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徐宁很清楚,江北坞堡主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是一手遮天的土皇帝,怎么能容忍这等不敬自家的小贼在庄里开黑店?

    难道,是祝家庄被人攻破了?

    “你可知道我等是谁?”

    徐宁倒是并不紧张,他们这边现在有5个人,虽未穿甲,但各个带着佩刀——其实就算手无寸铁,以自己加上林冲的拳脚功夫,对面8个人也进不得身。

    等一会打起来,大家冲出去,外面不远处就有五千全副武装的禁军,山贼土寇,哪怕来一两万也没什么威胁。

    “俺只知道你们是一帮把女人送给鞑子糟蹋的孬种。”

    这黑店小二手上功夫怎么样还不得而知,不过嘴上功夫确实厉害,一句话就噎得徐宁等人无法回答。

    不过店小二并未穷追猛打,他指指桌上的酒肉说道:

    “你们不吃?”

    “你们这黑店的东西,谁知道加了多少料!”一个禁军军官低吼道:“你们这些小贼,敢给爷爷下套,是要造反吗?”

    店小二瞥了他一眼,一眼不发上前一步,抄起筷子夹了一块羊排自己吃了,又到了一大碗酒,在徐宁、林冲等人的注视下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现场的氛围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江北穷困,不比你们在江南可以花天酒地。”

    那店小二说道:

    “我们江北的酒肉可容不得如此浪费,你们若是不吃,不如留给我们,只是酒钱还是得付。”

    这语气……

    虽然不是黑店,可也肯定不是正常的酒家。

    “你们到底是谁?”徐宁警惕的问。

    “我们是青州军。”店小二微笑着回答:“特来接收你们运送的民脂民膏。”

    “你们的任务结束了,把船队交给我们,然后老老实实去青州呆几天,就能回家了。”

    话音刚落,二十个穿着铠甲,全副武装的战士涌进这小小的店铺。

    徐宁刚要拔刀,就听到身边的林冲惊喜的叫了一声:

    “智深兄弟?”

    ……

    建兴十三年七月三十

    和亲船队在齐省济宁县祝家庄、扈家庄附近停泊休息。

    他们并不知道此地已经被青州军控制,结果停泊后,护卫的禁军士兵大多找机会下船休息,几千人分散在两地各个角落里,没有任何警备意识。

    结果,等青州军开始行动的时候,包括禁军主要军官在内,有超过两千人在没有进行抵抗的情况下被扣押。

    剩余的禁军士兵也没有过多抵抗,徐世杨说的没错,大周的禁军对这次的任务有很大抵触情绪,也没有拼死奋战到底的信念。

    因此,青州军一出现,绝大多数禁军只做了象征性的抵抗,得到青州军不会杀人,并且会在恰当的时间放他们回家的承诺后,禁军几乎立刻就投降了。

    反倒是那些通辽贸易的商队护卫,进行了坚定的抵抗。

    当然,这并没有太大意义,没有禁军的支持,商队护卫人数太少,而且同样分散在诸多小船上各自为战,青州军得以很轻松的一条船一条船的清理这些抵抗者。

    徐世杨优哉游哉到达战场上时,正好看到一艘停在岸边的方头漕船上,几个商队护卫正站在船舷边上射箭,蓬蓬的弓弦响动声不断,这些人射的居然还很准,几个猝不及防的青州军士兵惨叫着摔倒在地,后方立刻有人把他们拖到后面医治。

    看到这一幕,徐世杨觉得那些抵抗的弓手似乎有些蹊跷——远远看过去,一个个十分矮壮,而且似乎有些罗圈腿,开弓射箭的方式似乎也跟汉人有些不同。

    倒是跟女真人有些类似。

    徐世杨转身对充当护卫队长的李逵说道:“你去,抓几个活口。”

