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具体统计数据还没出来,只凭目测,也大概能知道,今年整体上算是个小丰年。
实际上徐世杨总是觉得之前一段时间,汉人之所以被北方各路鞑子压的那么厉害,可能除了大周本身的毛病之外,还有降水线南移的原因(没有具体数据支持,只是猜测)。
大周南迁前后那几年,北方天灾不断,连年大旱,降水量明显减少,粮食大规模减产,小的饥荒每年一次,大的饥荒三年一次,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完全没有中断过。
旱灾之后必有蝗灾,旱蝗交替就会使得农业文明国力大规模衰退,再摊上一个软骨头的赵家皇室,没搞得神州陆沉已经是列祖列宗眷顾了。
不过现在情况就好了许多,上次大规模蝗灾就是齐国目前为止经历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自然灾害。
之后这几年,小范围的旱灾虽然还是不断,但齐国可以通过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把农业生产维持在一个收获不错的水平线上,至于蝗灾则是已经可以被有效遏制。
如果天公作美,不再发生特大自然灾害,那么即使仍然处于农业社会,估计江北的民生本来也可以得到缓慢恢复。
只是徐世杨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罢了。
秋收之后紧接着就是秋税,齐国对基层的掌控力度远超以前的所有时代,毕竟这本身就是一个从村级军阀发展起来的国家,齐国吏部对官员考绩和任免的管理可以直接下沉到村屯级。
加上齐国人民对信用的依赖性逐步加大(个人信誉关系到银行贷款、招工、上学、个人政治等很多方面)和齐国税率不重等原因,齐国人对按时纳税并无太大抵触情绪,因此每年的税收工作都会相对较为顺利的结束。
十月底,华夏江北各省的秋税工作也已经进入尾声,十一月开始,比以往早了一个月的时间,齐国又一次进入会议季。
早这一个月的主要原因是今年齐国领土面积和人口增长过快,山陕方面的很多数据刚刚理出头绪,因此内阁需要提前下手对两省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指示。
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兵部主要代表都未能参加去年的年度会议,因为当时齐军正在辽沈一线发动大规模攻势作战。
因此对兵部来说,今年的会议季实际上要总结两年的工作。
最后一个原因嘛,自然是今年齐国正式脱离大周自立,这意味着齐王很快就要加冕为帝。
称帝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现在就应该做些准备工作了,这次会议季也要各部门协调这件事关天下的大事。
……
徐世杨本人在十一月初五返回泉城。
他随即召开参谋部和野战军高级军官会议,然后又是兵部扩大会议,接着是兵部工部联合会议和联合扩大会议……。
一连十多天,徐世杨把大多数工作时间都投入到开会上。
他也知道大家挺讨厌开会的,但有些事不开会也不行。
何况兵部不仅要总结两年的工作,明年开始徐世杨打算进行一轮大规模军改,这将是很繁杂的工作,他必须提前与兵部和参谋部的主要军官们通气,这样计划才有顺利执行的可能。
徐世杨军改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军队能够适应领土面积越来越大的新齐国。
也就是说,军改的第一目标是扩军。
