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南狩”议题刚刚提上日程,李常杰就醒了,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傅大人立刻派遣亲军清理任何敢于提出逃走的人,不论是普通士兵还是朝廷重臣,统统一刀枭首!

    更要命的是,南方传来消息,跟大越国算是世仇,前些年被李常杰打服了的占城王国,趁着越国被华军兜头暴打的时机,发兵进攻被李常杰吞并的原占城王国故土。

    为了对抗华军,南方守军精锐都已经调到富良江附近,那里已经只剩下一些老弱,于是越军连连战败,不仅丢了太傅大人之前吞并的领土,甚至还有不少原本就属于大越的国土也一起丢给占城人了!

    丧师失地是件小事,可断了朝廷南迁的退路就是大事了。

    交趾君臣只能呆在已经是个死地的升龙府,哪里也去不了了。

    好在,其他领兵将帅也知道这一点,他们在最后时刻终于放下成见(表面上是这样),迅速带兵向升龙府靠近。

    因此大越国还有十多万兵马,可以用来做最后一搏。

    或者,有条件投降的本钱?

    12月15,几个代表小皇帝和依兰太后的交趾文官在李洪真的支持下,悄悄潜过富良江,给南征军司令部带来了交趾君臣新的谈判条件:

    1、越国愿意向华夏称臣,只保留富良江以南领土即可。

    2、越国愿意去皇帝号,同高丽例以外蕃郡王称。

    3、越国愿意赔偿钦、廉两州的损失以及华军军费。

    在这一点上,越国自己开出了三千万两黄金的价码,而且使者明确表示,若是不够,赔款还可以继续增加,越国可以用宗室和贵族女眷抵账。

    交趾人甚至开出了一个三万人的大名单,包括所有王妃、公主、郡主、县主、各级贵族的妻妾女儿,以及所有宫女和民间有姿色的女子。

    换句话说,越国愿意交出除了依兰太后和小皇帝李乾德的正宫皇后外,所有贵族女眷和民间有姿色的女子。

    之后还有第4条:交趾每年向华夏朝贡,以及第5条:交趾人愿意交出逆贼李常杰。

    实话实说,看到这个求和条件,冯三虎本人还是有些心动的——这跟直接灭亡交趾也没差多少了。

    可惜,虽然他是南征军司令,但冯三虎确实没有和谈的权利,他甚至没有把使者交给鸿胪寺的权利。

    内阁和总参给他的命令很简单明了:

    灭其国,绝其祀!

    除此之外,一切免谈!


………………………………

第710章 升龙府1

    对交趾人来说,这次和谈唯一的好处,就是冯三虎感念他们使者的恭敬态度,没有照例把所有人全都砍了,而是留下三个人,还放他们回到升龙府汇报帝国对谈判的态度:

    无条件投降,等待帝国处置。

    于是,交趾小皇帝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他现在只能依靠连战连败,已经完全不靠谱的李常杰那不靠谱的决战方案。

    “我们还有机会!”

    他就是这么说的:

    “北贼渡过富良江的时候,我们主动击其半渡,就能一举把他们全都赶到富良江里淹死!”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

    “当然是依靠战象!”李常杰信誓旦旦的宣布:“之前我们一直没有动用象军,以至于北贼猖獗!现在他们肯定已经变得无比骄狂,正是我们出动战象一举扭转战局的时候!”

    为了鼓舞已经成了负数的士气,李常杰甚至还吟诗一首:

    南国山河南帝居,

    截然定分在天书。

    如何逆虏来侵犯,

    汝等行看取败虚。

    诗写得如何先不说,这为了给自己鼓劲而吹牛皮的本事倒是令人叹为观止。

    同样已经无路可退的大越国君臣们被李常杰决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他们第一次不顾派别斗争,一起恭维太傅大人的诗作,激动万分的小皇帝甚至还给李常杰敬了一杯酒。

    不过,转头他们就回到各自的府邸,跟妻妾侍女进行最后的狂欢去了。

    在大越国的最后时刻,交趾人的皇宫和贵族官员的宅邸里发生了很多很没下限的事,不说别人,单说年仅14岁的小皇帝李乾德,这几天就每天临幸十多个宫女,甚至还跟一些面目清秀的太监不清不楚。