    此时,那些弓手的坚定抵抗引起了青州军士兵的怒火,一个火枪队长吆喝一声,在岸边集结整整十个神机兵,利用射程优势对漕船打了一轮。

    那艘漕船上顿时木屑横飞,弓手们不得不矮着身子,试图利用船帮抵御火枪攻击。

    不过青州兵并未射击第二轮,李逵率领一帮选锋兵集结在一起,顶起盾牌顺着码头上搭起的踏板直接冲到船上。

    那些弓手之见一面层层叠叠的盾墙气势汹汹的压迫过来,被迫弃弓拔刀进行最后抵抗。

    但只有轻型腰刀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无力对抗刀盾铠甲齐全的选锋兵,何况人数也处在劣势,李逵挥舞两把门板一样的大斧头,连续劈倒数人,那些弓手很快就被消灭殆尽。

    过了片刻,李逵一手提着两把斧头,另一只手拽着一个断了腿的弓手衣领,像是拖死猪一样把他扔到徐世杨面前。

    “司令,这是个鞑子!”李逵一把拽掉弓手头上的头巾,露出他光秃秃的头顶和脑袋后面可笑的老鼠尾巴。

    那鞑子受了重伤,浑身哆嗦的厉害,一直在用徐世杨听不懂的语言说些什么,看那样子,似乎是在求饶。

    “我就说嘛,通辽的商队里肯定会有些鞑子。”

    徐世杨颇有些兴致的拽鞑子的小辫玩:

    “叫人仔细搜索一下,凡是鞑子,都集结在一起。”

    “司令,要把他们编入陷阵?”李逵问道。

    “战阵之上俘虏的倒是可以留几个。”徐世杨笑着回答:“这些可不行。先集结在一起,等会把禁军那些懦夫都拉过来看看,就在他们眼前把这些鞑子砍了。”

    ……

    “公主!公主!”一个侍女慌慌张张冲进仁福公主的住舱,惊恐的喊道:“贼人朝这边过来了!咱们快逃吧!”

    “什么?”

    畏缩在一起的宫女们顿时炸了锅,有人惊恐的伸出头去,从舷窗向外开,却正好看到一帮俘虏被连敲带打的拖下船,丢在一边。

    有人急的团团乱转,七手八脚试图把装公主私人物品的大箱子拖过来堵住舱门。

    还有人不管不顾,拉着公主的手,试图带她逃走。

    只不过,仁福公主本人轻轻甩开拉她的手,无奈的说道:

    “这种时候,我们这些弱女子能逃到哪里去?”

    “算了吧,左右落到贼人手里和落到鞑子手里都没多大区别,在这等着吧。”


………………………………

第226章 公主

    仁福公主的侍女曾经听说过一些关于江北贼人的流言。

    比如说,江北贼人喜欢吃人,特别是小孩和女人的心肝,拿面搅合在一起,放在油锅中炸至金黄,之后出锅装盘食用……

    现在,这恐怖传言的主角就在自己附近徘徊,而且护卫他们的禁军士兵早已放弃抵抗,落入那些恶魔手中,似乎已经成了必然。

    这让宫女们感到·不寒而栗,很多人双手捂住自己的嘴,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仿佛这样就不会引起贼人的注意一样。

    可惜的是,公主乘坐的这艘船仅从外表上看就与其它漕船完全不同,不仅雕梁画栋,装饰的十分华丽,而且吃水很深,一看就知道船上有不少好东西。

    只要贼人不是瞎子,肯定能看出这艘船是个重要目标。

    现在没来攻击,大概只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留在最后享用吧?

    仁福公主端坐在床沿上,仪态万方,仿佛对近在咫尺的威胁毫不在意。

    但她自己心里清楚,此时自己完全是在强撑着维护自己作为大周公主的尊严。

    她的双手无意识的紧紧搅在一起,浑身冷汗直冒,甚至想要让大家哭出声来,这样她觉得自己也能趁机痛痛快快哭一场了。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16岁的仁福公主赵香云不断在心中重复这句话,直到一个侍女惊恐的叫着:“贼人来了!”

    话音未落,就听到船舱外面,一阵哚哚哚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顿时,一个胆小的侍女再也忍受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一个人哭,立刻引发了全船舱十几个女孩集体大合唱,哭声响彻天地,连赵香云自己也忍不住流下两行眼泪。

    她哀怨的哭诉道:“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那脚步声在船舱门口停住了,似乎被突然响起的哭声吓了一跳,过了很久很久,久到女孩们的哭声变得稍微小了一点,船舱外才响起一个平静的声音:

    “下官大周青州节度使徐睦河,敢问,公主是否在舱内?”

