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您说的办吧,文兄。”

    徐世杨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在政治上也得依靠文家的大力支持。

    这也是他总想着把徐世柳送到江南来的原因——他需要在江南文官圈子里有一个真正的代言人。

    “我还没说完。”

    文仲笑着说下去:

    “今天死掉的人伢全部算病死,他们的家产,必须拿出一半给临安府的各级官吏,那是让他们相信我们的说法的代价。”

    “我同意。”徐世杨点头表示认可。

    那几千上万贯的财帛,拿出一半来确实挺让人心痛的,但也算是为了避免麻烦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还有,人市归你管的话,今后每年必须拿出五千贯打点,这已经是最少的数字了。”

    徐世杨一皱眉,心中极其不悦。

    五千贯倒是没什么,他每年可以从李家拿20万贯的支持,五千也不过四十分之一罢了。

    但这种每年被一帮垃圾剥削一层的感觉,实在是太过不爽了。

    唉,算了,为了人口,钱财上退让几步也不是不能接受。

    “文兄,我可以打点上官,但是你要明白,我不愿意做人口生意,纯粹属于替朝廷安抚流民,连带流民的衣食,我每年最少要花掉2万贯,这对我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徐兄弟想要什么?”文仲笑着问道。

    “很简单,从今往后,不论是谁,捐给流民的财物,我都不会再给各家大户了。”

    徐世杨认真的回答:

    “我得把这些钱财全部花在流民自己身上。”

    文仲微笑着提醒道:“那样的话,大户们可就不会继续给流民捐赠了。”

    “他们的捐赠本来就会还回去。”

    “不,不是这个意思。”文仲摇摇头,认真的解释道:“士绅大户是一面旗帜,他们的捐献虽然还会还回去,但他们可以带动别人捐款。”

    “如果士绅都不支持你的工作,那么平民老百姓就会对你产生误解,进而也不会为你捐款。”

    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上,徐世杨从来没有什么事感觉像是今天这样憋屈。

    那一瞬间,徐世杨甚至产生了在临安煽动一场流民暴乱的想法,帮助江南士绅回忆起“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道理。

    “文兄,你呢?”

    徐世杨强忍着怒气问道:

    “文家也是士绅,你是否愿意支持我?”

    “我当然是愿意支持你的。”文仲肯定的回答:“不过只有我们家够吗?”

    “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徐世杨语气冰冷的说道:

    “至于其他人……,他们早晚会知道跟不上我的步伐到底意味着什么。”

    ……

    江北,齐省。

    还没有接到徐世杨的信,徐睦河就已经指挥徐家开始一轮大规模扩张。

    而且,相对于保留太多现代思想,总是想着师出有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徐世杨不同,徐睦河的扩张更加封建化——换句话说,就是更加肆无忌惮。

    在得到了李家大量物资和粮食支持后,徐睦河不用儿子提醒,立刻自封青州节度使。

    而且以此为由,传令给整个青州,要求本府范围内所有地方豪强服从自己的命令,在十日内抵达莒州县城,召开全府各势力联合会议。

    徐睦河在命令中明确表示,任何十日内不至的坞堡主,全部视为叛逆,大会结束之后就要遭受无情的惩罚!

    如果说,最近几年,在江南,徐家的名声仍然局限在“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听说这家人曾经打赢过鞑子”这种水平的话,在齐省范围内,莒州徐家的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

    毕竟海林保部队的溃败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与只是“听说”的感受完全不同。

    甚至莒州西面的几个坞堡或土匪山寨,去年还抓到过几个鞑子溃兵。

    齐省的坞堡主,不管是否愿意服从徐睦河的命令,至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共识——硬顶是肯定打不过莒州徐家军的。

    因此,十天之内,青州范围内,除了已经在联盟内的日照坞堡主之外,诸城、沂水、蒙阴、安丘、昌乐、临朐、青州府等地,以及实际属于兖州府辖下的费县、沂州9地共51家地方豪强,或家主亲自出动,或派出代表,来到莒州。

