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上的土匪在多年前就已离开,此山除了贫道师徒二人,再无他人。”
“多谢道长。我等稍作停留,休息片刻,就下山离去。”
“也好。清尘,你带杨施主去取些清水来。”郑道长见众人嘴唇干裂,身边一无所有,想来从山下上来也吃了一番苦头,心有不忍,便吩咐徒弟取水。
杨丛义心里一喜,道一声多谢。一看众捕快,才想起有几个跑的快的还在前边,于是点了几人,让他们上山去找。见那几个捕快,不情不愿的慢吞吞上山去了,他才走到清尘道长身边,道一声“有劳了”。
清尘道长收好包裹,转身向石崖右边走去,杨丛义随后跟上,转个弯,两人就消失不见。
不多时,杨丛义就见前方已无去路。
之间原本一直凹进山体的石崖,在眼前突然凸出,无立足之地。而石崖下则是悬崖,但见崖底一片苍翠,林木看不真切,不知道有高。
抬眼远望,只见一轮红日从前方的群山间升起,光芒四射,连绵山峦沐浴在无边霞光中,更添几分秀丽与生机。
初升的太阳,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直接驱散内心的阴暗与不安,清风拂过脸庞,一阵清凉,眼明心亮,山间空气,香甜可口,放肆吞吐,几番过后,浊气尽去,便觉身轻如燕。
杨丛义此时站在崖边,沐浴着阳光,吹着山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时之间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只觉得融入了自然,惬意无边。
不知过了多久,才猛然记起还有事做。转头一看,只见清尘道长也在崖边站着,眼望远方,好似神游物外,不敢打扰。
但一想到,众人许久没喝水,怕是撑不了多久,这里也丝毫没有水的痕迹,只得出声问道:“清尘道长,这路被挡住了,我们到哪里取水?”
清尘道长被杨丛义一扰,回过神来,一时之间,没听清杨丛义说了什么,但见前路被挡,方才想起来此的任务。
只见她回身走到山体一侧,伸手取出一块巴掌大的石头,然后对杨丛义说道:“这后边有个石洞,洞里有水。”
杨丛义一听,不等清尘道长再动手,赶紧上前把那个洞口的石头全部搬开,果然见到一个半人多高石洞,只是里边有点黑。
这时就听清尘道长又道:“走十步,有光,能看到水池,旁边有木桶。”
杨丛义闪身进去,洞里确实很黑,但地面还算平坦,没走几步,转了个弯,就见亮光直射进洞,向洞外看去,可见远处青山翠绿,洞外一旁似有平地。又上前几步,就见洞内一旁有蓄水池,山泉水从岩壁上滴落,“叮叮”直响,落进水池,水池一旁,放有木桶两只。
这里应该就是两位道长的隐居之地,杨丛义忍住前去一谈究竟的好奇心,抓起一只水桶在水池里打了半桶水,又用另一只桶加满,迅速提了装满水的木桶原路返回。
出得洞来,就见清尘道长站在一旁。
“清尘道长,这洞要堵上吗?”杨丛义把水桶放下问道。
“堵上吧,这次下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清尘道长若有所思回道。
杨丛义很自觉的把石块搬回原处放好,然后道:“清尘道长请。”
“杨施主先行吧。”清尘道长闪在一边。
杨丛义没再客气什么,提起木桶快速原路返回石崖。
众人饥渴难耐,见水来,一窝蜂的围上来,以手捧水,大口下咽,完全顾不上自己的手是否干净,别人的手是否干净,这个时候哪里顾得上呢?
杨丛义也懒得制止,随他们去吧。
“杨施主,此事已了,你们记得早日离山,贫道师徒先行一步。若他日有缘,当有再见之日。”郑道长见清尘道长回来,便出言告辞。
杨丛义急道:“道长此去不知归期,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请受小子一拜!”说着急忙跪倒,一头叩下。
郑道长阻拦不及,却叹口气道:“何必如此。”伸手扶起杨丛义,然后抱拳行一礼,道:“就此别过。”转身离去。
杨丛义起身又深深作揖送行,口中言道:“道长若去怀宁,可到府衙找我。”
清尘道长作揖回礼,不发一言,转身虽师父下山离去。
杨丛义望着两位道长消失在苍翠的林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此一别怕是永无再见之日,就跟太湖县大牢里传授自己功法的道长一样,即使身在一城,也难得相见,何况天地之广,云游四方?
