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后命重骑兵冲营,直接冲乱营内金军部署,分割各个营区,使营内消息不能互通,统兵官、将官不能有效指挥,不能组织统一反击。
两支精武禁军从南北两个营门冲进营内之后,两路步军紧随其后。
海子村大营是固安步军的地盘,由他们自己亲自建成,营内的一切他们非常熟悉,哪里是营房,哪里是仓库,不需要任何搜索,仅仅依靠身体记忆,他们就能找到各自的目标,堵住敌军,展开激斗。
前后不到一刻钟时间,金军统兵官和一众将官还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来了多少宋军袭营,整个海子村大营便乱成一团,军情收集不到,命令传达不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军统兵官和将官们终于明白了,这不是袭营,而是宋军在反击夺营。
可惜他们明白的太晚,等他们搞明白的时候,前营后营已经全部被拿下,只剩中军大帐这一片区域。
而在这一片区域内,还有一队队弓弩难伤的骑兵横冲直撞。
………………………………
第774章 三军皆动
一个时辰之后,中军大营内最后几个仍在抵抗的金军将官和士兵被乱箭射死,海子村大营重新回到宋军手中。
此战出动两万五千人,部署周密,营内厮杀,营外围困,翻越营寨想要趁乱逃跑的金兵无一逃掉性命,全部命丧宋军弓弩、刀枪之下。
为了接下来的战斗部署考虑,宋军此战未抓俘虏,也未留活口,就连战场也只是简单的清扫一下,将金兵尸体集中丢至其中一片营区,腾出空间后,好给宋军将士暂且休整,因为接下来还有一场只能成不能败的恶仗要打。
当晚全军在营内留宿休整,第二天一早,趁着飘舞的雪花,顶着呼啸的寒风,精武重骑兵在前,固安步军在后,两万三千多人在严寒中向北进发。
在大部队周边十里之外,每隔两里都有宋军轻骑斥候,将整个部队围在其中,他们利用望远镜的优势,先一步发对敌方,一一将前进路上的金军撒播出来的岗哨和探子清扫干净。
当年紧急运往雁门关的冬装,经过多年缝制储存,如今足以供给三十万军队,这次举国北伐,这些以往极少拿出来的冬装自然要全员装备。
此时,寒风呼啸中,宋军便穿着厚厚的冬装前进,他们丝毫不觉得寒冷。
这些冬装是杨丛义发动北伐的底气,有这些装备,宋军便能在寒冬中无所畏惧,在宋金两军对峙、防守反击战中占据绝对优势。
两天之后,这支步、骑组成的北伐军在杨丛义亲自统帅下抵达预定作战区域。
此地在通运大营西南方向,距离金军大营不到二十里。
与此同时,在金军大营西北方向也有一支万人左右的宋军正在风雪中跋涉前进,距离金军大营已不足三十里。
而在通运大营内,留守兵力近一步减少,原本万人,此时已经减少至八千人左右,但隔河望去,通运大营还是严阵以待,若斥候不深入营内,根本看不出兵力调整的痕迹。
从通运大营缩减的兵力并没有撤离太远,他们转移到了南边三十里外的马头村,似乎是要加强桥梁防御等级。
同时宋军也发现了运河结冰,单人可以踏着冰面过河这等未曾预料之事。
随着运河结冰的事实被更多人知晓,并亲自下河踏冰实验之后,明复手下的将官们这才明白上面为何让他们将粮草物资和兵力纷纷撤出通运大营。
毫无疑问,金军忽然收兵不再修建舟桥,而又不退走,就是在等严冬到来,运河结冰,而后金军便能踏冰而过,如履平地。若不是通运大营提前转移,待某一天早晨金军突然如潮水般冲进大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提前转移粮草,分散兵力的决定,就显得非常英明。
由此,将官们顿时对上面做出决策的人生出无限敬仰与信心,同时对北伐获胜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同一天,马头村附近驻守的一万多人再次接到命令:撤往南岸,以唯一的一座桥梁为中心,沿运河部署防御阵地!
