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俺上过学,读过书。”那孩子骄傲的回答:“俺们老师教过俺们:‘敬鬼神而远之’。”
“是吗?”徐世桢笑道:“你们老师真不错啊。”
“嗯嗯,俺们老师可有学问了!俺听说,她家可是最有学问的人呢!”
“最有学问?呵呵,文无第一,居然有人敢大言不惭说最有学问?呃……”徐世桢突然想到了点什么,他用疑惑的语气问道:“你们老师该不会姓孔吧?”
“哎?大哥哥你认识俺们老师?”
徐世桢不认识,不过华夏这地方,若是有人敢宣称自家“最有学问”,那人八成姓孔。
也只有他们家敢这么大言不惭。
徐世桢想了一下,他家那位三哥抄了至圣先师的家之后,圣人后裔确实已经全部分散到全省各处最贫瘠的乡村,充当蒙学先生去了。
而且徐世杨玩了个小花招,孔家的男丁全部被分到其他府去了,留在兖州这边的,大多是些年轻的女性。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老师应该是为女老师。
现在这个时代,哪怕是至圣先师的后裔,有这种见识的女性也挺少见的,徐世桢突然觉得,自己也许该找机会见见这位女老师。
……
前线灭蝗的同时,大都督府和新军都派出大量人员,同步进行反迷信工作。
到八月底,被处决的巫婆、神汉就有三百多人,另外还有近千人被贬为庶民,并流放到偏远地区。
通过这一行动,都督府政权加强了对基层的管理,把巫婆神汉这种用迷信争夺民心的家伙清除大半。
还有那些跟巫婆神汉勾结(虽然很多人属于非主动的勾结)的村级干部,也被清除很多。
徐世桢那种把农村大家庭拆开的做法得到了都督府的认可,后来都督府下达命令,村里每个家庭若是超过三个丁口,必须分家,而且至少要分到两个不同的县里。
……
九月,秋收开始,齐省继续动员大量人力,一边灭蝗虫,一边从虫口里抢手粮食。
此时,全省动员到泉城、兖州两府的人力已经超过三十万,加上两府自己动员的人力,则超过了五十万。
这种动员超过三分之一总人口去做一件事的盛况,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特别是农业民族还要同时进行不影响生产的秋收工作。
九月初十,齐省清剿的蝗虫已经超过一千万斤,蝗卵三百多万斤,直接焚烧、喂家禽以及被人类自己吃掉的蝗虫数量已经多的无法统计。
这个时候,从中原地区飞来冲击齐省的蝗虫数量,终于肉眼可见的变少了。
九月二十,蝗群更加稀疏,而经过都督府动员大量人力的努力,齐省泉城、兖州两府大部分农田已经提前完成了收割工作,此时即使蝗虫再来,只要还能在两府辖下挡住它们,蝗灾能够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很大了。
至此,齐省大都督府终于算是赢得了对蝗虫的战争胜利。
这次战役,齐省方面直接耗费超过三千万斤(包括灭蝗的奖励、对农民的补偿,劳工的日常耗用等)。
泉城、兖州两府共有一万九千亩土地绝收,三万一千亩土地受损。
这个损失可谓轻微,毕竟这次的蝗灾前所未有的强大。
实际上,战后都督府得到来自各地的消息,不单单是齐高官江以北的整个东亚地区,在此期间全都遭遇蝗灾的侵袭。
而只有齐省自己,真正挡住了蝗虫的进攻,不仅如此,都督府甚至还利用蝗灾的机会,强化了对领地的建设,加强了自身的基层建设,增加了人口(有大量流民被蝗灾驱赶逃入齐省),增强了辖下民众的团结。
安然渡过了蝗灾的齐省人民,已经开始习惯以一个整体应对各种灾难了。
不管那灾难是自然灾害,还是外敌入侵。
………………………………
第387章 道义与利益
隆道二年的蝗灾给东亚大陆黄河以北的所有地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从西北的党项开始,整个大夏国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直接减半,但西域诸多佛国与帕尔斯的战争还在继续,夏国国主为了维护对西域诸佛国的宗主权,不得不继续在西域维持一只数万人的机动部队。
激烈的战争中,粮食无比重要,即使遭遇大灾,夏国国内的税赋依旧没有任何减轻,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
稍微向北一点,蒙兀草原的情况更加糟糕。
由于靠近蝗灾最大的发源地,投靠蒙兀人的山陕汉军世候的土地,以及蒙兀人自己在草原上撒的那点糜子几近绝收。
草原上各种牧草同样被蝗虫啃得光秃秃的,由此造成大量牛羊牲畜死亡。
在辽东,最近几年越来越江河日下的女真人同样损失惨重,秋收之前,辽东的粮价达到了8贯一石。
秋收之后新粮入库,原本应该回落一些,然而因为蝗灾,再蠢的人也知道今年的收成不可能支撑明年的消耗,因此辽东粮价不降反升,而且越来越快,年底之前就上升到高达15贯一石!