    徐睦河也不像徐世杨那样喜欢用团结平等的态度对待这些“盟友”,大会开始的第一天,他就明确强调自己作为江北唯一一个节度使的身份,不断抬高自己的身份。

    并且毫不客气的向所有豪强家族派丁派粮。

    按照徐睦河的要求,除需要派兵参加新军的日照坞堡主之外,其他9个地区的豪强家族应该按照每个丁口粮5斗,半丁粮3斗的标准缴纳公粮。

    同时,要求所有豪强家族把下属所有丁口和半丁编练为兵,每5个丁口或半丁中,就要保证至少有一个装备刀盾或铁头长矛的战兵。

    根据徐睦河的估计,9个地区的豪强家族辖下应该有5到6万壮丁,一切顺利的话,可以为联盟提供12000有武装的战兵和4万以上的民兵。

    这样的力量当然不可能是鞑子的对手,实际上,按徐睦河的经验来看,野战的话,女真人只要来两个满编的真女真猛安,这数万大军就完全不是对手。

    不过,徐家又不是只有民兵!

    徐世杨去江南前,留下了7个新军营3000人,这段时间,他接受了日照王家的投诚,利用日照王家的人口给新军编制了一个新的野战营。

    还有日照的鲍家、丁家、张家,这三家虽然不想王家那样举家来投,但也算得上新联盟中与徐家关系最近的家族。

    因此他们也按照新军的要求和标准,组建了第九个营——威远营。

    。m。


………………………………

第181章 笨拙的战争

    所有新建野战营,不管属于哪个家族,一律按照统一标准享受各项待遇和权利。

    比如:新军士兵只有籍贯还保留在原处,各家族坞堡应该按标准为新军士兵和其家属提供粮食补贴。

    但新军士兵的管辖权完全在新军军方,与原家族完全无关,从他们加入新军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对原家族的坞堡主承担任何义务了。

    作为全脱产士兵,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原坞堡主的部分权利,不过如今各营主官大多还是坞堡主出身,因此鲍、丁、张三家都没有对此表示太大异议罢了。

    新军中另外一个得到扩张的是靖远营的骑马步兵,因为真正的战马很难得,但质量较差的驮马对徐家来说却比较容易得到补充。

    在莒州日照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靖远营得以扩张到500人。

    最终的结果就是,目前的新军共有9个营(含两个骑兵营)共4200人,此外莒州日照两县的坞堡主还可以提供三万民兵。

    如果极限动员,徐家可以得到总数八到十万人的大军!

    豪强联盟会议的最后阶段,自封青州节度使的徐睦河洋洋得意的把这支武装力量统称问青州军。

    至此,徐家一跃成为大周南迁之后,江北最庞大的独立汉人势力,同时也成为第一个拥有十万兵力的汉人武装力量。

    当然,这里面水分多的吓人。

    第一,至少目前,青州军只能算是搭了个框架,根本没有总动员的能力。

    这不是粮食或后勤补给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同样很严重),而是新加盟的坞堡主对联盟的忠诚度非常可疑,他们是否真心跟徐家站在同一个战壕里都得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加盟家族那所谓的12000战兵和48000辅兵,其实都是徐睦河自说自话,然后强迫各家族答应而已。

    到需要的时候,是否真能凑齐这么多壮丁,现在根本是个没谱的事。

    第二,除新军外,民兵的战斗力也不值得期待。

    或许拿来剿匪还行,对抗登陆的倭寇应该就是能力的极限了,若是直接跟鞑子野战,那纯粹是送菜。

    徐睦河对如何训练部队没有什么心得,对如何提高军队战斗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插手新军的管理,然后学着儿子的方法,增加士兵人数后,就找一个目标,先让士兵见见血。

    就在徐世杨与文仲商议流民管理问题的时候,徐睦河迫不及待的发起了对青州府辖下,没有派人来参加大会的临淄、寿光、乐安、博兴、高苑,共5县豪强的进攻。

    这种战争倒是符合新加盟各家族的利益。

    实际上,江北的豪强之间,本来就经常会因为争水、争地之类的理由发生冲突,留下血仇的都属于正常现象。

    在加上要对付的不是穷凶极恶的鞑子,而是跟自己一样战斗力的苦哈哈,青州军民兵至少还占有一个兵力优势。

    他们自然愿意参与这种必胜的战争。

    当然,坞堡豪强所有的弊病,新组建的青州军无一例外全部都有,包括家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因此战争早期,比较靠北的几个县没有等待来自徐睦河的具体命令,就率先发起进攻。

    然后……。

    然后他们就被青州北方的坞堡主挡在坞堡围墙之外……。

    与之前徐世杨指挥的几场战斗完全不同,青州军的战场初啼简直是把所有战场上能犯的错误犯了一个遍!