    其他大臣其实也差不多,可能只有李常杰一个人还保持适度清醒,并且真真切切的准备接下来的战争。

    不能不说,这真是一个悲剧。

    只是这个悲剧是征服者们愿意看到的。

    12月20,华军舰队在富良江以南的一片浅滩登陆,由于李洪真已经带兵回援升龙府,四千海军陆战队和上岸水兵组成的队伍并未遭到任何抵抗。

    随即,一支22艘舰载舢板组成的小型船队进入富良江,跟岸上水兵齐头并进,一起向升龙府方向前进。

    12月25,海军在陆地上与陆军取得联系,陆战队暂时停止前进,舰载舢板船队则汇入陆军在富良江北岸临时拼凑的船队当中。

    12月27,华军开始渡江行动,参与渡江的船队包括22艘大舢板,200艘临时建造的小船,以及数都数不清的筏子。

    交趾水师早已经被炮击摧毁,因此渡江行动得以不受干扰的顺利进行,海军人员把第一批渡江部队运到富良江南岸,建立起一个桥头堡后,立刻利用大舢板和陆军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在富良江上搭建浮桥。

    交趾有许多不错的木头,闲的没事干的时候,陆军就督促俘虏砍伐不少材料,再加工成合适的木板。

    海军的舰载舢板到来后,把这些木板交错搭在船上,很快就能造好一座可供骑兵和炮兵通过的浮桥。

    22艘舢板,两座浮桥,甚至还有几艘船被空出来当做浮桥的零件替补。

    当天下午15点左右,已经有接近一半的四万华军越过富良江了!

    反倒是没有重武器,不用搭桥,通过木筏过江的洞蛮到这时只有几千人过了江——因为洞蛮之间没有互相协调好,结果在筏子江面上造成拥堵的缘故。

    当然,洞蛮过不过江,对华军来说也根本不影响大局。

    倒是交趾人,骤然发现华军几个时辰就在富良江上搭了两座浮桥,而且运过来几万人后,只能壮起最后的胆子,按李常杰的计划对半渡之中的华军发起反击。

    “不要怕!北贼立足未稳!大炮肯定也没运过来!”

    断了腿的李常杰坐在抬椅上,大声鼓励出击的交趾将兵:

    “我们有大象!一个冲锋就能把他们全都踩进泥里!冲过去!千万不要怕!”

    上百头战象盎然出城,象鼻里发出高亢的嘶鸣,房柱一般粗细的腿支起上万斤的身躯重重踩在地上,让整个大地都颤抖起来。

    别的不说,象军这气势还是有些看头的。

    当然也只是有些看头而已。

    “大象?”随第一支部队过河的徐代灼看着逐渐向河岸登陆场靠拢的象军,被惊的目瞪口呆:“交趾贼是疯了吗?他们居然想用象军冲阵?”

    大象是一种敏感而且容易胆怯的生物,打顺风仗的时候还好,但正面对抗的时候,只要给它们造成一些惊吓,它们可比人类和战马都更容易崩溃。

    要命的是,一旦崩溃,逃跑的大象很可能直接翻卷己方军阵,造成全军溃散!

    这也是中原军队面对象军,几乎从未有过失败的原因。

    果然,象军还未发起冲锋,已经渡江的轻型野战炮和尚未渡江的重炮同时对交趾贼发起炮击。

    只用了一轮攻击,那些第一次听到震耳欲聋的炮声,眼看着同伴们被一枚枚铁球砸的脑浆迸裂的大象就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叫声,然后就转身试图逃离战场……。

    骑在象背上的驭手立刻用手中短矛刺击大象的脑干——这是防止大象反冲己方军阵的手段。

    几头大象惨叫着瘫倒在地上,但还是有些幸运儿在急急转身的过程中把驭夫从自己背上甩了下去。

    另外还有几个人不舍得对这些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下手。

    结果就是,有差不多二十头大象直接冲进交趾人的军阵,从这些对它们寄予厚望的贼兵头上生生趟出二十多条血肉胡同,一溜烟跑的看不到了……。

    交趾人最后的反击,就这样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彻底终结。

    “完了……,大越国完了……”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交趾人心中发出一声哀叹。

    嗯,不是所有人,至少李常杰没有。

    “没关系!我们还有升龙府!我们城高墙厚!我们还有……”

