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日游人如织,各个绫罗绸缎显得华贵无比。
夜间姬馆人声鼎沸,文人骚客吟诗作对、花魁行首轻弹浅唱、勋贵豪商一掷千金。
战争和饥荒造成的流民正在逐步渡江北上,文及甫内阁正以半屯田的形势开拓江淮。
没了那些扰人清梦的花子,新朝廷也停了岁币,不会再有和亲根括之类的混账事,整个临安城都显得干净许多,豪门富户和中产之家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跟舒心一点。
小确幸。
嗯,用这个来自另一个位面的新造词来形容现在的临安人,似乎蛮合适的。
没有人在乎南方百里外十五万官军围剿方腊残党的战争。
更不会有人在乎北方万里之外辽东正在进行的生死厮杀。
除非有人提醒他们注意。
徐世柳穿着青衫,带着哈巴狗一样不离寸步的蒲鲁浑,施施然走进临安城南一家书坊后院中。
书坊管事看到他,赶紧上前迎接。
这间书坊就是徐世柳开的,他是幕后老板。
“正言。”那管事小声禀报:“您要的增刊样本已经印好了。”
随后那管事递上一张8开的报纸。
徐世柳没有功名,但他有官职,虽然为了考试,大部分官职差遣都辞了,朝廷却也没全都收回去,给他留了个右正言的虚衔,权当挂个官名。
他接过报纸,首先翻阅了报纸头版的新闻:《辽东大捷》。
题目大到夸张的红色字体几乎占据了半个版面。
内容就显得朴实许多,就是平铺直述的表示,在大都督府的指导下,徐世杨率领七千齐省兵马,排除万难,与盖州城下歼灭酋主完颜娄室所率领的十万金军,斩首两万级,辽东震怖,鞑子胆寒。
内容所有数字都是真实的。
但新闻的特色就是:告诉你事实,不告诉你全部事实。
比如徐世柳刊发的这份报纸,就不会告诉读者这被歼灭的所谓十万鞑子,9成以上是老弱妇孺;所谓斩首两万,其中男丁只有六千,有盔甲的更是只有四千不到。
还有,完颜娄室虽然姓完颜,但他不是金国宗室,他只是个万户勃极烈,以鞑子兵为将有的体制,说他是酋主也行,但这个词很难不让无知者误以为他似乎是鞑子大汗之类的人物。
徐世柳仔细看了看这篇文章,之后点头赞扬到:“写的不错,本官要求的重点全都顾及到了,这篇就这样吧。”
说完,他又翻看主版面之外的内容。
第二版上是一个艳情故事,与严肃新闻的头版新闻形成鲜明对比。
主要内容是齐军士兵与完颜娄室妻妾女儿们发生超友谊关系,搁在后世某点上妥妥404,作者编辑都要喝茶的节奏。
如果有一个穿越者拿两个版面的文章一对比,大概会产生一种这是大裤衩和系统科技合办刊物的错觉……。
不过这正是徐世柳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因为这个时代的市井百姓,识字率非常低,想让他们熟悉报纸这种新事物,向他们传播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严肃新闻肯定不是最合适的手段。
相反,这些盘外招确实效果明显:普通汉人大兵有机会玩鞑子贵女,肯定喜闻乐见不是?
