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谋在一块木牌上工工整整的写下:

    大金井村,谭三,民族汉。

    然后又在木牌背后写上:

    隆道六年与五里驿发放,见着放行。

    这其实是齐军发放的通行路牌,省的他们回家的时候再被其他进攻部队当敌军拦下。

    “拿着,去大门那边领五斤粮食。”参谋把木牌递给谭三,然后继续喊道:“下一个!”

    “真给粮食啊!”

    谭三抱着足足有五斤重的炒面口袋,有点不敢相信事情的真实性。

    他这辈子见过很多兵,小的时候见过大周的官军打门前路过,后来上山躲过蒙兀骑兵,如果曹老爷庄子上那些喜好舞刀弄枪的家丁和山上土匪也算兵的话,那他就已经见过六支属于不同势力的军队了。

    眼前这支齐军“强盗”还是第一个不仅不抢婆娘粮食,还发吃食的军队。

    谭三悄悄用手指搓了搓装炒面的布口袋,这么大一块布,不论是做包袱皮还是缝补衣裳,都算得上一块好料。

    仅仅这块布,对谭三这样的穷苦佃户来说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先别急着走!”

    一个齐军宪兵站在高处拿大喇叭对刚从战俘营里出来的人大喊:

    “凑二十个同路的一起走!别让狼叼了去!”

    这话说的在理,太行山脉山连山,野狼野猪成群结队,还不时能见到豹子老虎,若是独自上路,很难说能不能走出一座接一座的山坳坳。

    为此齐军还专门给释放的俘虏每人发了一根木棍——其实就是缴获的长枪拆下枪头,把枪杆发还给他们罢了。

    “一时半会凑不够人的队伍先等等!去前面棚子喝口茶看看戏,等凑够了人再走!”

    “还能看戏?”

    被俘的世侯兵们迅速忘记了刚才的恐惧,变得兴奋起来——这也不能怪他们,西北这边本来就是娱乐荒漠,年景好的时候大家都得为了一口吃的把所有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更别说现在这种倒霉年份。

    现在就算是世侯家的管家老爷平日里也没什么娱乐,可能也就真正的时候家族老爷少爷夫人小姐能养得起戏班子——现在山陕连个跑马卖解的都没有。

    因此,一听到能看戏,所有俘虏,也不管能不能凑齐人,全都向戏台子那边涌过去——反正齐国大兵放他们走又发口粮,肯定不会因为他们来看戏就怎么着他们这些苦哈哈。

    不过挨一顿棍子是必然的——不是因为齐军士兵欺负他们,而是因为他们不排队。

    刚才甄别释放俘虏的时候,光让他们老老实实排队就花了一个多时辰,结果现在一听到有戏看,宪兵们的努力又白费了……。

    ……

    齐国宣传部门为俘虏准备的是话剧,在徐世杨原来的那个时代,话剧引进中原已经是二十世纪了,不过在降低灯光等舞台标准的情况下,“发明”这种“全新的戏曲”形势并不困难,特别是徐世杨身边还有顾横波这么个歌舞方面的顶尖人才。

    与主要走娱人路线的传统戏曲不同,齐国话剧以育人为主要目的,所有上演的剧目都包含明显的政治宣传目的。

    比如齐国需要动员人力整修水利工程的时候,工地上通常会上演《大禹治水》之类的节目,而且重点放在治水成功后人民安居乐业的方面,而不是宣扬治水有多么辛苦。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节被压缩,他跟涂山氏的爱情或大战各路水怪的故事却被大肆宣扬。

    这其实就是为了让看戏的观众感到愉悦,增加爽点而已。

    只不过齐国宣传部门才用了润雨细无声的手法,向观众暗戳戳的输灌:治理水患并不辛苦,相反却是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好机会!