    话还没说完,李常杰的亲兵直接把抬椅扔在地上,大越国太傅狼狈不堪的摔倒在尘土中。

    那些亲兵惨嚎着从打开的城门中窜出去,不管不顾向南方逃去。

    城外,交趾军发生总崩溃。


………………………………

第711章 升龙府2

    其实,全军崩溃这事,也不能怪那些交趾兵,虽然还有十多万人,但他们的士气早就成负数了,没有任何人觉得他们能够取得胜利,哪怕短暂的胜利都不可能有。

    这种情况下,随着寄托最后虚假希望的象军崩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有出战的交趾兵一起发出惊天惨叫,他们丢盔弃甲,争先恐后的向华军过来的反方向逃去,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应该逃到哪里,但这是无所谓的,只要能暂时离那些红衣裳的杀神远一点就好了。

    十几万人崩溃的气势可比他们进攻时吓人多了,逃跑的士兵互相拥挤、踩踏,甚至用武器互相劈砍,只为找到一丝向后的空隙,所有骑在马上的军官都被无数双大手拉下马来,重重摔在地上,但没人有机会再骑上去,因为所有人都想抢夺一匹坐骑,也不管自己是否会骑马。

    互相争夺之中,有些可怜的马儿居然被陷入癫狂的人在争夺中生生撕裂!

    拥挤的人群中不断有人摔倒,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了,无数双大脚毫不留情的在他们身上踏过,筋骨尽断的倒霉鬼们大声惨叫着,他们高高举起手,但没人愿意拉他们一把。

    整个场面凄惨无比,以至于连华军都感到有些不忍。

    “啧啧啧,真可怜。”

    徐代灼摇摇头,口气有些轻蔑的评价道:

    “不过,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也是华军全军上下对交趾贼的评价。

    隆隆的马蹄声中,提前过江的骑兵开始加速,尝试追击崩溃的交趾贼。

    虽然此时只有几百人,但崩溃的敌人毫无威胁,这些骑兵已经足够追着十几万溃兵随便砍杀了。

    华军步兵不需要追击,但他们也不自觉的开始加速,向四门大开的升龙府前进。

    不占领这座贼人老巢,战争就不算真正结束,钦州、廉州的死难者也不算真正大仇得报!

    好在,此时交趾人对华军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剩下的工作也不过是冲过去,占领这座城市而已。

