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宗没有再说什么,他已经明白文家的选择了。
很简单的多头下注而已,文相公本人已经老了,哪一天驾鹤西去都不奇怪。
他的儿子中,有为大周尽忠的,也有站在华夏一边顺应新时代的,无论今后的局势怎么发展,文家至少都有路走。
“张兄,我也不瞒你,我已经觐见过华夏天子了。”文季坦然说道:“我在这里有自己的工作:就是联络江南的士绅。”
张宗看着文季的脸,一句话都不说。
“现在是……是……,啊,对了,是招商引资。”文季苦笑着摇摇头:“华夏的新名词真是奇怪。”
“我现在的任务是联络江南士绅,招商引资,之后若是时局有变动,我会负责新的工作。”
至于是什么工作,文季不说,张宗也能明白。
文家本来就是江南豪族,出了北方的太子妃,文季又是北方的驸马,在江南士绅和北方皇族两方面都说得上话,一旦南北战争爆发,他当然要负责劝说江南士绅归顺,好让战争进行的更顺利一点。
看起来,文季是打算先提前进行工作,从自己这边开始下手了。
“文兄,我有几个问题,望文兄解答。”张宗自然知道文季想要从自己这边得到什么答案,正好他本人也有些问题想要问清楚,就当是交换吧。
“张兄可直言。”
“我昨日有一家仆不甚受伤,在泉城第二医院里住下了。”
张宗说道:
“我去那医馆看了,不像是个穷人能看得起病的地方,可我明明见到有小兵也住进去了,这是为何?”
“保险的缘故。”文季回答:“华夏军中有名为保险的事物,每个兵每月拿出军饷半成买保险,帝国方面按数额外拿出一份相同的,士兵退役之后就可以凭保险获得一份年金,若是受了伤,帝国政府也给报销大部分医药费。”
文季解释的很简单,好在张宗也能大概明白保险的运作原理。
而且张宗也明白了同是汉人的军队,为何华军比周军强出这么多——华夏把士兵当人看,待遇好,士兵愿意为华夏而战。
很简单的道理,只是大周没法学。
“那么,第二个问题,若是北边真的统一天下,共和官家打算如何治国?用何人治国?”
这才是张宗最关心的问题:
华夏如此抬高武人地位,那么统一之后,文人儒士的地位是怎样的?
华夏到底是打算跟鞑子一样以武立国以武治国,还是迅速回归传统,以武立国以文治国?
………………………………
第577章 海岛攻略
“我现在并不清楚帝国今后的政策。”
对于张宗的问题,文季沉吟一下,最后实话实说道:
“不过,我个人觉得,帝国会不同于往日所有朝代。”
“既不会是大周那种以文御武,也不会是以前曾经有过的那种纯粹的武人治国。”
“是要想办法开创新的时代?”张宗总结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文季赞同这个说法:“我不知道这个做法能不能成功,不过我愿意帮助华夏朝廷尝试一下。”
“张兄你是什么想法?”
