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要命的是,台岛上此时还盘踞着一些从李家分裂出来的海盗,前往三沙的航路受到这些海盗的威胁,其实并不好走。

    想要把三沙的资源安全运回北方,海军必须先行消灭台岛海盗集团。

    而消灭台岛海盗集团后,又不能轻言放弃台岛这么大的岛屿,必须继续开发,而这又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资源……。

    这是一个死循环,打破这个死循环需要多少力量呢?

    李飞虎刚刚参加了海军参谋部例会,会上海军部提出的目标是:

    双屿港维持一个海军基地,连带家属和后勤人员在内,需要一万人。

    台岛攻略作战需要一万海军官兵,之后哪怕只进行简单的开发,也需要至少五十万移民。

    三沙的资源开采,如果暂时只集中在东沙和西沙的话,仍然需要长期维持五千到一万人。

    “殿下真的愿意在那边投入这么多人力?”李飞虎问。

    他这个问题也是海军所有将官想要问的。

    大家都知道,帝国仍然十分缺乏人口,核心五省如此,新建的几个省更是,特别是吉、墨两省,地域广阔,但到处都是鞑虏部落,帝国在两个省估计只能动员两千左右的汉人武装。

    这是非常危险的,若是有多的人口,只能先向这些地方迁徙,以巩固当地统治。

    台岛三沙那些地方,实在看不出来有投入这么多人力的可能。

    “我确实要在这些地方加大投入。”

    对于这个问题,徐世杨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但你们想岔了,在这些海岛投入人力,未必需要从我国大量迁徙移民过去。”

    以预计中最为消耗人力的台岛开发来说,那边离江南闽省更近,而闽省历来号称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农业资源不足以养活所有闽省人口。

    因此历朝历代闽省都是溺婴事件高发地,也是向海外移民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这个时代,移民海外实际上就是移民蛮荒,是极富开拓精神的象征之一。

    而台岛水土资源不错,虽然有热带疫病的问题,但只要肯投入人力资源开发,很容易就能得到大量农田资源,那边的农田不论是种植稻米还是甘蔗,收获都会很不错。

    实际上,从李家分裂出去的海盗集团,最近几年就一直在做这种事——他们以台岛为基地,依靠吸引闽省移民来开发土地,维持海盗舰队的财政,以海盗舰队维持对江南海防的压力,保证自己的存在,这种存在感会让走投无路的闽省人把投效台岛海盗当成一条谋生的出路。

    对于离开双屿港一度走投无路的台岛海盗集团来说,这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正循环,并且让他们的实力逐渐得到恢复和增强。

    徐世杨看重的正是这一点,只要军事上摧毁台岛海盗集团,那么华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管这个正循环系统,继续从闽省吸引移民开发台岛。

    这不仅能让帝国获得台岛的矿产、木材和农业产出,还等于让帝国获得了一个新的引进移民的途径,简直是重大利好。

    当然,台岛这样孤悬海外的岛屿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大量使用奴隶维持初期的生产,而不需要担心奴隶逃亡并与当地人串联的问题。

    台岛的土著猎头族不是个很好的交流对象,对汉人和汉人的奴隶来说都是如此。

    徐世杨打算从辽东等地招募一些鞑子移民或奴隶填充到台岛上去。

    而征服台岛过程中获得的当地土人奴隶,则运用到辽东等地。

    至于这种剧烈的环境变化会造成多大伤亡,这基本不是徐世杨的关注重点。

    或者说,徐世杨从来不怎么关注奴隶的死亡率,他对这个数字的重视程度跟牛马等大牲口的死亡率是一样的。

    有些时候,比如现在的吉、黑两省外蕃也好,外族庶民也好,奴隶也罢,多损失一些反而是件好事。

    “开发台岛不要怕死人,只要不死汉人,外人死多少都无所谓,你是海盗出身,海盗什么时候怕死人多?”

