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皇上!”杨丛义起身,恭声称谢。
君臣之间果然还是没有绝对的信任,杨丛义手中掌有大宋军权,而济南杨四娘手里有掌有太多产业和钱财,有兵有钱,不管是不是忠臣良将,都是潜在的逆臣!
杨丛义从没奢望赵昚会绝对信任他,给他绝对不受控制的权力,只是没想到连他身边没有名份的杨四娘都不放心,都要把她弄到汴京。
生为人臣,杨丛义没有拒绝的余地,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皇上,她一介女流平白无故赏赐爵位并不合适,幸好她经营有道,手里有些产业,不若等她全部献给朝廷之后,再赏赐她不迟。”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杨丛义不贪权、不贪钱,他想要的只是安心做事而已,既然赵昚不放心,把钱上缴朝廷也就是了。
“这都是她的私产,不合适吧。”赵昚面有危难之意。
杨丛义道:“她手里的各类作坊、车马行、矿场都不怎么赚钱,这些产业都是与备战北伐有关,她一介女流整天跟这些事打交道并不合适,臣也跟她说过多次,可她总是不放心,怕做的不好,连累大宋军队打败仗。奔波劳累半生,她也不年轻了,是时候清静清静,好好享福了。”
“北伐备战相关产业?既然对北伐很重要,突然捐献会不会对北伐备战有影响?”赵昚随即问道。
“没关系,这些产业运行都比较正常,平常她也不必亲自参与,朝廷只需要派遣合适的官吏一一接管就是了。最好朝廷能单独设立一司进行管理,军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也可协调,以后哪些能向民间出售,哪些严禁外流,兵部、枢密院也可参与决定。”
“好,既然这么重要,朝廷自然要重视。”赵昚不再推辞。
二人又闲聊片刻,杨丛义便告退离开勤政殿。
“召史相入宫。”杨丛义离开后,赵昚小坐片刻,忽向内侍下令。
“需要跟史相说什么吗?”内侍应后,小心问道。
“商议与西夏盟约,与西金议和,还有北伐东金之事,别的不要多言。”赵昚稍稍思虑了一下,如此吩咐道。
内侍很快离殿,带人出宫去宣宰相史浩入宫面圣。
史浩做了十年宰相,虽然很多时候他的想法、政见与赵昚不和,但作为老师和宰相,他是合格的,并且兢兢业业,有些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能稳定纷乱的朝局,也能激起一汪死水,可以说,若是朝中没有史浩,汴京绝对不会有今日的景象。
如今朝政困难,河东、关中、陕北都尚未稳定,黄河河堤也未修整完全,再想为敌国西金发动战争,耗费那么多人力财力,必须要征得宰相史浩同意。
为将来能一统天下,成不世之功业,赵昚不得不慎重。
………………………………
第749章 家事国事
赵昚心里怎么想,杨丛义很清楚,但有些事他改变不了,也不愿去尝试抗争。
他手里的权势太重,稍有私心,朝廷和百姓就会面临灭顶之灾,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回汴京很久了,完颜雍想取大定府、临潢府,他必须亲自到济南府、河间府坐镇,给完颜雍一些压力。
但在离开汴京之前,家里的事,他也不能说是全然不顾。
厅内,杨丛义与两位夫人相对而坐,一言不发,气氛沉闷,显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又过多时,杨丛义开口打破沉默:“我的意见还是不要强行给思远定婚事,他不愿回来,也不用强求,爱去哪儿都随他去,只要不给家里惹事就行。也不要去找他,想回来的时候,他自然就回来了。”
“你就这么由着他性子来,到最后他不回这个家了,看你怎么办!”顾清尘面沉入水。
“姐姐,不会的,思远都是快二十岁的人了,过不了几年,肯定会回来的,难道还能不要这个家了不成。”孟芸娘在一旁打圆场。
“芸娘,要说这事也怪你。要是当初我们来汴京,把思远一起带上,让他留在我们身边,而不是丢在福建,也不至于会变成这样。”顾清尘马上将矛头转向孟芸娘。
“姐姐,这怎么能怪我呢。当初可是说好的,北方形势不稳,让思远留在福建好好读书求学,你也是同意的啊,又不是我拿的主意。”孟芸娘一脸委屈。
“不是你一直跟我说福建有多少书院,有多少大儒,有多少好先生,让思远留在福建读书有多好,我会同意?”顾清尘当即反驳,满腔怒气。
“好了,别吵了,一家人吵什么,传出去让人笑话。”杨丛义赶紧出来打圆场。
顾清尘、孟芸娘不再言语。
最近因为杨思远,二人已经争吵过多次,顾清尘一直将儿子叛逆不听话归结于当初听了孟芸娘的话将他一个人留在福建所致。
而孟芸娘显然不愿担责,也不会把责任推到她爹头上,毕竟她爹年纪大了,不可能陪杨思远上学。
“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到外边闯荡,吃些苦头,又不是女子,整日把他栓在家里做什么。你想想你自己,就因为自小随师父上山,吃了苦,得到磨炼,才能早早的扛起这个家,我们能陪思远一辈子吗?不让他吃些苦头能行吗?”杨丛义举例劝慰。
顾清尘不言,想起过去,无限感叹,觉得夫君所言有些道理,但她忽然记起一件旧事,不由得悲从中来。
随后便问道:“夫君,当日师父在华州遇害,你说要为师父报仇,如今那金贼是死是活?”