    华军迅速通过敞开的城门,进入升龙府城内,数万士兵按计划控制包括皇宫在内的城内所有关键位置。

    一部分华军通过城墙迅速控制所有城门,然后关闭除了北门之外所有城门,以防止城内重要目标逃走,当然,这也成功阻断了城内普通交趾人的撤退路线。

    共和1796年12月27日当天,华夏南征军攻克越国都城升龙府。

    华军重点追查的主要目标中,去年侵略钦州、廉州并且造成重大人员和经济损失的主犯李常杰在北门附近被发现。

    断腿的他被自己的亲兵抛弃,根本没法逃走,最后时刻他想拔剑自杀,但用越国皇帝钦赐的尚方宝剑割脖子割了半天,因为怕疼居然也没能造成重伤,只是割破了一层皮而已。

    几个带路党认出了灰头土脸的李常杰,华军士兵随即把他五花大绑带走。

    越国小皇帝李乾德,城破的时候,还在跟几个宫女和太监在寝宫中胡天鬼地呢。

    华军进入交趾伪皇宫,把没穿衣服的小皇帝从床上拖了起来,给他披了张床单就直接带走了。

    那些宫女和小太监则被分别关押——这都是能卖出价格的好奴隶。

    越国的依兰太后,在城破的时候,化装成普通农妇,试图逃走。

    但华军迅速封闭城门,使得她始终无法出城。

    华军开始甄别城内人口后,依兰害怕自己被真的当成普通农妇交给城外等着赏赐的洞蛮,只好自己出来表明身份,向华军投降。

    这个女人随即被带走,单独关押。

    曾经担任李常杰副手的宗檀,带领少量亲兵逃离战场,但两天后,被华军骑兵追的走投无路的亲兵把睡梦中的宗檀拿下,交给华军骑兵,祈求宽大处理。

    去年没有领兵入侵的李洪真与三天后在尸体堆里被发现,他是被自己人的溃兵生生踩死的。

    其他交趾文武官员也在1797年到来前被活捉或者找到其尸体。

    至此,曾经算是中南半岛一霸的大越国,正式灭亡。

    ……

    这已经不是华军第一次以灭亡一个国家作为给国内的新春贺礼了。

    不过这个新春贺礼绝对是最肥的一次。

    普通交趾人绝对是穷的,但交趾皇帝和各级贵族确实富得流油,因为交趾人的贫富差距很大,交趾建国几百年来创造的财富,大部分都流入这些少数人手中。

    而这些人又大多聚集在升龙府,控制这座城市后,华军从交趾皇宫和各级贵族的宅邸里找到了价值不下两千万两的金、银、铜钱。

    其他各类丝绸布匹、珍珠宝石、玉器古玩之类不计其数,根本没法在短时间内统计出具体价值。

    当然,这些财帛并非最大的战利品。

    交趾那两年七熟的土地以及数百万人口才是。

    1797年到来之前,华军就已经抓了差不多一百五十万奴隶,预计在今后一到两年内,还会有三百万交趾奴入账。

    这个数字还不计算洞蛮抓走的部分。

    按照帝国处理国外新占领区的传统做法,这些俘虏中会有数万年轻女子被专门挑出来,分配给来此地殖民驻屯的汉人移民做婆娘。

    另外会有很大一部分奴隶被调走,除了卖给国内权贵做玩具和奴仆的男女孩子外,身强力壮的奴隶会被作为农奴,分散给各地国有农场干重活。

    这包括辽东开发的如火如荼的北大荒,以及其他边荒地区。

    生活在热带的交趾奴被调到冰天雪地的辽东,这种环境变化会造成多少奴隶死亡,这种事对华夏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死就死了吧,帝国现在对奴隶的需求量已经不算高了。

    至于那些肥沃的土地,自然按照战前的规划分配。

    帝国直接控制富良江两岸大约三百万公顷的肥沃土地,这些地方是富良江三角洲最精华的农业地区,足以养活数百万人口。

    内阁现在当然不可能给安南省(交趾的新名字)这么多移民——华北、西北和辽东现在都还盼着更多江南移民呢。

    因此内阁决定允许8万远征军士兵中的绝大部分(大约6万人)就地专业,分配土地和交趾奴隶后,在安南省屯垦。


………………………………

第712章 胜利果实1

    内阁的想法是,为了消灭交趾贼而从桂省、粤省等地新招募的六万新兵,要尽可能劝说他们全部转业,并且留在安南省。

    老兵愿意转业的,也尽数同意。

    这些转业军人每人可以获得一百亩肥沃的土地,一栋独门独院的小楼,两头耕牛,两个交趾奴丁,一个交趾女奴,全套家具、农具和第一年的口粮、种子。

    为了保证安全,所有人都可以带枪退伍,这样闲来无事还可以打猎补贴家用。

    这个待遇不可谓不丰厚,最终大部分新兵和少数老兵都决定在安南安家。

    这样,帝国在新成立的安南省一下子有了六万五千户核心人口,这对稳定这个已经游离祖国之外数百年的省份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除了士兵转业之外,内阁还同意安南省自行招募汉人移民到本地屯垦,汉人在安南购买土地、农具、奴隶都按本土半价计算。

    被任命为安南省第一任布政使的苏缄希望能够在三年内把省内汉人人口扩充到十万户,户部对此表示同意。

    但在人口达到理想规模之前,安南省的开发还得依靠不那么可靠的外族人。

    根据初步统计,肥沃的富良江两岸有差不多三千万亩上好的耕地,哪怕真有十万户移民,每户一百亩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而已。

    作为农耕民族,汉人可不会让这么多土地搁荒,剩下的两千万亩土地中,内阁献给皇室八百万亩作为皇庄,剩下的规划为国营农场。

    皇室和内阁将专门派遣管理人员来控制这些土地,耕种的任务自然要交给奴隶。

    留在安南又没有卖出去的交趾奴,除了分出一部分去鸿基挖煤外,其余会以7人为一班,掺进3个其他民族的奴隶(以扶桑人为主),1个异族班长(以高丽人等恭顺的外蕃为主)每个班负责一块土地的耕种。

    如果全种粮食,安南一省的皇室和国有农业公司每年就可以为帝国提供不低于五千万石商品粮,如果加上民间农业的收入,这些粮食甚至足够此时全部汉人吃半年!