    “哎?哎?大周?”

    赵香云不太明白,江北的贼人怎么会自称大周的节度使,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这些人,完全没必要欺骗自己这些已经到手的弱女子。

    不管真相如何,既然他自称大周的官,对自己这个正牌的大周公主就应该有些礼貌——至少在撕破脸皮之前应该是这样。

    赵香云左右看看,侍女们仍在尖叫痛哭,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拉过被子,在脸上胡乱抹了一把,深吸一口气,呼出,略微平静一点后,大周的仁福公主朗声回道:

    “公主就在舱内,节度使大人为何叨扰公主凤辇?”

    门外那个声音很有礼貌的回答:

    “下官不能苟同圣上的和亲政策,因此特在此处拦截凤辇。请公主移步,下官已经为公主准备了临时宫邸,公主只需休息几日,下官自会送公主返回江南。”

    “什么!你要送我回江南!?”

    “啊,原来是公主亲自答话?”

    徐睦河感到有些惊讶,他还以为自己是在跟某个老成些的宫女对答呢,没想到居然是公主本人,能这么快稳定自己的情绪,对一个16岁的小姑娘来说还真有些不容易。

    这时,徐睦河对赵香云也多少有了一点敬重的心思,再加上把公主送回江南本来就是徐家的既定计划,因此徐家家主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回答:

    “是,下官曾经对文相公立下过军令状,一定会把公主送回江南。”

    这不是谎言,徐世杨从江南返回后,徐睦河确实跟文介甫建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和亲船队出发后不久,徐睦河就在信中立下军令状,保证一定能切断运河,拦住和亲船队,并且一定会把赵香云以及她的侍从宫女和禁军士兵送回江南。

    至于工匠和工匠的眷属,徐睦河文介甫都没有提及,他们似乎已经默许把这些人和船队的财物一起当成给青州军的报酬。

    不管工匠们想不想留在危险的江北,至少赵香云现在是长舒了一口气。

    外面那自称青州节度使的人说是受了文相公的指示,这就好理解了——他一定是一直留在江北对抗鞑子的江北义军,而且应该是得到著名抵抗派首领文相公的支持并遵从他的命令。

    这样的人会武装拦截和亲船队简直是理所应当,而且自己一定能够得到附和公主身份的待遇。

    阿弥陀佛,这简直是最好的结果了!不,比自己之前想象的最好还要好的结果!

    自己没有落在贼人手里,也不会嫁给野蛮的鞑子……。

    呃,等等……,真的不会嫁给鞑子?

    “徐大人,若是奴家回到江南,父皇又要把奴家嫁到辽东去,你当如何?”

    “公主放心,有下官镇守齐省,任何人都别想把公主送给鞑子!”

    ……

    徐世杨没去迎接公主,他的身份不够,毕竟名义上的家主和节度使是他老爹,而且他也没心情去照顾一个小丫头,在徐世杨看来,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整理这次行动的收获。

    现在,徐世杨正站在一艘运银船的船舱里,满意的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大木箱。

    其中一个木箱此时已经被打开了,里面是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银条,银光闪闪的居然让人感到有些刺眼。

    徐世杨拿出其中一根,稍微掂量一下,足足有一斤重,按江南银价,纯度较高的库平银一两价值两贯铜钱,也就是说,他现在手里就提着整整24贯铜钱,可以在江南买20多石粮食!

    “我那里得多少农户辛劳一年才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啊?”

    徐世杨自言自语道:

    “果然还是直接抢劫来钱快,可惜以后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司令。”李井槐走过来,小声汇报:“我去私人商船上看了看,大多是些布匹和粮食,也有不少闵铁苏钢。”

    “听那些商户说,女真人给这些货品除了很高的价钱,到了辽东可以卖钱,也可以换些珍珠鹿皮之类的辽货,鞑子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这倒是可以理解,辽东苦寒之地,生产力并不发达,鞑子也不怎么会种地,当然要尽可能从江南输入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比如粮食和布匹,还有钢铁。

    这些东西对徐世杨来说同样重要,他满意的把手中银条扔回木箱中,略有些兴奋的命令:

    “把所有缴获登记造册,先运回青州去!”