    再结合参与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能得到优厚的报酬,最近几年,齐国人不仅不再视修建水利工程这种大规模劳役为畏途,还出现了大家抢着去工地干活的事。

    治蝗也是如此,打仗也是如此,每次齐国有什么需要动员大量人力去执行的大动作,总是少不了宣传队伍的紧密协同。

    这次针对山陕的战争自然也是如此——或者说,因为这次行动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因此宣传部门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话剧社给俘虏们准备的曲目都不长(太长了容易耽误行程)主打菜是《白毛女》,这种反应地主压迫的剧目自然很容易引起底层农民们的共鸣。

    只不过为了提高爽点,徐世杨还是把故事做了许多修改:前半段基本剽窃历史上的经典桥段,后半段直接改成喜儿被黄世仁(黄世仁的身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改,比如打鞑子的时候他是个鞑子头目黄台吉,现在打世侯,他就成了八大世侯某一家的老爷)抢走的那一刻,齐军以PLA一般人民子弟兵的姿态出现,拯救了杨白劳一家,严酷清算了黄世仁和他的狗腿子为非作歹的旧账,最后一位英武的齐军战士还把那本高利贷账本当着众人的面扔进火堆里。

    徐世杨当然知道悲剧更加深入人心,他这么一改编,经典剧目会变成小白网文一般的快餐剧,估计会被后世的编剧们笑话。

    但徐世杨认为,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生活已经堪比地狱了,剧中杨白劳一家的遭遇在这个时代的人民眼中恐怕根本不算什么了不得的悲剧。

    因此,徐世杨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在故事的关键时刻来个峰回路转,直接为爽而爽,还顺便宣传齐国齐军的高大上形象,通过舞台上齐军到来之前之后鲜明的对比,争取在山陕民众心中树立起一种加入齐国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印象。


………………………………

第525章 抱怨

    演出的效果超出预计,可以说是非常好,这一点从台下观众的表情就能看得出来。

    剧目前半段,所有人都沉着脸,死死盯着台上得意洋洋,胖的跟猪一样的黄老爷和瘦猴一样的管家,甚至还有几个脾气暴躁的想要冲到台上去揍可怜的黄老爷。

    当然,经验丰富的宪兵很快控制住了局面,没有让他们得逞。

    到了剧目的后半段,整体情节突然变得明快不少,观众们的表情就逐渐变成一副“爽到了”的傻样子。

    “搞得不错。”徐世杨在一边看着这一幕,心情十分愉悦。

    “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吸引他们比吸引士子……呃……”

    齐国国家戏剧院院长兼总编剧、总导演顾横波的话只说了一半,剩下的全都生生吞了回去。

    与徐世杨别的妻妾不同,顾横波现在对自己的出身忌讳莫深。

    其实,若是徐家止步于节度使,她都不会这么恐惧自己在江南的那段日子——反正是与人为妾,以色侍人,出身其实并不重要。

    但现在徐家已经肯定不会只是一个区区节度使家族了,不管将来徐家能不能统一天下,徐世杨成为一国之君的可能是越来越大,这样的话,顾横波身为名姬的过去就会成为她最大的麻烦——天家不同与普通人家,某个皇嗣的亲生母亲是姬女出身,不管你再怎么解释卖艺不卖身,出污泥而不染,都是惘然。

    徐世杨与顾横波的儿子已经出生半年了,她有时甚至会想,也许自己只生女儿会好很多?

    人们对公主的要求总是比王子少一些的。

    不过,生下王子也不是不行,顾横波认为只要自己母子没有太多野心,只求安稳富足的生活,她的过去应该就不至于拖累孩子们。

    因此顾横波在齐国的这几年,一直秉承着三个原则:

    第一,既然是以色侍人,那就把自己尽可能放低,徐世杨的一切要求她都会满足,不管多么羞人。

    第二,认清自己的身份,绝对不去争夺那些本就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在徐世杨的后宫中,顾横波是文月最坚定的支持者。

    第三,徐世杨安排她的工作,她也要尽可能做好——这样至少还有个退路,实在不行自己出去养活自己似乎也不错。

    因此顾横波对剧团的事非常上心,不需要陪着徐世杨和孩子的时候,她把一切时间都放在剧团的工作和剧本、唱腔的改进方面。

    作为这方面足以堪称顶尖大家的本事,加上徐世杨领先上千年的眼光,稍一结合,剧团方面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真的不算什么出人意料的事。

    徐世杨对顾横波温柔的笑了一下,他当然清楚自己的女人在顾虑什么,作为男人,他自然也很清楚顾横波跟着自己之前很干净——他其实也不怎么在乎这一点,否则就不会留下顾横波了。