又欠下一份恩情,恐怕今生都难以报答。
山上的捕快顺利的找回来了,那几人虽然也被不少蛇追,但他们跑的快,几乎都跑到山顶上。等山下的捕快找上去,他们才知道蛇群已经退走,先前还不信,到等捕快们把道长退蛇的经过一讲,他们这才相信。
捕快们死里逃生,对脚下这座盘龙山心生恐惧,毕竟谁也不知道那条成了精的大蛇会不会又回来,而道长又先一步下山离去。因此找回走散的捕快后,他们未作任何停留,直接原路下山,返回营地,迅速收拾东西离开。
对于是北上还是东进,虽有争论,但最后众人还是决定听杨丛义的,毕竟他是大家的头儿。杨丛义的决定是继续东进,再走一天,然后北上去跟同安县捕快们汇合。
此后在林间穿行,再遇蛇拦路,众人便心生恐惧,能绕行便绕行,不能绕行就小心翼翼的驱赶开,再不敢胡乱打杀,更不要说煮蛇汤了,估计这些捕快这辈子都不敢喝蛇汤。
东去一路,前半日众人行进的很快,都想尽快远离盘龙山,后半日就慢吞吞,松懈了许多。
半夜被蛇追,都没睡好,上半日也是心有所惧,才能走了半日,现在远离了盘龙山,精神松懈,自然就抬不动脚。他自己体内蛇毒也没有完全清除,必要的休息也十分重要。于是杨丛义吩咐就地扎营休整,顺便等等猫耳洞和青石崖的捕快们。
也不知道他们那里怎么样了,可不要也出状况才好。
杨丛义多虑了,等了半日,第二日下午,其他人便循着他们留下的标记跟了上来。
猫耳洞并没有人躲藏,他们也没敢深入,一路上还算顺利。当听说前边人的遭遇后,大呼惊奇,十分懊悔他们怎么没机会见到蛇仙。见过蛇仙的人对他们嗤之以鼻,冷言挖苦。
众人汇合后,一路北行,又行了两日,路上还是毫无线索。
不过在与同安县捕快汇合后,却得到了好消息。
………………………………
第65章 奶头山
两部人马汇合后,彼此交换了路上经历,和获得的信息。
杨丛义这才知道,同安县捕快们在两天前发现了一个匪窝,人数好像还不少,不敢妄动。匪徒占了一座延绵五六里的山,山虽不高,但山上有三个山头,每个山头上各有匪寨,把守门户,三个匪寨相距不远,成品字形,互为犄角,整座山浑然一体,防守严密。
山上有没有逃犯不知道,但这么大的匪窝,如果要躲几个逃犯,还真不好办。
两部人马汇合后,虽然人手还算充足,但跟匪徒在他们的地盘争斗,显然不明智,需得想些办法,没有逃犯,一切好说,若真有逃犯,再另作计议。
经过讨论,杨丛义决定把众捕快分做五人一队,悄悄潜伏上山,埋伏在山寨外围,一旦发现有匪徒出寨落单,立即捉拿,带下山来。
经过两天蹲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抓到一个半夜溜下山来,打算回家的土匪。
经过审问,才知道山上的土匪听说最近官兵进山了,害怕是来剿灭他们,有些人就想下山回家种地。头领得知后,就严禁土匪下山,无事不得外出。这个土匪也是趁着半夜大家都睡了,晚上职守的土匪打盹,才侥幸跑出来。
官差进山,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上次大张旗鼓的进来,土匪跟官差早就接触过,还杀了不少官差。这次禁军出兵协助,也没有刻意隐瞒,山里的土匪自然有消息来源,也许禁军还在军营里,土匪就知道他们要进山了。
既然这里的土匪已经非常警惕,轻易不得下山,其他地方估计也差不多,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查探逃犯的难度陡然增大不少,三个月还真有可能一无所获。
但杨丛义现在只想知道这座山上的土匪里有没有逃犯,其他的暂且不管。
进一步审问土匪之后得知,年后确实有人上山投奔,好像有几个,但他在山上就是混饭吃的,每天有固定的事情要做,不做就没饭吃,不能随便跑,因此他并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这土匪就是个挑水劈柴的,再问也问不出什么,又不好直接放了,只得就地看管,等摸清楚山上的情况,再决定怎么处理。