得到命令的将官们虽然还不知道关于全局的部署,出于对上面的信任,他们还是迅速开始调动军队,部署阵地。
金军大营内,金军统帅聚将做战前动员。
“我们等待多时的天时已经到来,运河冰层已有两寸多厚,照目前结冰速度来看,明日午时之前,运河冰层一定能够达到三寸厚。届时,各军依照先前的部署,只需向前直冲宋军大营,此战便有胜无败。如果宋军跑的不够快,此战战果将超乎想象。拿下眼前的通运大营后,北边的潮白河宋军将成瓮中之鳖。我们是否能大获全胜,全看明日一战。你们可有必胜信心?”
“有!”
“有!”
“有!”
众将官齐声高呼,从他们的目光里可以看出,这不是恭维之语,而是发自内心深处,他们绝对相信此战能胜。
“好!明日之战,斩获宋军首级最多的部队,本帅会亲自为他报功,若有机会定举荐其到辽阳府任职,给他飞黄腾达的机会!”看着众将火热的目光,金军统帅随即抛出一块肥肉。
属下将官一听此话,顿时大喜,去辽阳府任职就相当于成了皇帝的亲近将领,往后前途将不可限量,这可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金军统帅马上脸色一变,又道:“若是明天有人偷奸耍滑,贪生怕死,不按计划行事,本帅也绝不留情!如果明天不胜,谁将人头落地,本帅绝不含糊,也不会管你们有多深厚的家世背景!明白吗?”
大元帅可很少说这种狠话,这番话入耳,众将不由的心下一惊。
但在心惊的同时,他们还是马上给出回应:“末将明白!”
“明白就好。接下来本帅给你们分配渡河攻击顺序。”
运河表面的冰层虽厚,但也只是冰层而已,是冰层厚度就有极限,能一次承载多少将士过河就有限度,若是一不分先后,一股脑全都往冰面上冲,冰面很有可能承受不住而破裂,一条裂缝将影响一队将士通行,如果冰面裂缝过多,攻击宋营便是问题。
因此,四万大军哪支军队先过河,哪支军队随后,哪支军队殿后,必须提前安排清楚,同一片区域,同一时间,冰面上能承载多少人也需要交代清楚,而后各军才好渡过冲杀。
这些问题,金军统帅早已思虑、实验清楚,所以很快便将各军先后顺序和攻击阵型安排清楚。
“还有,战马容易踩破冰面,明日渡河进攻宋军大营之时,任何人不得骑马过河,包括你们在内,谁都不能将战马牵出大营。另外,冰面很滑,第一批次渡河部队将士必须带足干草,渡河之时铺在冰面上,以便后续各军迅速渡河支援。这来两件事,你们务必谨记,若有人不遵守将令,导致攻击不如预期,本帅必定军法处置!”主要事项安排完毕,金军统帅提出补充要求。
“是!”大战当前,众将官不敢不从,也不能不听,因为大元帅所言确实有道理。
关于明日渡河攻击宋军大营的安排部署交代完毕,将官们听明白之后,他们随即离开帅帐,各自回营召集各营军官传达大元帅的要求和命令。
这一夜,大宋各路北伐军和金军大营各军将士都在紧张、恐慌、期待等复杂的情绪中挨到了天明。
次日上午,数骑从金军大营西南二十里外的宋军临时营地出发,向北方和东南方向飞奔而去,他们带着的是北伐大元帅杨丛义的命令。
与此同时,斥候哨探继续近距离对金军大营进行观测探查,监视金军一举一动。
午时将近,宋军斥候凭借望远镜看到大队金军离营,朝运河方向前进,一斥候立即飞马回营禀报,其他斥候则继续监视金军。
两刻钟之后,杨丛义得到斥候禀报金军动向,当即下令全军准备,随时出击!
又过一刻钟,监视金军营地的斥候再次禀报说,金军大军出动,在运河沿岸部署,随时准备渡河进攻通运大营!
又一刻钟过后,金军营地附近的斥候再次禀报,金军已经在箭真掩护下,踏着运河冰面渡河,离开之前已有数千金兵攻过河岸!
金军动向每隔一刻钟便会送回大营,各军将官都在关注、打听,他们自然知道金军已经对通运大营发起进攻,于是不少将官派人到帅营询问何时发兵。
杨丛义只是下令全军准备,并未下令全军出动,因为大军出发的时机还未到,还要继续等待。
他回复各军,让他们静心等待,时机一到,各军可自由冲锋,向金军大营发起攻击,绝不约束!