“那人倒是没死。大军围困京兆府的时候,他投降了,现在是大宋朝廷的官,还在京兆府任职。”杨丛义没有隐瞒,几年前他就派人查清了当年害死郑道长的贼首,收复关中时,他还特意让明复留意,别让那贼人逃脱。
“还在当官?”顾清尘惊问?
“为稳住降军降官,稳定地方,朝廷历来对他们都是优待的,我没能亲自去关中,这事确实怪我。”杨丛义作为统帅,作为朝廷重臣,自然不好私自下令斩杀降官,况且主持关中局势的还是带相位的虞允文,他怎么好命人杀人。
“师父不能白死!二十多年了,要给师父一个交代!”顾清尘语气坚定,双眼盯着杨丛义,想要一个答复。
“朝廷已经有定论,降官一律优待,也重新给了他们官职,他现在是大宋命官,不能杀,过去这么多年了,算了吧。”杨丛义是大宋重臣,报私仇,杀官员,历来都是禁忌,他不可能触犯,更不会同意家里人犯错。
两人对望片刻,稍后便将目光移到了一旁,谁也没有说话。
感觉到气氛异常,孟芸娘赶紧出来打圆场:“夫君,姐姐,这事儿得慎重。仇不能不报,但对方是朝廷命官,也不能随便动手。夫君,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他是降官降将,总会犯错,找个理由,让朝廷把他杀了,这仇报了,我们也不也惹事犯错。”
杨丛义听后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我想办法吧,这事儿你们就别操心了。”
而顾清尘什么话也没有说。
见顾清尘没有意见,杨丛义随后又道:“关于倩儿的亲事,我的建议是在六品以下的官员子孙中挑选,六品以上的不要考虑。我这次离京可能要一年半载之后才能回来,定下来之后,给我个消息就行。”
“行,我跟姐姐会好好挑选的,夫君就放心吧。”顾清尘还是没有开口,孟芸娘忙将话接了过去。
“那行,就这样吧。”杨丛义说完便起身离开,朝他的书房走去。
顾清尘、孟芸娘二话不说,各自离开,回去自己的院子。
杨丛义不善处理家务,仅仅只有两个夫人,便让他难以自处。家务事既然理不清,索性就不管了,眼不见为净,偌大一座府邸,两房各过各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反正迟早也是要分开住的。
数天后,杨丛义离开汴京,迅速赶往济南府。
就在他离开五天后,顾清尘不顾孟芸娘劝阻,独自离家出走。
顾清尘离开汴京之后一路向西,经河南府至洛阳,而后进入关中。
一个月后,顾清尘回到汴京家中。
不多久,关中便有消息传至汴京,说是京兆府一名重要官员暴死家中,头颅不翼而飞,官府在现场没有发现太多线索,但从有限的线索可以推断那官员是死于仇杀。
据说被杀的官员是一名金国降官,一时间众多降官人心惶惶,关中其他降官受此影响,纷纷闭门不出,亦不敢走动。
半个月后,迫于压力,有数名降官从家中逃走,离开关中,不知所踪。
降官逃走的消息送回汴京,朝廷迫于压力,命京兆府知府周必大彻查,以安抚关中、河东、汴京等地降官之心。
然而,前前后后查了三个月,也没有一个结果,最终变成了一个悬案。