何况第二版上还画着让人血脉喷张的H图。
徐世柳大概看了一眼,二版内容与事实相去更远,不过在吸引别人眼球方面更加出色,估计会很受市井盲流的欢迎。
也就是说,流传会很广。
而故事中潜移默化的宣传:鞑子在齐军兵锋下狼狈逃窜,甚至不惜献上妻女求饶,甚至还有女真贵人在妻女闺房外为齐省来的汉兵老爷吹箫助兴之类夸张描述,会潜移默化的让老百姓产生一种齐军异常强大,鞑子只能跪地授首的错觉。
从而,让一些不安分的年轻人产生前往齐省投军,找机会也享用一把鞑子贵女的躁动。
嗯,还有,若是这报纸在周军中流传开,他们也会产生一种齐军大于金军大于周军的感觉。
将来若是徐家真的造反,周军还敢不敢正面对抗齐军都是个问题。
“写的还行。”
徐世柳对书坊的工作十分满意。
这份报纸剩下的版面送给其他人,包括著名文人新作的诗词,对一些符合徐世柳个人价值观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市井流传的小故事等等。
徐世柳对剩下的那些东西并不怎么在意,看完前两版之后,他就很随意的把样本还给书坊掌柜。
“增刊吗,也不能追求太多,就这样刊印吧。”
“是。”掌柜低头领命。
这家书坊,原本是掌柜家的私人财产,从爷爷那辈就传下来了,不过经营一直不太好,收入不高,在临安只能勉强算个中产而已。
去年朝廷根括的狂风也刮在这个掌柜头上,他被强压一大笔根本支付不起的银钱不说,还有一个女儿被朝廷带走,编入给鞑子的和亲队伍中。
眼看就要家破人亡的时候,徐世柳出面挽救了掌柜一家:这位在方腊之乱中名声鹊起的年轻人连带后院的印刷作坊一起,买下整个书坊,却也没有把掌柜赶走,而是继续给他开工钱,让他管理这个小小的产业。
掌柜家里因此得以继续维持接近中产的生活。
前几个月,徐世柳甚至通知齐省方面,把掌柜的女儿从江北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因此,掌柜对徐世柳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徐世杨在江南部署的宣传战线,徐世柳不好直接出面,交给这位掌柜来做行了。
实际上,把大裤衩风格和系统科技结合起来的主意,也是掌柜出的。
徐世柳当时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
利润如何先不管,发行量一定要大,一定要让最下层的市井民众迅速接受报纸这种新事物。
另外,主版面必须留着作为齐省的宣传喉舌。
现在看起来,这书坊掌柜做的不错。
“现在这个书坊,我给你一成干股。”徐世柳说道:“今后若是干得好了,给你更多干股,甚至让你收回店面都不在话下。”
掌柜强忍着内心的激动答道:“谢正言大人!”
………………………………
第368章 选择
“不用谢我。”
徐世柳毫不在意的说道:
“我的目的本就不是谋夺你家传的店面,你能为我做的更好,把店还给你,对我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事。”
“不过,我不会完全放手,即使把店还给你,我让你刊印的东西你也得老实照办。”
“正言尽管放心!”掌柜认真的说道:“您是老汉一家的救命恩人,正言吩咐的事,老汉若是做不好,还能算个人吗?”
“你这样想就很好。”
“不过,正言,用这些盘外招毕竟不是办法,咱们还得想别的主意才能让报刊铺的更开……。”
“嗯,这个我也知道。”徐世柳问:“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个时代总是相对保守的,徐世柳也不是没有政敌,很难说会不会有人因为二版的艳情话本提议把整个刊物封禁。
一刀切这种手法,也不是只有另一个时空的官僚才会的,搞明白这一点完全不需要穿越。
“副刊这类,咱们倒是可以刊登这些艳情类话本,正刊的话,在下建议多找些出名的贫困士子,厚给润笔,写些更适合放在台面上的话本。”
按照掌柜的解释,江南科场竞争十分激烈,那些在诗词歌赋上颇有些名声的士子未必就能中第,其中有些人在科场蹉跎久了,钱财方面就会很窘迫,其中有些人甚至沦落到要给小樊楼之类的正店写些艳词,甚至被当红姑娘“包养”的地步。
多给润笔的话,让这些人来帮自家写些“定制文”,并不困难。
“你要是认识这类士子,尽管去请,润笔不是问题。”
徐世柳说道:
“不过你刚才提到姐儿?”
姬女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往往相当高。
因为她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接触各种三教九流的人物,由她们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往往更容易深入人心。
而徐世柳,因为在方腊之乱中解救了小樊楼的姑娘们,在临安欢场的名声那是相当好,他若是提出些不失礼的要求,不论是高中低哪个档次的姬女,应该都不会拒绝。
“给你个任务。”
徐世柳对掌柜说道:
“不光出名的士人,不出名的士人也可以准备一些,咱们不怕花钱,按文字质量给润笔,按我的要求写些姐儿能在客人面前讲的故事。”
“不出名的也要?”
