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你们的大汗想要跟本汗结盟?”
札木合坐在熊皮大椅上,眯着眼睛,漫不经心的对脚边跪着的女真使者说道:
“看来你们真的被那徐世杨打得不轻啊。”
女真在军事上一直能够压制蒙兀,特别是去年还歼灭蒙兀军主力,并且差点还要了札木合本人的命。
不论是女真人还是蒙兀人,对这些野蛮人来说,战场上能打赢的就是主子,打输了的就只能当奴才。
很简单的道理对不对?
现在女真人打赢了,却主动来结盟,甚至愿意表示一些善意,释放部分被俘的蒙兀俘虏。
只要不傻,任何人都能从中看出女真人已经陷入绝境。
“伟大的古尔汗,我们大金现在确实很艰苦,但我们有信心战胜孱弱的汉人。”
那个女真使节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气定神闲的朗声说道:
“只是,如果我们大金输了,难道真的对古尔汗有好处吗?”
“你们女真人死绝就是对本汗最大的好处。”
“真的吗?不见得吧?”
那使者笑着说道:
“奴才听说,伟大的汗王最看重的应该是全国的利益,而不是个人荣辱。”
“金蒙之间以前确实有很多冲突和误会,不过奴才提醒古尔汗仔细想想,如果汉人打败了大金,他们是否会就此收手?”
听到这话,札木合冷笑一声:“问的不错,不过那是在你们女真人先灭亡之后,那跟你们没什么关系了。”
“汗王,千万别忘了,这二十年来,劫掠汉地的,可不只是我们女真人!汉人要报复也不会只找我们女真人的麻烦!奴才听说,今年汉人还趁着汗王虚弱的时候劫掠了草原?”
这话戳到了札木合的痛处。
直到现在,他依然觉得当初徐世杨的做法是在盟友背后捅刀子,是一种相当不道德的行为。
至于之前蒙兀人不断进入长城以南发动小规模劫掠,在札木合眼里根本就不算个事,相反,他还很奇怪徐世杨为啥对这种小事反应这么激烈。
虽然之后徐世杨跟他签订了和约,通过羊毛、马、茶叶、盐的大规模贸易让双方都赚到不少好处,但马上徐世杨就派人强迫山陕世候战队,在札木合眼里,这是徐世杨又一次把手伸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而且,若是山陕世候转投齐国,那么把齐蒙交易的市场放在大同跟放在齐国有很大区别吗?
札木合一直觉得,至少这一点上,自己被徐世杨给骗了。
蒙兀汗的沉默,让女真使者看到了机会,他用略带着兴奋的语气接着说道:
“大汗真的愿意让所有蒙兀人永远生活在贫瘠的草原上吗?实际上,女真人和蒙兀人才是应该站在一起的朋友啊!”
“只要灭亡齐国,我们大汗愿意与您平分齐国一切财帛女子!”
札木合冷冷的问道:“平分?怎么分?”
“这个可以等到灭亡齐国之后,大汗您再与我们汗王商议。”
“本汗不是不可以与你们谈谈,不过,本汗觉得你们可能活不了这么久了。”
札木合忖度着说道:
“本汗得到消息,齐军正在大规模集结,虽然不知道是去哪,不过本汗猜测八成是去你们那吧?”
“如果他们真的是去辽东,那就不是几千骑兵骚扰一两个月的小事了,朕觉得不应该跟将死之人交朋友。”
“呵呵,汉狗尚未出动,就已经暴露行踪,我大金有半年时间准备,焉有不胜之理?”那女真使者强笑道:“若是我大金打赢这次,汗王是否愿意与我家主子谈判结盟?”
“可以啊,只要你们能打赢。”
札木合一点都不介意在齐国和金国之间做个墙头草,两头捞好处。
“那么,汗王能否卖我国一些粮食牲畜?”
