,赚钱的机会可能就溜走了。
不到十天时间,六船货**一空。
距离临安较远的商贾,消息不够灵通,等来到回易处,只能感慨,晚来一步,因为回易船队已经对外宣布,本次出海带回来的货物全部售完,没有任何剩余货物!
几天之后,货物交割完毕,几十艘空船组成的船队开赴昌国,在宣威军旧地休整,等待命令。
陆游则从陆路返回临安回易处,路经山阴时回家小住几日,自不必说。
八月中,回易处将督造回易时所欠的物资欠款如数付清,本次回易随着最后一笔钱款给付,宣告结束。
八月底,在船队回到泉州两个月多后,外国使团到达临安一个多月后,回易处正式书面向朝廷复命半个月后,朝廷的嘉奖送达回易处。
杨丛义、陆游、沈缙回易有功,与西洋各国互通物产有无之时,不忘宣导大宋威严,更使西洋法提拉国远垮重洋,不远万里遣使来贺,功勋斐然。
特此加官回易使杨丛义为武显大夫,督领回易处,兼任西作坊使,赐钱塘县内三进府邸一座。
拔擢陆游、沈缙为朝散郎,升任回易副使,赐百金。
护卫回易的一众精武军将校各有升官和赏赐。
随同嘉奖而来的还有朝廷的回易命令,命回易继续进行,并且要求明年船队出海规模要达到百艘,上缴利润六千万贯!
得到拔擢升官的陆游十分高兴。
“杨兄,回易结束,又嘉奖升官,今晚是不是该去庆祝一番,放松放松?”
“不了,莺歌燕舞的,我可没什么兴趣。”
而杨丛义看起来却并不是很兴奋,脸上甚至还有忧虑。
陆游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异样,于是问道:“杨兄好像不是很高兴,升官赐宅,是多大的荣耀,放在旁人身上,恨不得马上宴请宾客,广告四方,杨兄却是为何如此?”
杨丛义沉默良久。
而后问了一个问题:“陆兄,你觉得你的官职升的快不快?”
陆游顿时沉默下来,脸上兴奋的神色也很快消失不见。
“你可知道绍兴二十四年四百多个进士,官职最高的人现在所任何职?”杨丛义静静的看着对方。
陆游默然不语。
“状元张孝祥,任秘书郎,正八品。其余多数人不是在等待派官,就是在地方州县担任县丞、主簿,还有州府学堂文教之职。可张孝祥的秘书郎之职不久前被罢掉了,你可知为何?”杨丛义神情肃然。
陆游回到临安不久,他哪里会知道这些事情,是以无言以对,只能听对方说下去。
只听杨丛义说道:“陆兄应该认识张孝祥吧?他比你我小上七八岁,二十四年跟陆兄考的是同一科,那年一同参考的还有秦桧的孙子,中了状元之后,朝廷给他授了官职,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上书朝廷,为岳飞鸣冤,因为此事得罪了秦桧,之后在朝堂上面对秦桧党羽曹泳的主动提亲,闭口不答,直接得罪了秦桧等人,颇受牵连。秦桧死后,他才在朝中站稳脚,几年之内升为秘书郎,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但就在不久前,因战和之争,他被恩师汤思退亲自罢黜,逐出临安。若他没有被罢黜,他平步青云升上来的官职,跟陆兄也无法相比,你们两人差距如此之大,难道就是因为张孝祥出生微寒,而陆兄是书香门第吗?”
陆游越听,脸上越挂不住,因为不知道对方为何忽然对他发难。
短暂的沉默之后,杨丛义接道:“有一个词叫做‘捧杀’,不知陆兄听过没有。意思就是要想把一个十分优秀的人压下去,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无限捧高,能捧多高捧多高,捧到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将他的一切都置于众人视线之内。而后,他一旦出现任何一点小错,都可以像捧高他一样,无限放大,最终让他骤然坠落,死无葬身之地,再也不能翻身。张孝祥是不是被捧起来吸引众人目光的,我不知道,但在回易处的你我,包括沈兄,绝对是,毫无疑问!”
………………………………
第569章 惊人的消息
“回易处又赚钱,升官又快,这等肥差谁会不羡慕?出海一趟,上缴利润几千万贯,在旁人看来,即使我们手指缝里夹一点,也有几百万贯,没人不会眼红。如果还没觉察,你看看朝廷下达的回易任务,商船百艘,利润六千万贯。显然朝中有些人以为回易很简单,赚钱很容易,以为回易船队赚取的利润远远多于上缴的利润。殊不知,船队出去的次数越多,督造回易的成本越高,换回来的海外货物也越少,最终能赚回来的利润越少。这次的嘉奖、拔擢和任务,很可能就是一副枷锁,稍有不慎,便要丢官罢职!”
杨丛义看着沉默的陆游,继续说道:“在临安城里,谁都可以花天酒地,夜夜笙歌,唯独我们不行,如果不夹起尾巴,也许马上就会有灾难降临。你说朝廷赏赐我一座府邸是何用意?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朝臣,有多少人在临安有自己的府邸,有多少人有资格被赏赐府邸?放眼望去,根本找不到几个。我杨丛义何德何能,朝廷赏赐我一座临安府邸?我敢大摇大摆的进去住吗?”
