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丛义告诉他,如果敌军坚持从太平渡登陆,即使没有援军,精武军、扬武军和本地守军也能坚持十天左右,敌军的损失会很大,他们也不会占到太多便宜,但若是敌军分出一支部队从上游的无为、芜湖等地渡江,包抄太平渡,如果没有其他军队前来支援,太平渡则不可守。

    只凭七千余人抵挡几十万敌军,根本不可能,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援兵,不能让敌军抄了太平渡的后路,不然此地难守。

    可虞允文只是一个军事参谋,哪里能调来援兵?

    距离太平州最近的建康府,虽然有几支军队,但建康对面也有敌军虎视眈眈,根本调不开。距此不远的无为军在江北,如今是何情形,无人知晓,再远一些的池州虽有驻军,但他们也要建立江防,没有不会有多余兵力可调。

    也就是说,杨丛义需要援兵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满足。

    没有援兵,一味防守无论如何都守不住,“主动出击,以攻代守”便成了守住太平渡的唯一办法。

    于是,虞允文便以督视江淮兵马军事参谋之职下令,命精武军统制杨丛义督领太平州境内全军,五日之内对敌军发动进攻,若日后朝廷追究,一切后果,由他承担!

    杨丛义得令,即刻召集众将议事,分派任务,开始准备渡江作战,主动出击。

    从附近找到更多的百姓作为向导之后,六十艘战船轮番进入长江,抵近和州,熟悉附近水域。

    随着大批战船出现在对岸敌军视野之中,敌军很快警觉起来,派出大量船只上前合围,他们知道自身船小,不能力抗的弱点,便尽量不与大宋战船接近,距离三四十丈远便停船,张弓射击。

    敌军驾船的本事不行,但射箭的本事却远超宋军,他们箭能射到宋军战船,宋军却射不到他们,等宋军战船想要靠近他们,他们则直接驾船后退,双方拉扯之间,宋军战船并不能占到便宜。

    在熟悉水域的接触中,精武军虽然没有讨到便宜,却也估摸清楚了敌方水军所在地,和州城外的一条河流入江处,敌军船只应当都停泊在那条河流里。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杨丛义即刻命探子乘夜从上游悄悄渡江,打探具体情况。

    两天后,探子回来汇报说,敌军船只果然全部停在汇入长江的那条河流北岸,沿河岸排列的密密麻麻,大小船只不下五百艘。而距离河岸不远,便是敌军营地,他们整个军营,沿河流修建,从河口往西,绵延五十余里,初步估算,敌军人数不下五十万人。

    得知确切消息的杨丛义心下震惊不已,完颜亮能下如此大的本钱,统帅五十万大军南下,看来他真是打算一举灭亡大宋,把江南之地据为己有。

    不知沈缙在辽阳策动的叛乱如何了,若是不能成功,就凭现在镇江、建康、太平一带不足十万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挡得完颜亮,千里长江,不论怎么防,都不可能防的住。

    不论辽阳如何了,必须要将完颜亮拦着江北,一旦放他南下,大宋就完了,杨丛义虽然不是很喜欢大宋,但也绝不愿意看到大宋亡于草原人之手!

    获知敌军详情,马上召集精武军、扬武军和太平守军将领商议渡江作战之事。

    “和州敌军目前的情形,你们都知道了,大家一起商议一下,如何渡江,销毁敌军船只。”杨丛义将一份地图放置在桌上。

    “大人,我们的战船都是尖底海船,吃水较深,在海里江里虽然平稳,能抗风浪,但长江有些地方水浅,很容易搁浅。我们能在江中作战,但去不了敌方船只所在的河口,更不能进入那条河流,想要毁掉敌船恐怕很难。”苏仲说的还算比较委婉。

    潘诚直接说道:“敌军五十万人,他们的军营都在船只停靠的河流旁边,一旦发现其他船只靠近,他们马上就会警觉,我们的船根本不可能到达河口,就算我们在别处登岸,也到不了河流附近,估计我们连敌方的船都看不到。”

    杨丛义敲敲桌子上的地图道:“找你们来,是探讨如何销毁敌船,阻击敌军渡江,不是让你们来说敌军有多少厉害。他们有多厉害,我不知道?困难虽然多,难道就找不出击败他们的办法吗?那河流我们进不去,他们也出不来?”