    青州军中第一个发起进攻的,是安丘、昌乐两县部分豪强对潍县的进攻。

    实际上,潍县属于莱州府辖下,根本不在徐睦河一开始的进攻名单中。

    只是潍县与青州挨得比较近,从地图上看属于莱州深入青州的突出部,天生被安丘、昌乐包夹,因此这两县的坞堡主完全无视了徐睦河的军令,强行把青州的统一战争扩大化了。

    问题在于,联盟内的豪强轻易扩大了战争,却没能轻易获得胜利。

    除了一开始有几个猝不及防的坞堡被攻克之外,青州军在潍县并未取得任何进展。

    因为还未秋收,两县豪强组成的青州军一共只出动了1200人,攻陷几个坞堡后,他们又在原地停留了几天劫掠财物和人口,结果给了潍县豪强提高警惕的机会。

    青州军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为保卫家园而战的潍县地方民兵据守坞堡拼死抵抗,在付出几十人伤亡的代价后,心思各异的青州军暂停攻势。

    他们都开始期待盟友能冲在最前面承受抵抗者的怒火,然后自己再上去捡便宜……。

    这种行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青州军方面期待的援军并未按时感到,倒是坚守的潍县军得到了唇亡齿寒的其他地方坞堡主支援。

    顿足坞堡围墙外几天,吃光了大部分携带粮食的青州军开始撤退。

    到此时为止,青州军在潍县的行动虽然并未取得多大进展,却也没有吃什么亏。

    但是,这些联盟的新成员实在太高估自己掌控部队的能力了。

    敌前撤退哪是想走就能走的事?

    在撤退过程中,青州军并未安排强有力的后卫部队——或者说,各怀鬼胎的青州军坞堡主根本就没有安排后卫。

    结果,当潍县豪强军大着胆子发动反击之后,来自安丘、昌乐的青州军直接崩溃了……。

    ……

    莒州,徐睦河行营。

    自从青州联盟大会开始后,徐睦河就把徐家的大本营从第一屯搬到莒州县城。

    青州军真正的主力:包括4200新军,5000徐家民兵,5000日照民兵在内,接近15000人都在这里集结。

    在经过修复的原莒州县衙内,莒州、日照的野战营长、坞堡主或坞堡管理层汇聚在这里听取战况报告。

    “进攻并不顺利。”

    一个书办捧着传令兵送来的报告,对青州军真正的核心大声念道:

    “潍县方向攻下3个坞堡,但因为援军不至,我军已经崩溃,目前还不知道伤亡了多少人,不过估计不会少于500!”

    “他们应该感谢潍县坞堡没有骑兵。”徐睦河冷冷的评价道:“只要有200骑马兵,那些傻瓜一个都逃不掉!”

    书办抬起头看了家主一眼,发现他没有继续点评的意思,于是接着念道:

    “临淄和寿光方向的进攻也没有取得进展,我军所有人都顿足不前。”

    。m。


………………………………

第182章 网络

    “七个县打两个县,他们没能打赢的原因是什么?”

    徐世杨南下后,负责与徐大一起代理新军管理工作的公孙胜好奇的问道:

    “要是临淄寿光也有新军倒也罢了,可他们不也是坞堡兵吗?”