    不过这种事真的没法对外面解释,徐世杨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让她感到家的温馨,尽量保护她不要让她受到外面的影响而已。

    让顾横波负责宣传工作,固然是为了人尽其责,但也有让顾横波在民众眼里镀上一层光环的意思——民众会觉得,一个有本事的女人不会只是单纯的以色娱人,而顾横波就是个有大本事的女人,她曾经沦落风尘一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这层光环在将来有可能替她抵挡很多流言蜚语。

    “好好工作,不要想太多。”

    徐世杨温柔的笑着对顾横波说道:

    “你,还有文月、赵珊赵琳她们,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将来你们的名字或许不用只是成为我的附属品。”

    “你们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有自己的未来,也许,他们的成就不会次于我这个父亲。”

    “我对孩子们有信心。”

    ……

    谭三、张有田以及曹老爷的管家穆志仁住在相去不远的地方,因此他们三个,以及附近几个归穆志仁管家老爷辖下村子的壮丁组了个队伍,一起向六十里驿走去。

    这一路上他们每人都拿了一袋足有五斤的炒面,一葫芦水,还有一小捏盐和一根驱狼防身用的棍子,好几十人一起上路,安全抵达目的地是完全没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人心。

    作为八大世候之一,曹家在当地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曹老爷的命令对当地人来说跟圣旨也没有多大区别。

    穆志仁管家老爷虽然不是曹老爷家唯一的管家,甚至不是高等级管家,只是个管外事的普通下人,但对张有田这样的庄头来说,已经算的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了,更别说谭三这样的佃户。

    这差异同样反应在出征时各人的地位上:穆老爷作为曹家下人,能够担任中级军官,手下掌握足足上千壮丁;张有田作为他下属村里的庄头,可以管他们那个村出来的全部一百多壮丁,算的上是个基层军官;而谭三,只是个大头兵。

    然而,在齐国大兵眼中,管家老爷也好,庄头也罢,跟个佃户完全没有任何区别——一起被抓,一起被释放、一起看戏,然后从齐国大兵那里拿的盘缠也是完全一样。

    这种打破原有阶级界限的做法,让所有人都感到一丝难言的异样。

    “穆老爷……”半路上,张有田突然大着胆子问道:“你不是说齐国大兵每日至少要吃一个人吗?他们怎么不吃俺们,还给俺们发粮食?”

    这几乎接近质问了,若是在两天前,借张有田十个胆他都不敢这么跟穆老爷说话。

    不过今天确实特殊,连穆老爷本人都没有怪罪的意思,他甚至赏脸回答:

    “这又不关俺的事,这是曹老爷亲口跟俺说的!俺也以为不会错呢!”

    就像以前张有田不管怪罪穆志仁,穆志仁以前也不敢说曹家老爷的任何坏话,哪怕私下里也不敢。

    不过今天特殊吗,对不对?

    所以穆志仁的答案里已经有些抱怨曹老爷欺骗他的意思了。

    “哦,原来如此……”张有田仿佛明白了点什么。

    过了片刻,走在他身边的谭三突然问道:“张老爷,你不是说齐国大兵是来抓俺们,让俺们给他们做牛做马的吗?他们怎么把俺们给放了?”

    “这又不关俺的事,这是穆老爷亲口跟俺说的!俺也以为不会错呢!”


………………………………

第526章 俘虏

    徐世杨原本打算攻克五里驿后休息一个时辰就发动新的攻势,不过前线参谋部认为宣传队的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因而建议推迟攻势,让释放的俘虏先走,把宣传队的战果尽可能发酵一下,然后再发起新攻击。

    徐世杨认可了参谋部的判断,于是真正的进攻时间,实际上是在第二天。

    六月初二的攻势与昨天并无太大不同,齐军花了半天时间一边唱歌一边走了三十里路,然后用半个时辰展示火力,用半个时辰拆除鹿岩,填平壕沟,炸开城门,抓捕俘虏。

    然后战斗就结束了。

    昨天的伤亡很轻微,今天更是如此,因为昨天释放的俘虏被世侯军拦截在三十五里驿这边,虽然客观上增加了三十五里驿的守军兵力,但俘虏们也向守军传递了很多特别的消息:齐军不吃人。