问题摆在杨丛义面前,山上有年后来的土匪,但是不是年初的逃犯,就很难说了。吃不上饭,上山当土匪的村民多了,估计山上的土匪都是这么来的。山上的土匪现在很谨慎,要想守株待兔,继续像这样抓舌头查探,难度太大,时间也不允许。
山上土匪的情况,肯定是要查探,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跟同安县捕头商量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忽然杨丛义灵光一现,想起之前看过的《智取威虎山》,里面情况跟现在很相似,但此时的难度比那个要小得多,只是上山去打探一下情况而已,应当不难。
杨丛义把想法跟同安县捕头一说,捕头也觉得可行,土匪投奔入伙,来来去去,很正常。但在让谁上山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同安县捕头道:“杨捕头,山上土匪众多,上山有一定的危险,你责任重大,不该以身犯险。况且山里各县捕快还需要你来统筹指挥,你在山上若是耽搁了,一时不便下山,又有事需要你做主,那可怎么办?”
杨丛义道:“这等大事,派其他捕快去,你能放心吗,时间紧迫,有时候该冒险的时候,还是要冒。我跟土匪多有交集,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上山之后,怀宁的捕快归你统领。一旦打探到确切的消息,我便尽早伺机下山。若有耽搁,五日之内不能下山,我会给你消息,不用在山下等我,你们可以立即北上,去找太湖县张捕头,后续之事由他定夺。”
见杨丛义主意已定,诸事也都有安排,同安县捕头也不好再说什么。这种事他能带队上山自然最好,但他跟土匪接触不多,没把握做好此事,又怕打草惊蛇,是以只是提议选几个捕快上山,代替杨丛义,而没有自荐。
杨丛义也不在意,他跟土匪接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年被冤枉,不就是因为被当成了土匪同伙吗,这次来到天柱山,入伙当土匪也是有缘。官府这次是进山抓逃犯,不是来剿灭他们的,想必他们也知道,否则他们早跑了,依这三个小山头,两百多号人,挡不住官兵一轮冲击就该灭了。
要想在山上打探出消息,就得有些身份,一个人上山,显然不可能有什么身份。起码要带一些人,看起来有一定的势力,不然别人能赏口饭吃就不错了,还能打探什么消息。
打定主意,杨丛义在怀宁捕快里挑了十来个人,都还算机敏,前几天在盘龙山跑的最快的那五个人自然在内。
稍作准备,跟同安县捕头确定好传递消息的方法之后,杨丛义带人离开,顺着山路向山上爬去。
“头儿,山上土匪那么多,我还是有点怕。”队伍里有捕快悄声道。
杨丛义回道:“想死啊,叫大哥。不暴露身份,什么事都不会有,暴露了身份,自求多福吧。之前跟你们说过的都记清楚,我们是虎头岩的土匪,因为之前跟官府的人遇到,吃了亏,兄弟们散了大半,不得已这才出来讨生活。都记清楚,其他的不要多说,谁泄了底,可别怪我翻脸。”
众人连连点头, 都知道上山有危险,但既然被拉上来,要想保命,就得把自己当成土匪,不然被土匪发现,要是他们发起狠来,可管不了那么多,命丢了可就太冤枉。他们一路无话,暗暗牢记杨丛义之前交代的话,一遍遍告诉自己,他们就是土匪,甚至把自己的出身经历都编好了。
顺着土匪上下山的路上山,没用半个时辰,杨丛义等人就接近了一个山头。
抬头一看,远远地看到一道石头砌的围墙,那围墙足有一两丈高,将寨子跟外面分开,靠近山寨的林木被砍伐一空,围墙边除了低矮的乔木,看不到高度接近墙头的树木,想要翻墙爬过去,还真不容易。
寨外门前有两人值守,无精打采,靠在门边,似乎是在打盹。
杨丛义让众人蹲下,再次确认众人都牢记了需要他们记住的信息后,这才带着他们大摇大摆的向山寨大门走去。