“对!写的好的,可以让清倌人讲。写的不好的,给些钱,让普通姬女讲给客人也不错。”
徐世柳说道:
“单独搞个专供姬女的小报,纸张、印刷和内容方面都要显出等级来,这些东西卖出去,给姐儿提成,她们总是爱财的。”
姬女为了多卖小报,多得分成,自然会捡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客人听。
这就是推荐,还是全渠道的。
“另外,过段时间,等方腊被剿灭,我要投资办个蹴鞠比赛。”
徐世柳又想起徐世杨曾经给他讲过的一些有关宣传的故事,他觉得这位三哥的想法总是有些奇怪,但似乎都还算可行。
推荐、全渠道这类词汇,都是徐世杨不经意间输灌给他的。
嗯,还有流量这个词。
“你要想办法配合宣传一下,多吸引些注意力来,不赚钱也没关系,有人关注就有财源,关注的人多了,咱们怎么都亏不了。”
“是,这容易。”掌柜立刻答应下来。
这方面确实很容易,毕竟这个时代娱乐种类实在太少了,不论什么娱乐形式:博彩、相扑、戏曲、杂技、评书等等,只要让人知道,总能吸引大量目光。
蹴鞠自然也是如此,何况这游戏还可以与博彩结合起来,紧紧这一项,收回成本甚至挣上一大笔都是不难的。
……
徐世柳从书坊正门走出,上了一辆新式马车。
江南缺大牲口,马车这种东西并不流行,有钱有权的人陆路行走通常是坐轿子。
不过徐世杨跟徐世柳说过:以自己人代畜,本身就是畜生。
因此齐省各级官员现在都不允许乘坐轿子,仅有的轿子也是供应给女性,而且由外族奴隶负责抬着,汉族人是不允许充当轿夫的。
为了解决代步问题,徐世杨特意下令制造了这种新型马车,底盘上安装大型板簧(与燧发枪板簧一样出产自军工厂,技术水平也基本相当),与旧式马车相比舒适性有本质的提高。
至少徐世柳觉得,这车做的比晃悠晃悠的轿子舒服多了。
这种马车在齐省已经成为标准“公务用车”,在江南却是只有文府和徐世柳、徐世松拥有几辆。
因为板簧的关系,新型马车底盘承载能力也比旧式马车强了很多,因此四面封闭的车厢面积相当大,车门和前后窗户上还装着齐省生产的透明玻璃,再加上雕花的红木厢壁,让马车显得华贵无比。
车厢内部装修也以舒适为主,宽大的沙发,固定的小桌,足以让几个人同时舒服半躺的面积。
即使是文相公这样豪富之家家主,对新式马车也是赞不绝口,他甚至提议齐省多生产一些,卖到江南来。
不过这个买卖暂时还办不成,因为齐省同样需要大量马车,不仅仅是公务车,还有货运客运两用马车,满足军队和民用所需产量也很不容易了。
毕竟生产板簧的工厂还要负责生产燧发枪配件。
徐世柳进入车厢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一个人等着他了。
这是个消瘦的汉子,脸色看起来有些憔悴,只是偶尔抬起的眼睛中,散发着令人脊椎发冷的气息。
“丁小乙,方腊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徐世柳微笑着问。
“圣公进山了,快撑不住了。”曾经身为方腊手下大将的丁小乙略带悲伤的回答:“圣公身边只剩下不到两万人了,童贯那贼有十五万大军,这缺衣少食的……”
“那你看清局势了吗?”