    徐世杨毫不客气的对李飞虎说道:

    “至于三沙的开发,可以暂时集中在经济方面,开采海人草需要下水,太危险的话尽量用高丽和扶桑的海女。”

    “殿下,扶桑那边的奴隶不好获取了。”李飞虎突然插话道:“织田家已经同意了大半个扶桑,他现在不太愿意卖给咱们人口了。”

    华夏的扶桑奴隶来源基本是扶桑内战中的俘虏,缺乏远见的扶桑大名会把这些“敌人”转卖给徐世杨以换取短期利益。

    但若是有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能够统一扶桑,他一定不会同意把可以自己耕地纳税的民众当奴隶卖掉。

    而织田信长就是这种人,他更喜欢让俘虏去帮他开垦土地,而不是一股脑直接卖给华夏海商。


………………………………

第561章 北行记1

    或许对于扶桑人来说,织田信长算得上一代雄主。

    但对徐世杨来说,他这个人就显得十分讨厌了。

    去年1790年,华夏从扶桑各方大名手中购买了2700多口奴隶,而前年这个数字是8000多,大前年则是15000人。

    也就是说,随着织田信长在扶桑的扩张和统一,帝国购买扶桑奴隶补充劳力缺口的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进行了。

    “其实扶桑人挺好用的。”李飞虎感慨道:“很听话,也还算勤快,就是这买卖做不下去了……,对了,他性格跟殿下你很像,有些人称呼那个织田信长为‘扶桑的徐世杨’呢。”

    对扶桑这个国家来说,织田信长确实是个很反传统的人物,他自称佛徒但严酷镇压一向宗,有人说他尊皇也有人说他抑皇,他似乎很善于学习新的技术。

    比如华夏的火枪就是他最先大力支持引进的,并且他还利用这些火枪取得过辉煌的战场胜利。

    不止如此,织田信长还在扶桑进行过几次改革,包括农兵分离,建立职业化的军队。

    以及大规模检地,以增加自己的权威,把尽可能多的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统一战争中。

    从这点上来看,他还确实跟徐世杨有些类似。

    然而……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徐世杨就足够了。”

    徐世杨毫不客气的说:

    “华夏再出几个我这样的人是好事,我不管,但别人不行。”

    所谓彼之英雄,吾之仇寇,徐世杨跟外族的“明君”可不会惺惺相惜。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飞虎问道。

    “做好准备,我们也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动一场针对扶桑织田家的攻击。”

    “要开战?”

    “对,虽然不是现在。”徐世杨回答:“先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支持织田家的敌人打败这个家伙,如果不行,我们就亲自上阵。”

    总有一天华夏会亲自上阵吞并扶桑的,不是因为徐世杨记得另一个位面的仇恨,而是因为更现实的利益问题:扶桑有数量不菲的耕地,有丰富的金银铜等贵金属矿藏,硫磺和石灰石资源,也能提供大量奴隶。

    这个国家与高丽不同,高丽属于那种全面占领会亏本的穷地方,直接控制扶桑则能带来大量收益。

    当然,扶桑人口众多,又是久战之地,想要全面征服不是件容易事,至少几年的战争准备还是得有的。

    另外一点就是,徐世杨对另一个位面的扶桑战国史并不是特别熟悉,但他知道最后结束扶桑的乱世统一扶桑的并非织田信长。

    在他之后,至少应该还有个丰臣秀吉,然后才是德川幕府。

    这个位面的历史与徐世杨来时的位面并不相同,他不知道织田、丰臣、德川的更替还会不会进行,不过既然有这个可能,而且全面征服扶桑还需要更多时间准备,那么徐世杨并不介意多等几年。

    如果届时帝国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扶桑,当然比一个团结一心的国家容易对付。

    “扶桑的事先做些准备即可,现如今的战略目标还是北方彻底消灭完颜宗干,南方彻底消灭台岛海盗集团。”

    徐世杨命令道:

    “先把这两项工作做好。”

    ……

    我在北方新开放的岛城港登陆,按照北方的规矩缴纳一份税款,并且得到一块木牌作为身份证明后,就可以在北方自由行动了。

    真的还算自由,没人来监视我,也不用向官府提前报备我要去的地方。

    据我身边那些经常来北方的家生子说,这是因为我是汉人的缘故。

    北方传统上把所有汉人视为同胞,哪怕不是北方编户齐民后的国民,也可以享受平民待遇——只有明确犯了罪之后才会被降级为庶民,而且汉人是不会降级为奴隶的,北方宁愿把人处斩,也不同意让汉人为奴。