“或许,真的可以帮他们试一试。”张宗回忆着到北方来之后的所见所闻,小声说道:“因为这边的民众,跟我以前见过的完全不同。”
“哦?哪里不同?”文季好奇的问。
“我总觉得,这边的人更自信,更像一个强国的国民。即使贫者也能有自己的目标。”张宗回答:“这就是我在北方这么长时间以来最大的感觉。”
这方面文季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他来到北方后就很少走出美泉宫,也根本没有深入到民间去过。
跟始终在跟北方最底层民众打交道的张宗看到的东西自然有所不同。
不过两人得出的结论倒是十分相似:不管从哪方面看,大周都远远不如刚刚崛起的华夏,现在就看北方何时打算解决大周,以及解决大周之后,打算怎么对待赵家和忠于赵家的那些人了。
“对了,还有个事张兄可能不知道。”文季拿出一摞纸递给张宗:“朝廷海军已经与近日收复台岛,不过没有露布飞捷,据说是为了避免刺激大周。”
“朝廷海军?”张宗琢磨了一小会才意识到文季所谓的朝廷指的是谁。
他接过那摞文件看了看,台岛战役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
华夏海军南下几乎跟徐世杨北上消灭完颜宗干是同时进行的。
五月十八,华夏海军四个攻击支队22艘新式炮舰(巡航舰)、59艘旧式炮舰(中号福船、广船)、30艘大型运输船(大号福船、广船),60艘中型运输船(中号福船、广船),以及220艘其他小型和特种舰船组成南下舰队,由岛城、日照以及琉球的首里三个港口同时出发,直扑第一目标澎湖列岛。
从李家分裂出来的海盗军有大约一百五十艘大小船舶和一万多海盗,三万多裹挟的民众和海盗家属在澎湖附近驻防。
海盗军在澎湖跟华军进行了一次海战,结果不言而喻,海盗军二十二艘船被炽热的炮火击沉,五十多艘船逃亡台岛,其余全部被俘。
五月二十八,华军以伤亡7人,没有舰船损失为代价,占领澎湖。
休整两天之后,华军继续进攻。
海盗军在主基地之一的基隆外海沉船五十余艘,制造人工障碍物,尝试阻击华军。
六月初一华军登陆舰队趁着涨潮强行通过水下封锁线,几艘新式重型炮舰直接从水下沉船上方驶过,压开一个通道,旧式舰艇立刻从这个通道涌入港口。
海盗军随后发起大规模反击,至少五十艘装有各种型号的铁炮、铜炮、木炮的炮舰掩护大约两百艘小型火攻船强冲拥挤在封锁线内的华军舰队。
华军新型炮舰部队侧舷对敌,组成一条战列线,向敌军倾泻最大火力。
水兵也在船舷边缘使用步枪增强火力,最后华军用一些舢板系留在炮舰前方,阻挡火攻船靠近。
双方激战两个时辰,所有火攻船损失殆尽,五十艘海盗炮舰有11艘被击沉,17艘被俘,其余退回港内。
华军损失六十艘舢板,另有一艘炮舰被焚毁,35人阵亡,33人受伤。
当天下午华军发起对基隆的登陆作战,华军登陆之后,海盗在陆地上组织两次反攻,但没有取得任何成绩。
六月初三,华军已经完成对基隆的合围。
六月初四清晨,天降大雾,海盗军发起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上反击作战:大约二十艘炮舰掩护三十多艘小船,趁着大雾伪装成华军舰艇,接近华军炮舰部队,随后发起跳帮作战。
海盗们一度跳上几艘华军炮舰,然而他们很快就被米涅枪手和发射霰弹的轻型甲板炮一一射杀。
纵使如此,此次接舷战也是海盗军交换比最好的一次战斗:海盗军损失两百人,华军损失七十人。
不过,被偷袭后,暴怒的华夏海军对附近的海盗船进行持续追杀,至少三十艘大小船舶被击沉,其余溃散——这次华军没有保留俘虏。
六月初六,华军发动对基隆的总攻,当天攻克基隆。
攻克基隆后,华军在本地进入休整,同时躲避台风季节。
一直持续到十月初,华军才再次发动进攻,这次华军海陆并进,十月初五占领淡水,两天后占领南嵌,十月十二占领南墅,十五日占领新港,二十二占领崩山。
十月二十三,海盗军纠集最后主力两万余人,外加本地巴布撒社、猫雾悚社等猎头族猎人八百,在大甲溪一带进行陆地上的最后一次反击作战。
这次反击迅速被华军炮兵击溃,密集的霰弹和新型爆破弹发挥出巨大威力,海盗和猎头族联军死亡九百余人,被俘两千多人。
随后,罗海涛按照华军传统,在当地猎头族中实行选五杀一令,大约十天时间内,华军杀戮当地人五千以上,超过七千人被卖为奴隶,一直把所有猎头族全都杀进原始森林才算停止。
接下来,华军的继续进攻中,和安雅社和西拉雅社的猎头族受到震慑,拒绝为海盗作战,使得华军迅速通过台岛南方猎头族社区分布密集的地带,与十一月初一抵达海盗军最后的大本营东宁。
此时,海盗军在东宁到打狗一带还有两万多兵,但大部分是屯田的农民征召而来,他们到台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没人愿意为海盗战斗到底。
何况海盗们自己的战斗意志也已经很成问题了。
十一月初三,在华军完成对东宁的包围之后不久,最后的海盗军主力升起白旗,向华军投降。
至此,台岛已经纳入华夏的统治。
………………………………
第578章 窥探南洋
“海军会继续向台岛增兵。”
等张宗大致看完台海战报,文季又补充解释几句:
“台岛有很多猎头族野人,兵部希望能够消灭他们,把男人迁徙出来当做苦力,女人分配给移民。”
“继续增兵?台岛的位置……”
张宗想了想,没把后面的话说出口。
台岛和澎湖的位置正对闽省,若是南北战争真的爆发,北军从陆地上全面进攻的同时,还可以从台岛出发进攻大周的沿海地区。
从地图上看,这几乎相当于两面夹攻了。
“将来打仗的问题,现在先不要管,吾找张兄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什么事?”