………………………………

第227章 留人

    李井槐听到命令,却并未直接离开,他张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出来。

    徐世杨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船上……,船上还有几个唱南曲的戏班子。”

    李井槐苦笑着说:

    “属下问了一下,是江南那些通辽的大户给鞑子勃极烈的礼物,这些人……,还有匠户的眷属有些特别怕我们,不敢下船。”

    “还有戏班子?”

    徐世杨想了想,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女真鞑子的政权已经稳定了十多年,这种全民贵族,全民当兵,通过压榨其他民族维持经济的政权,其享乐之风开始普遍蔓延也是很正常的。

    特别是女真人勃极烈级别的高层贵族,穿丝披缎,饮酒作乐已是平常,身边养些弄臣小姓,戏曲班子,呼朋引伴一起玩乐也已经很常见。

    如果不是他们多少还保持一点从白山黑水间带出来的野蛮作风,只怕是他们早就腐化到江南朝廷那种地步了。

    其实,只要看看如今女真人总是被蒙兀鞑靼劫掠却基本束手无策,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徐世杨觉得,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敌人越腐化,自己今后就越有可能更轻松的达成目的。

    只是此时略微有点麻烦,那些戏子挺怕江北流民和盗匪的,看样子比对鞑子还更怕一点。

    总不能老让他们呆在船上不是?

    “我去劝劝他们。”徐世杨说:“我在江南略有些名声,不知道他们是否听过,如果他们知道我,应该就能放下心来。”

    徐世杨打算尽量从和亲船队中吸收人口——除了公主随嫁的太监和僧道他不想要之外,其他人对徐世杨都有用。

    年轻的宫女和各种工匠自是不必说,这些人口无论在哪,都是用处很大。

    禁军士兵和漕船艄公也算是专业人士:

    禁军士兵对鞑子缺乏信心,但装备和身体素质都是很不错的,若是有合适的训练,再获得一两次胜利,建立起信心后,他们就是非常好的选锋兵补充。

    漕船艄公常年行走在运河上,若是留在齐省,可以作为徐世杨和江南的另一条交流路线。

    就连那些戏曲班子,也可以充实徐世杨新组建的宣传队——南曲确实太靡靡之音,但怎么说人家都是专业人士,哪怕现改风格都比青州军现在这些纯粹的娱乐外行强得多。

    因此,徐世杨认为这些人都值得自己示好一下,每一个愿意留在齐省的人,对青州军来说都是一分助力。

    ……

    徐睦河成功的安抚住仁福公主本人,公主答应去徐家为她专门准备的临时宫邸暂住,随嫁的宫女和太监自然应该跟公主住在一起。

    只是青州没有那么合适的大房子,给公主的临时宫邸只能住下公主一半的随从,剩下的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分散在别处居住。

    这也是徐家家主的小计策——把人分散开,更容易找机会留下。

    与徐世杨不同,徐睦河还想留下一些太监——有些话他没有跟徐世杨说,连续获得几次重大胜利后,现在他已经隐隐有了弯弓射鹿的的想法,因此他很想现在建设一下自己的后宫,好好享受一下。

    后宫这种东西,不是不断收女人就可以的——女人到处都是,无非是质量问题。

    但能照顾后宫,承担必要的重活,又不会给自己带某颜色帽子的男性可不好找——生产太监本身也是一个技术活。

    徐睦河以不敢逾越为由,让仁福公主自己决定谁跟她住在一起,这也可以看出谁是公主的亲信,他觉得剩下的人都有很大机会到手。

    当然,现在还不是展示自己野心的时候,公主应得的待遇还是得有,护卫工作是徐世杨亲自安排的选锋兵精锐负责,而且还掺入相当比例的镇抚兵维持军纪。

    另外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徐睦河专门安排了自己的闺女,徐世杨的亲妹妹徐世玫跟公主住在一起,这样能让公主更加放心一点,另外也可以拉近一下双方的关系。

    徐世玫今年14岁,长的还算漂亮,但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徐世杨的影响,性格野的厉害,几次逃家想去新军参军。

    徐睦河希望这个女儿能从公主那里学会一个真正大家闺秀的仪态,而不是整天缠着徐世杨想搞一条火枪。

    ……

    徐世杨就在运河边上见到了工匠的代表。

    这是一个名叫戴梓,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头,他自称是军器监大匠,旁边一个年轻人介绍时,甚至说他在军器监堪称国手!