    众将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之间,无人言语。

    “既然我们的优势是在海中、江中水战,如今兵力处于劣势,就不能主动放弃我们的优势。登陆对岸,或是换小船进入对方占据的河流,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想办法,将敌人从河里引出来,聚而歼之!”

    稍稍停顿了一下,杨丛义接道:“我们着急,敌人比我们更急,他们五十万人扎营和州,每天要消耗多少粮草,既然他们已经尝试过渡江,虽然失败了,但不可能就此放弃,定然还要渡江,既然不能阻止他们渡江,就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图渡江。经过之前那一战,有一件事敌人一定会明白,如果不能毁掉我们的战船,他们就不可能安然渡江。既然如此,我们就把一部分战船送到他们面前,引诱他们出来摧毁。只要他们的船只从河里出来,那就别想再回去!”

    说着,一指地图道:“你们看这里,这是一个夹在和州与太平州之间的荒岛,南北长度将近十里,距离东西江岸都超过一里,如果我们把一部分战船藏在这个岛屿最南端,等到敌方船只驶出河口,我们就从岛屿背后绕过来,顺流直下,把他们的后路截住,进入江中的敌方船只就只能任由我们摆布。你们觉得如何?或者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众将看着地图默默思索。

    不久之后,忽有一副将道:“大人,既然我们的战船进不去这条河流,又不想让敌军渡江,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条河给他堵上?让他们一条船都出不来,他们纵使有百万大军,又怎么能过江?”

    杨丛义心下一动,当即点头道:“这个想法不错,但长江滚滚流动,战船要想长时间留在河口,难度很大,很难白天黑夜都在哪儿停着。不过也不是不能想办法,只是这么一来,这条河流恐怕就废了。”

    看了众将一眼,而后继续说道:“这条河流宽度不超过二十丈,水深不过一丈,如果在河口沉下两条大船,就能将它与长江连接通道切断,河里的船就别想出来,除非他们能到水里把沉船拆碎。大家都知道,在水里不管有多大的力气,都很难使出来,短时间内拆船,根本就不可能。另外,他们能拆船,我们也能沉船,他们拆的再快,也不会有我们沉的快。就算两艘船他们两天内拆完,第三天我们再去沉两艘,又要耽误他们两天时间,敌军五十万大军南下,是想一鼓作气占领江南的,不会跟我们在这儿耗时间,我们堵他们几次以后,情急之下,他们必然要全力渡江,而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水战优势,在江中与敌人渡江水军作战,击毁他们的船只,只要尽毁敌船,敌人纵使有五十万大军,也只能望江兴叹!”

    “大人,末将明白了,我们现在敌方占据的河口沉船,假装要将河道堵住,阻止他们的船只进入长江,堵上几次以后,敌人肯定会着急,自乱阵脚,全力渡江。所以等于说,我们在河口沉船,就是逼迫他们尽快渡江,到那个时候才是我们全军出动,歼灭他们的最佳时机?”薛望带人在江中巡视了好几天,对水战也多有思考,此时他确实听明白了。

    “不错,就是这样。我们的作战计划要稍作修改,挑选两艘战船装上沙子、石头,提前做好沉船准备,跟在埋伏于岛屿最南端的战船后面,等前边的战船挡住出战的敌船退路之后,两艘准备沉河的战船迅速占据河口位置,将船沉在河中,堵住敌船进出通道,其他部署不变。大家以为如何?”杨丛义整理作战思路之后,扫视众人。

    苏仲有些疑惑的问道:“我们的战船数量有限,一次就沉两艘,是不是代价太大了。要是沉个十次八次,敌人都不出来,等我们把船都沉没了,敌人再渡江,我们又怎么抵挡?”
………………………………

第601章 战前检验

    “用两艘船堵敌人五十万大军两天,你们觉得谁吃亏,谁赚?再说,我们大宋缺这几艘船吗?太平渡没有船,建康那边却多的是。敌人远道而来,他们要的是速战速决,若是我们能用几十艘船,硬生生拖住他们一个月两个月,不是很划算吗?不要担心他们不出来,应该担心他们倾巢而出怎么办,几百条船一齐出来,我们能不能全部将他们消灭在长江里。”

    杨丛义马上解答了苏仲的疑问,同时也提出了他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吗?”