那使者接着问道:
“我大金可以出钱。”
女真人是有钱的。
以前劫掠中原最狠的就是女真人,而且他们的生产力不发达,造成大量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银珠宝堆积在各大小贵族家的地窖里用不出去。
现在勃极烈们也想通了,这些财富堆积在手里,早晚会变成齐军的战利品,因此还不如花出去买些急需的物资。
“本汗这里没有那么多粮食,不过你们想要的话,一百贯一石,本汗从别处帮你们筹措一点。”
蒙兀草原与齐、夏、西域等地接壤,如果钱到位,他确实有办法走私一些粮食。
“好,奴才可以先答应下来,我们主子打算先买一万石。”
一百万贯买一万石,这点粮食对整个金国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却是雪中送炭,能让金军明年有口粮撑过最危险的春季。
这已经足够了。
“奴才还有个请求。”那女真使者对着札木合又是一个响头。
札木合懒洋洋的说道:“说吧,不差这一点了。”
“奴才想要借道草原,去山陕。”
“去那里做什么?”
“让主子您的世候们认清楚形势,不要跟着齐国的汉狗走错路。”
使者故意强调了“札木合的世候”,这话让他觉得确实挺中听的。
“你要是觉得这有用,那就去吧。”札木合无所谓的说道:“本汗派人把你送去。”
“谢大汗!”
又是一个响头。
“对了,说了这么半天,本汗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札木合最后问道:
“你说话听起来有些像是汉人。”
“奴才善保,是真的女真人,只是喜欢汉人的文化,读了不少汉人的诗书而已。”
“原来如此。”
……
善保走后,札木合挥手招来一个亲信,命令道:“派人跟着他,看看他跟世候们说些啥。”
“本汗觉得这人跟汉人一样狡猾。”
………………………………
第489章 总参谋部
善保确实有别的任务。
不过那只是在争取说服山陕世侯之后,再从那里转道川省去江南找大周朝廷而已。
他这次出行任务十分繁重,实际上就是女真人建立齐国包围圈的初步尝试。
徐世杨的女真包围圈让完颜家的太子们压力颇大,他们自然也会想着有样学样反包围齐国。
这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说服札木合,这一点善保完成的不错。
接下来是说服山陕世侯,善保觉得把握不小。
原因是:之前二十多年山陕世侯投靠蒙兀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那些草原鞑子根本不会统治国家,因此实际上对山陕一代执行的是代理人统治制度。
说的更明白一点,山陕世侯是蒙兀人的包税人!
对蒙兀人来说,只要世侯能够每年给草原上的大汗一百三十万贯财帛,蒙兀人是不去管他们怎么统治山陕的。
也就是说,十三家世侯已经当了二十年土皇帝了!
善保毫不怀疑,这伙人已经不能适应头上有个强力政权管辖的日子,这就是说服世侯家族反齐国的基础。
至于南方的大周,善保则有些心理没底。
被齐国隔开之后,大金与大周之间的联系就完全断了,太子们并不清楚新皇帝的性格,只是觉得这家伙支持主战派,很可能不会参与反齐国包围网。
不过,如果隆道皇帝能够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问题,那么善保此行就有机会:
女真人已经无力灭亡大周了,但齐国有这种能力,汉人之间早晚会发生一场周与齐的内战。
善保只希望汉人的隆道皇帝能够看到这一点。
至于大金给大周开的和谈条件,善保来的时候,三位太子勃极烈曾经给他透过底:
主要就是全面修改以前的各次金周和约,大周不再向大金称臣,大周皇帝也不再以子侄礼对大金皇帝。
相反,金国皇帝可以向对大周称臣,每年派贡使前往大周,为大周皇帝纳贡:
白貂皮10对、黑貂皮10对、熊皮两张、虎皮一张,人参百斤。
而且,金国支持大周收复江北故土的行动,两国以山海关为界。
作为交换,大周应该支持金国收复辽南和辽东的行动,斥责齐王地方政府在辽东的暴行。
同时,每年回赐金国粮三十万石,钱二十万贯。
两国商贾互通往来。
总的来说,就是面子给足,实惠捞够。
金给周虽少,但是称贡。
周给金虽多,但是为赐。
金国甚至愿意帮隆道皇帝营造万国来朝的盛景,如果隆道皇帝跟他的祖先一样虚荣,他应该会喜欢的。
如果能够达成协议,那么反齐包围网最大的缺口就可以被堵住,占据大义名分的大周应该能在齐省南部牵制齐军很大一部分力量。
此外,每年五十万钱粮,对大金恢复生产来说,有着雪中送炭的重要意义。
最后嘛……,呵呵,如果齐国真的被金、蒙、周围攻而亡,那么根据边境划分,札木合和大周一定会去争夺冀省甚至齐省的控制权。
而大金,只要拿着周人“赐”的钱粮坐山观虎斗即可。
机会吗,总是有的。
对不对?
