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街荩讲旖狼榭觯 庇菰饰姆治龅馈

    叶义问回道:“虞参谋所言有理,太平州、建康都是江防重地,任何一个地方失守,金人就会渡江。当下时局危难,本官既想去镇江、又想去太平州,又要兼顾建康,实在分身乏术。太平州之前是由步军司禁军驻守,理当无事,这样吧,你代表朝廷去太平州犒赏驻军,要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务必替朝廷守好太平州!”

    虞允文见叶义问这么安排,他不好反驳,无话可说,但心里还是很爽快的。

    太平州,敌军渡江首选之地,叶义问作为督视江淮兵马的同知枢密院事不亲自去,却让他一个不懂半点军事的参谋去,是怎么说的出口的?

    叶义问毕竟是上官,他既然已经开口,虞允文也只能无奈领命:“是,大人,下官即刻赶往太平州!”说完就要起身。

    “虞大人,等下官为两位大人接风洗尘,在府上歇息两天,再去太平州不迟,金主完颜亮到达和州之后才会渡江,现在还早着呢!”方知府赶紧挽留。

    “几十万敌军,兵临长江,顷刻就会渡江南下,一旦渡江,太平州将不再太平,建康府也不再健康,江北淮河已经全部丢失,眼下大宋正是危难之际,哪有那么多时间歇息。叶大人,方知府,下官先行一步,改日再聚!”

    虞允文说完起身,向叶义问行礼。

    “也好,虞参谋早去早回,若太平州江防无事,速回建康便是。”叶义问点头应允。

    “叶大人保重,下官告辞!”

    虞允文说完,转身出厅,来不及洗洗风尘,便大步离去。

    “大人,上房已经备好,先去歇息片刻,等为大人接风洗尘之后,再召集建康诸军统制官议事不迟!”方知府笑道。

    “嗯,也好。你派人通知各军统制官,明日上午来府衙议事。”叶义问点头。

    “大人放心,一定办妥!”
………………………………

第595章 几无江防

    隔日上午,建康六军统制官来到府衙议事。

    叶义问介绍过自己身份之后,当即问道:“听说金人在江北驻军三万人,你等可以办法退敌?”

    众将默然,不敢言语,甚至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叶义问见此问是难为他们了,若是那么好退敌,宋军又怎么会被逼的丢掉江北之地。

    于是马上又问道:“江北的金人准备渡江而来,你等有何拒敌良策,如何守住江防?”

    众将依然沉默不语。

    “你们是如何布置江防的?”叶义问追问。

    众将嘴巴紧闭,不发出任何一点声音。

    “你等有谁打过仗?有谁跟金人交过手?”叶义问再问。

    众将如同哑巴一般,就是不开口,也不抬头。

    “你,打过仗没有?”好脾气的叶义问也急了,当即伸手一指,离他最近的一个统制官。

    “回大人,末将没打过仗,不久前只跟王权王副帅去过一趟庐州,还没打仗就回来了。”那统制官没敢抬眼看人。

    叶义问指向另一人,再问:“你打过仗吗?”

    那人赶紧回道:“没有,末将还没打过仗。”

    “你呢?”叶义问再指一人。

    “我也没打过。”

    将六人一一问过之后,叶义问快疯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打过仗,更别说打金人。

    此时他想骂人,这些统兵的统制官到底是怎么任命,怎么提拔起来的?此事必要追究!

    但眼下的江防怎么办?

    王权一路撤退,一纸调令,他直接被跑回临安去了,接替他的李显忠却迟迟不到,这可如何是好?

    若是江北的金人知道建康江防是这般模样,恐怕早就冲过来了,无论如何,在李显忠来到建康之前必须得建立江防!

    “你们听着,江北的敌人要渡江而来,必定是要乘船的,下船就要经过江滩。我们命令你们马上在江滩上建立防线,挖半尺深的壕沟,栽上荆棘,修建篱笆一样的栅栏,将渡江而来的金人拦在江滩,或是拦着船上!”

    与沉默的六军统制一起,思索了好一会儿,叶义问提出了自己的江防设想。

    众将听的直发愣,一时之间也无人敢反驳。

    “你们要是没有其他想法,就依本官所言,赶紧去江滩建立防线吧!”叶义问大手一挥,颇有气势。

    直到此时,终于有一个统制官忍不住了,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江滩上半尺深的壕沟,一个浪打来,挖的沟就推平了,半尺深不行吧?”