就连大周新开拓的江淮地区,同样也是损失惨重,这些本来就相当于新开拓领土的地区,今年几乎绝收,唯一的好处是蝗灾并未影响到江南,江淮军还能指望来自本土的支援。
整个长江以北,只有齐省顶住了蝗虫的侵袭,而且长达两个多月的灭蝗战争,让整个齐省处在一种近乎狂热的氛围中。
战胜看似不可战胜的天灾,使得最普通的老百姓都产生了战天斗地的豪情。
所有人都确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也确实是不可战胜的。
……
王启年往返齐省与草原已经很多次了。
现在他已经差不多成了齐省都督府与蒙兀古尔汗札木合之间贸易的代理人。
他现在通常是每三个月一次,把蒙兀人的羊皮、马匹运到齐省,再把齐省的盐运到草原上。
在这个过程中,王启年积攒了大量财富,也使得上马贼实力开始飞速膨胀。
现在的上马贼,除了原来的几十个老兄弟之外,总兵力已经超过三百人,其中一半是活不下去的蒙兀马贼主动投靠,剩下部分则以汉人为主,党项、女真和索伦(也就是所谓的生女真,鱼皮鞑子)也有一些。
三百骑手,听起来人数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锐。
一人三马不说,骑弓步弓,马刀马槊,皮甲铁甲都成了普遍装备。
如果王启年有心,凭借这三百精锐,他可以迅速拉起一只上万人的附庸力量。
只是王启年不想这么做,他始终维持着精兵政策——因为他不想被大量炮灰拖累,上马贼一向是以机动性见长的。
王启年认为,机动性较高的队伍,选择也会相对多一些。
今天,王启年又一次来到泉城,这一次他一口气为这边带来了600匹马,若是能把食盐顺利运到草原上去,这一来一回,上马贼自己就能挣到相当于100匹马的利润。
当然,除了盐马贸易,若是另外一项任务能够完成,王启年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大当家的意思是……”
负责接待王启年的胡兰山胡老头疑惑的问道:
“蒙兀鞑子的大汗想要跟俺们大都督结盟?”
“是。”王启年说道:“请胡老伯把此时上报给大都督。”
一直以来,负责接待王启年的一直是转到户部任职的胡兰山,这个老头性格上有点八面玲珑的意思,做生意还算不错,但他无法决定如此大的问题——不论是能力上还是职务上都不行。
“在下这次来之前,蒙兀鞑子的古尔汗希望得到大都督的支持,他现在正在准备跟漠东蒙兀的决战。”
王启年又稍微解释一下:
“今年他的收入很差,而且女真鞑子对他的压力也不小,若是没有外部支持,他的情况恐怕不会太好。”
“此事我无法做主。”胡老头没办法,只好说道:“我可以帮大掌柜把此事上报给大都督。”
“如此,就谢谢老先生了。”
“应该的。”胡老头等了一下,突然又问道:“大当家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俺们是否应该跟蒙兀鞑子结盟?”