    书办看了看手中的报告,缓缓回答:

    “一开始的计划确实是七个县,但昌乐和安丘的坞堡主转头打潍县去了,青州府和临朐县的坞堡主拒绝诸城、沂水、蒙阴的坞堡主过境增援前线,因此实际上还是两个县打两个县。”

    “而且,青州府和临朐的坞堡主还派兵堵住北进的道路,我们实际能用的兵还没临淄寿光坞堡兵多。”

    “是他们。”徐睦河冷笑一声:“那些不识好歹的家伙,现在还不能说是‘我们’,他们不配。”

    “可是……,节度使大人,他们已经加入我们了。”徐大提醒道。

    “服从我的命令,才算加入我们。”

    徐睦河瞥了这个儿子的亲兵一眼,用对下人非常罕见的耐心解释道:

    “不服从命令,自行其是,见小利而忘义,对我这个节度使的命令阴奉阳违,出兵打仗只为私仇……,这算什么加入?”

    “那些以为来参加联盟大会,只在口头上做出表态的家伙,这次就要让他们好好吃点亏!”

    “不要理会他们,我们继续按兵不动,十天后,等他们的军粮差不多吃完,我们再发起进攻!”

    下面立刻有人说道:“他们未必能撑十天,也许会自行撤退?”

    “公孙先生,新军军规中,未得命令临阵退缩者,是个什么说法?”徐睦河转头问公孙胜。

    “军官全部处斩,全家贬为庶民。”公孙胜回答:“士兵带头逃跑者同理,其余胁从一百军棍,编入陷阵营,罚没全部功勋。”

    徐睦河大声笑道:“这不就很明确了吗?”

    论打仗,徐睦河承认自己远远不如长子徐世杨。

    但若是说起这种政治手段,十个徐世杨都不是徐睦河的对手。

    嗯,除非徐世杨强行暴力破局。

    ……

    江南

    徐世杨在收容所待了三天,将每天病饿而死的人数下降到30人以内,并且杀了大概50多个总是违反纪律的可怜虫后,终于强迫流民能够勉强自觉排队领饭,尽一切可能保持营地卫生。

    这才离开收容所回到文家。

    为了不致于让自己三天来取得的成绩瞬间付之东流,徐世杨打算,在江南的这段时间内,他本人与徐二、解宝轮班驻留收容所,维持这里的纪律。

    为了让收容所在徐世杨回江北后也能保持现在的状态,他与文仲、文季商议,一旦徐世杨离开江南,收容所就由文季接手管理。

    文家的这位四公子不喜读书,却非常喜欢跟江湖人士混在一起,他非常佩服黄河大侠马义和功夫高强的鲁智深。

    在拜师学艺的妄想被兄长文仲镇压后,他依旧毫不气馁的继续跟在马义身边,希望即使没有师徒名分,也能从黄河大侠这里偷学点什么功夫。

    不知道为什么,文仲似乎也不愿意把这个弟弟管的太死,因此只要他不真的摆武夫为师,堕文家门风,文仲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文季整日游手好闲也肯定不行,过来在马义的帮助下掌管收容所,倒也能赚点好名声。

    而且他毕竟是文家人,依靠文相公和文仲两颗大树,收容所也不至于在徐世杨走后,重新沦为一些混蛋敛财的垃圾场。

    接下来,徐世杨在江南的工作就简单许多了。

    通过整合收容所,徐世杨打算把流民中的工匠全部挑出来,先行送往齐省,这些人能够帮助恢复齐省的各项产业。

    普通的劳动力则可以稍微押后一些。

    然后,徐世柳正式入文相公门下学习的拜师宴将在10天后举办,徐世杨作为兄长理应出席。

    宴会结束之后,他就可以返回江北,开始准备切断大运河,拦截岁币船队北上的工作了。

    嗯,在拜师宴开始前的这几天,他倒是也不会闲着,除了去临安各处看看,再采购一些物资,以及轮班去收容所管理难民之外,徐世杨还要忙于……

    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他还要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其他宴会。