    叶义问略微有些意外,问道:“是吗?半尺深不够的话,那就就挖一尺深,要是一尺也不够,就挖一尺半吧,多挖一点应当也可以。”

    话音落下,没过多一会儿,又有一统制官小心说道:“大人,江滩上栽荆棘、插篱笆,好像挡不住敌人,江滩上的沙土太软了,敌人一挥刀枪,甚至踢两脚,篱笆就会倒了,很难挡住敌人。”

    叶义问一惊,当即问道:“啊,是吗?荆棘篱笆也敢用脚踢?金人这么野蛮?”

    众将顿时无语,有些人甚至忍不住低头发笑。

    提出问题的统制官连忙回道:“是,敌人如果不野蛮,也不会跑上千里路来抢我们东西!”

    “对对对,你说的有理,金人确实是野蛮之辈。”叶义问点头,而后皱起了眉头,问道:“既然不能在江滩上建荆棘篱笆,那我们该如何建立江防?”

    一众统制官都没打过仗,更没跟金人交过手,守城倒是略懂一二,但是如何建立江防他们哪里会知道?

    漫长的沉默之后,叶义问忽然道:“这样,从今天起,各军轮流在江边巡逻,不论白天黑夜,一刻也不能停,一旦发现金人渡江,马上将他们击杀在江岸,决不能让他们进城!明白了吗?”

    众将一听这话,心里凉了一半,现在已经是冬月,江边风大天冷,白天还好,忍一忍还能熬过去,晚上怎么办?怕不是几天下来,敌人还没杀过来,他们倒先全部倒下了。

    但这话,他们又不敢说出口,毕竟巡逻本身确实是一个可以执行江防对策。

    六人领命,很快走出府衙大门。

    一离开府衙,想起之前叶义问的江防之计,他们马上就忍不住大笑起来。

    “江滩挖半尺深栽篱笆,亏他想的出来,还大学士,读书都傻了吧!”

    “金人那么野蛮吗?”

    “篱笆也敢用脚踢?”

    众人学着叶义问的语气,把他的话一一重述出来,听着复述,他们止不住的狂笑,笑的眼泪就都掉了下来。

    他们边笑边走,笑完回营,去执行叶义问的江防部署。

    太平州,此地江防比建康好不了多少。

    虞允文来的第一天简直快要被气死,城里几乎没有普通百姓,全是散乱的士兵,不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找东西,便是躲在民房里、军营里喝酒睡觉,晒太阳,除此之外,没见有人干正事。

    问太平州统管官是谁,问一个不知道,问一个不知道,好像从来就没有统兵管一说。

    问他们属于那支军队,他们统制在哪里,一连问几个,都说跟大部队走散了,他们也不知道上官在哪里。

    问他们从哪里来,有的说从庐州,有的说从含山,有说从和州,还有的说从池州,哪来的都有。

    至于怎么来到太平州的,都说是一路从江北跟着大部队一起撤回来的,回到太平州以后,大部队有编制,就有去处,他们跟自己的部队走散了,没去处,只能留在这儿,没人管,也没饭吃。

    带着四名近卫,花了大半天时间,虞允文最终才搞清楚太平州的状况,简直怒不可遏!

    原来,太平州知州在和州丢失以后,就带着家眷跑回徽州老家去了,而后州府一众官吏见知州都跑了,觉得太平州肯定守不住,便瓜分了府库里的东西各自跑路。

    等于说,整个太平州,大半个月来,一直处于无人看守的状态。

    而无处可去的乱兵们,都在城里窝着,四处找吃的,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江防是半点都没有,若敌军直接渡江进攻,可以毫不费力,轻轻松松就把太平州拿下来!

    得知这些情况之后,虞允文当即立断,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在城里四处宣扬,他是皇帝亲自派来犒赏三军的,手里有钱也有粮,只要众人出城到江边驻防,马上就把吃不完的粮食送来!

    第二件是跟人说他手里有权,只要杀敌有功,挡住敌军渡江的,就地升官奖赏,杀一个敌军赏钱十贯,杀三个升队将,赏钱三十贯,杀五个升部将,赏钱五十贯,杀十个升正将,赏钱一百贯,杀敌十人以上的,升统领,赏钱三百贯!