半个时辰之后,金军数万士兵渡过运河,与通运大营内的宋军将士在营前激战,随着源源不断的金军过河,加入混战,宋军渐渐不支,开始节节败退。
一个时辰之后,宋军败退数里,金军攻进通运大营。
一个半时辰后,宋军残兵南逃,不见踪影,金军攻占通运大营。
“令!全军出击,目标金军大营!”
申时一刻,将令从帅营发出,一刻钟不到,便传遍全营各军。
接到命令后各军陆续出发,直奔东北方向金军营地。
精武禁军虽是重骑兵,全员拥有战马,还是比仅凭两条腿奔走的步军要快,不到一刻钟时间便冲到了步军前头。
步军此时望着扬雪远去的精武禁军真真切切的是羡慕嫉妒恨,要是他们也有一匹战马,绝不会落在禁军后面吃屁!
精武禁军远去之后,步军各军因行军快慢有别,也很快分出前后。
在骑兵面前步军行军速度赶不上,自然无话可说,可同是步军,有人跑到自己前面就很难接受了。
于是各军各部在大战之前,在荒野雪地上展开了罕见的行军大比拼,一会儿这支部队在前,一会儿又被其他部队赶超,各部之间比拼的热火朝天。
而这场比拼的目的就是为了早一步赶到战场,投入战场,抢得军功!
很快,这种比拼的势头被杨丛义发现。
他稍一思索,便立即下令停止比拼,命各军按现有顺序匀速前进,不得随意浪费体力!
………………………………
第775章 抄底金营
大战在即,任何耗费体力精力的比拼都是愚蠢的行为。
杨丛义的命令通过快马,很快传达至各军各部,这种无谓的行军比拼方才告一段落。
不到二十里路程,各军全速行军,一个时辰之内便赶到金军大营附近。
而此时,整座金军大营已被提前半个时辰到达的精武禁军完全占据!
大军未到,禁军便赶来向杨丛义禀报:“精武禁军已全歼金营残兵!完全控制金军大营!”
“其余金军现在何处?”杨丛义当即询问,虽然每隔一刻钟就有斥候来向他禀报金军动向,但他还是唯恐出现变数。
“禀大帅,金军已渡河抢占通运大营,主力此时仍在向南追击。”
一刻钟后,杨丛义率步军进驻精武禁军控制下的金军大营。
入营之后,得到详细战情汇报:金军全力向通运大营发起进攻后,一个半时辰之内,近四万兵力全部渡过运河,大部去追击宋军,近万人入驻通运大营,而后便在营房挣抢物资,未有其他行动。精武禁军赶到之时,整座金军大营内外只有不到三千留守兵力,被精武禁军在不到一刻钟之内,全部歼灭,无人逃脱,营内留有粮草物资足够五万人马半月之用,除此之外,金军战马全部遗留在营内,短时间内难以统计清楚!
全军将士在荒野雪地里喝风吃雪两天,终有收获!
抄了金军大营,得此战果,杨丛义难掩兴奋之情。
但片刻兴奋之后,杨丛义马上下令步军接管金军大营内外防御,派遣精武禁军一半兵力奔袭马头村,支援从通运大营撤退的宋军。
既然金军已经入瓮,就绝不能让他们轻易逃脱!