其实,真要说起来,如果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或者单纯的争天下,现在的十万野战军已经非常足够了,以这十万野战军为核心,只要每到一地就裹挟大量炮灰向前滚动前进,这个时代根本不会有人能够抵挡得住现在的齐国。
但徐世杨毕竟是个穿越者,若他的目标只是把赵家王朝换成徐家王朝,那可就真是穿越者之耻了。
徐世杨的目标是领土范围内的“绝对安全”。
也就是说,生活在齐国的人民,不管是在那里,都不用每年秋季去“防秋”,担心各路野人鞑子来打草谷。
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主动出击,以攻代守,让鞑子们每年去防这防那。
其次,加强民间自卫力量,也就是预备队体系和民兵体系的建设。
这两点,前面主动出击所需要的是强大的常备军力量,这也是本次军改最重要的部分。
徐世杨的设想是,首先把每个野战师的兵力予以扩充,目前的设想是四四制的方块师,即每个师四个团,每个团四个营,每个营编制600人。
在营级部队中增加步兵炮编制,在团级部队中编制轻型野战炮,在师级部队中编制中型野战炮。
加上师部以及师属工、辎、骑、炮部队,每个野战师常规编制12000人。
每两个师合并成一个野战军,在野战军中编制更重型的火炮,较为独立的重骑兵部队和军属工兵部队,侦察部队等单位,把野战军扩充成兵力超过26000人的战略集团。
目前的十个野战师中,定远、镇远合编为第一野战军军长李井槐;
致远、靖远为第二野战军,军长冯三虎;
致远、靖远为第三野战军,军长栾廷玉;
济远、平远为第四野战军,军长孙立;
驭远、威远为第五野战军,军长林冲。
原有的十个师长中,五个人获得中将军衔成为军长;一个人(公孙胜)因为需要接替徐世杨成为兵部尚书而离开一线部队;剩余的四人则提升为少将,担任副军长兼师长。
徐世杨另外从野战军中表现优异的校级军官中提拔六人担任上校师长。
五个野战军改编完成后,将分别驻扎齐国目前所拥有的五个省:齐、冀、辽、山、陕。
除此之外,徐世杨的亲卫队将被改编为近卫军(等称帝之后就可以改称禁卫军了),兵力按照一个师编制12000人。
再加上要塞守备队,总司令部工作人员和文职人员,总后勤部等单位,不计算军校学员,军改后的齐国陆军总兵力将提升到15到16万人左右。
………………………………
第545章 军改2
历史上,类似如此规模的军改基本都要有新式武器和战术,以及战略目标的更新相互配合。
徐世杨的此次军改自然也是如此。
战略上,徐世杨军改的目标自然是从原来的防守反击,转到积极进攻、攻势防卫等更加进取的目的。
武器更替方面,军改的主要诱因是两种新式武器开始投入现役。
其中之一自然是火帽击发线膛枪(米涅)。
这是步兵武器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种新式武器严重削弱了冷兵器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燧发枪时代还可以玩玩“子弹是孬种刺刀是好汉”(其实人家苏沃洛夫原意不是这个),那么面对装备米涅枪的对手还敢这么玩,那只能是找死。
米涅枪的射程和准确度可以在步兵阵列进入冲击距离前把敌人杀伤殆尽。
说到准确度,徐世杨打算给齐军的新式步枪安装表尺。
以往的燧发枪火绳枪等明火武器是不能瞄准射击的,因为引药池的火药在射击时会迸发大量火星,射手若是始终腮贴枪托瞄准射击,火星能糊他一脸,因此燧发枪射击时射手需要把头歪到一边。
因而表尺、准星之类的玩意对燧发枪、火绳枪没什么意义,正所谓击发枪未必都有表尺,但有表尺的最少得是击发枪。
这也是击发枪相对燧发枪划时代的进步之一,只是平常人很少注意到这一点罢了。
通俗点来说,装备米涅枪的步兵甚至可以依靠准确度和射程压制早期炮兵!