    见众将不答,杨丛义说道:“如果没有问题,接下来我们划分作战任务。第一个任务,十艘战船去敌方河口外的江中挑衅,引诱敌船进入江中。第二个任务,十五艘战船埋伏于岛屿南端,等敌船入江之后,绕过岛屿,顺流直下,截住敌船退路。第三个任务,十五艘战船埋伏于岛屿北端,伺机支援,以防敌船顺江直下,突破前方战船包围圈。第四个任务,准备两艘满载泥沙、石头的战船,也埋伏在岛屿南端,等前边的十五搜战船拦住入江敌船退路,伺机在河口寻找适当位置沉船,带上一艘车船随行,及时接回沉船上的将士,江水湍急,水性再好,也不要让他们入水。剩余下的战船在渡口待命,随时支援。以个人所长,自己领取作战任务。”

    “我来诱敌吧,这几天跟他们打过一些交道,对那边的水域也比较熟悉。”薛望第一个领取任务。

    苏仲马上道:“那我领第二个任务,打埋伏!”

    潘诚随后接道:“我领第三个!”

    但第四个任务,却迟迟无人领取。

    “最后一个任务至关重要,谁去?”杨丛义颇感意外,这个任务似乎并不难。

    “大人,我们的战船都很坚固,在风大浪里撞上礁石都不会沉,长江里又没礁石,全是泥沙,我们的战船可没法沉,要想沉在河口,又不被敌人弄散,更困难。”忽有一副将回道。

    杨丛义稍一思考,发现沉船确实没那么简单,弄沉一艘船可能不难,但要在流动的江水中,在指定地点沉船,那就很麻烦。

    “此事虽难,但也不是不能完成。况且我刚才也说了,此事至关重要,若不能沉船,阻挡河道,即便引诱几十上百条船出来也没用,这场战斗的主动权还在敌方手中。沉船是此战的关键,谁能办成此事,此战我给他记头功!”

    杨丛义话音方落,那副将马上抱拳道:“末将愿往!”

    “好,分头准备,明天午时出击!”

    “是,大人!”

    众将领命,迅速回营准备。

    此战难度最大的敌方有两个,一是引诱敌船出河入江,二是在河口适当位置沉船。

    至于如何引诱敌船,杨丛义倒是不担心,薛望肯定会有办法,但沉船之事,他却放心不下,所以那领命沉船的副将被单独留了下来。

    二人就如何在河口位置准确沉船,商讨了好久,但不论怎么做,都不能确定可以及时在需要的位置沉船,不得已,他们不得不亲自试验,先在江中沉一艘战船试试看。

    由于精武军的所有战船都是海船,舱底都有水密舱,一方面储存淡水,另一方面防止触礁,沉船。现如今,要想把战船沉江,就得先破坏掉水密舱。

    于是在选定试验船后,他们先将舱底其中一个水密舱内的淡水清理干净,而后用斧凿在船舱底部凿出一个碗口大的洞,等江水涌进水密舱后,水密舱盖立即被封死。

    随后,杨丛义亲自带着那副将和二十余名士兵,将战船驶进江中,试验定点沉船。

    由于水密舱密封隔板钉死,战船在江中停留半个时辰,依然没有多少渗水的迹象,即使继续在水中十天半个月,战船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眼见如此,杨丛义下令打开凿穿船底的那个水密舱密封隔板。

    当密封隔板打开,冰冷的江水瞬间涌入舱底!