“招商引资吗,还能是什么,我就是管这个的。”文季笑道:“台岛很大,消灭猎头族野人后,我们可以获得不次于一个小省的农田,这些田地无论是种稻谷还是甘蔗都很好。”
“台岛还有香料和木材,还有矿藏——硫磺和金矿都不少,这是个宝库,但我们现在没有人去开发这座宝库。”
控制整个辽东之后,华夏帝国的实控区面积实际上已经超过大周(最北的边境线已经开始向外兴安岭靠近了),但人口方面,把奴隶都算上大概只有大周的六分之一左右。
这地广人稀的程度实在是令人头疼,自然抽调不出很多人力去开发什么台岛。
“但江南就不同了,江南人口稠密,大周又不禁土地兼并。”
文季回忆着共和皇帝和华夏户部的介绍,以及安排给他的任务,淡淡说道:
“特别是靠近台岛的闽省,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根本养不了那许多人口,溺婴的恶习一直改不了。”
“这不能怪他们,但朝廷其实能有一个解决办法的——只要能让闽人有养活孩子的可能,谁会把自家孩子抛进水里?”
“所以文兄希望我能投资台岛?”王宗说:“可台岛上有疫症,恐怕会死很多人。”
“初期估计确实会死一些人,不过相对溺婴和饿死,这损失不算什么。”
文季回答:
“何况我们的经验证明,只要不喝生水,不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注意消灭蚊蝇,其实疫症的爆发率没有那么高。”
“海盗都能从闽省吸引移民过去开发台岛,没理由我们来干就不行了。”
张宗点点头,这话有道理。
“那么,我投资这件事,有什么好处?”
“活人无数,万家生佛,这是其一。”
文季回答:
“给自家留条后路,即使大周有什么不测,你们张家也不用担心,这是其二。”
“台岛上的出产,你们张家可以分润一份,这是其三。”
“够了吗?”