    听了这话,我第一次意识到,北方似乎在有意强行提高汉人的地位。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在以往,我和我的朋友们区分华夏和蛮夷,似乎更喜欢用文化作为标准,而北方似乎更重视血统。

    抵达岛城两天后,我雇佣了几辆两头牛拉的牛车准备乘坐这种车在北方几个地方游历一番。

    这牛车车架很高,两侧四个轮子条幅细而长,而且车架底下安装着叠在一起的长铁板,赶车的车夫说这是板簧,能减轻车子的震动,让人做的更舒服。

    我有些想不通这是为什么,车夫也解释不清楚。

    不过坐在车子上,确实感受不到什么震动,很是舒服。

    唯一的缺陷就是,牛车速度很慢,一整队牛车速度就更慢了。

    好在我在车上倒也不甚无聊,因为我发现我的车夫懂得很多,跟他聊聊能听到不少好玩的消息。

    ——————张宗的北行日记

    ……

    张宗有钱,雇佣牛车的时候是直接包车,言明先给三个月的车马钱,如果玩的开心,他走之前还有赏钱给。

    这是个大主顾,因此几辆车的车夫都是近乎全家出动,至少给每辆车配了两个车夫。

    比如张宗这一辆,就是车夫父子一起上阵,轮流给他驾车,同时还要负责照顾驼牛。

    “俺家的牛是漠北大黑牛!”

    车夫老爹有些得意的对张宗炫耀道:

    “拉车力气可大了!”

    “老汉真是勤奋,能给儿子留下这样两头牛一辆车,能顶五十亩好田吧?”

    张宗并不介意跟底层人民多聊聊,只要好玩就行了,他就是这样的性格。

    “哈哈哈,俺觉得收成比五十亩好田还要好!”

    车夫老头哈哈大笑:

    “就是这些还不全是俺的,俺在银行还有贷款呢。”

    “贷款很多吗?”张宗笑着问。

    张家在江南也放贷,基本上普通的佃户借贷超过十贯钱,三代人之内就不用想能还清了。

    “还行吧,不算少,不过跟以前家主还在的时候相比好不少。”

    老头儿笑着说:

    “俺估计好好干十年就能还清吧。不过那时候牛应该拉不动车了,也就饶下一辆车。”

    “嗯,牛还能卖肉和皮,不过那就不值什么了。到时候还得去银行贷款买牛。”

    再去贷款的时候就能少贷一点,然后也许6、7年就能把那份贷款还上,第三次贷款的时候就能再少点,然后花3、4年还上。

    车夫老头的计划是,二十年之后,给自己儿子留下两头大牛加一辆牛车的财产。


………………………………

第562章 北行记2

    车夫老头的人生规划差不多也是这个时代他这个年纪大部分普通华夏老头对自己人生最大的期望——辛勤工作十年(本地人的话)或三十年(如果是流民),给子孙后代留下一门不错的营生(类似车夫老头的牛和车,或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圆满了。

    车夫老头的儿子似乎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坐在车辕前方闭目养神,准备等会接替老爹驾车的年轻人突然插话道:

    “干二三十年才能留下这点东西,有什么意思?”

    这话说的张宗直皱眉头,在他看来,老头对生活的规划十分美好,也比较符合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

    而这个年轻人猛不丁差这么一句话,感觉有些浪荡子的意思。

    “俺家有兄弟三人,俺是老大,跟俺爹赶车一辈子也就攒下一套车的家当。”

    年轻车夫对张宗一撇嘴,淡淡的说道:

    “那将来这套车给谁?给俺?俺两个弟弟靠啥娶媳妇过日子?给俺弟弟?那俺怎么办?兄弟三人总有俩是拿不到这套车的。”

    “这……”

    听了这话,张宗觉得有些道理。

    老头只能攒下一套家当,但他不止一个儿子啊。

    其实耕地也是一样的,一户人家一辈子挣出五十亩属于自己的田地,若是有三个儿子,将来每个儿子连二十亩都分不到。

    “你们也得凭自己的本事挣啊。”张宗说道:“你们三兄弟,一人分两头牛一辆车,总比你爹白手起家的时候好得多。”

    “话是这么说没错,俺夜校的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俺们汉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勤劳耕作,一代一代积攒家业才发展到现在的’,可是啊……”

    张宗突然觉得这年轻的车夫笑的很高深。

    “俺们汉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哪有那许多田呢养活?”