王启年想了想,认真的回答:“不应该。”
……
灭蝗行动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一场战争,但这毕竟不是真正的战争。
新军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灭蝗行动的配合,所有士兵内心都隐藏着某种狂暴的情绪,他们都急于把这种狂暴施加在敌人身上。
徐世杨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觉得应该趁此机会,寻找一个合适的目标,把这种狂暴施展出来。
可惜,目标并不好找。
目前,徐世杨最想打的,当然还是女真鞑子。
可惜,如今盖州依旧没有恢复的迹象(甚至在完颜银术可叛离鞑子后变得更加荒凉了),攻打这个地方毫无意义。
因此现在辽东唯一可打的只有三岔河口附近的耀州一地。
然而,鞑子也不是傻瓜,只有这么一个目标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不针对性的做好准备。
没有强大骑兵的情况下,跟鞑子主力正面决战,未免显得太急切了一点。
另外一个目标,是此前并未给中原带来太大损害的——高丽。
高丽的海岸线很长,攻击目标多的数不胜数,而且高丽虽然有一支水师,但是战斗力并不强,对付倭寇都有些力不从心,对齐省海军自然更加缺乏抵抗力。
高丽陆军同样十分不堪,他们既没有女真人那样强大的骑兵,也没有坚强的步兵部队。
对齐军来说,这几乎是个手到擒来的目标。
然而高丽虽然也有海盗,但他们的政府毕竟没有对中原造什么孽,从道义上来说,主动进攻高丽,齐省自己反而成了侵略者。
另外,在与鞑子战争还未结束的情况下,还要主动找个新敌人,似乎不太合适。
徐世杨在两个目标之间有些摇摆,按他的想法,打仗当然应该尽可能选择最容易得手的目标。
但他又不想背负侵略者的骂名,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反抗侵略者,反抗到最后,自己成了侵略者,徐世杨内心有些拐不过这个弯来。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第388章 选择
就在徐世杨仍在耀州和高丽两个目标之间举棋不定的时候,泉城方面传来消息:漠南蒙兀人的古尔汗札木合希望能与大都督府结成联盟。
大都督徐睦河对是否与这个鞑子酋首结盟也有些左右为难。
一方面,札木合手下有数万骑兵和山陕汉军世候的支持,实力相当强大,有这样一个盟友,齐省实力必将更加强大。
但另一方面,札木合也是鞑子,有机会糟蹋中原的时候,他也是从不手软的。
这个鞑子手上的血债不少,徐睦河不希望自己登上那个位置的时候,将来的史书把自己写成一个跟鞑子暗中勾结的混蛋。
因此他希望听听下属主要官员们的意见。
到底应该把实际利益放在首位,还是把自己未来的名声看的更重一点。
“呵呵,老爹那边也有跟我一样的问题啊。”
徐世杨乐了。
该说不愧是父子吗?两人居然在同一时间遇到的同样的选择难题。
不过,徐睦河的难题对徐世杨来说并不算什么。
他铺开一张纸,开始给大都督写信。
在信中,徐世杨明白无误的反对与札木合结盟。
这不是信誉问题,而是徐世杨觉得,跟札木合结成同盟毫无意义。
实际上,齐省现在就在通过王启年与札木合进行盐马贸易,这对双方来说是各取所需。
再深入一点,结成同盟,意义在哪?
札木合还能给齐省带来贸易获得不到的好处吗?
难道他能把蒙兀骑兵借给齐省?还是说,齐省能把自己的步兵炮兵借给札木合?
如果是战略方面的配合,大家一起打女真人的话……,结不结盟有什么区别吗?
两军本来就都在打女真人好不好?
“我反对结盟,札木合最多只能以一个附庸的身份,向大都督府进贡,并服从大都督的命令。”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鞑子而已,无权谋求超越一个附庸的利益和地位!”
在给徐睦河的回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后,徐世杨对自己面对的问题倒是也想清楚了。
为什么要被虚无缥缈的所谓道义束缚自己的手脚?