够了,名和利都在里面,无论是作为世家大族还是作为儒士,这些都够了。
只是,此事一旦开始执行,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张家为代表的一部分江南豪绅家庭,开始脱离大周,绑在华夏的战车上。
“还有,张兄,小弟私下里提醒您,在华夏,汉不为奴是铁律,台岛也是华夏的领土,您这次回去后,得尽快把家里奴仆散出去——至少把那卖身契作废。”
“我明白。”
张宗点头表示认可。
他本来就不是那种苛责下人的家主,现在也无非就是把买断的卖身契改成雇工罢了。
嗯,可能家里将养的那些美人儿会是最大的麻烦,不过多花点钱,也不是解决不了。
最多就当是养外室了。
……
在台岛,华夏获得了海盗、海盗家眷和海盗移民在内共两万一千户,男女老幼约十万人口。
这其中部分海盗和海盗家眷将被贬为庶民使用,其余汉人移民则自动获得平民身份,算起来,是四万庶民,六万多平民的样子。
华军在征服全岛的过程中抓捕了大约三千多当地猎头族奴隶。
根据审讯海盗得到的情报,目前已知的猎头族各部落,全部加起来应该有2、3万人口,若是清扫一遍,大概能获得一万左右的奴隶。
也就是说,平民、庶民、奴隶全加起来,台岛可利用人口在十一万上下的样子。
这当然是严重不足。
台岛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华夏主要硫磺来源,还有当地的稻米、甘蔗都是不能放弃的重要资源,因此华夏方面希望在五年内把台岛有效劳力增加到五十万人口。
这就需要多管齐下的合作:
从最近的闽省来的移民将会是主力,预计能够达到二十万人;从北方来的移民预期能达到十万人。
剩下的十万缺口依靠奴隶,奴隶来源有两处,一处是南洋土人,华夏有利用海军开发南洋奴隶市场的计划,估计很快就会展开实施。
另外一处来自扶桑。
没错,随着织田家的统一,扶桑奴隶贸易的流量现在确实在不断变小,不过华夏帝国现在已经越来越倾向武力干涉扶桑内战,直接下场打断这一对华夏来说不利的转变。
……
1791年底,92年初的会议季上,从燕京返回泉城的徐世杨提出在1792年,从辽东990个外蕃女真百户中抽调三十个迁徙台岛的计划。
台岛猎头族生性野蛮,躲在大山之间的原始森林里,想把他们找出来很困难,是不是还会被反咬一口。
因此徐世杨打算用女真人来执行这种挖地鼠行动,反正猎头族和外蕃死了谁都不会让人感到心疼。
况且女真人同样生性野蛮,用来对付野蛮人正合适。
唯一可虑的问题是,从辽东的寒冷地带迁徙到台岛的热带亚热带丛林,一场疫病放倒一半人都是可能的。
不过毕竟是外蕃,谁会在乎呢?他们走了还正好给汉人腾出辽东的土地。
……
对华夏帝国来说,控制台岛除了能获得大量急需的资源和土地之外,还有个好处是获取了一个通往南洋的中转站。
南洋的土人国家战斗力向来不强,但人口众多,国家、部族势力错综复杂,还有当地和外来海盗的存在,是个巨大的,几乎完全以丛林法则为行为准则的猎场。
这里的人口、资源、粮食都是华夏垂涎的宝物。
现在,华夏这个贪婪的饕餮巨兽终于打开了通往南洋这座原始宝库的大门。
………………………………
第579章 江淮防线
进入共和1792年,徐世杨私下里留给大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随着华夏内部的整合和发展,华军已经具备了用武力迅速解决大周而不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实力。
当然,大周朝廷中的部分人也能看到这一点。
特别是台岛落入华夏之手后,大周本能的发觉北方已经形成一个对大周的包围圈。
1792年年初的华夏国家会议上,大周荆湖路经略使徐世柳和华夏帝国驸马文季出现在泉城,并且参加了会议。
前者意味着荆湖路和荆湖军已经在即将到来的南北摊牌中做出了选择——这倒是并不奇怪,毕竟徐世柳在江南只是经略使,回到江北他就是亲王。
后者则是证明,至少有一部分江南士绅家族,并未把自己绑死在大周这条看似依旧稳健,实则风雨飘摇的大船上。
但也有一条心要跟大周走到最后的人,比如徐世松。
被冷藏几年之后,徐世松再次出山,因为大周的几个统帅中,徐世柳已经确定不再可靠了,童贯和翁书平被认为远远不是北方的对手。
此时除了徐世松,大周也没有别人好用了。
共和1792年
隆道九年