所幸那件案子之后,各地加强了对官员的保护,关中未再发生降官被杀之事,悬案造成的不良影响才渐渐消退。
就在关中、汴京为被京兆府杀官案吸引了注意力之时,济南府、河间府驻军再次有了新动作。
三月初五,两万驻军在杨丛义亲自率领下从济南府出发北上,由于每队将士都有两辆大马车相助,他们的盔甲武器不需要自己背负,在平顺的官道上行军速度增加不少,急行军三天后,大军便赶至河间府。
这次事出突然,大军不得不先行一步,而朝廷的粮草物资预计要滞后一月有余,所以面对西金军队只能牵制,不能大举进攻。
大军到河间府之后,立即摆开阵势,兵分五路,做出袭击燕京、平州一带县城的架势。
三月十二日,各路军队距离各自目标十里,而后驻足不前,没有贸然发动攻击。
三月十四日,各军依照计划兵临城下,先劝降目标县城,见对方不为所动,随后便发动浩大的攻势。
东金在燕京地区兵力只有七八万,留下驻守燕京城的兵力后,真正驻守在真定府、河间府前线的兵力便十分有限了。
加上这几年驻守真定府的西金军队始终处于劣势,只顾防守,而不敢向北发动任何攻击,而大宋在河间府的驻军虽然隔三差五的出动拉练,操练起来也是声势浩大,但都是只打雷不下雨,自三年前攻过燕京、平州之后,就再没向东金任何城池发动过攻击。
由此,辽阳府判断燕京地区三方势力交织,短期内难有战事。
燕京南边前线防守压力减小,而东金、西金在大定府、临潢府剑拔弩张,完颜雍无时不想把完颜亮趁机抢去的大定府和临潢府抢回手里,因此他暗中将燕京地区的兵力悄悄抽调往平州、莱州、锦州等地,为待机夺取大定府、临潢府提前做好准备。
果然,去年夏秋之际听闻大宋与完颜亮在河东生了嫌隙,完颜雍便心思萌动,但考虑到完颜亮的军队还能强大,便没有贸然出动大军夺大定府。
不想,几个月后又听闻完颜亮丢掉了整个河东和关中、陕北,完颜雍顿时觉得最佳时机来临,于是马上开始筹备粮草,准备趁机发动反攻,给实力削弱的完颜亮致命一击。
但让完颜雍没有想到的是,完颜亮居然一怒之下,直接就气了死,而后毛头小子完颜光英接位,短期内难以把控大同府权力,正是反攻良机。
于是尚未准备充分的完颜雍便调集大军,匆忙发动对大定府的进攻。
他的军队一出动,西金守军便闻风而逃,直接撤离大定府,逃往临潢府,这给了完颜雍极大的信心,当即决定御驾亲征。
大定府轻松拿下,临潢府自然也不在话下,甚至大军千里直驱大同府,也不是不可能!
他的死对头完颜亮一死,整个西金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只要放出消息,得贼子完颜光英首级者,官升三级、封万户,恐怕大同府马上就乱!
完颜雍坐在御辇里,随大军北上临潢府,心里在谋划如何迅速拿下大同府,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第750章 攻击临潢
然而,就在完颜雍刚出大定府两百里,还未到达临潢府时,他便接到平州方向送来的消息。
宋军突然大军出动,直逼霸州、静海、北辰、宁河等地,恐要大举进攻!
听到这个消息,完颜雍心里顿时咯噔一声,不由得开始咒骂宋人无耻,就会搞这些无耻偷袭!