徐世柳打断丁小乙的话,他对方腊的下场并不怎么关心,反正那家伙已经死定了。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方腊死后,他的遗产能不能为自己吸收。
“……”
丁小乙沉默一会,最后还是决定哀求一次:
“正言,能不能……”
“不能。”徐世柳又一次打断他,这个不过二十多岁的少年用足以让心狠手辣的老江湖瑟瑟发抖的冰冷语气说道:“方腊必死无疑,若是战死还能好点,若是被俘他必然会被千刀万剐。”
“你也不要替他想别的出路了,要不然你和方腊手下那些江湖人老老实实投靠我,我保你们不死。要不然你们就陪方腊去死。”
“你们自己选。”
………………………………
第369章 喜忧
蒙兀草原。
傍晚。
王启年正一口马奶酒一口烤羊腿啃得不亦乐乎,突然就听到周围蒙人发出阵阵欢呼声。
他抬起头,疑惑的四处望望。
大群蒙兀壮丁正在一边高声欢叫,一边向酋长帐篷那边跑去。
女人和孩子们没有资格靠近,却也伸长了脖子,面带笑容的看向那边。
“出了啥事?”王启年问身边一个管事。
“好像是鞑子撤军了。”
这管事是山陕地区一个投靠蒙兀人的汉军世侯派给他当向导的,他对草原上的习俗,各部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蒙兀人的性格、语言都十分熟悉。
有这个掌柜做向导,王启年在草原上行商还算顺利,与当地部落爆发冲突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当然,为聘请这位向导,王启年付出的代价也让他好几天心在滴血。
山陕地区的汉军世侯都投靠了漠南蒙兀各部落共主札木合。而这个蒙兀头领在之前被女真人压得很惨,现在听说鞑子终于撤军,蒙兀人自然会欢呼雀跃。
“啐,蒙兀人不也是鞑子吗。”
王启年小声嘀咕一句。
“王大当家刚才说啥?”
“没啥。”王启年把话题岔开:“这女真人咋就撤了?他们来了才三个来月吧?比往年早走至少一个多月。”
往年女真人劫掠草原,基本是在秋收劫掠汉地获得人口和粮草补充之后,通常历时4到5个月时间,从10月开始到来年开春之后,带着抢来的人丁牛羊回辽东,这样来得及监督阿哈们春耕。
今年情况与以往完全不同:女真人来草原的时间早了差不多两个月。
现在看来,结束时间也很早,11月刚过,女真鞑子已经开始退兵了。
“俺也不知道,不过俺去问问,王大当家在这等等。”
这掌柜对草原上的战事进展十分上心,因为这关系到这次买卖顺利与否,也关系到掌柜本人和他背后那位汉军世侯能从王启年手里获得多少收入。
王启年示意他自便,自己继续低头喝酒吃肉。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那掌柜又回来了。
这个干瘦的老头脸上挂着不可思议的表情,喃喃说道:“齐省汉人横扫辽南,说是击破完颜娄室,歼灭十万鞑子。”
“鞑子三太子老窝被抄,这是急着回去看家呢。”
王启年放下酒碗问道:“齐省?徐世杨?”
“就是他。”那掌柜盯着王启年问道:“大当家的货,就是从齐省来的吧?”
“没错。”王启年十分痛快的承认了。
仿佛他跟徐世杨关系很好一样。
掌柜果然误会了:“那么,大当家愿不愿意随我去见见我们的大汗?”
一个手下只有不到一百骑兵的马贼首领自然没有权利求见蒙兀人的大汗,实际上,之前王启年连那个汉军世侯本人都没见过,一直只是跟类似掌管这样的代理人联络。
但,若王启年是一个能打败女真人的庞大势力派往草原的代表,那么他自然有权利拜见蒙兀人的大汗。
特别是在这种蒙兀人分裂成漠南、漠东两大集团的情况下。
漠南蒙兀人的古尔汗,自然会想到从草原之外的势力中寻求支持,以获取统一草原,以及东征金国的机会。
王启年想了想,随后拿起酒碗,把马奶酒一口喝干。
他说:“那就请掌柜帮我引荐一下。”
这笔买卖很危险,但越危险收益就会越大。
……
淮安。
夜色朦胧,大周江淮宣抚使,太尉徐世松站在自己的大涨门口,静静看向北方。
没人知道徐太尉正在想些什么,也没人敢问——徐太尉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在加上军中权威日重,新开拓的江淮地区又没有几个文官,因此在这里没有人能压制徐太尉。
没有人……,不过在徐太尉生气的时候,确实有人能劝住他。
“夫君,你在想什么?”