……
此时徐世杨并不清楚,女真人正在尝试建立一个针对自己的反包围网。
他只是继续按部就班的准备即将开始的冬季攻势。
在不断向辽南运输兵力物资的同时,总参谋部希望徐世杨能够去执行一项前期的欺敌任务。
参谋部的想法是:
徐世杨这个全军统帅,在外人眼里或许是齐军的主心骨,他在哪齐军的主力就应该在哪里。
但实际上,徐世杨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
提出战略计划,完成计划的大体框架后,参谋们突然发现,现在的徐世杨总司令呆在参谋部对具体计划实施的细节制定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有点碍手碍脚……。
因此有人试探性的提出,请司令官阁下去大张旗鼓的去冀省视察,最好闹得天下人皆知,以免暴露齐军的真实战略意图和进攻时间。
通俗点说,这任务就是告诉徐世杨:
您别在这碍我们的事了,自己一边玩去好吗?
对此,徐世杨欣然同意。
或许这个时代的其他统帅,会觉得参谋部给自己下达这类任务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甚至有抢班夺权的可能。
只是徐世杨这个穿越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参谋部敢对自己下命令,徐世杨甚至感到十分欣慰——这个费尽心机组建的机构,终于成长为一个为了获得胜利而存在的强军核心,而不单纯是自己的传声筒了!
这意味着,未来的华夏已经不需要自己这种所谓的“天下第一名将”,专业的职业军官能够完成的工作,远超一切名将所能做到的极限!
就算现在立刻有一发流矢命中徐世杨的脑袋,齐军也不会崩溃,因为现在齐军真正的大脑已经变成总参谋部了。
这是从统帅决策模式向军官团决策模式的可喜转变,徐世杨当然会感到高兴。
所以,他一点都不反感参谋部把自己这个总司令当做欺敌道具的做法,反而高高兴兴按参谋部的要求,一溜烟跑到顺天府去了。
抵达顺天府后,徐世杨立刻召集本地官员,当众宣布开始为新的齐王宫选址。
有年轻的官员十分不解,如今泉城的美泉宫尚未完工,怎么这又开始建造新王宫了?
徐世杨的解释是:
泉城作为都城,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政治、军事角度上来讲,都是权宜之计。
在如今齐国军事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齐王继续在泉城指挥全国运作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因此他这次来顺天府,就是为了把这里当做齐国下一阶段的政府核心来建设。
既然是政府所在地,事实上的都城,那么首先建造王宫,以便齐王入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之所以把新都城选在顺天府,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地理上的十字路口。
像东北方向链接辽东,北方链接蒙兀,西边距离山陕很近,南方则是齐国的核心领土冀省和齐省,向东还可以从津门直接入海,地理位置可谓十分优渥。
………………………………
第490章 君臣相得
听到这里,已经有很多官员面露不快了。
在官员们看来,这个时候迁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既无必要,又有损国力,是绝对的蠢行。
于是,当场就有自诩正直的官员站出来劝谏,希望王世子兼首相能收回成命。
如果一定要迁都,至少等三年或五年时间,彻底打败女真鞑子,国事稍安之后,再考虑迁都问题。
齐国作为一个新兴政权,周边举目皆敌,无年不战,齐王现在开始贪图享乐,是自取灭亡之举。
徐世杨倒是很好说话,他并未斥责顺天府官员的言语顶撞,甚至还对劝谏的官员表示赞赏。
但迁都决定不能更改,新王宫也一定要修建。
他甚至拿出一整套新王宫的建筑图纸!