    张宗和车夫并不知道什么是马尔萨斯陷阱,但他们隐隐都能想明白一点。

    在封建社会,户口增多应该是件好事,也算是帝王可以拿出去炫耀的政绩,但田亩是有数的,人口多了,每人所能占的田地也就变得少了。

    再加上豪门兼并,官府盘剥,最终就会变成贫者无立锥之地,朝局动荡,国力日衰,然后就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类似的事情,张宗在史书上看到过很多,他也有过自己的一些总结和见解。

    但他没想到在华夏,一个仍在为属于自己的牛和车奋斗的年轻车夫居然也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而且居然还有解决方案。

    “俺打算去辽东当开拓民。”

    年轻的车夫笑着对张宗说:

    “俺家里三兄弟,老二可以跟着爹赶车,到时候他继承家业就可以了。老三上了高小,成绩还成,将来说不定会有大出息。”

    “他俩在家侍奉俺爹,俺去辽东开拓,说不定几年就能挣出一份家当。”

    年轻车夫的办法就是这个——对外拓殖。

    “现在去辽东,当即有五十亩地,再开垦荒地也没有限额。”

    车夫憧憬的说道:

    “前几年跟政府贷口粮、种子和农具,也许还能贷到大牲口——这牛就是蒙兀北面来的,拉车耕地都是好手。”

    车夫指了指拉车的两头大黑牛。

    “蒙兀人有很多牛,辽东的牛比俺们这便宜多了。”

    “在辽东开荒头几年还不收税,三五年就能把贷款还上,这样五十亩地都是俺的,每年只要很少的税就成,俺还能买个鞑子婆娘——那边的鞑子婆娘也便宜。”

    张宗算是明白过来了,车夫的计划就是对外扩张。

    因为华夏开拓辽东,辽东没有人,移民过去可以直接分一大块地,还能从鞑虏手中抢女人和牛,所以他心动了。

    车夫打算成为华夏对外扩张大军的一份子,然后让二弟继承家业,让三弟继续读书,这样三兄弟都可以很有前途。

    想法不错,只是张宗总是觉得,这似乎有点不太符合儒家仁者爱人的道义。

    “你去辽东开拓,当地人靠什么活着?”张宗问。

    “当地人?你是说那些鞑子?”年轻车夫笑道:“鞑子不算人,他们想活着,可以给俺当奴隶啊。”

    “那一定会杀很多人吧?”

    对儿子想去拓殖这件事一直一言不发的老车夫突然说出一句惊人的话来:“杀的不够。”

    张宗不禁愕然的看着这个老实巴交的车把式,久久无语。

    ……

    共和1791年五月,华军开始同时着手布置两个方向的战争。

    其中之一是由辽省和吉省的几个前进基地出发,针对完颜宗干残军的最后一击。

    另外一路则是向南针对台岛海盗的进攻。

    前者主要由陆军执行,为此驻扎辽省的第四野战军准备出动一个一万两千野战军和五千志愿民兵组成的作战集群,此外还有大约五万人负责运送补给,一只小规模海军舰队和运输舰队负责把部分兵力和补给运到墨龙江附近,先扩建那边原有的几个立足点。