另一项足以引起战术改革的武器,是海军兵工厂最近新铸造的几门大炮。
这些火炮分为两种,一种是发射五斤重炮弹的轻型火炮(相当于6磅炮),另一种则是发射十斤炮弹(13磅左右)的中型野战加农炮。
两种炮都使用青铜铸造,前者炮重750斤,勉强达到飞行炮兵所需重量的上限;后者炮重1100斤,算是中型野战炮中较为轻型的。
射程方面,由于使用青铜铸造,炮管强度冗余较高,新式火炮可以承受较高的膛压,齐军炮手可以为新式火炮装填更多发射药以追求更大的射程和杀伤。
因此新式五斤炮的射程可以达到1400米,而十斤炮的射程可以达到1900米,特别是后者,有效射程都有1400米,而且有足够动能杀死任何敢于挡在炮弹前面的活物。
两种火炮的射程、威力、可靠性和火力持续性都远远大于齐军以往装备的火炮。
实际上,从性能和型制上来看,齐军的这两种新式火炮十分接近与另一个位面历史上的M1851和M1857大小拿破仑炮。
正好M1851是六磅炮,M1857是十二磅炮,与齐军新式火炮的炮重、弹重、射程等数据都十分接近。
拿破仑炮可以说是前装滑膛炮的巅峰,因此下一阶段军改的炮兵装备方面,徐世杨打算用一套更加精简的炮兵体系来替换以往各种野战火炮混用的局面。
简单来说,配合新军制的建设,未来野战军团属炮兵和飞骑炮兵统一使用新型五斤炮;师属炮兵使用新型十斤炮。
然后,营属炮兵启用同样由青铜铸造的新型神机炮。
由于气密性问题仍未解决,因此神机炮的射程威力仍然不足,甚至射程方面还不如米涅步枪,不过齐军暂时没有机枪或迫击炮之类武器加强营级单位,因此只能重新用神机炮暂时顶上。
新式神机炮唯一的好处是青铜铸造的炮身相对以往的熟铁炮,散热速度较快,强度也高不少,可以以更快的射速开火,而不是三发之后必须停下散热。
在军级炮兵方面,齐军继续使用旧式二十斤(26磅)重型加农炮。
新式枪炮逐渐替代旧式武器后,淘汰下来的武器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
徐世杨做过一次统计,到隆道六年十月为止,齐国各兵工厂合计共生产10毫米外贸鸟枪八万五千支;15毫米标准1型火绳枪六万五千支;15毫米标准2型燧发枪十一万支。
这其中,标准1型已经有约三万支改造成标准2型燧发枪,因此齐国燧发枪总产量是十四万支。
减去战争中损坏、丢失、被缴获、事故损失、出售给民间等等,目前齐军列装和库存燧发枪有十万支左右,此外还有两万支标准1型火绳枪库存。
若是有需要,这些火枪都能改装成火帽击发的线膛枪,只是15毫米口径火枪对米涅来说口径有些大,并不能完全发挥击发线膛枪的威力。
因此海军兵工厂方面建议逐步淘汰现有的15毫米步枪体系,设计生产一种口径在10毫米左右的新式步枪。
这样的话,一边生产新枪,一边改造旧枪应急,旧式燧发枪很可能只需要改装一半数量约六万支,就能满足正规军的需求。
剩余的六万支燧发枪和火绳枪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徐世杨来做出最终决定了。
其实燧发枪情况还好一点,毕竟还有预备役和民兵这样庞大的消化渠道。
新型青铜野战炮大规模铺开后,淘汰下来的各种从4斤到10斤野战炮如何处理?
除了封存一部分作为储备外,其余几百门炮总不能也给民兵吧?
徐世杨的想法是,开放开放军火市场,对外销售部分落后的军火。
以火枪为例,齐国装备燧发枪的时候,主要对外贸易用的军火是小(相对来说)口径鸟枪,这种武器曾经出售给扶桑的部分大名、江南的大周(这次趁大周主动进攻还缴获回来不少)、双屿港李家以及高丽。
当时允许对这些有友好关系的势力出售这些武器,一个原因是利润很高,另一个原因自然就是这些武器不会给齐军带来麻烦——鸟枪相对齐军标准1型火绳枪来说都差的很远,更别说标准2型燧发枪了。
那么,在新一代米涅枪开始列装的现在,即使保留一代武器领先,齐国也可以对半友好势力出售燧发枪了。
火炮也是同理,铜铸火炮都可以回收重融,铜对齐国来说是战略物资,这样做至少能收回重融的成本。
铁制火炮重融所得的材料价值就显得太过不值当。
那么就不如把铁制火炮尽可能出售,换回足够的经济效益。
唯一的问题就是,目前齐周官方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不对大周出售武器的话,其他势力估计消化不了这么多火器。