    在城内四处宣传的同时,虞允文马上派亲卫赶回建康,向叶义问禀名太平州的实际情况,并让他赶紧调集粮食,迅速送来太平州,江北的敌人蠢蠢欲动,迟则生变!

    当天傍晚,城内散乱的敌军,有一千余人在粮食、钱财和升官的诱惑下聚集起来,拿着各自的武器走出城门,来到七八里外的长江边。

    按照虞允文的命令,全军分成左、中、右三军,各选一名队将临时提拔为各军指挥,中军五百人,正面布防于太平渡口,左军三百人埋伏在渡口左边,右军三百人埋伏在渡口右边。

    根据他的部署,若敌军登岸,中军抵挡不住,可且战且退,而后左军、右军齐出,三面合围!

    虞允文的设想很好,但手持武器立在江岸临时聚集起来的士兵们都知道,这样是打不赢对面几十万敌军的,就算敌军挨个过来排队让他们杀,他们就是累死也杀不完,更别说敌人懂得反抗,还比他们强。

    但虞允文是皇帝亲自派来慰问三军的人,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能站在江边抵御敌人,他们这帮烂命一条,饭都没得吃的粗人为什么不能?

    说白了,留在江岸的这一千多个将士,都是对生命放弃了希望,可又想在临死前做点什么的人。

    正巧这时虞允文来了,代表皇帝,为他们指明了一个目标。

    所以,他们即使饿着肚子,也心甘情愿的来到江边,实现他们作为士兵的最后价值,死在战场上!

    一夜天明,太阳升起。

    江边的晨雾刚破,江中还是雾气濛濛,站在岸边,连江中的岛屿都看不清。

    第一次在江边过夜,看到这种情形,虞允文心中莫名的一阵紧张。

    “传令下去,提高戒备,晨雾浓重,以防敌军趁雾前来偷袭!”

    虞允文的命令很快传遍三军,各自提高戒备,他们期待着,但又害怕敌军突然从迷雾中冲上岸来。

    随着太阳不断升高,江中迷雾一点点散去,快到巳时,迷雾彻底消失。

    江中岛屿很是清晰,一览无余,三四里外的对岸,隐隐约约,也能看清江岸。

    “敌军渡江了!”

    不知是谁一声大喊,将欣赏江景虞允文打断,抬眼远望,只见对岸江面出现了一片小黑点。

    定睛一看,正是几十艘正在渡江的船!
………………………………

第596章 敌军渡江

    “敌军渡江了!”

    最先发现的士兵,几声喊叫之后,驻守渡口的士兵几乎全都注意到江中的那片黑点,敌船。

    几十艘敌船,少说也有数千人,就江边这一千人,能抵挡的住吗?

    虞允文心里没底。

    但不论能不能挡住敌军渡江,他们必须抵挡,不然太平州必失。太平州丢失,敌人几十万大军定然顺利渡江,而后长驱直入,肆虐江南。

    何况敌人这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抢粮草,而是要夺取大宋的土地,说是江北,如果能渡江到江南,他们绝对不会退回去。

    大宋丢掉江南富庶之地,那还是大宋吗?

    丢掉江南,大宋就亡了!

    站在江边,看着长江中越来越大的黑点,虞允文没有选择,这一仗不得不打,也必须要打!

    “大宋将士们!敌人就像豺狼,现在豺狼已经来了,让我们拿起刀枪,保卫家园,保卫亲人,把他们赶回去!”虞允文走到中军身前。

    将士们饿着肚子,拿着武器,望着江中的黑点。

    “你们今天能来到这里抵御敌人,就是大宋的忠臣良将,就是大宋的英雄!我虞某代表皇上来到这儿,就是跟英雄们共进退,共御敌军,共守太平州!虞某昨天说的话,绝对说话算话,只要此战得胜,能挡住敌军,人人论功行赏,金钱官职,样样都有!现在你可能是一个普通士兵,也许等这一仗打完,你就是队将、部将、主将,甚至是统领!将士们,准备战斗!”

    听完虞允文这番话,将士们热血沸腾,寒冷僵硬的身体,似乎瞬间活络起来,全身充满力量!