    当然,不可能全都种植粮食,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要用来种植利润更高的经济作物——比如甘蔗。

    但即使如此,安南省的经济如果发展顺利,对解决帝国粮食安全问题,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战前规划,帝国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富良江两岸、鸿基这样的大煤矿所在地、门州这样的交通要道、以及安南省的几个沿海港口。

    其余边边角角的土地,因为没有人手开发,只能分配给跟着华军一路打过来的洞蛮代管。

    为此,按照帝国的传统做法,内阁在安南省册封了16个外蕃子爵、22个外蕃男爵。

    子爵按五百户人口上限计算,男爵按两百户人口上限计算,按户分配剩下的交趾土地。

    但作为对帝国奖赏的回馈,这些迁徙到安南省来的洞蛮在桂省的老家,将全部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编户齐民,不再拥有任何独立于帝国之外的权利。

    ……

    共和1797年元月,金陵,皇帝行宫。

    受徐世杨的影响,帝国在每年所有节日中最重春节。

    如今这个风气已经蔓延到全国,连他的老子,皇帝徐睦河都是如此。

    毫无疑问,今年又是一个让徐睦河十分顺心畅意的新春佳节。

    “南国山河南帝居?”

    在修建了一半的长乐宫(金陵皇宫命名)后花园里,如今世界上最尊贵(虽然实际权力没有儿子大)的大人物,华夏帝国共和皇帝徐睦河半倚在胡床上,笑呵呵的看着手中的捷报。

    “呵呵,还南帝,别的不说,这李常杰倒是足够狂妄。”

    “要不是够狂妄,他怎敢入侵我大华,害我子民。”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宦官弯腰垂首,站在徐睦河身边,拖着有些尖细的嗓音小声说道:“天兵一到,这种跳梁小丑自是灰飞烟灭。”

    帝国皇宫不招收汉人太监,但前周留下的宦官倒是都还保留——因为徐世杨担心他们没有在外求生的能力。

    另外他也不希望外族太监升到高位,把持皇宫内政,因此他同意让这些前周的皇家奴仆继续给自家服务。

    徐睦河像他儿子那样信任前周的宦官,但眼前这个叫曹少钦的十个例外,当初他是被建兴皇帝塞到和亲船队上,准备送给女真鞑子的。

    华军劫了和亲船队,这个太监因为对大周朝廷有怨言,拒绝回江南,而是留在当时的大都督府,负责侍奉徐睦河。

    到现在,这也是快二十年了,当初的底层小太监变成了中年宦官,也成了徐睦河最信任的内侍之一。

    “哈哈哈!小曹你说得好!”徐睦河得意的朗声大笑:“犯我大华者,自是灰飞烟灭!”

    “圣上,这交趾跳梁已是灰飞烟灭,可那些贼人权贵该如何收拾?”曹少钦小心翼翼的问:“如今,宫中正好缺些人手……。”

    帝国现在有三个宫殿:泉城美泉宫,金陵长乐宫,还有燕京的太子行宫。

    三大宫都需要内侍,但掌握实权的徐世杨偏偏不同意招募汉人宦官,因此内侍人手一支不够——其实,皇帝觉得,宫女人手也不够。

    “嗯,确实如此。”

    徐睦河想起,长乐宫如今只修了很少几个宫殿,而且修好的部分也有很多地方尚未打扫干净。

    这都是非常需要人手的。

    “李常杰那样的,自然得交给刑部处理,该刮的就都刮了吧。刑不酷烈不足以震慑宵小。”

    皇帝嘱咐道:

    “至于伪帝李乾德……,跟刑部说,朕的意思是不要浪费粮食了,一起杀了吧。”

    如果按照华夏传统的手法,被俘的敌国皇帝和权贵,通常应该给个“忠顺公”“续顺侯”之类的牌位,供养在京城,以显示华夏正统的仁义。

    不过帝国不是传统的华夏王朝,从始至终就没有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