事已至此,过过嘴硬,骂完还得解决问题,是进攻直取临潢府,还是退守大定府,支援平州、燕京,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完颜雍兵力有限,燕京、平州不能丢,临潢府也必须取,完颜亮去世,若不抓住机会夺回临潢府,等大同府有人稳定局势后,派兵支援临潢府,再想取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召集将帅,几经商讨考虑之后,他们判断宋军不会大举进攻燕京,因为他们几个月前才在河东、关中、陕北用兵,西边尚未稳定,不可能把大军调回济南府、河间府,此次北上燕京、平州外围地区,应当只是虚张声势,不会出动太多军队,纵使真要攻打平州、燕京,他们也不可能打的下来,只需收缩战线,驻守重点州县,暂时不必分兵支援。
加上平州送来的消息还不够多,他们知道宋军北上,还不确定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进攻意图。
几经斟酌之后,最终完颜雍决定暂不支援平州,命平州方向留意宋军动向,若宋军攻势迅猛,则全线退守平州城固守,待大军支援。
与此同时,下令全军加速行军,速夺临潢府。
三月十八日,完颜雍率军到达临潢府城外二十里,扎营休整,准备第二天攻城。
当天晚上,完颜雍先是收到平州送来的军情,说宋军兵分五路猛烈攻城,难以抵挡,请求速派援军!
此时正值夺取临潢府的关键时刻,完颜雍哪里肯抽兵南返,回去支援平州,当即给平州、燕京留守下令,命他们无论如何,死守城池,坚守一个月,援军必到,宋军必退!
坐在大营里的完颜雍稍稍有些担心,他虽然没有跟宋军接触过,但却知道他们绝对不是好对付的,并且个个都善于把握时机。
近两年主掌山东、河北的是杨丛义和沈缙,完颜雍认识这个两个人十几年了,当年他们冒充商贾经海路北上辽阳府,以寻求经商庇护为由,挑拨他举旗造完颜亮的反,几年后他搞清杨丛义和沈缙的来历之后,方知当年他们帮助他造反并不仅仅是为了经商赚钱,而是带着大宋朝廷的任务,便对他们怀恨在心。
但恨归恨,杨丛义和沈缙的确帮了完颜雍不少帮,至少当年他能在辽阳府顺利登基,便离不开沈缙的帮助,是沈缙帮他拉拢了两万完颜亮的军队,又将那两万人用船在十天之内运到辰州,是他们最终促成了他在辽阳府顺利登基。
而杨丛义信守承诺,也给他运来了五万吨铁,让他短时间内便装备了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心腹强军,迅速稳定了上京和北方草原,震慑住了其他蠢蠢欲动的势力,燕京、平州、莱州、锦州归附,半年之内便将大定府、临潢府以东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可以说,杨丛义和沈缙这两个宋人,对他完颜雍的帮助绝对不小,没有他们的帮助,他不可能那么顺利登基,更不可能从完颜亮手里抢占那么多土地。
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杨丛义和沈缙将完颜亮跟他的精锐主力困在汴京地区,让他带着军队跑回燕京,完颜雍可能连辽阳府都不一定守得住。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杨丛义、沈缙绝对是完颜雍的大恩人。
但如今身份变异,两国关系对立,贸易也有断绝之势,恩人自然要变成仇敌。
完颜雍清楚他所面对的杨丛义和沈缙的能力,知道他们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向来州、燕京动兵,所图非小,心里根本不敢有丝毫大意,但临潢府就在眼前,如若此时不取,恐怕就要横生变数,毕竟他曾听闻完颜光英并不是无能之辈。
就在平州送来的宋军消息当天夜里,完颜雍睡梦中被杀伐之声惊醒。
以为是做梦,醒来之后耳边确切听闻远处有刀兵磕碰、将士受伤惨叫之声,帐外军情不明,完颜雍急招禁卫查问。
不多时,禁卫统领回报,是临潢府小股守军偷营,趁外围军队夜间不备,突入营中,现在敌军已经被包围,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将敌军全部消灭。
听闻此报,完颜雍才放下心来,但他好梦被惊醒,已经难以入睡,况且他久居皇宫,历来睡的都是安稳觉,在刀兵之声哪里睡得着。
静坐两刻钟之后,远处的刀兵之声渐绝,惨叫声也渐渐停歇。
未过多久,完颜雍耳边便清净了,困意随之涌上眉目,随即告诉禁卫统领,今晚军情,明日一早奏报,而后继续入睡。
五十岁了,完颜雍也上了年纪,特别是做了皇帝这十几年,老的很快,须发皆已灰白,精力也不如以往旺盛,时时感觉劳累困顿,力不从心,
在得知比他只大一岁的完颜亮病逝之后,完颜雍越发顾惜自己的性命,不敢大怒,不敢大喜,也不敢大悲,因为他的太子还不满二十岁,若他跟完颜亮一样突然病逝,东金马上就会陷入内乱之中,子孙后代将遭遇灭顶之灾。
所以,完颜雍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淡定,心态要平静,心情也不能大起大落,有什么消息不要急报,更不要打扰他正常的休息。
完颜亮死后,完颜雍开始养生了,因为他知道,西金没了完颜亮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他迟早会灭了西金,重新将大金国统一起来。
完颜雍养生,进入睡梦,全军将士却因一场规模不大的袭营,再无机会入眠。
因为皇帝完颜雍御驾亲征,此刻就是营中,谁敢大意,谁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第二日天明,被临潢府敌军袭营的外围左军统兵官被罚俸一年,鞭笞二十下,并传令全军,再有营区防线被突破,统兵官以下将官,杀无赦!