    非但不吃人,甚至被齐军抓住后还会发些吃食,还能看好看的大戏,然后平平安安回家。

    既然这样,干嘛要抵抗呢?就算破了城,也没必要慌慌张张向城外逃跑,抱着头蹲在路边上等齐国大兵来统计一下就成了。

    结果就是,整个攻克三十五里驿的过程中,一共只有五十五人死亡,其中有三十八个死在了炮击中,其余是那些没被俘虏过的人,因为不相信同伴的话执意逃走引发踩踏事件。

    齐军依旧没有任何伤亡,倒是一口气抓了将近八千俘虏——其中接近一半在昨天已经被俘过一次了。

    大量老俘虏让齐军的战俘管理工作变得轻松不少,那些手持木牌的俘虏已经无需再统计一遍,其中某些机灵的,甚至还能帮忙管理一下新俘虏,教给他们排队的重要性。

    剩下的自然是发牌,领口粮,看宣传队演戏,然后组队走人回家。

    齐军发动攻势后的第三天,六月初三,齐军按部就班的攻克六十里驿,这次伤亡比三十五里驿还少,世侯兵一共死了39个人,俘虏倒是高达一万五千之多!

    只不过其中至少有一半是被俘过一次的,甚至还有几千被俘过三次的老俘。

    “这样不行!哪有这样的?”有参谋军官抱怨:“抓他们一次就得给他们五斤口粮!他们一天被俘一次,都成个营生了!”

    齐军发放口粮是当遣散费看待的,给五斤大致能让一个壮丁支撑五天以上,这足够他们走回家去了。

    但现在看来,这些农民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老实,看着齐军好说话,一次次前往下个堡子等待被俘后那五斤遣散费——据说有些最早被俘的家伙如今已经攒下好几斤粮食了!

    这哪是来打仗的,这是专门来当俘虏挣遣散费的!

    “确实不能这样下去。”

    徐世杨也同意这一点,他毕竟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当冤大头的,再爱民也不是这个玩法,这根直接开仓放粮也没多大区别了。

    “三十五里驿和六十里驿被俘的那些人粮食照发,六月初一在五里驿被俘的这次不发了!告诉他们,再一再二不再三,等我们到九十里驿,三十五里驿被俘过的也不发了。”

    徐世杨只准俘虏领两次遣散费,但他也不能让被俘三次的那些人白白等在这,毕竟他们已经被俘出经验来了,可以帮助齐军做些有限的工作。

    “告诉那些俘虏,如果真不急着回家,就给我们帮帮忙,我们按工作量给粮食做报酬。”

    齐军这次出发带了不少粮食,都是用小船装着在车马道旁边的滱水河里跟进,何况目前他们所在的位置并未离开齐国控制区太远,后勤压力并不大,其实并不需要大量俘虏帮忙运输物资粮秣。

    不过徐世杨仍旧打算人尽极用,多达一万五千的俘虏中,有九千多人再一次得到释放,其余不到六千人,给在齐军后面,负责打柴烧水,或者平整路面之类的工作。

    齐军根据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发给三到五斤不等的口粮当做报仇,此外齐军承诺,每隔三天就让这些劳工吃一次肉。

    当然,不是什么好肉,不过是每十个人可以分一个肉渣罐头而已。

    只是这对穷苦的农民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好生活了。

    ……

    战况的发展让世侯们感到心惊。

    他们发现自己的部队和防御工事对齐军丝毫不起作用,战斗开始以来,齐军的攻击步调完全按部就班,每天都是行军,一个时辰内攻克堡子,然后甄别俘虏休整部队,第二天重复一遍。