    敌军擅射,他们不能暴露在渡口硬拼,得把渡江敌军放上岸来,短兵相接,力战取胜,不能让敌军发挥他们的射箭的本事,不然几轮箭雨,江边就没人了。

    于是在虞允文指挥下,中军五百人分成三队,隐藏在渡口周边的树林和草丛中,刀枪兵在前,弓手在后。

    而后虞允文又用红、白、黑三旗,与左、中、右三军约定好攻击顺序,看到红旗,左军出击,看到白旗,中军出击,看到黑旗,右军出击!

    约定之后,虞允文登上距离太平渡口五六十丈远的一个小山之上,居高临下,纵观全局。

    敌军的船虽然渡江很慢,但距离太平渡口还是越来越近。

    站在山顶的虞允文思绪万千,好好的一个大宋江山,如何就这么轻易的断送了,若是平常稍稍备一备边防、江防,也不至于是如今这幅模样。

    还有,边防不备,与守臣闻风而逃这种风气不无关系,若太平州知州不跑,留在此地的将士有饭吃,由官府出面,定能组织起一支三四千人的大军,若是敌军分批渡江,他们抵挡十天半个月,应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想什么都晚了!

    大宋啊,今日要亡了吗?

    不知有多少人,要给你陪葬!

    江风吹过,虞允文感觉到了寒冷,望着滔滔流逝的长江水,内心深处无限伤感。

    四川,回不去了,今日就在这太平州安详吧!

    小半个时辰之后,第一艘装满敌兵的敌船在渡口靠岸,几十人摇摇晃晃迅速下船,将渡口占据,其他敌船随后,相继靠岸。

    渡口聚集了几百敌兵,江中还有几十艘装满敌军的敌船,虞允文拿着旗子,心里发慌。

    十几船敌军下船之后,见渡口无人防守,稍整队形,便沿着渡口大路迅速前进,想得到占领城池的首功。

    等敌军到达中军埋伏之地,时机已到,虞允文便将白旗一举,大幅摇动,命中军发起进攻!

    埋伏在渡口的中军指挥,在敌军登岸之后,一直在盯着山头的旗帜,等待命令,此时见敌军从眼前经过,正在考虑要不要发动攻击,忽见上头白旗晃动,当即大叫一声:“杀!”

    命令一下,早已张弓的弓手立即放出一轮利箭,几丈距离,敌兵应声中箭。

    弓手在极短的时间内拉弓射出三箭,命中敌兵不在少数。

    但第一批渡江的敌兵都是特意挑选的精锐,面对袭击的反应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在第一轮利箭来袭的慌张过后,马上取弓搭箭,与埋伏弓手的第三轮利箭形成了对射的局面。

    眼见如此,中军临时指挥当机立断,大喊一声:“冲啊!”

    在草丛树林中埋伏多时的士兵,听得命令,当即举刀提枪冲了出去。

    由于他们的埋伏之地距离敌军很近,一出树林草丛,瞬间便冲进正在张弓回击的敌军阵营,挥舞刀枪,顷刻间与敌军战成一团。

    面对突然的袭击,手持弓箭的敌兵哪里对手,很快倒下一片。

    但精锐就是精锐,面对埋伏,虽然有些惊慌,却没有后退半步,很快弃弓抽刀,开始反击。

    并且很快他们就发现,对手人数有限,顶多百人而已,根本不足为惧。

    真刀真枪的血腥战斗在山下展开,敌我双方的士兵不断倒下,片刻之间就伤亡数几十人。

    见中军与敌军混战,尚能抵挡,虞允文将目光投向渡口敌船,发现又有数百人登岸,并迅速向几十丈外发生战斗的阵地冲去,而敌船还在不停的靠岸。

    若敌军后续支援不停的加入混战,而中军得不到支援,便会处于劣势,等士气低落,就再也挡不住敌军。

    红旗一展,下令左军出击,加入战斗!

    等待多时的左军,一见山顶出现红旗,一声令下,全军三百余人瞬间从渡口左侧冲出,迎上前来支援的敌军,混战一团。

    两团战阵,相互拉扯,敌我之间谁也没能占据绝对上风,呈现势均力敌之势。

    虞允文将目光从战团移开,再次转向渡口,见满载敌军的船只仍在不断的停船靠岸,除此之外,放下敌军的空船并没有就地丢弃,而是调转船头,划回对岸,似乎是要回去运送更多敌军过来。

    发现这等情况,虞允文所惊非小。

    若说现在岸上的敌军还能抵挡,那等对岸的援军再到,就再难抵抗了!