………………………………
第546章 军改3
当然,对外出售军火不只是个经济问题。
若是原来的友好政权今后转变为敌对政权,或者说敌对政权通过各种二手渠道获得齐国产的武器,这也是一个政治上的污点。
就算这些武器无法对齐军构成威胁,打打大周那样的怂货总是没问题的,将来若是被人说成大周前线抗战,齐国后方私通外敌可就恶心了。
这就是徐世杨这样的民族主义者的矛盾之处——他是一定要灭亡大周的,但若是外敌来欺负大周,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大周一边。
因此,按徐世杨的想法,大炮等重型武器除了大周之外,不对外出口。
若是隆道皇帝或者大周的政事堂能暂时把两国矛盾放在一边而进口齐国的火炮,那么徐世杨不计前嫌的表示欢迎。
若是大周为了面子死撑,不愿意进口齐国的武器,那么这些火炮只能暂时封存,等江南朝廷什么时候转变思想再说。
当然,对大周出售火炮这买卖无论做不做的成,徐世杨都会通过江南的传媒集团向民间宣扬齐国的这种大度做法——我们是同胞,朝廷虽然伤了我们的心,但我们仍然是支持你们的,不希望你们被外人欺负,因此我们愿意卖给大周火炮这种军国利器。
如果大周不愿意买,将来若是发生了什么事,那就全是江南小朝廷自己的错了。
不要以为这不可能,实际上有远洋的商人曾经汇报过,现在南洋某些土著国家手里也有了不少火器,从火门枪到鸟枪不一而足。
这里面看起来有些是他们自己制造的,但更大部分是通过扶桑或双屿港转口而来。
火绳枪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先进武器,有合格的铁匠又有样品,正常的国家自己就能仿造。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南洋国家的军备正在得到加强,而大周南方的防备还是十分空虚,仅有的野战力量又刚刚被齐军一顿胖揍,损失惨重,很难说那些土人国家会不会铤而走险。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猜测,徐世杨没法据此来说服已经翻脸的大周朝廷相信自己,因此也就只能指望大周能尽快自己醒悟过来了。
继续说军火出口问题。
火炮只卖给大周,火枪却是没有问题,可以卖给目前所有友好势力。
原因很简单,目前这个世界上,可以大规模生产精细火药的势力还是只有齐国自己。
也就是说,即使对外出售燧发枪,火枪所用的引火药仍然需要从齐国进口——跟齐军早期使用燧发枪一样,药池引火药和枪管发射药分别存放,区别使用。
这实际上等于齐国掌握关键技术,一旦有战事爆发,齐国想要限制某个势力的军力,只要禁止引火药出口,被禁运方的大部分燧发枪就得重新退化成火绳枪。
实际上,之前扶桑大名织田信长就曾经因为没有足够的精细火药供给,而不得不放弃仿造燧发枪的计划,专心以齐国鸟枪为蓝本仿造自己的轻型火绳枪——他们把那玩意叫做铁炮。
这位在扶桑被人称为魔王的年轻霸主多次依靠鸟枪和铁炮打败他的主要对手,并且现在已经有了统一扶桑的趋势。
因此齐国的军火在东亚这边的国际市场上估计还是很畅销的。
对与齐军自己,新旧枪炮完成替换的同时,步兵武器中将取消除了刺刀和军官佩刀之外的所有制式冷兵器。
被取消的武器中包括步兵长矛,选锋兵的大刀盾牌,以及所有样式的步兵铠甲等武器。
步兵护具方面将只保留带帽檐的铁质头盔。
齐国野战军步兵将完全进入火器时代。
军改之后,原来冷热兵器混合时代的兵种名称,比如锐士、选锋、神机等名称仍然保留,只是他们所代表的意思有所改变。
比如锐士将会成为普通线列步兵的代称,选锋兵的性质将会更接近拿破仑时代的掷弹兵,神机兵则是精确射手(狙击手)。
今后的锐士步兵将只装备火枪和刺刀,组成步兵阵列的主体,输出最大火力并且承担最大伤害。
选锋兵除了步枪之外,还有额外装备手枪,以及正在研发中的手榴弹。
在齐国,手榴弹这种新式武器几乎与击发枪同时列装,因为这两种武器都需要最起码的化学基础,突破化学技术障碍后大规模生产都很容易——就是性能还是不行,装填黑火药的齐国手榴弹威力上更接近抗战时期TG制造的“边区造”手榴弹,就是那种一炸两半,曾经用到抗美援朝时期并且被米帝士兵戏称为“震撼弹”的玩意。