    这名号倒是真吓了徐世杨一大跳——大周别的不敢说,军器监确确实实是有牛人的,若是这戴梓真的是国手级大匠,那就是强扣也得把他留在青州!

    “这位大王……,老朽代大家来问问,大王打算怎么处置我们?”

    在军器监再厉害,到了青州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徐世杨这种地方军阀,也得小心一点,毕竟面前这年轻人握着刀把子。

    当然,想要人才的时候,徐世杨也不能在老头面前跋扈。

    “戴老丈,我不是什么大王。”徐世杨回答:“在下是大周青州节度使麾下,新军总兵徐世杨。”

    说司令他们有可能理解不了,总兵这个职务就比较清晰了。

    “青州节度使?”

    戴梓愣了一下,大周在青州还有地方政权?

    他身边那个年轻人的关注点略有些不同:

    “您叫徐世杨?”

    “前段时间,江南有位叫徐世杨的好汉,火烧都亭驿,杀了全部鞑子使者……。”

    “那就是我。”徐世杨笑道:“我在都亭驿留了名字,是不是金枪班那些家伙把我的留字抹了?”

    杀光鞑子使节团的时候,徐世杨留下“杀人者,青州徐世杨”的字迹,目的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名声。

    可惜的是,为了多少撇清自己的关系,金枪班那些家伙把徐世杨的留字抹去了,虽然大家还是传言江北来的徐世杨杀光了鞑子使节,但那只是传言,与光明正大的留字还是有些不同的。


………………………………

第228章 这个朝廷做不到,就换个朝廷

    一直小心翼翼的戴梓听到徐世杨的名号,惊讶的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如今,都亭驿大火在江南也算是个传奇故事,很多说书人甚至把这件事编成了评书、戏曲。

    特别是朝廷根括之后,处于一种逆反心理,这些针对鞑子的民间艺术流传的很广。

    这些戏曲的内容很夸张,除了徐世杨烧了都亭驿,杀光了鞑子使节这个基本事实之外,其他的内容简直天马行空——有说徐世杨使八百斤大锤锤杀使六百斤大刀的鞑子使节的……,也有说徐世杨拿个咒符,呼风唤雨斗法咒杀鞑子野猪精的……。

    作为一个高等级工匠,戴梓是不怎么信这些戏曲内容的,但都亭驿大火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而且在缺乏娱乐的时代,民间戏曲是相当优秀的推广手段,如今的江南,特别是在临安府那边,只要是个人,肯定多少听过一些徐世杨的名号。

    “原来,大王……,不,将军就是火烧都亭驿的好汉。”戴梓赶紧对徐世杨行了一礼。

    “当不起,我现在只是上校,还不是将军。”

    徐世杨谦虚一句,也不管老头知不知道上校是什么意思。

    “戴老先生,既然知道我不是什么山贼强盗,还是请您跟大家说一声,先下船休息一下吧。”

    徐世杨笑着说:

    “总是在船上呆着也不是个事。”

    “大王……,将军……,呃,上校?您打算怎么安置我们?”戴梓小心翼翼的问。

    其实,他也清楚,现在人为刀俎,徐世杨无论怎么对待大家,自己都没有谈判的余地,只是背后就是几千同僚还有近万家眷惊恐的目光,若是有机会,还是应该努力争取一下吧?哪怕只能争取一点点优惠待遇也是好的……。

    “诸位先去青州休息一段时间。”

    徐世杨回答:

    “等一切安排妥当,我会想办法让诸位回到江南家中。”

    话是这么说,可什么时候算是安排妥当,那就完全由徐世杨自己说了。

    “大人要愿意放我们回家吗?”戴梓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我又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