徐世杨是汉人,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重振大汉之天声,在前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什么障碍都不应该阻挡徐世杨步伐。
徐世杨完全可以在开战前首先要求高丽臣服,若是高丽王不愿意,那么也算给了讨伐他的理由。
至于这个理由能不能得到史家的认可……
“我个人在青史中的评价不算什么。”
徐世杨轻轻对自己说:
“我连至圣先师府都抄了,将来肯定还要做更过分的事,史家不可能对我有好话,也就不差高丽这一点了。”
……
隆道二年十月。
徐世杨以兵部尚书的名义,向大都督徐睦河奏请讨伐高丽。
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
强迫高丽作为一个附庸国,形成一个大都督府主导的,对女真包围网。
明面上是这样的,暗地里,徐世杨提示徐睦河,既然终极目标是做到那个位置上,那么现在似乎应该可以开始着手重建以都督府为首的朝贡体系了——如果将来徐睦河想要的不是一个地方政权草头王的话。
另外就是,徐世杨希望能够通过高丽获得人力、粮食等其他物资的补充。
通俗点来说,抢钱抢粮抢娘们……。
……
在战争方面,徐睦河从来不反对徐世杨的计划——反对也没什么用处。
因此,十月初十,齐省大都督徐睦河修书给高丽国王李倧。
信中,徐睦河直斥高丽向鞑虏称臣的行为,是对大周宗主国的背叛,他要求高丽国王亲自带队来齐省谢罪,主动修复旧的朝贡关系。
十一月初,高丽方面回信,字里行间非常恼火的反驳了徐睦河的斥责——大周自己都对大金称臣了,他们这些原本的朝贡国还能有别的办法不成?
何况,在大金的朝贡体系中,大周和高丽是相等的(都是金的朝贡国),而徐睦河这个大都督由大周国王(李倧故意的)任命,地位上比高丽国王低了很多,因此先前徐睦河写的信十分不礼貌,是一种以下犯上的行为。
如果徐睦河真的想要“兴义兵”,替朝廷重建朝贡体系,他现在应该继续写信,与高丽国王打些笔墨官司,直到李倧对隆道皇帝的不敬达到一个新高度,之后才能兴兵讨伐。
不过,无论徐睦河还是徐世杨,都没有继续浪费时间的想法。
特别是徐世杨,他觉得,李倧把隆道皇帝称为周王,用这个理由讨伐高丽已经足够了。
若是史家未来觉得这个理由并不充分……,那么嘴炮继续打下去,也不会变的更充分。
得到高丽国王回信之后没多久,隆道二年十一月十五,徐世杨动员海军所有舰船以及海运公司的运输船,总计大小船舶三百余艘,海陆军总兵力7千人(海军和平远、济远两个野战旅)为前锋,由登州出发,前往征讨高丽。
先遣部队总指挥官为平远旅旅长公孙胜。
由于缺乏海运力量,因此徐世杨亲自率领的五个旅(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驭远)、陷阵营、蓝军旅、中军卫队和龙骑兵等13000余人组成的主力部队必须等待前锋占据一个落脚点,水师返回之后才能出发。
为了弥补海运力量的不足,徐世杨专门写信给李飞虎,希望他能够提供海运上的支持。
李飞虎已经答应下来,估计到时候徐世杨可以利用李家船队一起运输主力部队以及后续所需的补给物资。
徐世杨的第一个目标是江华岛。
这个岛面积很大,经营得当的话可以很好的养活上万人口,而且这个大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几乎直接堵在高丽王京的海边上,小型船舶可以从这里出发,直接逆汉江而上,攻打高丽王京。
根据曾经到过高丽的海商提供的情报,江华岛上目前只有几千人口,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争失败后被流放到岛上的前两班贵族以及在高丽根本不算人的奴婢,有武装者不会超过一千人。
唯一的问题是,济州岛距离高丽本土很近,几次女真入寇,高丽王都是逃亡江华岛避难。
而高丽是有一支水师的,这只水师随时有可能对江华岛进行支援。
因此,海军方面应该先想办法消灭高丽王京附近的水师。
………………………………
第389章 伐高丽1
隆道二年十一月十八,夜色已深。
几艘小舢板凭借黑夜的掩护,缓缓向岸边靠近。
这是齐军前锋的前锋,由十艘小舢板组成,共一百选锋兵,全部都装备着燧发手枪和倭刀,一些对自己的身手十分自信的家伙还带着弓箭、飞斧,甚至狼牙棒或单手斧之类的冷兵器。
公孙胜给这些人的任务是悄悄摸上岸,控制一段海岸线,以便引导后续部队发起攻击。
他的计划可谓十分小心,因为江华岛的位置十分重要,换位思考的话,他一定会尽可能加强这个岛屿的防御力量。
因此公孙胜不太相信李家海盗提供的情报——这种高丽王都的海上大门,怎么可能只有几百个武装人员看守?