    完颜宗干残军人数不多,估计老弱病残所有能上阵的人全加起来也只有不到八千。

    之所以出动这么庞大的兵力,是因为帝国方面打算顺路清除、震慑部分生女真部落,改善这两省移民工作的安全环境。

    为此,徐世杨打算以皇太子身份亲征,这样的话,他可以就地奖赏或者处罚远征路上的生女真部落。

    相对应的,一些之前就已经投靠华夏的生女真部落,这次也都被要求出兵,按照部落人口的多少,每个部落出兵一百到五百,预计仆从军总数为八千人。

    出发时全部兵力合计七万六千人,预计半途中还会有其他生女真部落加入。

    至于针对台岛的作战,当然以海军为主。

    徐世杨派出兵部尚书公孙胜主持工作,海军的罗海涛、李飞虎、李飞龙、李飞凤、李飞凰等高级将校各自率领一支分舰队出发。

    海军五个分舰队共一百五十艘战舰和运输舰,兵力九千人,另有齐省的第一野战军协助出兵五千人,民间大小运输船两百艘五千人,琉球民夫两千人。

    总兵力为舰船三百五十艘,两万一千人。


………………………………

第563章 辽北攻略1

    华军两路同时行动,北方攻略集团于五月十五从沈州出发,先是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冯三虎率领,直接北上,前出铁岭、安乐洲,然后越过秃河、一迷河,前往松花江一带。

    另一路由徐世杨亲自指挥,从沈州出发后越过抚顺,进入萨尔浒一代,他打算在这里扫荡浑河、太子河一代所有生女真部落,然后或招降纳叛或武力清扫,一路杀到松花江附近跟冯三虎汇合。

    这一过程估计要持续到冬天到来之际,然后趁着下雪天可以使用雪橇车和敌人陷入白灾的时机,对完颜宗干发动最后总攻。

    年底之前解决完颜宗干。

    六月初徐世杨率军抵达浑河。

    这里曾经是另一个时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遭遇严重挫折,数万汉家儿郎浴血尘沙的地方。

    因此徐世杨对这个地方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慨——尽管他知道两个时空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不过,徐世杨现在有肆意行动的本钱,管它呢,按自己的想法做就可以了。

    六月初五,徐世杨下令浑河、太子河附近所有生女真部落首领前往华军驻地,向自己表示效忠。

    他只给了附近的生女真部落五天的时间,六月初十限时一过,所有不到的部落全部算作敌人。

    华夏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六月初十限时到时,周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代表已经来了三百多个,他们中最大的部落有上千丁口,最弱的只有三十户,也不知道这么小的部落是从那里听说徐世杨召开大会的消息的。

    徐世杨命人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些部落中,最大的几个都是辽沈战役结束后,从金国分裂出去的熟女真。

    倒是小部落中生女真较多。

    不管生熟,徐世杨开门见山的对所有部落代表提出要求:每个部落三丁抽二,一个壮丁自备武器粮秣,跟随大军北上,另一个壮丁充当辅兵负责补给运输。

    这个要求一出口,会议现场立刻一片哀声载道,所有部落长都说三丁抽二实在是太过了,现在正是夏天,女真人也要种点糜子,指望多少能收点粮食。

    此外还要打猎、捕鱼、挖掘山参,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劳力支撑,此时三丁抽二,除非华夏朝廷愿意给些钱粮,否则部落会受到严重削弱。

    然而徐世杨这次来就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因此华夏的皇太子不为所动,既不支持钱粮,也不允许三丁抽二的极限动员打任何折扣。

    他的理由很简单——金国统治这里的时候,他们是扫地为兵的,所有部落14岁以上60岁以下男丁都要自备武器铠甲行粮为金国大汗服役,徐世杨不过是三丁抽二,比当初的完颜金国可是温柔多了。

    当然,出兵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这次出征,各部所得战利品只需给帝国上缴三分之一,其余均可自行保留。

    这方面华夏帝国也比当初的完颜家大方,他们那个时候,各部的战利品能留下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兵贵神速,按照日程表,徐世杨仍旧只给了部落长们五天时间,时间一到,完不成三丁抽二动员的部落一律视为违抗命令。

    后果自己想。

    部落长们沮丧的走了,他们只在徐世杨的营地里待了半天,因为徐世杨给的时间太短。

    而他们前脚刚走,紧接着徐世杨就出兵,对那些干脆没来开会的部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