    真的是很多宴会,包括文仲在内,所有在临安的主战派官员都要在这段时间内邀请徐家兄弟赴宴,再加上马义这样的江湖人士,全部集中在十天之内,一天赴两场宴席都是正常。

    让徐世杨非常不自在的是,这些宴席大部分都是文人主办的,席间需要玩些文人应诗和诗的小把戏,他对此毫无疑问是一窍不通,轮到自己的时候只能苦笑着喝酒认罚。

    好在徐世杨年轻,身强力壮,江南的好酒比较柔顺,他暂时还受得住,否则徐世杨都想靠装病躲避了。

    只有马义的宴席还算不错,作为江湖人,席间自然没有诗词歌赋出场的余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倒也痛快。

    而且黄河大侠为了加深与文徐两家的关系,打算挑选几个徒弟跟徐世杨一起回江北参加徐家与鞑子的战争。

    这个年头,愿意主动去江北的汉人可不好找,徐世杨自然对此表示欣慰和支持。

    黄河大侠本人已经老了,他没有去江北参战的打算,徐世杨对此表示理解,不过他要求对方经常与徐世柳联系,帮助他完成一些需要在江南处理的工作。

    比如组建针对大周的情报和宣传网。

    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将由徐世柳负责,而马义作为民间口口相传中义薄云天的大侠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若是能得到他的全力帮助,徐世杨在江北所取得的战果,都能在江南成倍变现。

    若是将来某一天,徐世杨与大周翻脸……,这个网络也将为他提供莫大的帮助。

    当然,与其他一切工作一样,这个网络目前还只是处在布局阶段,未来的一切还得期待今后局势的发展。

    连轴转的宴会进行到第七天,距离徐世柳的拜师宴还有3天时间,距离徐世杨回家还有4天时间,他才终于找到一丝闲情雅致,决定到临安城的大街上逛一圈,享受一下难得的休闲生活。


………………………………

第183章 临、安而已

    徐世杨给所有不当值的士兵放了假,自己带着赵琳,走在临安城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两旁的建筑飞檐斗拱,各个显得金碧辉煌,路边的行人穿绸披缎,各个都能显示出大周首善之都的富庶。

    虽然远远不如当初汴京七十二家正店的辉煌,但不可否认的是,临安的繁华程度绝对超过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城市。

    或许大多数这个词也可以直接换成全部。

    冠绝天下的繁华,千古流芳的诗人,青史留名的才子,以及艳动九州的名姬,此时,都汇聚在这令世人瞠目的煌煌巨城中。

    单论面积,临安城其实并不大,但大周南迁后,挤进来太多勋贵豪门,再加上为他们服务的商人、下人,各种伢行,姬院,以及本来就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有人估计此时临安府辖下至少有30万户,接近150万人口!

    这就显得临安城更加拥挤,不过老百姓利用空间的本事很不错。

    大店与大店之间,房屋与房屋之间,以及道路两旁,排满了各种露天摊位。

    有卖各类小吃食的,有说书卖唱的,自然也有跑马卖解的。

    徐世杨掏出五十个大子(铜钱),给自己和赵琳一人买了一碗米粉,再舀上满满两勺肥嫩相间的红烧肉,烧的通红的虾仔,两人对着头美美大吃一顿。

    之后这俩家伙每人提着一串糖葫芦,一边咬着一边优哉游哉的一个个欣赏街边卖艺的把式。

    “不愧是临安,真繁华。”

    赵琳嚼着酸酸甜甜的山楂,模模糊糊的感慨道: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那边也能有这种繁华的景象。”

    “会有的。”

    徐世杨回答:

    “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保证。”

    “而且,我们一定会把家乡,不,整个华夏建设成比如今的临安更加繁华。”

    徐世杨认真的许诺道:

    “不是这种乱世浮萍一般的虚假繁华,不是临时的安宁!”

    “临时的安静……,临安?”

    赵琳忍不住笑道:

    “夫君你真是太刻薄了。”

    “本来就是吗。”

    徐世杨叹息道:

    “对这九州天下,对这华夏万民,对你我,还有我们在乎以及不怎么在乎的那些人来说,这临安的繁华都是虚假的。随时会像个气泡一样被戳破。”

    “这大周啊,沉迷在这虚假的繁华中太久太久了,以至于让我们这个民族在生死竞争中落在鞑子的后面。”

    “落后就要挨打,挨了打,繁华又有何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