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新王宫将被命名为紫禁城,位置选择顺天府的中线地带,南北长666步(按1步合1。5米计算),东西宽500步,占地面积高达75万平方米(比另一个位面的北方紫禁城大了差不多3万平方米)!
徐世杨在这庞大的范围内,规划了八十座大小宫殿,两万六多间房屋楼阁(以2或3层小楼为主,因此房屋数量接近北方紫禁城的三倍),加上规划中高达十米的禁城城墙,预计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这庞大的建筑计划把顺天府的官员们彻底惊呆了,有人颤巍巍的问徐世杨,这宫殿预算费用是多少?
结果徐世杨给了他们一个足以让户部官员昏厥过去的天文数字。
反对迁都的声音变得更大了。
无论徐世杨怎么解释顺天府的战略地位,怎么解释紫禁城修建的重要意义,都没人愿意听了。
顺天府的本地官员甚至有人当场以辞职要挟徐世杨放弃迁都并修建紫禁城的计划。
无奈之下,徐世杨不得不强行宣布休会——这是他第一次在没有得到任何结果的情况下结束一次会议。
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后,徐世杨收起人前那种志得意满的上位者表情,暗中命令齐国报纸帮助传扬顺天府官员们的劝谏行为。
汹涌的舆情像插了翅膀一边传遍辽东、草原、山陕、江淮和江南。
很快,甚至连西域和大理都有人知道齐国官员们正在发起声势浩大的反迁都,反建王宫运动。
然而,当齐国之外天下都觉得顺天府此时肯定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时,顺天府本地人却没那么强烈的感受。
因为徐世杨并未强行通过迁都和兴建紫禁城的计划,那计划如今依旧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那一天演完君臣相争的大戏之后,徐世杨甚至懒得继续在官员们面前提这个问题。
实际上,徐世杨当然不会选择这个时候搞什么迁都,他也没有在三环以内建造一座占地75万坪联排别墅的野心。
这次争执,实际上只是徐世杨为完成总参谋部的计划,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
作为网络时代过来的穿越者,徐世杨深知,要想吸引别人的目光,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在顺天府而不是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辽南,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发一场波及面尽可能广的争吵。
只要天下人把目光放在顺天府,放在齐国迁都这件事上,他们就很难注意到别处齐军的具体动作。
另外,事成之后,徐世杨还可以装作君臣相得的样子,接受顺天府官员们的劝谏,正式宣布搁置迁都和兴建紫禁城的计划,再收割一波好名声。
何乐而不为呢?
……
就在徐世杨在顺天府引发巨大争吵吸引别处目光的时候,海量人员和物资已经从齐省和冀省各港口起航,抵达辽南各港口后,分散到前线整装待发的野战军和无数战备仓库中。
到11月底,参谋部计划中所需要的兵力和物资已经基本到位,现在只需要等待辽东大雪厚到可以支撑雪橇车行动。
于是,具体作战计划下发到校官一级,各前线部队营级以上军官这时才知道,他们这次的目标居然是整个辽中平原!
这意味着,齐国已经不打算给女真鞑子更多时间了!
而与此同时,在顺天府的徐世杨突然再次召开地方官员会议,在会上,徐世杨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表示自己和齐王不应该在这种全国一心准备与鞑子死战的时候,产生怠惰奢靡思想,去兴修什么宫殿。
他当场对所有在座官员表示歉意,对他们不忘初心勇于直言劝谏的高尚行为表示赞赏,并且宣布,至少十年内搁置迁都和兴修新宫殿的提议。
这种给人一种他要下罪己诏的态度,让齐国的官员们都有些发懵,他们不太明白徐世杨为什么突然做出这么大让步,这真的是那个曾经硬顶齐王父亲,曾经软禁大伯,曾经抄了圣人府邸,以跋扈著称的齐王世子、齐军总司令徐世杨吗?