    下面充当高级军官的本家子侄和大管家们回报说,那些乡兵甚至未能给齐军带来什么伤亡,最大的损失可能就是每给齐军当一天俘虏,就能多消耗一点齐军的军粮吧。

    更让人感到心惊的是,随着被俘次数的增加,多次被俘的乡兵人数增多,世侯的军队中已经产生了一种,被齐军俘虏根本不算什么的风气。

    这种想法不仅仅存在于普通乡兵或庄头之中,甚至很多中层管家也有类似的想法。

    一些世侯家的子侄、亲信、大管家尝试组织督战队,有些平时跋扈的子弟甚至动手砍杀了几个到处宣扬齐军俘虏政策的乡兵,还扬言要把他们的妻女变卖,爹娘赶入深山。

    结果这不合时宜的残酷手段首先激怒了世侯自己的士兵,六月初三深夜,九十里驿爆发兵变,乡兵们杀死在这里驻守的世侯子侄和死党,在齐军到来之前就控制这座小堡垒。

    第二天,倒戈的乡兵自觉填平壕沟,拆除鹿岩,并派人赶着骡车前往六十里驿,向徐世杨投降。

    六月初四上午,齐军节约了一个时辰的攻城时间,兵不血刃踏入九十里驿,不过这个小堡子的易手是开展以来流血最多的一次,因为昨夜世侯的子侄、大管家、家丁等亲信杀死了五十多个老俘,而兵变的乡兵报复性的反杀了世侯家两百多人。

    被杀的世侯死党,有很多是前面几个堡子的守军军官,每次战败他们都在部队靠后的地方,而且是逃得最早最快的,因此损失一直不大,没想到居然一次性死了这么多。

    这可是之前几天齐军都没做到的事。


………………………………

第527章 晋省2

    在九十里驿,共有一万两千晋省乡兵向徐世杨投降,此外他们抓住了一千多八大世侯家族的子侄、家丁、门客、大管家等核心成员一并交给徐世杨。

    由于乡兵是主动投靠,因此不算俘虏,真正需要处置的就只剩下那一千多世侯家族核心成员。

    六月初四下午,乡兵们推举出几个代表,专门求见徐世杨。

    “你们的意思是说,你们要我严惩那些世侯家人?”

    徐世杨微笑着看向那些乡兵代表——看面相就知道,大多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这些老实人若是发怒,也会迸发出最可怕的能量。

    若是无法好好引导他们的情绪,他们能毁灭一切。

    若是能把这种力量为我所用,他们自然也能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无尽的激情建设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请说说为什么。”徐世杨很有礼貌的说道:“你们应该都知道,我来晋省可是从未刻意加害过父老乡亲们。”

    代表们有些坐立不安,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和颜悦色的年轻人是太子(他们分不清王世子与皇太子之间的区别),是一位比最大的家主老爷还要大的大老爷。

    在农民朴素的想象中,这样的大大大老爷就是天上的星星,是某种意义上的半神。

    现在,半神就坐在他们面前,不让他们下跪,给他们赐座,还愿意仔细倾听他们的诉求。

    这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但是……,感觉真的不坏。

    “他……他们那铡刀铡死了张老六……”一个头发胡须花白的老头子轻轻说道:“张老六都六十多了,家里去年死了儿子,儿媳被拉去抵债,只剩个孙女,还被拉来打仗,就因为他……,他被太子爷您放了,那些畜生就把他铡了,他孙女才八岁,根本没法活了,老张家全家都被这些畜生害死了!”

    看起来这老头子在自己家乡挺德高望重的,他这一开头,其他人立刻鼓起勇气七嘴八舌的控诉起来:

    “这些畜生不是人!”

    “对!那黄老爷就是黄世仁在世!他去年抢了刘大哥的媳妇!”

    “他还抢了老王家的闺女!多好的丫头,两天就让他糟蹋死了!”

    “俺听说他抢好人家的闺女是要卖给蒙兀鞑子!”

    “呸,他怎么不把自己闺女给鞑子糟蹋!”

    哔哩哔哩,哔哩哔哩……。

    乡兵没什么纪律可言,二十几个代表争先恐后的说,说到最后徐世杨都很难从浓重的晋省方言中分辨他们话语中的具体意思了。

    不过猜也能猜得到,无非就是放高利贷,收重税,占人祖产,然后欺男霸女,酷刑杀人之类的事儿。

    异族的包税人吗,古今中外都是这个德行。

    徐世杨一副认真听的样子,任由代表们在帐篷中控诉了将近一个时辰,如果不是他最后打断了大家的话,估计这个控诉一直说到晚上都停不下来。

    “好的,好的,我大概明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