精武禁军离营南下不久,运河对岸过来一小队金兵,直入金军大营,入营之后,未听刀兵之声,便纷纷命丧弩箭之下。
在此之后,陆续又有几队金兵渡河入营,无一例外,刚刚入营便遭遇弩箭伏击,连个活口都没能留下。
小半个时辰之后,夜幕迅速降临,三丈之外,不见身影。
金军大营被从百里之外冒雪北上悄无声息全歼海子村大营金军的大宋北伐军迅速抢占,而此时五里之外的通运大营内,从上到下皆在提前庆祝胜利,尚无人知晓已方大营发生何事。
其实此事也好理解,金军之所以将大营设在通运大营对面,全力进攻之时,不惧宋军偷袭营地,只因为他们早就知晓各路宋军兵力部署的大致情况。
潮白河大营虽有三万兵力,但不敢轻易出动,纵使出动也不敢攻击金军,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骑兵,而通运大营更不必说,他们也是没有骑兵的,跑不过,便不可能打的赢,何况不管是潮白河大营还是通运大营都在金军视线之内,根本没有机会分兵袭营。
另外涿州、固安的宋军都是败军,刺猬河大营、海子村大营都在金军手中,宋军若不死心,还想北上,必定躲不开驻守在两营附近的金军监视,并且这两路败军也几乎都是步军,根本不具备北上袭营的能力,何况又是在寒冬,他们更不可能离开城池找死。
综合四路北伐大军的兵力构成和现实处境判断,他们都不具备偷袭金军大营的能力,况且攻克通运大营,击败通运这路宋军根本用不了一天时间,甚至半天时间就够了,到时候金军完全可以回军将营内物资搬至通运大营。
可以说正常情况下,宋军不会有半点机会袭击金军大营。
事实也正如金军所料,他们从午时大举渡河,很快便将宋军赶出通运大营,宋军失去对通运大营的控制,并且在金军追击下,宋军完全没有夺回大营的能力,只能且战且退,一路向南逃遁,金军不到半天时间,便完全占据宋军通运大营,并给各军分配好营区,派人回大营提前准备,以便第二天一早便将粮草物资转运至通运大营。
原本一切都如金军预料,进展顺利,可金军从始至终都没意识到杨丛义手中有一支奇兵,精武禁军!更没意识到海子村大营内的一万金军竟然会悄无声息的全军覆灭,没有一个活口逃脱。
黑夜中,通运大营内灯火通明,虽然金军没能在营内搜刮到如同海子村大营那般多的物资,但也不是毫无所获,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击败了宋军,夺取了宋军花费大力气建好的坚固大营,这就值得金军庆祝。
在他们看来,宋军此次四路大军围攻燕京,其中三路已败,剩下的一路如果不弃营逃走,也难逃被他们攻破大营的命运。
如此一来,他们便是解围燕京的大功臣,而此时距离最终的胜利已近在咫尺!
在距离金军五里之外的金军大营内,同样是处处灯火,与金军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庆祝,很是安静。
刚刚迎来潮白河一万援军,此时三万将士除了守卫营和岗哨之外,全都在营内火堆前烘烤自己几乎湿透的冬装,这是他们在北方保命的根本!
而与此同时,杨丛义与各军将官于帅帐议事,分配明日作战任务,并商讨如何尽快围歼金军,结束外围战斗,直驱燕京。
当然本次聚将议事最重要的还是部署明日战局,以防金军发现大营被偷,弃通运大营,四散逃走。
消灭金军有生力量,弱化燕京城防守能力,是杨丛义策划此次围歼战役的主要目的。
此时运河结冰,人在河上通行无阻,一旦金军发现不对,全力逃遁,仅凭一万精武禁军也杀不完他们,如果他们熬过白天,夜晚逃走,更拿他们毫无办法。
所以控制住运河,如何将金军困在运河与潮白河之间便是关键,而这也是难处所在。
眼下寒风呼啸,气温很低,纵使砸破冰面,用不了半天,冰层便会恢复如初,走上去,同样如履平地。
整条运河,北边与潮白河相连,南边通往香河,从与潮白河相连处到马头村,长约五十里,结冰之后,处处都可通行,而要想全线防御,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兵力,并且一旦兵力过于分散,金军分击其中几点,整条防线便会处处是漏洞,根本无法起到阻拦金军的作用。
针对这个难题,杨丛义在最初策划这场战役之时,便开始思考解决办法,但思来想去,所有取巧的办法都不可能百分百凑效,都有漏洞。
细究下来最可靠的,反而是堆人力,拼勇气,下死力气!