经历过二战或二战后热战那恐怖火力的士兵或许不会觉得这种手榴弹有什么了不起,但在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还处于冷兵器状态下的时代,能够由士兵直接投掷的手榴弹是真的有可能一轮击溃一个方阵的。
还有神机兵,装备经过精心调试挑选的步枪,并且安装四倍瞄准镜,可以在超出想象的极限距离上射杀敌人的军官、炮手、传令兵等重要人员。
在大规模作战中,选锋兵和神机兵将是散兵的主要组成部分,齐军进攻的时候他们负责动摇敌军阵脚,齐军防守的时候他们可以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
骑兵部队的情况有点特殊,全部归属与近卫军的胸甲骑兵连队还要保持铠甲和骑兵长矛、马刀等冷兵器装备,因为这个时代敌人没有强大的炮兵和机枪,那么装甲骑兵的冲击力仍然值得保留。
胸甲骑兵的头盔上装饰高高挑起的红缨,这样会显得他们格外高大,而压迫力十足。
而游骑兵则撤销除了马刀之外的所有冷兵器,因为他们是侦查掠袭骑兵,装备太重的盔甲影响战术机动,不冲阵的话,装备太重的冷兵器也没有意义。
马刀之外游骑兵装备2支或以上的手枪——暂时只有前装的火帽击发手枪,不过徐世杨已经委托海军兵工厂开始设计左轮手枪(类似早期柯尔特,黑火药圆头弹火帽击发)。
龙骑兵一直是徐世杨最关注的骑兵兵种,因为他们既能执行游骑兵的追杀或侦察任务,也能跟着胸甲骑兵一起冲阵,还能当做步兵参与线烈射击,几乎算是全能骑兵。
需要执行的任务多,他们自然也就成了素质最高的骑兵单位。
龙骑兵装备卡宾枪(短款步枪),手枪和马刀,护具方面装备类似步兵的铁质头盔。
………………………………
第547章 军改4
在这个时代,军队的装备中,除了武器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军装。
因为此时的纺织品大多可以作为货币使用,算是一种宝贵的物资,纺织工业也是证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且统一的,华丽的军装能有效提升士兵士气,因此能够提供统一且华丽军装的军队,一定是一支强军。
比如那个科西嘉矮子就曾无数次关心过法军的军装问题——他还特别喜欢自己设计军装。
而徐世杨觉得,红色军装的标示性已经很强了,天下第一强军的士气也是打出来的,因此军装的实用性远比其他理由更加重要一些。
特别是未来齐军要继续向北、西北两个方向前进,那里都是苦寒之地,军装的实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好在目前齐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徐世杨所希望获得的几种款式军装都可以提供。
比如毛呢大衣,这种直抵小腿的长筒大衣会给人一种挺拔感,能让军人看起来更加精神。
而且用料扎实,布料面积大。
大衣本身可以看做一件毛毯,可以休息时垫在生下也可以盖在身上;两件打开扣子的毛呢大衣支撑几根木棍,可以当做简易帐篷;把扣子扣好,插入两根木棍可以做成担架。
实用性非常好,就是毛呢料现在仍然是一种很昂贵的物资,暂时只能装备军官。
普通士兵发放短款棉军装,夏季发放单衣,冬季发放填充厚棉花的棉衣,保暖性非常好,比此时辽东野人常穿的各类皮衣或填充乌拉草的布衣暖和的多。
除了颜色以外,军装的款式比较接近另一个位面八爷的军装,士兵上衣有两个小口袋,军官四个,使用牛骨扣。
更换以往的布制武装带为牛皮武装带,装纸包定装弹的子弹盒也改为皮制,每盒存放子弹二十发,步枪手弹药基数由原来的60发增加到80发。
皮靴依然不能成为制式装备,士兵根据季节穿棉鞋或布鞋,打绑腿。
军帽方面,步兵依旧使用宽檐的铁头盔,冬季,士兵发放狗皮或狍皮帽。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发放一种类似范阳帽的新式军帽(其实更像是奔尼帽)。
军改之后的齐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