    江水入舱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众人匆忙出舱,跑上了甲板,在一旁救援的车船马上靠近,准备救援。

    但杨丛义等人没有第一时间离开,他们全都站在甲板上,想亲眼看看,战船到底如何沉江。

    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

    随着江水即将漫上甲板,战船下沉之势越来越慢,到最后战船已经不再下沉,随长江水流朝下游漂去。

    实验只能到此为止了,众人一一转移至并行接应的车船之上。

    付出一艘战船的代价,杨丛义等人亲眼见证了精准沉船的难度,同时也发现不少预料不足的问题。

    他们的战船很大,只有一个碗口大的孔洞,沉船速度过于缓慢,若是战船占据河口之后,不能在两刻钟内将船沉底,江水流动,最后沉没的位置必然不是理想中的位置。

    商议之后,决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在水密舱底多凿几个洞,战船水密舱共有十二个,选择其中五六个凿洞,船舱进水速度一定会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要在舱底、舱中装载砂石,加大战船自身重量,一是加快它的沉默速度,二是避免它被水流带走,或是沉没后被敌方强行拖出河道。

    方案确定之后,即刻开始清理战船,装载砂石,进入紧张而忙碌的备战之中。

    当天傍晚,虞允文来到江边,送来了第一批粮食,只有一千担,只够渡口七八千人吃上三四天。

    但虞允文告诉杨丛义,其实建康府存放的粮草、物资很丰富,只是眼下人心惶惶,百姓逃亡,守军又不能离开,匆忙之间,征召不到民夫,有再多的粮食也不能很快运来,等精武军挡住敌军,太平、建康稍稍稳定下来,他征召到足够的民力,粮食物资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建康运到太平,保证全军供给。

    粮食物资问题,杨丛义并不是很担心,建康府是临江大城,绝对是富庶之地,加上朝廷一开始就想在长江建立防线,依靠天险抵御敌军,所以临江州府的物资储备必然很充足。

    虞允文是什么人,杨丛义很清楚,即使史书记载有误,就凭他独自一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及时组织起临江防御,及时将敌军先头部队拦在城外,拖延了敌军进攻太平州的进程,就能获得他的绝对信任,所以虞允文的后勤补给问题,杨丛义很放心。

    不久之前确定的渡江作战计划,杨丛义没有多少保留,一五一十的告知虞允文。

    不论他是否懂军事,在太平州官员全部逃跑的情况下,来自临安的虞允文就是本地军政首脑,自然而然的要主掌太平州军政大权,杨丛义作为统兵官,来到太平州支援,顺理成章的要受虞允文节制,因此一切军事部署和行动,理论上都需要他授权或是亲自下令。

    对大宋朝廷来说,一切不受文官控制的军权都是危险的,哪怕是在大敌压境之时。

    如今五十万敌军就在长江对面虎视眈眈,若是此战精武军败了,自然无人追究,但若是敌军败走,必然举国震动,大宋朝廷上下的目光都会集中到太平州来,不管杨丛义和精武军有任何瑕疵都会被有心人记录下来,一旦危机过去,朝堂上主和派抬头,内斗开始,他们就是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杨丛义不想给任何人留下把柄,他的一切军事行动必须要得到代表朝廷主掌本地军政大权的虞允文首肯。

    虞允文虽然并不懂军事,但这些天他也就如何防御、如何退敌,思考过很长时间,夜夜不能成眠,所以一听杨丛义的作战计划,当即表示认同,主动出击,打乱敌方渡江计划,逼迫他们匆匆渡江,或许就能趁乱取胜,一举消灭敌方渡江主力,拖延他们南下时间,为各地部署江防争取更过时间。

    于是,虞允文下令由太平州都统领杨丛义统御精武军、扬武军、太平本地守军以及前来太平渡支援的百姓,阻挡敌军渡江,伺机击败敌方水军!

    得到授命,杨丛义打消了最后的顾虑。

    第二天,日当正午。

    薛望当先率领十艘战船离岸,进入长江,逆流而上,绕过江中岛屿,直扑和州敌军大营方向而去。

    接着苏仲率领战船离岸,从岛屿与江岸之间逆流而上,去往江中岛屿最南端。

    “马统领、袁统领,太平渡暂且交给你们,对面是五十万敌军,以防他们从上游偷渡,绕后袭扰,一定要时刻提防,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真有敌军袭扰,不要自乱阵脚,长江宽广,敌军难以渡江,袭扰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一千人,守住太平渡阵地,灭掉他们就是!”