直到他们一行十多人,到了门前一丈以内,才惊醒值守的土匪。一个土匪一见眼前来了十多个来路不明的人,顿时一惊,大叫一声:“你们是谁?到我们奶头山做什么?”另外一个被叫声惊醒的土匪,慌忙拿起武器。
见两人惊慌失措,杨丛义心里暗暗宽慰,山寨看守如此松懈,看来他们果然并没有把官府人马进山太放在眼里,不认为官府是要来剿灭他们,不然肯定不会是这样。
杨丛义抱拳,笑着回道:“两位兄弟有礼了,我们是从虎头岩来,专门来山上拜见头领,还请兄弟们通报一声。”
两人对望一眼,其中一人道:“虎头岩?我怎么没听过。”
杨丛义笑道:“虎头岩是个小地方,还在狼头山的东边,从那儿过来走路都要半个月。”
一土匪又道:“狼头山我倒听说过。”
另一个土匪道:“我也记得,二月份他们来过山上。”
杨丛义道:“两位兄弟,先别说狼头山了,我们大老远过来,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今天早晨到现在,连一口水都还没下肚。烦请两位兄弟进去通报一声。”
一土匪问道:“你们来见头领做什么?不说清楚怎么通报。”
杨丛义道:“我们虎头岩离山外太近了,之前遇到土匪,拼了一场,死的死散的散,如今就剩这几个兄弟,在山外也无立足之地。以前听狼头山的朱大哥说,头领仁义又仗义,所以就带着兄弟前来投奔。”
土匪这才笑道:“头领自然是仗义,不过像你们这样两手空空前来投奔的还是少见,我也不好通报啊。”
杨丛义道:“实在是不好意思,虎头岩地方小,没什么油水,当天又是突然遭遇官差,我们连家都没了,之前积累的一些东西,也都被官差搜去了,如今除了几把力气,什么都没有。兄弟只管去通报一声,若是头领不收留,我们也不怪你,若是我们兄弟能入伙,以后但凡有了好处,也不会亏待了两位兄弟。”
听杨丛义这么说,土匪犹豫了一下,然后有些为难地说道:“好吧,那我去试试,成与不成,全要看头领的心情。兄弟怎么称呼?”
杨丛义笑道:“兄弟受累了。杨老五,兄弟我是虎头岩杨老五。”
一土匪道:“那你们先在这儿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说完就转身进门去了,剩一土匪在门外守着。
杨丛义向那土匪问道:“兄弟上山多长时间了?”
那土匪没有立即回话,但想了想还是回道:“一年多。”
杨丛义立即做惊讶状,大声夸赞道:“兄弟不简单啊,才上山一年多就担任看守山寨门户的重任,真是让人羡慕。兄弟,你可真厉害啊。”
听到杨丛义的吹捧,那土匪原本松垮垮的身形,立即站直,脸上随意的神情也变得有几分庄重起来。然后才回道:“没有没有,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担任这个任务。”
杨丛义道:“兄弟太谦虚了,山寨门户多重要啊,不管是进来的人,还是出去的人,都要经过你的眼睛,兄弟们回山需要你把关,财物下山需要你验看,就跟门神一样,整个山寨少了谁都没事儿,但少了兄弟了,山寨就要乱套了。”
那土匪被杨丛义一番吹嘘,弄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同时觉得很是受用,就有些飘飘然了,很快就打开话匣子,跟杨丛义聊起来。
众捕快听得想笑,但一想到此行的任务,强自低头忍住。
虽然没有从土匪口中得知,年后上山的土匪是什么来路,但对整个奶头山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
第66章 宋头领
众人在山寨门外,等待了约莫一刻左右,才见进去通报的土匪匆匆出来。
杨丛义心里有些忐忑,年后上山的土匪不少,说不定里边就有怀宁大牢里跑出来的逃犯,必须得进去看看,不管有没有逃犯都应该确认一番。但他们一行十多人,每天需要的口粮都不少,土匪会不会收留他们,他还真没有信心。
那土匪出的门来,还没到近前,杨丛义便急着问道:“兄弟,怎么样?头领怎么说?”