仁福公主仪态款款的从两人居住的大帐篷中走出,给徐世松披上一件华贵的狐裘。
“没什么。”徐世松摇摇头,拒绝回答。
但他这样子,只要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他有心事?
“夫君在想家吧?”仁福公主笑着说道。
他们现在所处的淮安府,是在淮河边上,旧时属于苏省,旁边旧时洪泽湖,从洪泽湖顺着运河乘船北上,十天时间就能抵达齐省。
当初仁福公主北上,也曾经路过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徐世松此时距离齐省老家已经很近了。
然而,他不知道此时自己还能不能回家。
徐世松已经得到消息,齐军在盖州重创鞑子,又一次取得了大周官军从未取得过的战果。
他本来应该高兴才对,然而徐世松觉得,自己那个堂弟野心实在太大了,一次次震惊世人的胜利,也一定会助长这种野心。
若是大周官军还像以前一样,毫无奋起迹象,到那时候,徐世松觉得,自己就得在忠于朝廷还是终于家族之间做个选择了。
徐世杨从未食君之禄,也就谈不上忠君之事。连徐世松偶觉得,他若是造大周的反,对江北汉人来说,远比让大周朝廷收回江北更容易得人心。
可问题是,他徐世松不是徐世杨,皇帝和朝廷把仁福公主这样的娇妻嫁给徐世松,一年多的时间就让他位及武人之巅,简直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这位徐家世字辈老大觉得,自己应该把忠诚奉献给朝廷,做大周的忠臣。
做大周的忠臣不难,可做了忠臣也没用怎么办?
“夫人,我已经没法回齐省了。”
徐世松苦笑着说道:
“世杨赢得越多,赢得越大,我就越没法回去。”
“夫君的意思是……”
“朝廷啊……,若是再不奋起,辽东无论最后谁胜,对朝廷都没好处。”
“夫君为什么不把这话告诉文相公?”仁福公主笑着问:“现在我皇兄和文相公还在想着向齐省输送军粮军饷,以此把齐军纳入朝廷统辖呢。”
“夫君为什么不上书朝廷,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没用的,齐军早晚会造反?”
“因为说也没用。”徐世松无奈的说:“朝廷沉沦太久了,新上台的诸位大人,包括皇上和文相公在内,都需要对鞑子的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
“想要这个,朝廷自己的军队能行吗?不靠齐军靠什么?”
………………………………
第370章 弃守
齐省徐家毕竟还没有真正造反,徐睦河也是朝廷任命的正牌齐省都督。
所以齐省获得的一切成果,都必须算作朝廷一份。
文介甫的新内阁,也在齐省一次次的胜利中逐渐稳定下来。
所以,徐世松觉得,现在的朝廷不是不知道齐省对自己的威胁,但他们依旧饮鸩止渴,沉浸在齐军带来的胜利中无法自拔。
“现在,停止对齐省的支援是不可能的。”
徐世松说道:
“那样就等于朝廷逼迫齐省造反,而且是在齐军与鞑子激战的时候抛弃齐军,这名声,以政变上台的皇上和朝廷都不敢背。”
“所以,将来齐省和徐家会不会造反,其实只看我在江淮这边做的如何。”
徐世松有些哀伤的解释道:
“若是我在江淮这边做的好,能把江淮屯军训练到齐军一样的战斗力,也许我二叔和三弟就会满足于永镇齐省,还是忠于朝廷。”
“若是我不能把江淮军练好,就朝廷的禁军,凭什么让人臣服啊……。”
“那夫君只要努力就好了呀。”仁福公主说道:“有机会靠自己的力量扭转局势,这不是很好嘛?简直跟力挽狂澜一样。”
“不一样。”徐世松说道:“要想把江淮军练好,就不能有太多制约——世柳一手创立的顺义军,已经快被翁书平搞废了。”
“可若是一切都按我的要求来,在朝廷眼里,我跟世杨又有什么区别?”
“夫君你是忠臣。”仁福公主认真的说:“我知道,夫君你才是大周的忠臣,即使文相公,也没有夫君忠诚,他都在给自家留后路呢。”
徐世松微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