    这次主动出击,杨丛义要亲自去前线指挥,在登船之前,太平渡江防也得做好安排。

    “大人,若真有敌军袭扰,他们不来渡口,而去攻打太平城,我们怎么办?”二人接令之后,袁华问道。
………………………………

第602章 挑战

    杨丛义略作考虑,回道:“太平渡口不丢,敌方大军便不能渡江,防线就不会失守,守住太平渡高于一切目标!太平城有守军,虞大人自会组织军队守住城池,不用我们担心。若虞大人亲自派人求援,你们可派遣五百人回援,战斗结束,马上回到渡口。另外,你们二人不论何时,都不得离开太平渡口,在我没有回来之前,每隔半个时辰,你们必须巡视江防,不得随意中断!”

    “是,大人!”袁华毫不犹豫的接令。

    马统领似乎心里有些想法,有些犹豫。

    “对面五十万敌军,随时都会渡江南下,太平、建康的官员百姓闻风而动,不知道跑了多少,人心惶惶,我们的将士也一样,没多少人认为我们能打赢这一仗,在他们看来,现在虽然能守住,但失败还是迟早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炸营溃逃,我不在营里,若你们也不出现,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你们在太平渡的任务,也非常重要,万万不可轻心!”杨丛义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

    “是,末将明白!”马统领抱拳应是。

    “好,太平渡就交给你们了。”

    杨丛义说完,转身就就上了船桥,几步登上战船甲板。

    一声令下,战船离岸,跟在前船之后,朝岛屿南端逆流而去。

    一个多时辰之后,到达岛屿南端的十几艘战船列好阵型,一一在岸边抛锚,等待前方传来消息。

    战船抛锚埋伏的岛屿南端,距离敌军船只所在的河口,直线距离不超过三里,若顺流直下,顷刻间就能出现在敌军所在的河口。

    哨探登上岛屿,占据高地,隔江远望敌军河口,监视敌船动向。

    话说薛望率领十艘战船到达敌军大营外的江面,在距离江岸六七十丈远的地方抛锚停船。

    大宋战船这几天多次在江面出现,由于双方距离较远,不在弓箭的有效射击范围之内,又没有抵近进攻的迹象,是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互不搭理。

    看到大宋战船再次出现在江面,江岸巡守的金军岗哨马上向禀报军情。

    上级军官匆忙来到江边看了一眼,便嗤之以鼻的回去了。

    只留下几句话,区区十艘船,一人一泡尿,都得给他们冲翻了,以后没有四五十艘船,就不要理会。

    岗哨自己一想,也觉得有理,他们有百万大军,宋国十艘船不过千人而已,就是让他们上岸,他们也绝对不敢上岸,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江面上有没有船,有多少船,莫说十艘,就是五十艘、一百搜,又能怎么样?能抵得过百万大军吗?显然是抵不过的。

    要是能抵得过,大金国军队也不会一路顺利南下,没有遇到丝毫阻力,所以江面出现的宋船、宋军不值得一看,反正用不了几天,等大军渡江,都是案板上的鱼肉。

    岗哨此时看着离江岸几十丈外的战船,好似外人看戏一般,连连打哈欠。

    就在他哈欠连天之时,从江中飘来的几句话,如同炸雷一样钻进了他的耳朵:“完颜亮弑君篡位,淫**女,残忍好杀,荒淫无道,无情无义,不忠不孝,逆臣昏君,苍天难容,人神共愤!”

    “完颜亮弑君篡位,淫**女,残忍好杀,荒淫无道,无情无义,不忠不孝,逆臣昏君,苍天难容,人神共愤!”

    “完颜亮弑君篡位,淫**女。。。。。。。。”

    那岗哨还没回过神来,江中喊叫声一遍遍传来,比之前更清晰,更整齐。

    岗哨脸色大变,急问另一人道:“怎么办?要不要去禀报?”

    “报什么,你不怕死啊!”另一岗哨低声回道。

    “难道就任由他们乱喊乱叫?”岗哨问道。

    “那能怎么办,我们能去把他们嘴堵上?再说了,既然敢做还怕人说不成!”另一人一脸无所谓。

    “难道传言都是真的?”岗哨在江面持续不断的喊声掩护下,小声问道。

    “这又不是秘密,谁不知道。”那岗哨看了对方一眼,有些不屑的回道。

    “弑君篡位也是真的?”

    “真的,是被他亲手所杀。”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