听到这里,陆游终于明白了杨丛义的意思。
“杨兄教训的是,是我过于轻佻了,从现在开始,一定注意!”陆游抬手认错,十分认真。
杨丛义道:“陆兄知道就好,眼下是非常时期,据我所知,朝廷正因为金人是否在准备南下,是战是和,激烈争斗。我是武学出身,在军中时间也不短,陆兄和沈兄这些年也都在军中,跟军队接触颇多,不瞒陆兄,当年选将营之事,我三人已经得罪了主和派,但由于我们常年在外,没有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所以我们才安稳至今。今日高升之后,如果不保持低调,麻烦很快就会来了。”
“我知道了,明天我就离开临安,暂回山阴休养,避一避风头。”陆游如是说道。
杨丛义点头道:“如此也好,等我安排好回易处之事,把府邸还给朝廷,也会找个理由暂离临安,避开风头。”
说完之后,忽然又道:“对了,有件事不妨提前跟你透露,沈兄这两年负责北方回易,得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消息,金国朝廷上下正在加紧征招马匹,在往燕京和汴京一带汇集,再加上朝廷的战和之议,我推测金国很可能会在明年夏秋挥军南下,如果明年没有,最迟后年秋天一定南下,如果没有意外,大宋守不住长江一线,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你们最好搬家,不要留在山阴,可以去鹜州、衢州一带暂住,等以后击退金人,再回山阴不迟。”
“金人南下?杨兄有几分把握?”陆游心下一惊,明显有些慌张。
“十分太满,至少九分吧。在我看来,完颜亮必定南下,毫无疑问。当初他将金国都城从遥远寒冷的上京迁到燕京,我就猜到他有意南下,听说他得位不正,如果不发动一场大战,不把反对他的人清洗干净,不从大宋捞取一点好处,赢取军心民心,他心里不会踏实,时时刻刻都会担心堤防那些反对他的人,与其这样,不如一劳永逸。大宋现在军力薄弱,二十年前能在淮河一线跟禁军拼的旗鼓相当的几大屯驻军,如今已经分崩离析,没有战斗力,金军一旦南下,两天之内就能跨过淮河,来到长江边,到时候敢留下来抵抗的军队不会多,有一战之力的会更少,预计金军兵临长江一个月之后就能收集好船只,直接渡江,最终的结果应该是金军劫掠江南,将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劫掠一空,他们的最终目标肯定是攻破临安,绍兴、明州一带自然不会放过,再往南都是山地,他们的脚步也就仅限与此了,原因有四,一是行军不便,二是没有多少劫掠价值,三是战线太长,后勤补给会有问题,四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宋各地的勤王之师会陆续赶来临安附近,如果两军纠缠在江南,荆湖一带的水军沿江而下,截断长江,那么金军就回不了江北,之前的战果就会付诸东流。所以,金军南下之后,一定会攻下临安,劫掠江南,而后趁各地的勤王之师没到之前回到长江北岸,后面会如何,就看朝廷想怎么办了,你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先顾好家人,避一避,躲一躲,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杨丛义这番分析推演,已经存在于脑海中很多年了,只是在对陆游说的时候,更改了一些情况,他没有充分考虑大宋军队可能在长江一线的抵抗。
然而,陆游将他的分析推演全部听了进去,顿时就有些心神激荡,眉头几乎快要皱成一团。
“金人南下,难道要重现当年的靖康之难?大宋就没有办法吗?杨兄能想到结果,难道就不能想些办法,阻止金人南下?”想了好一会儿,陆游抬眼看着杨丛义,眼中有些许期盼。
杨丛义摇头,继而叹息道:“大宋错过机会了,阻止金人南下的最好机会是在二十年前,当年军中几大将帅手握精锐之师,人人都能独挡一方,抵挡金人,多次将战线从长江一线推至淮河北岸,甚至还攻到蔡州、许都附近。如果那个时候朝中上下一心,未尝不能将战线压至汴京一线,收复汴京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啊,那个好机会永远丢失了,面对金人,大宋的防线只能在长江南岸,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土地说是大宋的,其实金人想拿就拿,根本不费力气。如今,大宋二十年没打仗,军中没有新人,当年的那些将帅几乎都凋零了,还活着的都已经六七十岁了,哪儿还能打得了仗,几支实力强大的屯驻军经过二十年闲置,根本没有战斗力,剩下也多是老弱病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拿什么抵挡金人?”
“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办法?”陆游还在追问,他不信这么繁华的大宋,这么多人,就不能阻止金人南下,大宋已经经历过屈辱的靖康之乱,怎么还能任由金人南下劫掠!
杨丛义沉默良久,而后回道:“不让金人南下劫掠的唯一途径,就是把他们挡在长江以北,而守住长江就是唯一的机会,只要他们不能渡江,三两个月后可能就会因为后勤问题退走,但不能排除他们为了南侵准备了足够多的粮草。但不论如何,只要守住长江,江南就能保住。”
“怎么守?”陆游似乎看到了一点曙光,于是马上追问。
“击败金人的水军,烧毁他们的船只,长江宽广,没有足够多的船只,他们不可能渡江。但有一个问题,长江实在太长,只要他们完全占据江北,就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渡江,如果朝野上下不能齐心,还是挡不住,只要一听说金人渡江了,估计长江沿线的军队都会跑,最终结果还是一样。除非我们有强大的、水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