隆道皇帝十分无奈,且有些不甘的任命徐世松接替童贯的职务,并且荣升枢密使,开始负责所有周军的指挥。
徐世松上任后,立刻快马加鞭,准备针对北方的防御。
他明确对隆道皇帝说明,此时周军没有北伐的能力,在北军南下的时候能顶住就算成功。
徐世松采取的战术比较接近当初北军面对伪金的黄河/运河防线:以淮河为第一线,从淮河入海口开始挖堑壕修胸墙,一路修一路挖到襄阳,与长江的一部分一起形成第一道防线。
然后同样的防线一路向南,初期计划先挖五道防线,若是有时间就再挖五道。
总计十道防线,同时在各条防线的重要城市(比如襄阳)部署有野战能力的部队,形成坚固支撑点。
预计两期工程,全部完工需要五年时间——若是朝廷对徐世松绝对信任,愿意给他最大支持的话。
作为周军中少见的有丰富军事经验,而且是胜利的军事经验的统帅,徐世松很清楚,乌龟壳修的再坚固,总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攻破。
何况大周在西面还有徐世柳的荆湖路这个大口子。
因此,想要守住,一支强有力的野战军是必须的,人数不必太多,十万左右就可以,但质量上不能差北军野战军太远,否则无法利用防线打防守反击。
徐世松的计划是,尽可能对周军现有的野战部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争取让周军具备与华军野战的能力。
他计划是以自己当初组建的淮南东路军为主体,加上从禁军和淮南西路军可战之兵中抽调的人马,共同组成大周新军。
按照徐世松的编制,大周新军共有120个步兵指挥,60个骑兵指挥和20个炮兵指挥组成。
不论军种,每个指挥500兵,步兵指挥以两百火枪,两百长枪和一百刀盾组成;炮兵编制内则有一百甲兵和一百火枪用以掩护火炮,剩下的三百名炮手要负责操作十门大小火炮。
与徐世杨重视轻骑兵和龙骑兵不同,周军仅有的战马几乎全部装备给冲击骑兵,因此所有骑兵都以冷兵器为主,尽量不参与下马步战。
但即使这样,徐世松构建中的新军仍然需要最少两万六千条步枪和两百门火炮才能填满编制。
徐世松搜遍全军,一共找出七千条可用的火枪,而且其中五千五百是小口径鸟枪,周造北造的都有,剩下的一千五百左右是大口径火绳枪,依旧包含很大一部分北造货(北方独立后大周朝廷一直用北边来称呼华夏,以示兵部承认华夏为独立的国家)。
缺口最少也有一万九千条,如果算上备用,徐世松需要另外准备至少两万五千条步枪。
火炮的情况好一些,周军只有三十门北方风格的野战炮和同样数目的神机炮,但缺口可以用简单而且便宜的虎蹲炮或碗口炮之类的货色补充。
而且周军有一部分重型火炮,虽然不能编制到新军中,但至少可以用以要地防守,充当要塞炮。
定下编制后,徐世松马不停蹄的寻找工匠尝试弥补火枪缺口。
根据他的调查了解,去掉废品,大周匠作监每个月可以制造一百条合格的鸟枪,要弥补新军火枪缺口,需要二十年时间……。
这显然是等不起的,于是徐世松上书奏请利用民间工匠生产武器,隆道皇帝同意了。
这方面他可以得到在民间有极好名声的包拯的帮助,徐世松估计可以把火枪月产量提高到三百左右。
剩下的部分,只能依仗进口了。
而且唯一能出口火枪的势力只有一个:北方。
徐世松觉得有些尴尬,他在忠孝之间选择的前者,并且打算一条路走到黑,要抵抗自己的家里人时,却不得不请求家里给他提供一些帮助……。
这怎么想怎么别扭。
不过北方倒是并未拒绝对大周出售武器——他们甚至愿意出售比鸟枪和火绳枪强得多的燧发枪,只要大周愿意出钱。
大周倒是真的还有些余钱,于是隆道皇帝大笔一挥,拨款购买北方火枪,总数目为:鸟枪、火绳枪各五千支,燧发枪两千支。
同时购买北方重炮十门,中炮十门,轻炮二十门。
这笔庞大的军火订单中,燧发枪和火炮都不是给徐世松准备的——隆道皇帝痛定思痛,决心用京中勋贵子弟、宫廷禁卫和部分志愿参军的游侠,组成一支完全由自己指挥的新禁军。
这支禁军预计有十个指挥五千人。装备各式火炮一百门(包含大周自己制造的神机炮),火枪三千支(同样包括自己造的燧发枪),骑兵一千人。
算是世界上除了华军以外,火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除了以上二百一十个指挥之外,徐世松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