不过,没过多久,公孙胜就察觉,也许李家海盗的情报确实是正确的。
因为十艘舢板组成的突击队非常顺利的靠岸,一百名精锐选锋悄悄钻入黑暗中,很快,江华岛的夜色似乎重新归于平静。
这个时候,平静对齐军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这意味着突击队并未被高丽巡逻人员发现,齐军后续部队可以有更多时间,悄悄完成登陆工作。
……
岸上,涂了一脸锅底灰的突击队员们三五成群的悄悄扩大控制范围。
其中两个小组摸到一个似乎是烽火台的建筑物旁边,一个选锋兵支起耳朵听了听建筑物里的声音,片刻后,这个人伸出三根手指,对身边的同伴们轻轻摇了摇:
‘三个高丽兵,都睡着了。’
这个信息迅速在突击队中间传播。
突击小组的组长有些疑惑,有三个人的话,为何不轮流值班呢?
当然,敌人懈怠。对我方来说就是好消息。
一个选锋兵蹑手蹑脚的靠近烽火台的木门,用一柄匕首插进门缝,轻轻挑开门闩。
里面果然有三个穿着青色麻布衣裳的男人,其中两个躺在草铺上睡得正香,另外一个抱着一根不算长的长枪,倚在墙边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连有敌人靠近身边都没反应过来。
组长差点冷哼出声,他一挥手,6个选锋兵猛扑上去,2个人对付一个高丽兵,一个用麻绳捆住高丽兵的嘴,以防止他叫出声来,另外一个直接上前将瘦弱的守军按倒。
那几个高丽兵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露出惊恐的眼神,然而嘴被绑住,根本没法叫喊出声,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呜呜”声。
选锋兵麻利的把高丽兵捆成粽子,拖到一边。
“去发信号,通知大部队,我们已经控制了海岸线。”
立刻有几个信号兵点点头,跑到岸边,背对着海岸,用一盏灯笼向着大海发了几个信号。
黑沉沉的大海上,一盏同样的灯笼点起,重复着海岸上发出的信息,随后又是一盏,又是一盏,到最后,十几盏灯笼连成一条虚线,直抵公孙胜的座舰。
“突击行动成功,我们已经控制了海岸线。”
先锋部队指挥官公孙胜站在船舷边上,听着信号兵的报告,露出满意的笑容。
已经控制海岸线的情况下,高丽兵还没有任何反应,这次的行动真的十分顺利。
公孙胜微笑着命令道:“开始登陆。”
“是!”
……
隆道二年十一月十九清晨,齐军士兵踩着薄薄的雾气,突然发起了对毫无战斗准备的江华岛的进攻。
此时此刻,江华岛上实际有大约5000多居民,高丽王国在岛上有500驻军,但因为守将吃空饷的问题,实际上只有200兵。
不过岛上还有寺庙、官员的私兵约200人,因此岛上的武装人员有大约400人。
除了几十个台兵驻守海岸边的几个烽火台上之外,其他300多人全都在本岛东北部的江华郡城中居住。
真难以置信,这就是高丽王都海上大门的常备驻守兵力!
而且就这点力量,部署的方式还是如此头重脚轻。
齐军登陆后不久,江华岛西部海岸线上所有烽火台都被选锋兵清空,齐军一共杀死了11个人,俘虏58人,自身无一伤亡。
从俘虏嘴里得到了江华岛大致防御状况后,公孙胜毫不犹豫,直接命令两个野战旅的侦察连对江华郡城发动强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