处理完昨夜袭营之事,完颜雍亲自下令前军一万人率先出发,进攻临潢城。
巳时三刻,前军一万大军准时出发,中军、左军、右军随后,齐头并进,赶往临潢城。
午时,完颜雍率领大军抵达临潢城下,派人上前招降,却被城上守军乱箭射回。
半个时辰之后,攻城准备妥当,完颜雍也失去了招降的耐心,当即下令攻城。
完颜雍的大军滔滔如水,从三里之外,直奔临潢城下,齐攻南城门。
一声令下,大军展开弓弩压制,漫天箭雨覆盖城门附近半里之地,为攻城器械抵达城下争取时机。
而城上守军不甘示弱,随即以强弓硬弩展开反击。
一时间,漫天飞羽,密密麻麻,遮蔽了天空。
惊慌之下,来不及逃走的鸟雀,正欲展翅逃离是非之地,瞬间被数支利箭穿身撕碎,血肉飘洒,成了这场战争第一个牺牲品。
双方利箭齐射,你来我往,虽然两军相距甚远,但总有神射手,异于常人,不多时双方便开始出现伤亡。
兵力旗鼓相当时,攻城的一方总是吃亏的,完颜雍早有准备,加上宋军正在攻击平州、燕京外围城池,他没有多少时间跟临潢城守军往下耗。
试探性进攻一刻钟之后,一声令下,前军一万人盯着临潢城上的箭雨,边张弓还击,边带着攻城器具直扑城下,准备强行登城、破门!
一旦攻城军队开始不计代价,便意味着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不夺城池决不罢休。
镇守临潢府的都都统制是完颜亮的心腹,完颜亮虽死,可完颜光英还在,他也不可能就此放弃临潢府,返回大同府,或是投靠完颜雍。
不但不能退,还要通过这一仗奠定他在大同府的地位,力争成为新皇完颜光英的心腹之臣,掌握更大的权力, 掌控更多的军队!
无论如何,这一仗都必须赢,击败完颜雍,他马上就能在大同府位极人臣,若时机来临,说不定也能过一把皇帝的瘾。
“还击!节约用箭,放近之后还击,让这些乱臣贼子,统统死在我们脚下!”临潢府都都统制在卫兵盾牌保护下,不顾危险,亲临城头督战。
城下不顾代价前进,城上留有后手还击。
完颜雍的军队抵近城下三十丈之后,头顶密集的箭雨,伤亡骤然加大,然而后方的统兵将领凛然不惧,因为他知道这是攻城的必然代价,皇帝完颜雍不会怪罪他。
等终有攻城士兵将云梯搭上城头,距离城墙百丈之内已经倒下不少士兵,不下千人。
但这区区千人与几万人相比,并不算什么,跟夺下临潢城相比,更算不得什么。
皇帝完颜雍的意思很清楚,不计代价,也要夺下这座大城,战死百人千人,完全可以接受。
于是,临潢城守军将士居高临下,在紧张害怕中以弓弩展开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的忘掉了惧怕,手中的弓弩逐渐得心应手,看着一个个敌人倒在自己的利箭之下,心中慢慢生出了兴奋之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