而要下死力气,无疑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但天下没有任何大业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
各军将官们很快就防御运河部署,接受命令,达成一致。
次日卯时,距离天亮还有一个时辰,两万宋军将士便离营赶往运河边,今日他们就要凭人力斩断运河浮冰,断绝金军撤回运河西岸的退路,将金军困在运河与潮白河之间的茫茫荒野大地。
三寸厚的冰层并不容易敲碎斩断,不论是步兵还是骑兵,在厚厚的冰层面前都有几分绝望。
步兵凭借手中的刀枪,一下下砍下去、扎下去,冰层基本不为所动,甚至刀枪还会划开。
而骑兵也是一样,依靠披甲战马和将士的体重,一起站在冰上,自然有可能踩裂冰层,但冰层破裂的同时,战马难免会被浮冰所伤,骑兵没有战马那还是骑兵吗?所以面对运河浮冰,骑兵也只能下马像步兵一样,用他们手里的刀枪对抗冰层。
好在距离天亮还早,而在寒冷的夜里,运河对岸也无金军在河岸驻守,将士们有的是时间。
区区三寸厚的冰层,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宋军士兵利用手中的刀枪,一刻钟足以将其刺穿。
黑夜中,两万将士在几十里长的运河岸边一字排开,两两之间相距四尺远,在河边冰上疯狂挖洞。
按照要求,每人只要挖三个碗口大的洞,便算完成挖掘任务。
这个任务初时很难,但挖过一过洞之后,掌握了冰上挖洞技巧,便挖起来便省事又省力,基本不费多少力气。
天未亮,各军挖洞任务便已基本完成。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便是保证挖好的洞不会再次冰封!
这是一个需要持久坚守的任务,凭的就是耐心,因为每隔一时半刻,将士们手里的刀枪兵刃就要伸入冰洞中搅动,将刚刚结成的薄冰搅碎,维持冰洞留存。
就在天亮之前,另外一万宋军将士带着众多简易碎冰工具抵达河岸,一根长木,一根绳索,外加一个钉入木头一端的枪尖。
冰层上洞口之间的脆弱连接,很快被合力举起或单独举起的木头击碎,冰层与河岸的联系迅速断绝。
随后便以木头为工具,以断裂的冰层为突破口,从河岸向河中,将冰层砸裂,木头一丈长,砸裂的冰层便有一丈宽。
裂冰任务比挖洞要简单,速度也更快,关键是看着厚厚的冰面碎裂,那肆意破坏的感觉,很爽很痛快。
他们一路砸下来,好像没把砸冰当作任务,而是当成了战争间隙的娱乐,他们兴致高昂,不少人争抢着,就想玩一玩。
………………………………
第776章 以雪为墙
砸冰玩乐中,天渐渐放亮。
运河西岸冰层被砸烂了将近四十里,北伐将士则在河岸一字排开,站的整整齐齐,不时的用手中刀枪搅动身前的河水。
要想阻止金军逃回燕京城,砸碎运河冰层只是第一步,运河长约五十里,单靠三万将士沿河守住五十里破裂的冰层,兵力过于分散,不可能挡得住金军逃窜,所以按照杨丛义的计划,他们还要在两天之内,沿着运河建起一道墙,彻底将四万金军困在运河与潮白河之间的荒野之上。
因此,在得知五十里运河冰层已经挖开砸碎之后,杨丛义马上向各军下达新的命令:一个时辰之内,以积雪和野草为材料,在运河岸边垒起两尺厚、半人高的雪墙,再以河水浇筑,每道墙之间留下五尺空隙!
各军接到军令,马上组织驻守河岸的将士迅速行动。
大雪下了几天,地上的积雪已经两三寸厚,以雪垒墙,就跟堆个雪人一般容易。
杨丛义要求每道雪墙之间留下五尺空间,原本驻守河岸的将士两两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尺,也就是说每两名战士只需要合作在两人之间垒起三尺长、两尺宽、半人高的雪墙即可。
此时刚刚天亮,运河对面的通运大营内,庆贺了大半夜的金军尚未起身。
虽然他们昨天因为天色已晚没有继续追赶宋军,没能取得更大战果,但他们却如战前预期一般将宋军赶出三十里外,赶进了茫茫荒野之中,追得宋军一路向南逃窜,根本不敢回身缠斗。
宋军跑了,这就够了。
金军原本也没想将通运大营内宋军歼灭,也只是要将宋军赶出大营,逼迫他们后退,彻底粉碎宋军合围燕京城的企图而已,能取得如期战果,金军上下都能兴奋。
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