在会议中,徐世杨甚至剽窃了前世唐太宗的名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诸位勇于劝谏,让本相看到我齐国官员士子一片赤诚,勇于任事之心,诸位皆是本相的明镜啊!”
“总有一天,青史上会记载这一刻,这将是流传千古的佳话啊!”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最喜欢听的就是这种话,于是官员们拜倒一片,顺天府会议厅内一片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
隆道五年十二月初十。
辽东下起鹅毛大雪,而且,一下就是四天三夜,这证明,辽东最寒冷的季节到来了。
女真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此时齐军是绝对不会出击的,因为汉人受不了如此寒冷的天气。
何况,现在徐世杨应该还在顺天府跟他手下的官僚们争吵着要不要修建新宫殿呢。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女真人还是很兴奋的,徐世杨想要修宫殿,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想要享受奢靡的生活,他的斗志已经开始消磨了。
敌人渐失斗志,对大金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勃极烈们再一次确定,齐军是不会在冬天发起进攻的,他们最早也得春天转暖,雪彻底化掉,地面泥土凝固可以通行独轮车之后才能发起进攻。
因此按照自己的计划,由完颜宗干、完颜宗望分别率领近万女真男丁,北上查干湖冬捕,争取捞些大鱼,打些野物,尽量增加粮食储备。
如果能从生女真那里抓些人丁回来补充兵力缺口,那就更好了。
………………………………
第491章 五路伐金1
隆道五年十二月十四,雪停了。
耀州驻扎的前敌参谋部派出的气象参谋回报,野外气温已经下降到令人惊讶的零下四十度!
这意味着,外面的雪根本不会化掉,河面也会彻底冰封——对于大量雪橇车来说,许多原本不能通行的地方已经变成可以通行的道路。
机会来了!
十四日夜间,盖州。
齐军参谋部第六局驻扎盖州已经两个多月了,最忙碌的时候已经过去,临时编入第六局的临时上尉参谋左鹤林正在自己的宿舍里看书。
他以前是不喜欢看书的,因为家里长辈只允许他看兵书,而老师则只让他看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之类的玩意。
后者,左鹤林连看都不想看。
前者他倒是很喜欢,但在左鹤林看来,大部分兵书写的过于笼统了,不太适合他现在的水平。
左鹤林觉得,自己现在最该学的,是某些更具体的东西。
所以,在徐世杨特许下,他购买了一整套齐国军校的现行教材,包括:
《历史战例汇编》:这本书主要是从战争双方角度上总结分析这个位面历史上的各种战例。
《近代战例汇编》:这本书主要分析齐军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战斗,由于齐军从未失败过,因此分析重点放在齐军对自己的缺点总结,以及站在敌人角度上分析失败原因。
《军事数学》:这本书是最令左鹤林头疼的东西,他觉得这玩意更像是天书,但徐世杨说这本教材十分重要。
此外还有《战争与后勤》、《步兵条例》、《炮兵条例》、《骑兵条例》、《军法》、《军事地理》、《军事体育》、《宣传战指导》等等。各类教材书籍有几十本之多,左鹤林觉得其中绝大大部分(除了该死的军事数学)都十分适合现在的自己好好学习。
所以,他进入齐军参谋部实习以来,一有空闲时间,就全部花在看教材上,也不管这些教材那些是必修,那些是选修,也不去参加参谋们闲暇时的各种游戏,如象棋(徐世杨“发明”的)、橄榄球(穿军用铠甲)之类。
这让他显得略有些不合群,因此,他是最后一个得知上级通知尉级军官立刻前往大会议室开会的人。
左鹤林走进大会议室的时候,参谋部在盖州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