土匪气喘嘘嘘的回道:“头领没见到。不过见到了三头领,你们先等等吧,一会儿三头领亲自过来。”
杨丛义心里松了口气,头领虽然见不到,但三头领亲自出来,那应该还有戏。于是谢道:“辛苦兄弟了。”
土匪连连推道:“不辛苦。”他就是个看门的,三头领都要亲自出来见的人,他哪敢再托大,怠慢。
杨丛义又问起这三头领是什么人,提前问清楚,也多少有个心理准备,免得一会儿出什么纰漏。
土匪告诉他,这三头领姓宋,很年轻,才来不久,但来历不一般,听说是跟里面的一个峰主关系近,来到山外自然也就受头领重视。不过三头领也不是全靠关系才坐了这个位置,他本身也武艺高强,使得一手好枪。
又问些三头领的其他事情,二人却是不知了,他们也没见过三头领几次,说的也都是传言。
没过多久,就见寨内走出几个人来,当先的那人空着手,一身劲装,干净利落,步伐不疾不徐,矫健有力,年纪不大,不到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但看起来还是比较稳重,没有这个年纪的轻浮,当是宋头领无疑。后面跟着的几人,都是带刀的随从。
杨丛义不等对方走进,赶紧上前拱手抱拳道:“在下虎头岩杨老五,见过宋头领。”
那年轻人停步,盯着杨丛义看了看,有些疑惑的问道:“哦,你认识我?”
杨丛义道:“此前并不认识,无缘得见。也是刚听这两位兄弟说起,见头领如此风采,必定就是宋头领。”
宋头领了然,又问道:“虎头岩距离奶头山可是不近,一路上也应当有不少山谷洞窟,你怎么舍近求远来这儿投奔?”
杨丛义答道:“宋头领,你有所不知。虎头岩在山外,官府手脚一伸就能抓到我们,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吃了亏,兄弟死伤失散,连家都被官府一把火给烧了。我们也想投奔其他人,可他们知道我们招惹了官府,怕官府找他们麻烦,不敢收留。听狼头山朱老哥说奶头山头领是个仗义人,急公好义,我们这才风餐露宿,一路跋涉过来投奔。”
宋头领道:“狼头山蜘蛛洞的朱二麻子吗?他还是有些人手的,听说在狼头山那一片他可是老大,手下有四五十人,你跟他熟吗?”
杨丛义道:“不是很熟,但虎头岩离他狼头山不算远,他在那片很有势力,我也去拜会过几次,也算有些交情。”
宋头领又问道:“既然你跟朱二麻子有交情,怎么不去投奔他?”
杨丛义道:“实话说,交情是有些交情,但我们也只是略有交情,况且在虎头岩时,我们也有三十多人,比他也差不了太多。就算是败落了,我们也有十来个兄弟,去他蜘蛛洞,他不敢收,我们也低不下这个头,所以才会前来投奔。”
宋头领一听杨丛义这么说,便点了点头,然后道:“我们进去说,请。”
杨丛义心里暗暗一喜,看来可以在山寨里留下了。连忙道:“宋头领请。”
宋头领也不再客套,当先转身,向寨内走去。杨丛义快步跟上,落后半步。其他人则跟在身后。
宋头领眼睛一瞟,见杨丛义枪不离手,便有几分好奇的问道:“杨头领也使得长枪?”
杨丛义忙道:“头领可不敢当,宋头领叫我杨老五就可以了。”接着回道:“长枪学过一阵子,算不上使得,不过是防身而已。”
宋头领笑道:“我也刚好学过一阵子长枪,改天我们试试手?”
杨丛义道:“我这就是庄稼把式,随便练练,跟宋头领比不得。不过,如果能跟宋头领学几招,那倒是非常荣幸。”
宋头领道:“好说,试过再说。”
一进寨子,整个山寨的布局便一目了然。山寨建在山背面的缓坡之上,主要建筑物从山顶一路向缓坡下延伸,两里左右便下到坡底,然后左右一分,顺着缓坡又向另外两个山头蔓延而去。三个山头,顺缓坡而下,在中间低处交汇在一起,三山交汇处是一块面积不小的平坦之地,建有许多房舍,中间留有一块空地。这许多建筑物,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建好的,想来也是花了大力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