    随着渡口登岸的敌兵不断加入战斗,左军渐渐难以抵挡。

    山头黑旗一展,右军三百人嚎叫着冲出树林,冲进战团。

    随着右军加入,敌军迅速被压制,形势大为好转!

    虞允文站在山顶,密切关注山下的战场形势,他很快发现,中军似乎有些抵挡不住的迹象,他们边打边退,不到一刻钟,敌军就将阵地朝城池所在方向推进了十几丈远。

    中军被突破,抵挡不住,左军、右军更难抵挡!

    眼见如此,虞允文当即决定回城,无论如何都得拼一拼,绝对不能让敌军冲进城内。

    虞允文在禁军护卫下,策马回城。

    一进城门,见到流浪的士兵便高呼:“敌人渡江了!赶快去杀敌啊!”

    士兵们默然以对。

    反正就要饿死了,有人便仗着胆子回道:“大人,这儿的官老爷早都跑了,这地儿守不了,迟早得丢。小人劝你早点回家去吧,留条命在,总比死在这儿强。”

    “知道这儿守不住,你们为何不走?”虞允文马上反问。

    “我们贱民一条,死在哪儿不是死,不想跑了,死在太平城挺好,但愿下辈子投个好胎,太平无事吧!”那士兵回道。

    “既然在哪儿都是死,为何不与城外的敌兵拼死一搏?”敌军渡江,虞允文虽然急却也没有办法,城内士兵已无斗志,只能说服一个是一个。

    “一看大人就没打过仗,我只是个小卒,明知必死,出城累死累活,还不够敌人一刀,何必在临死前还要受罪?今天小人就仗着胆子教教大人,其实打仗啊,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勇猛的人带头冲锋陷阵,其他人后边跟着补一补刀就行,冲乱了敌阵,等敌人慌了,我们这些小卒子才有机可趁,仗才能打得赢。要是打起仗来都在跑,凭什么打得赢?”

    见虞允文跟他聊起来,那士兵的胆子越发大了,口气也越来越不客气。

    虞允文此时无心在意这些细节,听士兵这么一说,联想到刚才在山顶上观察的实际战局,顿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没人带头冲锋,必然会有人往后退,一人退,其他人也会跟着退,退着退着,就会变成逃,仗当然打不赢。

    一念及此,马上问道:“现在这太平城里可有能冲锋打仗之人?”

    那士兵道:“有啊,怎么会没有!”

    “他在哪儿?姓什么?是何官职?”虞允文顿时一喜,急忙追问。

    “估计在城东睡觉吧,离这儿不算远。那人姓马,是个部将,听说从昭关撤退的时候跟追兵大战了一场,结果大部队先跑了,他跟大部队失散了。”士兵回道。

    “好好好!快带我去找他!”虞允文一听这话,当即大喜。

    那士兵也无二话,急忙在前边带路。

    不多时,虞允文跟着那士兵,来到一座散兵聚集的残破的院内,见一人躺卧在一堆稻草之上,面朝太阳。

    “大人,就是他了。”
………………………………

第597章 散兵难挡

    “马将军,敌人都已经打过长江了,你还有闲心在这儿晒太阳!”虞允文上前喝问。

    那人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睁眼看了身着红色官衣的虞允文一眼,口中道:“敌人过江跟我有什么关系。”

    说完闭眼,转头,继续晒太阳,没有半点起身见礼的意思。

    “你是军人,大宋江山要你们来守护,敌人已经来了,将军再不出城杀敌,太平城就要丢了!”虞允文急道。

    “大宋江山是你们官老爷的,跟我们这些粗人有什么关系,你们愿意丢就丢吧,我不在乎。况且这太平城,官老爷早就不要了,敌人想来就来,拦他们做什么。”那人闭眼回道。

    这是一个能打仗的人才,当此危难之时,虞允文不会轻易放弃。

    于是马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听他道:“大宋江山怎么会是那些懦弱的败类的,它是我们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